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ID:445116

大小:414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木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 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异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贡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民族为人类社 会奉献了多少学米精品。打造学米精品,让世界认识“学术中国”,是新时代我国学者的使命。推进学术研 究、打造学术精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学者要弘扬学术精神。 学术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精神。学术研究说到底就是探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真理。对真理 的探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具有理性特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必须善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能 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且能进一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成理性认识。缺乏理性精神的人,是难 以认识和把握真理的,自然也就难以打造学术精品、取得学术成就。 学术精神还应当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学术研究所探究的真理,具有一种无上的崇高性和神圣性。 真理之所以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是国为真理关乎人类社会的福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研究是在为人 类社会谋福祉,学术精神是一种造福干人类的精神、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冯友兰先生曾提出人生有四 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同,其所 拥有的世界和人生也不同。诚然,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也有从事学术研究的动力,也 可能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但一个人若想在学术研究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 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大力弘 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回顾学术发展史,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大作为、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马克思何以 在衣食不足的生活困境中,能够坚持完成《资本论》的写作?这显然与他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分不开。17 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 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 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这是一 种多么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是马克思在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中仍能写出恢弘巨著的强大动力。再看 爱因斯坦,他之所以能够在学术研究中取得辉煌成就,登上科学之巅,固然与他的智商密切相关,但更重 要的还在于他有造福人类的博大胸怀,有无私本献的精神。“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 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的这句话生动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果一个学者汲汲于名利, 心里只装着自己,恐怕就难以为社会奉献学术精品。 学术研究是为了追求真理,这就要求学者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直至认识和掌握真理。因此,学 术精神也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精神。一个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是难以一下子认识和掌握真理 的,其间难免要经历一些曲折甚至走一些弯路。因此,从事学术研究最忌自以为是,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研 究成果绝对化,哪怕是自己觉得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也要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反复修订,使其经受时 间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只有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向上攀登,才能打造学术精品。一个学者如 果处处自以为是,不忍自己否定自己,不愿自己超越自己,断然拿不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摘编自段德智《弘扬学术精神才能打造学术精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学术精品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该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 B. 学术研究要善于思考分析资料以形成理性认识,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C. 冯友兰先生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D. 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学者切不可自以为是,要勇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学者打造学术精品.重在弘扬学术精神。 B. 第二至五段,每段首句都是一个独立的分论点,整段围绕分论点进行论证, C. 文章善干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且具有很强的思辩性, D. 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论述了学者弘扬学术精神应该“加何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探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真理的学术研究是一种理性活动,必然具有理性特质。 B. 学术研究所探宂的科学真理关乎人类社会福祉.[此具有无上崇高性和神圣性。 C. 马克思年轻时树立的为人类献身的人生信念,成为他确定人生方向的决定性因素。 D. 一味沉溺于自己一时的学术成果而难以自拔的人,准以取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答案】1. D 2. B 3. C【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 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 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 项,主客倒置,根据原文意思,“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高低”应该取决于“这个民族为人类社会奉献 了多少学术精品”,且“完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 B 项,曲解文意,“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是目的,而是过程, 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C 项,选项所陈述观点并非冯友兰先生提出的,冯先生只是说“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同,其所拥有的世界和 人生也不同”。