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泄露天机——高考押题 精粹
语文
本卷共 40 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 3 篇,文
言文阅读 3 篇,古代诗歌鉴赏 3 首,默写 5 道,文学类文本阅读 3 篇,实用类文本阅读 3 篇,
正确使用词语 4 道,辨析并修改病句 4 道,衔接连贯 3 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
确、鲜明、生动 3 道,图文转换 3 道、作文 3 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清明节是当时一个
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
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
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
诗句。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
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
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
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
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
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水浒传》中写到宋徽
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
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
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
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
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
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郎说:“你少在
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
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
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宋人笔记言,
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
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
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
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传》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
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通过《清明上河图》第 2 页
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
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摘编自刘传录《从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是上层社会的时尚运动,也是足
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团结互助和维护切身利益,圆社组织
蹴鞠比赛,并进行宣传推广。
C.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和国子监食堂
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1.C(“宋朝太学和国子监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表述错误,原文是“冬天供应
太学馒头”,不包括国子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展
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球终日不坠”,
该踢法不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比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名讳,蒸饼改称炊饼,宋人
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D.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
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2.D(内容杂糅。依据原文,应该是从《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
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从《清明上河图》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的清明节,人们进行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等活动,
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感。
B.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宋朝清明节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而杜甫的
《清明》诗说明清明节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在唐朝就已盛行。
C.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蹴鞠运动不仅在当时的上层社会流行,还有专业的踢球艺
人,而且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有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D.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断定,也可
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3.A(忽视条件,曲解原文。原文说“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可见祭祖活动不能说明“宋
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的神圣感”)第 3 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作为中国南方高原上人口分布最广、历史文化最深厚的古老民族之一,彝族有着丰富的
祭祀和礼仪文化体系。其中有一项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就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彝族古戏“撮泰吉”。
“撮泰吉”系彝语音译,“撮”意是“人”,“泰”意为“变化”,“吉”意为“游戏、玩
耍”,连起来讲就是“人类演变的戏”,简称“变人戏”。每年阴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是“撮泰
吉”演出的时段,演出目的旨在扫除人畜祸患,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逢演出期间,
活动多集中在夜晚,地点则以本村寨为主,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如今“撮泰吉”
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失传,唯有威宁的裸戛村还保留得相对完整。
学界一般认为,“撮泰吉”属于古傩戏的一种。傩戏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产物,透过
弥漫着宗教色彩的戏剧窗口,我们可以窥视到多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古风民俗。
然而,“撮泰吉”的传承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是表演者的后继乏力。“撮泰吉”的
传承秉持着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原则,但相比从事傩戏表演,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宁愿
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出务工,长此以往,势必发生传承者的断层。其次是投入上的紧缺。
据威宁县非遗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财政投入过少,保护意识淡薄,文化理念落后,常常导
致“撮泰吉”的保护丧失动力。再者,专业人才的匮乏和研究队伍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撮泰
吉”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撮泰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天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资
本价值。因此对“撮泰吉”的保护并不是作博物馆标本式的封存,而是以活态的形式,不断
注入新鲜血液以融入时代的发展之中。管理部门应当明确自身职责,在加大监管和投入力度
的同时,也要形成强烈的宣传意识和有效的运作机制。社会方面应积极寻找“撮泰吉”与当
代文化的合作开发路径,譬如舞台展示的改进、依附于民族节日进行外向式开发以及和旅游
产业的融合等等。这些举措对于“撮泰吉”的生存和生长都将是关键而必要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撮泰吉”的保护,其研究工作却更须谨慎而行。“撮泰吉”
虽然存活于崇山峻岭之中,长期与世隔绝,很晚才揭开其神秘面纱,但如今在多方的关注下,
仍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异。研究者在田野考察中尤须谨慎“辨伪”,仔细甄别传统沿袭的原
生态“撮泰吉”和经过讹误扭曲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撮泰吉”的传承工作,避免学
术研究中出现的偏离客观认识的“泛傩现象”。唯有立足本土和本民族进行研究,防止从案
头到案头的泛泛之谈,才能真正澄清发生在“撮泰吉”认识上的种种误区,阐明其在非物质
文化遗产和戏剧发生学上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 年 10 月 28 日 10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彝族有着丰富的祭祀和礼仪文化体系,而古老
而神秘的祭祀表演“撮泰吉”就是其中的代表。
B.彝族“撮泰吉”的演出时间和地点都相对集中或固定,时间大多在夜晚,地点以本村寨
为主,但有时也会受邀到附近的村寨演出。
C.“撮泰吉”是多种宗教文化混合的产物,弥漫着宗教色彩,体现了彝族这一古老民族不同
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古风民俗。
D.“撮泰吉”传统的传承原则,现在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经济效益更显著的外出务工也不愿
意从事傩戏表演,这些因素都导致表演者后继乏力。
1.C(偷换了原文的限定词,原文为“多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古风民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彝族古戏“撮泰吉”被称作中国戏剧活化石,但其演出在大多数地方已经失传,唯有威
宁的裸戛村还相对完整地保留着,让我们得以观看。第 4 页
B.对“撮泰吉”的保护既不能封存,也不能封闭。积极寻找与当代文化的合作开发路径,
对于“撮泰吉”的生存和生长将是关键而必要的。
C.“撮泰吉”的传承在当下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投入上的紧缺常常导致“撮泰吉”保
护丧失动力,加大投入是当前最亟须解决的问题。
D.对“撮泰吉”的研究一定要谨慎,要仔细辨别原生态的“撮泰吉”和经过讹误扭曲的部
分,做好“辨伪”工作利于更好地做好传承工作。
2.C(“投入上的紧缺……是当前最亟须解决的问题”于文无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像“撮泰吉”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有必要的文化情怀,不能因其缺少经
济价值或资本价值就不重视,不保护。
B.在现阶段,对“撮泰吉”的保护必须形成合力,管理部门既要加大监管和投入力度,也
要形成强烈的宣传意识和有效的运作机制。
C.对于“撮泰吉”最好的保护并不是把它作为博物馆标本封存,而是把它作为活态的形式,
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它融入时代发展。
D.对于“撮泰吉”的研究一定要立足本土和本民族进行,不能只做从案头到案头的泛泛之
谈,如此才能真正澄清认识上的种种误区。
3.A(“因其缺少经济价值或资本价值”错误。根据文意,“撮泰吉”本来就具有一定的经
济价值或资本价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
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
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
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
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的宗旨,都不过是《文
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
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
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
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
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
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
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
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
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
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
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
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
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
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
出了《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第 5 页
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
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
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
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借禅宗之名,挑战《文
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
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
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
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
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缺乏独立意味,使得诗学
传统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而止于世俗的功用。
B.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
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影响到后世的文学思想。
C.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居易
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文以载道”的宗旨。
D.佛学的东渐和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诗话》借禅
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1. C(曹丕“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表述错误。根据文意,应是道统诗学开启了文以载道
