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 2020 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
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先秦《诗经》《楚辞》到汉魏古诗再到唐诗宋词,高潮迭起,名家
辈出,而唐诗就是诗歌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它(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每
一时期都涌现了富有才情的诗人和诗作,大唐盛世所激发的宏大气象在盛唐的诗歌中得到了
完美的体现,“诗仙”和“诗圣”的伟大成就后世鲜有能及,因此,元明清三代的诗坛多以“诗
必盛唐”相号召。______________。明初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首开以“初、盛、中、晚”
四分期论唐诗的先河,此后胡应麟的《诗薮》、胡震亨的《唐音葵签》等论著对唐诗人、诗作
多有( )。至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则对唐诗的学习与普及起了极大的推进
作用。民间谚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足见唐诗的魅力之大。
古代的唐诗选本除《唐诗三百首》外至今多不流行,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鉴赏热中,
《唐诗鉴赏辞典》的编纂为民众欣赏唐诗魅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011 年,应中国青年出版
社《名家品经典》丛书之约,霍松林先生又编成《唐诗鉴赏举隅》《宋诗鉴赏举隅》两部书。
《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 36 人,作品 86 首。其中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最多。
先生的鉴赏文章常常能将深邃的文学理论与敏锐的文学感悟相结合,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一
并解析,既引经据典,又( ),让人爱不释手。
(摘自史小军《唐诗的魅力》)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历经 阐发 深入浅出 B. 经历 阐发 浅显易懂
C. 经历 阐明 深入浅出 D. 历经 阐明 浅显易懂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唐风气明代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在明代。
B. 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是在明代基本定型。
C. 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在明代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
D. 明代尤盛学唐风气,就在明代基本定型了唐诗学的建构。
3. 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楚辞》是一部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富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离骚》是《楚
辞》的代表作。
B. 古诗又称“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与平仄,常见的“歌”“行”“引”“吟”等是其
主要体裁。
C. “诗圣”指杜甫,后世也称杜拾遗、杜樊川,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其诗
被称为“诗史”。
D. “元白”是唐诗人元稹与白居易的并称,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
在诗坛影响很大。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
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
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
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
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
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
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经历:意为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历经:多次或者长时间经历。根据语境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填入“经历”。
第二组,阐发:阐明并发挥。阐明:把深奥的道理讲明白。根据语境“此后胡应麟的《诗薮》、胡震亨的《唐音葵签》等论著对唐诗人、诗作多有”,填入“阐发”。
第三组,深入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
易懂。浅显易懂: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根据语境“既引经据典,又”,填入“深
入浅出”。
故选 A。
2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此句的前面紧承“因此,元明清三代的诗坛多以‘诗必盛唐’相号召”,排除 A;
后面陈述的是明代学唐诗的成就、成果,“明初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首开以‘初、盛、
中、晚’四分期论唐诗的先河”,排除 CD。
故选 B。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
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C 项,“‘诗圣’指杜甫,后世也称杜拾遗、杜樊川”错误,“杜樊川”是杜牧的号。杜牧,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故选 C。
【点睛】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
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
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 月 10 日,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典——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举行。今年共评选出 12 名科技专家和 296 个奖励项目。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 人,
“国家自然科学奖”46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 项,授
予 10 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科技创新正迈
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每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除了最高奖之外,最受关注的应该是表彰基础研究的“国家自
【然科学奖”。此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
学发现的公民。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介绍,2019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
成人的平均年龄为 44.6 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 52.5 岁,分别比 2018 年下降了 2 岁和 2.6
岁。而且,超过 60%的完成人为年龄不足 45 岁的青年才俊,有 7 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
到 45 岁。团队平均年龄不足 45 岁的项目 26 项,占比 56.5%。青年人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
领域的生力军,他们勇敢,坚毅,“坐得住冷板凳”,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2020 年 1 月 11 日)
材料二:在“2020 首科新年论坛”上,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发布了《中国城市科
技创新发展报告 2019》。报告构建包含 4 个一级指标,11 个二级指标以及 26 个三级指标的“中
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并对中国 29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进
行测度与评估,分析总结中国城市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期继续为
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组)如下图:
(选自《中国日报网》,有改动)
