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省 2020 届高三 6 月模拟考试试题
历史(选修)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6 页,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
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
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时期有学派主张人们必须先忘却礼乐,再忘却仁义,然后才能与“道”渐成一体,才
能超越现实世界,实现精神世界的觉醒与自由。该学派主张
A.崇尚礼乐 B.道法自然
C.逃避现实 D.平等自由
2.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发行右图货币,代替了秦代复杂的
货币制度,成为非常稳定的交易工具,由于该货币重量适中,
易于携带、计重,一直延用到唐高宗武德四年。由此可见
A.自然经济形态排斥交易工具
B.货币的统一维持了中国统一
C.五铢钱币值和信用长期稳定
D.半两方孔钱长期是唯一货币
3.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 年)“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
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书门下”的决策功能缺失 B.五房等分曹办事机构已取代了六部
C.唐朝中枢机构有效制约了皇权 D.唐初决策与执行分工的三省制瓦解
4.公元 751 年,唐帝国与大食在怛罗斯城发生军事冲突,唐军大败,大批士兵被俘。史学家
认为,这场战役在东西文化传播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其依据最有可能是
A.针盘传入欧洲 B.造纸工艺西传
C.火药传入波斯 D.印刷技术入欧
5.明太祖设“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之科,《明史·卷九四·刑法二》载:“贵溪儒士夏伯
启叔侄断指不仕,苏州人才姚润、王漠被征不至,皆诛而籍其家。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之科,
所由设也。”明太祖设此科旨在
A.提升士人家国情怀 B.笼络士人共治天下
C.强化士人主体意识 D.打压士人尊君卑臣
6.同治十年,曾国藩、李鸿章会衔奏请清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
政、步算、制造著书,……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此举
A.开近代中国赴洋学习风气之先 B.为与洋人交涉而培养翻译人才
C.旨在学习西方技术以渐图自强 D.是中国高等教育公费留学体现
7.《天朝田亩制度》:“尽忠报国者则为忠,由卑升至高,世其官;官或违犯十款天条及逆
命令受贿弄弊者……则由高贬至卑,黜为农”,“凡滥保举人者,黜为农”,“凡天下诸官……
颂赞天父上主皇上帝,讲圣书,有敢怠慢者,黜为农”。这表明太平天国
A.重建贵族政治 B.倡导人人平等
C.主张君臣共治 D.农民地位低贱 2
8.史家陈旭麓认为:“中国近代社会是‘将几个世纪缩在一时’的社会。微弱的若干工商业
都市与普遍停滞着的农村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与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
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滞后 B.农村发展普遍停滞
C.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社会阶层贫富分化
9.“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
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
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上述宣言的发布
A.促成了统一战线 B.推动了国民革命
C.强化了土地革命 D.削弱了中共武装
10.右侧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军事斗争的地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军战败后中朝宗藩体系走向崩溃
B.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并进击驻朝日军
C.冷战时期亚洲历时最长的局部战争
D.停战以后双方对峙并长期处于分裂
11.1977 年 8 月,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文
化大革命”结束,两个月后宣布恢复全国高等院校入
学考试。上述变化
A.加速了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B.奠定了“两弹一星”的人才基础
C.推动了教育发展领域的拨乱反正
D.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2.“尽管美国目前依旧被看作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在巨大的国债、惊人的预算赤字和严
重的国内问题面前,其实力已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它在国际事务中往往采取低姿态,拒绝接替苏联担当共产主义的
核心,也不想与美国在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对抗。”下列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两极格局之下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在面临着中国崛起的挑战
C.一超多强的格局之下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力量对比失衡
D.冷战结束以后中国“韬光养晦”并慎重处理中美关系
13.下表是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数据,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资料来源:朱汉国主编《中国历史》
A.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性增长