的先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不再纠缠于
生存谋略,文学才能体现出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B.一些古代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厚黑原则,其实正是中国文学
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
C.《红楼梦》体现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而拒绝暴力和权力,《红楼梦》彻头彻尾的悲剧
背离了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性的意味。
D. 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打开了中
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2.D(“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理解有误。应是《红楼梦》的问世带来了名副其实的
文艺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受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代小说的影响,民族也因此滋生很多难以治愈的病
态心理,可见,文学对人的思想、对社会会产生影响。
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
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状态。
C.“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学的承载、阐明、传达“道”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的促进社会
道德进步的宗旨。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之中。
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
终阙如的弊端,这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3.C(“文学的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宗旨”无中生有)第 6 页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侯蒙,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
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
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
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
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
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
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
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
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
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吾府之积若干?” 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
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选自《宋史·侯蒙传》,有删改)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
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
境不肯往
B.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
境不肯往
C.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
境不肯往
D.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
境不肯往
1.B(原文: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
蒙以越境不肯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 20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
年少,故称“弱冠”。
B.“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
仪式。第 7 页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是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
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D.“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2.C(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
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 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
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蔡京闻知后,
心里记恨侯蒙,后来找到机会报复了侯蒙。
D.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十八人,侯蒙援引典故,
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3.B(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译文:
(2)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译文:
4.(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
答。”(得分点:无庸、辱、第)
(2)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得分点:颔首、
伺、衔)
参考译文:
侯蒙,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
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
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
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
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
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
起推荐他。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
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
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
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
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
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
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到这时,皇帝
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
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
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第 8 页
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
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朝廷商议贬值十分之七,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各部门都
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
多少贮存?”官员回答道:“八千缗。”侯蒙斥责道:“怎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第二
天,法令颁布。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探到这些事,告诉
皇帝,皇帝说:“侯蒙也这样吗?”将侯蒙贬为亳州知州。
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
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
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臣。”命他任东平知府,
还没到任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慎修少以父任为
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
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
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煜归朝,
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煜表求慎修掌记室,许之。煜卒,改太常博士。累迁知湖、梓二
州。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
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
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
俄与直昭文馆韩援使淮南巡抚,累迁仓部、考功二部郎中。咸平中,又副邢昺为两浙巡抚使,
俄同修起居注。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数月,擢为右谏
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托陈
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赙钱二十万,
绢一百匹。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
实。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
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然颇恃
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选自《宋史·潘慎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
入贺
B.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
入贺
C.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
入贺第 9 页
D.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
入贺
1.D(原文: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
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致仕”是指潘承祐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古代的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古人还
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致仕是汉代以后形成的制度。
B.“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
纪年较少见,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C.文中的“学士”是潘慎修的官职名。学士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魏晋以后才正式
成为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的称呼,宋代翰林学士有当宰相的希望。
D.“有司”指主管某个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
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有司有时也泛指官吏。
2.B(“史书用年号纪年较少见”错误。史书中干支纪年、年号纪年是常见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慎修为人正直,善于讽谏。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在
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潘慎修清心寡欲,不恋权位。他读过很多道家书籍,擅长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
宋真宗景德初年他曾经主动上书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外调担任地方官。
C.潘慎修不忘根本,节操高尚。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慵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实
情,他用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潘慎修学识丰富,被人敬仰。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的
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3. C(“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错误。原文意思是李煜如果如此不明事理,那么他
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年,也就是说李煜并不像他人所说的那样昏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译文:
(2)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译文:
4.(1)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制就能知道变通,用智慧就能做
到兼并,讲诚信就能够战胜对手。(得分点:全、兼、克)
(2)他委托陈彭年为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谋求朝廷的恩泽,只把皇
上的恩情没有报答当作遗憾。(得分点:草、干泽、恨)
参考译文: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他父亲叫潘承祐,在南唐做官,官至刑部尚书后退休。
潘慎修年轻时因为父亲的职任做秘书省正字,多次升迁后官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
年,宋朝军队征讨南唐,李煜派他跟着自己的弟弟李从镒向宋朝进贡买宴钱,请求暂停用兵。
于是他们就留住怀信驿里。很快宋朝捷报就传到了驿馆,驿馆官吏催促李从镒入朝送钱庆贺。
潘慎修认为国家将要灭亡,应当等待惩罚,还庆贺什么呢?从此每当宋朝大臣们上表庆贺胜
利时,李从镒马上就上表宋廷请求惩罚自己以示哀痛。宋太祖赞许他懂礼制,派吕使安慰开
导他,大凡供宴饮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和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都优厚地供给他。
李煜归顺朝廷时,宋廷让潘慎修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李煜上表请求朝廷让潘慎修担任自己第 10 页
的掌记室,朝廷答应了。李煜死后,潘慎修改官做太常博士。多次升迁官职后做湖州、梓州
知州。
淳化年间,秘书监李至推荐他,朝廷命他凭本官身份知直秘阁。潘慎修擅长下棋,宋太
宗多次召他前来下棋,于是他就写《棋说》一文来进献。文章大意说:“下棋的方法要义在
于恬静沉默,而攻占与放弃是最紧要的。讲仁爱就能保全自己,守正义就能自我防守,遵礼
制就能知道变通,用智慧就能做到兼并,讲诚信就能战胜对手。君子懂得这五样,大概就可
以和他谈论棋艺了。”接着他就列举了十大要领来阐明这下棋的道理,宋太宗看完文章后称
赞写得好。过了不久,他就和直昭文馆韩援一道出使淮南巡视当地军政、民政,多次升迁官
职后担任仓部、考功部这两部的郎中。咸平年间,他又以邢昺副手身份担任两浙巡抚使,不
久他们又一同编写宋太宗起居注。
景德初年,他上表说自己衰老了,请求朝廷放他到地方做官。宋真宗认为他风度儒雅应
该留在秘府里,只听任他解除编写起居注的职务。几个月后,朝廷又提拔他担任右谏议大夫、
翰林侍读学士。他跟着真宗巡视澶州,染上伤寒病,真宗下诏命令他坐轿子先回京。潘慎修