材料三:制造业是最能体现科技创新的领域。我国已是世界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
主要问题是:科技创新能力弱,缺乏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在“全球创新能力指数及全球竞争
力指数”排位中,我国仍处在 15—20 之间。2019 年,广东已有上百家制造机器人的企业,但
是,广州汽车制造公司的流水线上,几乎全部是进口的高端工业机器人。因此,我国制造业
要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切忌情绪急躁,以为指日可待。
到 2019 年 6 月,我国已建成或通过建设方案论证的已有 13 所国家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
动力电池、增材制造、印刷与显示、机器人、信息光电子、轻量化材料与装备、数字化设计
与制造、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先进功能纤维、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汽车、农机
装备等。这些创新研究中心已将国内相关领域的主要产、学、研单位整合起来,组成协同创新联盟,并形成网络,只是有待进一步完善。
(摘自柳百成《创新·强基·智能——建设制造强国》)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总体排名情况看,北京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遥遥领先,几乎是厦门市的两倍。
B. 表中数据表明,东部及东南沿海城市多已加速崛起,内陆城市的科技创新多数滞后。
C. 在发展指数总排名前 30 的城市中,第一组的就占了三分之二,说明这组比较先进。
D. 此表数据表明,各城市间科技发展指数差距不大,差距超过“0.1 分”的城市很少。
5.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最受关注的奖项之一,主要是今年此奖项的完成人平均年龄只有
44.6 岁。
B. 青年人勇敢,坚毅,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所以有 7 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到 45
岁。
C. 新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 2019》,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
伐。
D. 2019 年,广东已有上百家制造机器人的企业,但广州某公司很崇洋,几乎不用中国本地的
机器人。
6. 下列关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振的理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科技创新一直迈出了有力的步伐。
B. 人才方面,青年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
C. 范围上,我国有近 300 个城市都有了一定的科技创新水平。
D. 有新举措,我国已组成多领域协同创新联盟,并形成网络。
【答案】4. D 5. C 6. A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
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
析。
D 项,“各城市间科技发展指数差距不大”错误,从材料二数据来看各城市间的科技发展指数
差距很大。
故选 D。【5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
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
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主要是今年此奖项的完成人平均年龄只有 44.6 岁”错误,材料一“每年的国家科学
技术奖,除了最高奖之外,最受关注的应该是表彰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此奖授
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可
知应主要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
才最受关注。
B 项,“……所以有 7 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到 45 岁”错误,材料一“而且,超过 60%
的完成人为年龄不足 45 岁的青年才俊,有 7 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到 45 岁。团队平均
年龄不足 45 岁的项目 26 项,占比 56.5%。青年人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他们
勇敢,坚毅,‘坐得住冷板凳’,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可知因果推论片面,逻辑错误。
D 项,“广州某公司很崇洋”错误,材料三“主要问题是:科技创新能力弱,缺乏关键核心及
共性技术”,可知主要还是国外的高端工业机器人更好。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
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
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
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
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 项,“从历史上来看,我国科技创新一直迈出了有力的步伐”错误,材料一是“我们可以看
到我国科技创新正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可知“从历史上”不恰当。
故选 A。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
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
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
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
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
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
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至治元年,策天下士于廷,本为第一人,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春,除监
察御史,首言:“逆贼铁失等虽伏诛,其党枢密副使阿散,身亲弑逆,以告变得不死,窜岭
南,乞早正天讨。”国制,范黄金为太庙神主。仁宗室盗竟窃去,本言:“在法,民间失盗,
捕之违期不获犹治罪;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又言:“中书宰执,日趋
禁中,固宠苟安,兼旬不至中堂,壅滞机务,乞戒饬臣僚,自非入宿卫日,必诣所署治事。”
皆不报。
逾月,调国子监丞。夏,风烈地震,有旨集百官杂议弭灾之道,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
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蒙古千户使京师,宿邸
中,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千户悦之,并从者夺以入,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
本适与议,抗言:“铁失余党未诛,仁庙神主盗未得,桓州盗未治,朱甲冤未伸,刑政失度,
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辞气激奋,众皆耸听。冬,移兵部员外郎。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
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至不给。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
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绋者近二千人,皆缙绅
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
世,谥正献。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聚经史穷日夜读之 穷:用尽
B 策天下士于廷 策:策问
C. 朱甲冤未伸 伸:舒展D. 居官清慎自持,饘粥至不给 给:供应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策天下士于廷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C. 以告变得不死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D. 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B.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C.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D.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10. 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主人公正直品性的一组是( )
