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

ID:444488

大小:2.13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一2020学年〈下〉高二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 材料- :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摩擦中陶炼出来的亲密感。在 一个熟悉的社会 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 规矩是 “ 习 ” 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 句话说, 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 我们大家是熟人, 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 ”Ȁ这一 类的话已经成了 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 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 所以得 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 画个押, 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元 从发生的。 “ 这不是见外了么? ”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 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 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 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 一文不要 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平寄出的抱歉话。Ȁ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 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这自是 “土气 ” 的一种特色。 我读论语时, 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 “ 孝 ” 的意义时, 我感觉到 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的加以说明, 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 国 人而异的答复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1 常接触中去摸熟父 母的性格, 然后去承他们的欢, 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 办法。 这种办法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是无法应用的。在我们社会的?我速变迁中, 从乡土社会进 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 成的现代社会是元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 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 “ 乡 ” 也 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城市这种来自乡村的熟人社会重建, 不仅仅是一个社交圈子的建立这样简单, 也有着 物理空间聚集的趋势,典型的就是各地涌现的温州城、 河南村等标志性聚居区, 其空间可 能不像乡村那样紧密, 但基本上复制了乡村的熟人社会模式, 依然按乡村的血缘关系、 地 域风俗文化等因素在运转。甚至这种模式也复制到了国外, 有媒体报道说,纽约的唐人街, 那些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大妈, 可能一 句英语也不会说,但依然生活得很好, 因为 有一个可以依赖的熟人社会和几乎像中国国内 一样的乡土性街区。 当然, 城市本身也是有熟人社会的, 典型的就是单位, 一个单位的工作区有一个熟人 社会, 一个单位的生活区同样有熟人社会, 而且后者的规模远远大于前者, 家属、 亲戚、 朋友交汇 一起, 也是一个蔚为大观的熟人社区, 同样也具有乡土熟人社会的天然亲近感、. 高二语文第1页, 共8页心理安全感和交往信任感等。 只是这些年在政策上不鼓励单位办社会以后, 这种单位生活 区的熟人社会也如同乡村熟人社会一样开始逐步解体。 而且, 单位熟人社会与乡土熟人社 会也是有极大差别的, 乡土社会有明显的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道德文化约束等方面的特 点, 而单位熟人社会没有这些特征,或者说并不明显。 (选自魏延安《熟人社会的解体与重建》) 材料三:、 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首先有赖于道德舆论压力。