选项的表述时作者的观点。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 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 的类型。 B 项,第四段是对第三段分论点的举例论证,第五段的分论点是“只有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向上 攀登,才能打造学术精品”,亦不在首句。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 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 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C 项,无中生有,“成为他确定人生方向的决定性因素”错,原文并未说是“确定人生方向的决定性因素”。 故选 C。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 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 表达的意思。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 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 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影响青年群体住房租买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两类,即价格因素和社会因索。前者主要体现在当期房价、 房价预期、收入水平、收入预期、所处城市、文化程度等相关层面,而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婚姻、年龄、性 别、家庭人口、心理需求等其他层面。当然,不论其购房状况如何,住房对于青年群体而言无疑是“大件” 消费。住房的“租”与“购”看似可互为替代,但很多租房者对其租住现状并不满意,房屋租赁市场失控, 这些必然加剧住房买卖市场的竞争。那么到底该如何缓解青年群体的购房压力、改善居住条件呢?一是要通 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给住房和婚姻“松绑”,以此缓解婚龄青年的购 房压力。二是要推行因城施策、分类治理的方法,地方政府应该用政策手段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进一步 改观房价预期。三是要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住房租赁市场:通过出台更为缜密的管理条例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秩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住房租赁平台: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弱化住房的社会附加属性, 为租房者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创造更多的便利,真正提高住房“租”与“买”的可替代性.四是要加 强住房公积金等住房金融制度的保障作用,更好地发挥以公积金为代表的金融政策在支持青年群体住房消 费层面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青年群体住房租买选择及其购房压力研究》,《调研世界》2018 年第 4 期) 材料二: 欧美发达国家,住房市场早就实现了租售并举。居民住房自有率不高,租房意识较强,而租金回报率 普遍在 2.5%~5%之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租房率和租金回报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意味着租赁市场 有着极大潜力。 近年来一些城市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纷纷降低落户门槛,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措施。这在刺激租 的房需求不断上涨的同时,也预示着租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相关调查显示,随着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 居住观念的变化,年轻人对买房的执念在松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居住品质,政策也 鼓励发展规范化的住宅租赁市场,这使得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的品牌“长租公寓”日益受到青睐,不少以 省心、质优为特点的长租平台成为租赁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政策再次按下“加速键”,住房租赁市场迎来新利好》.《工人日报》2019 年 8 月 7 日) 材料三: 租房,让漂泊的青年人拥有了暂时的栖息地,租金却成为他们每个月必不可少的大额消费负担.这笔消 费在青年人收入中的占比,直接决定了他们生活幸福感的高低。 在城市中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的青年人,绝大部分会选择合租,因为整租与合租之间存在较大的成本 差。以整租一居室和合租单间进行比较,在几个城市的调研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整租一居室平均月租金 (3629.8 元)是合租单间平均月租金(1204.3 元)的 3 倍多. 随着年龄增长,青年人的收入和生活逐步进入新的阶段,租房理念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具体来说, 整租比例变高,80 后选择整租的比例比 00 后选择整租的比例高出 7.5 个百分点:租房周期也变长:这些变化 意味着生活的稳定性变高。只有不到 2 成的 00 后租房周期在 2 年以上,90 后中这个比例是 3 成,80 后中 则达到 4 成。比较各个城市的实际房租收入比,更能体现青年人生活幸福感的高低。一般来说,一般来说, 生活在租房成本相对较低、而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的青年人的幸福感会超过其他城市青年人的幸福感。 2019 年主要城市整租一居室房租收入比排名 (摘编自《2020 中国青年居住消费趋势报告》) 4. 下列对“青年租房”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年群体的住房租买选择主要受到当期房价、收入水平、所处城市、文化程度等价格因素和婚姻、年龄、 性别、家庭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B. 想要缓解青年群体的购房压力,仅仅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不够的,政府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逐 步改善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现状。 C. 80 后与 00 后相比整租比例更高,租房周期更长,这表明青年人的收入水平与生活状态随着年龄增长而 不断变化,80 后的生活稳定性高于 00 后的。D. 租房费用是漂泊异乡的青年人每个月必不可少的最大消费负担,其在青年人收入中的占比,直接决定了 他们生活幸福感的高低。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住房买卖市场竞争加剧,原因在于租房者对其租住现状不满意,进而导致房屋租赁市场出现 失控局面。 B. 欧美发达国家,住房市场早就实现了租售并举;而在我国、住房被赋予了诸如就业、医疗、教育等附加 属性,不利于租售并举的发展。 C. 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的品牌“长租公寓”是未来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这取决于青年人对 居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 D. 从材料四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个城市整租 居室的租金越高, 该城市整租一居室房租收入比越高。 6. 当前.