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普通高中新高考模拟测试(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庸武侠被奉为文学经典是一个重构经典的过程。想要重构经典,文学作品本身必须拥
有极高的艺术魅力。但凡在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难以实现“经
典化”。金庸武侠小说无疑在这几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标准。尤其在文学创作这一环节中,
金庸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都对传统武侠小说有着极高的超越,加之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把故事巧妙地融入历史背景中去,给人以真实感。其塑造的人物形象鲜
活、多样、有个性、读之令人爱恋,掩卷叫人流连。这样的武侠小说,怎能不打动人心。一
旦打动人心,大家就会争相传阅,这就为其成为经典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只有大家都认
可的优秀文学作品,才配得上经典的称号,金庸武侠小说无论从情节,人物还是艺术手法上
来看,都是大手笔。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与洗礼、成为经典是其发展的必然。
除此之外,金庸的武侠小说还带有中西合璧的性质。首先、其武侠小说具有浓厚的中国
传统文化气息。从思想内容来看,金庸的小说往往在主题上流露出家国情怀,小说中塑造的
一系列正面人物形象往往都是侠肝义胆、胸怀天下的英雄。这样的英雄人物十分符合中国传
统儒家文化中的君子标准,而金庸也有意将儒侠奉为真正的大侠,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
者”,这正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极大肯定。此外,金庸本人的古典文化功底也十分深厚、这在
他的小说中不难发现。比如,金庸作品中的人名多是有典故出处的,像穆念慈、任盈盈、苗
若兰、木婉清、余沧海、岳不群等等,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都能从中国古典文献中找到出处。
这样的好名字在金庸作品中比比皆是,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意境,让人觉得韵味无穷。其次,
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好地借鉴了西方现代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技法,比如变形手法的使用,通过
大胆的夸张与想象,对作品情节进行突破常规的创造,例如郭靖这位大侠在与敌军交战时使
用的“降龙十八掌”就是作者的有意夸张。金庸作品中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
的“化骨绵掌”“辟邪剑法”“鹰爪擒拿功”等都是作家的有意创作,这种夸张与变形不仅
增强了阅读趣味,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变形技法的使用,可能和金庸受到过西方文
化的影响有关。与金庸同时期的武侠作家梁羽生就曾在他的《金庸梁羽生合论》中提到:“金庸是‘洋才子’,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画面感较强。”但正是因为金庸
武侠的中西合璧,才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审美趣味。无形中也丰富了读者的审美感受,这也是
金庸武侠持续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喜爱的关键原因。
(摘编自田莉莉《金庸与全民阅读——谈金庸小说对大众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能否写出“人的文学”来.张恨水已经用《啼笑因缘》等小说实践
做了圆满的回答。章回小说写“人的文学”,既有精彩的故事,也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
果说张恨水小说还是一种尝试,金庸小说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以人的成长为中心,说故事、
写人物。更有价值的是,怎样在章回小说的文体模式中写“人的文学”,金庸有着不同于张恨
水等人的独特贡献。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等小说中的人性张扬是将人物置于与传统文化的
对抗中完成。写人性的多面性和人生的困顿,要求的是人性的发展和创造,是外国的人道主
义观念的张扬;受到的是当时文坛新文学的影响。金庸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阐释人性,
是在中国世俗文化中阐释政治文化与国民文化。写人性的规范性的光彩和对人生规律性的思
考,金庸小说中的“人性”更具有中国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金庸小说显然将中国传统章
回小说写“人的文学”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传统世俗文化是恒定的规范,现代文化视角却是多面与灵活。在我看来。金庸小说的现
代文化视角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西方文学艺术。例如在韦小宝的身上,我们可以看
到莎士比亚宫廷戏中的弄臣形象的影子。法国作家大仲马的那些复仇小说、侠士小说对金庸
小说也有明显的影响。虽然这些外国小说的人物也还是类型人物,但是异样的影响给金庸小
说人物带来了异样的色彩。二是电影艺术。电影的特写镜头突出的是画面感。在金庸小说中
比比皆是,稍微回味一下。那些画面就会在你的脑海中停留,挥之不去。三是接受中国鲁迅
等人的新小说的影响。鲁迅等人的新小说善于用细节刻画性格,塑造形象;金庸小说同样做
得相当到位。
(摘编自汤哲声《金庸小说的文化解读与文化人格的建构》)
材料三
金庸笔下的文化,宽广深厚。他调动自己的丰富学养.从传统文化的思想大河中打捞宝
贵的生存智慧和丰富的精神资源.作为自己塑造人物,设计武功,提炼主题,思考人生的重
要参照思考,使武侠小说呈现出很高的文化层次。
儒、释、道、墨诸家精神的积极内涵都在其作品中有丰沛的体现。儒家积极入世、经世
济民的思想,成就了金庸笔下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如郭靖、乔峰。他们忧虑众生,为善除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着阔大的胸怀。道家随心任性、率性而为的思想,成就了金
庸笔下的经典角色张三丰、令狐冲、周伯通等。他们旷达超脱,不为外物所拘,独行于天地
之间.崇尚精神人格的自由。同时,金庸还善于用佛性和佛理架构故事,如《天龙八部》中
段誉、萧峰、萧远山、虚竹、慕容博、鸠摩智等人的命运叙事。儒重义务使命,道重自然天
性,佛重救苦救难。金庸的小说,深深地烙印着传统文化的印迹。他将儒家的责任与道家的
释放等有机融合在江湖的意境中,体现出对宇宙和人生的独特体悟和认识。金庸对武功的命
名,不少取材于道家、佛家、儒家的修身养性智慧,比如太极拳、凌波微步、太玄神功、芙
蓉金针、追风剑法、九阴真经、神行百变术、避邪剑法、玉女素心剑、黯然销魂掌、长拳八
段锦、庖丁解牛掌、独孤九剑、左右互搏术、倚天屠龙功、四象六合刀、雨打飞花剑、华山
伏虎拳、泰山十八盘等,凝聚着“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他还将诗词歌
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阴阳八卦、音乐舞蹈等元素糅合在武功招式的创造中,于是有了“诗
化武功”“音乐武功”“书法武功”“舞蹈武功”等等。比如《笑傲江湖》中,莫大以胡琴
弹奏《潇湘夜雨》,“琴中藏剑,剑发琴音”,七只茶杯应声而断;《书剑恩仇录》中,金笛
秀才余鱼同的金笛,时而做鞭,时而做笔,时而做暗器;《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演绎箫
乐碧海潮生曲,以乐为武对战老顽童周伯通。《侠客行》中,一壁书法,一撇一捺、动静疾徐
中都蕴含着剑术玄机。《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得知爱徒俞岱岩惨遭劫难后满腹悲情难自抑,
深夜凭空书写王右军的《丧乱贴》,无意中创造出旷世书法武术。金庸以诗性的想象将武侠与
音乐、书法、诗词等融会贯通,增强了小说的审美性和文化内涵。
(摘编自鹿义霞《侠义道·文化根·世情劫·家国梦——金庸武侠小说的多重维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庸的武侠小说带有中西合璧的性质,所以他的小说既有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也能
从中找到西方文化的影子。
B. 金庸作品中的好名字比比皆是,像穆念慈、任盈盈、苗若兰、木婉清、余沧海、岳不群等
等,看上去像是随性为之,其实都能在文献里找到影子。
C. 材料二中提到电影艺术的运用是金庸现代文化视角中重要的一环,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画