病情虽然危急,但神智不错乱。他委托陈彭年为自己起草身后奏章,在奏章中他不为儿子们
谋求朝廷的恩泽,只把皇上的恩情没有报答当作遗憾。第二年正月,潘慎修去世,年龄六十
九岁。朝廷赏赐安葬费二十万,绢一百匹。皇上哀怜他,命令主管部门提供船只载着他的灵
柩回到故乡洪州。
潘慎修风度蕴藉,广泛涉猎文史典籍,读过很多道家著作,善于清谈。在此以前,南唐
旧臣大多指责李煜昏慵懦弱,所说事情大多言过其实。宋真宗有一天拿他们的话询问潘慎修,
潘慎修回答说:“李煜如果真像这样不明事理,那么他凭什么在位治国十多年?”过了些时
日,宋真宗向宰相谈及潘慎修的话,还说潘慎修温文尔雅做人不忘根本,恪守做臣子的节操,
深深赞许褒扬他。当时和潘慎修交往的士大夫们,都推崇他为人朴素高尚。然而他很有依仗
自己是前辈的味道,对待后辈较傲慢,因此人们又轻视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桓荣子郁。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门徒常数
百人。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泛,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
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
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敕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郁数进忠言,
多见纳录。肃宗即位,郁以母忧乞身,诏听以侍中行服。建初二年,迁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太后曰:
“《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智长,则切而不勤;化
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
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
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平成圣德。近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中。
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
帝师,子郁,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
首好礼,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褒。宜令郁、方并入教
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由是迁长乐少府,复入侍讲。顷之,转为侍中奉车都尉。永元
四年,代丁鸿为太常。明年,病卒。第 11 页
郁经授二帝,恩宠甚笃,赏赐前后数百千万,显于当世。门人杨震、朱宠,皆至三公。
子普嗣,传爵至曾孙。郁中子焉,能世传其家学。孙鸾、曾孙彬,并知名。
(选自《后汉书· 桓荣丁鸿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
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B.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
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C.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
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D.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
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1.B(原文: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
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
学事司之下。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B.“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母守孝。
C.“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天子要以父兄
之礼来对待。
D.“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
合而作一结。
2.D(“结发”意为“束发,扎结头发”。古代男子 20 岁束发而冠,女子 15 岁束发而笄,表
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桓郁将爵位让给他哥哥的孩子桓泛,但皇帝不答应,桓郁虽接受了爵位,但将所有的租
税收入都交给了桓泛。
B.桓郁升迁为越骑校尉,皇帝下诏命令太子和诸王各自向桓郁祝贺;桓郁多次向太子进谏
忠言,多次都被采纳。
C.窦宪上书皇太后,请求选择贤明来教导小皇帝读书,皇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让桓郁再
次入宫侍讲。
D.桓荣和桓郁因品德、学识突出而在宫中授课,历经四世,特别是桓郁擅长讲论《诗经》,
为先帝所褒奖。
3.D(擅长讲论《诗经》的应是刘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
译文:
(2)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
译文:
4.(1)和帝即位后,年龄还小,侍中窦宪自认为自己身负外戚重任,想让小皇帝多涉猎一些
经书。(得分点:富、春秋、重、颇)第 12 页
(2)我私下想,皇帝陛下,体姿天然,适宜渐渐教学,他却只面对左右近臣,不听典制礼
义。(得分点:伏惟、渐、典义)
参考译文:
桓荣的儿子桓郁。桓郁字仲恩,年少时因父亲(有爵位)担任郎官。他性情敦厚,学习
认真,承传父亲的学业,用《尚书》教授学生,门生常有数百人。桓荣死后桓郁应当承袭爵
位,他却上书要让给他哥哥的儿子桓泛,显宗不同意;没办法,他只有接受封爵,但把封地
内的租税收入都给了桓泛。皇帝因为桓郁是已故老师的儿子,有礼让的风度,对他很是亲厚,
常留他在宫中谈论经书,向他询问国事,不久就把他升迁为侍中。皇帝自己撰写《五家要说
章句》一书,让桓郁在宣明殿进行校订,并让他以侍中的身份主管虎贲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桓郁入东宫传授太子经书,升迁为越骑校尉,诏令太子和诸王各自去致礼
庆贺。桓郁多次向太子进谏忠言,多次都被采纳。肃宗即位后,桓郁因为要为母亲守孝请求
辞职,肃宗诏令他以侍中身份为母亲守孝。肃宗建初二年,转任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后,年龄还小,侍中窦宪自认为自己身负外戚重任.想让小皇帝多涉猎一些经
书.就上书皇太后道:“《礼记》中说:‘天下的命运,都系在天子身上;天子的善行形成
于他的学识。智慧与学识共长自然会自我砥砺而不需要经常告诫;教化与心性共生,言行合
乎道义就会变成自然本性。昔日周成王年幼,还在襁褓中生活时,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
公在左,召公在右。成王中立听政,四圣竭力维护。所以虑无遗计,举动也没有过失。’本
朝孝昭皇帝八岁登基,大臣辅政,也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人进宫传授天子经学,自
然使天子形成圣明的德性。近在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也在宫中讲学。我私下想,皇
帝陛下,体姿天然,适宜渐渐教学,他却只面对左右近臣,不听典制礼义。昔日五更桓荣,
亲自担任天子的老师。桓荣的儿子桓郁,自幼敦厚聪慧,继承家学,因此再次以校尉身份入
宫教授先帝学业。桓氏父子在宫禁授课,经历四世,如今虽年老仍喜好礼义,经学与品行更
加完备。还有宗正刘方,是皇家宗室的表率,擅长讲论《诗经》,为先帝所褒奖。应该诏令
桓郁、刘方,一起入宫传授太子学业,以此推广本朝,显示广远深入的教化。”于是,桓郁
转任长乐少府,再入宫讲学。不久,桓郁转任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桓郁接替丁鸿为太
常卿。第二年,桓郁病逝。
桓郁先后为两位皇帝讲授经学,受到极大的恩宠,所受到的赏赐前后相加有上千万,在
当世非常显赫。桓郁的门生杨震、朱宠,都位至三公。
桓郁的儿子桓普继承爵位,一直传到曾孙。桓郁的二儿子桓焉,能传承家学。桓郁的孙
子桓鸾、曾孙桓彬都很有名气。
三、古代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1.本诗颔联写景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颔联是怎样写景的。
答: 第 13 页
1.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
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
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本诗尾联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在抒发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2.①《过零丁洋》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殉国的英雄气概。②《酒楼秋望》充分表
达了诗人报国无门(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
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半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
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情感更加激越。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2 题。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请对“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中的“长”和“少”二字的表达效果加以赏析。
答:
1.“长”字意涵丰富,一是关山长,二是梦魂长,突出了思念之绵长。“少”字具有暗示性,
音书少,暗示思念的频密和分离的痛苦。距离的遥远、思念的绵长,与音书的稀少形成反差,
凸显了寂寞孤单之情。
2.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
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2.相同:都通过想象,表达怀人思归之情。不同:①晏词直抒胸臆,表达离别实在太难,不
如相逢团聚的真情,表意直率,明白如话。②李诗委婉曲折,通过想象中的重聚反衬今夜的
孤寂,表达了诗人期盼重聚的迫切心情,表意深婉,含蓄隽永。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③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①此诗系杜甫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时作。②桃花浪:桃花汛。③连筒:用竹筒汲水的水
车。
1.此诗写景状物运用了什么突出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1.动静结合,互相衬托。汛期水位达到江岸旧痕迹,水线吞没江岸沙滩,水色青碧得可撼动
岸边的人家,都是静景描写;人在岸上接线抛饵垂钓,水车转动着灌溉小园,野鸟在江面上
争浴喧闹,都是动景描写;动静互为映衬,画面更显灵动。
2.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换?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2.不能。理由:①“浪”能让人联想到阳春三月桃花烂熳;②“浪”能表现江水的浩大气势;③
“浪”能隐指春水色调的浪漫;④“浪”能寄托诗人赏景时闲适的情怀。“汛”没有这些效
果。第 14 页
四、名句名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 , ”,表示既要善于
学习正面的人和事,也要善于借鉴反面的人和事。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
“ , ?”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气势和战功的句子是
“ , ”。
1.(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2)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
如虎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形容似至穷途而突见佳境的名句是“___ _,___ 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描述该现象的
句子是“ , ”。
(3)《离骚》中,“ , ”表明屈原希望以古贤为榜样,保持清白,为正
道而死。
2.(1)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3)伏清白以死直
兮 固前圣之所厚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中春夏之景的两句是“ ,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戛然而止。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质问秦王朝为什么搜刮至极,
却又挥霍无度。
3.(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2)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3)奈何取之
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表现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 , ”。
(2)《赤壁赋》中“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一句相对应的曹孟德创作的诗句是“ ,
”。
(3)《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 , ”,借月
抒发别离之情。
4.(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2)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3)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
时茫茫江浸月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作者用动植物设喻来表达对
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
(2)屈原《离骚》中表现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内心保持真正芳香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
出大漠奇寒、天地暗淡的雪景。第 15 页
5.(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2)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3)瀚海阑干百
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老人与井
夏一刀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
瞎伯有事没事最喜欢到黑牛家里去,拉拉家常、谈谈天,喝一杯黑牛采制的清茶。
瞎伯说,黑牛,你晓得吧,我们村里以前有一口老井的,叫善卷古井。
黑牛说,晓得晓得,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说是一个叫善卷的古人,他看到春夏天枉水
河河水浑浊,人们喝了就生病,就带领大家挖了一口井。是吧?
瞎伯说,善卷是神仙下凡呢,什么都懂。他对乡里的人像兄弟姐妹一样好,和气得很。
本事很大,皇帝都要向他求助,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黑牛笑道,瞎伯,你讲得神气活现,好像见过他一样。
瞎伯说,我没见过善卷,我见过他挖的井呀,那时的井台用桃花石砌的,周围又用桃花
石铺了地面。我和小伙伴们在孤峰岭上砍柴,口渴了就跑到井边,趴在井边咕噜咕噜喝水,
那水真甜呀。
黑牛说,瞎伯,你今天总讲井呀井呀干什么呢?
瞎伯不做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布包,黑牛,我这里有一万多块钱,你帮我请人打一口
井吧!
黑牛急了,瞎伯!你攒几个钱容易吗?花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你要打一口井干什么
呢!吃水还是我来帮你挑呀!
你别管,黑牛,我就想再尝尝古井里的水,我要你打你就打。
瞎伯把话说得很坚决,怎么劝阻都没用。黑牛只好说,那好吧,瞎伯。
第二天就开始打井了。瞎伯用导盲棍点点戳戳到一个地方说,黑牛,这地方就是老井的
位置,就在这儿掏吧。
挖了三天,就传来了黑牛兴奋的喊叫声,瞎伯,真如你讲的,一下就挖到了老井,才下
去不到二十米,就出了水呢。
瞎伯急急忙忙敲着棍子来到井边,黑牛,快舀一瓢给我尝尝。
黑牛舀了一瓢水给瞎伯。
瞎伯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久久地品着。
瞎伯摇了摇头,黑牛,你欺我是瞎子是不是。这是孤峰岭上的山泉水。
黑牛说,我骗你干什么?不信你丢一个石子下井试试。
瞎伯果真摸了一个小石子丢下了井。听到扑通一声水响,瞎伯笑了。
瞎伯说,黑牛,你帮我把其他的乡邻都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要庆祝呢!
