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 2020 年高三衔接诊断试卷
历史
本试卷共 10 页,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
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许倬云讲“周人诸侯的上层有了共同的文化。春秋战国时代,因社会上层文化的下达,浸润于社会下层,
使周文化成为华夏文化。”根据材料,对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理解准确的是( )
①继承了周人的文化 ②受社会变革的影响
③各国文化完全相同 ④社会上层垄断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从西域传入的粉食方法,东汉时已普及,文献中的汤饼,即今日的面条。大麦、小麦与黍稷稻逐渐成为
我国北方的主要食品。引发这一饮食文化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是( )
A.北方气候变化 B.丝绸之路开通
C.人口经常流动 D.食品种类繁多
3.下列对图示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官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三省长官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大权独揽
C.门下省是执行机构,不参与任何决策
D.三省职责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4.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免役法:政府向不服役的人,收免役钱,雇人服
役
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
B 宋朝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宋朝政府不再监管商业交易活动
C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体现了近代“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
D 李时珍写成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对 18 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系统总结
5.小说在魏晋时期以描述奇人怪事为主,元末明初出现了弘扬历史英雄人物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明清时期
商人、市井游民和妇女常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些变化说明我国古代小说( )
A.呈现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 B.元末明初小说逐渐走向没落
C.内容虚构对历史研究无价值 D.全面体现了古代文学的变化
6.读图,判断下列序号与历史信息对应正确的是( )
A.清政府在①签订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B.农民阶级在②建立政权与清朝对抗
C.革命党人在③发动反清武装起义
D.维新派梁启超在④创办《时务报》
7.1918 年 11 月,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指出:“这劳工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
能做的。劳工主义的胜利也是庶民的胜利。”1920 年 9 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提出“用革命手段建设劳
动阶级的国家。”据此判断( )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密切结合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C.明确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D.这一时期中国人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8.毛泽东的一首六言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下列与“彭
大将军”直接相关的是( )
①太原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淮海战役 ④抗美援朝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下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按
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形成→提出“一国两制”→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C.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一五计划”→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D.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一五计划”→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一国两制”
10.1978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 2.5 亿,2012 年末减少至 9899 万人,截止到 2019 年末减少至 551 万人;
农村贫困发生率从 2012 年的 10.2%下降至 0.6%,累计下降 9.6 个百分点。以上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实施改革开放 ②政府安居工程 ③精准扶贫政策 ④城市人口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图表为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横线空白处应填写( )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 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章 古代中华文明
第五章 古代希腊文明 第六章 _________________
……
A.工业文明时代 B.古代爱琴海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代罗马文明
12.1720 年法国马赛大瘟疫爆发后,法国政府规定马赛与普罗旺斯市民不能和其它地方的人有任何来往,
否则会被处以死刑,1722 年瘟疫得到控制。随着对美洲贸易扩张,马赛经济恢复,1765 年马赛人口也达到
瘟疫前的水平。根据材料与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瘟疫爆发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
B.瘟疫直接导致七年战争法国失败
C.法国政府强力干预遏制瘟疫蔓延
D.对美洲扩张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13.