面感源自材料一中所提及的西方电影的影响。
D. 材料三认为金庸的作品中融合了儒、释、道、墨诸家的精神内涵,它也可以用来解释材料
二中论及的金庸小说中的人性更具有中国特色。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庸武侠是一个重构经典的过程,只要创作,传播和接受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难以实现文学作品的“经典化”。
B. 金庸的武侠作品在主题上都能体现出家国情怀,侠肝义胆、胸怀天下的正面人物形象比比
皆是。
C. 张恨水的章回体小说里既有精彩的故事,也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只是他的作品对人性
的诠释与金庸相比有较大的不同。
D. 金庸小说的现代文化视角突破传统世俗文化恒定的规范。这其中借鉴了西方文学艺术的特
长。
3. 下列说法中,对金庸作品中武学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庸设计的武功有很高的文化层次,除了自身丰厚的学养,还在传统文化庞大的宝库里取
材。
B. 金庸对武功的命名。有一部分学习了西方的变形手法,也有不少取材于儒道释的修身养性
智慧。
C.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太极拳,凌波微步、玉女素心剑、鹰爪擒拿功、长
拳八段锦、华山伏虎拳、泰山十八盘等武学名称里都有体现。
D. 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演绎箫乐《碧海潮生曲》对战老顽童周伯通,是金庸以诗性的
想象把武侠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表现。
4. 材料一引用了武侠作家梁羽生在《金庸梁羽生合论》的言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 优秀的武侠作品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D 2. B 3. C
4. (1)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力度。突出“金庸受到过西方文化的影响”的思想特质。
(2)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客观,真实可信。
(3)为下文金庸小说“中西合璧”提供证据支撑,也可由此生发出对部分读者审美趣味的满
足。
5. (1)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能超越传统 武侠作品,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接近真实的历史背
景,鲜活个性的人物形象,经长期的沉淀和洗礼依旧可以打动读者:(2)立足传统文化。融
合诸家学派的精神内涵,增强小说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3)兼容并包-除了传统文化内
部思想的交融还能借鉴西方的写作技法。也能从电影或是大师的作品中汲取养分。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
的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
佳答案。
A 项,“金庸的武侠小说带有中西合璧的性质,所以他的小说……”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
“金庸的武侠小说还带有中西合璧的性质。首先、其武侠小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
息”“其次,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好地借鉴了西方现代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技法”可知,原文中“金
庸的武侠小说带有中西合璧的性质”是结果,“首先”“其次”是表现。故 A 项因果颠倒。
B 项,“金庸作品中的好名字比比皆是……其实都能在文献里找到影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
二段“金庸作品中的人名多是有典故出处的,像穆念慈、任盈盈……实则都能从中国古典文
献中找到出处。这样的好名字在金庸作品中比比皆是”可知,原文是说举例的那些好名字能
从中国古典文献中找到出处,而 B 项说金庸作品中的好名字都能从文献中找到出处,故 B 项
扩大了范围。
C 项,“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源自材料一中所提及的西方电影的影响”错误,依据材料
二第二段“二是电影艺术。电影的特写镜头突出的是画面感。在金庸小说中比比皆是,稍微
回味一下。那些画面就会在你的脑海中停留,挥之不去”,材料一第二段“变形技法的使用,
可能和金庸受到过西方文化的影响有关”“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画面
感较强”可知,原文说金庸作品画面感强是“可能”“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
而 C 项说的是“源自”,故 C 项于文不符。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
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
是否颠倒等。
B 项,“金庸的武侠作品在主题上都能体现出家国情怀”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金庸的小
说往往在主题上流露出家国情怀,小说中塑造的一系列正面人物形象往往都是侠肝义胆、胸
怀天下的英雄”可知,B 项将原文的“往往”说成“都能”,扩大了范围。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
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
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C 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太极拳,凌波微步……武学名称里都有体现”
错误,依据材料三第二段“金庸对武功的命名,不少取材于道家、佛家、儒家的修身养性智
慧,比如太极拳、凌波微步……凝聚着‘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可知,原文说
的是“不少”“‘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而 C 项说的是“天人合一’的思
想”“都有体现”,故 C 项于文不符,且张冠李戴。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据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分析题干内容“引用了武侠作家梁羽生
在《金庸梁羽生合论》的言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依据语段上下文,把握相关内容作为引
用论证在表达观点、内容结构、论证效果方面的作用。
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变形技法的使用,可能和金庸受到过西方文化的影响有关。与金庸同时
期的武侠作家梁羽生就曾在他的《金庸梁羽生合论》中提到”可知,引用梁羽生的言论是为
了论证“金庸受到过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一观点,且使论证更为可信,更有力度。
同时,引出下句“但正是因为金庸武侠的中西合璧,才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审美趣味”,突出金
庸武侠“中西合璧”特点的作用和意义。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优秀的武侠作品应该具
备哪些特质”,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特质、要素、优点等,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
要点。
解答“优秀的武侠作品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考生要分析材料中金庸武侠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故可筛选到材料一第一段“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都对传统武侠小说有着极高的超越……
其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多样、有个性、读之令人爱恋,掩卷叫人流连”“金庸武侠小说无
论从情节,人物还是艺术手法上来看,都是大手笔。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与洗礼、成为经典是
