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年高高 2020 级高三下期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测试题卷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Cu-64
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馨”的瓷器,其主要生产原料为黏土
B. 东晋《洛神赋图》中的颜料铜绿,主要成分属于盐类
C. 宋代《莲塘乳鸭图》所用宣纸,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 “华为麒麟 980”手机中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陶瓷以黏土为原料,故 A 正确;
B.铜绿的主要成分碱性碳酸铜,属于盐类,故 B 正确;
C.作画用的宣纸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多糖,故 C 正确;
D.芯片的主要成分是 Si,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 SiO2,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D。
2.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 氨基(-ND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10NA
B. 56gFe 与 1molCl2 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3NA
C.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lNO 和 1molO2,充分反应后容器中产物分子的数目为 2NA
D. 向 100mL0.1mol/LNH4Cl 溶液中通入 NH3 至溶液为中性,其中 NH4+的数目为 0.01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18g 氨基(-ND2)的物质的量为 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 9NA,故 A 错误;
B.56gFe 的物质的量为 1mol,与 1molCl2 充分反应生成 molFeCl3,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2NA,故 B 错误;
C.2molNO 和 1molO2 完全反应生成 2molNO2,但生成的 NO2 中存在平衡:2NO2 N2O4,导致分子个
数减少,故容器中产物分子的数目小于 2NA 个,故 C 错误;
D.向 100mL0.1mol/LNH4Cl 溶液中通入 NH3 至溶液为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 c(Cl-)=c(NH4+),则
2
3
溶液中 NH4+的数目为 0.1mol/L×0.1L×NAmol-1= 0.01NA,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3.W、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元素 X 和 Z 同
族,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与 W 的单质加热反应,生成两种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无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常用电解的方法冶炼 Y 的单质
B. 原子半径大小为 W<X<Z
C. X、Y 形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D. W、X、Z 对应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X
【答案】A
【解析】
【分析】
W、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 Y 为 Na;Z 的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与 W 的单质加热反应,生成两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则 Z 为 S,W 为 C 元素;元素 X 和 Z 同族,则 X 为 O 元素,据此解
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W 为 C 元素,X 为 O,Y 为 Na,Z 为 S 元素;
A.Na 为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 NaCl 获得 Na,故 A 正确;
B.C 和 O 同周期的主族元素,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S 比 C、O 多一个电子层,则原子半径大小为 O
<C<S,故 B 错误;
C.Na 和 O 可形成 Na2O 和 Na2O2,其中 Na2O2 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 C 错误;
D.C、O、S 形成的氢化物中,H2O、H2O2 常温下是液态,H2S 常温下是气态,而 C 的氢化物为烃,常温
