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

ID:446292

大小:557.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区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二) 生 物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B. 溶酶体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 ATP 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D. 胰岛 B 细胞能分泌胰岛素,与该细胞内的胰岛素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分化等知识点,需要考生综合相关知识,并明确光合作用和呼吸 作用过程的物质变化,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进入内质网初步加工,之后内质网出芽形成小泡将 其包裹,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成成熟的蛋白质,然后高尔基体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 泡运往细胞膜处,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A 正确;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其中的酶能催化细胞的各种结构物质水解,从而造成 细胞结构的破坏,B 正确; C、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没有产生[H],而是消耗了[H],C 错误; D、人体所有体细胞都含有一套相同的基因,但不同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执行情况不同,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 B 细胞中选择性表达,使胰岛 B 细胞能合成分泌胰岛素,D 正确。 故选 C。 2.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应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进行 B.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 C. 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用荧光标记法标记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证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教材中多个实验相关的知识点,需要考试熟悉并掌握相关实验的原理、材料、过程和结论等,然后逐项分析判断。 【详解】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自变量为温度,pH 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A 错 误; B、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B 正确; C、琼脂块是无生命的物质,不能提供 ATP,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C 错误; D、用荧光标记法标记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一段时间后荧光分子分布均匀,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错误。 故选 B。 3.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 培养后期,酵母菌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C 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必须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 转速 150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随着转速的逐渐增大,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但在 8h 后,转速为 200 r/min 和 250 r/min 的培养瓶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培养初期,酵母菌种群密度较小,种内斗争微弱,因种群数量基数小而扩增缓慢,A 错误; B、无论培养初期还是培养后期,酵母菌的呼吸场所都是胞内,B 错误; C、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应该采用抽样检测法,可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C 错误; D、由图示可知,转速 150 r/min 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但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和空间有 限,且酵母菌的生长会受到自身代谢产物的影响,可预测后期当种群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保持相对稳 定,呈“S”型增长,D 正确。 .故选 D。 4.“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 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 段为有氧呼吸,bc 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 段为无氧呼吸 B. 运动强度大于 c 后,肌肉细胞 CO2 的产生量将大于 O2 消耗量 C. 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 ATP 中 D. 若运动强度长期超过 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其中 ab 段,氧 气消耗速率逐渐升高,而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保持相对稳定;cb 段,氧气消耗速率逐渐升高,血液中的乳酸 含量开始上升;cd 段氧气消耗速率不变,但血液中的乳酸含量逐渐升高。 【详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cd 段氧气消耗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因此该阶段既进行有氧呼 吸也进行无氧呼吸,A 错误;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不论何 时,肌肉细胞 CO2 的产生量都等于 O2 消耗量,B 错误; C、无氧呼吸过程是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过程,大部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 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的转移到 ATP 中,C 错误; D、如果运动强度长期超过 c,血液中乳酸水平过高,会使肌肉酸胀乏力,D 正确。 故选 D。 5.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 II、III、IV、X、Y 表示染色体,基因 A、a 分别控制灰 身和黑身,基因 R 和 r 分别控制红眼和白眼。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果蝇细胞一个染色体组组成是 II、III、IV、 X 或 II、III、IV、 Y B. 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 F1 代中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4 C. 