其发展的必然”,可概括出要点(1)。
依据材料一第二段 “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好地借鉴了西方现代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技法,比如变
形手法的使用”“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电影的影响,画面感较强”,材料二第二段“例
如在韦小宝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宫廷戏中的弄臣形象的影子。法国作家大仲马的
那些复仇小说、侠士小说对金庸小说也有明显的影响……给金庸小说人物带来了异样的色彩”
可以概括出要点(2)。
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其武侠小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从思想内容来看,金庸的小说往往在主题上流露出家国情怀”,材料二第一段“金庸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阐释人性,
是在中国世俗文化中阐释政治文化与国民文化”,材料三第二段“儒、释、道、墨诸家精神的
积极内涵都在其作品中有丰沛的体现”等内容,可概括出要点(3)。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
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
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
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车夫约
纳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 伛到了活
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
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约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
约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
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
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
天就死了……”
“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车夫就又伸长脖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
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
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
就行……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快点跑!”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
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
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
“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
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人的背影。后来他们
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
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
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
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约纳的胸
腔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
不见的。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回到大车店。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
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约纳瞧着那些睡熟的人,后悔不该这么早就回来……
“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
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
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
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是啊,
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去看一看马吧,”约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
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
了……
“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
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
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约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马不在了……他下世
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
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文本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人公约纳是一个勤劳善良、生活窘迫、孤苦伶仃,悲怆伤痛、无人同情的俄国下层劳动
人民的典型,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中下层劳动人民悲惨处境的写照。
B. 马车夫约纳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这个低得不能再低的愿望竟成了无法
实现的“奢望”。这和鲁迅《祝福》的祥林嫂讲述她阿毛被狼吃掉时的遭遇是一致的。
C. 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体为素材,以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作主角,反映的却是重大社
会问题,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D. 《苦恼》就是在讲诉一个悲伤的故事。悲伤的谈话意味着,不但所谓的上层社会和下层社
会不能沟通,即使同为下层社会,沟通同样是不可能的。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用细描的方式来描写环境和刻画人物。雪花纷飞渲染沉重凄凉的氛围,一动不动
的车夫,虽然不发一言,却足以使读者窥探到他内心的沉重负担。
B. 小说的第一自然段第三句话连续出现”伛”字,契诃夫没有直接描写约纳的内心世界,但通过身体语言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他的悲苦心境。
C. 小说在写约纳等待乘客的过程中,出现了约纳和他的小马的姿势对应,意味深长。这其实
为小说结尾约纳向马倾诉埋下了伏笔。
D.当年轻人到达目的地后。约纳还“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从细节描写中,我
们可以得知约纳是多么孤寂,只要有人和他说话,就是骂他他也觉得舒服。
8. 有人说《苦恼》这篇小说是以冷静的笔调来表现小人物在冷漠环境中生活的无声悲哀,请
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9. 小说的结尾,作者给约纳安排了一个倾诉苦恼的对象,于是“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
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这样的结尾安排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6. B 7. A
8. ①冷静 笔调;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写作,运用现实客观的写作方法;去展现马车夫有苦无
处诉的遭遇,笔调客观冷静,引人深思。
