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 2019-2020 学年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
地理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
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 2B 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
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拆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文莱淡布隆区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原始自然景观保存较好。2015 年,文莱投资建设淡布隆跨海大
桥,中国企业承建难度最大的 GG4 标段(下图),采用“钓鱼法”施工(所有机械设备“零着陆”,全部在移
动钢平台上完成各项施工环节)。2020 年 3 月,淡布隆跨海大桥正式开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国企业采用“钓鱼法”施工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野兽袭击 B. 避免潮汐影响
C. 保护雨林、沼泽 D. 降低施工成本
2. 淡布隆跨海大桥建设主要有利于文莱
①促进海上资源开发 ②加快旅游业发展
③扩大对马来西亚贸易出口 ④提高淡布隆区与文莱本土的通行效率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 C 2. D
【解析】
【1 题详解】
文莱淡布隆区开发程度低,原始自然景观保存较好,“钓鱼法”施工是指所有机械设备“零着陆”,全部
在移动钢平台上完成各项施工环节,中国企业采用“钓鱼法”施工方式 主要目的是保护雨林、沼泽,保
护原始自然景观,C 正确。防止野兽袭击、避免潮汐影响不是主要目的,AB 错误。所有机械设备“零着陆
”,全部在移动钢平台上完成各项施工环节并不能降低施工成本,D 错误。故选 C。
【2 题详解】
淡布隆跨海大桥将文莱本土和淡布隆区连接起来,提高了淡布隆区与文莱本土的通行效率,加快旅游业发
展,②、④正确。淡布隆跨海大桥的建设对海上资源的开发影响不大,文莱本土与马来西亚接壤,文莱淡
布隆区与马来西亚也接壤,淡布隆跨海大桥的建设对扩大对马来西亚贸易出口影响不大,①、③错误。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相关知识链接: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
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
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
我国某省会城市地铁 1 号线是该市轨道交通的核心线路,2008 年开始规划,2010 年开工,2016 年正式
运营,线路基本呈南北走向,穿越城区中心,连接城区南北两端。运营前后,地铁沿线缓冲区(地铁两侧影
响范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地铁沿线 1000 米缓冲区内不同年份住宅、工业、商
业、仓储用地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的
3. 图中①-④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商业、工业、仓储、住宅 B. 工业、商业、仓储、住宅
C. 住宅、工业、仓储、商业 D. 仓储、住宅、工业、商业
4. 运营前后,地铁沿线 1000 米缓冲区内上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率
A. 自南端至北端减小 B. 自北端至南端减小
C. 自城区中心至南北两端增大 D. 南北两端至城区中心增大
【答案】3. A 4. C
【解析】
【3 题详解】
从图可知,④面积最大,2012 年后面积增加较快,说明受地铁建设影响较大,为住宅用地;③面积最小,
变化不大,受地铁影响较小,为仓储用地;①面积较大,地铁建成前后变动大,受地铁影响大,为商业用
地,②2012 年前面积逐年下降,地铁建成后有所上升,为工业用地。①-④依次为商业、工业、仓储、住宅
,故选 A。
【4 题详解】
地铁的修建,会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南北端的变化大小,AB
错误,但地铁的修建,城市中心与南北两端的联系更加便捷,由城市中心向南北两端的土地利用变化会逐
渐增大,越靠两端变化越大,C 正确,由于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基本稳定,变化小,D 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交通方式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小题 1 考查读图能力,据图判断即可;小题 2 考查
综合分析能力,根据功能区的布局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河床的冲淤过程主要取决于河流的含沙量和输沙能力的对比关系。三峡大坝蓄水后对下游荆江河段河
床的冲淤过程产生了明显影响。宜昌站和螺山站分别是荆江河段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为两
站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判断,三峡大坝蓄水前荆江河段
A. 丰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 B. 丰水期冲刷,枯水期冲刷
C. 丰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 D. 丰水期淤积,枯水期淤积