太阳一偏西,大家陆陆续续地来了。来的人都给瞎伯道喜,瞎伯乐得白胡子一抖一抖。
这个黄昏,瞎伯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每家都带来了一些,合在一起,满满一大桌。
男人喝着德山老酒,女人也喝,瞎伯也端起了酒杯。
瞎伯说,黑牛,井打好了,剩下的钱你去买一些管子,一家一家把水抽过去。
大家说,瞎伯,剩下的钱你自己收好,买管子每家自己管吧。
瞎伯说,黑牛,我十几岁就瞎了,这辈子全靠你们这些乡邻照顾,要不,我这瞎老头哪
有这么好的日子!我不能忘本哪,就做这么一点点好事,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吧。我晓得我第 16 页
的日子不多了,我走了,麻烦大家把我埋进土就行,不许用太多的钱,黑牛,你要是不依我
的,我就在你梦里来找你。
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一边举杯干酒。
瞎伯也许醉了,睡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起来。
黑牛从屋梁上爬了进去。
瞎伯已经睡了过去,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把瞎伯抬上了山,黑牛用瞎伯留下的钱请了一个专业打井队。打井的人用洛阳铲在新井
三米远的地方探到了老井的位置。
一层一层的土起上来,露出了古老的井壁。再往下,堵住的泉眼打开了,清亮的水涌上
来,水花翻开着,像一朵一朵百合。
黑牛从开始打的井里起上来一只盛水的大木桶,这是蒙骗瞎伯的。然后,从古井里打上
来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围在井边的乡邻都屏住呼吸,抿了一口。
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写“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看似突兀,但
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瞎伯跟黑牛讲了那么多关于善卷的故事,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跟善卷差不多,他也是会为大
家谋福利的人。
C.因为瞎伯见过那口古井,所以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用导盲棍点了一个地方,黑牛在那里打出
了甘甜的井水。
D.瞎伯用自己的钱为村里人挖了口井,大家都来给瞎伯道喜。当瞎伯要用自己的钱给大家买
管子通水时,被大家拒绝了。
E.瞎伯虽然去了,但他是满足的,他虽然感觉黑牛递给自己的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好,但
总算还了乡邻们一份情。
(1)答 A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B、C 不给分。(D 黑牛起初并没有用瞎伯
的钱打井。B“因为他认为自己跟善卷差不多,他也是会为大家谋福利的人”错,他是想向
善卷学习,做一个像善卷那样为大家谋福利的人;C“黑牛在那里打出了甘甜的井水”错,
从原文看,黑牛在开始打的井里只是放了一只盛水的大木桶,并不是真正打出了井水。)
(2)小说中的瞎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2)①生活节俭。自己节衣缩食,积攒了一万多块钱。②知恩图报。他知道全村的人对他
好,所以他要用自己积攒的钱给大家打一口井,并且用剩下的钱买水管。③重感情。与村里
人感情很好,爱到黑牛家坐坐,请村里人吃饭等。④坚定执着。他攒了很多年钱,就是想为
村里人打井;黑牛不想用他的钱打井时,他坚持自己的想法。
(3)黑牛为什么开始不用瞎伯的钱打井,而在瞎伯死后又用他的钱打井?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答:
(3)第一问:黑牛以前不用瞎伯的钱打井,是因为他认为瞎伯攒钱不易;而瞎伯去世后,
他用瞎伯留下的钱打一口井,是为了满足瞎伯一个心愿,并让人们记住这个善良的老人。第
二问:作者这样写,既突出了瞎伯的品质,又表现出黑牛内心的淳朴,相互映衬,升华了
主题。
(4)小说以“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结尾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第 17 页
(4)①从人物方面来说,甜甜的、润润的井水,既是从老井打出的水的真实味道,也是瞎
伯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还包含着乡邻对瞎伯的怀念之情。②从主题方面来说,以对井水的
感受结尾,突出了这里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③从情节方面来说,收束全文,耐人寻
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
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 5 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
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
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
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
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
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
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
“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
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
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
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
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
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
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
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
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
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
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第 18 页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
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
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
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
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摘编自 2015 年 11 月 《思维与智
慧》)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父亲因担心“那边太黑”而要等出灵的时候再点着蜡烛,以便为“我”奶奶照个亮
儿,这说明父亲是一个迷信、愚昧的人。
B.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可谓异曲同工,
都反映了主人公心为物役、难舍俗世的性格。
C.小说以“我”把灯关上,点燃蜡烛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
祖母临终时要求点燃蜡烛,而且还引发读者思考,颇具匠心。
D.小说巧妙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
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哀伤舒缓的特点。
E.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追求光明的人生
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1)答 C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A、B 不给分。(D 应为“哀而不伤”的特
点;A 父亲要求出灵时点燃蜡烛,说明父亲理解“我”的奶奶,不能据此说父亲是迷信、愚
昧的;B 心为物役、难舍俗世并不是祖母的性格)
(2)小说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
(2)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蜡烛”为切入点,引入祖母
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通过回忆的形式,以“我”之口叙述祖母的经历,使叙事
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我”的讲述相结合,赋予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3)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
(3)坚忍、顽强:独自忍受生活之苦,支撑一个家。自尊、好强:不愿意别人为她擦洗身
体。仁爱、要强:心疼儿孙,忍痛不叫。
(4)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4)①题目使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吸引读者;②隐喻和象征:通过蜡烛照亮黑暗,“时
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等特点来隐喻和象征祖母多灾多难而又为家人奉献一生的命运,
使祖母这一形象更加立体逼真;③寄托作者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感激和
敬佩之情;④深化主题:借助蜡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生活的哲学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第 19 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
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
键盘左端的 A 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
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
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
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
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
我想我可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
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
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
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以卖掉一
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
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
“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督山伯爵的神
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
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
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
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
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
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
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
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第 20 页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
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
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
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
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
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
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
候’。”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讲叙了一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因生活拮据,为追求艺术
而撒谎去做工,偶然的烫伤手腕的事故使真相大白,夫妻爱得更深的故事。
B.夫妻两人明明是艰辛挣钱,却都做出颇有成就的样子,德丽雅“得意扬扬”,乔“带着
基督山伯爵的神气”,这表现出他们在苦涩的生活中怀有一种虚荣心。
C.小说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爱的牺牲”,乔佩服德丽雅为家庭的付出,一