②表现主题深刻。作者通过表现马车夫姚纳不断想向人倾诉丧子之痛,却屡屡受挫。来表现
底层人民的无声悲哀和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
9. ①与之前的遭遇进行对比。他尝试对军人,三个乘客,大车店的青年人进行倾诉,却没有
人愿意为他停留,只有陪伴他的老马似乎可以让他倾吐苦恼。凸显了人的麻木冷漠,人与人
沟通的不可能。
②深化主题,平平淡淡却意味深长。写出主人公的多重苦恼,生活艰辛之苦恼,孩子去世之
苦恼,以及无人倾听开解之苦恼。
③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通过这场只有倾听却没有回复的倾诉让人读来更感心酸
伤感。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
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关系、环境特征等,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
内容,选出恰当的答案。
B 项,“这和鲁迅《祝福》的祥林嫂讲述她阿毛被狼吃掉时的遭遇是一致的”错误,《祝福》
的祥林嫂讲述她阿毛被狼吃掉时,周围人一开始看起来热心,““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
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当做好奇的故事,但时间长了人们就冷漠麻木,
不愿再听了。故本文和《祝福》中祥林嫂的遭遇不一致。
的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
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
等方面分析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A 项,“小说开篇用细描的方式来描写环境和刻画人物”和“他内心的沉重负担”错误,刻画
人物约纳时,除了细描,还有“车夫约纳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的白描手法;同时,车
夫的一动不动,让读者感到他内心的苦闷压抑。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叙事特色和情感主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平时积累叙事技巧和的相
关内容,然后依据文章的内容情节、结构脉络、行文顺序和风格基调等,准确鉴赏叙事特色
和主题主旨,准确答题。
题干中“以冷静的笔调来表现小人物在冷漠环境中生活的无声悲哀”可分两部分来理解。一
是“以冷静的笔调来表现”,考生要分析小说写约纳时除了一部分心理描写,大部分是“他在
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这
样的第三人称叙事,冷静客观地展现他的遭际。
二是“小人物在冷漠环境中生活的无声悲哀”这一主题,考生可从“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
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
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
恼”“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
这件事”等句子里,分析出约纳作为小人物,连个诉苦的人都找不到,这就显出环境的冷漠
和主人公命运的苦楚悲凉。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要积累段落的常见作用的相关知识,
还要注意题干的内容要求,多思考该段在文中的位置,该段与其他段落的内容关联性,进而
思考呼应铺垫对比总结等结构作用。
约纳一致找不到诉苦的人,在最后却以马为倾诉苦恼的对象,这就与之前碰到的几个人,比
如“赶你的车吧……”“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的军官、比如“大家都
要死的……”“得了,你赶车吧!”的驼背年轻人、比如“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的大车店青年,构成鲜明对比,说明人还不如马温情,说明周围人的冷漠麻木。
约纳一遇到可诉苦的对象,“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表现了
约纳的苦闷之深之浓,联系到“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
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等句子,可看出约纳经济困顿、孩子死
去、无人诉苦等苦闷,深化了人物悲剧命运,既突出主题,又意味深长,引发读者的思考感
叹。
【点睛】小说结尾段的分类类型:①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
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主要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留下空白,让读
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③补叙式。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
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式。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⑤
令人感伤式。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表现效
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团圆式。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表现效果上,
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的感
情体验上,读者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
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
故事,数劝帝①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
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
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
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
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
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
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
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
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
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
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
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
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
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 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杭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胞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
/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B.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
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C.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
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D.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
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 20 岁 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不是必须取字。