若该雌果蝇含 A 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 F1 有 16 种基因型 D. II 号、III 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左图为雌果蝇,基因型为 AaXRXr;右图为雄果蝇,基因型为 AaXrY,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 对同源染色体上,能够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根据图解可知,果蝇细胞一个染色体组组成是 II、III、IV、 X 或 II、III、IV、 Y,A 正确; B、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 F1 代中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1/2(AA+aa)×1/2(XrXr)=1/4,B 正确; C、若该雌果蝇含 A 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其基因型为_aXRXr,雄果蝇基因型为 AaXrY,先分析第一对: _a×Aa→A_、Aa、_a、aa,4 种基因,再分析第二对基因,XRXr×XrY→XRXr 、XRYXrXr、XrY,也是 4 种基 因型,则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 F1 有 16 种基因型,C 正确; D、Ⅱ号和Ⅲ号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不属于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 异中的易位,D 错误。 故选 D。 6.图甲为某种细胞内 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所示过程对应图乙中的②③ B. 图甲过程所需的能量由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提供 C. 图乙中③过程中存在 2 种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的D. 图乙中①过程不会发生在人体神经元的细胞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图可知:图甲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空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图乙中①为 DNA 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 RNA 分子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 程。 【详解】A. 图甲所示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对应图乙中的②③,A 正确; B. 图甲过程所需的能量由 ATP 提供,由分析可知图甲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而原核细胞无线粒体,B 错误; C. 图乙中③是翻译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 A 与 U 配对、G 与 C 配对,共 2 种,C 正确; D. 图乙中①是 DNA 复制过程,人体神经元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故不会发生该过程,D 正 确。 7.2019 年底武汉出现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该病患者肺功能受损引起血氧 饱和度下降,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SARS-CoV-2 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RNA 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彻底水解会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 B. 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呼吸急促,以补偿机体缺氧 C. 一定浓度的酒精能使 SARS-CoV-2 的蛋白质外壳变性,从而失去感染力 D. 患者治愈后,机体产生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对 SARS-CoV-2 免疫的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有严整的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组成,营寄生生活,离开了活细胞就 不进行生命活动。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后,机体内存在的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进而产生大量抗体发挥作用,即为 二次免疫。 【详解】A、该病毒由蛋白质和 RNA 组成,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氨基酸、磷酸、核糖和 4 种含氮碱基,A 错误; B、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会导致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以增加氧气的吸收量,可以补偿机体缺氧的反 应,B 正确; C、一定浓度的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进而破坏病毒的结构,使病毒失去感染力,C 正确;D、治愈后的机体在一段时间内含有可特异性识别 SARS-CoV-2 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保持有对 SARS-CoV-2 免疫的能力,D 正确。 故选 A。 8.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37 ℃。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传回下 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此中枢会整合这些信息并与调定点比较,相应地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温 的相对稳定。体温调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正常人体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 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 B. 体温上升期,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 C. 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 体温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 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 【详解】A、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A 正 确; B、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B 正确; C、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 错误; D、由图可知,体温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D 正确。 故选 C。9.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 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 ACE2 蛋白结合,然后 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 B. 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C. 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 D. 