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请将Ⅰ、Ⅱ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定区域作答。考
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一、(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今天的中国,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翩翔,天堑变通途。这,不正是孙中山先生所期盼的“富强
中国、安乐中国”?
( ),2018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90 万亿元,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
超过 30%,在中国 和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 ,首届中国进博
会各国客商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不正是李大钊所向往的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中国”?
今天的中国,走过改革开放 40 年奋进历程,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至少 70%以
上,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忍饥挨饿、缺
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在学校,在公
园,在田间,在广场,人们 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
这,不正是方志敏所渴求的“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健
康代替了疾苦”的“可爱的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倡议 风生水起 云集 情不自禁
B.提议 风生水起 云集 不由自主
C.提议 蔚然成风 会集 情不自禁
D.倡议 蔚然成风 会集 不由自主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今天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B.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C.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今天的中国,辉煌的成就取决于 2018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至少 70%以上,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
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
B.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至少 70%,建成了养老、医疗、低保、住房的世界最大社
会保障体系。
C.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 70%以上,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
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D.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 70%以上,成立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
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以“微笑走向生活”开头,积极乐观充满肯定的语气,为全诗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调。
B、诗的第 2 句-第 5 句虽然只运用拟人的修辞,但创设了强烈的抒情气氛,能够达到打动读
者心灵的效果。
C、诗中分别用了平坦、崎岖、幸福、不幸四个词语来概括人生的各种生活经历。
D、诗的最后一句“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指的是积极向上、昂扬而又洒脱的生活。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 5~7 题。
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
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
质特征。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
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
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
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
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昆曲向以“闲雅
整肃、清俊温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
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著名作家、昆
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
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让一部拥有 400
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
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
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
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近年
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雍
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微信小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 600 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
老 IP 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了文物仿制
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
同和赞扬。正是这种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个性超拔的努力,让古老的故宫走入
当代生活,融入时代的文化之中。
这些年来,我们正努力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向和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但现实中,我们看