B.市场经济体制为 80 年代初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
C.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经济出现了负增长
D.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较高且长期保持稳定
14.雅典方阵是由身披铠甲、装备齐全的重装步兵聚集成一种训练有素、统一调遣、行动一
致的正规军事编队,相对来讲,方阵规模越大,雅典城邦就越强大和安全。梭伦改革的下列
措施中,最有利于保障方阵规模的是 3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创立公民陪审法庭
15.据有人估计,1519 年美洲中部墨西哥尚有近 1100 万人口,到 1600 年时,只剩下大约 250
万人了,这种人口下降的趋势一直持续下去,以致到 1650 年,其人口总数只剩下 150 万。
导致该地区人口快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战争减员 B.种族屠杀
C.瘟疫肆虐 D.人口迁徙
16.“他们的语言充满战斗以及刺透物体的比喻:他们说到刺破黑暗角落的光束,打破书报
检查屏障的重击,揭去宗教权威面纱的清风,割掉传统赘疣的手术刀,看穿政治神话贩卖者
伪装的眼镜”由此可知,“他们”最有可能是
A.善于言辞的智者学派
B.尊重人性的人文学者
C.信仰虔诚的路德教徒
D.呼唤理性的启蒙哲人
17.右图是英国羊毛和棉花消费趋势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原材料消费量中羊毛长期高于棉花
B.工业革命开始后毛纺织业快速衰落
C.1820 年以后棉纺织业增长依旧缓慢
D.英国毛纺织业逐步被棉纺织业取代 ——资料来源:【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18.制宪会议的南方代表“将奴隶视为财产,但在涉及代表权问题时,又发现主张奴隶具有
人性才有利于自己,土著人因为不用纳税,也就没有选举投票的权利,但是奴隶被计算为
3/5 个自由人。简言之,南方可以在把奴隶视为财产的同时,还将他们算作人。”据此可知
A.自由和财产紧密相连 B.制宪会议代表都支持奴隶制
C.宪法保障土著免税权 D.南方代表注重保障奴隶人权
19.20 世纪 20 年代末,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不确定原则”。根据他的理论,同时说
明原子微粒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对电子的位置测定得越精确,对它的速度测得就越不
精确。这一原则
A.开始突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B.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C.证明了时空连续场存在弯曲 D.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20.“鉴于目前全球间相互影响的水平,在解决全球问题中进行国际合作是非常必要的。然
而,国际组织内和国际组织间的合作通常是不充分的,会议、对话和协商通常演变成争论。
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追求互相冲突的社会和政治目标,文 化上的差异使得世界上的
人进行对话非常困难。”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加强合作、求同存异 B.化解分歧、消除差异
C.组织重建、协商对话 D.目标一致、文化认同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满分 60 分。其中第 21 小题 14 分,第 22 小题 13 分,第 23
小题 13 分,第 24A 小题 10 分,第 24B 小题 10 分。
21.(14 分)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西文明交流史上一件大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晚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英王乔治三世政府的应允下,决定改善其贸易处
境,以符合他们心目中英国作为新兴世界强国的地位。马戛尔尼勋爵获派为特使,率领使节
团前往中国。……这位特使一登岸,便以“朝贡团”的身份,被簇拥着浩浩荡荡前往北京。
马戛尔尼拒绝在谒见乾隆时行三跪九叩礼,代之以晋见英王乔治三世时所行的单腿下跪礼和
鞠躬致敬。……在 1793 年 9 月,马戛尔尼先后受到和珅与正在热河避暑山庄的乾隆的款待。
在接见时,马戛尔尼要求英国享有驻节北京的权利,请求结束限制重重的广州贸易制度,开
放新口岸进行国际通商,订定公平对等的关税。但乾隆与首辅钧无动于衷,对英国人的请求
寸步不让。乾隆反而敕谕复信英王乔治三世,解释中国“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美】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 4
材料二 1793 年,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然而遗憾的是,乾隆大帝就
是很傲慢地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他的理由很简单:你们英国人的那些东西,我中华帝国都
有,不需要。乾隆大帝这样说,就涉及到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传统中国,即前工业时代的中
国,士阶层是传统中国的统治阶层,人数始终不多,商人阶层也不大,商业资本一直受到遏
制,至于手工业者,这个阶层人数不少,但他们自生自灭,也不在政府考虑范围。最后一个
阶级是农民,他们是自然经济的创造者,也是享用者,他们以最低的生活方式苟且地活着,
一代又一代。乾隆皇帝没有国际贸易的观念,不知道贸易失衡并不是单方面受害,而是影响
正常的贸易,贸易的顺差不是越大越好,顺差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是问题。自马戛尔尼访华
之后不到半个世纪,英国不法商人找到了鸦片去抵消贸易失衡。到 1830 年代,鸦片贸易已
成为中国社会、中国财政甚至中国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使团访华的使命、根源和清廷接待过程中所体现的体制。(6 分)
(2)据材料二,概括乾隆拒绝英国使团要求的经济原因及其后果。(5 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这一历史事件。(3 分)
