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中学高二级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统考
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 1-3 小题,9 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
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
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
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
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
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
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
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
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
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
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
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
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
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
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
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
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流
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
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
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
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
大量怀古诗。B.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
感交织并存。
C.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
审美意境。
D.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
审美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应
营造模式。
B.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
说理透彻。
C.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
得丰富多彩。
D.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阐明了三者并行不悖、
相辅相成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
的寓意。
B.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两相对
待的双重时空。
C.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
族文化风格。
D.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诗
的审美魅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新媒体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习惯、传播方式和交往模式。
新媒体对传播时效的推进,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快节奏、高效率成为新型的生活方式。
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不得不使人们时时保持一种待命状态。搜索引擎的出现对人们的思维习
惯也带来冲击,譬如,上网搜索成为不少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记忆策略也发生变化,更
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的获取路径。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传媒形式是一种解构。其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则、碎片
化、去中心的特点。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解构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但是同时
新媒体也通过对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
在建构新的话语体系。当然,传播渠道的急速扩展,也必然造成冗杂、无效的信息充斥传输
媒介,降低人们参与的热情。
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物联网等迅速发展,人与物的直接“对话”越来越常见。互联网
即时通讯、视频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物—人”的互动,手机、
电脑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新媒体给社会交往带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
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
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收获就是表达渠道的扩展,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自我
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都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声音被传递。但是渠道的扩展
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不仅仅是
能够表达,成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同时,渠道的多元,要求传播内容的丰富和高质量,
而信息相对过剩与优秀资源的稀缺,是目前的新问题。新媒体造就的趋向无限快节奏的生活
方式,也可能会将人们引向精神的泯灭。一切处于矛盾中,等待着我们抉择和妥善处理。
(摘编自《网络对思维方式及思想发展的正负面影响》)材料二:
麦克卢汉在研究广告时发现,信息时代的生产中,商品本身越来越具有信息的性质,成
本中相当部分用于广告预算。商品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质量,并且越来越取决于它在消费者头
脑中所营造的形象。以旅行为例,旅行的过程与其说是在欣赏新的环境,不如说是在寻找已
经在媒介里获得的想象,用实物来验证自己想象中的符号。于是“世界本身成为一个博物馆,
馆中的藏品是在别的媒介里曾经见过的”。
这些吉光片羽的论述,提出了电子媒介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的世界被符号化了,
我们所接触的不再是世界本身,仅仅是一些象征符号。我们借助这些符号来构建起对世界的
想象,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比如一双耐克的球鞋,在我们眼中,它并不只是一双鞋,
那个商标让我们联系到乔丹、美国、潮流——当然,它的价格也会比一般的国产球鞋贵很多,
尽管它们很可能就出自同一家工厂。我们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它所象
征的世界——一个建构的品牌故事。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进一步发挥了麦克卢汉这一思想。他提出,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拟
像的世界,真与假很难区分。有时“假”的拟像甚至会比“真”的还要真,称为“超真实”。
比如电影《黑客帝国》就是按照这种哲学理念创作的。人们以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其实
只不过是身上插着无数导管生活在营养液里,但是这个想象中的“母体”真实得让人流连忘
返,甚至不愿面对痛苦的现实。
(摘编自《电子媒介时代世界认知的途径》)
材料三: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教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教堂来实现。而在最近的半
个世纪,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国外的研究表明,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
的 12 年中,儿童要观看长达 5000 小时的电视节目,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时
间大约 18000 小时,而同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有 12000 小时。
媒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它们承
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体的认同。在此意
义上,媒介成为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经。媒介以其无处不在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
受媒介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媒介被称为“第二课堂”,一方面
边缘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对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
媒介与信息的结合导致信息的极大丰富。面对不可确知的世界,除了用制度力量对信息传
播加以规范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大众本身媒介素养以自救。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澳大利亚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抵制西欧和好莱坞流行文化的策略和方式,通过法令使媒介素养教
育成为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 12 年级教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美国也以教授批判性的收看
电视技巧为切入点,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并逐渐纳入教育体制。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界从
1994 年起,将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提上日程。
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即是培养公众对大众媒介动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识,致力于
对大众媒体商业和宣传手段、技巧进行公开揭示,以此来匡时救弊。因为大众传媒作为社会
的信息系统,并非完全自足自为,而是组织的产物,有自身的利益诉求。随着人们对媒介功
能和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已经由单纯抵制抗拒媒介的控制,逐
渐扩展到增强对媒介认识、识别和运用能力提高的层面,即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种形
式的信息的能力。
(摘编自陈力丹《提升媒介素养》)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使得人们的记忆退化,只
