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试题(Word版讲评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试题(Word版讲评版)

ID:445925

大小:61.0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命题审题:石室中学(北湖)高2020届语文备课组 第 1 页 共 11 页 高 2020 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稍深入了解,我 们会发现,“古风”已经活跃于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 纪录片、艺术摄影等等。概言之,“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其大 范围的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 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 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放大,受到众多青少年喜 爱:古风既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 秩序、有期待和回味。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在经济全球化时 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 因素。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 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 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 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动漫、网 游、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正因如此,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 有着深刻的相通处——重在展示个性认同和审美偏好。不过,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基于古代文化符号的 古风毕竟还有传统的制约。古代文化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以规范性为首要考虑。就像如今各种制服,不 能怎样好看就怎样穿,就像戏曲表演讲究“宁穿破,不穿错”。对照这一标准,当前基于网络文化和流行 时尚的古风审美则有碎片化、不稳定的特点。这种特质的积极方面是有一定创造性,另一面则是随意和粗 糙,有些作品或现象甚至被讥为“辣眼睛”。此外,因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各种 取向:有的强调要严格尊重传统形制,有的只把古风作为设计元素来运用,两方面推向极端都有偏颇之 处。 由此,古风发展过程中总有小众与大众、兴趣与商业之间的矛盾和平衡。其实,音乐、服饰、文学等 各个细分领域都存在相近规律:一开始,几个深度爱好者基于共同兴趣形成小圈子,交流作品,分享心 得;随着知名度和吸引力越来越大,更多追逐时尚者进入,打破小圈子的交流语境;有了更大社会关注以 后,商业模式介入,兴趣爱好不再是主要推动力量,出于成本考虑,商业运作难以支持初创者般的无条件 投入,商业营销也常有标新立异之举。所有这些,在忠实粉丝看来就是“变味”,于是,追求“纯粹”者 又开始另起炉灶。 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应该看到古风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让传统文化以当代时尚的方 式再一次迸发活力。文史专业研究者或可深入进来,帮助年轻人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可持续、有后劲的创命题审题:石室中学(北湖)高2020届语文备课组 第 2 页 共 11 页 新之举。 (摘编自孙焘《挖掘传统文化的时尚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风之所以活跃于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是因为他们追逐时尚的天性。 B.古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余年前,其广泛流行于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中间。 C.虽然古风爱好者在古风审美上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但内在取向是一致的。 D.古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受众的多与少、个人兴趣与商业运作之间的矛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既有对审美元素的分析,又有对流行时尚的思考,有较强的现实性。 B.文章先对古风下定义,再分析其流行的原因及发展特点,最后提出呼告倡议。 C.文章认为古风激发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对古风的流行持完全肯定的态度。 D.文章指出古风的发展存在着矛盾与平衡,议论分析较严密,有一定的思辩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并不意味着他们要进行文化复古。 B.古风满足了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这是它受众多青少年喜爱的充分证明。 C.虽然商业运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古风“变味”,但古风发展并未因此终止。 D.