B. 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有明文规定其名,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 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 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嘉靖皇帝革弊政,
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B. 和蔼宽厚的费宏在“大礼”之争中,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诤,并坚决不依附权势而背离
。
的道义。
C. 张璁和桂萼使劲弹劾费宏,费宏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未斥责张璁和桂萼,只下褒奖诏
书安慰挽留费宏。
D. 在桂萼去世、张璁离职后,皇帝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
待遇更为丰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
(2)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 ”帝置不省。
14. 结合原文,概述张璁,桂萼嫉妒并打压费宏的理由。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张璁、桂萼从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们。费宏常常表现
出(对他们的)制裁抑制。张璁,桂萼也大为怨恨。
(2)桂萼说:“作诗写文章属于小才能,不足以烦劳圣心。并且由此使得费宏得以凭借恩宠
光耀,欺凌打压朝廷其他官员。”皇帝置之不理。
14. 费宏没有依附权势背离道义。常常制裁并抑制张璁、桂萼。深得皇帝的至高尊崇礼遇。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
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
这个语段的意思是:等到张璁官居兵部,费宏想启用新宁伯谭纶掌管奋武营,张璁于是弹劾
费宏企图控制府部。不久,又因为费宏的儿子费懋良获罪下交司法官,(二人)攻击费宏更加
尽力,又抄录前后弹劾费宏的奏疏上奏皇帝。费宏也接连上疏请求退休。
句子“新宁伯”和“谭纶”是身份与姓名的互指关系,指的是同一个人,故“新宁伯谭纶”
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BC;
“无何”文言固定搭配,表时间,不久,往往独立成句,据此排除 CD;
依据“又因”和“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可知,这是张璁又一次弹劾费宏,故“攻之益力”的
人是张璁,而不是“下吏”,故“下吏”不能与“攻之益力”断在一句,故排除 CD。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
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B 项,“明典制有明文规定其名,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错误,明典制未有明文规定“首
席大学士”其名,但惯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情节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
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
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B 项,“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诤”错误,依据第三段“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
离”,他在“大礼”之争中(虽然)不能极力谏诤,也没有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可知,费宏没
有极力谏诤,故 B 项曲解原意。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
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
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
(1)骤:突然;举:满,全部;恶:厌恶;示:表现出;裁抑:制裁抑制;大怨:非常怨愤。
(2)言:说;诗文小技:省略句,作诗写文章(属于)小才能,劳:烦劳;冯:通“凭”,
凭借;宠灵:恩宠光耀;置不省:省略句,置(之)不省,置之不理。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整合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然后依据题干的提示性信息,分析出“张璁,桂萼嫉妒并打压费宏的理由”,考生注意紧扣文
意,分要点作答。
张璁,桂萼嫉妒并打压费宏的理由,考生要紧扣文本,筛选原句。如依据第二段“其于‘大
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费宏在“大礼”之争中(虽然)不能极力谏诤,也没有依附权势
背离道义,可概括出原因一:费宏没有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
第三段“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张璁、
桂萼从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们。费宏常常表现出(对他们的)制裁抑制。张璁、桂萼也大为怨恨。据此,可概括出原因二:常常制裁并抑制张璁、桂萼;
依据第三段“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
璁、萼滋害宏宠”,皇帝命令辑录倡和诗集,署费宏官衔为“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费宏
受到的尊崇礼遇,在这之前没有人有过。张璁、桂萼更加嫉妒费宏的受宠。可概括出原因三:
嫉妒费宏深得皇帝的至高尊崇礼遇。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
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偏义
复词、兼词等往往都被设置为得分点,一定要依据前后语境补充出相应的主语、宾语、介词
等,对难翻译的地方,要依据语境的提示,结合逻辑事理合理推出。
参考译文:
费宏,字子充,铅山县人。刚成年,就考中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官修撰。弘治年
间,擢升为左赞善,在东宫中担任直讲,晋升为左谕德。武宗即位,擢升为太常少卿,正德
二年被授予礼部右侍郎,不久转任左侍郎。正德五年进升尚书。
正德皇帝沉湎于安逸享乐,早朝、日讲一并废除。费宏请求(皇帝)勤政、务学、纳谏,
皇帝批复已知晓。费宏行事慎重,顾全大局,通晓熟知国家旧事,多次劝嘉靖皇帝革除武宗
时的弊政。“大礼”之争中,各位大臣与嘉靖帝据理力争,嘉靖帝不能忍受。费宏很能揣摩
皇帝心意,只在公疏上署名,不曾另外劝谏,因此皇帝很欣赏他。等到杨廷和等离开内阁,
费宏担任内阁首辅。加封少师兼任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信任到了极致。
费宏为人和蔼平易,喜欢荐举后进。他在“大礼”之争中(虽然)不能极力谏诤,也没有
依附权势背离道义。而这时候席书、张璁、桂萼掌权。席书的弟弟检讨官席春,原来是从其
他部门改用过来的。等到《武宗实录》修成,费宏提议让他来担任佥事,席书因此怨恨费宏。
张璁、桂萼从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们。费宏常常表现出(对他们
的)制裁抑制。张璁、桂萼也大为怨恨。嘉靖皇帝曾经驾临平台,特意赐下七言诗一首,命令
辑录倡和诗集,署其官衔为“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他受到的尊崇礼遇,在这之前没有人
有过。张璁、桂萼更加嫉妒费宏的受宠。桂萼说:“作诗写文章属于小才能,不足以烦劳圣
心,并且由此使得费宏凭借恩宠光耀,欺凌打压朝廷其他官员。”皇帝置之不理。桂萼于是
与张璁在皇帝面前诽谤费宏,说费宏收纳郎中陈九川所盗窃的天方贡玉,接受尚书邓璋的财
物谋划重新起用他,并提到他居住在家乡时发生的事。费宏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不允。
等到张璁官居兵部,费宏想启用新宁伯谭纶掌管奋武营,张璁于是弹劾费宏企图控制府
部。不久,又因为费宏的儿子费懋良获罪下交司法官,(二人)攻击费宏更加尽力,又抄录前后弹劾费宏的奏疏上奏皇帝。费宏也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便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安慰挽留,