直没有让德丽雅发觉他在骗她,这说明他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儿。
D.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
E.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沉甸甸的故事,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
描写来展示人物风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1)答 E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D 不给分。(A“为追求艺术”的说法不
太准确,应是“为成全对方的艺术追求”;B“一种虚荣心”错误,应该是“乐观坚强”;D
“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分析错误,是德丽雅感到自己不应该撒谎)
(2)小说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说
明。
答:
(2)结局出乎意料:①妻子德丽雅以“教授音乐”为名在洗衣店烫衬衣;②丈夫乔以“到
公园画画出售”为名在洗衣店做烧火工。结局合乎情理:①德丽雅挣钱回来“疲惫不堪”,
德丽雅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纱”,这些都为后文她交代自己在做烫衣工埋下伏笔。②
乔说不能让德丽雅忙着挣钱,自己也想挣一两块钱回来,在一个星期六晚上乔回来把手上黑
色的东西洗掉,这些都为后文他交代自己在做烧火工埋下伏笔。
(3)小说在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
(3)①朴实善良。在艰难生活中为丈夫的艺术追求而去做工;尽管被烫伤却因骗丈夫而哭
泣。②温柔体贴。对丈夫说话亲切,关心并鼓励丈夫追求艺术。③坚强乐观。在生活困窘中
相信生活会变美好,对美好生活和艺术追求保持着积极态度,挣到钱和丈夫庆祝。
(4)小说中划线的句子多次出现,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这句话的含意,并分析这样写有
什么效果。
答:
(4)含意:①只要一心爱好自己的艺术,就可以忍受为艺术做出的牺牲;②只要你深爱自
己的爱人,为爱人做出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第 21 页
效果:①在情节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②
在内容主旨上,层层深入,丰富了德丽雅和乔的人物形象;突出了“有爱才有幸福”的主题。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之母”
①2015 年 10 月 5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
家分享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
双氢青蒿素。当获奖消息传来时,屠呦呦已是一个耄耋高龄的老人。她不是院士,没有海外
留学经历,没有博士头衔,甚至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
②屠呦呦 1930 年 12 月生于浙江宁波,1951 年考入当时的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在大学
里,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表现出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卫生部
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
③1970 年,屠呦呦参与一个大规模的研究项目。该项目立项主要是由于战争需要。越
战期间,美军和越南部队在印度支那半岛的热带战场上均受到疟疾的困扰。疟疾造成的非战
斗减员比战伤减员高出四五倍,这使得军队战斗力严重受挫。越南方面求助于我国。在毛泽
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之下,1967 年 5 月 23 日,解放军总后勤部商请国家科委、卫生
部等部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此后,“523”就用以指代此次疟疾防治
研究项目。按照部署,“523”项目分临床研究、中医药、化学合成药三组。屠呦呦加入了
中医药组。她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
的抗疟疾药方,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④2009 年,屠呦呦出版了《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据此书记载,1971 年 10 月她
和同行们从中药青蒿中获得具有 100%疟原虫抑制率的提取物,取得中药青蒿抗疟的突破;
经去粗取精,于 1972 年 11 月 8 日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1973 年,青蒿素的抗疟功效
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后来,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单位也从黄蒿中获得
青蒿素结晶。同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着手青
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工作。1975 年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确定了青蒿素的确切结构,
后又在 1978 年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1977 年,《科学通报》介绍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1979 年,《化学学报》发表《青蒿素的结构和反应》一文,更详细地介绍了青蒿素的相关
化学反应。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这种新结构的抗疟药解决了喹啉类药物催生
的耐药性疟疾的治疗问题,并在过去 30 年里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当年,在大多数学术权威都被打倒的情况下,38 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组长,重点负
责中草药抗疟的研究。虽然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她仍坚持工作。无论是野外采集标本还
是室内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为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成员
充当了第一批以身试药的志愿者。虽然都知道这样做极有可能对自己的肝肾功能造成伤害,
但是大家依然义无反顾。“我们需要尽可能快地证明这种好不容易发现的治疟药物的临床效
果。”屠呦呦回忆起当年行为时说。经过长期研究,按照 523 办公室的安排,屠呦呦终于以
研究小组代表的身份报告了青蒿中性提取物的实验结果。但她的成就一直没有被公众认知。
⑥2011 年 8 月 22 日,由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等人在科学网上发表博文《中
药的科学研究丰碑》,屠呦呦和另一位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张亭栋才开始引起媒体和公众
的注意。2011 年 9 月 23 日,在纽约举行的美国拉斯克医学奖的颁奖大会上,当满头卷发、
戴着眼镜的屠呦呦将一座金色奖杯高高举起时,好奇的中国民众才第一次看到她陌生的面孔。
拉斯克医学奖一直被业内誉为“美国诺贝尔奖”。从奖项设立至今,获得拉斯克奖的 300 多
人中有 80 余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拉斯克奖也被誉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评审
委员会表彰屠呦呦突出贡献时说:“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转化为第 22 页
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数亿人因此受益。这一数字未来还会不断增长。”在颁奖典礼上,
台下观众对这位 81 岁的老人报以热烈的掌声。
⑦“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
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
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刚刚摘取 2015 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时,屠呦呦通过
前来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⑧“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振奋,衷心地祝贺屠呦呦首席研究员获得 2015 年诺贝尔奖
生理学与医学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屠呦呦多年艰苦奋
斗、执著地进行科学研究,围绕国家需求,克服困难,一丝不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是党和政府关心中医药、重视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发展取得的结果,是举国体制、针对中
医药工作全国一盘棋取得的胜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群体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医
药为人类做出的新的贡献。”
(选自《人物周刊》,作者林晓娜,有删改)
相关链接
屠呦呦读大学时选择了绝大多数人毫无兴趣的生药学专业。这让她的父亲颇感意外。但
她此时对自己的人生已经有了清晰的目标。她对父亲说:“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我
认为只有生药学专业才最可能系统地探索中医药领域。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很多值
得研究的地方。”这样的情怀支撑着她在提取青蒿素的路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老伴李廷
钊至今都记得,在进行青蒿素动物实验时的那段时间里,屠呦呦每天回家一身的酒精味,那
是她亲自服药试验留下的味道,而这样的以身试药,最后导致她肝中毒。
(选自高毅哲《屠呦呦:呦呦鹿鸣,一鸣惊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屠呦呦青年时代就有清晰的人生目标,考入大学时她选择了绝大多数人毫无兴趣的生药
学专业,热爱中医的情怀支撑着她在科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
B.屠呦呦参加“523”项目合成组,这次机会使她走近青蒿素研究事业,她与军事医学科学
院研究人员一道,挑选记载中的抗疟疾药方并进行效果论证实验。
C.屠呦呦及其同行的工作具有开创意义,从中药青蒿中制取具有 100%疟原虫抑制率的青蒿
素,取得中药抗疟的突破,去粗取精后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
D.屠呦呦是一个具有担当与献身精神的科学家,38 岁时就担任中草药抗疟研究组组长,为
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她和同行们做首批以身试药的志愿者。
E.屠呦呦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科学家,2011 年因饶毅等人的博文她才开始引起媒体和公众
的注意,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她才被美国同行首次看到面孔。
(1)答 A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B、E 不给分。(C“制取具有 100%疟原虫
抑制率的青蒿素”错误,句中的“青蒿素”应为“提取物”;B“合成组”错误,应为中医药
组;E“美国同行”错误,应为好奇的中国民众)
(2)材料为什么要分第①段和第⑦段两部分来叙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答:
(2)①首尾呼应,取首尾圆合之妙。用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张伯礼的评价呼应瑞典卡罗琳
医学院的结果宣布。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却是“三无
科学家”,自然令读者感到意外,故而有悬念效应。③避免平铺直叙,使行文显得有波澜。
开头写获奖消息宣布,中间写研究过程与成就,末尾写获奖感言,打破了读者阅读的心理习
惯,从而使文章结构显得曲折有致。
(3)材料引用拉斯克奖评奖委员会、张伯礼院长的话有哪些作用?
答: 第 23 页
(3)①揭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对中医药科学与人类健康事业的重大意义;②侧面衬托屠呦
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③让评奖委员会、张伯礼的话和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形成对比,
凸显屠呦呦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美德。
(4)上述材料的写作意图是表现屠呦呦的杰出成就,还是表现中医药科学的杰出成就?请
谈谈你的看法。
答:
(4)示例一:表现屠呦呦的杰出成就。①从标题角度看,“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之母’”
明确指出写作目的是表现屠呦呦的杰出成就。②从选材角度看,材料除了第④段介绍国内其
他单位的协同研究外,其余内容都是写屠呦呦领导团队进行科研活动。③从人物描写角度看,
第②至⑧段分别表现了屠呦呦学有专长、勇当重任、团结协作、乐于献身、甘于寂寞、谦逊
淡泊等美好品质。④从手法角度看,饶毅的博文、拉斯克评奖委员会的颁奖词、张伯礼的评