下有气态烃、液态烃和固态烃,则沸点最高的不是 O 的氢化物,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A。
4.有机物 M 的结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 M 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饱和 NaHCO3 溶液反应有 9 种C.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1molM 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 22.4LH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分子结构中的碳原子均为 sp3 杂化,则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 A
错误;
B.M 的分子式为 C6H12O2,同分异构体中,能与饱和 NaHCO3 溶液反应,说明含有-COOH,则相当于 C5H12
的烷烃中氢原子被-COOH 取代,其中 CH3CH2CH2CH2CH3 有三种等效氢,CH(CH3)2CH2CH3 有 4 种等效氢,
C(CH3)3 有 1 种等效氢,故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8 种,故 B 错误;
C.分子结构中的醇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则 M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C 正确;
D.1molM 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 1molH2,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22.4LH2,选项中未标明是否是标准状况,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5.根据下列实验事实,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 Fe(NO3)2 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 H2O2,溶液变黄色,NO3-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能氧
化 Fe2+,则溶液变黄色,Fe2+不一定是被 H2O2 氧化为 Fe3+,故 A 错误;
B.浓度相等的 H2O2 溶液中分别滴加等浓度的 FeCl3、CuCl2 溶液,分解速率不一样,能说明不同催化剂的
催化效率不一样,现滴加 FeCl3 溶液的速率快,即说明 Fe3+的催化效果比 Cu2+好,故 B 正确;
C.比较 HCO3-与 CO32-结合 H+的能力,应在等体积等浓度的 Na2CO3、NaHCO3 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并不断振荡,再结合产生气体的速率判断,故 C 错误;
D.加热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溶液中 OH-不变时,溶液 pH 也变小,则加热 CH3COONa 溶
液,溶液的 pH 变小,无法判断水解平衡的移动方向,也无法判断盐类水解是放热反应,事实盐类水解是吸
热反应,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6.光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电流,如图装置可以实现光能源的充分利用,双极性膜可将水解离为 H+和 OH-,
并实现其定向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可利用光能实现水的分解
B. 光照过程中阴、阳极区溶液中 pH 均基本不变
C. 再生池中的反应为 2V2++2H+ 2V3++H2↑
D. 每有 1molOH-通过双极性膜,可产生 5.6L(标准状况)的 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上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右侧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 4OH--4e-=2H2O+O2↑,阴极反应式为 2V3++2e-=2V2+,
双极性膜可将水解离为 H+和 OH-,由图可知,H+进入阴极,OH-进入阳极,放电后的溶液进入再生池中在
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2V2++2H+ 2V3++H2 ↑。
【详解】A.由图可知,该装置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分解水,故 A 正确;
B.双极性膜可将水解离为 H+和 OH-,由图可知,H+进入阴极,OH-进入阳极,则双极性膜可控制其两侧溶
液分别为酸性和碱性,则光照过程中阴、阳极区溶液中的 pH 均发生改变,故 B 错误;
C.由分析知,再生池中的反应为 2V2++2H+ 2V3++H2↑,故 C 正确;
D.阳极区反应式 4OH--4e-=2H2O+O2↑,每有 1molOH-通过双极性膜,生成 0.25molO2,其标准状况下体
积为 5.6L,故 D 正确;
的
为故答案为 B。
7.某温度下,向 0.10mol/L 的 HCOONH4 溶液中通入 HCl 或加入 NaOH 固体调节溶液 pH(忽略溶液体积变