我国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请结合材料一和二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B 6. ①从市场发展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搭建住房租赁平台提供便利;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的租房率 和租金回报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②从观念态度看,占租房比重最大的青年人买房的执念在松动,一定程 度上会刺激租赁市场的发展。③从政府政策看,以公积金为代表的金融政策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各个城市 降低落户门槛,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措施;政策鼓励发展规范化的住宅租赁市场。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 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D 项,偷换概念,“每个月必不可少的最大消费负担”错,材料三中的“大额消费负担”表述为“最大消 费负担”。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 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 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A 项,强拉因果,材料一中“很多租房者对其租住现状并不满意,房屋租赁市场失控”并不能看出二者具 有因果关系,前者“导致”后者的表述有误;而且原文表述并非已然结果; C 项,说法绝对,“这取决于青年人对居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错,“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居住品质”只 是一方面因素,所以“取决于”表述错误; 的D 项,无中生有,依据图表,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选项所述规律;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 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 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 容。 材料一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住房租赁平台: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弱化住房的社会附加属 性,为租房者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创造更多的便利,真正提高住房“租”与“买”的可替代性”可 知,我国的租房率和租金回报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材料二中“近年来一些城市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纷纷降低落户门槛,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措施。这在刺激租房需求不断上涨的同时,也预示着租赁市场的 巨大发展潜力” 可知,政府政策在引导人才方面是有利的条件;材料二中“随着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居 住观念的变化,年轻人对买房的执念在松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居住品质,政策也鼓 励发展规范化的住宅租赁市场”可知,从年轻人的观念上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刺激租赁市场的发展。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 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 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瓣饭 迟子建 我正出神地蹲在灶坑前看火,灶房的门响了,爸爸回来了。他一进来就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你妈还 没回来?" “回来了,又走了。”我说,“找你去了。” 爸爸皱了皱眉头,突然盯着那顶高高的纸帽子问我们:“你妈妈今天又游街去了?” “去了。”姐姐说。 “游街时没人打她吧?” “没人打她。她戴着高帽子走,好事的人跟着看看而已。”姐姐说。 爸爸略感欣慰地哦了一声,嘱咐我们先吃饭,然后自己转身又出门寻妈妈去了。 他出门一会儿,妈妈便无声无息地回来了。她进来没有和弟弟说话,也没有搭理我,径直进了里屋.我跟了过去。她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泪眼朦胧。她说:“你们知道爸爸上哪儿找我去了?他上梁老五家!” “你是不是碰到梁老五的老婆了?她骂了你?”姐姐问。 “是啊,我路过梁老五家,正赶上他老婆出来泼水。她一见我就骂:‘你一个特务还想养汉养到我家门 口!’然后故意把水泼到我脚下。” 妈妈说完,像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一样,嘤嘤哭个不休。 姐姐说:“妈,你别生爸的气。爸去他家找你,肯定以为你去那里找他去了…… “那梁老五的老婆凭什么那样污蔑我?”妈妈一梗脖子,很天真地问。 我说:“就是因为你比她长得好看,她看着眼气。” 妈妈含泪笑了。她笑得很好看。 姐姐不失时机地告诉她,爸爸很惦念她,向我们打听她上午游街时受没受委屈。这个“苏修特务”听 到这番话后,眼睛里就泛出温柔的亮色了。她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嘟嚷-句:“这么晚了,他别是因为上老 梁家遭了白眼,想不开了,我得出去找他。“妈妈一转身消失在夜色中。我坐在灶坑前,灶膛的火微微点 炙着我,使人昏昏欲睡。正在似睡非睡之时,院子里传来怎促的脚步声,爸爸推门而入了! “你妈妈还没回来?!” 我看不清他的脸,只听见他焦急的声音。 “回来了,又找你去了。”我有气无力地说。 “她怎么不知道在家等我?”爸爸抱怨道。 “那你怎么不知道在家等她?”我反问。 “她是个女人,我不放心她天黑时一个人在外面,我不去找她行么!”爸爸跟我喊道。 “那她怕你不当校长去当装卸工想不开了,她在家能坐得住凳子么?”我抢白爸爸。 姐姐简短地把妈妈遭梁老五老婆羞辱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更加着急了,他说:“我得赶快去找她,她 哭完了出去,别再出点什么事。” 爸爸像旋风一样来去匆匆。那夜伸着一条长舌头,把他又卷入黑暗之中了。钟摆左摇一下,右摇一下, 时间就让它给这么不经意地摇走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弟弟开始伏在饭桌一角打盹,我 和姐姐有些提心吊胆了,爸爸妈妈是否真的去死了?他们是不是抛下我们不管了? 我们一旦把事情往坏处想了,就魂不守舍了。这样思来想去,便觉得他们已经死了,于是此起彼伏地 哭着,把夜都给哭深了。 突然院子里响起脚步声,我们三个人几乎同时奔向门口,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进了屋里,一身夜露的 气息。爸爸和颜悦色地提着手电筒,妈妈娇羞地抱着一束花,那花紫白红黄都有,有的朵大,有的朵小, 有的盛开着,有的则还打着骨朵,还有一些已经快凋谢了。 爸妈都是爱花的人,我们家的窗台上除了冬天,似平从来都少不了花儿的影子。在爱花的问题上,爸爸更像个女人,极具怜惜之情。他清晨起来的惯常动作是,先奔到窗台去闻闻野花的香气。他从粮库回来, 骑自行车走山路的时候,只要天气好,又碰到了姹紫嫣红的野花,他总要停下车子采上一束。所以他回家 的时候,车把上常常别着一束花。镇子里的一些人见了会啐口痰说:“臭老九就爱瞎浪漫!” 妈妈抱着那束花经过饭桌的时候,许多花瓣就落进了粥盆里。那苞米面粥是金黄色的,它被那红的黄 的粉的白的花瓣一点缀,美艳得就像瓷盘里的一幅风景油画。 我赶紧去灶房当我的司火女神。柴火已经灭了,我又重新点燃,把那份落着花瓣的饭给重新热了。 当我端着粥盆回到里屋时,正赶上妈妈把那束花往一个大罐子里插,她一摇晃,好家伙,又有一批花 瓣落在饭上,这盆粥真是香气蓬勃了。 妈妈把花插好,将它摆在八仙桌中央。深夜,全家团聚在桌子旁,吃起了花瓣饭。谁也没舍得把那些 花瓣挑出来扔了,我们把它们全吃了。那是我们家吃的最晚的一顿饭,也是最美最美的一顿饭。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没有交代时代背景,但是作品中“游街”“苏修特务”“臭老九”等词语,表明故事是发生在“文 化大革命”时期。 B. 小说中梁老五的老婆因为嫉妒“妈妈”长得漂亮,对“妈妈”出言不逊,甚至用水泼她,这让“妈妈” 觉得屈辱,忍不住当着孩子的面哭泣。 C. 小说中父母因担忧彼此而反复出去互相寻找,这种互相寻找构成了小说的叙事线索,也一定程度上揭示 了非常年代知识分子复杂的心理状态。 D. 小说与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是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的作品,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但所揭示 的主题并不相同。 