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 T、B 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三道 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 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A、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A 错误; 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人体的细胞内增殖,而抗体不能识别细胞内的抗原,所以新冠病毒 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通过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B 错误; C、由题意不能确定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病人患自身免疫疾病,C 错误; D、由于患者体内发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 T、B 细胞,D 正确。 故选 D。 10.缩节胺(DPC)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测定不同浓度 缩节胺(单位:mg/kg)对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含量(g/g)的影响,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控植株矮化的最适宜 DPC 浓度为 62.5mg/kg B. 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C. 缩节胺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D. 赤霉素和缩节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根和幼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自变量是缩节胺(DPC)的浓度,因变量是赤霉素的含量。当 DPC 浓度为 62.5 mg/kg 时,促进 赤霉素的合成,当 DPC 浓度为 125 mg/kg、250mg/kg、500mg/kg、1000 mg/kg 时,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可 知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详解】当 DPC 浓度为 62.5 mg/kg 时,与空白对照(DPC 浓度为 0)相比较,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的 含量升高,未起到矮化作用,A 错误;与空白对照作用相比,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既有促进作用, 又有抑制作用,因此,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的影响具有两重性,B 正确;从题干中信息无法得出缩节胺 可以催化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C 错误;缩节胺是一种人工植物生长类似物,植物无法合成,D 错 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的相关信息“缩节胺(DPC)是一种人工植物生长类似物,可以调节 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再根据题意作答。 11.某林区在 30 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 型频率变化如下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地区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基因型 引入前,原地 引入后 5 年,本地 引入后 8 年,本地 AA 50% 54% 58% aa 20% 24% 28% A. 该林区 30 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 B. 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 C. 研究该地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D.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 【答案】B【解析】 【详解】A、林区发生火灾,而火灾后的森林属于次生演替,A 正确; B、引入前原地,AA=50%,aa=20%,则 Aa=30%,故 A 的基因频率为 50%+1/2×30%=65%;引入后 5 年, 本地,AA=54%,aa=24%,则 Aa=22%,故 A 的基因频率为 54%+1/2×22%=65%;引入后 8 年,本地, AA=58%,aa=28%,则 Aa=14%,故 A 的基因频率为 58%+1/2×14%=65%,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说明 该种群发生未进化,B 错误; 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 等,C 正确; D、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 若部分野兔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 值大,D 正确。 故选 B。 12.为研究培养基成分对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科学家配制了如下表所示的 2 种培养基,开展了 有关实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基 培养天数 甲 MS 培养基(含蔗糖、有机酸、无机盐、琼脂) 7 天 乙 纤维二糖+MS 培养基(同上) 7 天 A. 本实验的材料可取自马铃薯试管苗的幼嫩叶片 B. 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C. 制备原生质体前需用湿热灭菌法对酶解液进行处理 D. 添加纤维二糖的作用可能是促进细胞壁再生和细胞持续分裂生长 【答案】C 【解析】【分析】 比较表格中培养基成分可知,乙组较甲组添加了纤维二糖;由柱形图可知,乙组的细胞出芽率明显低于甲 组,细胞分裂率明显高于甲组。 【详解】A、为研究培养基成分对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培养 影响,实验的材料可取自马铃薯试管苗的幼嫩 叶片,A 正确; B、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要加入各种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反之则利于根的分化,B 正确; C、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对所有器具、培养基等进行严格的灭菌,防止污染,但用湿热灭菌法对酶解 液进行处理,会导致酶丧失活性,使实验失败,酶解液一般采用过滤灭菌,且随配随用,C 错误; D、在培养基中加入纤维二糖后细胞出芽率明显降低,细胞分裂率明显升高,因此可推断纤维二糖有助于愈 伤组织的形成,并且降低了细胞分化的能力,D 正确。 故选 C。 13.嗜吡啶红球菌可以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还能使榨菜在腌制过程中变红;该菌的菌落呈红色、奶酪状、 圆形、隆起。研究人员为了初步鉴定变红的榨菜中是否含有嗜吡啶红球菌,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 问题 (1)培养嗜吡啶红球菌的培养基的 pH 应调至中性或微碱性,该步骤应在_____________之前完成。 (2)初步鉴定嗜吡啶红球菌时,先要纯化榨菜中 菌种,纯化时先将榨菜样液用滤膜过滤,滤膜的孔径应 ______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菌种的体积。挑取滤膜上的菌种,接种在平板上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微生物时,常培养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可初步确定变红榨菜中含有嗜吡啶红球菌。 【答案】 (1). 灭菌 (2). 小于 (3).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 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 格 (5). 