6. 三峡大坝蓄水后,荆江河段
A. 水位上升 B. 河床加深 C. 流速减慢 D. 洪涝加剧
【答案】5. C 6. B
【解析】
5 题详解】
读图文材料可知,三峡大坝蓄水前,丰水期位于荆江河段上游的宜昌站含沙量大于位于荆江河段下游的螺
山站,可以推断出三峡大坝蓄水前丰水期荆江河段以淤积为主;而在三峡大坝蓄水前,枯水期位于荆江河
段上游的宜昌站含沙量小于位于荆江河段下游的螺山站,可以推断出三峡大坝蓄水前枯水期荆江河段以冲
刷为主,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6 题详解】
读图可知,三峡大坝蓄水后,无论是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都是位于荆江河段上游的宜昌站含沙量小,位于
荆江河段下游的螺山站含沙量大,说明荆江河段以冲刷为主,河道淤积作用小,冲刷作用增强,河床加深,
B 正确。水位下降,A 错误。河道淤积作用小,冲刷作用增强,河床加深加宽,流速加快,泄洪能力增强,
洪涝灾害减少,CD 错误。故选 B。
【点睛】看清楚图例,仔细分析图表中丰水期与枯水期进出两水文站的含沙量差值变化,从而推断出冲淤
关系及河床变化。
农业生产中将地面温度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低于 0℃的日期分别称为初霜日和终霜日,自终霜日到初霜日
之间的天数称为无霜期。某研究团队根据多年观察数据,绘制了河西走廊东部地区年无霜期等值线图(下图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凉州、古浪两地无霜期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A. 16 B. 21 C. 24 D. 26
8. 影响凉州、古浪两地无霜期天数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海陆位置 D. 海拔高度
【答案】7. B 8. 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
知识的能力,渗透的核心素养有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7 题详解】
读图可知,凉州的无霜期在 150 天—154 天之间(两端数值不取),古浪的无霜期在 130 天—134 天之间(
两端数值不取),两地无霜期的的差值范围在 16 天—24 天之间(两端数值不取)。因此,凉州、古浪两地
无霜期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21 天,B 正确,A、C、D 错误。
【8 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凉州的无霜期比古浪短,说明凉州的气温高于古浪,凉州的纬度更高,因此其主导因素不
可能是纬度,A 错误;两地距离较短,大气环流的影响相差不大,B 错误;两地距海远近差异并不大,C 错
误;古浪纬度低,无霜期短,最可能是因为该地的海拔高于凉州,因此温度低,霜期长,无霜期短,D 正
确。
下图示意某台风中心过境广州白云机场时近地面的风向和风速变化,图中表示风向的度数是以正北方
向为基准,按顺时针转过的角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台风过境白云机场时近地面的风向变化依次是
A. 东北风-静风-东南风-偏南风
B. 西北风-静风-西南风-偏南风
C. 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
D. 西北风-西南风-静风-偏南风
10. 台风登陆后强度会逐渐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A. 水热供应减少 B. 摩擦力减水
C. 地转偏向力增大 D. 地转偏向力减小
【答案】9. B 10. A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显示 16:00 至 20:20 时段风向度数约为 320 度,可以判断为西北风;20:30 至 20:40 时
段风速最低,为台风眼过境,风向度数为零,表示此时为静风;台风中心过境后,该地风向度数为 200 度
左右,判断为西南风;然后,风向度数大约 150 度至 180 度,可以判断为偏南风,B 正确,ACD 错误。故
选 B。
【10 题详解】
台风登陆后,逐渐远离海洋发源地,水热供应减少,强度逐渐减弱,A 正确。台风登陆后,摩擦力增大,B
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会影响风速,CD 错误。故选 A。
【点睛】台风眼区气压最低,风力最小(静风),天气晴朗。
土壤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山地不同植被群落 8
月份某时段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影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随时间变化 主导因素是
A. 土壤水分 B. 土壤温度 C. 光照强度 D. 地下生物量
12. 图示时段红松阔叶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峰值明显滞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枯枝落叶少 B. 根系发达 C. 树冠茂盛 D. 树干高大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 题详解】
根据图中提供的地方时信息,可知中午前后气温高时排放通量大,而其它时段气温较低,排放通量小,土
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中都和气温的变化影响有关,因此影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
量随时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温度,B 正确。气温越高,土壤水分越少,越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和根
