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ID:446454

大小:1.68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诸暨市 2020 年 6 月高三适应性考试试题 生 物 一、选择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长江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长期投放较多的鱼类饵料 B. 严格监控工业废水达标排放 C. 在一定时期进行增殖放流 D. 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禁捕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保护主要便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要注意:① 协调好任何生态系统的关系;②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③保护生物 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详解】长期投放较多的鱼类饵料,会导致鱼类大量繁殖,破坏生态系统的内部平衡,A 选项错误;严格 监控工业废水达标排放,能够优化生态系统的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环境容纳量,是合理的保护措施,B 选项正确;在一定时期进行增殖放流,可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还包括 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属于合理的保护措施,C 选项正确;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禁捕也有助于恢复种群数 量,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属于合理的保护措施,D 选项正确。因此错误的选项为 A。 2.研究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下列方法合理的是( ) A.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B. 进行可控的杂交实验 C. 家系调查并绘制系谱图 D. 以上方法都适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 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 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 【详解】A、调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A 错误; B、研究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能进行人为的、可控的杂交实验,B 错误; C、研究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以患者家系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 C 正确;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以上方法并不是都适用,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方法与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的方法的比较,主要考 查学生选用正确的方法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能力。 3.下列关于艾滋病及 HIV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人体感染了 HIV 后 T 细胞的数量会迅速减少 B. HIV 与寄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后,部分蛋白质和 RNA 进入寄主细胞 C. 被 HIV 病毒感染前,人体部分 B 淋巴细胞膜表面就含有识别它的受体 D. HIV 病毒可以用人的 T 淋巴细胞培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 T 淋巴细胞结合,破坏 T 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 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A、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T 淋巴细胞的数量不会迅速减少,A 错 误; B、HIV 包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寄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后,通过自身的包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质膜融合,于 是蛋白质外壳连同其中的遗传物质和反转录酶等一并进入宿主细胞,B 正确; C、被 HIV 病毒感染前,人体部分 B 淋巴细胞膜表面就含有识别它的受体,C 正确; D、HIV 病毒主要侵染 T 淋巴细胞,因此 HIV 病毒可以用人的 T 淋巴细胞培养,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及其病毒的中文名称,掌握艾滋病的繁殖途径、 致病原理及其传播途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 4.某二倍体植物基因型为 AA,某细胞中一个 A 基因突变为 a,A 基因编码 138 个氨基酸的多肽,a 基因使 相应 mRNA 增加一个相连的三碱基序列,编码含有 139 个氨基酸的多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突变一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 B 该突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C. a 基因表达时,翻译过程最多涉及 62 种遗传密码 D. 若该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不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 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 变异的根本来源。 【详解】A、遗传信息储存在 DNA 的碱基排列顺序中,A 突变形成的 a 基因使相应 mRNA 增加一个相连的 三碱基序列,说明在基因中增加了三个相连的碱基对,碱基对的增加一定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A 正确; B、根据题意“二倍体植物基因型为 AA,某细胞中一个 A 基因突变为 a”,可知该突变为隐性突变,且只有 一个细胞中一个 A 基因突变,一般生物性状不发生改变,B 错误; C、a 基因表达时,翻译过程最多涉及到 62 种密码子,包括 61 种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和 1 种终止密码子,C 正确; D、若该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不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一般参与受精的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才能遗传给后 代,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征及意义,能结合所学 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 B. 载体与所运输物质之间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 C. 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的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 D. 无机盐离子的跨膜运输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分析】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 由 扩 散 高 浓 度 → 低 浓 度 不 需 要 不 需 要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 助 扩 散 高 浓 度 → 低 浓 度 需要 不 需 要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 动 运 输 低 浓 度 → 高 浓 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等 2、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或个别离子的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A、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小肠 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 正确; B、载体与所运输物质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如钠钾泵既能运输钾离子也能运输钠离子,B 错误; C、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是胞吐和胞吞,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C 正确; D、离子在跨膜运输时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如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要求考生掌握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能列表比较三者,并运 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小,物质交换速率快 B. 