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级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生物
说明:1.本试题分 I、II 两卷,请将答案按照 A、B 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上;2.全卷共两大题
44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 I 卷(共 64 分)
一、单选题:(1-36 每题 1.5 分,37-41 每题 2 分,共 64 分)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均可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B.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水解
C.较弱光照条件下,因与光反应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减小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药剂后会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
2.20 世纪 80 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 RNaseP 酶,该酶是由 20%的蛋白质和 80%的 RNA 组成。如
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 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 RNA 仍然具有与这种酶
相同的催化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A.RNA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3.如图甲表示过氧化氢酶活性受 pH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 时 H2O2 分解
产生的 O2 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乙图中的 e 点不变,d 点右移 B.H2O2 量增加时,乙图中的 e 点上升,d 点
左移
C.最适温度下,pH=c 时,乙图中 e 点的值为 0 D.最适温度下,pH=a 时,乙图中 e 点下移,
d 点左移
4.下列关于酶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 ATP 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 ATP,ATP 的形成需要酶
的催化
C.酶与 ATP 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 D.ATP 含有核糖,而所有的酶均不含核糖
5.如图从左到右表示 ATP 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 生成 ADP 的过程中断裂了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
B.能量 1 在动物体内可以来自细胞呼吸,在植物体内可以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C.能量 2 可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分子的过程
D.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过程
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成 CO2,只是生成量不同
B.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细菌等原核生物中有线粒体,可进行有氧呼吸
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对这一示
意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①②过程可在同一细胞中完成
B.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⑤过程所需的酶
C.在乳酸菌体内,当④过程加强时,⑤过程会减弱
D.在生物细胞内发生的④过程不需要 H2O 作反应物
8.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铁钉扎脚形成较深的伤口,应保持通气,以满足伤口处细胞的有氧呼吸
B.稻田定期排水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避免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
C.啤酒、果醋的制作是利用酵母菌、醋酸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利于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积累过多的乳酸
9.韭菜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供给,不能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称之为“韭
黄”。提取并分离韭黄叶片色素,与正常韭菜叶相比,层析带只有上端两条色素带。下列对实
验操作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溶解、提取色素 B.提取色素加入二氧化硅增强研磨效果
C.分离色素用纸层析法 D.韭黄色素溶解度比叶绿素低
10.如图表示温度对某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下列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
是( )
A.F 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B.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是 10 ℃
C.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 CO2 最大量为 30
D.H、J 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 2 倍
11.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C.叶绿体的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D.线粒体产生的 CO2 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要穿过 4 层磷脂双分子层
1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全部清晰可见的结构是( )
A.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
C.纺锤体、细胞膜、细胞核 D.纺锤体、细胞壁、核仁
13.某生物的体细胞内有 8 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 DNA 分子的数目
依次是( )
A.32、32、32 B.0、16、32 C.16、16、32 D.32、16、32
14.图 A 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 B 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
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②在高等植物细胞内,两组中心体之间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甲→乙过程
③c、d 两段都要消耗 ATP
④b 段的主要变化是 DNA 的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及有
关蛋白质的合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如图所示,图 1、图 2 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
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 3 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
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 分子数目的变化,图 4 表示
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
子数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 1 所示细胞中共有 4 条染色体,8 个核 DNA 分子;
图 2 所示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
B.图 1 所示细胞处于图 3 中的 BC 段;完成图 3 中 CD 段变化的细胞所处分裂时期是后期
C.图 4 中的 a 可对应图 3 中的 BC 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 4 中 d 所示的情况
1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以及凋亡都是对生物体有利的过程
B.同一个体的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完全不同
C.衰老细胞内基因难于表达与其染色质收缩、有关酶的活性下降有关
D.致癌病毒的基因组能整合到寄主细胞的 DNA 上,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17.大豆的白花和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
①红花×红花→红花 ②红花×红花→301 株红花+101 株白花
③红花×白花→红花 ④红花×白花→98 株红花+102 株白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8.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 “演绎”过程
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 F2 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 1:1
D.若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 F2 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 1:2:1
19.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籽粒及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
碘呈蓝褐色,而糯性籽粒及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碳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
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不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褐色
B.F1 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C.F1 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 呈蓝褐色,1/4 呈红褐色
D.F1 测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20.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
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21.豌豆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将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 F1 再自交
产生 F2,将 F2 中所有矮茎除去,让高茎自交,产生 F3。问 F3 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是( )
A.3:1 B.5:1 C.8:1 D.9:1
22.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
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 9:6:1,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
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 )
A.2:0:1 B.0:2:1 C.5:0:1 D.0:5:1
23.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
生型雄鼠杂交,F1 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
基因在 X 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 F1 个体最好是(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24.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
型。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2:1,
然后让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 )