却始终不因此斥责张璁、桂萼。于是奸人王邦奇受张璁、桂萼的指使,上书诬告原大学士杨
廷和等,并诬告费宏。费宏最终辞职离去。当时是嘉靖六年二月。嘉靖六年十月,张璁凭借
着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值内阁。隔一年,桂萼也进入内阁。
嘉靖十四年,桂萼已经死在前面,张璁也离职了,皇帝开始追念费宏。又派使者到费宏
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费宏与李时一起被皇帝召见进入
无逸殿,(皇帝)和(他们)遍览殿堂,谈笑自然,过了好一会儿才出去。赐给他银质勋章“旧
辅元臣”。(皇帝)多次咨询(他),费宏也竭诚回复,无所隐藏。在张璁、桂萼严苛执政之后,
改用宽厚平和的执政措施,朝廷官员都仰慕相悦。不久,去世,年龄六十八岁。皇帝哀叹悼
念,抚恤助丧都增加等级,追赐太子太保称号,谥号文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此词作于宋崇宁三年(1104),期间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赵明诚之父)请救其父。当
时的朋党之争非常强烈,李清照为党祸之松紧所左右,时居汴京,时返原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尽得梅花神韵。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情。
B. 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
C. 四两句的“几多香”“无限意”,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摄纳其中。
D. “道人憔悴春窗底”,作者借隔壁道观的道人。来抒写自己内心愁闷煞人的情状。
16. “朱彝尊《静态居诗话》卷十:‘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梅花之
神。”请结合此评论,简要分析尾联的内涵。
【答案】15. D 16. (1)作者从开得正盛的红梅联想到红梅未来的命运,以及自己的青春
时光。顿悟到饮酒赏梅要迅疾。明日起风时已无梅!尾联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
的意味-转愁闷为自宽自慰。自邀自乐。
(2)尾联看似浅直,实则内涵却十分深邃含蓄。这是作者晚年流落江南之后的反常写法。它
饱含着词人对梅花命运的深沉忧虑。也深藏着青春易老。世事难料,人世沧桑之感。这样含蓄的结句,更使全词的艺术形象收物我一体之妙。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
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
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D 项,“作者借隔壁道观的道人。来抒写自己内心愁闷煞人的情状”错误,“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学道之人憔悴地在满含春光的窗前独坐,太多的苦闷会损伤你的身体啊。
“道人”是作者的自称,意为学道之人。“憔悴”和“闷”、“愁”,分别表现李清照的外貌
与内心的愁闷。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内涵妙处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在理解句
子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物象、人物、能体现特征的形容词颜色词等,把握诗句情
感内涵。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想要来我们跟前饮酒赏花的话,就赶快来吧,谁知道
明天会不会起风,将我们吹了去。“休”字,在这里是语助词,含罢、了的意思。这是作者
借梅花容易被吹逝的命运,表现作者对青春易老、世事难料、人生流落的感叹,也含着莫错
过时光,且举杯遣怀的意味。
【点睛】鉴赏诗句的内涵妙处,属于炼句和情感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说出这个句子的
含意及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②分析句子使用的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如写出了什么或表现
了什么等;③点评该句的内涵妙处,如该句对突出主旨或抒情达意所起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
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诗经·氓》中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贾谊《过秦论》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秦始
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答案】 (1). 木欣欣以向荣 (2). 泉涓涓而始流 (3). 将子无怒 (4). 秋以为期 (5).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6).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
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1)依据“赞
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写男子的粗暴
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形象地描
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容易推知答案。本题易
错字:涓、将、弩、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 )于思想感情。①____________________,又与对客观事物认
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齐白石画虾,就是在
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 )对事物的认识全
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 )把握对
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
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或者作画,都要求
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认识、观察现实。就可能全面深入。毛泽东《沁园春》开头两句“千
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山水画不强调“光”,而是
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②___________________,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
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
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
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
画不出好画的。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
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
的独创性。
18. 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赖 需要 只要 就能
B. 依附 必须 只要 就能C. 有赖 必须 只有 才能
D. 依附 需要 只有 才能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B. 无论写诗或者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就可能全面深入。
C.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认识、观察现实,就可能全面深入。
D. 无论写诗或者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认识、观察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8 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C 19. A
20. (1). ①而思想感情的产生 (2). ②拿画松树来说 (3). ③观其精神实质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语。辨