我们知道, 舆论压力的形成, 又有赖 一定数量的生活共同体成员与口头传播中的舆论放大效应, 只有 “ 一传十, 十传百 ” , 才会产生强大的舆论效应。在 “ 元主体熟人社会 ” 里, 由于农村社会的主体成员大量缺席, 自然村落范围的道德舆论便难以形成众人评论的压力。 于是, 在 “ 元主体熟人社会 ” 里, 出现了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在家种地的媳妇苛待年迈的公婆, 老两口在忍元可忍之 际向远在他乡的儿子诉苦, 而年关临近, 儿子与其他青壮年一道回家过年, 媳妇又 一反常 态, 中规中矩地奉敬行孝, 儿子一头雾水, 往往责怪起自己父母的不是。 说 “ 行为的 4 道德 ’ 含量与行为主体面临的道德舆论压力成正比 ” ,其所预设的前提 是:每个人都是要 “面子” 的。 可以说, “ 熟人社会 ” 里的人群越是众多, 一个有 “ 面子 ” 的人所缔结的有效人际关系网络就越是宽广, “ 面子 ” 就越是具有扩张和增值的能力。 但 “ 元主体熟人社会” 里, 由于构成社会主体的中青年大量地长期不在村, 农村社区成员 锐减, 在留村的村民看来, “ 面子 ” 的效能难以扩展, 其 “ 含金量 ” 明显偏低。 因此鼓励 了只顾眼前利益的 “ 不要脸 ” 的 “ 一锤子买卖 ” ,所谓 “ 树没皮必死无疑, 人没脸天下元 敌 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 “ 元主体熟人社会 ” 里的社会边界是流动而模糊 的, 青年人已经与外部世界建立了各种具有实用价值的 “ 朋友 ” 网络。 少数在外闯荡而终 有所获的村人,他们根据人生成功程度的高低,未确定 “ 家 ” 的所在, 挣够50万元者把 “ 家 ” 安在大城市, 挣够20万元者把 “ 家 ” 安在县城, 而挣够10万元者也要把 “ 家 ” 迁到距真 正的家乡仅一步之遥的镇区中心所在地。 这样, 乡村社区的社会资本开始外向运作, 难以 在社区内累积, 本土的民间权威日渐没落, 黑恶势力反而有了市场。 (选自吴重庆《从熟人社会到 “ 无主体熟人社会 ” 》〉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 人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法律也保障这样的自由。 B. “ 这不是见外了么? ” 乡土社会中这么说是因熟悉和规矩而信任对方。 c. 乡土社会的规矩和现代社会的法律所起作用差不多, 但是规矩更可靠。 D. 乡土社会中, 子女了解父母的性格, 做事让父母心安。 熟人相处也是这样。 2. 根据材料-和材料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乡土社会中, 熟悉的人们之间存在亲密感, 但形成亲密感的过程是有摩擦的, 未 必都是令人愉快的。 B. 西洋的商人对中国人的信用十分赞赏。 作者认为乡土社会的信用源于谨守规矩, 而 不是因为重视契约。 c. 在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中,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处处显出弊端而被人嘲笑,“ 乡 ” 也不再完全让人重视。 D. 现代城市中的熟人社会完全复制了乡村的熟人社会模式, 按乡村的血缘关系、 地域 风俗文化等因素运转。 高二语文第2页,共8页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人言可畏,唾沫星子能淹死人。 B. 没有批评的自由,任何事物都不值得赞美。 c. 君予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D. 众心成城,众口锋、金。 4.材料一在论述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 5.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从 “ 熟人社会 ” 到 “ 无主体熟人社会 ” 的突出变化。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C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小站停牢三分钟 彭荆风 这小小的火车站设在山谷间的一座隧道旁, 一边是老藤古树杂处的郁郁葱葱的大山, 一边是深邃的峡谷,谷底有股水银般的溪水冲击着岩石向东流去,白包的云雾从水面腾 起…... 每隔几分钟就有一 列客车从小站驶过,但只有 一 列客货混合列车会在这里停留三分钟。 来到这小站,梅梅总会产生 一 种亲切的感情。每次关好车门,梅梅总会透过玻璃窗, 深情望着那开满了紫红杜鹊花的山峰,那里有一条桂树林遮掩了的山间小道,沿着小道翻 过山去走 一天半路,就是自己的家呢! 阿妈托人带过好几次信来了,说家里人想念她,盼她回去住几天。铁路上客运这么繁 忙,怎么好请假?就是只在家里住一 晚上,来回也要三天呢! 这天,火车驶进小站, 梅梅打开车门跳下车。突然人丛后边传来一 个熟悉的声音: “梅 梅、梅梅...... ” 她 一抬头。天哪!是阿妈! “ 阿妈!你怎么来了? ” 梅梅想扑过去,但,挤过来的旅客隔断了她们。两分钟后客 人都上车了,阿妈也挤到了她跟前。但是,离开车也只有 一分钟了。 “阿妈,你怎么来了? ” 她抱住阿妈。 阿妈仔细打量她,轻轻抚摸着她那细长的眉毛。 这时候,火车松了 一下刹车,向前滑动了一 步。这是开车的前奏。梅梅赶紧推开阿妈: “阿妈,要开车了。 ” 火车又沉重地动了一下,梅梅忙往车上跳,同时喊着: “ 阿妈,路这么远,以后不要 再来了! ” “ 想你呀! ” 阿妈还是那句话,同时把一 包东西塞给了她。 不容她再说一 句,车子已飞快地奔驰开了,她只能把头伸出车门,大声喊着: “阿妈, 你放心,我 一切都好!都好! ” “好,好! ” 时妈点着头,但,满脸都是眼泪。 她打开了那用牛皮纸包着的东西,里边有炒花生、葵花子,还有一双用金钱绣着两条 盘龙的红布鞋,这是山里姑娘爱穿的一 种鞋。拿着这双鞋,梅梅的手颤抖了,忍不住哭着 喊了声: “ 阿妈! ” 高二语文第3页, 共8页十二岁那年过春节,好多人家的姑娘都买了金丝线、红灯芯绒布来做鞋。梅梅也想做 一双,可是那时候,家里日子正艰难,肚子都填不饱,哪里有钱来买东西。阿妈叹着气说: “过两年再说吧! ” 不懂事的梓梅觉得这会在女伴当中丢脸,却呜呜咽咽地哭了,哭得真 是伤心! 阿妈如今还紧紧记在心里,来回翻山越岭走三天路,就只为看一眼女儿,送一双这样 的鞋来··. . . . 季节从夏末到秋天,又由凉秋到了初冬。这高寒山区冷得平,才农历十月,已降了 一 场初雪,杨花似的细雪飘飘扬扬撒满了山野,树梢上、草丛上、茅屋顶上寒光闷闷。这天, 梅梅刚在车门站定,就看见了阿妈穿着 一 件蓝灯芯绒棉袄靠在站台的 一 根柱子上,肩头上 全是碎雪,闷闷烁烁。她忘了车门还未打开,就大喊了起来: “阿妈! ” 天冷,这小站的旅客比从前少,她也就多有一 分钟时间和阿妈说话。 她赶紧把买了好久的东西递给阿妈,阿妈高兴得只是笑,说: “怎么还买这么多东西。 你两次寄回来的钱,一头八十元,都收到了。家里这两年生活好,用不了什么钱...... ” 阿妈给她带来了糯米祀祀、腊肉,还有蜂蜜,都是山里特产。 “阿妈,我们在外边有吃的,你带回去吧! ” 梅梅说。 阿妈摇摇头说: “外边吃的再好,会有家里的合口味吗? ” 她只好点头。是这样,是这样。 阿妈知道快开车了,叉上下打盘着梅梅。从她的娇柔脸孔看起,又摸摸她的衣裤,当 看到她脚下那双黑皮鞋时,阿妈突然问: “那双红鞋呢?怎么不穿? ” 梅梅这才想起来,那双绣着金龙的红鞋已放在宿舍床底下,半年没有动了。在列车上 和城市里,还穿这种古老样式的绣花鞋,不怕人家笑话?可是,如今一看见时妈那失望的 眼神,就忙说: “在家里呢!做得太好了,我怕弄脏了! ” 阿妈欣慰쌌笑了笑: “我晓得你会喜欢,我忙了十几个晚上,好多姑娘都说做得好, 你穿上,会叫城里姑娘都羡慕… … 梅梅流着泪答应: “ 是的,是的,我喜 欢、喜欢 ...... ” 以后,每当这趟列车来到这小站时,还离得很远,梅梅总是穿着那双绣着全龙的红布 鞋仔细向外张望,阿妈是不是在站台上?一次,两次都不见,她有些失望,但,又有些高 兴。 梅梅穿着这绣着金龙的红布鞋走过硬卧车厢,一 位俊俏少妇正懒懒地把脚下那双桔黄 色高跟鞋脱下来,踢向卧铺下边。突然见她穿着这么一双古老的红布鞋,脸上不禁露出了 诧异神包,那薄薄的鲜红嘴唇动了 一 下,想说什么,又没有说。 梅梅注意到了这少妇的神邑。就说道: “这是我 妈妈给我做的,我想穿了让她...... ” 美丽的 少妇脸上也立即显出了感 动而又祟敬的神情: “哦,母亲。我明白,明白! ” 她具想坐下来向这 少妇 细细倾诉 一 番,童年时她在母亲身边 的许多 事:妈妈在昏暗的 油灯下纺线,倚附在妈妈身边听着纺车的吱嘎声,望着晃动的灯火而睡去:三年 自然灾害 时,母亲把仅有的 一 碗米饭全都扒在自己碗里 ......但,这时候她要值班,她只能把话藏在 心里, 让它象波浪一样冲击着自 己 的 感情.. .... 车窗外下起了雨,雨夫着雪,浙浙沥沥,像个深情的老人在诉说什么...... (选自《人民文学》1986年第5期,有删改) 高二语文第4页, 共8页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不正确的 一 项是(3分〉 A. 标题 “ 小站停车三分钟 ”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 点, 时空的交汇使其极具画面 感, 画面也需要人物, 就自然引入了梅梅和阿妈。 B. 梅梅不肯要阿妈带来的山里美食是因为吃的东西外面有, 而且也不希 望阿妈为此受 累, 但她最后还是收下了 , 就是为了让阿妈高兴。 c . 阿妈问梅梅怎么不穿红布鞋时 , 梅梅说: “ 在家里呢!做得太好了, 我怕弄脏了! ” 这是梅梅善意的谎言, 就是为了不让阿妈伤心。 D. 梅 梅 没见到阿妈 , “有些失望 , 但, 又有些高兴 ” , 失望的是向妈没来, 看不到自 己穿着红布鞋 , 高兴的是阿妈没有冒雪走这么远的路。 7 .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 不正确的 一 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表现出山间小站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 ,有淳朴清新的诗意之美 , 也为整篇小说奠定了向美向善的感情基调。 B. “ 走 一 天半路 ”“来回也要三天呢” 等内容的交代, 为下文写阿妈翻山越岭来看她 的艰辛埋下伏笔, 让读者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c. 小说中 , 梅梅两次回忆了过去和阿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都表现了她对过去生活的 眷恋 , 以及对阿妈深深的思恋和感恩之情 。 D. 结尾窗外的雨雪 “ 像个深情的老人在诉说什么 …… ” 留给读者对历史变迁、母爱亲 情等的思考, 使小说的主旨更为隽永绵长。 8 . 围绕绣着金龙的红布鞋 , 梅梅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4分〉 9. 