22.(13 分)科学对人类启蒙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科学的成功,有力地激发了启蒙精神的兴起与成长。启蒙精神从科学中汲
取了巨大的灵感,以自然的权威取代上帝的权威,以人的科学改造传统文化,以科学理性建
构新的社会政治体制,从而全面推进了启蒙运动的纲领规划。科学不仅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大
量思想武器和理论方法,而且还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郝苑、孟建伟《科学与启蒙精神》
材料二 在“德先生和赛先生”中人们关注的“赛先生”是“科学”,但对科学的理解
却大都局限于“技术”。五四新文化时期寻求的是“救亡”的政治技术,而缺乏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实际上就是理性精神。……这样理解的科学就不是人性的束缚、自由的枷锁,而是
自由本身。
——摘编自邓晓芒《启蒙的进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科学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内在机制。(4 分)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科学与中国启蒙”为主题进行论证。(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23.(13 分)冷战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美国来说,美国担心已经饱受战火摧残的欧洲又面临被共产主义政权大规
模接管的危险,因此采取了更为强硬的遏制手段。……在变幻莫测的冷战时期,美国的鲜明
立场就是要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这是一场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一方是以美国为主的
西方国家,另一方则是给 20 世纪下半叶蒙上阴影的苏联集团。正如杜鲁门阐述的,世界面
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美国的“自由体制、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体自由的保证、言论5
和宗教自由,以及免于政治压迫的自由”;另外一种是苏联式的“恐怖和压迫、严控的报刊
和广播、预设人选的选举,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压制”。
——【英】苏珊-玛丽·格兰特《剑桥美国史》
材料二 战后初期,斯大林的主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是保持大国合作态势,维持与西方盟
国在战时结成的伙伴关系,通过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合作,巩固和发展苏联在雅尔塔-
波茨坦体系中所获得的政治权益。……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使莫斯科面临一种两难选择:要么
冒险让西方的影响渗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要么就使东欧与西方脱离接触,从而违背自己的意
愿迅速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阵营。斯大林选择了后者。
——沈志华《冷战的起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应对苏联的战略及其原因。(6 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战后对外战略的根本转变及其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5 分)
(3)有观点认为 “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必然导致对抗”。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2 分)
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
认识和评价商鞅变法时要注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
贫则重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商君书·弱民第二十》
材料二 商君假孝公之势,变法于秦,其不朽之功,众口皆碑。法家之理论,实绩卓著,
不仅促成强秦之一统,且亦支撑我国封建帝制达二千余年。方今中华共和,荡涤积秽,崇尚
法治,然世人多道西方之法,殊不知商、韩已倡此二千年矣。数典忘祖,得无傎乎?
——陈奇猷《商君书·前言》(1990 年)
材料三 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
努力。……法家的富强之路是建立在国富民穷、国强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的……法家“崇
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
——彭新武《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商君书》中的“治民方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
“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4 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两者评价商鞅变法和先秦法家的异同。(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今人评价商鞅变法时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2 分)
6
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 分)
多元的历史叙述对于人们认识拿破仑具有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该法典采纳并应用革命的基本原则: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企业自由及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人人有权受陪审团公开审判,终止封建税及缴纳教会之税,从国家购买充公的