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有赖:意思是要依靠,往往与“于”连用。依附:附着在其他事物上;也指依赖或从属。句
子指山水画意境的产生,要依靠于思想感情,故用“有赖”更符合语境,故排除 BD。
需要:强调对可见可感物件的要求,主体与客体之间有这要求与被要求,使用与被使用关系。
必须:事理上的必要和情理上的必要,副词,有强调的语气,多作状语。句中指要深入全面
地认识对象,在情理上就一定要身临其境。故用“必须”更符合语境,故排除 AD。
只要:表示具有充分的条件,往往与“就”“就能”搭配。只有:唯有,仅有,连词,表示
必需的条件,下文与用“才”、“方”等词语呼应。句中对事物的认识全面并达到一定的程度,
是“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用“只有……
才能”,故排除 AB。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
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无论……或者”搭配不当,应改为“无论……还是……
(都)……”,故排除 BD。
语病二是依据“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说明句子强调必要条件,故“就可能全面深入”的“就”
使用不当,因为“就”表示充分条件,应将“就”改为“才”,据此排除 BC。
故选 A。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
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答案的中心意思往往是唯一的。注意“每处不超过 8 个字”的要求。
第一处,依据后句的“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说明横线上需要补充主语对象;又
依据前句“山水画意境的产生……于思想感情”的内容和句式,可推出答案。
第二处依据“山水画……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
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可知,后文画松是对前文“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的举例阐释,
由此可推出答案。
第三处依据前文“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一棵树、一座山……经过画家思想感情
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可知,句意强调经过画家思想感情,能创造更鲜明的意境,
更表现物的精神实质,据此可推出答案。
【点睛】病句题中常见的六种类型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学生平时要注意归纳这几种病句类型,同时还要多做题,熟悉各种病句的特点,
做到熟能生巧,形成解答病句题的能力。
21.请为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20 字。
今天是第 34 个国际志愿者日,北京冬奥组委这一天面向全球发布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
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公告。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北京冬奥组委计划招募 2.7 万名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和 1.2 万名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赛
会志愿者将分布于北京,延庆,张家口 3 个赛区及其他场所、设施等。参与国际联络、竞赛
组织、场馆运行等 12 类志愿服务。今天上午;在首钢滑雪大跳台——新近竣工的北京冬奥会
竞赛场馆举行的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仪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发表视频致
辞。他表示,志愿者是奥运会筹办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全世界都会记住志愿者的微笑和服务。
【答案】北京冬奥组委而向全球招募赛会志愿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新闻内容,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必须要在把握新闻
导语和中心事件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事实的核心内容。可用对仗工整的对联式、引
人入胜的设置悬念式等样式来拟题,注意标题中出现名人,名言,或者趣味的简称,昵称,
代号等等,但是一定要简略。
本题要通读新闻材料,把握其中的重要信息:主体对象是“北京冬奥组委”,内容是“赛会志
愿者招募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范围是“面向全球”。考生整合以上信息,可概括出恰当的标
题。
【点睛】拟写新闻标题,一般有严格的字数要求,语言要高度凝练,考生可用要素提取法、
去枝取干法、要点概括法等概括主要信息,并把提取的主要信息整合为一句话来作为标题,
标题要反映新闻核心内容或观点。
22.下面是公益机构“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
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90 个字。
【答案】此标志由母亲、婴儿、婴儿车组成。这些图形又巧妙地构成一个爱心。整个图形表
达出一位母亲正要抱起婴儿车里的孩子。象征着天下丢失孩子的母亲都能找回自己的宝贝。
得到家庭的关爱与温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徽标类图文转换题,考生要注意掌握解题方法:①
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
物等。②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③注意由表
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本题写构图要素和寓意时,要紧扣“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的标志”这一信息去分析,要仔
细观察徽标中左边部分的母亲形象,联想其动作和情感,才更容易对右半部分的“婴儿”“婴儿车”图案有所感悟,否则容易答题出现偏差。
【点睛】在语言运用类题目中,徽标题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和难点,很多同学由于缺少相应的
规范训练或者还没有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导致丢分严重。其实,徽标或会标往往体现了地域
文化色彩和行业色彩,抓住图标所要表达的主题(主要是什么地域什么行业) 进行联想想象,就
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年高考语文阅卷中,上海一位语文教师提醒学生写作文时要谨慎使用网络热词。由
此,引发了人们对高考作文能不能使用网络语言的热议现象。有人说。高考作文不能对所有
网络热词封杀,毕竟语言文字系统是开放的。部分网络语言其实已经被吸入语言体系中。如“给
力”一词甚至登上人民日报;也有人说。许多网络热词虽然流行,但过分的颠覆,解构和曲
解,破坏语言文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高考作文拒绝不成熟、不规范、误用滥用的网络语言
无可厚非;还有人说,高考作文考验的是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词汇匮乏,情感趋于单一是
很多学生追捧网络语言的根源。对此,学校辩论社将举行一场以“高考作文能否使用网络语
言”为辩题的辩论赛。
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一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
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高考作文能否使用网络语言”的总结陈词
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观众、辩友:
大家晚上好!感谢正反双方辩友的精彩辩论!
高考作文能否使用网络语言呢,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样的作文才是高考好作文。上海一位
教授给出了“三趣”的解答。即,好的高考文章,要有“理趣”,有“情趣”,还有“意趣”!
就是说,既有理性,又有感情,还有一定的情调。网络词汇的恰当运用是可增加考场作文的
生动“情调”的,但要与作文本身的内容、基调等相吻合!
