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学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ID:446458

大小:71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说明:1.全卷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126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Ti-48 Fe-56 I-127 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 Ni(CO)4(g)。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10−5。 已知:Ni(CO)4 的沸点为 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 CO 反应转化成气态 Ni(CO)4;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 230℃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增加 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 第一阶段,在 30℃和 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 50℃ C. 第二阶段,Ni(CO)4 分解率较低 D.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 生成[Ni(CO)4]=4v 生成(C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故 A 错误; B.50℃时,Ni(CO)4 以气态存在,有利于分离,从而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故 B 正确; C.230℃时,Ni(CO)4 分解的平衡常数 K 逆=1/K 正=1/(2×10−5)=5×104,可知分解率较高,故 C 错误; D.平衡时,应该是 4v 生成[Ni(CO)4]=v 生成(CO),故 D 错误; 正确答案:B 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 B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 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D. 用中文“ ”(ào)命名的第 118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 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非金属性 O>N>Si,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故不选 A; B.H 与 F、Cl 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 Na、K 等形成离子化合物,则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 离子化合物,故不选 B; C.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HCl 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 Cl、C 的非金属性,故选 C; D.118 号元素的核外有 7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8,则 118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 族,故不 选 D; 答案:C 3.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粗硅 SiCl4 Si B. Mg(OH)2 MgCl2(aq) Mg C. Fe2O3 FeCl3(aq) 无水 FeCl3 D. AgNO3(aq) [Ag(NH3)2]OH(aq) Ag 【答案】A 【解析】 【详解】A.粗硅中 Si 与 Cl2 在高温下发生化合反应产生 SiCl4,杂质也与氯气发生反应变为氯化物,由于 杂质的氯化物与 SiCl4 沸点不同,通过分馏分离出来,然后使 SiCl4 与氢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产生 Si 和 HCl, 都可以一步完成,正确; B.Mg(OH)2 与 HCl 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 MgCl2,将 MgCl2 蒸馏浓缩冷却结晶得到 MgCl2∙6H2O,把该物 质在 HCl 的环境中加热蒸发,得到无水 MgCl2,电解熔融的 MgCl2 可制取得到金属 Mg,可见由 MgCl2 溶液 不能一步得到金属镁,错误; C.Fe2O3 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 FeCl3 溶液,该盐是强酸弱碱盐,加热蒸发水分,盐水解产生 Fe(OH)3 和 HCl,HCl 挥发逸出,最后得到的固体是 Fe(OH)3,要得到无水 FeCl3,应该先蒸发溶液得到晶体后在 HCl的环境中加热蒸发,得到无水 FeCl3,错误; D.向 AgNO3 溶液中加入氨水发生银镜反应产生[Ag(NH3)2]OH;由于蔗糖无还原性,因此与银氨溶液变化 发生银镜反应产生单质银,错误。 4.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H+、Cl-、MnO4- B. pH=2 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Na+、NH4+、SiO32- C. Fe2+与 H2O2 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D. 稀硫酸与 Ba(OH)2 溶液的反应:H++SO42-+Ba2++OH-=BaSO4↓+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MnO4-是紫色,不可能存在无色溶液中,故 A 错误; B.pH=2 的溶液呈酸性,硅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硅酸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 C.Fe2+与 H2O2 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 +=2Fe3++2H2O,满足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故 C 正确; D.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的个数比均应为 2:1,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H+ +SO42-+Ba2++2OH-=BaSO4↓+2H2O,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点睛】D 项的离子方程式虽然符合电荷守恒,但是不符合客观事实。 5.将 O2 和 NH3 的混合气体 448mL 通过加热的三氧化二铬,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水,最终收集到 44.8mL 气体。原混合气体中 O2 的体积可能是(假设氨全部被氧化;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A. 231.5mL B. 268.8mL C. 287.5mL D. 313.6mL 【答案】CD 【解析】 【详解】将 O2 和 NH3 的混合气体通过加热的三氧化二铬,发生反应:4NH3+5O2 4NO+6H2O。