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 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铸就中 华文化新辉煌,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中华文化,不断探究中华文化精神。 研究中华文化,就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中国幅员辽阔, 各地域板块、各民族群体都为中华文化发展增添了不同的文化要素。 以史诗为例,中原文化由于受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史诗和 神话传说得不到完整记载,散落成为“碎金”状态,以致黑格尔说“中 国没有史诗”。但是,如果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计算进来,中国就是史 诗的富国和强国。《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史诗,有六十万行以上;蒙古 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有十几万、二十万行。 南方和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民族起源史诗、民族迁徙史诗, 数量达几百种之多。因此,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要从 整体上考察中华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也要善于从整体上利用 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 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既呈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品格, 也有自大封闭导致落后的遗憾。汉唐时代,中国具有一流的综合国力 和文化实力,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南海舶” “西域舶”和日本“遣唐使”的船队络绎不绝。这种开放带来的繁华, 使得中国人以汉为名,叫作“汉人”;以唐为字,叫作“唐人街”。然 而,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北京进贡自鸣钟、世界地图 时,《明史·神宗本纪》中只记一句话:“大西洋利玛窦进方物。”万 历皇帝只把自鸣钟看作洋玩意儿,把世界地图绣成壁画来欣赏。当时 的统治者只知享受西方文明却不思吸收借鉴西方文明,导致潜在的取 法西方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契机无声无息地滑走了。到了 18 世纪,尽管 清朝乾隆时期《四库全书》以乾嘉考据学的功力展示了中国数千年博 大精深的学术文化史,但可惜当时的体制不能使科学研究与创造发明 相结合,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依然浪掷于以八股求利禄之中,无法开启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历史一再证明:开放包容则兴,自大封闭则衰。 正是在近代付出惨重代价后,中国人的精神在压抑中爆发、在挫折中 提升,终于迎来中华文化的新发展,也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 精致的瓷碟只能培育出绿豆芽,广阔的大地才能生长出参天大树。学 术研究也是如此。为此,有必要提倡“五学法门”,即眼学、耳学、手 学、脚学、心学。所谓“脚学”,就是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注重田野调查,以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就算研究中 国传统文学,我们也要用好“脚学”,通过田野调查形成“文学地理 学”。这种方法接地气,可以形成文学与地理关系上的“七巧板效应”。 通过田野调查,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的少数民族史诗属于草原史诗、 高原史诗、山地史诗,因而不同于古希腊的海洋城邦史诗、印度的热 带雨林史诗。 (摘编自杨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少数民族的大量文学作品,给整个中华文化增添了光彩,各民族 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 B.由于受到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言论的影响,中原文化没有了产 生史诗和神话传说的土壤。 C.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体现了中华文化 面向世界、未来的文化品格。 D.文中提到的“七巧板效应”是指通过田野调查,可以发现文学与 地理的关系,了解中华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首先指出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的意义,然后分 角度阐发如何加以研究和探究。 B.文章在论述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时,运用大量材料增强了说服力, 并运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 C.文章引用《明史·神宗本纪》和《四库全书》中的内容,论证了 自大封闭会导致落后的观点。 D.文章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利用好“脚学”对区分少数民族史诗与希 腊、印度史诗有着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由于黑格尔对中华文化存在片面、错误的解读,所以他才得出了 “中国没有史诗”的结论。 B.明朝统治者只知享受西方文明却不思借鉴,使中国错失了取法西 方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契机。 C.清朝乾隆时期注重八股取士,忽视学术文化研究,导致中国无法 开启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D.用好“脚学”,注重田野调查,就会产生积极效应,使中国传统 文 学研究出现繁荣景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4~6 小题。 材料一: 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 保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 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 越走越宽广。 从 1981 年至 2016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 67.9 岁提高到 76.5 岁,婴儿死亡率从 34.7‰下降到 7.5‰,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 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凭 借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 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有删改) 材料二: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的肥胖问 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 2016 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 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 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 4320 万人,女性肥胖人 数 4640 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 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 1992 年到 2015 年,超重率从 13%上升到 30%,肥胖率从 3%上升到 12%。 中国超重率与肥胖率统计 中国肥胖情况分地域分析 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 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 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 岁 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 95.7%,但 16-18 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 到了 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 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 9.7%,但 16-18 岁青少年则高达 23.8%。常 吃夜宵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导致脂肪堆积,长时间这样 则会导致肥胖。 (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 题》,有删改) 材料三: “上工治未病”。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 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 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 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 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 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 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 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制度建设 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 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 措、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 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 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选自《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用数据说话,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 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B.