到有的人在割裂传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
脆采取一种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事实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就该是亘古常
新的,这是其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
道。这也印证了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对于传统、对于文化,当代人应当谨慎地使自己的前进步伐不发生偏差,而不是轻蔑前
人积累下来的庞大的精神遗产。文化是既向后看也向前看,我们的文化传统本性包含着历史
性,这蕴涵了双重意义;它既有高于历史的力量,又依赖于历史;它既决定历史,又为历史
所决定。一个民族不能与历史、与传统割裂开来,我们需要进行好传统和现代的对接,这是
时间给予我们的机会,也是历史要求我们担起的责任。
(节选自《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我们是在谈什么》)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曲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是传统的,但她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味。
B.传统文化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应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C.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制作
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贴近了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
D.文化传统具有既高于历史、又依赖于历史,既决定历史、又为历史所决定的特性。
6.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以设问引出“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的观点。
B.第三段以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例,论述传统文化具有玄妙之美,而昆
曲表演中的水袖和昆腔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诠释。
C.倒数第二段批评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不正确的方式,从反面论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D.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
层层深入。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不只存在于日常生活表面,更在于一种思路、风度、气派,是一种精神呈现。
B.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之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行为。
C.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文物仿制,而是融入时尚元素,切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
D.只有将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而把传统文化内化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实现对
文化的传承。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
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
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
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顷
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
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
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五年,策薨,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为曹公
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
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
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
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
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
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分此二人,各置一方,大事可定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
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
“今曹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
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
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
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
尽敬,便执臣节。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
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瑜往省之 省:探视
B、欲假涂东归 涂:通“途”,道、路。
C、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次:次序
D、北方可图也 图:谋取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时刘备为曹公所破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乞与奋威俱进取蜀 失其所与,不知
C、瑜乃诣京见权曰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D、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祖父即父之伯叔,又叫“伯祖父”“叔祖父”。
B.郎,对年轻男子的称呼,也就是现在帅哥的意思,按照当时品评人物的标准,不单单要
长得好看,还要有品格、有修养才行。同样被称作“郎”的还有孙策。
