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在《历史》ー书中提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
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
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
“塔西佗陷阱”,它是当前我国社会公信度面临困境的侧面反映。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下降,
除了自媒体的特性及其传播特点等工具原因之外,“塔西佗陷阱”的形成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
因。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信任具有“社会嵌入性”特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
文化传统等“社会背景”对社会信任的水平、内容和特点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一
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信任问题,必须在特定的行政生态环境(社会背景)下进行。随着经济体
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
社会矛盾逐渐显现。转型期的资源分配不当、利益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民众心理失衡,产生“仇
富”的情结屡遭曝光的官员贪腐行为或官商勾結,更是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政府工作人员在作风、纪律、形象、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负面特
征容易引起不信任的发生。媒体上曝光的个别官员学历、履历造假,抽“天价烟”,戴“豪华
表”,都引发对政府工作人员执政能力、道徳品行的拷问和质疑。此类事件在互联网上蔓延开
来,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政府对民众的利益诉求不作为或态度不当,加之少数意
图不轨者借助网络煽动群众,试图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扩大化,都导致政府滑入“塔西佗陷
阱”。
最后,从公众心理角度看,影响政府信任的直接因素有两点:一是公众对于政府的公共
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二是公众对政府整体角色与运作的认知。而“政府信任度=对政府的
认知/公众期望”。公众期望的提高会致使其对政府满意度下降,从而产生对政府信任的不利
影响。自媒体时代,政府通过互联网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了二者之间的了解,提高了
公民对政府的认知度,但政府内部的一些不和谐声音也在通过自媒体散播出去,降低了公众
的期望值。党的十八大之后掀起一阵网络反腐热潮,“公民记者”对政府机构和行政官员展开
“全景式监控”,网络與论聚滴成浪,官员迫于压力快速辟谣,其态度的斩钉截铁反而更惹怀
疑。民众步步紧逼,挖掘出事件真相,最终权力部门对官员腐败行为进行查处与遏制。由此
可见,民众对政府期望与认知的相对剥夺感、失落感成为其对政府产生不信任的最根本的原
因。
在社会转型期,“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政府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
面对的挑战。政府工作人员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塑造自媒体时代的新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
职能的正面认知,维护政府公信力。首先,政府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道德
素养,时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只有时刻关注社情民生,刚正廉洁,才能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地取信于民。其次,通过新媒体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和
话语形象也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应掌握说话技巧,多进行脱稿训练,塑造自己
的讲话风格,尽量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塑造良好的话语形象。自媒体时代,政府面对危机事
件和公信力的新挑战时,第一时间把握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便可引导與论的走向。危机事件来
临时及时应对,平日注重形象维护,双管齐下必将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摘编自《公信力的缺失导致政府跌入“塔西佗陷阱”》)
1.下列所列的事项,属于“塔西佗陷阱”效应的一项是(3 分)( )
A.放羊娃多次在没有狼的时候喊“狼来了!救命啊!”,等到狼真来了,他的呼救没有凑效。
B.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盘剥百姓民不聊生,终致民怨沸腾、土崩瓦解。
C.武汉红会官微辟谣,网传“可凭介绍信去红会领取物资”说法不实,此举引发民众不满。
D.国家卫健委深切哀悼因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被训诫而后在工作中染病离世的李文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思路清晰,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结构全文。
B.文章主体使用了因果论证方法,逐层递进分析了“塔西佗陷阱”形成的原因。C.文章从工作人员的角度阐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提素养、树形象两不误。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前者用反例三言两语警醒读者,后者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一定区域内如果经济资源分配得当、经济利益分配均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就会有
所提高。
B.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出了某种负面特征,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滑坡。
C.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期望值密切相关,然而对政府期望值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其信任度
的提升。
D.平时注重形象维护、取信于民,危急事件时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及时应对,有助于政府公
信力的重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6 小题,27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4~6 题。
这个“毅”字很重要
宗璞
昆明下着雪,雪花勇敢地直落到地上。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
层白色。天阴沉沉的,可是雪白得发亮,一切都似乎笼罩在淡淡的光里。这在昆明是很少见
的。
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雪光随着他们聚在这里。各样
的宣传抗战的标语壁报,或只是几句话,有的刚贴上去,有的已经掉了一半,带着厚厚糊的
纸张被冷风吹得飒飒地响,好像在喊叫。
孟嵋坐在教室里。教室房顶的洋铁皮换成了茅草,屋角有一条裂缝,原来很窄,现在变
宽了。七年了,还没有走出战争,那裂缝彷佛也长大了,变老了,是在等着我们去打胜仗么?
