1
绝密★启封前
2020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前期龟甲占卜所问,巨细靡遗,包括祭典、任免、征伐等大事公事,及疾病、生育
等小事私事;而后期则仅及于祭祀、田猎征伐等例行公事大事。前期由贞人选卜问内容,宣
布占卜结果;后期则由商王自选卜辞内容,甚至自己判断吉凶。这反映出商朝( )
A.神权与王权共治的特点 B.封建迷信观念占统治地位
C.王权的地位在逐渐上升 D.神权与王权矛盾日益激化
2.“魏晋风度”“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是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
起清谈之风,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却表现为形骸放浪、不拘小节。他们的这种
行为( )
A.主要目的是宣扬道教的核心理念 B.饱含对动荡社会的不满与抗争
C.源于统治者宽松的国家治理政策 D.表达了庶族阶层的政治诉求
3.据《隋书·食货志》载:朝廷在京师及卫州、洛州、陕州、华州等建仓置粮,广招运丁,
并在各县建义仓,文帝又令各州寻便利之地,凿水通渠,官民船舶可快速通达。由此可见( )
A.隋朝粮食储运体系较完善 B.隋文帝有重节俭的传统
C.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D.江南地区产粮超过北方
4.阅读表 2《唐代各道灾害救济区域分布表》,这反映了( )
表 2 唐代各道灾害救济区域分布表
地
区
河 南
道
关 内
道
河 北
道
江 南
道
淮 南
道
河 东
道
山 南
道
剑 南
道
陇 右
道
岭 南
道
次
数 64 55 43 34 23 15 9 7 3 1
A.北方地区灾害相对严重 B.江南地区灾害较少发生
C.政府救灾政治色彩浓厚 D.政府力量影响救灾实施
5.《明史·食货志》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
用制羌、戎”,当时亦有“用‘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之说。明朝廷对走私茶
叶定性为“通番”,朱元璋还规定“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这反映出,
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易( )
A.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典例 B.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开启了中国闭关锁国时代 D.有利于中原王朝的边疆稳定
6.从唐代至明清,官方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有三个周期:在唐代官方祟拜与民间祟拜几乎
没有任何接触和关系;从北宋中后期至元代官方崇拜受到了佛教化和道教化关羽的影响;到
明清时期官方崇拜与民间祟拜都受到了民间文化的影响。唐代以来对关羽祟拜的变化( )
A.推动了儒学和佛教、道教的深度融合
B.可以看出政府对民间文化崇拜加强了掌控
C.表明官方非常重视英雄人物的社会价值
D.说明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走向逐渐一致
7.由下表内容可知,我国古代科学家( )
朝代 科学家 活动记载 结论 2
唐朝 张志和 让人背向太阳喷洒小水珠,看到类似虹霓情景 彩虹是因阳光通过空
中的水滴形成
北宋 沈括 把磁针搁在碗沿上;以针横贯灯心草浮于水面;
用独根茧丝将蜡少许粘着于针腰,在无风处悬挂
只有“缕悬法”才能
使指南针真正“指南”
元朝 赵友钦
将一个黑漆球挂在屋檐下,该球半个亮半个暗,
犹如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同角度看黑球,其反光
部分的形状各异,有月牙形、半月形等
解释月亮的盈亏现象
A.重视科学技术的实用性 B.富有近代科学探索精神
C.运用实验说明天人感应 D.借助实验进行创造发明
8.史学家雷颐认为:改革愈迟,所付出的“利息”也将愈大。然而清廷对此毫无认识,他
总是在下一个阶段才做原本是上一个阶段应做的事情,而且拒不“付息”。 清政府的这一做
法从根本上导致了( )
A.清政府对改革时机的把握不力 B.清政府对改革思想认识不到位
C.清政府直接被革命的洪流推翻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9.1902—1920 年外国在华投资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
表 2
A.西方对华商品输出不断增加 B.列强侵华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C.英国投资增长速度始终领先 D.民族工业发展缺乏有利环境
10.下表是抗战期间国际援华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马尔琴科夫 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战士。在 1938 年的武汉空战中壮烈牺牲。
威廉·瑞德 美国援华航空队战士,曾参与开辟“驼峰航线”。1944 年作战返
航时壮烈牺牲。
宫川英男 由一名侵华日军身份转化为投诚共产党的抗战勇士。1945 年,
同日作战中壮烈牺牲。
柯棣华 印度援华医疗队医生,曾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
1942 年因病在华牺牲。
对上表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B.中国抗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D.各国援华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11.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下图片,按其反映的历史事
件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3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12.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 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
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
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
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 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13.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统
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建议举行两党平