①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②“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
③“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
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
⑤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
⑥居官清慎自持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本很聪颖,幼时就超出常人。但他并不自恃有才,能主动求教,造诣不断加深。他在尚
未成年时,就开始招收学生教授。
B. 宋本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忠于职守,主张讨伐曾参与叛乱而未被处死的枢密副使阿散,
结果,其意见未被呈报给皇帝。
C. 因为铁失余党未除、仁宗神主被偷、桓州盗匪、朱甲冤案等事件都未得到彻底正确的处理,
宋本有所进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D. 宋本很小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奉养父母;后来虽然历任要职,生活条件也不优越,
甚至有时连稠粥都吃不上。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法,民间失盗,捕之违期不获犹治罪。(2)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
(3)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
13. 宋本成童后的治学方法值得今人学习,请你加以梳理。
【答案】7. C 8. D 9. C 10. C 11. B
12. (1)依据法律,民间被盗案件,超过期限没有抓获罪犯尚且治罪。
(2)朱甲向中书省哭泣告状,但旭灭杰包庇不过问。
(3)宋本尚未成年时,就招收学生来奉养双亲,时间近二十年,宋本历任显要的官职,但仍
租房来居住。
13. ①他自己搜罗经史诸书,尽日攻读。②对书中的字句探究索明,一定达到融会贯通才罢休。
③向当时名师王奎文求教,造诣越来越深。④宋本写文章,文辞不蹈袭前人,立意深刻,多
有深意。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
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
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C 项,句意为:朱甲的冤屈尚未申明。伸:诉说,诉说冤情以求昭雪。
故选 C。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
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A 项,乃:副词,才/副词,竟然。
B 项,于:介词,在/副词,向。
C 项,以:介词,因为/介词,用。
D 项,之:皆为代词,这。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曾跟随在江陵做官的父亲宋祯,江陵人王奎文深懂性命义理之学,
宋本前去向他求教,造诣越来越深”。
“尝从父祯官江陵”,省略“于”,即“官(于)江陵”,之后断开,排除AB;
“明性命义理之学”中,“性命义理”是词组,之间不断开,排除 D。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把握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
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①“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表现主人公有文采;
②“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表现主人公正直;
③“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表现主人公正直;
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表现主人公正直;
⑤“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表现主人公和善、担当;
⑥“居官清慎自持”,表现主人公清廉谨慎。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 项,“结果,其意见未被呈报给皇帝”错误,原文第二段“皆不报”,意思是没有得到皇帝
的答复。
故选 B。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在”,依据;“违期”,超过期限;“犹”,
尚且。(2)中“朱泣诉于中书”,状语后置句式,朱甲向中书省哭泣告状;“庇”,包庇。(3)
中,“弱冠”,未成年;“殆”,接近、大概;“赁屋”,租房。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
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
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意思是到了童年,搜罗经史
诸书尽日攻读,对书中的字句探究索明;“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意思是一定达到融会贯
通才罢休;“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意
思是曾跟随在江陵做官的父亲宋祯,江陵人王奎文深懂性命义理之学,宋本前去向他求教,
造诣越来越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意思是宋本擅长写古文,文辞
不蹈袭前人,文义峻洁深刻,多有委婉而隐含讽谕的深意。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 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幼年时就聪明出众,到了童年,搜罗经史诸书尽日攻读,对书
中的字句探究索明,一定达到融会贯通才罢休。曾跟随在江陵做官的父亲宋祯,江陵人王奎
文深懂性命义理之学,宋本前去向他求教,造诣越来越深。宋本擅长写古文,文辞不蹈袭前
人,文义峻洁深刻,多有委婉而隐含讽谕的深意。
至治元年,皇帝在朝堂之上策问天下士子,宋本取得第一名,被赐进士及第,授予翰林
的修撰一职。泰定元年春,被授予监察御史,他首先进言说:“逆贼铁失等人虽已被诛杀,但
是其党羽枢密副使阿散,亲自参与叛逆,因告发事变而未被处死,被发配到岭南,请求及早
处死他以正天罚。”按国家制度规定,太庙里的神主用黄金制作。仁宗龛室里的神主竟然被
盗走,宋本说:“朱甲向中书省哭泣告状,但旭灭杰包庇千户而不过问。依据法律,民间被
盗案件,超过期限没有抓获罪犯尚且治罪。现在太常失职,连带京城的捕官都应被罢免。”
又说:“中书宰执重臣,每日到宫禁中,务求保其宠信,苟且偷生,却二十天不至中堂,积
压耽误了机务,希望皇帝训诫臣下,凡不是入宫宿卫的日子,必须到所属官署去办理公务。”
这些意见都未得到皇帝的答复。
一个月后,宋本调任国子监丞。这年夏季,发生狂风和地震灾异天气,皇帝降旨召集百
官共同商议救灾的办法。当时有从北方调来的卫士,又被遣返回去,他们就百十人聚为一群,
在桓州途中抢掠杀人。他们被捕后,旭灭杰向皇上奏请释放了他们。蒙古千户在赴京途中,
夜宿旅舍,正巧百姓朱甲的妻女的车子经过旅舍门前,千户看重朱甲妻女的容貌,就与随从
一起把朱甲的妻女抢入住处。朱甲向中书省哭泣告状,但旭灭杰包庇千户而不过问。宋本正
参与这次议事,直言说:“铁失余党还未除尽,偷仁宗神主的盗贼还未抓获,桓州的盗匪尚
未得到惩治,朱甲的冤屈尚未申明,刑法政事混乱,百姓义愤上天怨怒,灾害异象的发生,
都由此而来。”辞语气愤激昂,使众人听着都感到惊恐。这年冬,官任兵部员外郎。
宋本性格刚直不屈,言语正直,行为纯洁,不掺杂私心,而且对朋友情义笃厚,像金石
一样坚硬。人们如有一点点善良的表现,他就大加称善,尤其以树立古代礼乐风习为己任。
他做官以清廉谨慎自持,甚至连稠粥都吃不上。宋本尚未成年时,就招收学生来奉养双亲,
时间近二十年。宋本历任显要的官职,但仍租房来居住。宋本历任显要的官职,但仍租房居
住。在他逝世时,靠官府赠送钱物才能入敛,送葬的人有近二千人,都是缙绅大夫、门生、
过去的下属和国子监学生,没有一个其他宾客,当时人们都认为很荣耀。宋本著述的文集有
《至治集》四十卷,在世上流行,谥号为正献。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12 小题,共 117 分。
四、(25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别鲁颂①
[唐]李白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②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注释]①鲁颂:李白的友人,生平不详。②鲁连:鲁仲连,曾帮助赵国解除了邯郸之围,平
原君赠千金,却而不受;后又帮助齐国收复了聊城,事后辞去爵位隐于海上。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就用两个设问句,通过衬托、对比有力地突出了鲁仲连的高大形象。
B. 诗中用“下却”“摧却”两个动词来描述鲁仲连,突出重点又简洁有力。
C.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是说鲁颂不同寻常,勤攻文学有鲁仲连的遗风。
D. 诗人临别赠好友诗作和镂刻纹饰的宝刀,是希望他能斩断愁情,记住友情。
15.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这一句是何意?在诗中有何作用?