1889 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1908 年《钦定宪法大纲》
天皇召集议会,其开会、闭会、停会及众议院之解
散,皆以天皇之命行之
(君主)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会之权
天皇宣告戒严。戒严要件及效力,由法律规定 (君主)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
臣民之自由
日本臣民之所有权不得侵犯;臣民于法律规定范围
内有居住及迁移之自由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臣民有遵守国
家法律之义务
阅读上表中两部宪法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部宪法( )
①分别维护了各自国家君主的权力 ②不同程度体现人权与法治精神
③日本的议会制立宪君主政体确立 ④清朝臣民相对日本臣民更自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一位亲历者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讲到,1917 年俄国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的成功体现在他们“实现了
最基层百姓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下列可以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通过了《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
C.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取代粮食税
D.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实行农业集体化
15.与下列历史时间轴方框处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B.①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②一超多强局面出现
C.①“杜鲁门主义”出台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①欧洲九国情报局成立 ②一超多强局面出现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5 题,共 55 分。
16.岳麓秦简(8 分)
材料一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所藏秦简,简称“岳麓秦简”。其法律文献抄录于
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212 年)。岳麓秦简有《质日》、《占梦
书》、《为吏治官及黔首》和《数》书及律令类文献,即法律文献,法律文
献约占到 2/3。武汉大学测试中心做过老化程度和竹质降解度检测,专
家评估是珍贵的秦简。岳麓秦简中首次出现的一些律名,与云梦睡虎地
秦简律典中的律名相当,内容相关,首次呈现的律令令文,在里耶秦简
中得到印证。
(1)阅读材料一,对岳麓秦简的可靠性及内容特点进行说明。(5 分)
材料二 岳麓秦简中律令简册在 1000 枚以上,其中律文约占 1/4,令文约占 3/4。在岳麓秦简新出现的
秦律篇名中,10 种见于睡虎地秦简,4 种则未见,如奉敬律,第一次见到。岳麓秦简新增的秦律条文大多
也是首次面世。秦令在传世文献中,缺乏存在的确切证据。岳麓秦简不仅包含有大量的令文,而且这些令
大多是比较完整的,往往还带有令名。岳麓秦简律令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
俗等情况。
(2)阅读材料二,分析岳麓秦简的研究价值。(3 分)17.世界视阈下的明清经济(10 分)
材料一 1400—1800 年在世界环球贸易中,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
支付白银。由于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凭借丝绸、瓷器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
都是顺差。到 1800 年,中国在世界上仍具有异乎寻常的、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
这是世界其它地区都望尘莫及的,以致中国能够把世界生产的白银(当时的世界货币)的一半吸引去了。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明清时期,垦田面积的大量增加与成倍增加的人口相结合,传统农业经济发达。社会分工日
益扩大,东南出现大量的工商业城镇,商品交换频繁,白银成为市场通行货币。清朝前期全国经济发展到
历史新的水平。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与传统思想的框架。正当西方
国家迈入现代工业社会的时候,中国经济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从明清时期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别提炼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任选上述一种观点,结合材料
与所学进行论述。(要求:围绕观点,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表达准确,逻辑清晰)(10 分)
18.历史与历史解释(12 分)
材料一 美国学者柯文曾写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一书,英文名称:History
in Three Keys: The Boxers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
该书的目录
绪论 历史学家重塑的过去第一部分作为事件的义和团
第一章 义和团起义:叙事化的历史
绪论 人们经历的过去
第二章 干旱和洋人洋物的存在
第三章 将神附体
第四章 法术与妇女秽物败法
第二部分作为经历的义和团
第五章 ……
绪论 被神话化的过去
第六章 新文化运动与义和团
第七章 反对帝国主义与义和团神话的重构
第三部分作为神话的义和团
第八章 ……柯文在书的结语中写道:“最后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我作为作者在本书几个部分中的作用。
每个部分探讨不同的一类意识: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的意识,第二部分是历史的参与者(或历史的见证者)
的意识,第三部分是神话制造者的意识。”
(1)指出材料一作者从哪些方面关注了对义和团运动的评述,并说明其意图。(5 分)
材料二 卡尔·波普尔说:“不可能有‘事实如此’这样的历史,只能有历史的各种解释。”托波尔斯
基认为历史解释分为:一是“描述性解释”,通过叙述历史事实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发生性解
释”,指出给定现象的起源,回答“是怎样发生的”;三是“结构性解释”,说明某一现象在给定结构中的位
置,如某一事件的意义和作用;四是“定义性解释”,给现象提供定义,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
题;五是“因果性解释”,说明现象的原因。
——摘自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记忆》
(2)请从材料二中任意选择一种“历史解释”,解释 19 世纪 40 至 70 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7 分)
19.儒学的传播与挑战(10 分)
材料 19 世纪与 20 世纪初期,儒学在中西方社会变革中不断传播又遇到诸多挑战。
阶段 中国 西方
第一阶段
(19 世纪)
