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新高考模式模拟试题1(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新高考模式模拟试题1(解析版)

ID:447878

大小:49.7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一) 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第八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的第四 点讲到:“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邮电通 信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这里讲的是“基础行业”和“教育事业”, 并没有讲“教育产业”,可能是研究者为了突出教育的产业性,就约定俗成地创造了“教育产 业”这个词。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内涵,目前尚无公认的界定。我们认为,对“教育产业化”内涵的 界定不能忽略其特定的教育群体,“教育产业化”不是指对所有学校教育而言,而是其中的一 部分群体。因此,我们认为“教育产业化”是指部分高等院校或民办学校,采用市场经济的运 作方式来合理协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几大功能,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根本目的,遵循 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构建新型教育投资者、经办者和受益者之间关系的 教育运作机制。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教育产业化”问题上有内容和程度上的本质差异,义 务教育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或采取产业经营机制,非义务教育可以作为有条件的产业来经营 或采取产业经营机制。如果笼统地提“教育产业化”,则可能使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在教育方面 扩大,社会弱势群体将处于更为不利的环境。 摘编自曾宪军《“教育产业化”的内涵及群体建构探讨》 材料二:我们切不可忘记,教育是一种与其他产业不同的、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特殊产业。教育 的广义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狭义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 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教育是为一切产业提供人才的产业,而不是经济的一个分支。教育有教 育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道德功能。教育与社会的各个领域相关联,教育保证社会的延 续和进步。 基于此,我不赞成“教育产业化”的提法,不赞成“教育要产业化”“要按企业的规律办 教育”等观点。“产业化”就是“市场化”,就是产品“商品化”。如果赞成“教育产业化”, 就是赞成教育活动市场化,就是教育产品的商品化。学校教育的产品是毕业生,把人当作商品 并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性质。何况我国毕业生是不包分配、自主择业的,“产品”不能由产业 主(校长?)出售,怎么商品化呢? 1986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那么义务教育如何产业化呢?教育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数理化等基 础学科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少市场需求?如何商品化?教育系统内的某些部分,如学校 的后勤、高等学校中的高科技产业等可以产业化,但这和“教育产业化”是两回事。高等学校 创造出的科技成果应由企业进行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例如,美国 的斯坦福大学出了不少信息化人才和科研成果,但发展信息化产品还是由社会上硅谷等地的 企业去搞,这是社会应有的分工。 (摘编自陈鸿璠《刍议“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 材料三: 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并不“邪恶”。在计划体制下,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教育的公共性、公 益性,进而认为教育只能由政府投资举办,形成国家垄断、包办教育的困窘局面。教育经济学、 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使我们认识教育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私人性,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 教育、职业教育等提供的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公共性部分由政府购买,私人性部分作为个人 的自我投资,由受益者个人购买。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也具有提供教育服务的交易性质。对国 家而言,教育不仅是一种公益事业,还是具有很高经济回报率的战略产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打 破封闭,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建立经费多样化的渠道。 在许多国际组织的统计分类中,教育均被列为“服务产业”“第三产业”。在 1992 年中共 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教育被明确列为第三产业,而且是 “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决定》提出要以产业化为方向,建 立充满活力的自我发展机制,对包括教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 的原则。它被主张教育产业化的意见引为最重要的论据。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基本态度,是承认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留学教育等,但从维护 教育公益性的角度出发,反对提“教育产业化”,认为所谓“化”,就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 意。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教育具有某种产业性质,教育需要引入部分市场机制以增强活力、 提高效率,个人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等概念应当说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无论支持还是反对 “教育产业化”,在这些方面是具有共识的,争论主要在教育产业“化”与不“化”的认识上。 我认为这种词语之争其实并没有更大的理论意义,反而削弱了我们对这一进程的实际关注。 虽然我们的官方政策没有提“教育产业化”,但事实上“产业化”的问题之严重,是那些 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国家所没有的。一种理论的现实命运,并不是由讨论或表态决定的,而取决 现实的社会需求、价值导向和利益博弈。 (摘编自杨东平《教育产业化争议辨析》) [注]《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1992 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下面的 题目中简称《决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认为“教育产业化”运作方式合理,目的明确,遵循客观规律,运作机制好,能够协调 教育投资者、经办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关系。 B. 材料二从“教育产业”的内涵出发,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但并不反对对学校的后勤以 及高等学校中的高科技产业产业化。 C. 材料二从法律规定中看到义务教育产业化不可行,这一观察角度与材料一论述义务教育不 能作为产业来经营基本相同。 D. 材料三从《决定》中解读出“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的政策,这比材料一只解读出“教 育产业”更加全面深刻。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育事业与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同属于第三产业,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但 发展规律却有所不同。 B. 如果搞“一刀切”的“教育产业化”,就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尤其对社会弱 势群体影响巨大。 C. 教育是特殊的产业,是为其他产业提供人才的产业,在整个社会产业化的背景下,教育产业 的商品化顺理成章。 D. 学校和企业在社会上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学校负责进行教育和科研,企业负责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B.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教育产业化按企业管理模式运作,违背教育产业的特殊规律,不利于教育产业开发和教育 均衡发展。” D. “近代以来英国率先实行了教育产业化,即将教育作为产业来发展,使英国的教育在全世界 范围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 4. 