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说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解 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 C.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国家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 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 D.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中国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且女性肥 胖人数多于男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二显示:中国的肥胖人口数量大于美国,不吃早饭、爱吃夜 宵是导致我国肥胖率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 B.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肥胖率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地域 不同,肥胖率也存在着差异,北方高于南方。 C.材料三强调“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科技创 新”,说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 D.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健康中 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回家过年 东方晓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田野一片银白。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 向远方瞭望。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鹅毛般大 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 围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 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 年,可究竟哪天回他却说不准。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 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 积雪。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可这会儿她又担心 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是在部 队,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 家的路吧……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 来。年根里事情多,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 家自然比别人家忙。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 一天不落。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昨夜又下起了大雪。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 会回来了。是阻在了路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 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命令,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 但她依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 情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 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 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村口去瞭望。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她的 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 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 “娘,回家吃饭吧!” 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回头一看,却是女儿。她才意识到已过了 中午。 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 脚印。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 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 留下了浅浅的痕迹。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 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肯定能等到儿子。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 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 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响 起。她才失望地对来唤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 不来了。 晚上,她还不死心。老伴儿和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 儿子回家。直到凌晨,鞭炮声再次响起。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 真的回不来了!”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一 封信送到她的手里。是儿子写来的! 爹,娘: 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 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 30 厘米,灾区牧民生活 发生严重困难。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救灾。时间紧急,不能多 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我。 随信寄上我新近照的照片,就先让它陪爹娘过年吧。 儿拜上 1988 年 1 月 5 日 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 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 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眼泪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 眶……她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 后面放上凳子,然后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情节上看,母亲对儿子不能回家过年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为下 文儿子因突然有任务不能回家埋下伏笔,也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 B.文中两次写到主人公执意要站在雪窝子上等儿子,通过细节展现人 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她对儿子回家的真诚期盼。 C.结尾“然后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是 母亲的自我宽慰,也是与儿子过年不能团聚的痛苦与无奈。 D.在读者都认为主人公因儿子不能回家只好在遗憾中过年的时候,却 收到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安排既在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 中。 8.文章开头、中间、结尾都有关于“雪 ”的描绘, 请结合作品谈谈 它的作用。(6 分) 9 标题“回家过年”意蕴丰富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体现在哪些方面?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 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 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 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 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 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 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 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 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 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 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 则难。”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 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 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 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 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 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 候问。