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ID:444537

大小:1.95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 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B 项,观点混淆,“做人要做君子正是他思 考的结果”并非冯友兰的观点,而是作者的看法。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 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 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B 项,无中生有,文章并未指出“中华传 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各自的优缺点”。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 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C 项,强加因果,中国传 统文化“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并不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 实践、轻思辨”。 【答案】4. A 5. D 6. 提醒媒体及时发布明确信息,确保公众知情;限制公众出行,减少社交,但要提供基本 生活保障;对感染的重症患者及时施救,对他们及其亲人提供心理支持;给一线医护工作者 提供安全保障和心理支持;让有关部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协调各部门和组织开通心理咨询 热线;结合疫情防控,预防为主,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 机制。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 选项比较。 A 项,“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说法错误。原文材料一是“竭尽全 力应对”,从反应结果看分为“恰当的,适应性的”和“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 故选 A。【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 找到依据。 D 项,“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说法错误。“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 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旨在避免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相关内容在材料一第二段。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结合“这两天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 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分析可推知,要提醒媒体及时发布 明确信息,确保公众知情;结合“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 限、社交减少等”分析可推知,限制公众出行,减少社交,但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结合 “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 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分析可推知,对感染的重症患者及时施救, 对他们及其亲人提供心理支持;结合“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 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 应的心理支持”分析可推推知,给一线医护工作者提供安全保障和心理支持;结合“疫情初 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 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分析可推知,让有关部门实施心理危 机干预,协调各部门和组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结合“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 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 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 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分析可推知,结合疫情防控,预防为主,建立 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 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 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答案】 7.D 8.①朴实善良,富有同情心。听说麻婶的不幸后,提不起精神,不时发呆,想起之前麻婶的 帮忙,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不在麻婶未脱离生命危险,麻婶女儿伤心之时,提及借款之事。丈夫对她不满, 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坚强而不妥协。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 理力争。(一点 2 分)9. 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的委屈与隐忍; 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 不满; 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 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现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具体分析每点 2 分,共 6 分,说明效果 2 分。) 【解析】 【7 题详解】 A 错在“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三孬只是提醒马兰花,并没有搬弄是非;B “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不准确,从文中多汇了四百块钱和 邀请马兰花一家住到自己家的房子看,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C 错在“惟妙惟肖地写出了 这个人物世故圆滑”,文中看不出马兰花丈夫“世故圆滑”的特点;) 【8 题解析】根据情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概括。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 析人物形象。 【答案】 10.A 11.D 12.B 13.(1)陈涉一人发难//起事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自己也死在别人(项羽)手里, 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2)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法令繁复,刑罚严酷,天下震动//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 百姓怨恨,天下背叛了。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 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加上标点符号为: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译文:因此君 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 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其中,“君子为国”主谓宾俱全,其后断开,排 除 BC;“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为并列结构,中间应断开,排除 D,故选 A。 11.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 项,“社为谷神,稷为土神” 错误,应是: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故选 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 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 项,“并以两个‘不敢’从正面表 现了秦始皇的不可一世”错误,应是:两个“不敢”从侧面表现了秦始皇的不可一世。故选 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 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作难:发难;隳:灭亡; 何,为什么;句式:省略句,被动句。第二句中,故,所以;振,同“震”,震惊;畔,背 叛。 