19 世纪末,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
和《孔子改制考》。前者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
儒学正宗的古文经,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
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
义”。后者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严
复翻译《天演论》,为当时中国提供了与儒学
不同的新观念,即进化论。
1812 年,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出版
《中国箴言:译自中国大众读物》,向西
方介绍儒学。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理雅各
将“四书”、“五经”译成英文。但他们
不是从学理上认同儒学,而是通过翻译
儒学经典将基督教思想融入其中,在对
比中贬低儒学,抬高基督教。
第二阶段
(20 世纪初期)
辛亥革命前,吴虞察觉到“孔教讲尊卑
贵贱,尤专制之所喜,而亦弱中国之一大原
因。”新文化运动兴起,吴虞提出“打倒孔家
店”,认为尊崇孔学“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
专制之余焰”,批判孔学是民主潮流发展的要
求。
每当世界大乱或遇到道德危机时,
儒学往往被视为一剂良药。20 世纪 20
年代大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显现,
西方知识分子寻求治世良方,发现了儒
学,认为“孔教是西方最为紧迫需要的,
儒学为未来世界秩序提供了蓝图并能帮
助创造地球上的乐园。”
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请选择表中任意一个历史阶段,结合材料与所学,评析中西方对儒学的态度。(10 分)
20.改革与发展(15 分)
材料一 英国改革运动从 1760 年开始,出现了几次群众运动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法国大革命影响英国,激发了下层人民的政治热情。当时普莱斯(新教牧师)在参加“光荣革命纪念协会”
的庆祝活动时说:“光荣革命最重要的遗产是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政府,并可以随时撤换它。”经多次群众
运动,1831 年,辉格党在下院公布方案,提出把议席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城镇,主要是工业城镇,扩大选举
权,实行财产资格限制等。1832 年 4 月,辉格党法案第三次在下院通过,6 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改
革使中等阶级多数获得了选举权,并没有造成大的体制改革,其意义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 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成效。(5 分)
材料二 下图是《解放日报》最早刊登的商业广告图片。
1979 年 1 月 28 日,《解放日报》成为中国第一家刊登商业广告的党报。它的“全国第一”还有:1979
年 8 月 12 日,第一家刊登“社会新闻”的报纸(非正面新闻:上海一辆 26 路无轨电车翻车,造成很多乘
客受伤);1980 年 1 月,第一家创办文摘类报纸《报刊文摘》;1989 年 1 月 21 日,第一家把美国总统(布
什)的就职演说作为头版头条的报纸;1992 年 1 月 4 日,第一家出版彩色版周末的报纸;1993 年 1 月 1 日,
第一家以半个版面刊登股票和期货市场行情的报纸。移动互联网兴起后,《解放日报》是全国第一家“全员
转型”的省级党报——全部记者第一发稿都发到新媒体平台“上观新闻”APP,成为第一个摸石头过河的人。
——摘编自《你知道当年在报纸登个广告有多难吗?》
(2)对《解放日报》所出现的众多“第一”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准确,史实正确,史
论结合,逻辑清晰)(10 分)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房山区 2020 年高三衔接诊断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A A D B D B B D C A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16.(8 分)
(1)可靠性:岳麓秦简法律文献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212 年);经过技术鉴定确定是
早期的竹材,经专家评估是珍贵的秦简;很多内容都可与云梦睡虎地秦简与里耶秦简相互印证。(3 分)
内容特点:内容比较丰富,但以法律文献为主。(2 分)
(2)价值:岳麓秦简作为考古史料(或实物、文物、出土文献),价值较高;弥补原有秦令研究材料的不
足,开启秦令研究的新局面;秦律令细节性认知,有利于推进秦律内容的复原及对秦朝社会政治、经济及
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或对秦朝历史研究有较大价值)。(3 分)
17.(10 分)
概括观点:
材料一观点:明清时期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对世界经济有较大影响力(或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
分)
材料二观点:清朝前期中国农耕经济发展到新高峰,但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或落后于世界工业化潮流)。
(2 分)
观点论述:
选择材料一观点论述: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农业与手工业发展,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商品
经济繁荣;中国商品出口(如丝绸、瓷器等)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也促进
了世界贸易的发展;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殖民扩张,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中国商品以较强的生产能
力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走向世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对世界经济有较大影响力。)(6 分)
选择材料二观点论述: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政府重视农业,外来高产农作物引入,粮食产
量提高,人口增加,农业经济发展;手工业品大量投入市场;白银货币化,商品经济繁荣,农耕经济发展
到新高峰。但明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与闭关自守政策,限制资本投入与市场开拓;思想文化专制使科技发
展停滞,封建专制度束缚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未能完成向近代转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制度先进,科技进步。(工业资本主义引领世界经济发展,中国落后于世界朝流。)(6 分)
18.(12 分)
(1)评述:从历史学家的记录、亲历者的经历、所处时代背景等方面。(3 分)
意图:说明对历史事件的评述受到作者立场与特定时代的影响。(2 分)
(2)历史解释:
答案示例 1:选择描述性解释。(1 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封建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新的经济形式在中国出现。具体表现: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