教会或君主财产的合法性。但该法典遵从罗马法并重建旧体制中的父权以赋予家庭的权利基
础;该法典违反法律之前平等的原则,规定关于工资的争论中,雇主的话应被视为与被雇佣
者对立,并恢复对工人协会的禁令(除纯粹社会目的外)。拿破仑还同意该法典恢复法国对
其殖民地的奴役。该法典代表历史的反动,从自由的社会趋向家庭和国家的高压权力和控制。
——摘编自【美】维尔·杜兰特等《世界文明史·拿破仑时代(下)》
材料二 拿破仑把他自己看作是一个伟大得改革家和启蒙时代的人。他把他的制度称为
“自由的”制度,虽然这个词对他来说,几乎就是后来的自由主义者所指的意义的反面。他
也相信“宪法”,这并不是他赞成代议制议会或宪政政府,而是说他要求政府应合理地“构
成”。虽然他是个过着戎马生涯的人,他却坚决相信法治。他以深信不疑的热情坚持把他的
《民法典》移植到附庸国去。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至 1870 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法典所采纳的“革命”原则及其实际存在的局限。(6 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的法律观念。(4 分)
命题、校对:梅冬 审核:王雄
7
江苏省 2020 届高三 6 月模拟考试试题
历史(选修)参考答案 2020.06
一.选择题:
1~5. BCDBD 6~10 .CDCAD 11~15 .CDAAC16~20 .DAADA
二.非选择题:(解题技巧:回答词提前并条理化,切入点找准并序号化)
21.(14 分)答案要点:
(1)使命:改善英国贸易处境;开放中国市场;驻节北京。(3 分)
根源:中英关系不符合英国新兴世界强国的地位(1 分)
体制:朝贡贸易体制;天朝上国体制。(2 分)
(2)原因:自然经济下的自给自足观念的影响;
传统经济结构下的“四民社会”消费倾向的判断;
闭关锁国下的国际贸易观念的缺失。(3 分)
后果:英国商人通过鸦片贸易抵消中英贸易失衡;
中国出现系统性危机。(2 分)
(3)评述: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本应是传统中国主动转型的一个重要机遇;(1 分)
但由于天朝体制以及统治者闭目塞听等原因,使中国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在中西文明交流进程中逐步处于被动境地。(2 分)
22.(13 分)答案要点:
(1)机制:近代科学激发启蒙精神;树立自然权威以反对宗教愚昧;
对人的科学认识促进人权意识觉醒;以科学理性建构政治体制;
近代科学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武器、理论方法和发展动力。(任意四点得 4 分)
(2)评分细则
论
点 科学是中国启蒙旗帜,正确认识科学有助于推动中国启蒙 2 分 围绕主题提出类
似观点也可得分
论
据
科学是中
国启蒙旗帜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这对
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推动广大青年的启蒙
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 分
使用 2 个不同层
面充分论证的,得
5 分;只使用 1 个
层最多得 3 分。
正确认识
科学有助于
推动中国启
蒙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对“科学”的理解局限于“技术”
层面,寻求的是“救亡”的政治技术。“科
学”还包括科学精神,即理性精神。以理性
精神为内核的科学不是人性的束缚、自由的
枷锁,而是自由本身,有助于激发启蒙精神
的兴起与成长,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启蒙的进
化和发展。
3 分
论
证
立论完全错误,没有运用史实论证,或字数特别少。 0 分 本部分给分不得
超过 2 分。 结合 1 个层次的普通论证。 1 分
结合 2 个层次,论述清晰,表达流畅,语言准确。 2 分
23.(13 分)答案要点:
(1)战略:遏制战略;维护战后美国的主导地位。(2 分)
原因: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防范苏联在欧洲的扩张;
意识形态上存在对抗;维护美国所认为的世界“自由秩序”。(4)
(2)转变:由大国合作政策转向集团对抗政策。(2)
原因:马歇尔计划的提出。(1 分)
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2 分)
(3)认识:该观点带有一定的冷战思维色彩(即以意识形态划分敌我并走向对抗);
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但本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真正维护本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求同存异,并不必然走向对抗。(2 分) 8
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答案要点:
(1)方略:弱民、辱民、贫民;政作民之所恶。(2 分)
措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2 分)
(2)相同:强秦、法治。(2 分)
不同:前者高度肯定商鞅变法,主张学习商鞅变法;
后者批评先秦法家强国弱民和侵夺民众权益。(2 分)
(3)取向:国家主义;民本主义(或自由主义)。(2 分)
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 分)答案要点:
(1)原则: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经济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取消原有封建义务;保护财产权。(任意三点得 3 分)
局限:重建旧体制中的父权;在处理劳资关系时有失公平,违背平等原则;
禁止组织工会,强化高压控制;恢复对殖民地的奴役。(任意三点得 3 分)
(2)评价:拿破仑相信“自由”“平等”“法治”等法律原则,自视为“启蒙时代的人”,
对法国大革命中“革命”原则和启蒙思想的传播做出了贡献;(2 分)
但他实际上也存在从自由社会趋向国家高压控制,不赞成宪政政府并走向帝制,
在向附庸国或殖民地移植其法典过程中带有征服和强制的色彩。(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