C.公,是君主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号,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薨,我国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在唐代,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
六品到庶人则称死。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
称“薨”。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
/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英勇善战,助孙策占领横江、当利,破笮融、薛礼,击败刘繇后被孙权封为建威中
郎将。
B.周瑜慧眼识主,袁术想任用他做将领,他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请求出任居巢长,
借路返回江东,找寻孙策。
C.周瑜善用计策,在赤壁大战中运用火攻之计,大败曹军。后又请求孙权用美人古玩等物
来麻痹刘备,将关羽、张飞分开。
D.周瑜精通音乐,即使在饮酒后,弹奏者有什么差错,他也听得出来,每听出来就会回头
看看,当时有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2 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3 分)
(2)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3 分)
(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按要求作答。(8 分)
凄凉犯
(南宋)姜夔
合肥①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余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坡四顾,则荒烟野草,
不胜凄黯,乃著此解。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我罩
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羊裙②,等新
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注】①南宋时,合肥作为边城重镇,经常遭受兵灾,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②羊裙:
借用了王献之题字于羊欣之裙的典故,此处代指写给友人的书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这篇长达四十个字的词序,交代了写作缘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确实感触很深,“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
B.发端两句,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日边城的萧瑟冷寂,突出表现了“一片离索”。
C.“马嘶”“吹角”“旅人”“戍楼”,诸多意象视听结合,动静相交,渲染氛围。
D.下阕虚实相生,时空交织,以昔比今,以西湖比边城,在大跨度的比较中,更显愁思。
E.词中形容西湖荷花的手法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描写雨后海棠相同,都用了反问。
(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怀正恶”的原因。(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秋兴八首其一》)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拟行路难(其四)》)
(3)_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夜归鹿门歌》)
(4)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
应是“ ”。
(5)易安居士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一句中运用叠词增强
了表现力,表现了一种求而不得的愁苦之情,五柳先生在他的《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叠词,表现了春景的美好和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五、(20 分)
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 16~19 题。
吟唱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
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乐平里①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
被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
还吵。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我
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
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
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
③实在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朦
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干,长长
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
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徐正端开始登台了。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
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
掺和了进来。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
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
实。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卢学俊亮
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
叭……
④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袭上了心头。李国杰九十岁了,他
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
一拃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
吟唱了。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
制,吟唱来去无踪。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⑤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
最美的诗歌。