古风的流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作用,不可简单否定。 1.D(A项“是因为年轻人追逐时尚的天性”强加因果;B 项曲解原意,混淆了“其大范围的传播”与“源 头”的区别,原文说“宫室、车马……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C项表达绝对,原文说“古风爱好者群体 内存在各种取向……”) 2.C(C项“完全肯定的态度”有误,文章还分析指出了古风在审美上负面影响:“随意和粗糙”“辣眼 睛”,以及商业运作对“古风”性质负面影响。) 3.B(“充分证明”表达片面,古风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是一体两面、并列存在的:“古风既满足这些青 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甚至有组织的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屡见不鲜,这导致人们对现 今很多新发的传染性疾病有越来越多怀疑。 “比如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病毒(H1N1),就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 中国疾控中心研 究员陈继明说,“这是因为至今未发现这个基因组上看似猪的病毒确实来自猪群的实际证据。而且这个病 毒的‘父亲’和‘母亲’历来分居在欧亚和北美两处,至今也没有发现它们在‘同居’的迹象,那么它们 生下这个‘孽子’的概率应该很小。” 当年的SARS,也被人们怀疑是人为制造的。但陈继明认为,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SARS病毒是人为制造 的,不过,也不能彻底排除人为制造的可能。有不少实验室,包括美国、欧洲或中国数十家实验室,能够 人为制造H1N1等多种危害极大的病毒,而且人为制造这些病毒不需要特殊材料和设施设备,费用也很少。 有不少危害极大的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尼帕病毒,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H5N1亚型的 禽流感病毒,以及1918年引起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的、对人有神经毒性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等,都被一些实 验室复制出来了;这类行为已经遭受诸多人士的广泛关注,甚至谴责。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曹务春表示,在2004年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后,有人就说SARS是源于实验室泄 漏。“我与一位长期研究SARS冠状病毒的英国专家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并不大。命题审题:石室中学(北湖)高2020届语文备课组 第 3 页 共 11 页 因为SARS病毒是RNA病毒类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现在的技术水平很难对其进行操控。”曹务春说。 俄罗斯的一些专家则认为SARS病毒来自实验室的可能性较大。因为,SARS来无影去无踪,不符合一般 的传染病流行规律。一般的传染病流行,在大的流行风波发生后总会再经历一个小的流行风波,也就是说 总会持续几年。SARS显然不是这样。从这一点看,SARS病毒不太像自然发生的病毒。 (摘编自《SARS溯源猜想》) 材料二 衡量一种传染病的影响,一个粗糙的思路是考虑两个维度:毒力和传播力。前者衡量的是如果一个人 一旦患上该传染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后者衡量的是一个人有多大概率会得上这种疾病。 新冠病毒肺炎的毒力目前有一些粗糙的估计。在最初患病住院的40多人当中,病死率高达15 ,重症监 护的比例超过30 ,都已经超过了SARS的水平。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更多症状轻微的患者的话,综合病死率目 前在3 左右,远低于SARS(10 )和MERS(35 )的水平。 而关于这种病毒的传播力,有一个相对简便的定量指标,叫基本传染指数(R0),代表在没有外力干 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可想而知,R0越大则意味着传播力越强,如果R0小 于1,则意味着这个疾病会慢慢自我消亡。作为对比,这里列举了几个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传染病的传播力 数据: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2-4),SARS(2-5)。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肺炎在1 月23日给出过一个粗糙的估计在1.4-2.5之间,也就是说它的传播力远不如SARS。 (摘编自新华网《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为公众预防多种疾病传播提出如下标准建议,其中包括手和呼吸道卫生,以及安全的饮 食习惯:经常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与任何有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如 果出现发烧、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请及早就医,并将发病前的出行经历告知医护人员;应避免食用 生的或未煮熟的动物产品;按照正确的食品安全规范,应小心处理生肉、牛奶或动物器官,避免与未煮 熟的食物交叉感染。 (摘自世界经济论坛《一文掌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龙去脉》) 材料四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敬畏生命的精妙论述。《黄帝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 贵于人。”