薨,年七十一,谥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 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 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 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B.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 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C.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 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D.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 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书令,我国古代官职名称,唐朝中书令为首席宰相,在三省长官 中位居第一。 B.国器,本指国家的宝器,如钟鼎之类,也指国家所需的器材,又代 指国家政权。 C.食邑,也叫封地,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大小按 封爵等级而定。 D.谥号,指人死后,后人给他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评价的文字,有褒 谥与恶谥之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吏部侍郎 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他尽心竭力治理国事,审议法令, 也务为宽平。 B.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 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 就不打底稿。 C.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晚年多病的房玄龄留守京城时,卧床 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 D.房玄龄与唐太宗一见如故。他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延揽人才,与各位 将领暗中结交,人人都愿尽死效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 (5 分) (2)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 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 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 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 枝。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中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 耸立云霄,连绵宽广。 B.三、四两句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 交加的气势,气氛更强烈。 C.“都护宝刀冻欲断”写都护的佩刀被冷冻得几乎要折断,用夸张 的手法叙写天山雪的奇寒。 D.五、六两句写天山雪光华亮如明月,一个“逐”字不但写出雪的 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 15.这首诗结尾的“松树枝”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 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 , ________ ”。 (2)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 忧郁、潦倒失意,孤独而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叹息 “ ________ , ________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 ,________ ”两句给当 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场________的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爆发,席卷全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严 重威胁。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 地的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 战打响了!文化艺术界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人民鼓劲,为战斗在一线 的医护人员________,为百姓提供线上的精神食粮。 文艺向来是( ),抗疫一线逆行者的故事、“封城”期间湖北 同胞们的生活、病毒肆虐之际科学家们艰辛的工作,怎能不令文艺工 作者们动容?于是,在这个早春,我们发现:电视上、手机里,喜气 洋洋的节目少了、加油鼓劲的歌曲多了;令人捧腹的节目少了、歌颂 英雄的诗篇多了。无论是封城日记、一线见闻,还是诗词朗诵、歌曲 MV ,抑或是莲花落、京韵大鼓、快板等民间文艺作品,都将目光 __________到抗击疫情的头号目标上,文艺工作者们正和全国人民一 道,__________、同气相求,全力声援一线,潜心创编新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突如其来 助力 聚集 同声相应 B.突如其来 助威 聚焦 同声相应 C.祸从天降 助力 聚焦 同舟共济 D.祸从天降 助威 聚集 同舟共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 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 响了! B.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 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打 响了! C.一时间,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多地“封城”,全国各地的 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 响了! D.一时间,多地“封城”,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全国各地的 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一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民生命的保卫战打 响了!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B.“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D.“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人间奇迹靠什么书写?回溯脱贫攻坚的历程,①______________: 创造美好生活归根结底要靠不懈奋斗。在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 黄大发带领村民立下愚公志,用整整 36 年的奋斗开凿出“生命渠”,② __________________;在江西瑞金,当地老百姓笃信“没有等来的辉 煌,只有拼来的精彩”,克服重重困难,走出一条真脱贫、脱真贫的致 富路子……这些启示我们,③______________,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 造。 21.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 分) 我是一名苦逼的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社刊物 的合订本,至今惠存于家,时常翻阅。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 又有很高的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刺激。高考大限将至,我希望 贵社能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例子,一定说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 易出错原因,将不胜感激。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 望相似” ——《春江花月夜》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在今春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一大批 90 后慷慨请战,和前辈并 肩作战,用肩膀扛起时代的责任,充分显示了代代相承的中国力量。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字数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B 项,“没有了……土壤”分析错误,原文是“得不到完整记载” ) 2.C (C 项,文章并没有引用《四库全书》中的内容) 3.B (A 项,黑格尔认为中国没有史诗的原因是“中原文化……史诗 和神话传说得不到完整记载,散落成为‘碎金’状态”。C 项,“忽视学 术文化研究”分析错误,原文说“当时的体制不能使科学研究与创造 发明相结合”,文章强调的是体制的原因。D 项,过于绝对,还有其他 条件) 4.A(A 项,“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 水平”错误,原文是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 平均水平”) 5.D(本题 D 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首要选择”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其中一方面工作内容,但没有说是首要选择) 6 ①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 ②加强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教育; ③向全民普及身体健康及肥胖的相关知识; ④以政府为核心,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7. C (认为母亲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分析不恰当。