大量涌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离及大量农产品商品化;19 世
纪 40 年代,外商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引进西方
先进生产技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中国近代企业诞
生;19 世纪 60、70 年代,在洋务运动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在东南沿海地区投资民族企业,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总之,19 世纪 40 到 70 年代,中国除封建自然经济外,出现了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及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等多种经济成分,经济结构变动。(6 分)
答案示例 2:选择因果性解释。(第二、四种解释)(1 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西方国家经济侵略,也因为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1
分)。具体表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五口通商,列强
为便利对中国经济侵略,外商企业在中国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为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随着西方
先进技术传入,19 世纪 60 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洋务企业);19 世纪
60、70 年代,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引进技术的诱导,也由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国内市场的扩
大,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的投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总之,19 世纪 40 至 70 年代中国封建自然经
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6 分)
答案示例 3:结构性解释。(1 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从而
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领域的变化。具体表现:19 世纪 40 年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条件;外商企业创办,中国无产阶级出现,外商企业丰厚的利润刺激了中国一些官
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开始了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一定程度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19 世纪 60、70 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总之,19 世纪 40 至 70 年代,中国经济
结构发生变动,一定程度说明面对西方侵略,中国人为寻求国家富强,进行的近代化探索。同时,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产生,形成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思想,从而影响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及思想变革,
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使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变。经济结构的变动,具有历史进步性。(6 分)
等级赋分参考标准
等级赋分 标准描述
等级四
(7—6 分)
选择材料中的一种历史解释。论述“19 世纪 40-70 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至少变动的
三个表现,每个变动表现至少依据不少于两个角度或两个史实进行解释,史实准确,史论
结合,逻辑清晰。在解释过程中显著体现出所选历史解释类型的内涵特征。
等级三
(5—4 分)
选择材料中的一种历史解释。论述“19 世纪 40-70 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至少变动
的三个表现,每个变动表现至少依据一个史实进行解释,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较清
晰。在解释过程中体现出所选历史解释类型的内涵特征。
等级二
(3—2 分)
选择材料中的一种历史解释。论述“19 世纪 40-70 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至少变动
的两个表现,每个变动表现至少依据一个史实进行解释,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较清
晰。在解释过程中能一定程度体现出所选历史解释类型的内涵特征。
等级一
(1—0 分)
选择材料中的一种历史解释。论述“19 世纪 40-70 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一个变动
表现,依据 1-2 个史实或从 1 个角度进行解释,逻辑不清楚,或只选择两个变动表现而没
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在解释过程中不能体现出所选历史解释类型的内涵特征。
19.(10 分)
概括变化:
中国:由利用西方思想改造儒学到彻底否定儒学(或彻底否定封建礼教)。(2 分)
西方:由贬低儒学再到重新认识、重视儒学的价值。(2 分)
评析态度:
选择第一阶段:
中国:19 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
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背景);康有为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相
结合,通过儒学为变法维新寻找理论依据。严复的《天演论》把进化论引入中国社会,形成维新思想(内
容);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促进了中国人思想启蒙,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影响)。(3 分)
西方:19 世纪,西方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发生冲突(背景);
西方传教士在向西方介绍、翻译儒家经典的同时,将基督教思想融入其中,试图用基督教一统天下,对儒
学持否定贬低态度(内容);服务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影响)。(3 分)
选择第二阶段:中国:20 世纪初,西方思想文化(或启蒙思想、进化论)在中国传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但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背景);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批