⑥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
唱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
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庙里的守社人、
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
明月。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徐正端
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
他一页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教明月之前,他
还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
在教明月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撒下一
阵雨。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那这阵雨是从哪儿来的呢?大概是屈原听到
《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
字了。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
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
⑦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这是一
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
⑧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有一次遇到卢学
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
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
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
动。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
诗歌、交流诗歌。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耳濡目染,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
来。现在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卢琼有良好
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
步。
⑨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特别爽快。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乐平里晚
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虫子们
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
(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注释】①乐平里: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
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
16.下列对作品中相关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骚坛”之名源自屈原的《离骚》,“骚”常与《诗经》中的“风”并举。所谓的“风”诗
传统,就是浪漫主义精神;所谓的“骚”诗传统,则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B.“嫡传”的“嫡”表正统,《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是贾母嫡亲的孙女。
C.“秋蝉”又叫寒蝉、暮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常用意象,常常给人以凄切、悲凉的感受。
D.“吟唱”即吟咏歌唱,“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须用“兮”表示停顿和
节奏变化。
17.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6 分)
18.第③段对几位骚坛诗人吟唱的描写颇有表现力,请赏析划线语句。(6 分)
19.第⑦段文字写出了“虫鸣”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 分)
六、(12 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
承的记录工具,①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 ,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
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 。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连横平竖直都很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国有的神采、韵味了。
①
②
③
21.请描述右侧漫画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100 字左右)(4 分)
110
22 整本书阅读考查(5 分)
请在《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三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以“我眼中的 ”
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文字。要求:(1)人物形象特征鲜明(2)至
少写到该人物的一件事情。(3)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方法。(4)字数 120 字以上
我眼中的
120
七.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众所周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是在社会进入多元化的今天,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
展,就业取向也随之出现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网红这一新兴行业出现了。于是,读书还是做
网红,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真问题”。调查显示,有媒体曾做过一个 95 后就业观的图解,
其中提到,54%的 95 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走入高校的学生,选择什么专业,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将是你必
须面对的事情。那么对于上述材料中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认识,