唐代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等。这些观点,也引起了西 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德国哲学家施韦泽提出:“中国伦理是人类思想的伟大成就。较之其他任何一种思 想,中国思想都走在了前面……并且赋予了爱还要涉及生灵及万物的内涵。”他认为中国的伦理学者早 就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例如,他指出孟子以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动物的同情,列子认为动物 心理和人类心理的差别并不很大,杨朱反对动物只是为了人及其需要而存在的偏见,《太上感应篇》提 到了《月令》“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施韦泽明确提出敬畏生命的概念,他基于欧洲传统思想认为道德关系只限于人类 自身,把动物、植物等生命形态置之度外的缺陷,认为世界不仅是过程,而且是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生 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因此把“敬畏生命”作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是可行的。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命伦理学思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SARS病毒是否源于实验室泄漏,英国、俄罗斯专家存在较大分歧,有英国专家认为以现有技术 水平还很难制造出这类病毒。 B.2009年导致全球流感大流行的H1N1,被怀疑是人为制造的,原因包括有人存在科学不端、不察行 为,人为制造病毒成本不高等。命题审题:石室中学(北湖)高2020届语文备课组 第 4 页 共 11 页 C.基本传染指数是一个相对简便的判断病毒传播力的定量指标,因此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时可以采取 一定措施降低R0指数。 D.施韦泽在综合中国古代伦理观念和欧洲传统思想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要敬畏生命,倡导一种对所有 生命都承担起责任的伦理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导致人们对很多新发传染病的怀疑,SARS等病毒被实验室复制出来的行为 受到关注和谴责。 B.因为SARS病毒不符合一般传染病流行规律,如没有在消失后再次流行,所以俄罗斯一些科学家证实 了它来自实验室。 C.毒力和传播力是衡量一种传染病影响的两个维度,据此分析,新冠病毒肺炎在传播力这个维度上远 低于SARS病毒。 D.孟子、列子、施韦泽等在敬畏生命的观念上相契合,认为人应承担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月令》 中也有此观点。 6.请结合本文材料简要分析人类应该如何应对流行病毒。(6分) 答: ▲ 4.C.(R0代表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条件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而言能够传染给几个人,根据定义,如果有外力干 预,就不适合用R0来表示传播力了。) 5.B.(俄罗斯科学家只是推测。) 6.①制止科学不端:加强对科学家和实验室的监控,监督、制止、谴责一些科学不端、不察行为,避免人 为制造灾难。②加强外力干预:传染病发生后,加强外力干预,如尽量避免易感人群互相接触,降低传染 指数。③重视生命伦理:加强敬畏生命教育,引导人们尊重生命,敬佑生命,承担起对动物的义务和责 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7~9 题。 医生的职责 【澳大利亚】斯蒂芬·凯伦 诺顿将新来的病人领进诊室,对索勒大夫说:“大夫,这个病人好像受到了惊吓,总是惶恐不安。他 是保加利亚人,英语说得不好。因为你也是保加利亚人,院长让我把他带到你这儿。” “交给我吧。”索勒大夫点点头,诺顿便离开了诊室。新来的病人白发苍苍,他佝偻着身子站在那 里,不一会儿全身就哆嗦起来,然后他颤巍巍地举起左臂遮住了自己的脸。 索勒医生操着保加利亚语对他说:“请坐,你不用害怕。我叫索勒·格鲍尔,你的主治医生。” 熟悉的乡音使病人感到宽慰,他坐下来,探过身子低声地问道:“真高兴听到我们自己的语言,大 夫,你是我们的同胞吗?” “我也是保加利亚人。”索勒医生点点头。 “谢天谢地!”病人舒了口气。紧接着他又变得惊慌起来:“索勒大夫,他们穷追不舍,想杀死我。 我吃不下、睡不着。昨天有人跟踪了我一整天,他们也许会对我下毒。索勒大夫,救救我,我不想 死……” “你在这里很安全,没人想杀死你!”索勒大夫平静地告诉他。 “他们会的,他们一定会杀死我!”病人坚持说道。 索勒知道要想解开病人的心结,就应该了解问题的实质:“他们是谁?” “是那些犹太人!我是科洛内尔·扎卡洛夫,当年曾是索菲亚一个集中营的司令官,这些犹太人一直命题审题:石室中学(北湖)高2020届语文备课组 第 5 页 共 11 页 追踪我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要杀死我……” 索勒大夫默默地坐在那里倾听着病人近似呻吟的诉说,过了一会儿,他大声地对病人说道:“好了, 科洛内尔·扎卡洛夫,你可以走了!” “谢谢,谢谢!”扎卡洛夫很感激。索勒大夫起身按铃,诺顿进来领走病人。病人刚一离开,索勒大 夫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全身上下情不自禁地颤抖了起来。当年他和家人在集中营里惨遭迫害的情景又浮 现在眼前。他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就像当年在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集中营里目睹亲人惨死时那样无声 地抽泣着。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亲眼看到了爸爸、妈妈和姐姐被处死的情景。