记住信息点和路径。
B.电子媒介时代,世界被符号化,人们仅仅借助抽象符号来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去认
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C.媒介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被称为“第二课堂”,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
D.针对新媒体带来的问题,材料一认为需要妥善处理,而材料三重点从提高大众自身素养方
面给出了建议。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的优点是能够建立一种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和建构新的话语体系。
B.人们可能为自己创造出的新技术所控制,这是“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所导致的。
C.有了发声渠道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因此要提高表达质量,使之成为优秀资源。
D.信息时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深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是商品营销的手段。
6.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
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
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
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
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
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
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
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
了。
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
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
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
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
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
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
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
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
色说:“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
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
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
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
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
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
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
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
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
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B.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链接
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C.“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
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
D.小说讲述抗战中几位受伤的“战士”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
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8.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9.“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
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
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
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
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
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0、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②、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③、师鲁欢戚不问可知 ④、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⑤、洞然有水声 ⑥、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⑦、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⑧、大块假我以文章
⑨、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⑩、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
A、①③⑦⑧⑩ B、③④⑥⑦⑧
C、②③⑥⑦⑩ D、②③⑥⑧⑩
11、下面对划线词语或句子的解读全都准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
②、白鸥矫翼:矫:矫健。
③、窥之正黑,投以小石:介宾结构后置句。
④、“与山僧饭讫而去”和“辋水沦涟,与月上下”中的“饭”、“ 上下”都是名词活用
为动词。
⑤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省略句。
⑥、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曾,才,刚刚。
⑦、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原因
⑧、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称快,使动用法,使……称快。
⑨、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叨陪,敬辞,荣幸地陪侍。
⑩、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被动句。
A、②③④⑤⑦⑧⑩ B、①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⑧ D、③⑤⑥⑦⑧⑨⑩
12、下列对上面节选的文本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柳宗元,他与唐代文人韩愈、曾巩都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
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B、腊月,农历十二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腊祭”,所以称十二月为腊月。
C、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类似的尊称在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像“殿下、陛下、阁下、麾下、膝下”等。
D、秀才,唐代对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的称呼。明、清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
通名生员,俗称秀才,亦称诸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
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始 闻 秋 风
刘禹锡惜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边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看。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本诗写于诗人晚年。 拳毛:蜷毛,马毛拳曲貌。 眄:斜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
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颔联中,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
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侧面表现了秋风能使马和雕长
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
D、尾联中的"君"指诗人自己,而"扶病"二字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学
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且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3 ) “ 君 子 爱 财 , 取 之 有 道 ”,人 们 经 常 引 用 苏 轼 《 赤 壁 赋 ) 中 的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一种新节目形态的未来前景,与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市场价值三个因素密切相关。其
中,评判一种节目形态是否具有技术价值,要看其能否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对于观察类真
人秀节目的成功,在于不是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且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增进彼此
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这种让个体在保持个性的同时,( )。
在社会价值层面,当下的观察类真人秀大多把创作 锁定普通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
胞,家庭内部的话题如婚恋问题、亲子关系等,往往是社会变迁、时代发展的投影。很多年
轻人通过个体努力,在家庭之外实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自给自足。与此同时,包容的
社会观念和逐渐完善的保障体系,为年青一代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的生活 。观察类真人
秀经由相关话题的讨论,在 中为消解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摩擦提供了 可能性,有助于
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构建新的文化思维。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
增 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B.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