16. 诗人辞别的是友人鲁颂,为何诗中开篇却夸赞鲁连?请你进行简析。
【答案】14. D 15. 错落盘结的石上劲松,不会为秋霜折损,诗人用这句诗来赞美夫子(友
人)的坚毅品格。
16. ①鲁连是齐鲁历史名人,功勋卓著,节操高尚。②鲁连是鲁家前辈,夸赞鲁连能让鲁颂感
到温暖、高兴。③诗人抒发了对鲁连的崇敬之情,以此来激励鲁颂。④为后面写对鲁颂的钦
佩赞美之情,做了正面的衬托(或铺垫)。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
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诗人临别赠好友诗作和镂刻纹饰的宝刀,是希望他能斩断愁情,记住友情”错误,赠
送宝刀,表示友谊永固,没有“斩断愁情”之意,勿受“抽刀断水水更流”之句的影响。故选 D。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
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
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翻译:谁说泰山高,高不过侠
客鲁仲连的气节。谁说秦军众多不可抵挡,他们都摧毁在鲁仲连舌下。侠客鲁仲连独立天地
之间,气度犹如清风洒香雪。夫子你倜傥潇洒,勤攻文学继承鲁仲连的遗风。品格如错落盘
结的石上古松,不为秋霜折毁。我赠你忠言和镂金镶玉的宝刀,让我们的友谊千秋万代不灭。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意思是品格如错落盘结的石上古松,不为秋霜折毁。诗人用这
句诗来赞美夫子的坚毅品格如同石上古松,不为秋霜折毁。
【16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形象中的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要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等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理解人物形象,形象作用
主要是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别鲁颂》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十二句六十字,
通过称颂鲁仲连来表达对友人的赞美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俶傥
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持高尚气节。游于赵国,恰遇秦军已经击败赵军四十万,又围赵
都邯郸,魏国大将新垣衍欲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以利害说服新垣衍合力抗秦,终于击退秦
军。平原君欲封官,不受;赐千金,亦不受,飘然离去。可知鲁连是齐鲁历史名人,功勋卓
著,节操高尚,鲁连也是鲁家前辈,夸赞鲁连能让鲁颂感到温暖、高兴。李白仰慕鲁仲连,
是钟情于他不居功,不受赏;既有超凡济世之才,又有功成身退之志和独立不倚的人格。他
将鲁仲连谈笑间建奇勋的精神风貌,用不经意之笔写出,充满了钦慕向往之情。抒发了诗人
对鲁连的崇敬之情,以此来激励鲁颂,也为后面写对鲁颂的钦佩赞美之情,做了正面的衬托
(或铺垫)。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__________,亦已焉哉。(《氓》)
(2)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6)在今年春节到来之际,你作为完成学业的留学生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在群里发一条
感慨,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在鼠年春节到来之际,我终于踏上归程,即将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不觉想到陶渊明那种
“__________,__________”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让我兴奋,温暖。
【答案】 (1). (1)反是不思 (2). (2)数罟不入洿池 (3). (3)又闻子规啼夜月
(4). (4)梦啼妆泪红阑干 (5).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 (6)问征夫以前路
(7). 恨晨光之熹微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 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
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
需注意“数罟”“洿”“阑”“冯”“御”“熹”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
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
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
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
句名篇。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牛虻(节选)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礼拜三早晨,日出时,他们把牛虻带到院子里。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显了,他重重地
靠着军曹的胳膊,走得异常困难、痛苦,但他脸上所有的消沉、谦顺都已无影无踪。空寂中
把他压垮的幽灵似的恐惧、虚幻世界里的幻象与梦境,都随着产生它们的夜消失了,而一旦
太阳光芒四射,敌人出现在面前,他便激起斗志,再也无恐惧可言了。
执行死刑的六个枪手在爬满春藤的墙前站成一排,这墙就是他那天夜晚进行不幸尝试时
爬过的布满裂缝正要坍塌的墙壁。士兵们站在一起后,手里握着枪,好不容易抑制住眼泪。
他们被叫来杀死牛虻,真是不堪设想的恐怖。他那直刺人心的辩才,他那无休止的狂笑,他
的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气,曾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在他们死气沉沉的生活中闪耀,而现在,
他必须死,死于他们之手,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去熄灭天上的明灯。
在院子里那棵巨大的无花果树下,他的坟墓正在等着他,那是夜里由一些很不情愿的士
兵挖的,铁锹上沾上了他们的泪水。他走过时,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魆魆的坑和坑边
打蔫儿的小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
靠近大树,军曹停下来。牛虻带着最欢欣的微笑回头看了看。
“我要站在这儿吗,军曹?”