也不知哭了 多久,索勒慢慢地抬起头来,咬牙切齿地说道:“苍天有眼,这个该死的恶魔终于落到我的手上,我要亲 手杀死他,为死去的亲人报仇!”说着,他打开一个上了锁的柜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药瓶,把它和 一管注射器放进一个小盒子里。可是他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那幅《希波克拉底誓言》,不禁愣住了,脑 中又闪出了在医科大学宣誓的那个场景,他想:“我是一名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他现在是我的 病人,我怎么能害死我的病人呢?”索勒医生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整个下午,索勒大夫一直坐在那里 没动,内心深处,医生的职责和复仇的欲望交织在一起,让他不能自拔。 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把它们放回原处,然后收拾 东西回家。 这天晚上索勒大夫彻夜未眠,少年时代在集中营里遭受的苦难像演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天快亮的 时候,他才迷迷糊糊地闭上眼。忽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把他惊醒。索勒大夫打开门,看到诺顿站在那里。 “不好了,新来的病人出事了!”诺顿惊慌失措地说道。“他怎么啦?”“我想可能是我的话刺激了 他!”诺顿说。“到底怎么回事?”索勒大夫很着急。“昨天下午我送他回病房,曾经比划着告诉他,你 当年曾在索菲亚的集中营里呆过。他似乎听懂了我的话,问我你为什么被关进集中营。我告诉他是保加利 亚的纳粹分子把你一家投入了集中营,因为你是犹太人。” “他听后什么反应?”索勒大夫问。“他一声不吭,不过脸色非常难看,当时我也没在意。今天早上 我去他病房,发现他倒在血泊中。他割断了自己的静脉,身边还留着一张纸条。” 索勒大夫接过纸条,只见上面用保加利亚文写着:“假如有来生,我再也不会做过去的那些事情了, 医生,对不起,请饶恕我们这些罪人吧!”尽管索勒大夫有一种解脱感,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内心深处多 少也感到了一些内疚,他赶紧对诺顿说:“快带我去他那儿,我们要救活他,绝不能让他死!”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并把它们放回原处,这一细节表明他已经原 谅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 B.小说通过言行和心理描写,刻画了索勒医生这一典型的战争受害者形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严重的心理创伤。 C.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用“近似呻吟”的语气诉说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表明他年老体衰、并为 自己可能被报复而惊恐万分。 D.小说擅长在平淡的叙述中制造波澜,如:索勒医生在听完病人扎卡洛夫自叙身世后大声让他 离开,既出乎意料又埋下伏笔。 8.小说中索勒医生的内心深处既有“医生的职责”又有“复仇的欲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 ▲ 9.有人认为小说结尾处索勒医生选择救助扎卡洛夫正是文章的精妙所在,如果将结尾改写为“索勒 医生没有救助扎卡洛夫而任其死亡”,将会对小说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从小说的艺术效果和主题表达命题审题:石室中学(北湖)高2020届语文备课组 第 6 页 共 11 页 的角度简要分析。(6分) 答: ▲ 7.A (A项,这一细节表明索勒医生内心医生的职责暂时占了上风,实际上他仍然对科洛内尔·扎卡洛 夫的罪行耿耿于怀。) 8.①医生的职责:索勒具有医生的职业敏感,通过简单的观察和谈话就细心发现病人有心结;索勒有 医者仁心,哪怕知道病人是杀害自己亲人的仇人,最终还是放弃了复仇;索勒医生坚守职责,在得知 病人割腕后履行医生的职责,赶去救治。②复仇的欲望:准备药瓶和注射器,想要为亲人报仇;想到 少年时期所受的苦难,彻夜难眠。得知病人自杀后,心中有一种解脱感。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9.(1)艺术效果:①使情节缺少波澜。索勒医生选择救助扎卡洛夫的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 中,这一突转增加了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如果改写则会使小说结尾趋于平淡而缺少波澜。②使人物 变得扁平。索勒医生选择救助扎卡洛夫与前文预备复仇的心理形成对比,有助于塑造人物复杂而真实 的形象,如果改写则会使索勒医生的形象扁平化和脸谱化,缺少真实感。③削弱艺术感染力。索勒医 生坚守职业道德,不因个人仇恨而漠视生命,这样的职业坚守和人性闪光带给读者强烈而深刻的艺术 震撼,如果改写将会削弱这样的艺术感染力。(任答两点即可) (2)主题表达:使主题狭隘化。小说既歌颂了医生的职业道德,又反思了战争带给人民的伤痛与苦 难,在“职责”与“复仇”的挣扎中,凸显了人性光辉。如果改写,小说的主题仅仅聚焦于战争的带 来的苦难,失去了原来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 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 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 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 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 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 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 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 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 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 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 曰:“吾得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 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 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 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节选自《宋书·谢瞻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 忧惧/ B.