8. 小说中的“爸爸”与“妈妈”是一对情趣相投、心意相通的夫妻,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性格和品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有评论家认为:“温情书写”是迟子建小说的重要特征,即使书写苦难,也能让读者感受到脉脉温情。这 篇小说哪些情节内容体现出了这种书写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小说中写“爸妈都是爱花的人”,且这种浪漫行为不因处 境艰难而改变。②彼此理解关爱:爸爸询问妈妈游街的情况以及父母相互寻找,都担心对方因受到侮辱、 遭遇变故想不开而发生意外。③面对困境,乐观坚强:面对“游街”“丢工作”,甚至被人鄙视、污蔑,爸 爸妈妈依然关爱彼此,热爱生活。 9. ①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那样特殊的历史时期,被“游街”的妈妈没有遭受侮辱,这是别样的人间温情。 ②夫妻之间的温情:困境中依然热爱生活,情趣一致,彼此理解关爱,患难之中见夫妻真情。③家庭的温 情:爸爸对孩子的包容,孩子对父母的宽慰和牵挂,都体现了浓浓的家庭成员间的温情。 的【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 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往往涉及小说内容(写 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的)两个方面。内容方面包括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 节的分析、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对主旨的理解等;特色方面主要是解读艺术手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考生抓住两点(内容+艺术特色)去读文,速解小说选择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做此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错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 二者间的关系。 B 项,“小说中梁老五的老婆因为嫉妒‘妈妈’长得漂亮”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我说:‘就是因为你比 她长得好看,她看着眼气。’”推断可知,“‘嫉妒’妈妈长得漂亮”是“我”安慰妈妈的话,并不是梁 老五老婆对妈妈出言不逊的真正原因。依据原文,梁老五老婆对妈妈出言不逊的原因是:梁老五的老婆觉 得“我”的妈妈是一个特务还想养汉,且养到她家门口!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相当于分析概括人物性 格,结合文本用两个字的词语或者四字短语概括出来,一般用形容词性。这类题的设题角度一般有两大类, 一是简要概括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这类题只需简要总结性格特点即提炼出关键词句。二是问塑造了什么 样的人物形象,并简要分析,这类题做答案时应该包含两方面,首先提炼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词,然 后举出文本中的相关事例来证明。 具体分析,题干要求“小说中的‘爸爸’与‘妈妈’是一对情趣相投、心意相通的夫妻,他们身上具有哪 些共同的性格和品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题干暗示考生可从故事情节、小说描写的物象、对人物的刻 画等角度去分析“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性格和品质”,从而看出“爸爸”与“妈妈”是一对情趣相投、 心意相通的夫妻。 从故事情节上分析:在一个天降大雨的午后,我正出神地蹲在灶坑前看火,等爸爸妈妈回来,爸爸妈妈前 后回来都因不见对方而担心,并且冒雨出去寻找对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直到第四次,天已经很黑了, 他们出去久久不归,“我们”姐弟三人担心之时,爸爸妈妈才结伴而归,妈妈还娇羞的抱着一束花,当妈 妈抱着花经过饭桌时,许多花瓣就落进了粥盆里,那是一家人吃的最晚也是最美的一顿饭。从中可以看出, 作者笔下的“爸爸”和“妈妈”相濡以沫,在特殊的环境中依然热爱生活,富有生活的情趣,彼此理关爱 对方,患难之中见夫妻真情。 从小说描写的物象分析:小说名为《花瓣饭》,“花”这一事物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爸爸”是爱花的,“妈 的妈”是爱花的,“我们”都是爱花的。所以,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处境多么艰难,“我们”家里始终花香 不断,而那浓浓的亲情也正如那盛开了鲜花一样,在患难中更呈现出一种动人的美丽,散发出一种沁人的 芬芳。 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她并不注重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而是把人物性格通过生活细节与人物对话表现出 来,如写“妈妈”,“是啊,我路过梁老五家,正赶上他老婆出来泼水。她一见我就骂:‘你一个特务还想 养汉养到我家门口!’然后故意把水泼到我脚下。”“妈妈”说完,像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一样,嘤嘤哭个 不休。写“爸爸”,“在爱花的问题上,爸爸更像个女人,极具怜惜之情。他清晨起来的惯常动作是,先奔 到窗台去闻闻野花的香气。他从粮库回来,骑自行车走山路的时候,只要天气好,又碰到了姹紫嫣红的野 花,他总要停下车子采上一束。所以他回家的时候,车把上常常别着一束花。镇子里的一些人见了会啐口 痰说:‘臭老九就爱瞎浪漫!’”,虽然着墨不是很多,然而人物却个个丰满,爸爸的儒雅宽厚,妈妈的温 柔贤淑,跃然纸上。 【9 题详解】 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要求考生对文中重要故事情内容进行个性化理解与探究的能力,也考查学生概括小说 情节内容以及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虽然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立足点还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故解 答该题时,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等方面加以探究。 具体分析,题干要求“有评论家认为:‘温情书写’是迟子建小说的重要特征,即使书写苦难,也能让读 者感受到脉脉温情。这篇小说哪些情节内容体现出了这种书写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从题干的要求 得知,首先考生要大体上了解评论家认为迟子建小说的重要特征之“温情书写”指的是什么?即作家迟子 建以女性特有的敏锐、温情、宽容的胸怀关注并书写着她熟悉世间的悲欢离合,坚定地守护着人类善良的 秉性,看似朴素的文字下却蕴含着脉脉温情,这种温情来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憧憬。其二,这 种“温情书写”在小说《花瓣饭》中是如何表现的?其三,考生要从“故事情节内容去分析和概括”这种“温 情书写”。 ①《花瓣饭》叙述的是发生在“文革”时期的一个家庭故事:从文中有“没人打她。她戴着高帽子走,好 事的人跟着看看而已”这样的文句分析得知,在那个特殊时期,“妈妈”“游街”时,并没有遭受实质性 的侮辱,人们只是跟着看看热闹,看似朴素的文字下却蕴含着脉脉温情。这是别样的人间温情。彰显的是 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温情。 ②小说中,作者采用了“我”这一儿童视角叙事,借“我”这个十二岁的小女孩的眼睛去看故事的发展, 在一个天降大雨的午后,“我”爸爸妈妈回来,爸爸妈妈前后回来都因不见对方而担心,并且冒雨出去寻 找对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直到第四次,天已经很黑了,他们出去久久不归,“我们”姐弟三人担心之 时,爸爸妈妈才结伴而归,妈妈还娇羞的抱着一束花,当妈妈抱着花经过饭桌时,许多花瓣就落进了粥盆 里,那是一家人吃的最晚也是最美最美的的一顿饭。故事很简单也很平常,然而就是这平常的故事到了作者笔下,却成了一篇耐人寻味的佳作,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温情跃然纸上。 ③小说名为《花瓣饭》,“花”这一事物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爸爸”是爱花的,“妈妈”是爱花的,“我 们”都是爱花的。所以,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处境多么艰难,“我们”家里始终花香不断,而那浓浓的亲 情也正如那盛开了鲜花一样,在患难中更呈现出一种动人的美丽,散发出一种沁人的芬芳。 