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高考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湖北省高考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

ID:447491

大小:4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湖北省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24.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 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 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 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 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 D.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 25.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 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 的主要因素是 A. 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 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 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 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26. 清朝原来有一个“通政使”机关,凡是京官奏本,地方官的本章、题本,都先交到通政 司,经审阅后再行转呈。后来,专折不经通政司,直接呈给皇帝,封面上并不写明奏事者的 姓名,奏事者亲自送到御书房,面交太监,等皇帝批复之后,又亲自到御书房领回。这一变 化主要 A. 加剧了清朝宦官专权乱政 B. 提升了御书房的决策权力 C. 提高了皇帝独裁专制程度 D. 加强了王朝对臣子的监督 27.鸦片战争前,国人认为西学是“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主张“师 夷长技”。这一变化表明 A. 有识之士对西学的态度渐趋务实 B. 师夷长技成为社会共识 C. 清王朝对列强的恐惧感逐渐增加 D. 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 28.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 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 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29.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 1948 年 10 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 年 8 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 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 A. 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 B. 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 C. 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 D. 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 30.1984 年,中央决定延长农村土地承包的期限,规定一般在 15 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 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可以更长一些。同时还规定,社员在承包期内因无力耕种或转营他业的, 可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这些规定 A. 有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B.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C. 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 加强了集体对生产的管理 31.在古代罗马,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不熟悉法律,而早期的罗马法 又简略晦涩,私人法学家的意见便在案件的裁决中备受重视,不仅被采用,甚至还编入法典, 成为法律。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 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B. 立法过程主观随意性强 C. 司法范围不断拓展 D. 法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2.城市的生活与农村不同,市民脱离了土地,逐渐形成了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的心理 状态。他们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重视理性,因 为对行情、国情不作冷静、理智的分析就会遭受破产;崇拜财富,因为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 誉和地位。据材料可知 A. 新航路开辟后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B. 人文主义是对市民思想的提炼和升华 C. 工业革命后社会拜金主义思潮的兴起 D.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 33.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 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 20 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这反映了美国 A. 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 B. 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 C. 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D. 1787 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 34.1830—1889 年英国主要进口谷物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英国 1830—1889 年英国 进口小麦、大麦、燕麦的重量(千夸特)/年均 年份 小麦 大麦 燕麦 1830—1839 3743 659 14941840—1849 10667 2182 1834 1850—1859 19326 3586 3523 1860—1869 33697 6894 6990 1870—1879 50406 11088 11938 1880—1889 70282 14849 14162 A. 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B. 土地贵族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 C. 政策调整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D. 科技进步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 35.1957 年 10 月 4 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消息传开,当时担任美国参 议员的林登·约翰逊称这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美国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苏联的领先, 主要是理科教育的成功,因此认为美国的教育必须改革并提高难度。这说明 A 苏联国家体制适应时代发展 B. 改革使苏联经济追赶上美国 C. 国家利益之争影响科技发展 D. 理工科水平决定国际影响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2 分。41、42 题为必考题,45~47 为选考题,任选 一题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明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已成为家庭副业,家家户户从事纺纱,正德《松江府志》记有: “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在制造 织布的器具上,江南出现了专业化生产的作坊,布机以青浦黄渡徐氏最为有名,在专业化生 产的引领下,江南地区出售纺织工具的店铺也随之发展起来,……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国 的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除了满足当地人穿着外,大部分的棉布纷纷运往各地。据吴承明先生 统计:江南棉布产量明代约 1500-2000 万匹,到 1840 年增加到 4500 万匹,占当时棉布总 量的 14.3%。 ——摘编自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 材料二 17 世纪末,英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印度以其精美的棉织品横扫 了整个世界市场,为了保护本国的纺织工业,英国政府一方面禁止在本国内销售印度棉布,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本国商人向印度学习,建立自己的棉纺织业与印染业。这些政策的实施使 得棉纺织业成为英国纺织业当中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部门。1785-1850 年英国棉织品产量从 4000 万码骤增到 20 亿码,提高了大约 350 倍。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 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的原因。(7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纺织业对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6 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人类文明史中,有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的重塑。一种 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观体系能推动社会深入持续地发展进步。反之,如果一个社 会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不能随着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变动,那就不仅有观念滞后于社 会之嫌,而且价值观体系的反作用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摘自《现代化的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展 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 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宽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故的或治制度, 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 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現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 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編《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1832 年 6 月 7 目,经过 18 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暑,正式生效,第一 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 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 不可阻档,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 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并非有所失, 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9 分) 4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一 由于英国和法国早期对于国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是一个警察,还是一个调停 者——有分歧,这就使得这一组织缺乏强制执行的权利,也没有真正的集体安全机制。