材料三 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义务教育不能产业化基本已达成社会共识,非义务教育和民办教育是否可以产业化?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B 2. C 3. C 4. ①先驳后立,以驳为主。 ②论证方法多样,综合采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 ③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本着解决现实问题的态度进行论述。 ④具有国际视野,善于进行纵与横的比较。 5. 示例:非义务教育和民办教育可以探索产业化道路。①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的产业性质适 合也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来增强活力。②完全由政府办教育的政策忽视了教育的私人性的一面, 不利于社会的多元需求。非义务教育也不可以产业化,民办教育可以探索产业化道路。①教育 产业非常特殊,有些教育内容比如思想教育等不可能交给市场,也没有市场需求,但为国家建 设所必须。②教育产品是学生,不可能商品化。③民办教育比如新东方等是教育培训,可以探 索产业化道路,作为主流教育的补充。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 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 项,“方式合理,目的明确,遵循客观规律,运作机制好,能够协调教育投资者、经办者和 受益者之间的关系”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我们认为,对‘教育产业化’内涵的 界定不能忽略其特定的教育群体,‘教育产业化’不是指对所有学校教育而言,而是其中的 一部分群”“因此,我们认为‘教育产业化’是指部分高等院校或民办学校,采用市场经济 在的运作方式来合理协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几大功能,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根本目的,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构建新型教育投资者、经办者和受益者之间 关系的教育运作机制”,可知“教育产业化”一切并不明朗,选项肯定的说法不合理。 C 项,“这一观察角度与材料一论述义务教育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基本相同”错误,两则材料 的观察角度不同,材料一的观察角度是教育的内容和程度。 D 项,“这比材料一只解读出‘教育产业’更加全面深刻”错误,无法比较二者的解读深刻程 度,只是解读的角度不同而已。 故选 B。 【2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 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 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C 项,“……教育产业的商品化顺理成章”错误,材料二,“我们切不可忘记,教育是一种与 其他产业不同的、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特殊产业”“基于此,我不赞成‘教育产业化’的 提法,不赞成‘教育要产业化’‘要按企业的规律办教育’等观点”,可知推断恰恰相反,教 育产业因为特殊而不能产业化。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材料二反对教育产业化,材料二,“基于此,我不赞成‘教育产业化’的提法,不赞成 ‘教育要产业化’‘要按企业的规律办教育’等观点”,C 项从企业管理模式不利于教育产业 发展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论证特点 能力。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 深入。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 作用就是突出强调。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 的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 读者。“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并不‘邪恶’”,先驳后立, 先反驳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树 立自己的观点,以驳为主,“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教育具有某种产业性质,教育需要引入 部分市场机制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个人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等概念应当说已经被社会普 遍接受”;“在许多国际组织的统计分类中,教育均被列为‘服务产业’‘第三产业’”论证 方法多样,“在 1992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教育 被明确列为第三产业,而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综 合采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虽然我们的官方政策没有提“‘教育产业化’,但事实上‘产业 化’的问题之严重,是那些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国家所没有的”,可知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本着 解决现实问题的态度进行论述;“在许多国际组织的统计分类中……”“在 1992 年中共中央 和国务院颁发……”,可知具有国际视野,善于进行纵与横的比较。 【5 题详解】 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 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思 路是:首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比如认可非义务教育和 民办教育可以产业化道路,材料一“因此,我们认为‘教育产业化’是指部分高等院校或民办 学校,采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来合理协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几大功能,以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为根本目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构建新型教育投资者、 经办者和受益者之间关系的教育运作机制”,可知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的产业性质适合也需 要引入市场机制来增强活力;材料三,“在计划体制下,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教育的公共性、 公益性,进而认为教育只能由政府投资举办,形成国家垄断、包办教育的困窘局面。教育经济 学、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使我们认识教育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私人性,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 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提供的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公共性部分由政府购买,私人性部分作为个 人的自我投资,由受益者个人购买”,可知完全由政府办教育的政策忽视了教育的私人性的一 面,不利于社会的多元需求。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 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 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 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 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抬头凝望星空,把“星星”作为遥远的安慰,这是因为黑暗笼罩大地,处于劫难中的人们 渴望光明。 B.“柔软得像一片湖”形象地写出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给人温柔如梦 的美好感觉。 C.“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意思是在寻求自由和光明 过程中,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把 寂寞化作光明。 D. 结尾用“飘动的旗子”“涌出金黄的星星”的“火”来表现诗人丰富的情感流变与追求光 明的热望。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假设的语句来开头,用“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诘问,宣泄着诗人内心蓄积已久的苦 闷与祈盼。 B. 诗人用“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这样的句式,引出一系列的美好意象, 写出了诗人向往的光明世界。 C. 这首诗采用复沓的结构形式,意在营造浓郁的氛围,增强诗的内趋力和表达效果,让人于轻 松中心灵受到震动。 D. 用睡莲、丁香等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等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使诗歌清晰显豁, 意境优美。 