系呼吸,A 错误;一个地区在某时段内的光照强度一般不会发生改变,因此 C 错误;生物量是植物长时间
生长积累的,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作用积累出来的,因此地下生物量与土壤 CO2 关系不大,D
错误。故选 B。
【12 题详解】
红松阔叶林枯枝落叶不比其他植被少,A 错误;根系发达,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应该较大,排放量峰值应该
提前,B 错误;树冠茂盛,将遮挡阳光,地面接收光照较少,土壤温度上升慢,将导致土壤中微生物和根
系生物活动最高强度滞后,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峰值滞后,而其他枝叶较少的植物地表接收光照强,土壤温
度上升快,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峰值将更早,C 正确。树干高大并不影响地面获得光照,对土壤二氧化
碳排放通量影响也较小,D 错误。故选 C。
位于四川西部的杂谷脑河流域海拔高度在 1326-5922m 之间,境内峰峦重叠,山高坡陡,沟谷狭窄,气
候、植被和外力作用垂直差异显著。流域内植被保护较好,径流量具有“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的
的自然特征。下表示意该流域植被类型及景观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与 1900 米以下的峡谷相比较,1900-2400 米范围
A. 降水量小 B. 气温高 C. 植被覆盖率低 D. 土壤湿度大
14. 推测杂谷脑河流域地表风蚀作用最显著的范围是
A. 1900 米以下的峡谷 B. 1900-2400 米
C. 2400-3000 米 D. 3000-3900 米
15. 杂谷脑河补给类型中,补给量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的是
A. 冰雪融水 B. 雨水 C. 湖泊水 D. 地下水
【答案】13. D 14. A 15. A
【解析】
【13 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看出 1900-2400 米是灌木、夏绿针阔混交林,植被覆盖率高,1900 米以下的峡谷是旱生灌丛、
草被,植被覆盖率低。植被覆盖高说明了降水量大、土壤湿度大,因此 D 正确,A、C 错。海拔越高,气温
越低,B 错。
【14 题详解】
地面摩擦力越小,风蚀作用越强。从材料中可看出从 1900-3900 米均是森林覆盖,因此植被覆盖率高,地面
摩擦力大,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强,风蚀作用弱,可排除 BCD;海拔 1900 米以下的峡谷是旱生灌丛、草被,
植被覆盖率低,植被较为矮小,对风力的阻挡作用弱,风蚀作用强,A 正确。
【15 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看出当地的海拔高,有冰雪带,在夏季气温高时冰雪融化,冰雪带冬季封冻,年际变化小,季
节变化大,因此 A 正确;当地地处季风气候区,雨水补给主要在夏秋季,季节变化大;但季风气候不稳定,
年际变化大,B 错;湖泊在枯水期补给河流,但该地湖泊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因此年际变化大,C 错;
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因此季节和年际变化小,D 错。
【点睛】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
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我国干热河谷
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原山势平缓,
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不足 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红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克兰是世界重要的优质葵花籽生产国,目前人均 GDP 低于我国。自 2012 年开始,我国 M 公司在敖德
萨投资生产葵花籽油。葵花籽成熟后统一收割,及时运送到工厂加工。M 公司采用欧洲脱壳压榨技术制取葵
花籽油,所有工序全程机械化运作,所产的葵花籽油品质优良,生产成本低,通过管道被运送到 2km 外的
港口装船,主要销往我国。下图为乌克兰简图。
(1)说明 M 公司所产葵花籽油品质优良的原因。
(2)简述 M 公司所产葵花籽油生产成本低的主要原因。
(3)与公路运输相比,说明 M 公司采用管道运输将葵花籽油运往敖德萨港的理由。
【答案】(1)原料品质好;靠近(优质)葵花籽产区,便于及时运输和加工,减少营养物质流失(或保证品
质);生产技术先进
(2)劳动力(或土地)成本较低;所有工序全程机械化运作,生产效率高(或可节省劳动力成本)。
(3)液体,适合管道运输;运输距离短,输油管道建设投资少;管道运输运量大,安全性、损耗少和连续
。
性好(四点至少答出两点);装卸次数少,运输效率高。(任答两点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管道运输方式的优点等,难度较易。
【详解】(1)乌克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所产葵花籽品质好;加工地
与原料产地近,便于及时运输和加工(保证原料新鲜),减少营养物质流失(或保证品质);所有工序全程
机械化运作,生产技术先进,保证油品质好。
(2)M 公司所产葵花籽油生产成本低 主要原因可从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分析。乌克兰人均 GDP
低于我国,劳动力(或土地)成本较低;所有工序全程机械化运作,生产效率高(或可节省劳动力成本);葵
花籽产地到加工地距离低,运输成本低,降低了生产成本。