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 忧惧/命题审题:石室中学(北湖)高2020届语文备课组 第 7 页 共 11 页 C.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 忧惧/ D.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 忧惧/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叔母”,是对父亲兄弟妻子的称呼。古代有伯仲季叔的排名,“叔”是最后一位。 B.“二千石”,是汉代郡守这一官职的代称,因其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 C.“高祖”是庙号,皇帝死后,太庙立室奉祀所起名号称庙号。皇帝并非都有庙号。 D.“豫章”是古地名,今为江西南昌周边地区。《滕王阁序》中“豫章故郡”即指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瞻年少聪慧,文采斐然。年仅六岁,便能写文;其所作《紫石英赞》《果然诗》,深受当 时才士的称赞。 B.谢瞻知恩图报,恪守孝道。叔母将其养大成人,其待之如亲母。甚至叔母跟刘柳去吴郡,他 也辞官跟从。 C.谢瞻谦退知足,小心谨慎。谢晦深受重用,他屡次上书,认为弟弟虽才志出众,但职位过 高,恳请贬黜。 D.谢瞻洞悉情势,先知先觉。他生病在外,谢晦奔赴万里探病。他认为谢晦这样定会招来疑 谤,后果真如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得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 译文: ▲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译文: ▲ 10.B 11.A (“伯仲季叔”的排名错误,应该是伯仲叔季,“叔”排第三位,“季”才是最后一位。) 12.C (谢瞻上书时强调弟弟志行浅薄,能力平庸,不能胜任职位;并非认为其才志出众。) 13.(1)我能够侥幸保全,把尸骨归葬在家乡山脚之下(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 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家,也为国奉献。(实词2分:“幸全”,侥幸保全;“恨”,遗憾。句 式1分:思自勉厉,想着勉励自己。大意2分。) (2)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 办法。(实词3分:“臧否”,评价好坏;“患”,担心;“裁折”,抑制压制。大意2分。) 参考翻译: 谢瞻,字宣远,一名谢檐,字通远,是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三哥。他六岁时,就能写文章, 写了《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有才华的士人,没有人不惊叹他的奇异。他起初担任桓伟安西参 军,楚台秘书郎。他从小失去父母,婶婶刘氏抚养他很有恩情,谢瞻兄弟侍奉婶娘,如同对待亲生母亲。 刘氏的弟弟刘柳调任吴郡太守,带着姐姐一同赴任,谢瞻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便辞去职务随同前往,在 刘柳手下任柳建威长史。 谢瞻的弟弟谢晦当时任宋台右卫,权势显赫,恩遇宠厚。谢晦从彭城回到京城接取家眷,一时宾客车 马聚集,填塞门巷。此时谢瞻正在家中,(见到这种情景)很是惊骇,他对谢晦说:“你的名位不高,而 士人归依奔向你竟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家以清淡谦退为家风,不愿干涉政事,结交的人不过是亲戚朋友,命题审题:石室中学(北湖)高2020届语文备课组 第 8 页 共 11 页 而你现在竟然势倾朝野,这难道是家门之福吗?”谢瞻于是用竹篱隔开门院,说:“我不愿意见到这种场 面。”等他回到彭城,就向高祖说:“我本来是寒素之士,父亲、祖父的官位也都是没有超过二千石的职 位。弟弟年纪刚刚三十岁,志行浅薄,能力平庸,但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职任清显重要,福气失去灾祸 来临,恐怕应该不远。我特地请求你把他降职贬官,来保住我们这衰微的家门。”前前后后屡次向高祖陈 请。高祖命谢瞻任吴兴郡太守,谢瞻又亲自陈情请求辞退,于是改任豫章太守。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 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禁止、杜绝)他的言论。谢晦终 建辅佐帝王创立帝业的功劳,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谢瞻更加担忧害怕了。 永初二年,谢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医治,希望就此死去。谢晦听到他生病的消息急忙赶去,谢瞻见 到他,对他说:“你是国家大臣,又掌管军机大事,老远地到我这里来,一定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 当时果然有人禀告谢晦反叛。谢瞻病重,回到京城。高祖因为谢晦掌管禁军,不可出宫住宿,就叫谢瞻住 在晋南郡公主夫婿羊贲的旧宅,地点在领军府东门。谢瞻说:“我有祖先留下的旧房子,为什么住在这 里!”