小说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 , 请找出三处, 并阐述其作用。 (6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 ~ 14 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 吴 越大旱。 九月 ,资政殿大学 士知越 f1·1赵公 , 前氏之未饥, 为书问属县: 灾所被者几乡 , 民能自食者有几 , 当凛于官者几人 , 沟防构筑可做氏使治之者几所 , 库钱 仓属可发者几何 , 富人可募出呆者几家 , 僧道士食之美呆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 使各书以对, 而谨其备。 故事 , 岁凛穷人 , 当给果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美者, 得果四万八 千余石, 佐其费。 使自十 月朔 , 人受粟日 一 升, 幼小半之。 忧其众相蹂也 , 使受果者男女 异日 , 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 , 于城市郊野为给呆之所 , 凡五十有七 , 使各以便 受之 , 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计官为不足用也, 取史之不在职而寓于境 者, 给其食而任以 事 。��金主主主县如且直金主!J主主室主主查团泉主主主直宣至jj豆豆三圭金圣圭县 ᎋ忠旦…又做民完城四千 一 百丈 , 为工三万八千 , 计其佣与钱 , 又与果再倍之 。民取息钱 者 , 告富人纵予 之 , 而待熟, 官为责 其偿。 高二语文第5页, 共8页j去. 犀穷人. 尽三月当止. 是岁尽五月而止。 事有非使文者, 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 属。有上请者, 或便宜, 多辄行。 公于此时, 蚤在惫心力不少懈, 事细巨必躬亲。 给病者 药食, 多出私钱。 氏不幸罹早疫, 得免于转死, 虽死, 得元失敛埋, 皆公力也。 是时. 早疫被吴越. 民饥懂疾病. 死者殆半. 灾未有巨于此也。 公所柑循,民尤以为 得其依归。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委曲纤悉, 元不备者。 其施虽在越, 其仁足以示 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 其法足以传后。 盖灾珍之行, 治世不能使之元, 而能为之备。 氏 病而后因之, 与夫先事而为计者, 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 与夫素得之者, 则有间矣。 予 故采于越, 得公所推行, 乐为之i缍、其详, 岂棋以慰越人之思, 将使史之有志于民者, 不幸 而遇岁之灾, 推公之所巳试, 其科条可不待项而具, 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束/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 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B.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祟/又为之出宫粟/得五万二 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c. 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祟/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 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D. 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祟/又为之出宫粟/得五万二 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11. 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记:一种文体。本文属于一篇杂记,杂记这种文体在古代散文中兴起较晚,内容较 为驳杂, 可以记人记事。 B. 熙宁八年:古代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 法等。这里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c. 资政殿:北宋皇宫中用于藏书和理政的宫殿建筑, 也用作宴殿和讲习之所。文中资 政殿大学士是宋朝的一种宫职。 D. 科条:本文中的 “ 科条 ” 指法律条文, 如《旧唐书·代宗纪》记载: “ 设令廉耻守 分, 以奉科条。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赵公到任前, 越州己经遭遇了大旱灾。对此, 他发文全面了解灾情, 了解宫府存 粮和民间可筹集的粮食数量等情况。 B. 按旧例,地方上救济粮仅发放三千石,而赵公却有突破常规的做法,通过各方筹措, 总共免费发放了囚万八千余石救济粮。 c. 文章中心事件是 “救灾 ” , 但作者先介绍救灾前的准备工作。这样处理使救灾的记 叙更加完整, 也为后人救灾提供借鉴。 