高度分化 细胞中也可能存在 DNA 的复制 C. 衰老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 D. 婴幼儿体内发生的细胞凋亡对其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 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的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 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 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物质交换速率快,A 正确; B、高度分化的细胞,通过特殊的培养脱分化后也存在有 DNA 的复制,B 正确; C、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 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对个体生长发育是有利的,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 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氧 化形成二硫键(-S-S-)。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解冻一定不影响蛋白质功能 B. 巯基位于氨基酸的 R 基上 C. 结冰和解冻过程不涉及到肽键的变化 D. 蛋白质分子的 N 元素多数存在于肽键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 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氨 基酸的不同在于 R 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 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 别。 【详解】A、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由题干“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可知解冻后的蛋白质结 构会发生变化,其功能也可能发生异常,A 错误; B、巯基(-SH)中含有 S,由氨基酸的结构通 可知,巯基位于氨基酸的 R 基上,B 正确; C、由题干信息知,结冰时会增加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解冻会减少蛋白质分子中的氢键,结冰和解冻过 程未涉及到肽键的变化,C 正确; D、肽键的结构为-CO-NH-,蛋白质中的 N 主要存在于肽键中,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蛋白质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由题干得出细 胞受冻和解冻时的蛋白质的结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8.荧光素接受 ATP 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 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在添加足量的荧光素条件下测定酶浓度与发 光强度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高温、重金属都可能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B. 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可用于 ATP 的定量检测 C. A 点后发光强度不再增大,可能受荧光素量的限制 D. 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荧光素酶,为节约用量,可用 Mg2+处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题图是在荧光素足量的条件下,改变单一处理条件(其它条件相同),测得发光强度与荧光素酶 浓度的关系如图,加 Mg2+的曲线和常温曲线对照,加 Mg2+的曲线较常温曲线高,说明 Mg2+能促进荧光素 酶的活性;加高浓度盐溶液的曲线和常温的曲线对照,加高浓度盐溶液的曲线较常温曲线低,说明 Hg2+能抑制荧光素酶的活性;高温处理的曲线和常温处理曲线对照,高温处理曲线中的发光强度接近为零,说明 高温使荧光素酶失活,失去了催化能力。 【详解】A、由图可知,用高温、重金属处理后,发光强度很低,说明荧光素酶的活性很低,结合上述分析 可知,高温和重金属都可能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A 正确; B、荧光素在荧光素酶和 ATP 等物质的参与下可进行反应发出荧光,ATP 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发 光强度与 ATP 的含量成正比,所以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 ATP 的含量,即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可用于 ATP 的定量检测,B 正确; C、A 点后发光强度不再增大,由于荧光素是足量的,所以不会是荧光素量的限制,可能是受 ATP 含量等 条件的限制,C 错误; D、Mg2+处理荧光素酶后,在较低荧光素酶浓度下就能达到较高发光强度,在生产实践中若要节省荧光素酶 的用量,可以使用 Mg2+处理,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结合在荧光素足量的条件下,改变单一处理条件(其它条件相同),测得发光强度与荧光素酶 浓度的关系图,考查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特性,明确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 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是某种群中某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随着繁殖代数增加而发生的比例变化情况(假设相关基因为 A/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内雌雄个体的相互交配往往是随机的 B.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一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 C. 曲线甲能够表示基因型为 Aa 的种群连续随机交配情况下,Aa 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 曲线乙能够表示含 A 基因的雄配子致死情况下基因型为 Aa 的种群连续自交后,A 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个体占该群体个体总数的比率。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 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一个具有 A、a 基因的大群体(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零世代或某一世代),A 基因的频率 P(A)=p,a 基因的频 率 P(a)=q,显性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之和 p+q=1,其雌雄个体向后代传递基因 A 型 配子的频率为 p,与其相对应的传递隐性基因 a 型配子的频率为 q,则可用下表来表示各类配子的组合类型、 子代基因型及其出现的概率: 雄配子/雌配子 A(p) a(q) A(p) AA(p2) Aa(pq) a(q) Aa(pq) aa(q2) 【详解】A、种群中雌雄个体的相互交配往往不是随机的,但是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A 错误;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如:Aa 种群连续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改变但基因 频率不变,B 错误; C、在种群连续随机交配情况下,各种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也不变,C 错误; D、含 A 基因的雄配子致死情况下基因型为 Aa 的种群连续自交,第 n 代的 A 基因频率为 P(A)=(1/2) (n+1),与曲线乙相符,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需明确各代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10.下列关于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将双缩脲试剂 A 液和 B 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的蛋白质溶液中 B.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较多的双缩脲试剂 B 液,紫色反应更明显 C. 