平板上的菌落呈红色、奶酪状、圆形、隆起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pH、特殊的营养物质 的需求。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 的 的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 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 落。 【详解】(1)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一般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固体培养基的制作流程一般为:计算→ 称量→溶化(包括琼脂)→调节 PH→分装→灭菌→倒平板→(冷却后)倒置平板,在灭菌之前调整 pH。 (2)纯化榨菜中的菌种时可以用滤膜过滤除菌,方法是将榨菜样液进行过滤,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嗜吡啶红 球菌,因此水中的嗜吡啶红球菌留在滤膜上。细菌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培养微生物时,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空白对照,以检测 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嗜吡啶红球菌形成的菌落特征是呈红色、奶酪状、圆形、隆起,因此观察到平板上 有该特征的菌落,则可初步确定变红榨菜中含有嗜吡啶红球菌。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和鉴定方法,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制备流程、接种方法、 鉴定原理及特殊要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4.苦荞是一种有名的经济植物,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血脂等功效。CHS 是合成黄酮类化合 物的关键酶。有人把经修饰的 CHS 基因导入苦荞细胞中,培育高产黄酮苦荞品系。按图示回答: (1)将修饰后的 CHS 基因与 Ti 质粒连接成重组 Ti 质粒的酶称为________________,这种酶主要有两类, 恢复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其中能“缝合”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将修饰后的 CHS 基因导入苦荞体细胞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用此方法的受体植物细胞可以 释放出_____________物质吸引农杆菌移向细胞。 (3)检测转基因苦荞培育是否成功,个体水平上可以比较__________________进行鉴定。 【答案】 (1). DNA 连接酶 (2). 磷酸二酯键 (3). T4DNA 连接酶 (4). 农杆菌转化法 (5). 酚 类 (6). 转基因苦荞与普通苦荞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或转基因苦荞与普通苦荞细胞中 CHS 含量)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限制酶、DNA 连接酶、运载体,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提取目的基因、基 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的酶是 DNA 连接酶,其作用是将互补的末端之间形成新的磷酸二酯 键,把两个 DNA 分子连接起来,DNA 连接酶有两种,EcoliDNA 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T4DNA 连接 酶可以作用于黏性末端,也可以作用于平末端。 的(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植物受伤后产生酚类化合物可以吸引农杆菌,农杆 菌感染植物后,能将其 Ti 质粒上的 T—DNA 整合到植物受体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 (3)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中对于转基因的生物是否出现了新性状,需要个体水平的检测,经过基因工程 的处理后,转基因苦荞中 CHS 的含量高于正常苦荞,因此通过比较转基因苦荞和正常苦荞的 CHS 含量可以 检测转基因苦荞培育是否成功。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基因工程的基本知识,属于简单题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基因工程基本概念的理 解,基因工程是通过体外的 DNA 重组和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改造,创造出基因工程产品和新性状的生物。 15.西洋参为我国北方种植的名贵中药材,喜散射光和漫射光。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西洋参光合作用的影响, 研究小组将西洋参的盆栽苗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自然光照,乙组给予一定程度的遮光。培养一段时间 后,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_____,13 点比 9 点光照强度大,但两组实验中 13 点的净光合速率都低 于 9 点,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 点时,乙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间段内乙组光合积累量小于甲组,研究小组据此得出结论:西洋参不适合弱光条件下生长,请指 出该实验设计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叶绿素 b/a 比值可作为植物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研究人员发现遮光处理提高了西洋参叶绿素 b/ a 比值。可以通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验证该结论,你的实验证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乙组 (2). (温度升高),与光合速率相比呼吸作用速率增加的更快 (3). 乙组遮阴, 蒸腾作用减弱,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CO2 吸收量大) (4). 未设置其他遮阴度的实验组,不足以说明问题 (5). 遮光组滤纸条上黄绿色的色素带宽度与蓝绿色的色素带宽度的比值大于非遮光组 【解析】 【分析】 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光,二者的自变量是是否遮光,故乙组是实验组,甲是对照组。乙组自然光照下中 午温度较高,蒸腾作用旺盛,气孔关闭,会出现午休现象。 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详解】(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遮光,故遮光组乙组为实验组。9 点→13 点,光照增强,温度也会上 升,可能呼吸速率增加的比光合速率更快,故会出现两组实验中 13 点的净光合速率都低于 9 点。 (2)11 点时,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光合速率下降较明显,实验组进行遮光处理后,午休现象不明 显,出现乙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组。 (3)题目中遮光组只有一组,结果不准确,应该设置若干组遮光比例不同的实验组,再比较各组的光合积 累量,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4)叶绿素 a 呈蓝绿色,叶绿素 b 呈黄绿色,若遮光确实遮光处理提高了西洋参叶绿素 b/a 比值,则对 两组叶片的色素进行提取分离后,会出现遮光组滤纸条上黄绿色的色素带宽度与蓝绿色的色素带宽度的比 值大于非遮光组。 【点睛】中午温度过高,蒸腾作用旺盛,会出现气孔关闭,引起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 午休现象,若进行适当的遮阴或增加湿度,可以降低午休现象。 16.