化),部分粒子的浓度随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NH3]表示溶液中 NH3 与 NH3·H2O 的浓度之和,M
点的坐标为(6.5,-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温度下,Kw=1.0×10-14
B. pHc(OH-)
C. M 点有 c(HCOO-)>c(HCOOH)>c(NH4+)>c(H+)>c(OH-)
D. Ka(HCOOH)的数量级为 10-4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当溶液 pH=6 时,lgc(OH-)=-8,即此时 c(OH-)=10-8mol/L,c(H+)=10-6mol/L,Kw=
c(OH-)× c(H+)=1.0×10-14,故 A 正确;
B.由图示可知,pHc(OH-),
故 B 正确;
C.M 点的坐标为(6.5,-4),此时溶液的 pH=6.5,溶液中[NH3] =c(HCOOH)=10-4mol/L,根据物料守恒
c(NH4+)=0.10mol/L-[NH3] =0.10mol/L-10-4mol/L,c(HCOO-)=0.10mol/L-c(HCOOH)= 0.10mol/L-10-4mol/L,则
此时溶液中 c(HCOO-)>c(NH4+)>c(HCOOH) >c(H+)>c(OH-),故 C 错误;
D.M 点的坐标为(6.5,-4),此时溶液的 pH=6.5,溶液中 c(HCOOH)=10-4mol/L,已知 HCOO-+H2O
HCOOH+OH-,则 = ,Ka(HCOOH)= =
=10-3.5= ×10-4,即 Ka(HCOOH)的数量级为 10-4,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 C。
8.甲酸(HCOOH)是还原性弱酸,常用于橡胶、医药等工业生产,也可用于制备重要的化工原料
( )HCOOH
w
a
K
K
( ) ( )
( )
HCOOH cc OH
c HCOO
−
−
× ( )
( ) ( )HCOOH c
wK c HCOO
c OH
−
−
×
×
14
4 7.5
1 10 0.1
10 10
−
− −
× ×
× 10[Cu(HCOO)2·4H2O]。
I.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1)“操作 i”中研磨的目的是__。
(2)“操作 ii”发生的反应是: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原料中 NaHCO3
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_。反应温度低于 80℃的原因是__。
(3)“操作 iii”中系列操作包括过滤、__、干燥。
II.甲酸的制备
(4)一定条件下,CO 能与 NaOH 固体发生反应:CO+NaOH HCOONa,再将 HCOONa 酸化,即可得
HCOOH。
①为了证明“CO 与 NaOH 固体发生了反应”,甲同学设计下列验证方案:取少许固体产物,配成溶液,在常
温下测其 pH,若 pH>7,则得证。该方案是否可行__(填“是”或“否”),请简述你的理由:__。
②乙同学设计了另一个定性验证方案:取固体产物,配成溶液,__(请补充完整)。
III.甲酸铜的合成及纯度测定
(5)实验室按 Cu(OH)2·CuCO3+4HCOOH+5H2O═2Cu(HCOO)2·4H2O+CO2↑反应制得甲酸铜晶体,按以下步骤
测定其纯度。
步骤一:准确称取 mg 甲酸铜晶体样品,配成 250mL 溶液;
步骤二:移取 25.00mL 溶液于锥形瓶中,往溶液中加入足量 KI 摇匀,用 cmol/LNa2S2O3 溶液滴定至溶液变
浅黄色时,加入 10mL10%KSCN 试剂,并加几滴淀粉溶液,继续用 cmol/LNa2S2O3 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
耗 Na2S2O3 溶液 V1mL。
步骤三:用 25.00mL 蒸馏水代替甲酸铜溶液,重复步骤二,消耗 Na2S2O3 溶液 V2mL;
已知:CuI 难溶于水,能吸附 I2;2Cu2++4I-=2CuI↓+I2;I2+2 = +2I-;CuI(s)+SCN-(aq)
CuSCN(s)+I-(aq)
①配制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__;
②实验中加入 10mL10%KSCN 试剂 目的是__。
③甲酸铜晶体的纯度__(列表达式即可,Cu(HCOO)2·4H2O 的摩尔质量为 226g/mol)。
【答案】 (1). 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2). 提供碱性环境,有利于生成碱式碳酸铜;
(3). 温度过高,会导致碱式碳酸铜分解或温度过高,水解反应程度加大,会生成过多的 Cu(OH)2; (4).
的
2-
2 3S O 2-
4 6S O 洗涤 (5). 否 (6). 甲酸是弱酸,HCOONa 溶液的 pH 大于 7,但是未反应的 NaOH 固体会使溶液的 pH
大于 7 (7). 答案一:加入稀硫酸酸化后,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褪色;答案二:加入银氨溶液水浴
加热有银镜生成;答案三: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 (8). 25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9). 将 CuI 转化为 CuSCN,防止其吸附 I2 (10). ×100%
【解析】
【分析】
将 NaHCO3 固体和 CuSO4·5H2O 晶体混合研麿,再加入热水中生成的碱式碳酸铜,经过滤、洗涤、干燥获