应该是对儿 子在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还用这种方法表达孝心感到十分欣慰) 8. 答案: (1)开头写雪,交待故事发生的节令,渲染一种寒冷的气氛,反衬 出母亲等待儿子回家的执着。 (2)中间写雪,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母亲等儿不见的焦灼 心情,表现母亲对儿子的厚爱,也侧面展示军人为国奉献的精 神风貌。 (3)结尾写雪,塑造出儿子在风雪中站岗值守的刚毅形象,创设 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揭示了小说讴歌无私奉献的主题。 9.答案: ①内容上:“回家过年”是故事的主体,主体部分写母亲盼儿回家过 年,结尾部分写儿子的照片“回家过年”。 ②结构上:“回家过年”的情节贯穿全文,使叙事结构严谨。 ③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母亲盼儿回家过年,表现的是浓浓的母爱;儿 子只有照片回家过年,表现的是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 ④主题上:“回家过年”的愿望与最终未能回家的结局,形成矛盾, 突出了军人为了国家舍小家的精神之伟大。 10.C(该句译文是: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 看 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 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首先“富 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是一组顶真句,且后两句两两对称,故 应分别断开;同时都是“畏”的宾语,所以排除 AB 两项;其次 A 项与 D 项中的“冒百死遇”语义不通,且“冒百死/遇一生”属对仗句,意思 是:身经百死,而逢一生,即俗话说的九死一生。进而排除 A D 两项。 综合以上分析:故选 C) 11. B(B 项,“国器”代指“国家政权”的说法错误,应表述为常用 来代指治国人才) 12.A( A 项,强加因果,从原文可知房玄龄“慨然有忧天下志”是做 “隰城尉”时,是在“被高孝基称赞”之后的事情。即不是因为有这 个心忧天下的志向才被称赞) 13. (1) 适逢父亲生病,绵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等到父亲去世后, 五天一勺汤水不进。 (得分点:“会”、“绵”“饮”各 1 分,句意 2 分) (2) (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 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 (得分点:“积”、“累”“表”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 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我见过 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补 任隰城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生病,绵 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等到父亲去世后,五天一勺汤水不进。太 宗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见太宗于军门。太宗与他一见如故。 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 的。(战后)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 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 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 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 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 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 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居第一,晋爵为 邗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 改封为魏国 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 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 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逸。国家由此衰亡, 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 一生。 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 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房 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 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 家依靠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 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 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 下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 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文昭。玄龄执掌国 政时,夙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 悉精通吏事,审议法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 奢淫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风之上。 14.D(“逐”字不能写出雪的光华照人) 15. ①借“松树枝”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冰天雪地,边塞奇寒,作 者无以为赠,只好以“松树枝”传递对好友离别的依依难舍之情。 ②借“松树枝”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激励。借青松傲雪的坚毅品格, 激励友人要有青松不畏严寒,不怕风雪的精神。同时也是对自己 的勉励。 ③借“松树枝”表达对保国安民的戍边将士的赞颂。为了国家和百 姓的安宁,戍边将士远离故土,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 其凛凛英姿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6 分,每点 2 分) 16.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B(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祸从天降:意思是比喻意外 的灾祸突然发生。祸从天降,不能做定语,排除 C、D 项。助力, 提供帮助;助威,帮助增加气势,后者更符合文化艺术界的实际 功能。所以选用“助威”。排除 A 项。聚集:集合;凑在一起。聚 焦:1.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2.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 于某处。语境的对象是“目光”,所以选用“聚焦”。同声相应: 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 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 起。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 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结合语境“同气相求,全 力声援一线”,所以选用“同声相应”。故选 B) 18.C(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的问题:语序不当,“多地‘封城’,武 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阻断”错。应改为“武汉乃至湖北铁路公路 阻断,多地‘封城’”。排除 B、D 项。A 项“抗击疫情的保卫战和 人民生命的攻坚战”搭配不当,应改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和人 民生命的保卫战”。故选 C) 19.D(D 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最早形容汉代乐府诗的艺术风格, 意思是创作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 件而发出的感慨。与下文“……故事…… 生活……工作……怎能不 令文艺工作者们动容”更加吻合。A 项,“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意 思是说诗人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 空的限制。不合语境,错误。B 项,“哀其不幸”是说对某人的不幸 遭遇感到悲哀。“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怒其不争”是说对某 人或者某种落魄境遇的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不合语 境,错误。 C 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是说情感在心里被触 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现在 指真情实感源于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感 动,而后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合语境,错误。故选 D) 20. ①人们形成这样的共识(或者“得到这样的启示”) ②拔掉了世代贫困的穷根 ③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21.示例: (1)“苦逼”改为“刻苦” (2)“惠存”改为“珍藏” (3)“刺激”改为“启发” (4)“大限” 去掉 (5)“一定”改为“最好” 22. 作文:(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