等会议,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
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
14.程式诉讼是古罗马的主要诉讼形式之一,它将诉讼分为法律审和事实审两个阶段:由裁
判官负责审查诉讼行为的合法性和确定适用的诉讼程序,再由当事人选择的来自民间的承审
员负责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做出裁决。这种做法( )
A.有利于维护罗马贵族利益 B.提高了司法审判效率
C.确保了法律至高无上地位 D.有助于保证司法公正
15.史学家霍布斯鲍姆(1917—2012)说:“自由贸易对于英国,就如同在政治上美国宪法对
于美国一般,同是两者身份形象的象征。英国从世界经济体系中撤退,放弃了自由交易的原
则,愈发凸显当时各国急于保护自家门户的现象。说得更明确一些,西方各国在大萧条压力
之下,不得不将社会政策的考虑列为优先,经济事务只好屈居次要了。否则政治后果会很严
重,德意志等国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他强调( )
A.大萧条时期激烈的经济战有一定的合理性
B.德国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产生了严重后果
C.经济大危机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击得粉碎4
D.各国携手合作才能够达到共同繁荣和稳定
16.列宁去世后,苏联高层领导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争论,有一种观点是:应该在
市场机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通过“进化”和“改良”的办法,因为私人资本不能用一道命
令予以没收,也不能用革命的宝剑一挥砍倒,只有在经济斗争的过程中才能战胜它、该观点
( )
A.沿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路 B.体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C.具有复辟资本主义路线的倾问 D.主张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行为
17.1947 年,美国政府颁发行政命令,要求政府机关职员、高等院校教员和研究人员等,
必须宣誓对政府效忠,并对其忠诚度进行检验。受其影响,一千三百多万人受到调查,其中
许多人因为“莫须有”的谣言而被宣布为“不可接触者”。材料说明此时美国( )
A.社会阶层因冷战而出现分化 B.传统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政治 D.民众对国家安全充满焦虑
18.1960 年,英国与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奥地利、葡萄牙 7 国,共同组建了七国自
由贸易区,抗衡法德;1973 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1999 年,欧元问世,但英镑仍是英
国的通用货币;2020 年,英国正式退出欧盟。材料意在说明( )
A.英国成为美苏争霸的焦点与重心 B.世界格局变化影响英国外交
C.英国外交受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影响 D.区域集团化遭到重大挫折
19.“他(葛朗台)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
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
感到暖和。”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对守财奴的描述,从侧面反映了 19
世纪初法国的一些社会生活。这部小说( )
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 B.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
C.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 D.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
20.在研究分析世界各国现代化中,一些学者关注到黑人在美国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
用,但是他们在美国历史上却受到了残酷的奴役和歧视。而不论是作为土著居民的印第安人,
还是从世界各地迁移来美的移民,作为现代化的主力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享受到现代
化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果实,而更多的是沦为现代化进程的牺牲品,从而引发了美国现代化
进程中尖锐的阶级对立和社会冲突。从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来看,这一研究( )
A.从时间演进和空间范围的角度进行说明和解释,对历史进行了客观的评述
B.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C.具有合理的想象力,依据可靠的史料作基础设身处地理解具体的历史史实
D.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把阶级分析和现代化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第 21~23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4~26 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5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
明代中晚期在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嘉靖后还承担轮流赡养
鳏寡孤独老人等更多的社会功能。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
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明
太祖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精英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
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
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