总之,作者用朴素方式叙事,温情书写的同时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加之朴素的生活化语言,使小说呈 现了独特的温情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濛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 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 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 主薄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 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朝延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 朗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复有惠化,百姓歌之。定后立以度义迁光大去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 县候蕴以恩泽赐身韭三代全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复固让。谢安谓 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 以纾国姻之重。”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顷之,征拜尚书左仆射,将军如故,迁丹阳尹,即本军号加散 骑常侍。蕴以姻戚,不欲在内,苦求外出,复以为都督浙江东五郡、会稽内史。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及 在会稽,略少醒日,然优以和简为百姓所悦。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 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后竟乖初好, 时以为知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节选自《晋书·王蕴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候/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 /朝廷敦动/终不肯拜/ B. 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 朝廷敦动/终不肯拜/ C. 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 /朝廷敦劝/终不肯拜/ D. 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 的朝廷敦劝/终不肯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徒是官名,周代始置,后代沿袭,隋唐时与太尉、司空并称为三公,正一品。 B. 诣阙中“阙”指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指宫廷;诣阙既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 C. 左降指贬官,多指京官降职到州郡,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降、左迁。 D. 追赠是指给已死的帝王或官吏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有时也指追封离职的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蕴不论出身,选用举荐人才。他性情平和,不贬抑寒门出身的人;简文帝做会稽王辅政时,他积极推 荐人才,希望人才都能根据各自条件得到任用。 B.王蕴仁义爱民,开仓赈济百姓.他任吴兴太守时,当地闹灾荒,百姓挨饿,他不顾主簿命令,没有上表就 先开仓放粮,使得很多百姓得以存活。 C. 王蕴淡泊名利,不以国戚自重。他多次拒绝朝延的任命,在谢安劝说他不要看轻自己、可以暂时担此职 务的情况下,他才接受任命,在京口镇守。 D. 王蕴宽和简约,且有知人之明.他虽嗜酒,却以为政宽和简约受到百姓爱戴:他认为王悦不适合做儿子的 朋友,后来王悦违背初好,时人认为王蕴能识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 (2)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擅自裁夺的过失,罪责在我太守一人,况且推行仁义而受处分,我没有什么遗憾。 (2)当时王悦来拜扫祖坟,王蕴的儿子王恭前去探望他,他们一向关系很好,王恭便滞留了十几天才返回。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 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 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画线句子中,“定后立”主语为“后”,“以后父”主语为王蕴,中间必须断开,故可排除 B、D 两项;再 比较 A 、C 两项,“蕴以恩泽赐爵”是主谓句,不应断开,所以应在“赐爵”后断句,排除 C 项。 译文:定皇后立,王蕴因为是皇后的父亲,被升迁为光禄大夫,兼任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为建昌县 侯。王蕴认为靠皇帝的恩泽被赐爵位,不是三代的法令和典章制度,坚决推辞不接受。朝廷再三督促劝告,王蕴始终不同意。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 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 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追赠是指给已死的帝王……”“有时也指追封离职的官员”说法均错误,追赠,或作追封、追晋, 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 献的死者。追赠帝王表述错误,而且追赠一般都是给已死的人。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 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 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 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 项,“他不顾主簿命令”说法错误,从原文可知,主簿是他的下属,是执意规劝他,而非“命令”他。 故选 B。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赋分点: (1)“专辄”,擅自裁夺;“愆”,过失;“恨”,遗憾。 (2)“省”,探望;“素”,一向;“善”,交好;“方”,才。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 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 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 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 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 王蕴,字叔仁,是孝武定皇后的父亲,司徒左长史王濛的儿子。起初担任佐著作郎,多次升迁官职成 为尚书吏部郎。王蕴性格平和,不压制出身低微的人,每当有空缺的官职,求官的人非常多,王蕴都不下 断语。当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王蕴总是接连不断呈上状文报告会稽王,说:“某人有地位,某人有 才干。”他务求得以顺利推荐,按照各人的情况得以安排,所以得不到官职的人也不怨恨他。他补任吴兴 太守时,很有德政。碰上当地闹灾荒,百姓挨饿,王蕴便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主簿执意规劝,请求先先呈 表上奏等待批复,王蕴回答说:“现在百姓哀号,路边都是饥民,如果上表等待批复,怎么能救济快饿死 的人呢!擅自裁夺的过失,罪责在我太守一人,况且推行仁义而受处分,我没有什么遗憾。”于是大规模 开仓赈济饥饿的灾民,依赖王蕴而保全性命的有十分之七八。朝廷以违犯法令为由免除王蕴的官职,百姓 到朝廷为王蕴伸冤,皇帝特例只将他降职为晋陵太守。到晋陵后又有良好的政绩,受到百姓称颂。定皇后 立,王蕴因为是皇后的父亲,被升迁为光禄大夫,兼任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为建昌县侯。王蕴认为 靠皇帝的恩泽被赐爵位,不是三代的法令和典章制度,坚决推辞不接受。朝廷再三督促劝告,王蕴始终不 同意。朝廷便任命他为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他又坚决推辞。谢安对他说:“您居于皇后父亲的重要 地位,不应该看轻自己,而违背时运,应该依照褚公的旧例,只是身处贵位不管事。