充 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水,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将两个方程式叠加,可得总反应方程式: NH3+2O2=HNO3+H2O,若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NO,44.8mLNO 转化需要消耗的氧气 56mL,发生反应消耗的 氧 气 的 体 积 是 , 则 氧 气 的 总 体 积 是 V(O2)= 。若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O2,则 O2 应该是反应消耗的和剩余的两部分,氧气的 体积是:V(O2)=403.2mL×2/3+44.8mL=313.6mL。故答案是选项 CD。  催化剂 加热 448mL-44.8 mL-56 mL ×( ) 2 3 ≈ 231.5mL 231.5mL+56mL=287.5mL6.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反应为 2Zn+O2+4OH–+2H2O===2Zn(OH)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K+向阳极移动 B.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c(OH-) 逐渐减小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 Zn(OH)42- D. 放电时,电路中通过 2mol 电子,消耗氧气 22.4L(标准状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 K+向阴极移动,A 项错误; B.放电时总反应为 2Zn+O2+4OH–+ 2H2O=2Zn(OH)42-,则充电时生成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 增大,B 项错误; C.放电时,锌在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 Zn+4OH–-2e–=Zn(OH)42-,C 项正确; D.标准状况下 22.4L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1 摩尔,电路中转移 4 摩尔电子,D 项错误; 答案选 C。 【点睛】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电化学中必考的一项内容,一般先写出还原剂(氧化剂)和氧化产物(还原 产物),然后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完成缺项部分和配平反应方程式,作为原 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4OH–-2e–=Zn(OH)42-;充电是电解 池,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阴离子在阳极上放电,即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对可充电池 来说,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接电源正极,原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不能接反,否则发生危险或电极互 换,电极反应式是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逆过程;涉及到气体体积,首先看一下有没有标准状况,如果有, 进行计算,如果没有必然是错误选项。 7.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PPV 的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成 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 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 重复结构单元 C.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 通过质谱法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的【答案】D 【解析】 【详解】A. 合成 PPV 的反应为缩聚反应,故 A 错误; B. PPV 与聚苯乙烯重复结构单元不相同,聚苯乙烯的重复结构单元为 ,没有碳碳双键,故 B 错误; C. 含有两个碳碳双键,苯乙烯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结构不相似,因此不互为同系物, 故 C 错误; D. 通过质谱法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点睛】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区别是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 成了小分子。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作答,第 33 题-第 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 题,共 129 分。 8.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 还原水体中 NO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 24 小时测定 NO3-的去除率和 pH,结果如下: 初始 pH pH=2.5 pH=4.5 NO3-的去除率 接近 100% <50% 24 小时 pH 接近中性 接近中性铁的最终物质形态 pH=4.5 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________。 (3)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 1 小时测定 NO3-的去除率和 pH,结果如下: 初始 pH pH=2.5 pH=4.5 NO3-的去除率 约 10% 约 3% 1 小时 pH 接近中性 接近中性 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 pH 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 (1). 铁 (2). NO3-+8e-+10H+= NH4++3H2O (3). 因为铁表面生成不导电的 FeO(OH),阻止 反应进一步发生 (4). Fe+2H+=Fe2++H2↑,初始 pH 较小,氢离子浓度高,产生的 Fe2+浓度大,促使 FeO(OH) 转化为可导电的 Fe3O4,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初始 pH 高时,产生的 Fe2+浓度小,从而造成 NO3-去除率和 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 【解析】 【分析】(1)①Fe 还原水体中 NO3-,根据题意 Fe3O4 为电解质,Fe 作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 原电池的负极; ②NO3-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 NH4+,根据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书写电极反应式; (2)由于 Fe3O4 为电解质,而电解质主要作用是为电子转移提供媒介,然后根据 FeO(OH)不导电进行分析; (3)根据 Fe2+的作用进行分析。 【详解】(1)①Fe 是活泼的金属,根据还原水体中的 NO3-的反应原理图可知,Fe 失去电子被氧化,作原电 池的负极; ②正极上 NO3-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变为 NH4+,结合元素和电荷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 NO3-+8e-+10H+=NH4++3H2O; (2)从 pH 对硝酸根去除率的影响来看,初始 pH=4.5 时去除率低,主要是因为铁表面产生了不导电的 FeO(OH),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3)Fe+2H+=Fe2++H2↑,初始时溶液的 pH 较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高,产生的 Fe2+浓度较大,促使 FeO(OH) 转化为可导电的 Fe3O4,因而使 NO3-去除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当初始 pH 高时,由于产生的 Fe2+浓度小,从而造成 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因而 NO3-去除率降低。 