式, 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C.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是增进彼此之间的沟
通,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D.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不是在于给观众灌输具体的结论,而且是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
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促进社会信息的流动。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做法使节目更富建设性,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
B.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的做法,使节目更富建设性
C.这种做法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使节目更富建设性
D.使节目更富建设性的做法,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视野 模式 潜移默化 从而
B.视野 格式 潜移默化 进而
C.视线 格式 耳濡目染 从而
D.视线 模式 耳濡目染 进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就如干冰不是“冰”一样,_①__,而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固态物
质。可燃冰形似冰雪,能被直接点燃,燃烧后只会留下一滩水和二氧化碳气体,_②__。正因
可燃冰具有如此大的环保价值,所以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开发这种新型能源。全球可燃冰储量
丰富,据保守估计,其总储量是现在地球上已知的天然气、石油等所冇烃类碳储量的两倍以
上。但是可燃冰是靠低温和高压环境才能让甲烷和水分子维持固体状态,大气层中的甲烷会
让地表温度上升,如果开采不当,甲烷就会进入大气,_③__,威胁全球气候安全。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这是人类历史上确定的第 7 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
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也没有可用疫苗,但是,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此前的 6
种冠状病毒都由某种哺乳类野生动物传染,经过中间宿主再感染人类。所以,不要再吃野味
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钱理群教授曾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
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材料二:11 月 18 日晚,华中师大一附中官网公示 2020 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人员名单。
在第一轮 9 名拟录人员中,6 人是顶尖大学博士,其余为硕士,均来自清华、北大。公示 9 人
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有 6 人。顶尖名校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是否属于“大材小用”,引发社
会广泛关注。
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三水中学高二级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统考
语文科试题【参考答案】
1.C 2.D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
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
辑出错等。C 项,“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最
后一段信息所说,“‘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可见二者没有谁借
鉴谁的说法。故选 C。
2.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
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
(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D 项,“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表述错误。作者从现实时
空、心理时空与审美时空三个维度论述的不是中晚唐怀古诗的意象,而是论述其古今“两重时
空并置叠映”的特点;并且依据文章第二段所说,“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
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这三个维度并不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前两者“绾合”
成了后者。 故选 D。
3.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
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
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
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
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
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
确率 。
A 项,文中举例分析刘禹锡的两首诗,只是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时空,但没有提到“以古喻
今、借古讽今的寓意”; B 项,“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判断有误,文中虽然没有
举律诗的例子,且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并不能得出“律诗在绾合古今上比较松散”的结
论。作者在分析“堂前燕”这一意象时也用了“联结古今”这样的表述,可见“联结”就是“绾合”的
同义语,“两相对待的双重时空”也是对原文的曲解。C 项,“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
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说法错误;根据韩林德先生说的“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
的方式……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可见,是民族哲学、美学思维
影响了诗人、画家的观照方式。故选 D。
4.D 5.B
6.①正视新媒体对人们的正负面影响,积极发挥正面影响作用,消除负面影响。②揭示拟像
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直面真实的现实。③政府运用好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④
培养媒介素养,加强批判意识,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解析】
4.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
的大意; 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 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
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
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A 项,“使得人们的记忆退化,只记住信息点和路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因而记忆策略
也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的获取路径”,可见并不是“记忆退化”,只
是“记忆策略发生变化”;也不是“只记住”信息点和路径,而是“更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
和获取路径。
B 项,“借助抽象符号”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仅仅是一些象征符号。我们借助这些符号来构建起对世界的想象”,“象征符号”不是“抽象符号”,选项偷换概念。
C 项,“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媒介被称为‘第
二课堂’,一方面边缘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对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
将家庭的教育角色边缘化和冲击、挑战学校教育,不等于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于无足轻
重的边缘地位。故选 D。
5.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
的大意; 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 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
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
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B 项,“这
是‘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所导致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
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可见人可能被新
技术控制不一定是由“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导致的,选项强加因果。故选 B。
6.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抓住
题干中限定角度、范围、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词句,明确概括角度。其次是要根据概括角度,
回归文本,锁定信息区间。最后是在确定信息区间的前提下,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并根据题
干及文本层次分点整合组织答案。
本题要求回答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从材料一中论述的“新媒体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
习惯、传播方式和交往模式”“新媒体传播方式对传统传媒形式是一种解构”“新媒体给社会交往
带来了方便”和“新媒体扩展了表达渠道”四个方面各自的正反作用来看,我们应正视新媒体对
人们的正负面影响,积极发挥正面影响作用,消除负面影响。从材料二中“我们借助这些符号
来构建起对世界的想象,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拟像的世界,真与假
很难区分。有时‘假‘’的拟像甚至会比‘真’的还要真”中可以看出,我们要揭示拟像世界与现实
世界的区别,直面真实的现实。从材料三中“用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可以直接概括
出政府运用好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根据材料三中澳大利亚、美国和我国内地的媒
介素养策略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即是培养公众对大众媒介动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
识,致力于对大众媒体商业和宣传手段、技巧进行公开揭示,以此来匡时救弊”,可以概括出
我们要培养媒介素养,加强批判意识,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7.C