可以暂时担此职位, 以伸张皇帝姻家的重位。”于是就接受任命,在京口镇守。不久,王蕴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依旧任将军 一职,升职为丹阳尹,又在原有军号上加任散骑常侍。王蕴因为自己是皇亲姻戚,不想在朝廷做官,极力 请求外调,于是朝廷又任命他为浙江东五郡都督、会稽内史。王蕴平素喜欢喝酒,晚年尤其厉害。等到了 会稽后,很少有不喝酒而清醒的时候,但他还是因为政宽和简约,为百姓所喜爱。当时王悦来拜扫祖坟, 王蕴的儿子王恭前去探望他,他们一向关系很好,王恭便滞留了十几天才返回。王蕴问缘故,王恭说:“和 阿太说话,总是说不完,所以回不来。”王蕴说:“恐怕阿太不是你的朋友。”阿太,是王悦的小字。后 来王悦最终违背了当初的友好,当时的人认为王蕴能了解别人。太元九年去世,年龄五十五岁,追封为左 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田家 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①不自苦,膏泽②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优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劬(qú):劳苦。②膏泽:指贵如油的春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扣住诗题“田家”,运用白描手法,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B. 诗歌三四句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运用反问语道出了农民劳作的银辛。 C. 诗歌卒章显志,层层铺叙之后在结尾两句,揭示出了农民对当权者的仇恨。 D. 本诗自然质朴、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与门居易《观刈麦》颇为相似。 15.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往往更能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 达思想情感的。 【答案】14. C 15. ①以“田家无闲日”与“仓禀无宿储”作对比,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批 判。②以农民“饥劬”却“不自苦”,反而为雨润大地而“喜”这一对比,彰显了农民的勤劳质朴,表达了 诗人的赞美之情。③以勤劳的耕种者与食禄的“不耕者”作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也表达 了诗人的自责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这首词的赏析能力。涉及内容有:考查学生把握重要诗句在诗中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要从内容、 结构、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作用;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 的主要内容,结合诗歌表现手法进行具体细致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核心内涵。 C 项,“揭示了农民对当权者的仇恨”理解错误,“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 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揭 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 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此题问题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思想情感”,已明确是对比手法,只需要在诗歌中具体找出对比之处,再结合诗歌含义具体分析 运用对比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即可。 第一组对比是“田家无闲日”与“仓禀无宿储”,农家耕终日劳作,“几日闲”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 的艰辛,但是这样辛苦的劳作换来的结果却是家无处储粮,徭役繁重,生活艰难,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对统治者的批判。 第二组对比是“饥劬不自苦”和“膏泽且为喜”,农民“饥劬”却“不自苦”,辛苦劳作 却不抱怨,反而为天降膏泽,滋润大地而“喜”,在这“不自苦”和“喜”的对比中,突显了农民的勤劳质 朴,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赞美之情。第三组对比是勤劳的耕种者与食禄的“不耕者”,田家终年辛劳却家无 隔夜粮与作为朝廷官员的诗人自己不耕种却从田家获取俸禄,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也表达了诗 人的自责之情。 【点睛】对比是一种把意义相反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相反两个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对比较的艺术手 法。诗歌意象的构建就有一种对比式的组合方式,它把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组合在一起,相互对照映衬, 以使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明。它把生活中种种对立的东西并立在一起,进行相对比较,就能使矛盾冲突在艺 术形象中得到更加集中鲜明的反映。高尔基说:“为了获得更大的说服力,必须把所拥护的思想和反对的思 想并立起来。”真正的诗歌应当歌颂真的、善的、美的,批判假的、恶的、丑的,运用对比手法,就能使 真的更真,假的更假,善的更善,恶的更恶,让美的显得更美,丑的显得更丑。由于诗歌的艺术形象在对 比中表现得更加鲜明,因而具有更大的艺术感染力,能激发读者憎爱分明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烘托三峡两岸山势连绵,高峻蔽日 的特点。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月亮时圆时缺,终无所增减的特点。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两句,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 【答案】 (1). 自非亭午夜分 (2). 不见曦月 (3). 盈虚者如彼 (4). 而卒莫消长也 (5). 金戈 铁马 (6).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 型。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应 用 和 赏 析 。 写 错 字 或 漏 字 添 字 均 不 能 得 分 。 此 题 默 写 时 需 注 意 以 下 字 词 书 写 : “亭”“曦”“盈”“卒”“戈”“虎”。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 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 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 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需要内容上的_____,更需要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传统文化的“酒香”_____, 但如何使“酒香”飘得更远、更迷人,却是信息时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这个 _的时代,没有好的表达方式,优的文化也有湮没无闻的危险。从本质上说,文化无优劣,但表达方式有高 下,文化产品有好坏.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因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_____,甚至有些人对传统文 化本身的生命力产生了怀疑。事实上,( )。求新求异是人们追求文化享受的普遍心理,因此,今天 文化工作者更需注重表达方式的创新和传播渠道的更新。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甚至会有偏差, 所以文艺工作者和管理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只有具备包容的心态,才能不断激发创新能力:只有不 断创新,传统文化的底蕴才能焕发出与时代相呼应的魅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推陈出新 不容置疑 变幻莫测 忧心忡忡 B. 新旧交替 毋庸置疑 变幻莫测 惶惶不安 C. 