这一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选修课。有些理工科的学生也选读,还有从别的学校特
地赶来的。他们说,听江先生的课,如同饮一杯特制的美酒,装的是中华文化的浪漫精神。
讲义是江昉自编的,他正在校勘《楚辞》,把研究心得和他诗人的创造力融合在一起,使得这
门课十分叫座。这些日子因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这间教室现在还是坐满了人。
嵋在椅子的搁板上摆好讲义和笔记本,正襟危坐。旁边的同学在小声说话,一个同学上
前把黑板仔细地擦了一遍,一面哼着“打胜仗,打胜仗。中华民族要自强——”
打胜仗,打胜仗!嵋心里想着,再不打胜仗,连这教室都老了。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把手中的书摊在桌上,把口中叼着的烟斗放在讲台上,他从
不含着烟斗上课。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教室里一阵翻讲义的声音,
随即是肃静。
江昉坐在椅上,两眼望着屋顶,慢慢地吟诵。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抑扬顿挫,学生们
随着声音认真地读着诗句。读完全诗,江昉把摊在桌子上的书又摞整齐。这是他的习惯,带
了书来,摊一下就算是用过了。
默然片刻以后,他开始讲,先介绍了《国殇》在《九歌》中的地位,便逐句讲解。江昉
讲话时,微阖双目,有时把烟斗在桌上磕一磕。讲完这两句,他问大家:“我说得够明白?”
稍停了一下,又接下去讲。
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起来:“首身分离是古来一句常用的话,用具
体的形象表示死。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屈原在《离骚》中有句云‘虽九死其
犹未悔’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要靠这点精神。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有
的版本作‘子魂魄兮为鬼雄’,这样一来就差一些,还是‘魂魄毅兮为鬼雄好’,这个‘毅’
字很重要。”
江昉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哧”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
出里面的旧棉袍,上面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他毫不觉得,只管讲述,同学
们也视而不见。写完板书,他就捏着粉笔站着讲,棉絮探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
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其他同学在议论滇西情况。敌人占领了我滇西土地,切断了滇
缅公路,一切外援物资都靠空运。这条空运道路非常艰险,飞机在山谷中飞行,又有敌机拦
截,坠落牺牲常有所闻。大家愤愤不已。有人说战场听起来太远了,应该走进去,每人都出一把力。
嵋想到了“面目枯槁、衣衫褴褛”这几个字,好像有人这样形容屈原,他用生命的膏汁
点燃丰富的思想,把自己烧尽。他的死如同琴弦的崩裂,如同夜空中耀眼的闪电,留下滚滚
雷鸣,响彻古今。先生们也是这样,会不会?大概那也是值得的。
江昉走后,嵋收拾书包。同学庄无因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把伞:“要下雪了,知道么?”