价都肯定了屠呦呦的突出作用,从侧面衬托了屠呦呦成就杰出。
示例二:表现中医药科学的杰出成就。①从选材角度看,材料第②至⑦段叙述的都是屠呦呦
团队的事迹,且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工作由国内其他单位协作完成。②从人物描写角度看,
材料表现的形象是屠呦呦团队的群体形象,表现的性格都是屠呦呦团队的群体性格,并未将
描写重点放在屠呦呦身上。③从手法角度看,拉斯克评奖委员会的颁奖词、张伯礼的评价等
都是侧面衬托描写,但他们赞扬的都是屠呦呦代表的团队,并未将成就归属于屠呦呦个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阎肃:活出不一样的“风花雪月”
桑可
他是一位可敬可爱朝气蓬勃的“顽童”,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是一枚“不起
眼”的军中绿花,也是文艺界和人民“打成一片”的天使;他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
出贡献,受到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也曾入围“感动中国 2015 年度人物”;他是一位词作
大家、一级编剧,是文艺战线的一颗“常青树”“不老松”,他的人格魅力和火一样的热情,
至今仍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勇向前。
阎肃同志的一生,留下 1000 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佳作,参与策
划 100 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 100 余项。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江姐搬上歌剧舞
台,一曲《红梅赞》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让《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在 61 岁的高龄
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谱写了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给所有的观众上了一堂撼
人心魄的生动党课。他创造的《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雾里看花》
《梦水乡》等歌曲,至今仍广为流传……
细品阎肃同志创作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那些汩汩流淌于时空里的旋律,始终不缺少一颗
滚烫的心、一种为国抒怀的情、为民放歌的魂。他的作品,总是能沿着时代的烙印剪接出华
丽的色彩,也灌注着一位军人所独有的对国家的浓情厚意。报效祖国、放歌时代、思索人生,
一部部文艺作品就像一曲曲时代的号角,把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深沉思考揉进了每一个音符和
歌词里,让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华彩乐章在豪迈的进行曲中激情流淌。
2014 年在京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阎肃同志在发言时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
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
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正是这种别样的“风花雪月”,
这种颂英烈、咏家园、唱时代的军人情怀,铸就了他一路豪歌向天涯的人生之路。他就像一
株迎风傲雪的红梅,雪岭冰霜之间绽放出夺人的光彩;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挺起岁月的胸
膛向人们展现沧桑的力量。
阎肃最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部队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无论酷暑寒冬、无论风
霜雨雪,入伍 60 多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始终与战士们血肉相连。走进基层,第 24 页
深入基层,和基层的官兵打成一片,他用“百姓习俗、社会风尚、民族魂魄、生活素养”不
断去贴近基层、发现故事,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用自己豁达的胸襟、开阔的气象、和谐的
身心,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的文艺工作者楷模。
刘云山同志说:“阎肃同志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 60 多年勇攀艺术高峰,80 多岁
依然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为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
正气。”在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把个人融入时代的主旋律,阎肃用对党无限的忠诚、对人民的
深情和高尚的情操去工作,去为时代放歌。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
时代,我们需要一批又一批像阎肃同志一样的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
先倡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赓续薪火、再造经典,才能引
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阎肃在创作的《红梅赞》中曾写过这样一句歌词:“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
间。”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应该是无限欣
慰的了。用忠诚去燃烧生命,用灵魂去点燃光明,用旋律去传递信仰,阎肃同志不辜负时代
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用自己灿烂的生命,把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了一曲浩气永存的时代长
歌。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1946 年,
那是一个“追求进步就是民心所向”的年代,阎肃考取。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阅
读五四以来的新诗、老舍的戏剧、巴金的小说,最令他心驰神往的是红色延安传来的先进思
潮。用阎肃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我对共产党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郭超、刘小兵《站在
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②在阎肃的生命源泉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一汪深邃的清泉。与阎肃有长期合作的中央电
视台副总编朱彤介绍,阎肃作品中体现出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应该出于他的自觉追求,
是在深入研究和长期思考之后外化出来的一种风格。他的作品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
(黄子娟《时代歌者的追梦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A.开头运用排比句式来增强表达的气势,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不同角度概括出阎肃在
艺术上取得的突出成就,高度赞扬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如火热情的巨大影响。
B.阎肃创作的《红梅赞》让歌剧《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他也通过“蜂儿酿就百花
蜜,只愿香甜满人间”的歌词表达出自己为时代、为人民而歌的奉献精神。
C.阎肃说“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就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正是
这种军人情怀让他无论酷暑寒冬、风霜雨雪,都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军营。
D.阎肃创作的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能够引导人
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促进民族的复兴。
E.材料通过对阎肃创作的众多艺术作品的评价以及对他一生传奇经历的回顾,高度赞扬了
阎肃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精神追求,表现了阎肃这位时代歌者的非凡人生。
(1)答 D 得 3 分,答 C 得 2 分,答 A 得 1 分,答 B、E 不得分。(A 概括不全面。不仅有“突
出成就”,还有阎肃的为人和职业等。B“他也通过‘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的
歌词表达出自己为时代、为人民而歌的奉献精神”错误。原文中,作者借阎肃的这句话来赞
颂阎肃的奉献精神。而阎肃是通过这句话来表现像江姐这样的共产党员为国为党的奉献和牺
牲精神。E“对他一生传奇经历的回顾”错误。原文没有表现他一生的经历)
(2)阎肃在文艺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第 25 页
答:
(2)①爱党爱国爱民,执着艺术创作;②扎根基层生活,把握时代脉搏;③传承民族文化,
广泛吸取知识。(答出“有坚定信念”“有奉献精神”“不畏艰难”等也可)
(3)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报道,本文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3)①在内容上,个人经历记叙简单,偏重介绍人物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的高尚追求。
②在表达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突出人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追求和价
值意义。③在行文上,多借用别人评价和阎肃的原话来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④在语言
上,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富于文采,文学性强。
(4)阎肃被誉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的高尚追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
谈你的看法。
答:
(4)①(信仰追求)一生爱党、爱国。忠诚于党,融入民族前行和复兴中,创作《红岩》
《党的女儿》,表现共产党人的精神。②(价值追求)热爱军营,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他
创作了大量军歌。③(艺术追求)高扬时代主旋律,承传民族文化。他在艺术生涯中,勇立
时代潮头,创作的作品无不彰显民族特色,唱响时代强音。④(道德追求)为人坦荡,无私
奉献。一生奋斗,一身正气,充满激情,热心待人,胸襟开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量子世界的“中国神探”
万玉凤
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让薛其坤
以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的身份进入公众视野。
荣誉背后,是每天早上 7 点到实验室,夜里 11 点才离开,这个作息时间薛其坤保持了 20
年。
在学生眼里,薛其坤乐观,幽默、充满活力,大部分时候都很和蔼,还经常买好吃的
“贿赂”他们。但对实验技术与科研训练,薛老师的要求却近乎苛刻。
写报告,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他都会挑出来;操作仪器,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他
都要求学生养成习惯,做到闭着眼睛都能操作无误。
薛其坤说,不能让学生为了发文章、好找工作而来做实验,而是希望他们志在把某个科
学问题搞清楚,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科研的基本技能,让他们学到从科研执行者到指挥
者的方法和路径。
“练好‘童子功’,科研机会来了,你就能抓住它。”学生常翠祖就尝到了甜头。他在
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期间,凭借在薛其坤科研团队打下的扎实功底,成功帮助麻省理工重
复实验并验证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要想真正进入科学殿堂,“童子功”只是第一步。薛其坤也是在国内做了 5 年基础研究,
又在日本、美国留学,经历了近乎“魔鬼式”的科研训练之后,才渐入佳境。
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发现反常霍尔效应 130 多年后,2013 年 3 月,薛其坤带领的团队
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效应,
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科学发现。
薛其坤将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秘诀,归结为“团队攻关十高超的实验技术”,相比
于积累了近 20 年的实验技术,他更看重团队攻关的力量。
薛其坤深知,要想真正实现协同作战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实验物理领域,就像一台机器,