——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5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自治”观念在中国开始流行,并与中国传统的乡绅治理联系在
一起,异化为带有一定地方割据色彩的基层政治观念。清末依靠土地、民望而长期扎根于基
层乡村社会的乡绅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但所发挥的治理作用并不能像以前那样顺利了。
国民党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武装团体、独立经济利益的地方自治机关,但是也并没能真正实现
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塑。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帮助农民从地主手中取土地,
然后通过鼓励基层百姓选举干部、建立基层政府,实现了“自治”应有的价值内核——民主
权利。中国基层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自治。
——摘编自刘凤雪 张俤《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与“自治”观念的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基层地方治理的特点及意义。(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变化,并简析其产生的
原因。(7 分)
22.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4 为 1949 一 1978 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
——据蔡继明、刘澜飙《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
材料二 表 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家庭经营收入 工资性收入 其他收入
年份 农民
收入 数额(元) 比重(%) 数额(元) 比重(%) 数额(元) 比重(%)
1983 310 228 73.5 58 18.7 24 7.7
1988 545 403 73.9 118 21.7 24 7.7
1993 921 678 73.6 195 21.2 48 5.2
1998 2160 1466 67.9 574 26.6 120 5.6
2003 2622 1541 58.8 918 35 163 6.2
——据《2004 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基本原
因。(7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8 分)
23. “失之桑榆,得之东隅”。
材料一 14 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 30%—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
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劳动力减少了 25%,传统的谷
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经营传统农业到
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懂拉丁语的教授在瘟疫中死去,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的教学,
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
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威尼斯建立许多站点专门用来隔离从东方归
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岛上设立墓地埋葬因黑死病而死的人,埋葬的深度要达到 5 英尺。
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始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 16 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6
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卫生革命”。
材料二 我国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的防治十分重视,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
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著名医著中都有防治传染病的经验的记载,我国第一部治疗
急性传染病的专门著作是明代吴有性所作的《温疫论》。他提出“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
一药之到病已”的原则。把戾气侵入途径分为“自天受”(空气传染)和“传染受”(接触传
染),既可形成流行之疫,也可出现散发之疫。提出“达原”、“三消”等治法。明代,科学
原创力在逐步丧失,但却进入了一个经验与技术大总结的时代。温病学的创立,人痘接种术
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的新成就,外科总结性著作《外科正宗》成书,特别是明
末,一系列专著巨著诞生。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 (7 分)
(2)“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有“伐乱、伐疾、伐疫,武之
顺也”之称。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明代在防疫理论方面的继承与突破。总结中国古代在应
对重大疫情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8 分)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第 24~26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题计分。
24.【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公元 534 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西魏政权的实际控制者宇文泰自 537 年起逐渐
确立府兵制,形式上采取鲜卑旧日的八部之制,建立起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的
组织系统,府兵即通过军府募集的兵士。柱国、大将军各私其兵,六柱国各督二大将军,每
个大将军领两个开府,但宇文泰以嫡系在其内部作了牵制分割,并将各派系首领由单纯的军