得;一定条件下,CO 能与 NaOH 固体发生反应生成 HCOONa,再将 HCOONa 酸化,即可得 HCOOH;反
应过程中生成的 HCOONa 其溶液显碱性,且具有醛基的性质;最后 Cu(OH)2·CuCO3 和 HCOOH 按一比例混
合反应即可制得甲酸铜晶体。
【详解】(1)将 NaHCO3 固体和 CuSO4·5H2O 晶体混合研麿,达到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的目的;
(2)反应 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 中涉及到 HCO3- 水解与电离,则原料
中过量的 NaHCO3 可提供碱性环境,有利于生成碱式碳酸铜;因 Cu(OH)2·CuCO3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则
反应温度低于 80℃,可防止温度过高,会导致碱式碳酸铜分解或温度过高,水解反应程度加大,会生成过
多的 Cu(OH)2;
(3)从悬浊液中获得 Cu(OH)2·CuCO3 沉淀,需要经过过滤、洗涤、干燥获得;
(4)①甲酸是弱酸,HCOONa 溶液的 pH 大于 7,但是未反应的 NaOH 固体会使溶液的 pH 大于 7,则通过测
定反应后固体混合物配制的溶液 pH>7,无法证明有 HCOONa 生成;
②HCOONa 含有醛基,有还原性,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也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可采用:方法一:加
入稀硫酸酸化后,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褪色;方法二: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方法三:
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
(5)①配制 250mL 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250mL 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②CuI 难溶于水,能吸附 I2,则加入 10%KSCN 可将 CuI 转化为 CuSCN,防止其吸附 I2;
③已知:2Cu2++4I-== +2I-;CuI(s)+SCN-(aq) CuSCN(s)+I-(aq),则
2Cu(HCOO)2·4H2O~~~~2CuI~~~~~~~~I2~~~~~~~~2 ,滴定过程实际消耗 Na2S2O3 溶液(V1-V2)mL,则
甲酸铜晶体的纯度为 = ×100%。
【点睛】本题涉及 HCOOH 及 HCOONa 的性质与应用,甲酸是弱酸,其强碱盐溶液因水解显碱性,另外甲
的
( )1 22.26c V -V
m
2-
4 6S O
2-
2 3S O
( ) 3
1 2
25010 cmol / L 226 /25 100%mg
mLV V L g molmL
−− × × × ×
×
( )1 22.26c V -V
m酸或甲酸盐结构中含有醛基,具有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等。
9.一种以冷热镀管废料锌灰制 ZnSO4·7H2O 晶体,进而获取 ZnO,并探索氢电极增压还原氧化锌电解法制锌
的方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锌灰的主要成分为 ZnO,ZnCl2,还含有 SiO2,CuO,PbO 和 FeO。
②Cu++Cl-=CuCl↓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 1 的主要成分为 SiO2 和__。
(2)酸浸时,若硫酸浓度过高,可能发生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写出“沉铜”时的离子方程式__。
(4)在 pH 为 5.6 的条件下氧化后,再加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并加热搅拌,其目的是__。
(5)氢电极增压还原氧化锌的装置如图所示,储罐内 ZnO 溶解后形成 Zn(OH) 离子,每溶解 1molZnO 需
消耗__molKOH。电解池中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
(6)该工艺废水中含有 Zn2+,排放前需处理。向废水中加入 CH3COOH 和 CH3COONa 组成的缓冲溶液调
节 pH,通入 H2S 发生反应:Zn2++H2S ZnS(s)+2H+。处理后的废水中部分微粒子浓度为:
处理后的废水的 pH=__,c(Zn2+)=__。
(已知:Ksp(ZnS)=1.0×10-23,Ka1(H2S)=1.0×10-7,Ka2(H2S)=1.0×10-14,Ka(CH3COOH)=2.0×10-5)
【答案】 (1). PbSO4 (2). 2FeO+4H2SO4(浓)=Fe2(SO4)2+SO2↑+4H2O (3). Zn+2Cu2++2Cl-=2CuCl↓+Zn2+
(4). 促使 Fe(OH)3 胶体聚沉,有利于过滤分离 (5). 2 (6). H2+Zn(OH)42- 2H2O+Zn+2OH- (7). 5
2
4
−
(8). 1×10-11mol·L-1
【解析】
【分析】
锌灰(主要成分是 ZnO,ZnCl2,还含有 SiO2,CuO,PbO 和 FeO 等)用硫酸酸浸,其中 PbO 转化成 PbSO4 沉
淀,SiO2 不溶于酸或水,则过滤得到的滤渣 1 主要为 PbSO4、SiO2;滤液含有 ZnSO4、FeSO4、CuSO4 和