只有每个零部件都能发挥最大作用,才能运转良好。第 26 页
“这不仅要明晰大目标,还要确认每个人的攻关重点,理顺彼此之间的关系,加之基础
研究本身的不确定性,随时可能遭遇挫败。”薛其坤说。
在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 4 年多里,除了经常组织篮球赛、羽毛球赛营造和谐的团队
文化外,他还常常和团队成员一起“泡”在实验室,在生长和测量样品的过程中,启发他们
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怎么做高水平科研。
可每次得奖,薛其坤却“往后缩”,把年轻人推上去,并注重平衡每个人的机会。在周
围的人看来,也只有薛其坤才能凝聚起这么多力量去做这项研究。清华大学物理系前主任朱
邦芬院士评价他:“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总能找到顶级的合作伙伴,并让每一个人都发
挥很好的作用。”
“现在,我国在科研重大发现上,已经有了‘点’和‘线’的突破,下一步期待‘面’
上的突破。”薛其坤认为,这离不开高校的人才培养。
薛其坤说,我们曾经经历了特殊的时期,像他这代人接受正规的系统科学训练已经很晚,
所以需要比别人更加刻苦弥补这个差距。他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学生一代身上。
“国家连续多年来对基础科学领域的投入都大幅增长,这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而我们要
做的,就是把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习惯传承下去,让研究少走弯路。”薛其坤说。
他凭借自己对国际科研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在制定学校科研工作规划时,在交叉学科
布局、跨学科研究团队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设计。
但薛其坤时刻都能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不管做教授,还是做科研、管理科研,他
都要求自己,“必须把功夫用到”。
回国十几年来,薛其坤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假期和周末,每天平均工作 15 个小时,每
年工作时间在 330 天以上。
“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人才培养也要循序渐进。”面对“钱学森之问”,薛其坤认为,
解决的关键在时间,“中国科学大发展才搞了 20 多年,再有 10 年、20 年,这个问题或许
就不难解决了。”
(摘编自 2015 年《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
①2012 年 10 月 12 日晚 10 时 35 分,薛其坤院士至今清晰地记得这个时刻。“我从实
验室回家刚把车停好,就收到学生常翠祖的一条短信:‘薛老师,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出来了,
等待详细测量。’”
这一刻,距离美国物理学家霍尔提出反常霍尔效应已经过去 133 年,反常霍尔效应的
量子化终于在中国实验室里得以实现。为了这一刻,薛其坤和他的团队已经努力了 4 年多。
(《薛其坤院士:微观世界里的魔术师》)
②回国十多年间,无论在中科院还是在清华,他都保持着“7 - ll”作息。清华大学
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说:“我曾与其坤一起出差,晚上 12 点回到北京,他仍坚持要
去实验室再看看。”(《“科研的快乐让我停不下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薛其坤认为,要想真正进入科学的殿堂,“童子功”非常重要。可见,只要有了扎实的基
本功,就能让自己的科学研究一帆风顺。2020 高考押题卷群:728125337
B.薛其坤团队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这一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物理效
应也是世界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
C.作者引用了朱邦芬的评价,借此高度评价、赞美了薛其坤能够团结人、凝聚人的人格魅力,
从而也说明了其团队成功的原因之一。
D.本文撷取薛其坤人生的若干片段,真实地展现了他在各方面的付出与成就,人们对他褒贬
不一,更揭示了他丰富复杂的性格。第 27 页
E.本文虽为新闻通讯,但在行文中却使用了很多表可能、推测的词语,如“几乎”“或
许”,这恰恰能表现出新闻通讯语言的准确性。
(1)答 C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A、D 不给分。(B“世界研究领域”不够准
确,因为“世界基础研究领域”。A“只要……就……”说法绝对,与文意不符。D“褒贬不
一”错误,文中对薛其坤没有贬抑之词)
(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展现薛其坤教授的形象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
(2)为人师,让学生领略科研真谛;带团队,讲究协同创新;管科研,瞄准国际前沿勾勒
蓝图。
(3)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
它要充分展示出人物的形象美。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呈现出人物的形象美的。
答:
(3)选择典型的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找准表现角度塑造人物形象;引用最具表现力的
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4)薛其坤教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怎样取得成功这一问题上,你从薛其坤教授身
上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
答:
(4)忘我工作,常年坚持;严谨认真,注重细节;魔鬼训练,狠抓基础;凝聚团队,团
结协作;敏锐观察,规划准确;牢记责任,全力投入。
七、正确使用词语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公司成立后,应该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但不能过于繁琐,以免 ,限制员
工的积极性。
②几名年轻男子多次在闹市区疯狂飚车,终于酿成惨祸,并 :以危害公共安全罪
被判刑并处以罚金。
③俗话说“ ”。作恶多端的人终究不会落得好下场,要么身败名裂,要么身陷囹圄。
A.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B.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C.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D.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1.A(“作茧自缚”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承受坏的
后果。“玩火自焚”指玩火者自己遭焚,比喻作恶多端的人终无好下场。①句有“限制员工
的积极性”,故选填“作茧自缚”;②句写年轻男子因飙车酿车祸而获罪,故选填“自食其
果”;③句所言对象为“作恶多端的人”,故应选填“玩火自焚”)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 ,宁波商帮迅速停止了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经营
轮船运输业,甚至组成了航运集团。
②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
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③《红楼梦》表面看来写的是寻常的生活琐事,却能够 ,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
命运,表现整个封建王朝的兴衰。
A. 见微知著 一叶知秋 以小见大第 28 页
B.一叶知秋 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
C.一叶知秋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D.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 一叶知秋
2.B(“一叶知秋”指只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知道事物发展
的趋向。“见微知著”指见到微小处就能知道事物发展的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以小见大”指
通过小事看出大节,或通过小部分看出整体)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语言是时代的风向标,新春两会上“光网城市”等新词呈现出中国崭新的发展图景,让我
们看到中国未来的地平线,中国号航船一日千里,两岸的风景肯定是______。
②今年上半年,湘潭市启动了城乡低保一体化工作,对农村最困难对象和五保对象,按每月
420 元的城市低保标准实行全额救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感______。
③从双星定位导航到 21 颗北斗嵌满星空,中国北斗走过的 22 载对谭述森院士来说就是他的
北斗人生涯,如今的北斗事业______,正以中国标准续写着中国航天的辉煌。
A.与日俱增 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 B.日新月异 与日俱增 蒸蒸日上
C.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 与日俱增 D.日新月异 蒸蒸日上 与日俱增
3.B(“日新月异”指事物每天每月都在更新变化。“与日俱增”指数量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
长。“蒸蒸日上”指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①句“中国航船一日千里”暗示着“风景”越来
越好,所以用“日新月异”;②句“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暗示着“幸福感”越来越强,所
以只能用“与日俱增”;③句有“北斗事业”限制,所以只能用“蒸蒸日上”)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对于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
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怎样的人才才算是优秀的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即优秀的
企业人才必须具备领导、谈判和全球思维三大能力。
③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 多年来,人们对此一直 。即使是同一个观
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看法也会有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4.B(“各执一词”指各人坚持自己的说法,意见不一致,但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莫衷一
是”强调很多人意见各不相同,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指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①句
中有“互不相让”,说明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故选填“各执己见”;②句中说“有一点是
公认的”,故选填“各抒己见”;③句强调意见不一,众说纷纭,故选填“莫衷一是”)
八、辨析并修改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360 公司的天眼系统,全称叫作“全球网络攻击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实
时捕获发生在全球成规模的每一个角落的网络攻击。
B.“和”字当选为 2015 海峡两岸的年度汉字,“和”字真切反映了两岸民众对 80 年来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的珍惜,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由衷期盼。
C.在人社部多次证实延时退休政策将推行之后,《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政府机构
的调研中,部分国企出现了退休后收入高于退休前收入。第 29 页
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
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1.B(A 语序不当,应为“全球每一个角落的成规模的”。C 成分残缺,应在最后添加“的现
象”。D 两面对一面,“质量”隐含两面性,与“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搭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口过度集中影响了大城市的运行效率及居民生活质量,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
务资源配置的均衡及产业布局的优化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B.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普遍较高,从工资收入看,鲁迅和徐志摩都属于“高大上”阶层,
但他们如果想买辆自己的私人轿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中医药产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要重建文化自信,只有建立了文化自信,中医药产业的从业
人员才会达到文化自律、自觉,才能获得更多百姓的认同。