【点睛】 参考译文: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 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 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 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 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 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 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 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 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 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 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 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 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 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 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 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 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 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 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 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 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 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天下因 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 诸侯也顺从;土地被割削的时候,在内能自守备,在外还有亲附,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 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 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 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 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 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 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 定。 【答案】 14.D 15.①节日登临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欢度 佳节。②暗含对人世忧苦以及生命易逝的感慨。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 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感受到那种人生无常。③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 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古往今来都不免因生命 短暂而生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 【14 题解析】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 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 D 项,“他与齐景公有同感”说法有误。齐景公登临牛山,是睹山河思故君而感伤落泪。这 里作者反用典故,再联系颔联内容可知,表达的是将抑郁之思趁着重阳节全部抛开、尽情放 纵的情怀。 故选 D。 【15 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句等分析诗人情 感;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意不要只写几个表现情感的词语,要结合内容答情感,指 出情感生发的原因,如有手法要一并写出。 诗歌大意是: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尘世烦扰平生难 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 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 泪。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与客携壶”是置酒 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难逢”“须插”写出了诗人感慨世多忧愁与努力超脱苦闷的矛盾心情。颈联与颔联都 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都 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 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 的思想。尾联中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 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 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 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 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 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 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 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 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6 题解析】略 【答案】 17.D 18.B 19.C 【解析】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 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 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 法列举齐全。足指充足、足够。层出不穷,意指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结合语句内容 分析,主要讲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不断出现,用“层出不穷”。 第二空: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 把意思都表达出来。夸大其词,意思是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用“夸大其词”。 第三空: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海市蜃楼,比喻虚幻不存在的东 西。结合“某国遭遇金融风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分析,用“子虚乌有”。 第四空: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 予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 行动、品质等。语境中用来陈述媒体的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用“无可厚非”。 分析可知,D 项成语全都恰当。 故选 D。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 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 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 的原意。 A 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该是读者对浮夸的文风感到不适; C 项,成分残缺,在“标题”后面加上“中”; D 项,表意不明,去掉“了新形式”。 故选 B。 19.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 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结合 后面内容“长此以往,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观的责任将无从谈起”分析,A 项,强调新 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与后文内容不协调,排除 A 项。B 项,强调信息产品的价格, 不符合语境,排除 B 项。D 项,主语是“新闻媒体”,有局限性,不合语境。排除 D 项。故 选 C。 【点睛】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 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 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答案】 20.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他不仅爱好美食 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题时,要纵 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进行准确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本题从后文孟子的说法和后文的解说可以看出,第①处从后面孟子所说“君子远庖厨” 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爱好做饭的文人不多见。