事首领上升为西魏朝廷的政治贵族,使柱国逐渐脱离军旅。与府兵制相配合,宇文泰令鲜卑
族恢复胡姓,并通过给部分汉族豪族赐姓劝诫人们使用胡姓。赐姓时常伴随有“进位 xx”
“迁 xx”,使其官职升迁。被赐姓者大都是“乡望”,与赐姓相配合的还有将汉族诸将的山
东籍贯改为关内郡望。与此同时,宇文泰通过承认徘徊在东、西魏的地方“望族”统领的乡
兵,授予这些统领乡兵的“望族”以都督、帅都督等名号,“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将其
纳入府兵系统之中,后进一步扩大为征发均田户从军,“以民之有材力者为之”,汉族兵成份
愈来愈大。据成书于贞观年间的《周书》载,北周太祖宇文泰“百度草创,施约法之制于竞
逐之辰,修治定之礼于鼎峙之日,下肃上尊,疆场屡扰而内亲外附”。
——据杨翠微《论宇文泰建立府兵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实施府兵制改革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宇文泰实施府兵制改革的意义。(9 分)
25.【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有时甚至达到互以退会相威
胁的程度。它们争论问题之一是中国山东问题。中国作为战胜国,当然有权收回德国在山东
侵占的一切非法权益。但是英、法、意始终支持日本关于接管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无理要求,
而美国最后也向日本让步,结果和会完全满足了日本的欲望。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与发展,它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有.相
对优势的基础上,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通过一系列条约,修改和补充了
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解决了巴黎和会上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上关于中国问题,英、法、美对日本的态度
及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占有优势进行的外交活动,7
并分析此次会议对中国的影响。(9 分)
26.【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约翰·列侬,1940 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工人家庭,由姨妈抚养长大,从小就是一
个反抗性格极强的孩子。1960 年,列侬组建“披头士”乐队,在英国大获成功后开始踏足
美国乐坛,并且迅速征服了美国的歌迷,一时之间,披头士狂热(beatlemania)在全世界蔓
延开来。1968 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在继续越战的同时又入侵柬埔寨。旷日持
久的战争对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在左翼思潮的影响下爆发了一系列的民权运动、种族运动、
同志运动和嬉皮士运动。1969 年 5 月,作为一个坚定的反战主义者,列侬在阿姆斯特丹举
行了著名的“爱与和平”的静坐示威,向全世界呼吁“武力不会对和平有任何帮助”,高喊
“给和平一个机会”。在其艺术家式的夸张中,彰显了摇滚乐手个人固执的理想主义观念。
1970 年,披头士乐队正式宣告解散,列侬开始更多地参与政治,在纽约、东京、伦敦、柏
林等众多城市进行反战示威游行。1971 年,列侬创作并演唱了著名的《Imagine》,歌曲的
含义挑战听众去想象一个没有宗教派别、民族界限和战火隔阂的世界,并且讨论了人们生活
在更少物质财富世界的可能性。
——摘编自菲利普·诺曼《约翰·列侬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列侬音乐创作的因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侬的历史影响。(9 分)8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商朝前期事无巨细均由贞人占卜决定,表明王权在神权之下,但商朝后期仅例行公
事大事占卜且商王甚至自己判断吉凶,表明王权的地位在逐渐上升,故选 C 项;商朝“后期
则由商王自选卜辞内容,甚至自己判断吉凶”,排除 A 项;商朝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排除 B
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矛盾日益激化”,排除 D 项。
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却表现为形骸放浪、不拘小节”可知生
活在魏晋动乱年代的文人名士,具有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饱含对动荡社会的不
满与抗争,故选 B 项;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并未信奉道教,排除 A 项;“统治者宽松的国家
治理”表述不符合魏晋时期社会史实,排除 C 项;“魏晋风度”“竹林七贤”代表的是知识
分子群体而非庶族阶层,排除 D 项。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朝廷在京师及卫州、洛州、陕州、华州等建仓置粮,广招运丁,并在各县
建义仓,文帝又令各州寻便利之地,凿水通渠,官民船舶可快速通达”,可知隋朝时朝廷在
各地建粮仓和便利的运粮通道,故选 A 项;隋文帝建粮仓目的是解决民生问题,并不是因为
其节俭,排除 B 项;材料只提到建粮仓、通粮道,并没有提到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排除 C 项;
材料说的是建粮仓,并没有说江南产粮超过北方,排除 D 项。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唐代各道灾害救济区域分布表”,可知唐代灾害救济多集中于统治中心,
故选 C 项;材料只提到唐代各道救灾次数,并不是灾害发生次数,排除 A 项;材料只提到唐
代各道救灾次数,无法得知江南地区灾害较少,排除 B 项;材料只提到唐代,无法判断是唐
代,无法判断政府力量,排除 D 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
羌、戎”可知明朝设专门机构管理茶马交易,并制定一整套严密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
制,故选 D 项;朝贡贸易是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
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与材料主旨“茶马贸易”不符,排除 A 项;茶马贸易是与少数民族
的贸易,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 B 项;明代开启了中国闭关锁国时代,与材料所述