8.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中的“颤抖”如何理解? 9. 诗歌中有些句子使用了通感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举例简析。 的【答案】6. C 7. D 8. .①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心灵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与温暖。②该句 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 9. ①诗句“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 声音。②因为声音一会儿人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 闪烁烁”的感觉是相似的。③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 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解析】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 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 C 项,“只能把寂寞化作光明”错误,应该是“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 故选 C。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 项,“清晰显豁”错误,应该是“朦胧含蓄”。 故选 D。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2) 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江河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 一,与顾城、北岛、舒婷和杨炼一起并称为“五大朦胧诗人”。《星星变奏曲》是江河的处女 作。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 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它是指舒婷、江河、 顾城、杨炼、多多、食指、芒克、方含、梁小斌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 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 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 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全 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 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中的“颤抖”,运用了暗喻的 手法,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 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这在朦胧诗中非常有代表性。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 设问、反问等。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 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 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本诗,“闪闪烁烁的 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 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诗人用“闪闪烁 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 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将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夜景通过不同方式带到人 们眼前,表明一种真切的感受,运用的通感修辞,表达出一种具体的内在感受。 【点睛】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 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 跃性强的特点。(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 象,就要抓住诗歌形象。(三)根据诗歌内容,正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 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 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 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 恶。”嘉竟坐之。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 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日:“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 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 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 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 复仕,常居鄠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 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 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 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B.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C.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D.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易》,“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 B. 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 C. 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 D. 东阁,在这里并非“开我东阁门”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华阴守丞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请求任命他为御史 大夫;朱云带领学生乘牛车出行时,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 B. 朱云直言谏诤,留下槛折佳话。朱云弹劾张禹,汉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 不走,直至栏杆被拉断;经大臣辛庆忌劝解,他才被饶恕。 C.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教授学生;与宰相薛宣 交往,薛宣邀他留在承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D.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 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2)及后当治槛,上日:“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14. 左将军辛庆忌为什么能让皇上怒气消解,饶了朱云?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D 11. A 12. A 13. (1)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 (2)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14. ①辛庆忌不顾自己的性命,冒死求情。②朱云一向狂傲直率,并没有故意冒犯皇上,应该宽 容。③如果杀了他,皇上会被人认为是暴君。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高八尺多, 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跟随前将 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 “借客报仇”的主语是朱云,之前断开,排除 AB 两项; “年四十”强调年龄,引领后文,之前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 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 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A 项,“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错误,道家和儒家学派成型之前,《周易》已经成书, 后为道家和儒家所信奉。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A 项,“忠正而有智谋”错误,只是华阴守丞认为的,而且“试守”的意思是试任,并不是直 接任命。 