军曹默默点点头,他喉头哽咽,悔恨自己竟不能说句话来救他的命。统领、他的侄子、
为枪手发令的中尉、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已经站在院中了,他们一本正经地往前走着,看到
牛虻含笑的眼睛中光芒四射的蔑视,他们都有些局促不安。
“我的孩子,”牧师上前打断他的话,别的人后退了几步,以便单独谈话,“再过几分
钟,你就要面对你的创造者了,难道留给你忏悔的这几分钟,你还要用来说这些话吗?我请
求你想想,不忏悔就死会让所有的罪孽压在你的头上,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等你站到你的
审判者面前,再想忏悔可就来不及了。难道你竟要开着玩笑走到上帝森严的神座前吗?”
“开玩笑吗,牧师大人?我觉得,忏悔这东西只有你们才用得着,轮到我们收拾你们的
时候,我们会用大炮来代替这半打破旧的马枪的,那时候,就会真正领教我们是多么能开玩
笑的。”
“你还要用大炮?唉,可怜的人,难道你还不明白,你现在正处在可怕的深渊边上吗?”
牛虻回头望了一眼那开着口的坟墓。
“原……原来牧师大人认为,只要把我埋在这儿,就算是把我了结了?也许会用石头压
上坟头,免……免得我在‘三天之后’复……复活吧?别害怕,牧师大人!我不会侵犯你们
这廉价表演的专利权的,我会和老鼠一样,在你们把我放下去的地方安安静静地躺着。即使
这样,我们也还会用大炮的。”
“啊,慈悲的上帝!”牧师喊道,“饶恕这个可怜的人吧!”
“阿门!”中尉低沉地叫了一声,与此同时,上校和他的侄子在自己身上虔诚地划着十
字。
显然,再这么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牧师放弃了徒劳的尝试,没有再拖延,
简短的准备就这样完成了。牛虻自己走到指定的位置,只转过身看了一会儿红黄交融的灿烂
朝霞。他重复了不要蒙眼的要求,他那挑战的神情,逼得上校只得勉强表示同意。他们双方
都忘记了,这么做会使士兵们十分难受。牛虻面对他们,微笑着站好,枪在士兵们的手中不住地抖动着。
“我完全准备好了。”他说。
中尉向前走一步,因激动而有点儿颤抖,他以前从来没有发布过执行死刑的口令。
“预备——瞄准——放!”
牛虻踉跄了一下,很快恢复了平衡。一颗子弹射偏了,只擦破了他的脸皮,血淌到洁白
的领结上,另一颗子弹打在膝上面一点儿。硝烟散去,士兵们看到牛虻在那儿微笑着站得好
好的,正用残缺不全的手在擦脸上的血。
“枪法太糟糕了,伙计们!”他说,清晰的声音传入呆呆发愣的可怜的士兵们的耳朵里,
“再来一次!”
士兵们不由得呻吟颤抖起来。开枪时,他们每个人都瞄向了一边,暗中希望那致命的一
枪出自他人之手,而现在牛虻还站在那里,冲着他们微笑。他们枪口朝下,神情沮丧地听着
军官们粗暴的咒骂与责备,一边还呆呆地、惊恐地看着那个被他们开枪射杀但不知道怎么还
没有死的人。
统领在士兵脸前晃着拳头,粗暴地嚷着要他们立正,举枪。他也同士兵们一样,不敢看
一眼那个可怕的人形站着,不肯倒下。牛虻跟他说话时,他被那嘲笑的声调吓了一大跳,打
了个冷战。
“上校,你今天带来的士兵真是糟糕透了!来,看看我是不是能更好地调理他们。现在,
士兵们,把手里的东西抬高点儿,靠左一点儿!唉呀,伙计,你们手里拿的是枪,不是煎锅!
——都对准了吗?好了!预备——瞄准——”
“放!”上校向前惊跳了一步叫道。这个人竟自己下令枪毙自己,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又是一阵乱七八糟的枪响,那排士兵竟乱作一团,簌簌发抖。他们眼睛发狂,直愣愣地
向前看着。一个士兵甚至没能开枪,他只是把枪扔到一边,蹲下去,低声呻吟着说:“我不
能——我不能!”
硝烟很快散去,飘入早晨的阳光之中。他们看到牛虻已经倒下,同时也看到,他仍然没
死。在最初的一刹那间,士兵们与军官们僵直地站着,如同变成了石头人。忽然,医生和上
校都惊叫一声向前冲去,他们看到牛虻吃力地用一个膝盖支撑着身体,依然在对士兵们发笑。
“又射偏了!再试一次——看一看,小伙子们——你们能否——”他的身体突然摆动了
一下,歪倒在草地上。
“他死了吗?”上校低声问。医生跪倒在地,一只手摸摸那血淋淋的衬衫,软弱无力地
回答:“我想是的——感谢上帝!”(选自《牛虻》北方文艺出版社)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一旦太阳光芒四射”这句描写既点明时间,也引发了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
B. 牛虻的“光芒四射”与统领等人的“局促不安”对比,突出了牛虻的光辉形象。
C. 小说设置牛虻与牧师对话的情节,是为了表现牧师的仁慈,宣扬宗教的温煦之力。
D. 罗素说《牛虻》是一部“最激动人心的小说”,牛虻就义就足够让人激动、震撼。
E. 节选的小说文本,主要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19. 请赏析文中画线处细节描写的句子。
20. 开头处写牛虻在夜里有过“消沉、恐惧、幻象”等,这是否有损牛虻的形象?