(3)油是液体,用管道运输更方便;运输距离短,管道投资少;管道方便装载船舶,减少中间的转运;管
道具有运输量大,运输效率高,损耗少,安全等优点。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马县地处广西省西北部,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每年都有大量外地季节性移民来此避寒越冬或
养老、养生。当地依托区域优势,积极推动扶贫示范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引资大力发展康养地产、民
宿、季节性居养产业,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季节性移民社区群落。表 2 示意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
区类型及特征。下图为巴马县盘阳河流域不同类型季节性移民社区发展阶段及空间分布图。
的
(1)描述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的空间变化特征。
(2)说明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快速发展的原因。
(3)分析纯粹性社区分布在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北部且数量少的主要原因。
【答案】(1)自北向南扩展(或自上游至中下游扩展);分布范围扩大;由分散分布向连片分布发展(或分
布密度增大)。(任答两点)
(2)独特的长寿环境对季节性移民吸引力大(或世界长寿之乡,知名度高);(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促进
了基础设施发展与完善(或吸引了资金的投入、促进了移民社区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康养的市场
需求量增长。(任答两点)
(3)靠近长寿养生景区(或位于流域上游位置),环境好;租金(或房价、主要面向高收入的季节性移民,)
高,市场需求小(或面向的群体规模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巴马县盘阳河流域不同类型季节性移民社区发展阶段为背景,考查影响地理事物时间变化和空间分
布特点的描述,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萌芽阶段,快速参与阶段及快速发展阶段来看,巴
马县盘阳河流域移民社区空间自北向南不断扩展,范围不断扩大;从萌芽阶段的分散分布到快速发展阶段
呈集中连片分布,说明规模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高。
(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结合材料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分析,巴马县被誉为“世界长寿
之乡”,知名度高,对人口的吸引力强;地处广西省西北部,冬季气温高,气候温和,适宜居住;还有当
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断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不同类型的季节性移民社区的发展;最后,随着我国
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康养市场不断扩大。
(3)结合材料可知,纯粹性社区面向的是社会精英、海外人士、购买二房养生居所的群体,要求收入水平
高,经济实力强;且纯粹性社区靠近长寿养生区,建筑密度低,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因此租金高,
从而导致市场狭小。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的结冰状况受温度、水体深度、盐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将海冰在陆地上适当温度条件下放置,
其内部的高盐度盐水会沿着冰裂缝自然排出,适当处理后即可作为淡水使用。渤海海冰资源丰富,具有较
大的开发潜力,大规模海冰资源开发能促进渤海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但也容易引发环境问题。下图示
意渤海盛冰期的海冰分布状况。
(1)分析渤海海冰资源主要分布在辽东湾的原因。
(2)说明海冰资源开发对渤海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分析渤海海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可能常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1)纬度高(或受冬季风影响大),温度低;河流注入淡水,盐度低,易结冰;海域封闭,与邻近
海域的热交换少;水体深度小(或储热少、热容量小),降温快。(任答三点)
(2)缓解周边水资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减少海冰对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或养殖、渔业、捕捞业、航运)
的不利影响。
(3)释放的盐水处理不当,会对周边(或陆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改变渤海的盐度(或温度、水文特
征、海水性质),对渤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渤海海冰资源利用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海冰资源分布的成因、海
冰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冰资源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