H2SO4,向滤液中加入 Zn 粉,将 Cu2+还原利用生成 CuCl 沉淀达到沉铜的目的,继续向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将 Fe2+氧化成 Fe3+,再加入 ZnO 调节溶液 pH,将 Fe3+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并过滤除去,将滤液蒸发、浓缩
并冷却结晶,过滤得到 ZnSO4•7H2O,滤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氢氧化锌,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锌,最后
电解生成 Zn,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分析知,滤渣 1 的主要成分为 SiO2 和 PbSO4;
(2)浓硫酸有强氧化性,酸浸时,如使用硫酸浓度过高,在溶解时会氧化 FeO 生成 Fe3+,同时生成 SO2,污
染环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O+4H2SO4(浓)=Fe2(SO4)2+SO2↑+4H2O;
(3)“沉铜”时加入 Zn 粉,将 Cu2+还原利用生成 CuCl 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Zn+2Cu2++2Cl-=2CuCl↓+Zn2+;
(4)在 pH 为 5.6 的条件下氧化后,生成的 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继续加入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并加热搅
拌,可促使 Fe(OH)3 胶体聚沉,有利于过滤分离;
(5)储罐内 ZnO 溶解后形成 Zn(OH) 离子,发生的离子反应 2OH-+ZnO+H2O=Zn(OH) ,则每溶解
1molZnO,需消耗 2molKOH;电解池阳极上的 H2 在碱性条件下失电子氧化生成 H2O,电极反应为
H2-2e-+2OH-=2H2O,阴极上 Zn(OH) 离子得电子还原生成 Zn,电极反应式为 Zn(OH) +2e-=Zn+4OH-,则
电解池中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H2+Zn(OH)42- 2H2O+Zn+2OH-;
(6)已知 Ka(CH3COOH)= = =2.0×10-5,则 c(H+)=1×10-5mol/L,此时溶
液 pH=5;Ka2(H2S)×Ka1(H2S)= =1.0×10-7×1.0×10-14,其中 c(H+)=1×10-5mol/L,
c(H2S)=0.10mol/L,则 c(S2-)=1.0×10-12 mol/L,此时 Ksp(ZnS)=1.0×10-23=c(Zn2+)×c(S2-),则
c(Zn2+)=1×10-11mol·L-1。
【点睛】本题难点是(6)综合利用电离平衡常数和溶度积常数计算溶液的 pH 和 c(Zn2+),准确利用公式是解
题关键,特别是 Ka2(H2S)×Ka1(H2S)= ,这是易错点。
10.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对研究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有着重大的意义。
2
4
− 2
4
−
2
4
− 2
4
−
( ) ( )
( )
3
3
c cH CH COO
c CH COOH
+ −× ( )c 0.10
0.05
H + ×
( ) ( )
( )
2 2
2
c H c S
c H S
+ −×
( ) ( )
( )
2 2
2
c H c S
c H S
+ −×I.合成氨反应历程研究
(1)科学家研究利用铁触媒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ad”表示。
由图可知合成氨反应 N2(g)+3H2(g) 2NH3(g)的∆H=__kJ·mol-1。该历程中速率最慢的一步的化学方程式
为__。
II.对 NO 与 O2 反应的研究
(2)用 Pl-g-C3N4 光催化氧化法脱除 NO 的过程如图所示。在酸性水溶液中,光催化脱除原理和电化学反应
原理类似。g-C3N4 端的反应为 O2+2H++2e-=H2O2,则 Pl 端的反应为__。
(3)在一定条件下,将 2molNO 和 1molO2 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在不同温度下,测得平衡时体系
中 NO、O2、NO2 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容器中发生两个反应 2NO(g)+O2(g) 2NO2(g) ∆H˂0 和 2NO2(g) N2O4(g) ∆H˂0)
①曲线 c 代表__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x 点对应的 O2 的转化率为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2NO+O2 2NO2 的平衡常数:x 点>y 点
B.y 点时 2NO+O2 2NO2 的反应速率:v 正<v 逆
C.x 点对应的 N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D.400~1200℃时,随温度升高,N2O4 体积分数不断增大
III.对 NO 与 Cl2 物反应及产物 NOCl(亚硝酰氯)的研究
(4)NOCl 可由 NO 与 Cl2 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2NO(g)+Cl2(g) 2NOCl ΔH=-111kJ/mol。在 295K 时,