谈谈你的感想。
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
于 800 字。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提议,指开会或商讨问题时提出供讨论的议案或意见,亦指所提出的建议,也泛指提
出意见。倡议,首先提出建议,发起做某事。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首先提出的,故选“倡
议”。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速壮大起来或是产
生意料之外的效果。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多指好人好事。
“一带一路”是在搞经济建设,谈不上好人好事,故选“风生水起”。云集,像云彩一样聚
集,形容人多。会集,聚集。此处“各国客商”强调人多,故选“云集”。情不自禁,感情
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欢
歌”“笑脸”等词语强调人们是被幸福感激发而唱出歌曲,故选“情不自禁”)
2.B(A 项,不宜作为总括句,因为本段谈的是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贡献,只谈经济,
不谈世界不恰当;C 项,句式与第一段和第三段开头不呼应;D 项,虽然 2018 与下一句衔接紧
密,但后文强调成就的取得是渐进的过程,“多年来”“日益”即在强调进步的长期过程,所
以辉煌的成就并非只取决于 2018)
3.C(A 项“至少……以上”重复;B 项缺少“包括…在内”,成分残缺;D 项“成立……体系”
搭配不当)
4.B 诗的第 2 句-第 5 句不只运用拟人的修辞,还有比喻。
5【答案】C 原文是“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所以选项中“贴近了当代人的日常
审美生活”有误。
6【答案】D.文章从“是什么”“怎么样”两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
层层深入。
7【答案】A[B 项,作者否定“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但对故宫的文化创意系列是
持赞扬态度的。C 项原句为“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D 项,原句为“要传承弘扬传统文
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而非选项中所
说的“只有……才”的条件关系。
8【答案】C、次,驻扎
9【答案】A 被动 B.连,和;动,结交 C.连,于是;代,你的;D.连,表目的,来;连,相
当于“而”,表并列
10【答案】C,文中无此义。文中的公是敬词,对男子的尊称。
11【答案】B 见译文
12【答案】A,不是孙权册封,是孙策的
【答案】13.(1)又预备小舟,将它们系在大船后面,于是就按照次序前进。
(舸,小船,小舟。“因”于是。次,次序,各 1 分)
(2)恰逢孙策将要东渡长江,到了历阳,派人快马送信告诉周瑜,周瑜率领军队来迎接孙
策。(“会”“驰”“将”各 1 分)
(3)没过多久,曹营烟火弥漫天空,被烧死和落水淹死的曹军人马很多。(“张”1 分,定
语后置 1 分)
【参考译文】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当初,孙坚发起义兵讨伐董卓,孙坚搬家到舒城。孙坚的儿子孙
策和周瑜同年,相互之间关系很好,周瑜推让道路南边的大宅来作为孙策家的屋舍,还拜见
了孙策的母亲,两家的财物生活用品共用。周瑜的叔父周尚是丹杨太守,周瑜前往探视他。
正赶上孙策带兵东渡,到达历阳后,孙策派人通知周瑜,周瑜就带领人马迎接孙策。孙策十
分高兴:“我得到你的帮助,事情就能成功了!”周瑜跟随孙策进攻横江、当利,都顺利攻
克。又渡江进攻秣陵,击溃笮融、薛礼,转头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逃走,而孙
策的人马已有数万。不久,袁术派遣他的从弟袁胤代替周尚当太守,周瑜和周尚都回到了寿
春。袁术想要周瑜当他的将领,周瑜发现袁术是不能成大事的人,于是请求当居巢的长官,
想借路返回东吴,袁术听信了他。于是从居巢返回东吴。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迎接
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马上给他配置了两千士兵、五十骑。周瑜这一年(正好)二十四
岁,吴中人民称呼他为周郎。
建安五年,孙策死了,孙权统领事务。建安十三年春天,孙权讨伐江夏,周瑜为前部大都督。
这年九月,当时刘备被曹操攻破,想要带领军队向南渡江。刘备和鲁肃在当阳遇到,于是在
一起商量大事,于是就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访孙权,孙权于是派遣周瑜和程普等人和刘
备合力迎战曹操,在赤壁相遇。当时曹操的军队已有疾病,一开始交战,曹操的军队便败退
了,曹操带领军队驻扎在江北。周瑜等人在江南。周瑜于是准备了数十艘轻快的战舰,用柴
草装在其中,用油灌在其中,用帷幕把船裹上,上面竖上旗子,先用书信向曹操报告,用自
己想投降来欺骗他。又预备小舟,将它们系在大船后面,于是就按照次序前进。曹操的将士
们都伸长脖子在看,都指着说这是黄盖来投降。黄盖翻开这些船,这些船同时点火。当时风
很大,把岸上的驻扎营地都烧了。顷刻间,浓烟烈火铺天盖地,被淹死和烧死的人和马不计
其数。曹操军队于是战败,退回保住了南郡。
孙权授予周瑜偏将军之职,兼任南郡太守。刘备以左将军的身份领荆州牧,治理公安。刘备
到吴京城与孙权见面,周瑜上疏道:“刘备有枭雄的姿态,而且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
绝对不是长久屈居人下的人。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刘备留在吴地,为他建造宫室,赠送
美女古玩;再把关张分开,各置一方,大事就可以定下来了。”孙权因为曹操在北方,自己
应该广泛招贤纳士,又害怕刘备很难短期制服,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这时,刘璋是益
州牧,境外有张鲁侵略,周瑜于是进京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新败,刘璋才开始害怕,是
因为他没有和将军您一起举兵攻曹。我愿意和奋威将军一起攻取蜀地,得蜀之后兼并张鲁,
再留奋威将军守卫蜀地,和马超结盟。我回来和您占据襄阳来压制曹操,这样就可以图谋北
方了。”孙权允许了他的建议。周瑜回到江陵后,整备行装,行军途中在巴丘病亡,当时才
三十六岁。
当初周瑜被孙策认为是朋友,太妃又让孙权以兄长之礼侍奉周瑜。当时孙权还是将军,将士
门客们对孙权礼节上还比较简单,但唯独周瑜先表达敬意,已经实行臣子和君王的礼节。周
瑜年少时曾精心钻研音乐,即使在饮酒三爵之后,弹奏者有什么差错,他也必定听得出来,
听出来就会回头望一望,所以当时有人编出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14.(1)【答案】DE(“下阕虚实相生”错,下阕的内容都是想象虚写)E 应是设问
(2)【答案】①边城荒凉的家国之悲;②客居漂泊的孤寂之感;③追忆友人的思念之情;④鸿
雁传信的成空之惧。(答出 1 点得 1 分,2 点得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得 4 分)
【诗歌解读】
此词大约是公元 1190 年(光宗绍熙元年)作者客居合肥(今属安徽)时的作品。原题
下有序云:“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予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城四顾,则荒
烟野草,不胜凄黯,乃著此解;