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渤海海冰资源主要分布在辽东湾的原因应从纬度、盐度、海域形态、深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图中显示,辽东湾在渤海中纬度最高,冬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因此水体温度低,
海域内容易结冰;辽东湾为辽河河水注入,淡水稀释导致海水盐度低,容易结冰;图中显示,在渤海中,
辽东湾海域封闭,与邻近海域的热交换少,导致水温较低,容易结冰;由于泥沙沉积,辽东湾水体深度小,
海水中储热少、热容量小,冬半年降温快,水温低,海水容易结冰,因此渤海海冰资源主要分布在辽东湾。
(2)海冰资源开发对渤海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应水资源、减小海冰对生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说
明。环渤海地区人口稠密、产业规模大,而水资源缺乏,海冰资源开发有利于缓解周边水资源紧张,促进
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渤海中的海冰会阻碍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海上生产和航运,如果大
规模海冰开发,有可能减少这些不利影响,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渤海海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可能常来的环境问题应从陆地和海洋两个领域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
将海冰在陆地上适当温度条件下放置,其内部的高盐度盐水会沿着冰裂缝自然排出,适当处理后即可作为
淡水使用。如果放置海冰释放的盐水时处理不当,会对周边土壤环境恶化,从而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
影响;大量海冰开发,改变渤海的海洋环境,对渤海的盐度、温度、水文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影响,从而
改变渤海的生态环境,对渤海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下图),发源于祁连山脉,以莺落峡和正义峡为界,分上、中、下游三部分,
流域内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交换频繁。黑河上游地区是流域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区;中游地区集中了流
域 90%的耕地和人口,农业需水量较大,主要以黑河地表水灌溉为主,是流域主要耗水区和调控关键区;下
游地区是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劣变最为严重的区域,集中表现在终端湖泊消失、众多天然河道废弃并形成绿
洲内部沙源、天然绿洲萎缩、土地沙漠化发展迅速等。下图示意黑河流域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及平均月径流
量变化。
(1)分析黑河上游地区是流域水资源主要来源区的原因。
(2)比较莺落峡和正义峡冬季与夏季平均月径流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填写完成下表。
季节 平均月径流量大小 原因
冬季
夏季
(3)从水资源利用角度为黑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流域深居内陆,总体降水少;上游多山地,能拦截水汽,降水较多;上游海拔高,多冰川。
(任答两点)
(2)下表
季节 季节平均月径流量大小 原因
冬季 正义峡高于莺落峡(莺落峡低于
正义峡)
该季节中游地区处于非灌溉期,前期灌溉水回归进
入河道使径流量增大。(或地下水补给较多)
夏季 正义峡低于莺落峡(莺落峡
高于正义峡)
该季节中游地区灌溉用水量大;蒸发(或下渗)量大。
(3)加强流域(或上中下游)水资源合理调控和管理(对下游进行生态补水);改善灌溉技术(或发展节水农
业)。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了内流域河流的水文特点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
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信息分析,黑河流域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上游发源于祁
连山,海拔高,多冰川,冰川融水补给量大;上游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夏季降水较多。
(2)结合图 1 和图 2 信息分析,莺落峡位于黑河上游,正义峡位于黑河中游,上游是黑河的主要水源区,
中游人口和耕地集中,黑河是主要的灌溉水源。冬季黑河流域处于枯水期,河流水量小,以地下水补给为
主;中游地区由于夏季灌溉水量大,下渗量大,冬季地下水补给多,因而正义峡月均流量高于莺落峡。夏
季黑河流域处于汛期,河流水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上游补给量大;中游地区灌溉
用水量大;蒸发、下渗量大,因而正义峡月均流量低于莺落峡。
(3)黑河流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材料分析,黑河流域的
水资源利用应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合理调控和管理,对下游进行生态补水;改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培育耐旱作物等。
【点睛】流量过程曲线的判读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