时间“唐宋至明朝”不符, 排除 C 项。
6.【答案】D
【解析】由材料“在唐代官方祟拜与民间祟拜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关系;从北宋中后期至元
代官方崇拜受到了佛教化和道教化关羽的影响;到明清时期官方崇拜与民间祟拜都受到了民
间文化的影响”可知从唐代的官方崇拜为主到明清时期深受民间文化影响,上层文化和民间
文化的价值诉求上逐渐一致的趋势加强,故选 D 项;理学推动儒学和佛教、道教的结合,排
除 A 项;由材料“明清时期官方崇拜与民间祟拜都受到了民间文化的影响”可知明清时期民
间文化影响政府的官方崇拜,排除 B 项;明清时期官方崇拜来自于民间文化的影响,排除 C
项。
7.【答案】B
【解析】我国古代科学家都重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蕴含了试验验证的求实精神和探索求知9
的理性精神,因此富有近代科学探索精神,故选 B 项;表中实验内容与实用性关系不大,排
除 A 项;天人感应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材料未涉及,排除 C 项;表中实验内容与发
明创造无关,排除 D 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他总是在下一个阶段才做原本是上一个阶段应做的事情,而且拒不‘付
息’”可知此时清政府顽固坚守封建专制制度,对改革思想认识不到位,改革时机的把握不
力,这一做法从根本上导致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民族危机加剧,故选 D 项;
“清政府对改革时机的把握不力”是材料中的现象,并非结果,排除 A 项;根据材料“然而
清廷对此毫无认识”可知此时“清政府对改革思想认识不到位”是材料中的现象,并非结果,
不符合“从根本上导致了”,排除 B 项;清政府以宣统帝下诏退位方式结束统治,“直接”说
法错误,排除 C 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柱状图可知,在 1902 年到 1920 年间,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额基本上呈
上升趋势,这就会挤压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使得民族工业缺乏有利的投资环境,故选
D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 20 世纪初,列强对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并且题干中的柱
状图反映的是“外国在华投资”,排除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之后,
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而不是在 20 世纪初,排除 B 项;
题干中的柱状图反映出英国对华投资数额最大,但不代表其增长速度最快,另外,增长速度
最快的是日本,排除 C 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所列的国际援华抗日英烈可知,国际友人在援助中国抗战,中国抗战团结
了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拓展了国际力量,故选 A 项;材料反映的
是国际友人援助中国抗战的行为,不属于赞誉,排除 B 项;材料不能反映中国战场的地位,
排除 C 项;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 D 项。
11.【答案】C
【解析】保卫大武汉发生于 1938 年 5 月至 10 月;武昌起义发生于 1911 年 10 月;武汉长江
大桥通车是在 1957 年 10 月;汉阳铁厂创办于 1890 年,因此正确的顺序应为④②①③;选
择 C 项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晚清时期政府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化建立近代卫生机构,不再同于传统“卫
生”概念,反映了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故选 B 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卫生”
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排除 A 项;“彻底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C 项;材料仅反映政
府推动“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不涉及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排除 D 项。
13.【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可知,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
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 A 项;“唯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 项;大陆主张和平方式解决台
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武力,排除 C 项;“一国两制”下的台湾不能拥有外交权,排除 D 项。
14.【答案】D
【解析】材料“由裁判官负责审查诉讼行为……承审员负责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做出裁决”
可知有利于实行裁判官与承审员的相互制约,防止法官专权,有助于保证司法公正,故选 D
项;材料“选择的来自民间的承审员”说明不一定是贵族,排除 A 项;材料“将诉讼分为法
律审和事实审两个阶段”会降低司法审判效率,排除B 项;材料“将诉讼分为法律审和事实
审两个阶段”说明法律规定只是依据之一并非职高无上,排除 C 项。
15.【答案】A 10
【解析】材料“否则政治后果会很严重,德意志等国的例子就摆在那里”,表明大萧条时期
激烈的经济战有一定的合理性,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故选 A 项;材料强调西方各国经济
战的合理性,而非法西斯扩张的影响,排除 B 项;材料强调西方各国经济战的合理性,而非
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失败,排除 C 项;材料强调西方各国经济战的合理性,没有强调合作共
赢的重要性,排除 D 项。
16.【答案】B
【解析】据材料“在市场机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发展经济可知体现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涵,故选 B 项;据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
