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
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
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逊最早提出的
B. 一群氢原子从量子数 n=3 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 2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D. 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 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 的 ,已知 的半衰期为
5730 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 11460 年
15.2019 年初,《流浪地球》的热映激起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的广泛关注。木星的质量是地球
的 317. 89 倍,已知木星的一颗卫星甲的轨道半径和地球的卫星乙的轨道半径相同,且它们
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甲的周期可能大于卫星乙的周期
B. 卫星甲的线速度可能小于卫星乙的线速度
C. 卫星甲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大于卫星乙的向心加速度
D. 卫星甲所受的万有引力一定大于卫星乙所受的万有引力
1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 a 和 b。当输入电压 U
为灯泡额定电压的 7 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则灯泡 a 与 b 的功率之比为( )
A. 3:1 B. 1:3 C. 6:1 D. 1:6
17.如图所示,两块长方体滑块 A 和 B 叠放在倾角为 θ 的斜面体 C 上。已知 A、B 质量分
别为 m1 和 m2,A 与 C 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B 与 A 的动摩擦因数为 µ2.两滑块 AB 在斜
面体上以相同加速度自由下滑,斜面体 C 在水平地面上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斜面 C 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14
6 C 14
6 C 1
4
14
6 CB.滑块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µ1=tanθ
C.滑块 A 受到斜面对其摩擦力的大小为 µ1(m1+m2)gcosθ
D.滑块 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µ2m2gcosθ
18.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技术方面已取得较大突破。为早日实现无人驾驶,某
公司对汽车性能进行了一项测试,让质量为 m 的汽车沿一山坡直线行驶。测试中发现,下坡
时若关掉油门,则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若以恒定的功率 P 上坡,则从静止启动做加速运动,
发生位移 s 时速度刚好达到最大值 vm。设汽车在上坡和下坡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分别保
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关掉油门后的下坡过程,汽车的机械能守恒
B. 关掉油门后的下坡过程,坡面对汽车的支持力的冲量为零
C. 上坡过程中,汽车速度由 增至 ,所用的时间可能等于
D. 上坡过程中,汽车从静止启动到刚好达到最大速度 vm,所用时间一定小于
19.一上表面水平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在 t=0 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
质量 m=1kg 的物块轻放在小车前端,以后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块
始终在小车上,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车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小车的最小长度为 1.25m
B. 物块 最终动能 E1=0.5J,小车动能的减小量△E=3J
C. 小车与物块间摩擦生热 3J
D. 小车的质量为 0.25kg
20.如图所示,电阻为 R 的金属棒从图示位置 ab 分别以 v1,v2 的速度沿光滑导轨(电阻不
计)匀速滑到 a′b′位置,若 v1:v2=1:2,则在这两次过程中( )
的
m
4
v m
2
v 2
m3
32
mv
P
m
2s
vA. 回路电流 : :2
B. 产生的热量 : :2
C. 通过任一截面的电量 : :2
D. 外力的功率 : :2
21.如图所示,在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质量为 ,电荷量为+q 的物块从 A 点由静
止开始下落,加速度为 ,下落高度 H 到 B 点后与一绝缘轻弹簧接触,又下落 h 到达最低
点 C,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且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 g,则带电物块在由
A 点运动到 C 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在 B 点速度最大
B. 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
C. 带电物块电势能增加量为
D. 带电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量为
三、非选择题
22.(6 分)气垫导轨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处安装有两个光电传感器 A、B,AB 间距为L,滑块 P
上固定一遮光条,P 与遮光条的总质量为 M,若光线被遮光条遮挡,光电传感器会输出高电
压,两光电传感器采集数据后与计算机相连。滑块在细线的牵引下向左加速运动,遮光条经
过光电传感器 A、B 时,通过计算机可以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压 U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
(1)实验前,按通气源,将滑块(不挂钩码)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当图乙中的
1I 2 1I =
1Q 2 1Q =
1q 2 1q =
1P 2 1P =
m
2
3 g
2 ( )
3
mg H h+
( )mg H h+
( )
3
mg H h+t1______t2(选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