判儒家思想,宣传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兴起(内容);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影响)。(3 分)
西方: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及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增强,世界大战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
生,引发严重的道德危机(背景)。西方学者从儒学的道德体系中寻求治世良方,重视儒学(内容);儒学
为西方国家挽救危机,稳定统治秩序提供了借鉴(影响)。(3 分)
等级赋分参考标准
等级赋分 标准描述
等级四
(10—8 分)
能够准确概括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能够从中西方两个方面,在具体的时空框架下,
结合(中国近代及西方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相关史实,并提取材料信息;全面分析(从背
景、内容及影响等角度)阐释中西方各自对儒学的态度;能够从唯物史观与价值取向层面,
把握特定阶段儒学的传播与挑战,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等级三
(7—5 分)
能够准确概括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能从中西方两个方面,在具体的时空框架下,结
合(中国近代及西方近现代历史发展)相关史实,并提取材料信息;分析(从背景、内容
及其影响中至少两个角度)阐释中西方各自对儒学的态度;能够从唯物史观与价值取向层
面,把握特定阶段儒学的传播与挑战,得出较正确的历史认识。史实较为正确,史论结合,
逻辑较清晰。
等级二
(4—3 分)
能概括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但不准确;至少能选择中西方任意一方,结合(中国近
代或西方近现代历史发展)相关史实,提取了材料信息,但不全面;分析对儒学的态度角
度单一;能从唯物史观或价值取向一个层面,得出历史认识;史实不完全正确,逻辑不十
分清晰。
等级一
(2—0 分)
不能概括中西方对儒学态度的变化;至少能选择中西方任意一方,结合相关史实,但不正
确,提取材料信息,但不全面;分析对儒学的态度角度单一;没有正确的历史认识,逻辑
不清晰。
20.(15 分)
(1)分析成效
由于启蒙思想(启发人们以自身努力争取政治权力)、光荣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9 世纪工业革命进行,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人民群众斗争的推动。(原因)(2 分)工业城镇获得了更多的选举议席,或工业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获得更多权利,统治地位巩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
断发展;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成效)(2 分)人民群众运动的推动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渐
进式改革逐渐成为英国发展的强国之路。(启示)(1 分)
(2)解读示例: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随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逐渐
展开;1979 年《解放日报》紧跟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脉搏刊登商业广告;1979 年我国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
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该报刊登“社会新闻”,关注民生;创办文摘类报刊,
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经济特区的创办,对外开放的窗口打开,该报把视角投向世界,适应了对
外开放的需要。
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日报》大版面刊登
股票行情,反映了人们高度关注改革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同时以舆论宣传影响社会改革。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自媒体时代到来;《解放日报》创办新闻 APP,继续占有
传媒市场;该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学习方式。(8 分)
综上所述,《解放日报》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党报发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的主导作用;以新闻舆论服务并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2 分)
等级赋分参考标准
等级赋分 标准描述
等级四
(10—8 分)
能够准确概括《解放日报》的发展历程;在具体的时空框架下,分析《解放日报》各阶段
的历史背景;能准确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提取材料信息,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该报在不同时期(写出三个时期)的创新变化;并评析这些创新变化对特定时期改
革开放与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能够从价值取向与唯物史观层面,结合改革开放以来《解
放日报》作为党报与大众传媒发挥的作用,并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
等级三
(7—5 分)
能够准确概括《解放日报》的发展历程;在具体的时空框架下,分析《解放日报》各阶段
的历史背景;能准确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提取材料信息,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该报在不同时期(至少写出两个时期)的创新变化;并评析这些创新变化对特定时
期改革开放与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能从价值取向或唯物史观一个方面,说明《解放日报》
的作用,并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史实基本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比较清晰。等级二
(4—3 分)
能概括《解放日报》的发展历程,但不准确;能分析《解放日报》各阶段的历史背景;能
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但不完全正确,提取材料信息,但不全面;仅能归纳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某一个时期该报的创新变化;不能从价值取向或唯物史观方面,说明《解
放日报》的作用;史实不完全正确,逻辑不十分清晰。
等级一
(2—0 分)
概括《解放日报》的发展历程,但不准确;能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分析《解放
日报》发展变化及背景,但不完全正确,提取材料信息,但不全面;逻辑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