谢瞻临终的时候,留下遗书给谢晦说:“我能够侥幸保全,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么更 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家,也为国。”于是死去,死时三十五岁。 谢瞻善于写文章,辞采之美,可以与族叔谢混、族弟谢灵运相匹敌。谢灵运父亲谢瑛,没有才能。做 过秘书郎,早年就死了。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 他),只是没有办法。谢混对谢瞻说:“不是你的话没人能做到(制止他)。”就与谢晦、曜、弘微等一 起游玩,让谢瞻与谢灵运坐一辆车;谢灵运一上车,就开始评价人物,谢瞻对他说:“你父亲死的那么 早,谈论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谢灵运沉默不言,评价的言论从此停止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从军行 杨炯① 烽火照西京②,心中自不平。 牙璋③辞凤阙④,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杨炯: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皆任文职。唐高宗期吐蕃和突厥侵扰甘肃一带,唐王朝派礼部尚书裴行俭出征,杨炯此 诗当作于此时。②西京:指长安。③牙璋:调兵的符信。④凤阙:指长安宫阙。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起句用一“照”字,将“烽火”和“西京”巧妙组合起来,形象地表现出外患严重、情 势危急的紧张气氛,并引出下文 。 B. 第二联“牙璋”对“凤阙”,把官军出师景象渲染得非常庄严;“铁骑绕龙城”则写出了行 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C. 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现出作者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战无不胜 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D. 《从军行》全诗通篇实写,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 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15.本诗在自然景物选择、战争场面描绘、主题思想等方面体现了边塞诗的典型特征,请结合第三联 简要分析。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命题审题:石室中学(北湖)高2020届语文备课组 第 9 页 共 11 页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 ▲ ”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 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2)《诗经·卫风·氓》中,“ ▲ , ▲ ”两句写女子回忆小时候和氓嬉戏 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 “ ▲ , ▲ ”两句表现了时序变迁、新旧 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14.D (本诗并不是通篇实写,出征的是裴行俭,杨炯是一介书生(一生任文职);“烽火照西京”是想 象是夸张,战争在发生在甘肃;“宁为百夫长”两句抒情,呼应“心中自不平”,从这里回看中间两联也 可推为想象的情景。) 15. ①自然景物选择:以“雪”和“风”写边地恶劣环境。从视觉出发写大雪纷飞,遮天蔽日,军旗上的 彩画黯然失色;从听觉出发,写狂风呼啸,几乎湮没了进击的鼓声。以二者渲染边塞环境的恶劣。 ②战争场面描绘:用描写旗鼓来侧面刻画战斗场面。大雪之中,旗帜暗淡,仍然是方向;大风之中,鼓声 微弱,仍然是动力。以点带面,使战斗的画面跃然纸上,烘托出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③主题思想:表现了战斗残酷和将士舍生忘死的精神。以环境的恶劣,侧面衬托出将士们的昂扬斗志和战 斗的残酷。风雪中将士们惊心动魄的行军,凸显了战士们壮怀激烈,舍生忘死的豪情。 16.(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古代的画派大略有两种:一种是艺术传派,另一种是地域群体。所谓艺术传派,是因师承传授和 风格影响而成的画派,唯一开派者创造性的画风,引起了无数追随者的学习, 了这一派的 风格。就五代宋初的花鸟画坛而言,画史上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因为徐熙的儿 子 ,另创纯用彩色描绘的没骨画,故而没能形成流派。而黄筌的子侄们把他的绘画技 法 ,凡是学画,都以他为宗,由此形成了“黄家画派”,在北宋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所谓地域群体,是因思想、风格和创作条件相近而形成的区域艺术圈,习惯上以群体活动地区命 名,比如清代的京江派、海派……无不如此。又如新安派,最早见于清代张庚以“浦山论画”为题的 著作中。这种群体, 不只一名代表人物,若干代表画家的风格既有一致性,又各擅胜场。 每个代表人物也都各有传派。不论艺术传派和地域艺术群体,其发展与出现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 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控制 改弦更张 视若珍宝 常常 B.主宰 改弦更张 奉为圭臬 往往 C.控制 改是成非 视若珍宝 往往 D.主宰 改是成非 奉为圭臬 常常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黄家画派”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从此以后,鲁迅的书桌上就多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B.