因此,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事实证明国联的实际贡献不是遏制侵略者,而是使民主国家陷入混乱状 态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联合国不是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它孕育于反法西斯战争年代,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美国对于组建联合国特别积极,其他反法西 斯国家为了把战时的友好合作关系延续到战后,以维护世界和平,也都同意组建联合国。联 合国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国联和联合国 相同之处。(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积极作用。(9 分) 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的材料 侯德榜(1890 年-1974 年),1921 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 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1926 年,中国“红三角”牌纯 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 1933 年撰写《纯碱制造》一书,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深远影响。20 世纪 30 年代,领 导建成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南京铔厂,这个厂连同 永利碱厂一起,奠定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基础,培养出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七七事变”后, 侯德榜和同仁们拒绝与日本“合作”,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和地雷壳等物资,支援 抗战。1938 年,筹办四川碱厂。40 年代,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侯 氏制碱法”,由于战争和政局混乱,没有条件继续实现工业化。 50 年代,发明制作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 60 年代大面积推广且实现了工业 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参与了 全国化学工业和科技事业的许多重要决策,领导了化工行业许多重大科技活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侯德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侯德榜 50 年代发明的新工艺得到广泛运用的主要 原因。(6 分) 答案 一、选择题: 2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 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这表明 在秦汉时期,爵级仍以出身为基础,表明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A 项正确;官僚政治制度 确立的标志是郡县制的设立,B 项错误;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C; 材料不是表明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D 项错误。故选 A。 2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西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政府重用儒学家做官, 儒家思想倡导仁政、天人感应等思想,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一定程度上对皇帝的行为起到约 束的作用,使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故 C 正确;民本主义思想对皇帝施行仁政有一 定积极作用,但对制约皇权的作用有限,排除 A;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主要对象是政府各 级官员,而不针对皇帝,B 错误;D 属于中央集权问题,皇权专制属于专制主义问题,D 不 符合题意,排除。 26. 【答案】D 【解析】“直接呈给皇帝”意在加强皇帝即封建王朝对臣子的监督,这也是主要目的,所以 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一变化减少而非加剧了清朝宦官专权乱政,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排除;御书房也没有决策权力,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只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要作 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 27.【答案】A 【解析】 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于西方器物认识的转变,说明有识之士对西学的态度渐趋 务实,故 A 项正确;师夷长技只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不是社会共识,故 B 项错误;材 料中观点不代表政府的观点,故 C 项错误;儒家思想当时一直还是正统思想,故 D 项错误。 28.【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中“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 语延伸到小村落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黄仁宇认为,毛泽东的成功是根据“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所确立的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成功,所以材料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性。 因此 B 选项正确。A、C 选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错误;D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国民党 对农村统治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29.【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的“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等信息来看, 《共同纲领》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故答案为 C 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成熟是在 1956 年,排除 A 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性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 B 项;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 D 项。 30.【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规定一般在 15 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可以更长 一些”可知这一规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A 选项符合题意。中国的土地性质仍然是土 地公有制,改变的是经营方式,B 选项排除。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C 选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放松了集体对生产的管理,D 选项排除。 31.【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私人法学家的意见便在案件的裁决中备受重视,不仅被采用,甚至还 编入法典,成为法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早期罗马法简略且不易懂而实践中重视私 人法学家的意见,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D 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 由于早期罗马法的简略和不易懂,在实践中重视私人法学家的意见,并成为法律,体现了法 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特点,没有体现法律体系完善的问题,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 体现古代罗马立法过程主观随意性强的特点,故 B 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罗马法在实 践中不断发展的问题,没有体现罗马法司法范围,故 C 选项错误 32.【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主张宗教宽容”,“重视理性”,“崇拜财富”可知题干信息体现文艺复 兴时期追求现世幸福,宣扬人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精神,故 B 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新航路开辟, 排除 A 项;工业革命发生于 18 世纪,排除 C 项;题干信息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 D 项。 故选 B 33.【答案】D 【解析】 美国 1787 年宪法对于不禁止黑奴贸易的规定,体现出对于南方州利益的妥协,实 际上体现出宪法的实用主义精神,故 D 项正确;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故 A 项错误;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 B 项错误;分权制衡原则 属于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原则,故 C 项错误。 34.【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 1830—1889 年英国进口小麦、大麦、燕麦的重量(千夸特)/年 均”可知英国进口粮食在不断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主 要在轻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大量土地被用来圈地养羊,导致粮食需要大量进口,C 选项 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英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A 选项排除。土地贵族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农产品粮食价格下降,D 选项排除。 35.【答案】C 【解析】1957 年属于美苏冷战时期,苏联先于美国发生卫星,是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力,维 护其国家利益,故 C 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苏联国家体制,更没提到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 A 项不符合题意;一直以来苏联经济都没有赶上美国,B 项不符合题意;“理工科水平决定 国际影响力”说法过于绝对,D 项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41.