推陈出新 毋庸置疑 瞬息万变 忧心忡忡 D. 新旧交替 不容置疑 瞬息万变 惶惶不安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危机并非文化表达方式的落后与贫乏,而是文化内核的“衰落" B. 真正的危机并非文化内核的“衰落”,而是文化表达方式的落后与贫乏 C. 文化表达方式的落后与贫乏才是真正的危机,而文化内核的“衰落”并非危机 D. 文化内核的“衰落”不是危机,文化表达方式的落后与贫乏才是真正的危机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偏差,甚至会出现错误,所以文艺工作者和管理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 B. 创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 甚至会有偏差,所以文艺工作者和管理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 C. 创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甚至会有偏差,但文艺工作者和管理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 D. 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偏启, 甚至会出现错误,但文艺工作者和管理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 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 辨析正误。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新旧交替:新的 事物代替旧的事物。文中是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问题,所以选“推陈出新”。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 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文中是说传统文化的魅力,显然是不必怀疑,所以选“毋庸置疑”。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瞬息 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文中强调时代变化很快,所以选“瞬息万变”。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惶惶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文中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受到西方 文化的冲击而让人非常的担心,所以选“忧心忡忡”。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 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 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前文说到人们因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忧心忡忡,甚至对传统文化本身的生命力产生了怀疑,这 里面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危机。所以为了突出强调,要以真正的危机为陈述对象,排除 C 和 D;整个文段都 在强调表达方式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没有强调文化本身,所以真正地危机是文化表达方式的落后 与贫乏,排除 A。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 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本句中,“甚至”是表示递进的连词,而“错误”比“偏差”程度更深一些,所以应是“可能会有偏差, 甚至会出现错误”,排除 B 和 C。最后一句和前面的关系是转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故排除 A。 故选 D。 20.下面是制作普洱茶的部分流程图,请将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 贯,不超过 90 个字。【答案】示例:前期处理过的普洱茶筛制后,一部分经蒸压、干燥制成普洱生茶,直接包装。另一部分经 渥堆发酵制成普洱散茶,有的直接包装,有的经蒸压、干燥制成普洱熟茶紧压茶,再进行包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好此类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 特点,二是将所给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此题目要求将流程图转化成文字,需认真审题,理清各项关系,找准陈述对象是制作普洱茶的过程,然后 准确地把握住规律来解答问题。解答本题时第一要按照箭头的顺序步骤、由上到下进行叙述。第二要注意 两处“双箭头”的叙述,第一处表明“前期处理过的普洱茶筛制后,一部分经蒸压、干燥制成普洱生茶, 直接包装。另一部分经渥堆发酵制成普洱散茶”;第二处表明“普洱散茶有的直接包装,有的经蒸压、干燥 制成普洱熟茶紧压茶,再进行包装”。第三还要注意语句的准确以及表达的连贯性,尤其要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所谓“图表”,是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高考卷中出现的图表类材料有 流程图、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这种题型一般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图或表,然后设置一到两个 题目,题目内容或者是描要求述某种情况,或者是得出一个结论,或者是提出一条建议等等。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字。 2020 年 3 月 10 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2020 年我国计 划首次发射探测器,要实现对火星“环绕、着陆、巡视”的三个目标。无线联试是航天任务实施前,地面 控制中心和航天器各个系统之间开展的连接测试,模拟未来航天任务的整个过程。本次联试充分验证了探 测器与地面系统接口的匹配性和一致性,对各类方案、技术状态、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达到了预 期效果。 【答案】关键信息:①2020 年 3 月 10 日,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圆满完成,③无线联试模拟了 未来航天任务的整个过程,④联试达到了预期效果。 【解析】【详解】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 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 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 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 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具体分析:题干要求“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 70 字”,从题干要求看出,这是一道压缩新闻报道的题,考生可用分层次法先提取信息,后把这些信息 组合成简洁流畅句子即可。这段文字共有四个句号,故可依据句号给此段文字分成四层,第一层交代,“2020 年 3 月 10 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圆满完成”。第二层,“我国计划首次发射探测器的三个目 标”,第三层,“无线联试是航天任务实施前模拟未来航天任务的整个过程”,第四层,“联试达到了预期 效果”。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 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 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 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学校不能如期开学;学生只能居家线上学习。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同学的互 助,一个人独自面对一个充满诱惑、也充满机遇的网络。