词序交代了写作缘起,并论述了关于“犯调”的问题,从词序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确
实感触很深,“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首词上片描写淮南边城合肥的荒凉萧索景象,下片在对昔日游冶生活的怀念中隐隐透
露出一种“黍离”之悲。无限感慨,都在虚处。上片描写边城合肥的萧条景象和自己触景而
生的凄苦情怀。南宋时,淮南已是极边,作为边城重镇的合肥,由于经常遭受兵灾,已经失
去了昔日的繁华。发端两句,概括写出合肥城的荒凉冷落。“合肥巷陌皆种柳”,词人将“绿
杨巷陌”置于“秋风”“边城”的广阔背景中,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日边城的萧瑟无情。
就更容易突现那“一片离索”。宋朝王之道《出合肥北门二首》描绘南宋初年合肥附近的残
破景象是“断垣甃石新修垒,折戟埋沙旧战场。阛阓凋零煨烬里,春风生草没牛羊”。“一片
离索”全属写实。
然而,这两句还只是粗线条的勾勒,犹如一幅大型油画,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画面的总体
轮廓:萧索的边城街巷中,一片杨柳在秋风中袅舞;及至近处观察,读者仿佛进入了具体的
画境,见到军马嘶鸣,行人匆匆,戍楼孤耸寒角悲吹。“马嘶”、“吹角”诉诸听觉,旅人、
“戍楼”诉诸视觉;这些意象,或处于运动之中,或呈现为静态,在萧瑟的秋风中交织成一
幅画面,调动起读者各种不同的感官,使之充分感受到边城遭受兵燹那种特有的凄凉气氛。
接着,作者抛开对客观景物的描绘,将自己此时的心情用“情怀正恶”四字,沟通了与读者
的联系,随即又在上述这幅画面上抹上“衰草寒烟”的浓重一笔,再着一“更”字,寓情思
于景语中,于是,画面便在景情交融的高度上融为一体了。至此意犹未尽,歇拍二句再反实
入虚,借助带有某种特殊格调的比喻,传写自己身临其境时的感觉:行经这座曾经繁华一时
的名城,就好像当年随将军出塞的士兵,在荒无人迹的沙漠上艰难地跋涉,所感受到的是四
处萧条,一片荒凉,让人难以忍受的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部曲,此泛指军队。迤逦,曲折
连绵貌。这个比喻,为暗淡的画面注入了一定的时代特色,它启发当时的读者不由自主地回
忆起靖康之变以来的种种往事,不禁兴起沉深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愁。因而,这句比喻性联
想所触发的沧桑之感,也就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了画面的意境。
换头由“追念”二字引入回忆,思绪折转到过去,带起整个下片。碧水红荷,画船笙歌,
往日西湖游乐的美好生活,令作者难以忘怀。淳熙十四、五年间,姜夔曾客居杭州,他在当
时所写的一首《念奴娇》词中,曾以清新俊逸的笔调,倾吐过对于西湖荷花的深情:“日暮
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此时,肃杀的秋风
已把南浦变成一片萧索,西湖荷花那幽幽的冷香可能也随着“水佩风裳”的凋零而消逝了吧?
“旧游在否”一句设问,将词意稍稍振起,调节一下叙述的节奏。
“想如今”句以揣测的语气写对西湖荷花的凋落的想象。前一句写人,后一句咏荷,而
于咏荷中也暗寓着抚今追昔、人事已非的沧桑感。这两句与换头三句所描绘的画面形成一个
鲜明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一个过渡,即由追念转到目前。如果说换头三句是通过对西湖的
优美风光及游乐生活的描绘,反衬了淮南合肥的冷落,则此二句对于西湖萧条秋景的描写,
乃是由于作者置身于淮南的现实环境,受到周围景物的触发,因“情怀正恶”而对西湖景物
进行联想的结果,时空的穿插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作者愈是感到眼前环境的凄凉黯淡,
对西湖旧游的怀念之情就愈加强烈。
于是,以下几句,作者索性放笔直抒这种不能自已的感情。“漫写羊裙”,用王献之书羊
欣白练裙的故事。《南史·羊欣传》载,南朝宋人羊欣,年少时即工于书法,很受王献之的
钟爱。羊欣夏天穿新绢裙(古代男子也着裙)昼寝,王献之在他的新裙上挥笔题字,羊欣看
到王献之的墨迹,把裙子珍藏起来。这里“羊裙”代指准备赠与伊人的字幅墨迹。作者想象
着:要把表达他此刻心情的信笺系到雁足上,让他捎给心爱的情人。写到此处作者犹觉意思
未尽,但是,姜夔却把鸿雁传书这个人们熟悉知的故事再翻进一层:只怕大雁行色匆匆,不
肯替我带信,因而耽误了日后相见的约会。所以,“羊裙”只是空写,怀友之情也就始终无
法开解,这就使读者对词人的寂寞处境和悲伤情怀更加同情。
这也是姜夔的一首自度曲。序中所说的“犯”调,就是使宫调相犯以增加乐曲的变化,
类似西乐的转调。所谓“住字”,即“杀声”,指一曲中结尾之音。《凄凉犯》这个词调,是
仙吕调犯商调,两调住字相同,所以可以相犯。关于它的声情,正像龙榆生所说:“在整个
上片中没有一个平收的句子,把喷薄的语气,运用逼侧短促的入声韵尽情发泄。后片虽然用
了两个平收的句子,把紧促的情感调节一下;到结尾再用一连七仄的拗句,显示生硬峭拔的
情调。”(《词曲概论》)姜夔在行都(杭州)令国工吹奏此曲,谓“其韵极美”。曲调与词情
契合,声情并茂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体现了姜夔高度的音乐修养。
15【答案】(1)白帝城高急暮砧(2)吞声踯躅不敢言(3)鹿门月照开烟树(4)此时无声
胜有声(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6【答案】C
A“风”代表现实主义,“骚”代表浪漫主义。B 林黛玉不是贾母嫡亲的孙女 D.不需要用“兮”
表停顿和节奏变化。
17【答案】
①先是忧虑(“忧虑袭上了心头”),吟唱是那么美好,而老一代的骚坛诗人或年事已高,或
已故去,作者为传承问题担忧。(2 分)
②再是感动(“我心里一热”),听到徐正端嘱咐把他师传的宝贝《韵学津梁》印给更多人,
作者被他的责任感和胸怀打动了。(2 分)
③最后是高兴(“我的心特别爽快”),看到卢琼有热情和能力继承吟唱事业,作者感到吟唱
也是人之天性,传承大有希望。(2 分)
18【答案】
①比喻,作者把李国杰的吟唱比喻为天籁,把吟唱带给人的美好感受形容为“能找到太阳的
光芒”。(2 分)
②拟人(夸张)的手法强调他的吟唱“能让河流苏醒”,形象地写出吟唱的感染力和艺术魅
力。(2 分)
③对比,作者极写李国杰的吟唱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这与前面四字短语形容李国杰的老态
龙钟形成对比,突出了吟唱的巨大魅力。(2 分)
19【答案】
特点:声音大(声嘶力竭)、范围广(到处都是)、声势壮(有组织,千军万马)。(3 分)
用意:与骚坛的寂寥现状形成对比,表达了发展、壮大吟唱队伍的期盼之情。(2 分)
20【答案】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②宋词的婉转清雅③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
的发展危机
21.【推荐答案】画面上一只小老鼠,头戴护目镜和口罩,手持水瓶和杨柳枝,身穿带红十
字标志的防护服,画面下方写有“百毒不侵,罩福万家”。漫画寓意是告诫公众,出门佩戴
口罩,勤消毒,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己,罩福二字,谐音“造福”寓意造福社会。
22.略
23.【评分标准】严格遵守高考评分细则
1、平均分 43 分
2、少 50 字扣 1 分,严重的残篇文章 30 分以下,自行处理。
3、不写题目扣 2 分,题目过长扣 1 分,卷面太乱扣 2 分,错别字太多,根据高考评分要求
扣分。
4、审题立意注意:
(1)该作文要关注“读书还是网红”以及“就业观”等信息点,重心在谈对这一现象的看
法以及自己的人生规划、就业观等。(2)光写读书的益处,属于偏题跑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