D.“财政悬崖”问题只是表象,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高债务、高赤字问题造成的,是
美国式“经济结构”问题,它的化解也需要较长的过程。
2.C(A 搭配不当,“资源配置的均衡”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搭配。B 成分赘余,删去
“自己的”或“私人”。D 句式杂糅,“它的根源是……”和“它是……造成的”两种句式取
其一)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 3 月中旬,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关注韩国棋手李世石与人工智能阿尔法的围棋大战,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关心围棋,而是关心智能化时代人类在未来的命运。
B.3 月 29 日,主场作战的中国男足在幸运地以 2∶0 击败卡塔尔后,全国球迷开始了狂欢,
这是自 2002 年以来中国男足首次打入亚洲区世界杯预选赛的决赛阶段。
C.鉴于朝鲜核问题的敏感性,中国与朝鲜处于敌对状态的美国将在今年 4 月 1 日核安全峰
会上进行沟通,讨论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政策是谈判协商还是继续制裁。
D.2016 年 4 月 4 日,在第 53 届国际儿童书展上揭晓的 2016 年“国际安徒生奖”花落中国
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3.D(A 语序不当,把最后一句中“在未来”调整到“智能化”前面。B 中途易辙,前面主语
是“主场作战的中国男足”,句子没结束,后面主语就变成“全国球迷”。C 成分残缺,缺少
介词,在“中国”后加“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伊拉克国会国防安全委员会主管扎米里说,为了对抗可能遭遇的生化攻击,恐怖组织目
前正致力于生产和研发化学武器。
B 上世纪 60 至 90 年代,上海滑稽戏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期,不少滑稽戏的“老套子”和剧
目都成为各地剧团模仿的对象。
C.警察约于当地时间 19 点 30 分左右在列日地区发现了制造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疑犯阿布
德斯拉姆,他当时正在驾驶一辆宝马汽车。
D.据中国商务部日前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5 年秋季)》显示,四季度中国
所面临的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外需疲弱、内需不振。
4.B(A 语序不当,应为“研发和生产化学武器”。C 语义重复,“约”和“左右”去掉一个。
D“据……显示”句式杂糅,应为“据……”或“……显示”)
九、衔接连贯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印度思想家甘地说,“从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及其道德是否伟
大与崇高”。从人类学的一些观点来看,如果没有尊重生命这个基础, ,而这些都是第 30 页
社会治理、法律制定的重要基础。动物福祉实际上衡量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实际上关乎
人类自身的福祉。
A.人类社会也许无法演化出社会公认伦理、个人伦理观的文明
B.人类社会中公认伦理、个人伦理观的文明不可能被演化出
C.人类社会将会演化出社会公认伦理、个人伦理观的文明吗
D.人类社会不可能演化出社会公认伦理、个人伦理观的文明
1.D(A 预测语气与前后文的语气不对。B 叙述对象不一致,前半句是站在“人类社会”的角
度,而 B 项的叙述对象是“文明”。C 句式不当,后半句没有答句)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终究是个经验的动物, 。如果只生活在天气预报的数字上,你永远也不会懂得
零下 17 度的寒冷到底有多冷。一旦被来自外部的意见操控,你就会错过很多。比如,依靠
天气预报了解气候过生活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这场寒冷过去后,什么时候小草才会
发芽,什么时候燕子要飞回来……
A.既需要听别人说,又需要自己的亲身感受
B.除了自己去亲身感受,还需要听别人说
C.听人说得再多,也不如自己的亲身感受
D.不需要听别人说,而是要靠自己去亲身感受
2.C(整个语段强调人充分感受的重要性,故排除 B;亲身感受与“听别人说”不能构成并
列关系,故排除 A;文意并无“不需要听别人说”的意思,故排除 D)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地名是最能体现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承载了大量的记忆与情感,并非哗众取宠的工具。
若地名轻易乱改,盲目贪大、媚洋、求怪,就会丢了传统、断了文脉。 。重视地名文
化,也就是在重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
A.如果不能把名字改回来,传统民俗就难以重拾,文化灵魂就难以复原
B.虽然将来能把名字改回来,但传统民俗也难以重拾,文化灵魂更难以复原
C.即使将来能把名字改回来,传统民俗也难以重拾,文化灵魂更难以复原
D.无论将来能否把名字改回来,传统民俗都难以重拾,文化灵魂都难以复原
3.C(根据所给语段的话题,比较所给四个选项句子关联词的逻辑关系,用“即使……
也……”更好)
十、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毋须怀疑,文化时空和心理时空, ① 。它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理是有文
化沉积的心理, ② ,必然把它所沉积的文化折射到时空视镜上。同样道理, ③ ,它
在时空错杂里寻找意义对应点,也必然把它所经过的心理体验融合在时空视镜中。然而在了
解它们间的这些内在联系后,又有必要在形式上把它们析而为二。
答:①□□□□□□□□□□□□□□□15 字
②□□□□□□□□□□□□□□□15 字
③□□□□□□□□□□□□□□□15 字
1.①并非两个截然分离的概念 ②它在时空错杂里寻找精神对应点 ③文化是经心理体验的文
化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第 31 页
我国粮食已实现连续 12 年增产,与此同时, ① 。为保障庞大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
需求,不能只靠进口粮食,而是要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传统主粮之外,寻找到一种适合
国情的新主粮。为此, ②__。实际上我国已是全球马铃薯生产消费第一大国,但由于传统
饮食消费习惯的影响和大众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不够, ③__。马铃薯具有易种植、产量
高、营养丰、耐存储等特点,确可作为维系国内粮食供给的主粮。
答:①□□□□□□□□□□□□□□□15 字
②□□□□□□□□□□□□□□□15 字
③□□□□□□□□□□□□□□□15 字
2.①粮食需求和粮食进口也在增加 ②我国提出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③马铃薯还未能成为我
国的主粮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8 字。
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彻底消除企业过热加工的乱象是优质乳工程的保
证。即使拥有优质原料奶, ① ,也不能生产出优质乳制品。我国的乳品加工企业普遍存
在过热加工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低价收购低质的原料奶,细菌数量高, ②__,可谓“一
热遮百丑”。但是, ③__,比如维生素 C 的损失率达到 30%,使牛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作用。
答:①□□□□□□□□□□□□□□□□□□18 字
②□□□□□□□□□□□□□□□□□□18 字
③□□□□□□□□□□□□□□□□□□18 字
3.①如果加工工艺不合理 ②只能依靠过热加工来灭菌 ③过热加工又会严重破坏牛奶的营养
成分
十一、图文转换
1.下面是第 22 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形象标识的主体图形,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
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 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个字。
答:□□□□□□□□□□□□□□□□□□□□□□□□□□□□□□□□□□□□□□
□□□□□□□□□□□□□□□□□□□□□□□□□□□□□□□□□□□□□□□
□□□80 字
1.该图由祥云、汉画像车马构成。祥云体现中国文化元素,汉画像车马寓意历史的车轮,展
示着历史与文明的演进;整个图形体现了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
2.下面是全国汉字输入大赛的徽标,请简要说明该徽标的组成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
通顺,不超过 80 个字。第 32 页
答:□□□□□□□□□□□□□□□□□□□□□□□□□□□□□□□□□□□□□□
□□□□□□□□□□□□□□□□□□□□□□□□□□□□□□□□□□□□□□□
□□□80 字
2.该徽标上方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字”,下方是代表西方文化的键盘,二者结合在一个大圆
之中。整个图形的寓意为在电脑时代,汉字文化要警钟长鸣。
3.下面是第四届太谷孟母文化节暨中华母亲节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
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字。
答:□□□□□□□□□□□□□□□□□□□□□□□□□□□□□□□□□□□□□□
□□□□□□□□□□□□□□□□□□□□□□□□□□□□□□□□□□□□□□□
□□□80 字
3.图形中心的字由繁体汉字“学”和“好、母、孟”搭配组合而成,画面两侧是两只凤凰。
整个图形寓意有凤来仪,学习孟母,做一位好母亲。
十二、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天,爷爷靠在沙发上睡着了,顽皮的小孙子决定搞一个恶作剧。他去冰箱里找了一些
干奶酪,是味道特别大的那种,把它们轻轻地抹到了爷爷的胡子上。然后孙子藏到一个角落
里,看见爷爷在沙发上扭了扭身子,睁开眼睛。醒来的爷爷猛地坐起来,用鼻子使劲闻一下,
大声说:“这儿好臭!”接着爷爷起身跑进厨房,一个深呼吸,之后又大声说:“这儿也好
臭!”为了躲开家里到处的臭味,爷爷不得不跑到户外,站在家门口,他再次做了一个深呼
吸,大声说了一句:“全世界都好臭!”当然,最后爷爷发现了臭味的源头,只用一点水和
香皂,就让这个世界恢复正常。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写作提示】孙子恶作剧,在爷爷胡子上抹上了臭臭的奶酪,于是爷爷闻着哪都臭,爷爷
丝毫没有意识到根源在于自己,当他发现了臭源,只用一点水和香皂就解决了问题。这就好
像人处世间,出了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找客观原因,丝毫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
从自身找原因,反省自己,也许事情会变得简单而容易。参考立意:反省自己;认清自身要
学会从自身找原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便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
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 8 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 10 万英镑。价钱第 33 页
还在不断攀升。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
这栋住宅,可我只有 1 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
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
颔首微笑,把住宅以 1 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写作提示】从年轻人角度立意:①合作双赢是优势互补的竞争策略;②理解与沟通是竞
争力的倍增器;③合作双赢是合乎道德的竞争策略;④理解沟通让竞争变得人性化;⑤竞争
可以双赢,不一定要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等等。
从老人角度立意:①关爱、尊重比金钱、财富更动人;②关爱既幸福了他人又幸福了自己;③
尊重他人的需要是和谐共处的前提;④真诚关爱必能获得真诚回报;⑤换位思考是理解沟通
的桥梁,等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东莞的张先生在天猫商城“誉满家电器专营店”看到国际著名品牌的 65 英寸超高清 3D
电视机售价仅 3199 元,立即下单购买三台,并在线支付货款,在线成交。不料,卖家称商
品标价因员工失误少填一个“9”,应是 31999 元,如需发货,要补 9 万元。双方因此陷入
网购纠纷并诉诸法庭,广大网民对此也是各执一词。
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3.【写作提示】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规则与诚信,法律与情理(道德),
换位思考与和谐互利,义与利,宽容。不论是哪个话题,考生都应该在文中阐述自己的价值
选择,要注意辩证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善于从“此事”联想到社会与人生。价值取
向要符合时代主流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要展现自身的眼界与胸怀;联想与发掘要有现实针对
性。参考立意:①让规则约束人的行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②诚信是无价之宝;③要有宽
容之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