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ID:444271

大小:308.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三) 理科综合生物 一、选择题: 1.关于 T2 噬菌体、蓝藻、浆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遗传物质中含氮碱基种类相同 B. 均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C. 它们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D. 细胞周期会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善而缩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与病毒在结构和代谢方面的比较;T2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由 蛋白质外壳和 DNA 构成;蓝藻是原核生物,浆细胞是真核生物,两者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它们 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详解】A、T2 噬菌体、蓝藻、浆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它们的遗传物质中都有 4 种种类相同的含氮 碱基,A 正确; B、T2 噬菌体、蓝藻、浆细胞都有核糖体,均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B 正确; C、T2 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依赖活细胞生活,蓝藻是原核细胞,浆细胞是真核细胞,它们的新陈 代谢都以细胞为单位进行,C 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蓝藻没有染色体,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它们都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没有细胞 周期,D 错误。 故选 D。 2.关于 ATP 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合成的反应相联系 B.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速率会随细胞代谢强度变化而改变 C. ATP 分子是由一分子腺苷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连接而成 D. 若某物质进出细胞时消耗 ATP ,则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 和 ADP 的转化 过程中,①酶不同;②能量来源不同: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 合成 ATP 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场所不同:ATP 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 合成在线粒体,叶 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水解相联系,A 错误; B、ATP 与 ADP 相互转化速率会随细胞代谢强度变化而发生改变,B 正确; C、ATP 分子是由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酸基团连接而成,C 错误; D、若某物质进出细胞时消耗 ATP ,则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如胞吐和胞吞,D 错误。 故选 B。 3.关于基因型为 AaBb 的生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物不一定是二倍体,每个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 这两对基因中能选择性表达的只有 A 基因和 B 基因 C. 若该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数目相同的两种精子,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 D.若将该生物测交,F1 代表现型比例为 3: 1 或 1:2:1,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可以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 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 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该生物不一定是二倍体,该生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有 4 个染色体组,A 错误; B、显性基因不都能抑制隐性基因的表达,因此,这两对基因中能选择性表达的不一定只有 A 基因和 B 基 因,B 错误; C、若不发生交叉互换,该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数目相同的两种精子,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C 错误;D、若将该生物测交,F1 代表现型比例为 3: 1 或 1:2:1,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可以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点,结合染色体与 基因的关系分析生殖细胞的类型,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现象以及对减数分裂结果的影响,这是 该题考查的重点。 4.人体内胰岛素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物质 A 只存在胰岛 B 细胞内 B. 组成物质 A 和物质 B 的单体相同 C. 在①③过程中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种类数相同 D. ④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是转录形成 RNA,过程②是对产生的 RNA 进行加工,将加工的 RNA 片 段进行拼接形成 mRNA,过程③是翻译形成多肽链,过程④是对多肽链加工形成蛋白质。 【详解】A、物质 A 是 mRNA,只存在胰岛 B 细胞内,A 正确; B、组成物质 A 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物质 B 的单体是氨基酸,B 错误; C、在①过程中参与碱基配对的碱基种类是 3 种,T—A,A—U,G—C,③中为两种,A—U,G—C,C 错误; D、④过程为多肽链的加工修饰,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参与,不需要核糖体,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及蛋白质合成与加工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 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参与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柠檬汁刺激味蕾,感觉到酸味属于非条件反射 D. CO2 刺激下丘脑内呼吸中枢,会使呼吸加深加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 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 确。 【详解】A、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离子运输既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两者都需要载 体参与,A 正确; B、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B 错误; C、柠檬汁刺激味蕾,感觉到酸味 中枢在大脑皮层,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 错误; D、CO2 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 错误。 故选 A。 6.HIV 侵入人体后与 T 细胞相结合,是因为 T 细胞表面含由 CCR5 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某医疗团队将一 名 CCR5 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的骨髓,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艾滋病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 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 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只通过增殖就能产生各种血细胞 B. HIV 刺激 B 细胞后, B 细胞便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记忆细胞 C. 