又下雪了,下的很急,不像昆明的雪。两人走进图书馆,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
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无因特来做课前辅导。“现在的问题不
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嵋在“从军”下面重
重画了条横线。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这
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
无因在后面接着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无因看了不语。
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只是烦了,连教室都老了。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
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不觉“哧”地一笑,仍低头看那张粗纸,写道:“你应该继续读
书,你会有大作为的。”
“也许战场上的每一个生命都会有大作为。我相信你就会为这世界增添很多,增添什么
我不知道。”“莫非是数学定理?”嵋抬起眼睛又一笑,微向上翘的睫毛挂着几颗晶莹的水珠。
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两人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
落。无因打伞送帽到教室,便自走了。
嵋不知这节课讲些什么。看着年轻的教员,只觉得他很像一个士兵。
晚饭后父亲弗之才回来,他是学校的历史系教授,也是教务长,下午刚去送过一批参军
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
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
母亲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小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他们说我年纪太小了。”
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说着,望了
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莹然,弗之伸手拭去了妻子的泪,又抚着嵋的头,
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火盆里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
谁都有责任去打胜这场战争,难得有这些好青年。可是嵋究竟是女孩子,年纪又小,叫人怎
么放心。碧初坐起来,走到灯下缝东西。弗之说:“又缝什么?灯这么暗,不要缝了。”碧初
叹息道:“你没看见嵋的手冻成什么样了?想缝一双棉手套,反正家里有旧布,总比买的便
宜。”弗之默然半晌。碧初又缝了一会见他还在那里,便说:“总有办法的,只要大家在一起,
我什么也不怕——现在,嵋又要走了。”弗之叹道:“这也是她的志气。”碧初不再说话,小
小的银针在手里飞舞。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同学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
到去了。
【注】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西征记》是以抗日战争
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4.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使得这门课十分叫座 叫座:上座率很高,受欢迎
B.随即是肃静 肃静:严肃,安静
C.正上高二的小弟合子委屈地说 委屈: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心里难过
D.碧初也已泪光莹然 莹然:晶莹,明亮
5.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展现了江昉先生授课时的个人风采。
B.小说通过描写“急雪”烘托了孟嵋在与庄无因对话时内心的愤愤不平。
C.缝手套的细节表现了碧初复杂的心情,其中有对女儿的理解,亦有不舍。
D.小说中《国殇》《木兰辞》的诗句,起到了塑造人物、凸显主题的作用。
6.有人说“教育是国之命脉,先生是教育之魂魄”,小说中的江昉就是这样的先生,请概括其形
象特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6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7~9 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
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
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
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
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
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
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
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
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
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
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
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
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
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
“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
呢。”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
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
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
卖给谁。”
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
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
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 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
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
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
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
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
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
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
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
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
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一句运用了夸张、比喻的
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B.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
“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C.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
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D.蒙铁尔虽不是主要人物,但小说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突出了其鲜明
的性格特征。作为当地的财主,他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8.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6 分)9.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
小说,请从主旨和环境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6 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 7 小题,28 分)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奚:为什么
B.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厌:厌弃
C.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素:白色
D.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 达:达到
1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 分)( )
A.困而不学 学而知之 B.古之学者为己 克己复礼为仁
C.不以其道得之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如之何其废之 尧舜其犹病诸
12.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A.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B.而谁以易之
C.其斯之谓与 D.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式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大凡
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
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
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候与曹人不义曹君,将
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材,愿附於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礼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
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
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於延陵,故号日延陵季子。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去鲁,遂
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
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邑与政,是以免于栾高之难①。去齐,使于郑。见于产。如
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去郑,适卫。自卫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
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季礼之
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礼剑口弗敢言委礼心知之为使上周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
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
岂以死倍吾心哉!”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删减)
[注]①齐景公十四年,齐国大夫栾施、高强互相进攻。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
之徐君冢树而去/
B.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
之徐君冢树而去/
C.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
之徐君冢树而去/
D.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