有的同学彻底沦陷,网课变成了网游课:有的同学 安分守己,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有的同学不但完成了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还利用疫情期间 的有利条件,听了很多免费的优质网课和讲座,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 人生路漫长,我们每个人都仃可能面临诱惑与机遇的双重考验。这次疫情下的居家线上学习,就是对所有 人的一次考验。你通过考验了吗?这次考验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勿让居家变成“拘”学 一场疫情,牵动万千学子的心;一根网线,连起万千师生的情。居家学习,网络授课,教育的江湖, 风云突变。有人沉于居家之乐,仅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罢了;有人醉于居家之逸,网课变成了网游课;却有更多的人主动适应,打破疫情的束缚,听了很多免费的优质网课和讲座,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 网课学习是开了一扇窗,知识的春风吹进了学子的心房。时间往前推 20 年,我们的教学基本上是“一 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的时代,如果那时疫情爆发,学子们即便想学也是“两眼抓瞎一抹黑”,老 师们纵有千般情怀也难施展。幸好,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诚如马克•吐温所言:“黄金时代在我们身前, 而不是在身后。”的确,借助现代科技的东风,老师的声音、板书、表情通过一根网线,跨过千山万水, 来到我们眼前。网课中,写不赢笔记可截屏,没听清还可回放;实在没弄明白,就直接连线,没有面对面 的尴尬,没有答不上来时的不知所措。虽然网课也有诸多弊端,却让我们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乐趣。网课 如一块小甜品,像一缕东风,甚得万千学子的自由心。 居家学习是驾上一艘船,情绪的风波被平息在爱的港湾。平常的教室学习,“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吃 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话,往往像钉子一样扎在我们高中学子的心里。于是乎,教室里“你追我 赶”,考场上“剑拔弩张”,一个个压力山大,负重前行。表面似风清云淡,其实内心却千疮百孔。而暂时 的居家学习却给了我们喘气良机,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居家学 习不仅让我们学会自律,让我们懂得规划,也让父母全方位见证了我们苦行僧般的学习过程:一天上六节 网课,一个晚上刷三套模拟题,一边吃饭还一边背单词……当我们遇到学习瓶颈或碰到学习困难烦恼焦躁 时,父母似乎更能理解我们,沟通交流反而顺畅。在理解与关爱中,我们重新获得力量,信心的红旗迎风 飘扬,意志的铠甲愈加坚固,让学习变得更加有内涵。 有人说,网课再好,也不能代替教室。的确,因为没有监督或监督不利,网课也会引发学生的懒惰、 怠慢等问题,但在疫情中,实在是没有比网课更好的办法,让学生重新沐浴在知识的阳光中,让学生重新 回到学习的轨道上。所以,那种因为网课有不足而否认网课的观念,实在是有一点因噎废食。我相信,只 要学生重塑理想信念,家长、老师合理管理规范,网课、居家,一定可以像霞光一样,驱赶疫情中遮盖学 子们渴望学习的阴霾,让我们的学习增添光彩。 疫情尚未过去,居家学习仍在继续,但只要我们一颗积极乐观、主动适应、自律自控的心,居家不定 不会变成“拘”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很有现实意义的材料。材料以“居家线上学习”为话题,展示三种 学习状态,前两种学习方式是材料中的作者不主张和提倡的,暗含着作者的否定态度。第三种“很多免费 的优质网课和讲座,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则是作者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材料中提到了“没有了老师 的监督、同学的互助,一个人独自面对一个充满诱惑、也充满机遇的网络”可能真的说出了每位家长的心 声。题目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考生可选取上述问题中的某两个或多个方面 进行有机关联,写出自己居家学习的感受和思考。因为有了学生自己居家学习的感受,因此写起来应该有 话说,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感。考生可以就学习中的“自我管理”和“手机、电脑”问题谈自己的看法,让老师和家长不要担心;也可以针对“情绪积压”和“交流沟通”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形式,可以写议 论文,可以写记叙文;可以以日记形式剖析内心感受,可以以书信形式向家长、老师倾诉。总之,形式可 以很灵活。 参考立意: 1.经历即阅历,在疫期中收获自我成长; 2.在居家学习中学会自律; 3.监督与自我管理并存,让居家学习更有效。 作文结构示例: 题目:“勿让居家变成“拘”学”,标题就是写作观点。文字有振聋发聩之力量。 开头:引材,用排比展示居家学习的几种状态,很有代表性。 文章主体:接着以现在网络的优势与 20 年的教学相比较,说明网课学习的优点。然后论述居家学习离开了 压力太大的竞争环境,反而得到了教育的真谛,不仅让我们学会自律,让我们懂得规划,也让父母与我们 的沟通交流顺畅。批驳那种认为网课不好的观点,指出,只要学生重塑理想信念,家长、老师合理管理规 范,网课、居家,一定可以驱赶疫情中遮盖学子们渴望学习的阴霾,让我们的学习增添光彩。 文章结尾:呼应标题,只要我们有一颗积极乐观、主动适应、自律自控的心,居家不定不会变成“拘”学。 参考素材: 1.居家学习,于学习有益。诚如马克.吐温所言:“黄金时代在我们身前,而不是在身后。”我们身处黄金时 代,得以借助现代科技的东风扶摇而上,在知识的天堂中不断索取探求。得以在各行各业被摁下暂停键的 当下,继续前行。试想在过去,在科学技术贫乏的时代,倘若遭遇此疫情,是否还能日日得到知识的沃灌 呢?再者,合理规划时间的网络课程,精彩纷呈的网络课程被推出,既提高了教学质量、效益,又满足了 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学生真正得到如教育部所期盼的那样,“做修行者,宅其家。抱道行。”就真正做 到了高效学习。因此居家学习,给了我们学习机会,更是提高我们学习效率,于学习大有所益。 2.居家学习,于情绪有益。想必大家都对平时紧张而学习的氛围有所感触,压力巨大而有时无法有效排遣, 只好默默吞下负重前行,内心早已千疮百孔。而相反,居家学习却给了我们良机,虽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自 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外部的教育也不容得小觑。作为外部教育中之一的家庭教育更是尤为重要, 在居家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也难免会出现烦恼,会引发情绪的波动,而居家学习给 了我们相对充裕的时间,让我们能暂缓脚步,能够和家中的父母得以沟通交流,从而得到情绪的渲泻,自 我剖析坦白,融洽交谈思考。拨正思想观念,寻觅解决方法,重回战场冲锋,他日铠甲愈加坚固。这是居 家学习独特能够代替我们的。由此观之,居家学习,让我们得以充电,于情绪有益。 3.面对肆虐的病毒,你是否去收集和学习相关生物学和病理学的知识,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你是否了 解到这次疫情大规模传播的起因,从而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敬畏之心?看到我们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逆行奔赴武汉,你是否感受到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勇于牺牲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当国 家出台一系列的疫情防护措施给你的生活带来不便的时候,你是否停止抱怨而自觉加强自己的规则意识? 面对四起的谣言和传闻,你是否学会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把自己流于“吃瓜群众”?当开学时间 一再被延迟,当网课成为新的学习方式,你是否自觉加强自律意识,学会制定计划管理时间,无人监督也 能认真学习? 4.我们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少不了重大事件的构筑。广度就是我们一生中的经历,我们所游历的江河山川, 所碰到的事件和人物,所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以及在经历中观察到的和实践参与的;而深度指向的是我们 对所经历事件的思考、感受、体验以及最后沉淀下来成为气质的东西。虽然高中生学业繁重,但是我们作 为这次疫情的亲历者,在这样的形势中我们在学会摒除干扰、静心学习的同时也要睁开眼睛去观察和思考。 经历这一重大事件,不是沉溺于纷飞的信息碎片,而是看到每分每秒的不确定和变化,面对自己,改善自 己,呈现一个良好的自己,以更开阔的心态去尝试新的思考和行动,在疫情经历中收获自我成长。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