8.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贏伏击战。②义烈不挠。身受重伤,渴望再上
战场杀敌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③爱恨分明。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④自
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战友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⑤率直急躁。对掌柜言语
粗砺,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
9.【示例】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②进一步强化“战士”
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
【解析】
7.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
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
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
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 项,“突出英雄不被
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曲解文意,“一毛钱的搅缠”只能说明掌柜女人的
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成对比,突出掌柜的热情。这一情节并不能说明“英雄不被理解”。故选
C。
8.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
故事情节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
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
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
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筛选有关伙计的情节梳理概括即可。伙计
“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并且说“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可见他虽然身受重伤,却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个铮铮铁汉;从掌柜望着伙计说
“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
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可以看出,他爱憎分明,对同志无比的爱和对
敌人无比得很统一在一起;从他受伤后还追击敌人和指挥民兵伏击敌人,可以看出他英勇善
战;从他负伤后和战友一起开合作社谋生和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可以看出,他自立自信;从
他对待掌柜言语“,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和因为不能上战场急坏了眼睛,可以看出他脾气急
躁,性格直率。
9.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小说中叙述角度转换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白各种
叙事角度的基本作用,然后围绕小说的几个主要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给读
者的感受等等角度深入思考,接下来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作用,最后按照题干要
求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的作用。首
先从叙述角度上,由“我”变为“村干部”,变化了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的空间,叙述视角的增
加使叙述更加富有变化,更加富有艺术张力;从人物形象方面说,借“村干部”的叙述,描述那
个伙计,进一步表现了“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形象,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真实可信;
从主题方面讲,这样描述增加了小说的传奇色彩,丰富了小说的主题意蕴。
10、C 11、B 12、A
13、(1)(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
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补出“山上”1 分,“数”、“ 偃仰”、
“ 施设”各 1 分,句意 1 分)
(2)、如果你天性不是超尘拔俗的话,我怎么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邀请你呢?而这当中有很
深 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清
妙”、“相”、 “因”、“不一”各 1 分,句意 1 分)
14、D; 解析:D 尾联中的“君”指秋风。
15、①欣喜之情。首联诗人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
边,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
②衰老之叹。颔联中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
老的惆怅。
③对秋的喜爱与自强不息的豪情。后两联诗人“扶病”迎着秋风上高台,这就表现出他对秋的爱与
自强不息。
1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参考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7.A 18.B 19.A
【解析】
17.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主要病因是: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成
分残缺,要删除“对于”;同时,语序不当,应将“在于”放在“不是”的后面;同时,原文
句子内部结构是并列关系,所以要把“而且是”改为“而是”。
B 项,缺少主语,应删除“对于”。 C 项,缺少主语,删除“对于”;且语序不当,“增进彼此
之间的沟通”与“通过嘉宾探讨的方式”要互换位置。D 项,关联词运用错误,前后句是并
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要把“而且是”改为“而是”。故选 A。
18.本题考查衔接能力。根据括号前面“这种让个体在保持个性的同时”的信息可知,后面
紧接着要表达的内容与前面是并列关系,即:保持个性的同时,也要“对他人拥有更多的宽
容的做法”,据此,可排除 AC 两项。“使节目更富建设性”应是前面的“让个体在保持个性”
和“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这种做法所产生的效果,即要放在“对他人拥有更多宽容的做法”
的后面。而 D 项,先谈效果,后说条件,不合行文逻辑,故排除。故选 B。
19.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视野”,眼睛所能看到的空
间范围;或比喻思想或知识的领域。“视线”,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或比
喻注意力。根据语境“当下的观察类真人秀大多把创作的‘新领域’”锁定普通家庭”,故第
一空应填“视野”,从而排除 CD。“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格式”,一定的规格样子。第二空,根据语境“包容的社会观念和逐渐完善的保障体系,
为年青一代提供了有别于传统的生活……”,显然是可以照着做的样式,故应填“模式”,从
而排除 B。“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
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多指受到好的影响。根据语境类真人秀
节目显然不知不觉地为消解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摩擦起了作用,所以第三空应填“ 潜移默
化”。“从而”,连词,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连词,重在表递进关系。“构建
新的文化思维”是结果,是目的,所以第四空应填“从而”。故选 A。
20、①可燃冰也不是冰 ②是一种绿色新型能源; ③产生温室效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
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
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
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
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本题是介绍可燃冰的一段
说明性文字。①中所填内容,可根据“而是一种……物质”等关键词以及前面的句式:就如干冰
不是“冰”一样,进行推导;②中所填内容,可根据后文“环保价值”“新型能源”等关键词推导得
出;③中所填内容,可依据“开采不当”“地表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安全”等关键词推导得出。总
之,瞻前顾后,仔细斟酌即可。
21、武汉发现的病毒(1 分)是人类历史上确定的第 7 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1 分)。此
前的 6 种冠状病毒的传染(1 分)均和野生动物有关(1 分),所以,不要再吃野味了(1 分)。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语段的重心是结尾句“不要再吃野味”,由此倒推,不吃野生动物的原
因是以前发现的 6 种冠状病毒均和野生动物有关;语段的前半部分介绍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
引发的疫情情况,以及治疗上的现状。考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22、作文(60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
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
即审读题千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材料
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人的价值,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考生要表达自己的
感悟与思考,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
【审题】
材料一中“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
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钱理群教授的观点告诉我们应该要有担当
精神;材料二则主要讲华中师大一附中官网公布的一份教师招录名单引发人们热议。顶尖名
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
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可
以认为不是“大材小用”,可以从职业取向、个人价值实现的方式、重视基础教育等方面分析
立意;也可以认为是“大材小用”,这些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应该用自己所学的专
业知识进行学术研究,为社会做贡献,实现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更多的承担。此外,
行文要求请根据以上文字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故考生的写作必须关联两则
材料。
参考立意:
1、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大材小用。
2、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没有大材小用。
3、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