消自由贸易与材料“在市场机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不符,排除 A 项;材料“在市场机制下
向社会主义过渡”可知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不是复辟资本主义,排除 C 项;材料“市场
机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说明不是行政命令,排除 D 项。
17.【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47 年,美国政府颁发行政命令,要求政府机关职员、高等院校教员和
研究人员等,必须宣誓对政府效忠,并对其忠诚度进行检验”,可知冷战前夕美国检验人们
忠诚度与其所提倡的自由、平等观念相反,故选 B 项;材料只提到检验一些社会群体,并没
有提到社会阶层,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冷战对美国的影响,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关系不大,
排除 C 项;材料的主体是美国政府而不是民众,排除 D 项。
18.【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60 年,英国与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奥地利、葡萄牙 7 国,共同
组建了七国自由贸易区,抗衡法德;1973 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1999 年,欧元问世,
但英镑仍是英国的通用货币;2020 年,英国正式退出欧盟”,可知英国组建七国贸易区、入
欧与脱欧都是基于本国现实,故选 C 项;材料强调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与美苏争霸无关,排
除 A 项;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主要受自身现实的影响,与世界格局关系不大,排除 B 项;材料
只是提到英国脱欧,无法说明区域集团化受挫,排除 D 项。
19.【答案】C
【解析】《欧也妮·葛朗台》是现实主义风格,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故选 C 项;《欧也
妮·葛朗台》是现实主义风格,不是浪漫主义风格,排除 A 项;《欧也妮·葛朗台》不是印
象主义,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 B 项;《欧也妮·葛朗台》是现实主义风格,不是现代主义
风格,排除 D 项。
20.【答案】D
【解析】题干中关于美国现代化进程中黑人、印第安人、移民作出了贡献,所受待遇不公正,
从而“从而引发了美国现代化进程中尖锐的阶级对立和社会冲突”,评价是合理的,故选 D
项;题干只提及了现代化进程的时间演进,未涉及空间范围,排除 A 项;题干未辨析史料的
真伪,而是较为客观地评价了美国现代化进程中黑人、印第安人、移民的作用和待遇,排除
B 项;题干未进行想象与猜测,题干中“从而引发了美国现代化进程中尖锐的阶级对立和社
会冲突”也是客观存在过的事实,排除 C 项。
21.【答案】
(1)特点: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因时而变;重视发挥乡村精英群体的作用;法律规
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自治有机结合。意义:加强了对乡村的管理,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儒学的传播;对后世产生深
远影响。(1 点 2 分,共 8 分)
(2)变化:基层社会治理受西方自治观念的影响;传统基层治理体系逐渐瓦解;政党对基层
治理进行新的尝试。(3 分)。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思想的传入;中国近代社会动荡中央
政府力量薄弱;受西方民主政治影响,政党政治兴起。(4 分)11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一“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
里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可知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材料一“明
初……”“明代后期……”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可知因时而变;材料一“明太祖禁
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精英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可知重视
发挥乡村精英群体的作用;材料一“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
分利用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可知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国家统一管理和地
方自治有机结合。第二小问意义,材料一“承担轮流赡养鳏寡孤独老人等更多的社会功能”
可知加强了对乡村的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材料一“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可知促
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材料一“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可知促进儒学的传播;
结合所学,可知后世乡村治理对明朝的方法有所借鉴,可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自治’观念在中国开始流行,并与中国传
统的乡绅治理联系在一起”可知基层社会治理受西方自治观念的影响;材料二“所发挥的治
理作用并不能像以前那样顺利了”可知传统基层治理体系逐渐瓦解;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
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帮助农民从地主手中取土地,然后通过鼓励基层百姓选举干部、建立
基层政府”可知政党对基层治理进行新的尝试。第二小问原因,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
‘自治’观念在中国开始流行,并与中国传统的乡绅治理联系在一起”可知鸦片战争后,西
方思想的传入;材料二“清末”,结合所学当时的历史背景,可知中国近代社会动荡中央政
府力量薄弱;材料二中提及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对基层治理的新尝试,这是政党政治兴起带