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数据如下:
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式为 v(Cl2)=k·cm(NO)cn(Cl2),式中速率常数 k=Ae-Ea/RT,其中 Ea 为活化能,
A、R 均为大于 0 的常数,T 为温度)。则此条件下 k 的数值为__,若要使 k 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
【答案】 (1). -92 (2). Nad+3Had=NHad+2Had 或 Nad+Had=NHad (3). NO-2e-+H2O=NO2+2H+ (4). NO2
(5). 60% (6). AC (7). 8 (8). 加入催化剂 (9). 升温
【解析】
【分析】
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的焓变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有关,与变化过程无关,该历程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步
骤是正反应活化能大的反应决定反应快慢;根据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并结合图像分析;根据速率与浓度关系
的公式计算速率常数 k,并结合影响速率的因素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合成氨反应 N2(g)+ H2(g) NH3(g) 的△H=-46kJ/mol,则 N2(g)+3H2(g)
2NH3(g)的∆H=-46kJ/mol×2=-92kJ·mol-1;该历程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步骤是反应消耗能量高,难发
生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d+3Had=NHad+2Had 或 Nad+Had=NHad;
(2)由脱除 NO 的过程图可知,P1 端 NO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NO2,反应式为 NO+H2O-2e-=NO2+2H+;
(3)①曲线 C 对应低温下物质的量接近 2mol,曲线 c 代表 NO2 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x 点对应 NO 的物
质的量为 0.8mol,可知转化的 NO 为 1.2mol,参加反应的氧气为 0.6mol,x 点对应的 O2 的转化率为
×100%=60%;
②A.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 K 越小,则 2NO+O2 2NO2 的平衡常数:x 点>y 点,故 A 正确;
4
11
1
2
3
2
0.6mol
1mol
B.y 点时平衡正向移动,则 y 点时 2NO+O2 2NO2 的反应速率:V(正)>V(逆),故 B 错误;
C.x 点对应 NO 的物质的量为 0.8mol,由 N 原子守恒可知还存在 0.8molNO2 和 0.2molN2O4,剩余氧气为
0.4mol,则 x 点对应的 N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故 C 正确;
D.400~1200℃时,随着温度升高,2NO2(g) N2O4(g)△H<0 逆向移动,N2O4 体积分数不断减小,
故 D 错误;
故答案 AC;
(4)已知 2NO(g)+Cl2(g) 2NOCl ΔH=-111kJ/mol 且 v(Cl2)=k·cm(NO)cn(Cl2),当
v(Cl2)=8.0×10-3mol·L-1·S-1、c(NO)=0.1 mol·L-1、c(Cl2)=0.1 mol·L-1 时,k= =
=8;k=Ae-Ea/RT,其中 Ea 为活化能,A、R 均为大于 0 的常数,T 为温度,欲改变速率常数 k,需
要改变活化能或温度,则若要使 k 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有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或升高温度。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温度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升高温度,无论平衡如何移动,正、逆反应
速率均加快,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特别注意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改变,平衡常数改变,且
平衡正向移动,K 值增大。
11.碳元素在无机物和有机物中均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碳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为__,其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原子轨道的形状为__;
C、N、O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
(2)有机物 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分子中两种碳碳单键长的大
小关系为①__②(填“>”、“ (6).
(7). 形成的为分子内氢键,而 形成的为分子间氢键 (8).