盐析和变性的蛋白质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 以蛋清液为材料进行鉴定试验,若发现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可适当延长反应时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 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 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 量浓度为 0.01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 【详解】A、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g/mL 硫酸 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A 错误; B、鉴定蛋白质时,应加入双缩脲试剂 B 液 4 滴(质量浓度为 0.01g/mL 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过量会掩盖生成的紫色, B 错误; C、盐析后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变,肽键也没有断裂,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变性的蛋白质空间结 构遭到破坏,但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 正确; D、以蛋清液为材料进行鉴定试验要进行稀释,如果浓度太高容易粘固在试管壁上,这与反应时间无关,D 错误。 故选 C。 11.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采用比色测定法(使用苯酚显色剂)检测 废水中苯酚残留量,应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进行显色反应,测定光密度值,绘制标准曲线。比色管 的设置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管号 1 2 3 4 5 6 苯酚浓度 mg/L 1 A. 若测得的光密度值偏小,可选用波长较长的光 B. 光密度值与苯酚含量成正相关 C. 1~5 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 0、0.2、0.4、0.6、0.8 D. 若废水为 50mg/L 的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 21%的苯酚残留,可将残留液稀释 20 倍后,再进行比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进行实验时,首先需要设置浓度为 0 的苯酚作为空白对照组,并且 6 号试管苯酚浓度为 1,由此可见,浓度 梯度应该为 0.2,即表中 1~5 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 0、0.2、0.4、0.6、0.8。 【详解】A、若测得的光密度值偏小,采用光程较大的比色杯,A 错误; B、光密度即吸光度,光密度值与苯酚含量成正相关,B 正确; C、据上分析可知,1~5 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 0、0.2、0.4、0.6、0.8,C 正确; D、如果废水为 50mg/L 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 21%的苯酚残留,即残留液中苯酚浓度约为 10mg/L,与以上 6 支试管中的浓度相比,需要将残留液稀释 20 倍后,再进行比色,D 正确。 故选 A。 12.如图为人体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P 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B. P→二碳化合物过程中能产生[H]、CO2 和 ATP C. M 循环有关的少量酶在线粒体内膜嵴上 D.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物质 P 是三碳化合物,循环 M 为柠檬酸循环,物质 R 是氮链。 2、细胞需氧呼吸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糖酵解,发生场所是细胞溶胶;第二个阶段是柠檬酸循环,发 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个阶段是电子传递链,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葡萄糖→P(三碳化合物)是糖酵解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中,A 正确; B、P(三碳化合物)→二碳化合物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3 在一种复杂酶的催化下产生二碳化合物、 NADH、[H]和 CO2,不形成 ATP,B 错误; C、在线粒体基质中存在着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也有少量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在线粒体内膜的嵴上, C 正确; D、正常情况下细胞利用糖类作为呼吸过程能量的来源,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脂肪、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 D 正确。 故选 B。 13.经常处于焦虑等应激状态,会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下降,这种生理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如 图是胰岛素抵抗与Ⅱ型糖尿病形成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适量注射胰岛素可缓解胰岛素抵抗 B. 应激状态下血糖升高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C. 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胰岛 B 细胞功能受损 D. 调整心态、积极锻炼有利于预防Ⅱ型糖尿病 【答案】A【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焦虑状态下会引起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下降,该现象叫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生物效应下降的原 因应该是胰岛素受体受损或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从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血糖含量升高会促进胰岛素的分 泌,进而使胰岛素的含量高于正常值,但是由于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导致胰岛素的生理效应无法发挥, 进而出现Ⅱ型糖尿病的症状。 【详解】A、适量注射胰岛素不能缓解胰岛素抵抗,因为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下降引起的,即使 增加胰岛素含量,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下降也不能改变,A 错误; B、应激状态下,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B 正确; C、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胰岛 B 细胞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分泌胰岛素能力下降,C 正确; D、胰岛素抵抗是焦虑引起的,因此调整心态、积极锻炼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预防Ⅱ型糖尿病,D 正 确。 故选 A。 14.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结构 B. 中心体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必需结构 C. 核糖体是细胞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必需结构 D. 核仁是细胞形成核糖体的必需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 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 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 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的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 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等 【详解】A、一些原核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 B、高等植物细胞虽然没有中心体,但可以通过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进行有丝分裂,B 错误; 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 正确; D、原核生物没有核仁也能形成核糖体,D 错误。 故选 C。 1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籽番茄 B. 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鲜切花,可以延长保鲜期 C.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笋,可增加纤维长度 D. 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解除休眠。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促进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等。 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 化。 