A.1:1 B. 2:1 C. 3:1 D. 1:2
25.下图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 A 对 a 为显性、B 对 b 为显性。以下两个图
示的生物体杂交,后代会出现 4 种表现型、6 种基因型的是( )
A.图甲和图丙 B.图甲和图丁 C.图乙和图丙 D.图乙和图丁
26.用小球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提供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以使用①④或②⑤
B.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需要使用装置③
C.从②号袋中随机取出小球,模拟 F1 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
D.从②和④两个袋中各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可得 9 种组合方式
27.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若图中的②表示 X 染色体,则③表示 Y 染色体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 2 对同源染色体
28.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交叉互换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着丝点分裂
29.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B.精卵细胞相互识别,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30.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3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B.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32.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XY 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
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 X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33.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B、X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基因型有3种:LMLM(M型)、LNLN(N型)、LMLN(MN型)。已知I-1、I-3为M型,I-2、I-4为N
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MLNXBXB
B.Ⅱ-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
C.Ⅱ-2一定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
D.Ⅲ-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I-3
34.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 DNA 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
基数的 46%,又知该 DNA 的一条链(H 链)所含的碱基中 28%是腺嘌呤,问与 H 链相对应的另
一条链中腺嘌呤占 DNA 全部碱基数的( )
A.13% B.24% C.26% D.14%
35.DNA 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 DNA 分子中(A+T)/
(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 DNA 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 DNA 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 DNA 分子是双链
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 DNA 分子,后一比值等于 1
36.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 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37.在一个双链 DNA 分子中,碱基总数为 m,腺嘌呤数为 n,则下列有关数目不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总数为(3m-2n)/2
③一条链中 A+T 的数量为 n ④G 的数量为 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
38.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
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C.如果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39.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等分成四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 1h,再光照 1h(光强相
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 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 29℃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2mg/h
40.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
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 雄
蝇中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 BbXRXr B.F1 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 Xr 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 bXr 的极
体
41.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有剧毒)和不含氰的。现有不含氰的能
稳定遗传的白花三叶草植株杂交,所得 F1 全部是含氰的,让 F1 自交,所得 F2 植株中,含氰为
225 株,不含氰为 175 株;若用某纯合不含氰植株的花粉给 F1 含氰植株授粉,得到的后代植
株中,含氰为 68 株,不含氰为 204 株。据此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2 中不含氰植株基因型种类多于含氰植 B. F1 代植株会产生 2 种基因型不同的配子
C. F2 含氰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1/4 D. 上述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第 II 卷(共 36 分)
二、简答题(共 30 分)
42.(10 分)下图 1 是某哺乳动物个体细胞核中染色体数随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曲线,图 2、
3、4 是该个体某器官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 1 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图 2、3、4 反映出用于观察的实验材料
应取自该动物的 (器官)。
(2)图 2 细胞处于 (分裂时期),判断依据是 。
(3)图 3 细胞的名称是 ,该细胞处于图 1 中的 段。
(4)图 2、3、4 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 细胞,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图
细胞中。
(5)图 4 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重要意义在于 。
43.(16 分)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
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
列问题。
sn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 中翅外展
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
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
为 。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
行杂交得到 F1,F1 相互交配得到 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 F1
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F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
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 F 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
_________________。
44.(10 分)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
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 S 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
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C.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适宜温度下培
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见图)。本实验
得出的结论是
。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
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 DNA。请利用 DNA 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促进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设计实验方案
第一步:从 S 型细菌中提取 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份,标为 A、B、C,分别作如下处理:
组合编号 A B C
处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A 组培养基不加任何提取物,B 组________________,C 组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组培养基中未出现 S 型菌落,只有 组培养基中
出现 S 型菌落,说明 DNA 分子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2019 级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生 物
一、单选题(1-36 每题 1.5 分,37-41 每题 2 分,共 64 分)
A 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A B C D B A D C D A D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C A B B B A A C C A D D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D C A A D C C C B B A
二、简答题(共 36 分)
42. (除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减数分裂 卵巢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2 分)
(3)极体 EF (4)2、4 2 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
性
43.(每空 2 分,共 16 分)
(1)3/16 紫眼基因 (2)0 1/2
(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44.(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
(1)S 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
(2)第二步:B 组加入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
C 组加入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 和 DNA 酶 (B 、C 顺序可调换)
第三步: 将 R 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A、C(1 分) B(1 分) (与第
二步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