21. 小说描写士兵枪杀牛虻时的表现对塑造牛虻有什么作用?请你进行简析。
22. 小说人物身上往往隐含着作者 丰富情感,请探析在牛虻身上隐含着的这种情感。
【答案】18. CE 19. 他面对将要埋葬自己的墓坑,是低头微笑着看、深吸一口气、闻泥土
芳香等,这一细节表现了他面对死亡时镇定、坦然的心态,形象地展现了他笑对牺牲的大无
畏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20. 不会。这样描写,能立体地展示人物的心理、性情,让人物更真实可感,同时能说明牛虻
也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渐变得坚强的战士。
21. 写士兵们握枪流泪、颤抖,开枪时瞄向一边等,是间接地颂扬牛虻正义的品质和感人肺腑
的勇气;写他们的呻吟颤抖、惊恐,是衬托牛虻的镇定、无畏而潇洒的光辉形象。
22. 对牛虻身上表现出的精神品格的钦佩与赞扬;对“你们”这些旧势力的蔑视与嘲讽;对革
命前程充满乐观与希冀;对一般士兵这类民众富有宽容与同情;对牛虻被处决的命运所隐含
的同情与惋惜。
【解析】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 项,“……是为了表现牧师的仁慈,宣扬宗教的温煦之力”错误,目的是为了表现牛虻对革
命事业的忠诚、乐观、刚毅。
E 项,“主要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错误,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
故选 CE。
的【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
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
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他
走过时,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魆魆的坑和坑边打蔫儿的小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 ,此时的牛虻马上要被枪决,他面对的是死亡,但是他依然面的小
草微笑,面对泥土嗅香,他是如此的热爱这个世界,“低下头微笑着看”“深深地吸了一口
气”“闻闻”细节描写表现了他面对死亡时镇定、坦然的心态,形象地展现了他笑对牺牲的
大无畏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2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1)内
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
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
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
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牛虻青年时代参
加了意大利党的革命活动,但同时又笃信上帝,牧师卡尔狄利用他的忏悔进行告密,致使他
和他的战友一起被捕入狱。后来他得知自己原来是自己最崇拜的神甫蒙泰尼里的私生子,非
常痛苦,遂对上帝宗教产生了怀疑。又因恋人琼玛对他的误解,认为是他主动出卖了同志,
致使他出走南美洲,流亡十三年,遭遇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磨难。最后他成了一个瘸子,满脸
伤疤,但却磨炼成了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后来他在一次武装斗争中,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被
捕并遭枪杀。节选内容就是最后遭受枪决的时刻。第一段“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显了,他
重重地靠着军曹的胳膊,走得异常困难、痛苦,但他脸上所有的消沉、谦顺都已无影无踪。
空寂中把他压垮的幽灵似的恐惧、虚幻世界里的幻象与梦境,都随着产生它们的夜消失了,
而一旦太阳光芒四射,敌人出现在面前,他便激起斗志,再也无恐惧可言了”,这样描写,能
立体地展示人物的心理、性情,让人物更真实可感,同时能说明牛虻也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渐
变得坚强的战士。
【2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
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中尉向前走一步,因激动而有点儿颤抖,他以前从来没有发布过执行死刑的口令”“士兵
们不由得呻吟颤抖起来。开枪时,他们每个人都瞄向了一边,暗中希望那致命的一枪出自他
人之手,而现在牛虻还站在那里,冲着他们微笑。他们枪口朝下,神情沮丧地听着军官们粗
暴的咒骂与责备,一边还呆呆地、惊恐地看着那个被他们开枪射杀但不知道怎么还没有死的
人”,可知写士兵们握枪流泪、颤抖,开枪时瞄向一边等,是间接地颂扬牛虻正义的品质和感
人肺腑的勇气;“统领在士兵脸前晃着拳头,粗暴地嚷着要他们立正,举枪。他也同士兵们
一样,不敢看一眼那个可怕的人形站着,不肯倒下。牛虻跟他说话时,他被那嘲笑的声调吓
了一大跳,打了个冷战”“又是一阵乱七八糟的枪响,那排士兵竟乱作一团,簌簌发抖。他
们眼睛发狂,直愣愣地向前看着”,可知写他们的呻吟颤抖、惊恐,是衬托牛虻的镇定、无畏
而潇洒的光辉形象。
【22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
的具体情境,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作者的情
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作者情感。《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
尼契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描写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一生。主人公单纯幼稚的爱国青年
亚瑟因被革命同志误解,佯装投河自尽,奔赴南美。13 年后,当他带着一身伤残重回故乡时,
苦难的经历已把他磨练成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参与了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
一的斗争,最后为之献出了生命。小说涉及了斗争、信仰、牺牲这些色彩浓重的主题。小说
是作者伏尼契受到当时身边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写成的。它生动地反映了 19 世纪 30 年
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党人牛虻
的形象。“他走过时,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魆魆的坑和坑边打蔫儿的小草,他深深地
吸了一口气,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可知对牛虻身上表现出的精神品格的钦佩与赞扬;“中
尉向前走一步,因激动而有点儿颤抖,他以前从来没有发布过执行死刑的口令”,可知对“你
们”这些旧势力的蔑视与嘲讽;“牛虻踉跄了一下,很快恢复了平衡。一颗子弹射偏了,只
擦破了他的脸皮,血淌到洁白的领结上,另一颗子弹打在膝上面一点儿。硝烟散去,士兵们