【详解】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且去掉雄蕊的二倍体番茄子房,套袋处理,可得到二倍 体无子番茄,A 错误; B、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可以延长保鲜期,B 正确; C、赤霉素刺激植物茎秆的伸长,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笋,可增加纤维长度,C 正确; D、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以及块根块茎等的萌发,可以延长休眠,D 正确。 故选 A。 16.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下图是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 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阻断 I 需在培养液中添加毒性较强的 DNA 复制抑制剂,不可逆的抑制 DNA 复制 B. 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的新鲜培养液,培养的时间应控制在大于 S 即可 C. 阻断 II 处理与阻断 I 相同,经过处理后,所有细胞都停留在 S 期 D. 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或用缺乏营养物质的培养液培养也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阻断 I 会导致细胞停留在 S 期,当解除阻断 I 时,细胞周期可以正常进行,说明阻断 I 是抑制 DNA 的复制。 【详解】A、毒性较强的 DNA 复制抑制剂,不可逆的抑制 DNA 复制会导致解除抑制后 DNA 也无法正常复制, A 错误; B、为了防止之前加的阻断物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因此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的新鲜培养液,培养的时间 应应保证有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否则会停留在不确定的时期,B 错误; C、阻断 II 处理与阻断 I 相同且均阻断 S 期,则经过培养后,所有细胞都停留在 S 期,C 正确; D、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来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仍可继续进入下一 个细胞周期,因此不会被阻断细胞周期,D 错误。 故选 C。 【点睛】准确掌握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物质变化,再结合图示提供的相关信息对每个选项做出正确的判 断。 17.人绒毛膜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 HCG 单克隆抗体 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 HCG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可采用在高压交流电场中击穿质膜脂双层,使胞质融通的技术实现细胞融合 B. ②过程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抗 HCG 抗体 C. ③过程利用的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D. ④过程需要添加抗生素等物质防止病毒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②过程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③过程筛选出能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④过程表示动物细胞培养。 【详解】A、①过程可采用电融合技术,在合适电场中击穿质膜脂双层,使胞质融通的技术实现细胞融合, A 错误; B、②过程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全部产生抗 HCG 抗体,还需要进行专一抗体检测,B 错误; C、③过程以 HCG 为抗原,利用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进行检测,C 正确; D、④过程需要添加抗生素等物质,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而不是防止病毒污染,D 错误。 故选 C。 18.某植物的高杆和矮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 B、b 控制,但杂合子中 80%表现显性,20%表现 为隐性。现让一高杆植株自交,F1 有高杆和矮杆。下列正确的是 A. 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植株均为纯合子 B. 基因型相同的植株的表现型一定相同 C. 某一矮杆植株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一定与题干中 F1 不同 D. 题干中 F1 自由交配获得的 F2 中,高杆与矮杆的比例与 F1 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若 B 控制高杆,b 控制矮秆,则 BB 表现为高杆,bb 为矮秆,Bb 中有 80%为高杆,20%为矮秆。若 B 控制 矮秆,b 控制高杆,则 BB 表现为矮秆,Bb 中有 80%为矮杆,20%为高秆,bb 为高杆。 【详解】A、根据“一高杆植株自交,F1 有高杆和矮杆”可知,亲本高杆为杂合子,但由于Bb 中既有高杆, 又有矮秆,故无法确定显隐性,A 错误; B、基因型相同的植株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如 Bb 可能是高杆,也可能是矮秆,B 错误; C、某一矮杆植株自交,子代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矮秆一定是杂合子,后代中 BB:Bb:bb=1:2:1,则显性 性状的比例为:1/4+2/4×80%=13/20,显性:隐性=13:7,题干中 F1 中显性:隐性=13:7,C 错误;D、题干中 F1 (BB:Bb:bb=1:2:1)自由交配获得的 F2(BB:Bb:bb=1:2:1)中,高杆与矮杆的比例与 F1 相同, 若高杆为显性,则高杆:矮秆均为 13:7,若高杆是隐性,则矮秆:高杆均为 13:7,D 正确。 故选 D。 19.如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基因型为 AaBbXDY)体内一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 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C. 与该细胞来自同一个亲代细胞的另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有 6 条染色体 D. 该细胞处于减Ⅱ后期,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图中细胞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只有一对是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 A、a 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发生在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图示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的名称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 ③图中一个 B 基因出现在含 A 基因的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A、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且含有 XY 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A 错误; B、根据分析,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B 正确; C、由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所以与该细胞来自同一个亲代细胞的另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有 4 条染色体, C 错误; D、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是染色体变异导致的,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 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0.如图表示机体由 T1 环境进入 T2 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T2>T1 B. 曲线 A 表示产热量,曲线 B 表示散热量 C a~b 过程中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等方式增加散热 D. T2 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 T1 环境,机体表现为体温升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机理:产热=散热;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 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 管舒张。 【详解】A、由曲线情况可知,机体由温度为 T1 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 T2 的环境的产热和散热量增加, T2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