【点睛】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涉及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Fe 单质与 NO3-的反应跟溶液酸碱性有关, 抓住这一点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疏松的 Fe3O4 可导电,而 FeO(OH)不能导电,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微 粒浓度降低,原电池反应发生缓慢。要充分利用题干信息分析解答,注意从实验条件的不同进行对比,力 求阐述上的准确性。 9.以电石渣为原料制备 KClO3 的流程如图: (1)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在 75℃左右进行。氯化时存在 Cl2 与 Ca(OH)2 作用生成 Ca(ClO)2 反应, Ca(ClO)2 进一步转化为 Ca(ClO3)2,少量 Ca(ClO)2 分解为 CaCl2 和 O2。 ①生成 Ca(ClO)2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提高 Cl2 转化为 Ca(ClO3)2 的转化率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A.适当减缓通入 Cl2 速率 B.充分搅拌浆料 C.加水使 Ca(OH)2 完全溶解 (2)氯化过程中 Cl2 转化为 Ca(ClO3)2 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氯化完成 后过滤。 ①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滤液中 Ca(ClO3)2 与 CaCl2 的物质的量之比 n[Ca(ClO3)2]:n(CaCl2)___1:5(填“>”、“<”或“=”)。 (3)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 KCl 固体可将 Ca(ClO3)2 转化为 KClO3,若溶液中 KClO3 的含量为 100 g▪L-1,从该 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 KClO3 固体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 (1).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2). AB (3). CaCO3、Ca(OH)2 (4). < (5).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的【解析】 【分析】 电石渣中含有 Ca(OH)2,加入水打浆,通入氯气,可生成 Ca(ClO)2,Ca(ClO)2 进一步转化为 Ca(ClO3)2,过 滤后在滤液中加入 KCl 转化生成 KClO3,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晶体 KClO3。 【 详 解 】 (1)① 氯 气 和 氢 氧 化 钙 反 应 生 成 氯 化 钙 、 次 氯 酸 钙 和 水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②提高 Cl2 转化为 Ca(ClO3)2 的转化率,可使氯气和氢氧化钙充分接触,可适当减缓通入 Cl2 速率、充分搅 拌浆料,因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加水溶解的做法不可取,因浓度过低,对后续实验不利,故合理选项是 AB; (2)①氯化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生成的 Ca(ClO3)2 溶于水, 由于电石渣中含有的 CaCO3 不溶于水,Ca(OH)2 微溶于水,则滤渣中含有 CaCO3、Ca(OH)2; ②氯化过程中 Cl2 与氢氧化钙反应中,还有一部分反应生成 Ca(ClO)2 和 CaCl2,则 n[Ca(ClO3)2]:n(CaCl2)< 1:5; (3)要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 KClO3 固体,应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解答本题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给信息,把握反应的流程,同时要具 有扎实的实验基础知识,题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 10.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C4H10)脱氢制 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4H10(g)= C4H8(g)+H2(g) ΔH1 已知:②C4H10(g)+ O2(g)= C4H8(g)+H2O(g) ΔH2=-119 kJ·mol-1 ③H2(g)+ O2(g)= H2O(g) ΔH3=-242 kJ·mol-1 反应①的 ΔH1 为________ kJ·mol-1。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x____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 标号)。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1 2 1 2(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 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 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 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 产率在 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0℃之后,丁烯产率快 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123kJ·mol-1 (2). 小于 (3). AD (4). 氢气 产物之一,随着 n(氢气)/n(丁烷) 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5).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 (6).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7). 丁烷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 【解析】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用②式-③式可得①式,因此△H 1=△H2-△H3=-119 kJ/mol +242 kJ/mol =+123kJ/mol。由 a 图可以看出,温度相同时,由 0.1MPa 变化到 xMPa,丁烷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 动,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反应前气体系数小于反应后气体系数之和,因此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即 x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