看到牛虻在那儿微笑着站得好好的,正用残缺不全的手在擦脸上的血”,牛忙的坚强不屈笑对
死亡反映了作者对革命前程充满乐观与希冀;“硝烟很快散去,飘入早晨的阳光之中。他们
看到牛虻已经倒下,同时也看到,他仍然没死。在最初的一刹那间,士兵们与军官们僵直地
站着,如同变成了石头人”,可知对一般士兵这类民众富有宽容与同情;对牛虻被处决的命运
所隐含的同情与惋惜。【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
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
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
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
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
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
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
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六、(11 分)
23.成语“义结金兰”是说朋友交情深厚,进而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契若金兰。请你概述《三
国演义》或《红楼梦》中体现这种情谊的情节,并进行评析。字数 130 字左右。
【答案】《红楼梦》“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章写道:在一个秋日阴沉的黄昏,善解人意的薛
宝钗向谨慎的、善猜忌的林黛玉说了很多关切的话语,林黛玉深感温暖,剖心相待,两人遂
心心相印,紧密得情同姐妹。这是林薛两人关系最融洽的时候,也是林薛两个主人公最让人
感动的时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
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
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宝钗和黛玉
是《红楼梦》一书中最势均力敌的两个女主角,一个端庄守礼,一个才情横溢,正是各擅胜
场,难分轩轾,可说是“感性”与“理性”的两大极端代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标题“金
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这一回的核心故事说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一番以心
换心的谈话以及林黛玉在风雨中愁闷所作的诗词。“金兰契互剖金兰语”说的就是林黛玉和
薛宝钗的一番掏心窝子的话,林黛玉深感温暖,剖心相待,两人遂心心相印,紧密得情同姐
妹。这是林薛两人关系最融洽的时候,也是林薛两个主人公最让人感动的时光。
24.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提供的“主题词”按要求作答。
1997 年 10 月 25 日,驻西藏军人王俊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高压电流击倒,失去双
臂。2002 年,女朋友吴新芬与之结为夫妻。2019 年 7 月,装上某研发团队为其量身定制的“智
能机电手”,王俊景给了妻子吴新芬一个紧紧的拥抱。这个拥抱,足足迟到了 22 年。王俊景
说:“这双手是机械的,也是有温度的,让我 20 年的心愿实现了。”主题词:感动 感谢 幸福 温暖
要求:如果让你以上述某个主题词对这幅图进行评述,你会用哪个主题词?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感动——王俊景为执行任务而失去双臂让人感动,女朋友明知他残疾却依然
与之结婚让人感动,某研发团队为情所动而给王俊景量身定制义肢让人感动,装上义肢的王
俊景的拥抱和话语更让人感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
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
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本题主题词有“感动”“感谢”“幸
福”“温暖”,如果写“感动”,就围绕军人王俊景因公受伤的事迹令人感动,妻子吴新芬不
离不弃让人感动,某研发团队为其量身定制的“智能机电手”让人感动,两个人伉俪情深让
人感动。如果写“幸福”,就围绕吴新芬不离不弃王俊景,两个人是幸福的,装上某研发团队
为其量身定制的“智能机电手”是幸福的,能够拥抱最爱的人是幸福的。围绕主题词和两个
人的事迹来组织语言。
【点睛】综合读写: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
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
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
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
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七、(60 分)
25.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1)2018 年 3 月 2 日,是农历元宵佳节,甘肃省文县东坝中学五年级二班的数学老师董
桂英,却背着 8 个月大的孩子仍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2)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 0.1 的江苏女学生周芷晴,只能用望远镜看黑板,用放大
镜读书写作业。2019 年高考她却考出了高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她说,这样的微光,依
然可以照亮前进的路。(3)单霞,作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名 90 后护士,为避免交叉感染和节约穿脱防护衣
的时间,毅然剪掉自己的长发,剃成光头的样子。她说,待我们战胜瘟疫,上天定会还我一
头更为迷人的秀发。
类似这些社会生活中的“微光”还有许许多多,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自己
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
特征鲜明;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范文】
平凡的人高光时刻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骄傲所在,董桂英背着 8 个月大的孩子在元宵佳节于办公
室批改作业;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有 0.1 的江苏女学生周芷晴被人民大学录取;单霞奔赴武
汉剪掉秀发……这些平凡人的身上不平凡的闪光之处,就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高光时刻是什么时刻?高光时刻大体上等同于现在我们所说的成功。但是与成功不同的
地方在于,这些高光时刻是真正属于自己个人的。比如,一个出身平寒的农家子弟,十年寒