(9). ( 、 、 ) (10). 8
【解析】
【分析】
根据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写出排布图,判断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原子轨道的形状;利用电离能的变化
规律判断 C、N、O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的相对大小;结合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确定杂化轨道方式;分
子间氢键强于分子内氢键;结合晶胞结构,采用均摊法确定晶胞的化学式。
【详解】(1)基态碳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s22p2,则层电子排布图为 ,电子占据的能
量最高的原子轨道为 2p,其形状为哑铃形;C、N、O 三种元素为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
递增呈增大趋势,但 N 原子的 2p 轨道为半充满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失电子,其第一电离能大于 O 原子,
则 C、N、O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N;
(2)有机物 中甲基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 4,则为 sp3 杂化,而碳碳双键上
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目为 3,无孤对电子,则为 sp2 杂化;碳碳单键②介于两个碳双键间,易形成共轭大 π
键,则碳碳单键①的键长大于碳碳单键②的键长;
(3) 主要形成分子内氢键,而 主要形成分子间氢键,其中分子间氢键的作用力
明显大于分子间氢键,则 的沸点比 高;
(4)石墨晶胞底边长为 acm,则底面积为 acm×acm×sin60°,层间距为 d cm,晶胞高为 d cm,则晶胞体积=
2
A
48
3N a d
2
3
1
3
1
2acm×acm×sin60°×2dcm,晶胞中碳原子数目=1+8× +4× +2× =4,晶胞质量= g,密度=
= g/cm3;x 轴、y 轴的角平分线与 z 轴构成的平面将晶胞平分为 2 个
三棱柱,B 位于三棱柱的中心,B、C 距离等于晶胞底面菱形长对角线长度的 , A 位于三棱柱底面的中心,
则由 A 的原子坐标为( 、 、0)可知,则 B 的原子坐标为( 、 、 );
(5)石墨能与熔融的金属 K 作用,形成一种青铜色的化合物 CxK,由图二可知,正六边形中 K 原子数目为 6
+1=3,碳原子位于正六边形的内部,共有 24 个,则 x= =8。
【点睛】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准确区别轨道式和电子排布式的,注意几个关键要点:①每个轨道最多
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相反配对;②电子尽可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③能量相同的电子尽可能占据
不同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且全充满或半充满结构相对稳定,对电离能影响较大。
12.化合 I 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利用 Robinson 成环反应合成 I 的路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a.CH3COOCH3+CH3COOCH3
b.
(1)A 是一种环烃,且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 H,则 A 的结构简式为__,C 化学名称为__。
(2)C 到 D、F 到 G 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
(3)D 到 E 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H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I 的结构简式为__。
(5)G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 4 组峰的
结构简式为__(任写一种)。
①苯环上有 4 个取代基。②1molG 可消耗 3molNaOH。
1
8
1
4
1
2
4 12
AN
×
4 12 g
acm acm sin60 2dcm
AN
×
× × °×
2
A
48
3N a d
1
3
1
3
2
3
2
3
1
3
1
2
1
3
× 24
3【答案】 (1). (2). 环己烯 (3). 氧化反应 (4). 取代反应 (5).
+2CH3OH +2H2O (6). 羰基、碳碳双键 (7).
(8). 24 (9). 或
【解析】
【分析】
E 到 F 发生的是类似信息 a 的反应原理,结合 E 的分子式为 C8H14O4 和 F 的结构简式 ,可知
E 为 CH3OOCCH2CH2CH2CH2COOCH3,D→E 为酯化反应,则 D 为 HOOCCH2CH2CH2CH2COOH,C→D
应为碳碳双键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则 C 为 ;由此结合 A 的分子式为 C6H12,可知 A 为
,其在光照条件下与 Cl2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 B 为 ,B 再在 NaOH 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
消去反应生成 C;H 的结构简式为 ,其和 在醇钠的作用下根据信息 b 的反应原理生成 I
的结构简式为 ,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A 是一种环烃,且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 H,则 A 的结构简式为 ,C 为 ,化学名
称为环己烯;
(2)C→D 为碳碳双键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F 的结构简式 ,G 的
结构简式为 ,则 F 到 G 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3)D→E 为酯化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OH;
(4)H 的结构简式为 ,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羰基、碳碳双键;I 的结构简式为 ;
(5)G 的结构简式为 ,其同分异构体满足的条件为:①苯环上有 4 个取代基,②1molG 可消
耗 3molNaOH,则分子结构中含有 3 个酚羟基,另一个取代基应为-C4H9,其可能结构有-CH2CH2CH2CH3、
-CH(CH3)CH3、- CH2 CH(CH3)2、-C(CH3)3;则:三个酚羟基连一起,烃基的位置有 2 种;三个酚羟基位于
1、3、5 位,烃基的位置只有 1 种;三个酚羟基位于 1、2、4 位,烃基的位置只有 3 种;即烃基共有 6 种位
置,结合烃基有 4 种结构,故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4×6=24 种,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 4 组峰的结构
简式为 或 。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主要参照提供信息,采用倒推法,准确推断 E 的结构,再结合碳原子守
恒、卤代烃的消去和烯烃的催化氧化等知识点分析,即可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