【答案】(1)特点:棉纺织业成为家庭副业;棉纺织业生产走向市场化;棉纺织业器具 制作出现专业化;江南地区成为全国棉织品的主要供应地。 成因:棉花种植得到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12 分) (2)原因:英国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扩大;英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英国同印度棉纺 织品竞争的推动;工业革命促进了棉纺织技术的进步。(7 分) (3)影响:都促进了两国纺织业结构的变化;都推动了两国棉纺织技术的进步;都推动了 两国工商业经济的发展。(6 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英两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 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明清时期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明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已成 为家庭副业”“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在制造织布的器具上,江南出现了专业化 生产的作坊”“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成因可 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棉花种植得到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 方面来回答。 (2)18 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为了保护本国的纺织工业, 英国政府一方面禁止在本国内销售印度棉布,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本国商人向印度学习”,并 联系所学从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扩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同印度棉纺织品竞争的推动 和工业革命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3)棉纺织业对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对纺织 业结构、棉纺织技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 42.【答案】示例一 观点: 思想解放是一种价值观体系的重塑。论证: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面对社会变化,从各自立场出发发表不同的政治 主张和见解,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 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并使儒学思想道德成为中华传统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 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通过对人文主义的宣扬,人文主义已经深入到社 会的各个方面.启蒙运动把文艺复兴以来萌芽的自由平等意识推向成熟且日益深入人心.构 成了西方自由平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12 分) 结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主张及做法构成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由此重塑社会的价 值体系。 示例二 观点:符合社会趋势的价值观体系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论证:启蒙运动,崇尚理性主义,反对封建教权、王权、特权,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 度,要求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理性王国,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 了政治民主化,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号,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动摇了传统的儒家思 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结论:符合当时社会发展与趋势的价值观体系,为壮大了社会新生力量创造了条件,推动社 会的发展与进步。(12 分) 示例三 观点:滞后的价值观体系将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 论证: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将腐朽的封建思想嫁接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 术上,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不仅不会让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阻碍了中国政治现代 化的步伐。 近代德国的统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尽管经济迅速崛起,跃居世界第二,但由于德国的专 制主义残余和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其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 大灾难。 结论:落后于社会发展潮流发展的价值观体系,残存了落后的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示例四 观点:价值观体系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双重作用。(12 分) 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均可,且同等给分。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提取其中的基本观点,即“思想解放是价值观体系的重塑”; “新 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观体系能推动社会深入持续地发展进步”;“价值观体系必须 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动而变动”;“滞后的价值观体系将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等;然后 按照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最好是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用中外历史中 2到 3 个史实,对所选择的观点进行评析。注意开始时首先明确观点,评析中史论结合。 45.【答案】(1)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选举手段腐败,工业革命的开展。(6 分) (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人民群众的斗争;统治者的让步与妥协。成效:扩大中等阶 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推动代议制发展。(9 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現象, 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的信息分 别从选举权、选举手段以及工业革命开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可知人民的斗争与统治者 的让步与妥协,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 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可知扩大 中等阶级选举权,有利于其他阶级参与政权;根据材料二“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 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可知推动代议制发展。 46.【答案】 (1)相同之处: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都是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成立初期都 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其宗旨都宣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6 分) (2)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 社会和经济发展;解决冷战时期遗留的和冷战后发生的棘手问题以及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国 际跨国犯罪等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9 分) 【解析】 (1)可以从国联和联合国建立的背景、性质、特点和宗旨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得 出: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都是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成立初期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其宗旨都宣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据材料“以维护世界和平,也都同意组建联合国。联合国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 和平的共同心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世界和平,协调国际关系和共同应对世界性的 问题等方面加以回答。 47. 【答案】(l)贡献:将所学西方先进的化工知识带回中国,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产生 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多次创新化工工艺,推动中国化工水平的提高,对中国抗战、建国 初期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都作出了贡献;培养了大批化工科技人才;在国家科技发展 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9 分)(2)原因: 新中国成立,政局稳定;政府重视;工业化起步,农业发展需要;新工艺本身先 进,实用性强。(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6 分) 【解析】(l)贡献:根据“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突破氨碱法 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得出将所学西方先进的化工知 识带回中国,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根据“发明了连续生产纯 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侯氏制碱法’”“发明制作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 60 年代大面积推广且实现了工业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出多次创新化工 工艺,推动中国化工水平的提高,对中国抗战、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都作出 了贡献;根据“培养出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得出培养了大批化工科技人才;根据“参与了 全国化学工业和科技事业的许多重要决策,领导了化工行业许多重大科技活动”得出在国家 科技发展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原因:根据 50 年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可从政局稳定、政府重视、工农业发展需要、新工 艺本身先进性和实用性等角度分析总结。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