窗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后来又拿到了博士学位,获得博士毕业证的时刻就是他一生中的一
个高光时刻。或者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演员,依靠很多年的执着和努力,终于成为一部大片儿
的主角,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明星。那么当他面对聚光灯,面对人们的称赞时,他就在享受
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历史上司马懿的高光时刻。历史上有名的三国人物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战前的几十
年,一直是曹氏政权的谋臣。他先后辅佐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君王,一直都身为人
臣安分守己。但是,在他晚年 70 多岁高龄的时候,终于决定发动高平陵之战,将曹魏的江山
占为己有,在那一时刻,虽然司马懿已经迟暮之年,但那是他人生最耀眼的高光时刻。
文学家吴承恩的高光时刻。写西游记的吴承恩,一生颠沛流离贫困潦倒,一生都在求其
功名的他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才考中一个小小的县官,只做了一年又半载,就被人从位子上
赶下来。小时候出生在商人家庭衣食无忧的他,到了自己独立门户的时候,却天天都在愁着
柴米油盐,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到 70 多岁高龄的时候,吴承恩开始写西游记。他用七年的时
间写了这部传世之作。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虽然吴承恩已经风烛残年,依然贫穷孤
苦,但那时候是他人生的真正高光时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当我们看到别的人在滋润的生活、兴奋的表达、热情的宣
泄、骄傲的炫耀的时候,我们也不一定非要羡慕他们的高光时刻。其实人生真正的奥秘在于,
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高光时刻在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因为那才是人生真正的惊喜。因为不知道你才会觉得非常神秘。对有些人来说,他们的高光时刻来的很早很及时,年轻时候
他们就拥有了良好的资本,不错的声望。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的高光时刻往往来
得很晚,那叫大器晚成。
在自己的高光时刻来临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坚守本分,砥砺前行,不要因为暂时看不到
希望就放弃努力!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材料一,“农历元宵佳节,甘肃省文县东坝中学五年级二班的数学老师董桂英,却
背着 8 个月大的孩子仍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董贵英老师背着孩子工作的镜头,感动的不仅是
学校老师,代表的更是一种精神。材料二“2019 年高考她却考出了高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录
取。她说,这样的微光,依然可以照亮前进的路”,身残志坚的女孩子感动了无数人。材料三
“她说,待我们战胜瘟疫,上天定会还我一头更为迷人的秀发”,为了战胜疫情剪掉秀发的护
士,感动了无数网友。“类似这些社会生活中的‘微光’还有许许多多,这引发了你怎样的
思考和感悟”,这些生活中的“微光”也有高光时刻,围绕小人物的“微光”影响力来作文。
【立意】社会的晴空是由许许多多人正能量的微光照亮的;善于发现他人的亮点,照亮自己
前行的路;每个人都是发光源,要多散发温暖别人的光亮;写忠于职守、拼搏进取、乐观进
取、奉献等正能量主题的也是较好的立意。
【结构】标题切合题意,《平凡的人高光时刻》,首段联系材料,得出观点,“这些平凡人的
身上不平凡的闪光之处,就是人生的高光时刻”。第二段解释什么是高光时刻,“高光时刻是
什么时刻?高光时刻大体上等同于现在我们所说的成功。但是与成功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些
高光时刻是真正属于自己个人的”;第三段四段例举历史上的人物,解释他们的高光时刻,“历
史上司马懿的高光时刻”“文学家吴承恩的高光时刻”;第五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最后一段强调“在自己的高光时刻来临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坚守本分,砥砺前行,不要因为
暂时看不到希望就放弃努力”。
【素材】1.这时就要向长跑者学习。跑步每个人都经历过,刚开始时一定不容易,但一点点适
应,一天天坚持,一开始靠自律克服懈怠,慢慢的,跑步本身的快乐就会来帮忙了。要知道,
奋斗本身是快乐的呀。所以,要想克服惰性,走向成功,既要学会自律,永不懈怠,也要树立自信,及时战胜疲倦与畏难情绪。有目标、肯奋斗,相信你我都能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2.“面对疫情,学医的人更清楚危害性,但是与病毒斗争,医者无惧。”张静说。丁涛、马雨
亭、张祥、张静,他们只是近段时间西安按照规定程序,接收的 15 名预备党员,确定的 13
名积极分子中的代表。他们每个人的“高光时刻”,都是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一帧画面,等
着我们去一一发现和珍藏。感谢这些画面,在困难中教会我们坚强,在黑暗中给予我们力量。
没有这些平凡人,哪来厉害的国!
3.榜样的作用是引领,精神的力量是无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你们那样,或是在车间生产一
线以卓越的劳动践行工匠精神,或是在田间地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或是在科研
攻关中瞄准关键领域潜心钻研,或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坚守实业报国的追求……每一个人的
岗位,都是竞技赛场,都应该发挥出你们“一分一分咬牙顶,一球一球顽强拼”的精神。以
奋斗拼搏为最朴素的方法论,我们定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点睛】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
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
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
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
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
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
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
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
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