捐赠者感染 HIV 后,不能通过细胞免疫将 HIV 清除 D. 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 HIV 侵染人体后,主要攻击 T 细胞。紧扣题干信息“HIV 侵入人体后只与 T 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 T 细胞 表面含有 CCR5 的特殊蛋白质(由 CCR5 基因编码)”答题。 【详解】A、造血干细胞需要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A 错误; B、由于患者 B 细胞表面不含 CCR5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故艾滋病患者的 HIV 不侵染 B 细胞,HIV 入侵人 体后主要侵染 T 淋巴细胞,再由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B 错误; C、由于捐赠者的 CCR5 基因异常,不能正常表达 CCR5,HIV 不会攻击 T 细胞,HIV 不会进入 T 细胞内, 的因此不会发生细胞免疫,C 正确; D、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下降,D 错误。 故选 C。 7.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出现很多经典实验,回顾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1902 年,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切下来,而不是将通往小肠的神经切除重复沃泰默的实验,目的在于 彻底排除神经调节,从而表明胰腺分泌胰液有一种不同于神经调节的新的调节方式即__________________。 (2)1928 年,温特将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上,而不是将尖端直接保留在胚 芽鞘上,其目的是排除胚芽鞘尖端对胚芽鞘的直接物理刺激(压力、电磁波等) ,从而证明胚芽鞘尖端对 尖端下部的影响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3)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牛群中出现“出血性败血症”,后发现该病的病原体是巴氏杆菌,医生想进一 步探明该病的致病机理是该细菌本身生命活动致病还是由其代谢产物致病?请你延续上述实验思路,设计实 验探究其致病机理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即可)。 【答案】 (1). 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2). 化学物质 (3). 培养该巴氏杄菌,收集代谢产物,将代 谢产物注入健康牛的血液。若牛患病,则该病是由细菌代谢产物引起的,否则是由该细菌本身生命活动引 起的。 【解析】 【分析】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 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通过实验排除了神经调节的作用,但沃泰默并未得出正确结论。最终斯他林 和贝丽斯发现了促胰液素。 2、温特的实验:实验过程:将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将空白的琼脂块放 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 【详解】(1)排出了神经调节后,胰腺仍然可以分泌胰液,说明胰液的分泌过程中,还存在体液调节的方 式。 (2)温特将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上,而不是将尖端直接保留在胚芽鞘上, 其目的是排除胚芽鞘尖端对胚芽鞘的直接物理刺激(压力、电磁波等) ,从而证明胚芽鞘尖端对尖端下部 的影响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 (3)实验目的时候是探究该细菌本身生命活动致病还是由其代谢产物致病,所以自变量是细菌或其代谢产 物,所以实验思路:培养该巴氏杄菌,收集代谢产物,将代谢产物注入健康牛的血液。若牛患病,则该病 是由细菌代谢产物引起的,否则是由该细菌本身生命活动引起的。【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教材实验,掌握科学家在设计实验时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实验结论。 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天竺葵幼苗的生理活动,设计了下列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放在室外一 昼夜,并实时观察记录有色液滴的相对位置,结果如乙图所示。 (1)甲图小烧杯 M 中装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 A.无菌蒸馏水 B.饱和强碱溶液(NaOH 或 KOH) C.CO2 缓冲液(NaHCO3) D.澄清石灰水[Ca(OH)2] (2)甲图中培养天竺葵最好用无菌完全营养液或灭菌后的土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表明 0:00- -6:00 时间段,天竺葵从容器中吸收 O2 的速率逐渐减慢,原因是: ①该时间段的前段,____________,导 致呼吸作用速率逐渐降低,吸收 O2 速率逐渐下降。 ②该时间段的后段,天竺葵开始进行______________,导致植物从容器中吸 O2 速率逐渐下降。 (4)据乙图分析:实验结束后天竺葵有机物的量增加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 (2). 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或“生理活动”)会影响实验结果 (3). 夜间气温降 低,酶活性降低 (4). 光合作用,产生 O2 用于细胞呼吸 (5). 实验结时(24:00)较实验开始时(0: 00)容器 O2 含量增加了,说明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 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甲图小烧杯 M 中装的溶液是补充密闭空间的二氧化碳的,因此为 CO2 缓冲液,故选 C。 (2)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影响装置甲的实验结果。(3)①该时间段的前段,夜间气温降低,酶活性降低,导致呼吸作用速率逐渐降低,吸收 O2 速率逐渐下 降。 ②该时间段的后段,天竺葵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O2 用于细胞呼吸,导致植物从容器中吸 O2 速率逐渐 下降。 (4)据乙图分析:实验结束后天竺葵有机物的量增加了,原因是实验结时(24:00)较实验开始时(0: 00)容器 O2 含量增加了,说明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9.将一定数量的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然后定期测定其数量,构建了下图所示的数学模型,在 P 点时对酵 母菌培养液进行了某种调整。请分析回答: (1)若酵母菌接种数量为 100 个,酵母菌每 30 分钟繁殖一代。请构建理想条件下 t 小时后酵母菌数量 (Nt)变化的数学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调查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 值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过程中酵 母菌数量出现过两次 K 值,分别出现在图示 P 点前后,在 P 点后酵母菌数量的 K 值是 M2,在 P 点前酵母 菌增长速率最快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___________。 【答案】 (1). Nt=100×22t(或:Nt=100×4t) (2). 环境阻力 (3). 抽样检测法 (4). 维持生物 种群最大数量 (5). (M3+M4)/4 【解析】 【分析】 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 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 【详解】(1)根据题意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根据 J 型曲线的公式:Nt=N0×λt,N0=100,λ=2,30 分 钟繁殖一代,所以 t 小时共繁殖 2t 代,因此 Nt=100×22t。 (2)图中阴影部分是 J 型曲线和 S 型曲线的差值,表示环境阻力,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常用抽样检 测的方法。 (3)K 值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生物种群最大数量;在 P 点前酵母菌的 K 值是(M3+M4)/2,所以增长速率最快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K/2 即(M3+M4)/4。