D. 作者写作目的不在于为赵公个人树碑立传,而是为了号召其他官吏“ 有志于民 ”“ 推 公之所己试 ” , 体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 高二语文第6页, 共8页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Cl)法, 康穷人, 尽三月当止, 是岁尽五月而止。 (4分) (2)是时旱疫被吴越, 民饥憧疾病, 死者殆半, 灾未有巨于此也。 (4分) 14. 请结合全文分析赵公救灾取得成功有哪几方面的原因。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15~16题。 书友人屋璧 魏野 达人①轻禄位, 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 烹茶鹤避烟。 闲惟歌圣代@, 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 还应我最偏。 【注】①达人z通达知命的人, 指友人俞太中。②圣代:封建时代指称当代。 北宋初年, 朝廷对清雅 隐士颇为爱赏, 常有征召。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友人视宫位傣禄轻如鸿毛, 结庐在依林傍泉的地方过着优哉游哉的隐居生活。 B. 友人隐居时不忘作诗吟咏当朝的深恩厚泽, 他内心还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 隐居者一般都清心寡欲, 随缘自适, 即使韶华流逝, 老之将至, 也不觉遗憾。 D. 诗人把友人的闲情逸致句画得细致生动, 其原因在于他与友人是同道之人。 16. 请结合中间两联概括友人幽居生活的具体表现。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A ' J.. (2)李贺在《李凭璧筷寻|》描写音乐极具震撼力, 可以震破五色石, 引来一场秋雨的诗 句是 “ .6. ' A. ”, 想象大胆超奇。 (3)秦观在《鹊桥仙》 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诗句是 “ A. , A. 三、 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8~20题。 你瞧 . 这时天空真是( A. ) . 月像是古代希腊少年抛到天上去的一块铁饼 . 或是古 代战士的一面护心镜失落在天空里 . 让群星的光挥射在上面发出这样寒凛刺目的光芒 . 我 这时在湖上 . 船正靠着山影走 . 一簇袅的树影 . 在青蓝的天空下 . 在渺茫的白水上 . 点缀 着像零星的岛屿。 我梦想着在这些地方还没有 “ 开化 ” 之先, 船夫们在这静静的月光下, 躺在他们的茅屋里, 对着灶上的一盏油灯, 看妻子坐在灶后, 而她的脸被炉火的光( A. ) 高二语文第7页, 共8页得红红的,一一生一一。 我联想起不久以前在采石矶看见那些打渔的人以船为家, 起居饮食 都在那么斗大的舱里, 成天漂泊, 究竟他们是苦是乐? 今晚是来赏中秋的月, 中秋的月是要把香花果品来供奉, 是带宗教的情绪来赏玩。 假 使我这时可以飞得高, 一 定看见满城都是( ... 〉, 香烟袅绕, 远远还听见爆竹的响声, 这确是一个庄严的夜, 神的夜!所有今晚的游客, 好像都脱去了轻他的衣裳, 虽是有这么 多人在湖上, 倒不像平时那么混乱, 一只只的船轻轻、慢慢地滑过去, 船上坐着各种各样 的人:有沉吟, 有低语, 有仰头浴着月光( ... 〉着一张苍白的脸,有撞憬着南方风物 的青年弹着吉他, 低唱着热带的情歌。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 全部恰当的 一项是(3分〉 A. 一 碧如洗 映 红烛飘摇 显露 B. 一清如水 照 灯火阑珊 暴露 c. 一碧如洗 D. 一清如水 照 映 灯火阑珊 红烛飘摇 显露 暴露 19. 文中画横线处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他心里觉得比现在自由比现在安稳吧 B. 他感觉此时的妻子显得特别的美吧 c. 他应该感到无比的惬意而又满足吧 D. 有着平时没有的恬静的美 20. 请赏析选段开头画线句写景特色。 (4分〉 21. 在《乡土中国·礼治秩序》中,费孝通认为礼和法律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2分) 22.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 完成填空与简答。 (8分〉 (I)曹操从程里计诱关公出下邵城厮杀, 围关公于土山。曹操使一_ill一一前往说之。 关公亦有三约, 第 一条约定一一鱼一一。操从其言。 关公见献帝, 帝呼为z “一一盒一一。” 袁绍两员猛将一一盒一}接连被关羽斩杀, 致使袁绍两度要杀刘备。 (4分〉 (2)张飞为什么在长圾桥能吓退曹操大军?请概述。 (4分〉 四、 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细节常能反映文化差异. 例如, 一起吃饭,有的争先恐后地结账,有的则是AA制消 费……细节间的文化差异, 涉及古今中外, 关系不同民族、 人群. 你是如何认识它的? 要求z 请写 一封书信给朋友,表达你的想法。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宇。 高二语文第8页, 共8页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