刚才反方辩友反复强调:网络语言过于粗鄙,就是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一种侵害,
是对神圣高考和美好高考作文的一种污蔑。这句话点评得很到位!一句广告词说得好“酒不
会犯错,但人会。车不会犯错,但人会。”如果一位知识丰富、文化素养颇高的同学在作文中去使用网络语言,那它还会是搞怪、装萌,秀肤浅的吗?所以,高考作文能不能用网络语
言,取决于人!人的使用不当永远不是网络语言的错误。反方辩友还认为:如果没有枪,枪
就不会伤人。难道走路会跌倒,人人就要脚不触地吗?说得好!就像枪会伤人,我们必须要
管制它一样。网络语言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作文、语意模糊、格调低劣等种种恶果。所以,
关键还是要想方设法引导考生如何合理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
正方辩友则提到了网络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特点。确实,网络语言追求简洁,标
榜个性的特点,正是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特点!网络语言加入作文,无异于让我们想到一件美
丽典雅的衣服上,点缀了一个又轻灵又俏皮的新胸针,无论是考生自己,还是阅卷的老师,
恐怕都会觉得美好且适宜的!对于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来说,网络语言需要一个平台
来绽放,这就证明了网络语言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希望高考作文也可以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平
台,去凸显作文的独一无二,去彰显考生的独一无二!当然,也希望考生能约束好笔下的网
络语言,情理适度,美好相宜!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存在缺点与不足!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禁绝不用,就像我们不会
抛弃一个还不会走路的襁褓中的婴儿,因为他终究会走,终究会跑。所以,高考作文也不应
该一杆子打死网络语言!
我们应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创造一个支点,让网络语言更纯净美好,更率真自然,也
让高考作文可以大方坦然地用网络语言!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分析题干,看清有什么材料、写作
提示、字数要求、文体限制。且据此明确作文类型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任
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只有明确了作文的各种要求,才能按要求更好地作文。
本作为要以“高考作文能否使用网络语言”作为辩题,要求考生以正方一辩或反方一辩或主
持人的总结陈词为角度,三选一,拟写辩词,这就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分析材料提
示中的观点和理由。上海老师认为“写作文时要谨慎使用网络热词”,下面的三种说法则代表
了对网络用语的优缺点的评析,有褒有贬,赞同或反对都各有理由。考生可据此散发思维,
调动积累,找到恰当的素材去完成本次作文。注意辩词和总结陈词都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注重生动性、针对性、思辨性。
立意:
高考作文慎用网络语言
网络用语,点缀高考作文网络用语,请远离高考作文
素材:
1.对方辩友认为网络语言会使代沟产生,那是对我方观点的曲解,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
针对网民应运而生的语言,我们并没有说要让所有人使用网络语言,那些经常上网的年轻人
使用它就足矣。难道我们的家长说的地地道道的青岛话就不会产生代沟吗?凡事都不能停滞
不前,为数不少的网络语言赋予了汉字新的含义,这难道不是汉语的发展与进步吗?也许,
网络语言会带动书面语言大步前进,碰撞出高考作文的新火花,创造出新的美好呢。
2.我觉得网络语言根本不应该进入作文。虽然网络语言“沟通无极限”,但时尚不代表文学,
诙谐更代表不了文学,把网络语言写进作文就好像把色素加入白开水,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难道我们不应该把网络语言拒于作文之外吗?
3.作为选拔未来人才的高考,“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一旦进入高考
作文,上海将会以错别字扣分。理由是,虽然考生在作文中运用一些网络语言,可以增强作
文的生动性,但是并非所有的阅卷教师都知道这些词汇,阅卷组也不可能对现有网络语言进
行分类,规定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用。貌似冠冕堂皇,其实也掩盖了许多尴尬。难道上海的
语文老师都是网盲,是一个个埋身旧书堆中的古董?这些网络语言连《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都可上得,但阅卷老师不可识得?难道要让我们的考生感慨:大上海今夕是何年?
结构:
本作文既是辩词,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中心论题、身份角度等的限定。考生立意时必须
观点鲜明,有恰当理由和典型论据。如写“高考作文不能用网络语言”这一观点,考生在开
篇的称呼问候之后,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理由阐述时可想到语言特点,可写作如下:“作
为高考考生,首先要懂得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字。从百家姓到词曲赋,从康熙词典到四库全书,
从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经得起推敲,耐得
起咀嚼,涵义之深远,寓意之广大是那种时尚的网络语言无法比拟的”。在写网络语言时,可
欲抑先扬,先一句话肯定网络用语的创新个性,然后写网络语言“时尚元素之浮夸、生命力
之短暂,涵义之肤浅、寓意之狭小……无法留下历史的痕迹,经不起历史的磨砺”,并适度引
用一些网络词语佐证,表明网络语言确实不适宜用于高考作文之中。最后结尾要再次点明观
点,或提出对规范网络语言的呼吁。
【点睛】辩词,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还是主持人的总结陈词,都要先称呼问好,然后陈述
自己一方的观点(正方是陈说正面观点、反方就陈述与正方相对立的观点),接着阐述己方的
理由、依据、事例,注意要兼顾典型性、准确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可适当第运用逆推、反推等逻辑推理方法,归谬法有时也能起到很好的小的效果。最后做好自己的陈述,再次指明观
点。如果是主持人,还要注意双方观点兼顾,并适当表达自己的理性思考或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