第②处,从前面“苏轼偏不在乎”可以知道, 后面应是说苏轼与前面所说的文人不同,再结合后面的句子“还极爱下厨房”,前面应是使 用关联词语“不仅”。第③处,从后面列举的例子可以知道,前面应是说苏轼创造出很多名 菜。 【点睛】 “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 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 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 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 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 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 “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 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 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答案】 21. 鞠躬尽瘁、废寝忘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国人有敬业品质。 立木为信、一诺千金,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中国人有诚信品质。 高山流水、刎颈之交,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中国人有友善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结构找仿写点,每一个仿写题抛 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这个分析出来的基本格式,就是我们仿写句子的仿点。 其次仔细看清题目要求,有的是规定了主题,有的是隐藏着需要自己去揣摩,不管怎样,仿 写句在结构上要求与例句一致,做到材料紧扣观点,事例典型合理。最后就是按照要求组织 文字材料,注意隐藏的信息,做到既要 “形似”又要 “神似”。仔细看题目,这个题目实 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优秀传统美德的理解把握,只是借助仿写句子形式表达一下。分析例句, “封狼居胥、精忠报国”是一组四字短语,都是爱国思想的体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一抔土”这两句诗是对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的阐述,表现对象都是中国人。所以仿写的 结构应该是:一组四字短语,再加上两句诗歌,最后是“中国人有┄品质”。分析所给的四 字短语,立木为信、一诺千金,都是诚信品质;高山流水、刎颈之交,都是友善的内容;鞠 躬尽瘁、废寝忘食,这是敬业的表现;分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形 容刻苦敬业的表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很明显是说的诚信;人生交契无老 少,论交何必先同调,这是说得朋友相交要友善;综合起来按照例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22.范文: 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 没有春节不是流动的,也没有春节不是走动的。这是以往中国人过春节的常态,热热闹闹、 走亲串户、朋友相聚,动起来的春节被视为祥和、欢乐的时节。 然而,这个春节,真的不一样。一个现实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还在持续,全 国人民为此揪心。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与心态,过好这个春节,值得我们细细思量。春节的 流动、拜年的走动、庙会的人头攒动,这些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过年方式,在这些日子里恐怕 需要改一改了。 此时,“动”的春节莫若“静”的岁月。人们越是大规模流动,越是大范围聚集,越容易增 加疾病传染的概率。走动起来还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难看透其中的得失,既为人也为己。 事实上,不走动也能过好年。技术发达了,信息拜年、视频祝福、在线聚会,都身边,过年 礼仪一样也缺不了。 此时,“动”的脚步莫若“静”的心意。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各条战线上的“勇士”都已 经动起来了,他们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这样一种方式过了个“动”的年,是真正的大 无畏。相反,对普通人来说,如无特殊情况,宜静不宜动,什么自驾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 门拜年、什么提前安排好的聚会等等,都不妨在冷静且理性地审视下做个宅男宅女,不远行、 不扎堆、少聚会。现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离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 是以你我的实际行动护佑早日战胜疫情。 此时,“动”的冲动莫若“静”的责任。正视才能重视。充分认识人员流动对疫情防控的难 度、充分认识人员聚集对疫情防控的压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过年与抗疫的辩证关系。现 在,不少地方已经动起来,或是响起村里大喇叭,“各过各的节,没事别瞎串”;或是群发提 示信息,“春节在家发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顺口溜,“出门就把口罩戴,切莫 随意乱吐痰”……这样的“动”不是冲动,这样的“动”既是行动又是保护,因为此刻,每 个人的“静心”“静态”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对防病防疫尽的一份责任。 时间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我们正在全力与病毒赛跑、与疫情赛跑,也一定会战胜病魔、 战胜疫情,需要争分夺秒、众志成城。每个人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有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以 “静”致敬那些坚守的、“逆行”的英雄们。如此,我们一定会风雨无阻向前进。 【详解】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 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 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 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春节期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然而,这种人群集聚正是传染性病毒“喜欢”的,也是控制疫情的大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原 则,为了更好地“切断传播途径”,遏制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我们有 必要在特殊时期暂时放下老传统,形成一些“新年俗”。和家人长相厮守,何尝不是一种幸 福。 【立意】 同胞一心,其利断金;抗击疫情,不做旁观者;坚守脚下的土地;万众一心,何惧疫情;内 外齐心,武汉挺住;相信人民的力量;抗击疫情,人人责无旁贷等。 【结构】 标题《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仿成语,有新意。第一段,写以往春节特点,第二段, 写今年春节特点,“然而,这个春节,真的不一样”,分析不一样的原因;第三段分论点,此 时,“动”的年节莫若“静”的岁月;第四段分论点,此时,“动”的脚步莫若“静”的心意; 第五段分论点,此时,“动”的冲动莫若“静”的责任。最后一段期望,“也一定会战胜病魔、 战胜疫情”,致敬“那些坚守的、‘逆行’的英雄们”。 【素材】 1. 疫情面前所有人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近日,专家呼吁,没有必要的事情不要去 武汉,武汉人没有必要的事情也不要离开武汉。虽然每个人都拥有行动的自由,但疫情当前 还应当以大局为重。疫情的防治考验着我们,这不仅是一场医疗人员的战斗,更是一场全民 的战斗。对抗疫情,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但必须清醒冷静。唯有众志成城,才能形成战胜疫 情的合力。 2. 春节期间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广大群众要减少远行和探亲访友,尽量避免到公 共场所和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出行也要做好防范措施,提高防护意识,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 状时,及时就近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互相理解,彼此包容。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春节计划,多少影响了过节心情。 在这个非常时刻,为阻断病毒传播,需要大家保持平和的心态,互相理解,彼此包容,共克 时艰。当我们采取一些“非常举措”时,比如不上亲戚朋友家拜年、戴口罩、见面不握手, 不妨技巧性地做一些解释;而当我们看到别人“如临大敌”采取一些“非常举措”、甚至“特 殊防护举措”的时候,也不妨抱以支持、理解、包容的态度。 【点睛】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 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