来的,可知受西方民主政治影响,政党政治兴起。
22.【答案】
(1)特点:整体缓慢低速增长,増长绝对值很低;増长不稳定,有周期性波动。(每答出一点
得 1 分,共 3 分)基本原因: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制约;优
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影响。(每答出一点得 1 分,共 4 分)
(2)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且收入结构趋向多元。(3 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
农民的生活水平;(2 分)乡镇企业的大量创办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增加了农村劳动
力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3 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1949 到 1978 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由 43.8 元到 134 元”,
收入增长率 1949 年到 1956 年由“42%下降到 17.6%”,1956 年到 1962 年由“17.6%上升到
36%”,1962 年到 1964 年由“36%下降到 3.6%”,1964 年到 1978 年由“3.6%上升到 14%”可
得整体缓慢低速增长,增长绝对值很低;增长不稳定,有周期性波动。第二小问基本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从我国农业基础、经济体制、国家战略角度分析可得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
滞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制约;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1983 年到 2003 年,农民收入由 310 元增长到 2622 元,家庭经营收入减少,
工资性收入、其他收入不断增多,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且收入结构趋向多元。
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可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乡镇企业的
大量创办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増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民收入来源
多元化。
23.【答案】
(1)欧洲人口锐减,教会权威受到动摇,社会秩序瘫痪;生产力严重下降,农业经营方式的
转变刺激了农业商品化的发展(推动了工商业阶级力量发展和新贵族的崛起);(教会)拉丁12
语系受到冲击,本土语言的地位提高,为民族国家的产生奠定了民族认同的基础;社会观念
转变,质疑教会权威,推动了人文主义观念的流行;提升民众公共卫生意识;以行政和立法
的手段干预公共卫生与健康;完善政府机构,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防疫体系,推动了欧洲防疫
和公共卫生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每点 2 分,4 点 7 分,共 7 分)
(2)吸收历代防治经验形成专著;系统的整理出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和防治方法,提出治疗传
染病的基本原则,对传播途径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创立温病学以及人痘接种术等方法得以
发明。发展医药学;采取法律制度措施;利用整个社会的资源;有组织地与爆发性的传染病
进行斗争;加强对患病者的治疗和赈济。(每点 2 分,共 8 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人口死亡率达到 30%—50%”,“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大量农田被
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懂拉丁
语的教授在瘟疫中死去,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的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提
高”,“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 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
始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
次卫生革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口、社会生活、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思想观念、
城市卫生和国家政治等方面,分析“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
(2)第一小问继承与突破,依据材料二“我国第一部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专门著作是明代吴有
性所作的《温疫论》”、“提出‘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的原则”,“提出‘达
原’、‘三消’等治法”、“人痘接种术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的新成就”、“外科
总结性著作《外科正宗》成书”等信息,从著述、原则、防治、学术和技术等方面,归纳我
国明代在防疫理论方面的继承与突破。第二小问经验与启示,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和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从科学、体制、资源、组织和政府管理等方面,总结中国古代在应对重大疫
情过程中的经验或启示。
24.【答案】
(1)背景:东西魏对峙,南北朝对立,战事不断,兵士损耗大;鲜卑守旧力量依旧强大(西魏
政权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关陇地区汉族豪强地主控制乡兵武装;均田制的实施。(6 分,答
出其中 3 点即可)
(2)意义:削弱了统兵将领的军事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央对军队的统一领导);
扩充了兵源,提高了军士的战斗力;有利于化解民族对立,促进统治阶层的团结,稳固西魏