之徐君家树/而去/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又称中土、中州,古指中原地区,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B.“元年”可用来指统治者掌权执政的第一年,也可以用来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C.“诸侯”是中国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其地位、权势与后来的皇帝是相同的。
D.“世家”为《史记》五体之一,主要记载自西周至西汉初年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季札身世显贵,淡视权势地位。他是寿梦幼子,虽然寿梦生前曾经想过让他继位,然而他却推辞不答应,不想继位,最终只能由诸樊继位,总理国事。
B.季札遵守节义颇有自知之明。在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给他时,他以曹君之事为例,表
达了渴望有像子臧那样的义举,承认自己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C.季札高风亮节,深得兄长赞赏。诸樊死去时,留下了君位兄弟相传的遗命;其目的是希望
最终把君位依次相传给高风亮节的弟弟季札,来满足先王遗愿。
D.季札眼光长远,善于替人考虑。在出使齐国之时,他曾经劝说晏平仲交出自己的封邑和官
职;在出使郑国和晋国之时,他又分别劝说了子产和叔向等人。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出自《论语·子罕》)
(四)名句名篇默写。(11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2)适莽苍者, , ;适百里者, ;适千里者,三月聚
粮。(《逍遥游》)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4) ,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赤壁赋》)
(五)语言文字应用(共 4 小题,15 分)
18.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此次战争,美国虽看似被英法拖进了战争,实则暗度陈仓,谋求实现其地中海大战略。而
“别人打头,我收场”恰好是美国“巧实力”战略的重要特征。
B.中国远征军出发时,祖国的半壁江山落入敌手,他们的故乡和亲人还在血与火中挣扎,面
对此次战役,他们哀兵必胜。
C.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
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D.文艺创作不能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应做到哀而不伤,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
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
19.下列各句中,没有出现搭配不当病句类型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症状,应对失眠需
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B.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
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C.为提高全市商标品牌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市工商局“企业信用信息网”依法公开侵犯商标
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
D.修订后的普通高考考试大纲,考核方向上增加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核,考核内容上要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 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 D.③②④⑤⑥①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① ,但冬天下雪打雷就有些奇怪了,常常会被打上“奇异”“惊人”“罕见”等标签。
确实,冬天打雷比较少见,但② 。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③ :一是充足的水汽,二是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2017 年的 1 月,
成海出现了边打雷边下雪的天气,也就是“雷打雪”现象。这次降雪属于冷流降雪,是高空较强
的冷空气经过了较暖和的海面产生的。
(六)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近些年,为给广大学子上好大学“第一课”,各学校越来越重视录取通知书的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老教授们用毛笔手写完成的。炎炎夏日,他们齐聚一堂,
在举行开笔仪式后,端坐案前,狼毫蘸墨,用楷书、行书等字体一丝不苟地写下每个被录取
同学的名字。
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激光雕刻的该校“二校门”3D 纸雕工艺品,由在校师生纯手工拼
插完成。新同学打开录取通知书,见证了清华大学百余年传奇的“二校门”便立体完整地呈现出
来。......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A 项,“狼来了”的故事与“政府公信力”无关;B 项,不符合政府“说真话、做好事”遭误解
的特征;C 项“武汉红会辟谣”是说真话,但却引发公众不满。符合“塔西佗陷阱”的特征。D 项,
只说到政府行为,不涉及是否遭误解。)
2.B(从原文“首先”“其次”“最后”,可以看出“逐层递进”错误。)
3.A(“如果……就……”的推理过于绝对化。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的不是只有经济一方
面的因素。)
4.C(“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错。)
5.B(“内心愤愤不平”错)
6.答案要点:①学术功底扎实;②教学魅力独特;③有传统士大夫安贫乐道的风范;④有中国
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每点 2 分,其中形象特点概括 1 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1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7.A(“比喻”错误,应为拟人。)
8.答案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庞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庞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
交织。(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
9.答案示例:
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
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
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
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
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10. B(A 奚:什么地方, C 素:用来作画的白色底子 D 达:通达,明白)
11.C (C 均为介词,用;A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B 介词,为了/判断词,是 D 语气
词,表反问/语气词,表推测)
12 .D (D 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
13.A
14.C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
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
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
帝,自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15.B (“承认自己没有 治理国家的才能”错,原文中的“不材”只是谦虚的客套话,并不代表他真的没有才能。)
16.(1)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
呢!”
(关键词语“然”“始”“许”“以”“倍”各 1 分)
(2)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
能。已经竭尽了我的才能,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
(关键词语“博”、“约”使动,“既”、“卓尔”各 1 分;状语后置、省略句各 1 分。)
17. 略
18. C(“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地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
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
19. A(B.“发生……案情”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案件”。C.“提高……意识”动宾搭配不当,应
改为“增强”。D.修饰限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考核方向上”与“考核内容上”应互换。)
20. A
21. ①夏天打雷是常事②也不是没有可能 ③产生条件有两个(每句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虞国,在中原
地区;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二十五年,王寿梦死。
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馀祭,三子叫馀眯,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
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推辞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
政。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
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
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承人,谁敢触犯您呢!当国君不是
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希望符合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抛弃了家室
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十三年,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
馀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
而且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渐渐传到
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四年,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聘问。季札离
开鲁国,就出使到齐国。劝说晏平仲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没有这两样东西,你才
能免于祸患。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祸乱不会平息。”于是晏子通过陈桓子
交出了封邑与官职,因此在栾高之难中得以避免灾祸。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见到子产,
如见故人。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放纵,大难将临,政权一定落在你身上。你执政时,
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从卫国到了晋国,欣
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政权将要落到这三家吧!”临离开晋国时,对叔向说:“你
要勉力而行啊!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你为人刚
直,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祸患。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
但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献宝剑给徐
君。出使回来又经徐国,徐君已死,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随从人
员说:“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
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