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相对性状细眼(B)对粗眼(b)为显性,且控制眼形的基因 位于Ⅲ号染色体上,野生果蝇种群均为粗眼个体。下图为雄果蝇的染色体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 DNA 测序。 (2)基因 B 和基因 b 中碱基的数目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在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定律。 (3)细眼基因(B)最初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_而出现的;已知含基因 B 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基因 型为 Bb 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果蝇的眼形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5 (2). 不一定 (3). 分离 (4). 基因突变 (5). 细眼:粗眼=1:1 【解析】 【分析】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一个基因组是包含该物种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染色体,对于 XY 性别决定的 生物而言,一个基因组的基因序列是所有常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和 X 与 Y 两条性染色体;基因突变是变 异的根本来源,B 和 b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详解】(1)果蝇是 2n=8 的生物,其细胞内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对于果蝇而言,其基因组序列构成是 3 条 非同源常染色体和 X 与 Y 两条性染色体。 (2)B 与 b 是一对等位基因,序列不相同,碱基数目也不一定相同,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3)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来源,所有的等位基因都是由基因突变而来,B 基因的精子不具备受精能力, 因此 Bb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雄性个体产生只产生含有 b 基因的配子,而雌配子有两种 B 和 b,比例为1∶1, 因此受精作用后,粗眼∶细眼=1∶1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遗传的基本知识,基因突变的基础知识和分离定律的内容,属于基础型的综合题。 17.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的功能各不相同,构成不同的功能群。同一功能群中的植物则具有相 似的结构或功能。为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生态学实验: (1)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由于在本地物种中缺乏天敌的制约,因而得以迅速繁殖。空心莲子草 与本地植物之间为________关系,导致本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 ________稳定性下降,威胁生态安全。 (2)科研人员将一个圆形样地划分为 A 区、B 区和 C1~C5 区,除 A 区外,其余区域大小相同。各区种植情 况如图 1 所示,其中 C3~C5 区中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分别为 4、8、16 种。第 3、7 和 13 天测定 B、C 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状况,得到图 2 所示结果。 ①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______。 a.A 区和 C 区同时种植 b.先种植 A 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 C 区 c.先种植 C 区,一段时间后再种植 A 区 ②据图 2 分析,C 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 B 区,说明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 C1~C5 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竞争 (2). 抵抗力 (3). c (4). 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 (5). 植 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解析】 【分析】本是以“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群落中的种间关 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群落的种间关系中有捕食、竞争、寄生和 互利共生等,其中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生物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 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物群落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 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性性越强。 【详解】(1)空心莲子草是外来物种,引入后之所以能够得以迅速繁殖,是它在大量繁殖过程中占据了大 量的生存空间,使得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限制,这样空心莲子草与本地植物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而发 生了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导致本地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下降,威胁生态安全; (2)①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自变量是植物功能群的 多少,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在一段时间内的入侵状况。因此科研人员种植顺序应为 c:先种植 C 区,一段时 间后再种植 A 区,这样才能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也即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 影响; ②从结果来看,B 区不种植任何植物,对于空心莲子草来说,没有任何竞争者,因此在该区域空心莲子草 的入侵速度最快,而随着区域中功能群数量的增加(C 区),空心莲子草的入侵速度在降低,因此据图 2 分 析,C 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均低于 B 区,说明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减缓空心莲子草入侵; ③分析 C1~C5 区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功能群丰富的群落不易被入侵;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而物种 数目不同,则被入侵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点睛】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依据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目的,找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并从实验 结果来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并把相关的结果加以归纳即是实验的结论。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