的统治基础;推动了府兵的汉化趋势,有利于促进北方各族的民族交融;与均田制的实施相
适应,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基本被北周继承,一直沿用至隋唐,影响深远。(9 分,每
点 2 分,答对 5 点给 9 分)
【解析】
(1)据材料“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并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的知识可知,东西魏对峙,南
北朝对立,战事不断,兵士损耗大;据材料“形式上采取鲜卑旧日的八部之制”可知,鲜卑
守旧力量依旧强大(西魏政权内部权力斗争激烈);据材料“并通过给部分汉族豪族赐姓劝诫
人们使用胡姓”以及“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并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的知识可知,关陇地
区汉族豪强地主控制乡兵武装;据材料“后进一步扩大为征发均田户从军”并结合所学均田
制的知识可知,均田制的实施。
(2)据材料“并将各派系首领由单纯的军事首领上升为西魏朝廷的政治贵族,使柱国逐渐脱
离军旅”可知,削弱了统兵将领的军事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央对军队的统一领
导);据材料“‘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将其纳入府兵系统之中,后进一步扩大为征发均
田户从军,‘以民之有材力者为之’”可知,扩充了兵源,提高了军士的战斗力;据材料“百
度草创,施约法之制于竞逐之辰,修治定之礼于鼎峙之日,下肃上尊,疆场屡扰而内亲外附”13
可知,有利于化解民族对立,促进统治阶层的团结,稳固西魏的统治基础;据材料“汉族兵
成份愈来愈大”可知,推动了府兵的汉化趋势,有利于促进北方各族的民族交融;据材料
“后进一步扩大为征发均田户从军”可知,与均田制的实施相适应,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据所学魏晋隋唐历史的知识可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基本被北周继承,一直沿用至隋
唐,影响深远。
25.【答案】
(1)态度:英、法支持,美国妥协让步。(2 分)原因:英国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法国追随
英国以换取其在对德问题上的合作,美国不希望日退出会议,美、英争夺需要日本支持。(4
分)
(2)外交活动:《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与英国在海军力量
方面并驾齐驱;《九国公约》使美国获得争夺中国的先机。(6 分)对中国的影响:《九国公
约》保证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
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3 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态度,从材料“英、法、意始终支持日本关于接管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无理要求,
而美国最后也向日本让步”,可知英、法支持,美国妥协让步。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巴黎和
会上英法美等国的利益需求,以及美、英在亚太地区争权夺利,都需拉拢日本,欧洲大陆的
法德矛盾下,法国为获得英国帮助,追随英国,可知英国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法国追随英
国以换取其在对德问题上的合作,美国不希望日退出会议,美、英争夺需要日本支持。
(2)第一小问活动,结合华盛顿会议的内容是关于限制海军军备问题和解决远东和太平洋问
题,运用其中通过的对美国占据太平洋地区优势地位有利的条约,可知美国为在远东及太平
洋地区占有优势进行的外交活动是:《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五国海军条约》使美
国与英国在海军力量方面并驾齐驱;《九国公约》使美国获得争夺中国的先机。第二小问影
响,从材料二“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解决了巴黎和会上没有解决
的一些问题”,是指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可知华盛顿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收回山
东的主权;结合华盛顿会议的内容与中国相关的部分,以及华盛顿会议是美国等帝国主义国
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召开的,可知《九国公约》保证了列
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6.【答案】
(1)因素: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现代艺术潮流;反战思想、左翼思潮。(6 分)
(2)影响:其作为主唱的披头士乐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乐队之一,促进了摇滚乐的发展,带
动了乐坛的浪潮;推动了反战运动的发展,加速了越战的结束;其理想主义的价值追求,具
有深远的影响。(9 分)
【解析】
(1)据材料“1940 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工人家庭,由姨妈抚养长大,从小就是一个反抗
性格极强的孩子”可知,家庭环境、个人性格;据材料“列侬组建‘披头士’乐队”结合所
学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知识可知,现代艺术潮流;据材料“在左翼思潮的影响下
爆发了一系列的……运动”以及“作为一个坚定的反战主义者”可知,反战思想、左翼思潮。
(2)据材料“列侬组建‘披头士’乐队,在英国大获成功后开始踏足美国乐坛…….披头士狂
热(beatlemania)在全世界蔓延开来”并结合所学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的知识可知,
其作为主唱的披头士乐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乐队之一,促进了摇滚乐的发展,带动了乐坛的
浪潮;据材料“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在继续越战的同时又入侵柬埔寨……作为一个
坚定的反战主义者,列侬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了……高喊‘给和平一个机会’”推动了反战运
动的发展,加速了越战的结束;据材料“在其艺术家式的夸张中,彰显了摇滚乐手个人固执14
的理想主义观念”可知,其理想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