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种群“J”型和“S 型”曲线的前提条件,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理解 K/2 的含义。 10.将两个不含氰的白花三叶草品种杂交 F1 全部含氰,F2 则分离为 9/16 含氰与 6/16 不含氰两种类型。氧是 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1)为了探究 F2 不含氰植株基因型,在植株叶片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A)和_________________ (B),测定产氰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如果甲乙两组都不能检测到氰,则该植株基因型 :ddhh 。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基因型为:ddH _。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植株基因型为:D – hh。 (2)为了进一步确定不含氰植株 ddH_ 准确基因型,将该植株与 F1 植株杂交,观察子代性状及比例: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基因型为:ddHH。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该植株基因型为:ddHh。 【答案】 (1). 氰酸酶 (2). 甲组检测到氰,而乙组检测不到氰 (3). 甲组检测不到氰,而乙组检测 到氰 (4). 含氰:不含氰=1:1 (5). 含氰:不含氰=3:5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基因 D 能控制产氰糖苷酶合成,进而控制含氰糖苷的合成;基因 H 能控制氰酸酶的合成,进而 控制含氰糖苷合成氰。基因 D 和基因 H 同时存在时,三叶草叶片内含氰,其他情况下三叶草叶片内均不含 氰,即含氰的基因型为 D_H_。 为【详解】(1)由题可知,基因 D 决定产氰糖苷酶的合成,d 无此功能;基因 H 决定氰酸酶的合成,h 无此 功能。由分析可知,探究 F2 不含氰植株基因型,在植株叶片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A)和氰酸酶, 测定产氰情况。 ①如果甲乙两组都不能检测到氰,则该植株基因型为:ddhh。 ②如果甲组检测到氰,而乙组检测不到氰,则该植株基因型为:ddH_。 ③如果, 则该植株基因型为:D_hh。 (2)由题可知,F2 分离为 9/16 含氰与 6/16 不含氰两种类型,说明 F1 为 DdHh,不含氰植株 ddHH 或者 ddHh,将该植株与 F1 植株杂交,观察子代性状及比例: ①ddHH×DdHh 杂交,子代为不含氰(ddH_):含氰(DdH_)=1:1。 ②ddHh×DdHh 杂交,子代为不含氰(3ddH_、1ddhh、1Ddhh):含氰(3DdH_)=5:3。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等知识点,属于考纲获取信息层次。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有酶的催化相应的反应相应的物质才能生成。 [生物- -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11.已知微生物 P 一种可以分解尿素的细菌,微生物 Q 是一种可以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请回答: (1)由于微生物形体微小,不便于直接观察,因此对微生物的了解通常是观察其群体的特征,该群体就是 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微生物功能分析,微生物 Q 产生_______________酶。 (3)如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微生物 P 并对其活菌数进行计数,通常接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为了 获得好的计数效果,要对培养的菌液进行________________。 (4)在某次实验中,统计到平板内微生物 P 的菌落数是 348 个,试分析此结果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填“偏 大”或“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某次实验中,观察到平板内菌落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菌落 (2). C1 酶、Cx 酶、葡萄糖苷酶或纤维素酶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梯度 稀释 (5). 偏小 (6). 菌落数太多,菌落很容易重叠(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 一个菌落) (7). 涂布不均匀 【解析】 【分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 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微生物的接种方法:稀释涂布平板大和平板划线法。 【详解】(1)单个微生物不容易观察,但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2)微生物 Q 可以分解纤维素,说明可以产生纤维素酶(C1 酶、CX 酶、葡萄糖苷酶)。 (3)对微生物的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为获得好的计数效果,要对培养的菌液进行梯度 稀释,获得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4)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可能菌落数太多,菌落很容易重叠(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平板上观察 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结果偏小。 (5)从平板中看出,菌落集中在一起,可能的原因是涂布不均匀。 【点睛】本题考查分解纤维素 微生物,并进行计数,识记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原理,掌握稀释涂 布平板法的原理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生物一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胚胎工程应用前景广阔,“试管牛”的诞生就是其重要成果。请回答: (1)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 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2)让奶牛超数排卵,常使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不让优良供体母牛直接受孕,而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止多个精子与卵子受精 生理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获得转基因牛,从而改良奶牛的某些性状。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操作步骤中的核心 步骤是______________,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早期胚胎 (2). 生理状况相同 (3). 促性腺激素 (4). 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 力 (5).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6).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7). 显微注射法 【解析】 【分析】 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 培养或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1)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 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2)对母牛注射促性腺激素能促使其超数排卵。 (3)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的 的(4)防止多个精子与卵子受精的生理机制包括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5)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操作步骤中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基因表达载体导人受体细胞所 采用的方法显微注射法。 【点睛】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移植的过程及生理学基础,能结合所学的知识 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