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这篇文章深刻揭露了“友邦人士”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D.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设计寄寓着村民的美好愿望。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论艺术传派还是地域艺术群体,其发展与出现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风貌命题审题:石室中学(北湖)高2020届语文备课组 第 10 页 共 11 页 和人文历史。 B.不论艺术传派以及地域艺术群体,其出现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风貌 和人文历史。 C.不论艺术传派、地域艺术群体,其发展与出现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风貌和 人文历史。 D.不论艺术传派还是地域艺术群体,其出现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离不开特定地域的自然风貌 和人文历史。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聚人揽才、强化科研、重能力求先进,成都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之都。 材料: 开放 生态 文明 开襟怀迎宾朋 拥山水宜人居 继先贤守明德 窗含西岭 面向世界 忠肝义胆 万花掩映 兼容并蓄 丞相祠堂 答: ▲ 21.下面是某自来水公司发布的停水通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 改。(5分) 因管网升级改造,我司计划自2020年6月6日8时30分起,在光明中学附近地方停水施工,估计工 程将于6日15时30分结束,到时候供水将慢慢恢复。请受影响的人家做好储水准备,由此造成的不 便,敬请谅解。 答: ▲ 17.B(主宰:主管,支配。控制: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根据语境选择“主宰”。改 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改是成非: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语境中没 有说改成错误的,而是另创,应选择“改弦更张”。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 则。视若珍宝:形容十分珍爱,将其当成无价之宝。根据语境“凡是学画,都以他为宗”,应选择 “奉为圭臬”。往往:副词,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不用于主 观意愿。常常:副词,单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语境中“这种群体不 只一名代表人物”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规律,用“往往”更妥。) 18.D(文中“黄家画派”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A项,“早”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B 项,“说话”表示特殊含义;C项,“友邦人士”表示反语讽刺;D项,“四水归堂”表示特定称 谓,与文中双引号作用一致,故选D。) 19.D(原句两项错误:一是搭配不当,关联词“不论”所引导的分句要有选择项或带疑问代 词;二是“发展与出现”语序不当。A项,“发展与出现”语序不当。B项,“以及”使用不当。C 项,“艺术传派、地域艺术群体”并列不当,且“发展与出现”语序不当。故选D) 20.答案示例:窗含西岭、万花掩映、拥山水宜人居,成都是当之无愧的生态之都。 丞相祠堂、忠肝义胆、继先贤守明德,成都是当之无愧的文明之都。 面向世界、兼容并蓄、开襟怀迎宾朋,成都是当之无愧的开放之都。 【解析】先看清题目要求,注意不可随意发挥,必须用材料中所给文字重新组合;然后分析例句结构 特点,再把所给材料分类,整理成和例句结构大体一致、内容相关的三句话。例句“聚人揽才、强化 科研、重能力求先进,成都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之都。”由四部分组成,前两个分句为四字短语,第三 个分句为六字短语,第四个分句是一个判断句,总结了“成都”这个城市的特点。审读题目要求,这 道题所给材料均是在介绍“成都”形象,所以仿写句子的最后一句应该写成“成都是当之无愧的……命题审题:石室中学(北湖)高2020届语文备课组 第 11 页 共 11 页 之都”。同时还要注意每组句子内部语句之间内容要有联系性,如:“窗含西岭、万花掩映、拥山水 宜人居,成都是当之无愧的生态之都”中“窗含西岭、万花掩映”的自然环境照应“宜居”“生 态”;“丞相祠堂、忠肝义胆、继先贤守明德,成都是当之无愧的文明之都”中“丞相祠堂”“忠肝 义胆”“明德”“文明”几个词语之间是有联系的;“面向世界、兼容并蓄、开襟怀迎宾朋,成都是 当之无愧的开放之都。”中“面向世界”“兼容并蓄”“开襟怀迎宾朋”“开放”几个词语话题一 致。 21.①“附近地方”改为“周边区域”;②“估计”改为“预计”;③“到时候”改为“届时”;④ “慢慢”改为“陆续”;⑤“人家”改为“用户”。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00后”的身上被贴上了各种标签:有个性也容易固执已见;有能力但不能抗 压;既是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宅男宅女”,又是玩转智能设备的“网络原住民”;甚至有人直言“00后” 是“垮掉的一代”,缺乏承担新时代使命的能力,但也有人盛赞他们是为祖国绽放的“后浪”,正奋力奔 涌! 面对人们对“00后”的认知,身为“00后”一员的你,有什么话想说?你认为“00后”该怎样接过时 代的“接力棒”呢?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以“我为‘00后’代言”为副标题,写一篇文 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