故选 A。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相”,动作偏指一方,他;“举”,举 荐;“有司”,有关部门;“案”,查验;(2)中“治”,修治;“易”,换;“旌”,表彰。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 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 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可知辛庆忌不 顾自己的性命,冒死求情;“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可知朱云一向狂傲直率,并没有故意冒犯皇上,应该宽容;“臣得下从龙逄、 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可知如果杀了他,皇上会被人认为是暴君。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 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 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 跟随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都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 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汉元帝时,华阴县守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 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 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这建议交付公卿研究,征询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圣明的君王谨慎地选择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 夫,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 嘉竟因此获罪。成帝时,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得到破格提拔,(皇上)极为尊敬推崇 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说:“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 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 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 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逄(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 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 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 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宫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 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 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 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 居住在鄠县乡间,教授学生。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行,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为 丞相,朱云前往拜见。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 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你以为我想当你 的属吏吗?”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 药。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需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 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谢玄晖:即谢眺,南齐著名诗人,才华很高,后被诬陷,下狱致死。“澄江净如练”是他 的诗句。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叙写登楼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气氛,“凉风发”与颔联形成照应。B. 诗人独上西城,举目四望,整个吴越的原野全都被月光笼罩,境界阔大。 C. 颔联上写仰观之景,城墙上白云摇曳;下句俯视秋月下露珠晶莹欲滴。 D. 尾联诗人想起诗风“精工明丽、清新自然”的谢眺,暗含以谢眺自比之意。 16. 请简要分析本诗颈联的作用。 【答案】15. C 16. ①在内容上,写诗人伫立月下沉思而不愿归去,慨叹知音难觅;②在情感 上,诗人感喟世道混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③在结构上,为下文诗人表达对谢眺的怀 念做铺垫。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 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颔联上写仰观之景,城墙上白云摇曳”错误,上句也是从俯视的角度展开的。“白 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 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 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十四个字,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非 常逼真传神。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作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词中的特定句子时,要仔细分析句子中所用字词,对诗 歌的内容、情感、结构等作用进行分析概括。翻译:金陵的夜晚寂静凉风四起,我独自登上 高楼眺望吴越。白云映在水中摇动着空城,露珠晶莹低垂欲坠映秋月。在月亮下面沉吟久久 不归,自古能与我相接者少又稀。只有他能吟出澄江静如练,让人长久地回忆起谢玄晖。《金 陵城西楼月下吟》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古,主要写的是作者夜登金陵城西楼的所 见所感。头两句诗写金陵夜空寂静,凉风忽起,诗人独上高楼,远眺吴越;三、四两句写景, 色调以清澈静凉为主;五、六两句写诗人在此情境下,万千悲苦汇集胸间,因觉知音稀少而 怅然徘徊,不肯回去;末两句诗说只有南齐诗人谢朓的诗句能道出眼前之景。“月下沉吟久 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原来他是在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一个“稀”字,吐露了诗人一生怀才不遇、愤世疾俗的苦闷心情。“古来”、“眼 中”,又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意思是说,不仅是他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来有才华、 有抱负的人当时也都是如此。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诗人很自然地怀念起他所敬慕的历 史人物。这里“眼中”二字对最后一联,在结构上又起了“金针暗度”的作用,暗示底下将 要写的内容。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 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以“__________,_____”批判了一些 人面对优厚俸禄无论是否 符合礼义都接受的错误做法。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侧重气氛和景色的描写,给人一种寂寥、怅惘的感 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为一-体。 (3)苏轼《赤壁赋》写客人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 以才把悲伤愁苦通过箫声传达出来。 【答案】 (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 万钟于我何加焉 (3). 醉不成欢惨将别 (4). 别时茫茫江浸月 (5). 挟飞仙以遨游 (6). 抱明月而长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 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 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 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辩”“惨”“浸”“坼”“挟”“遨”的书写。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 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 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 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装潢简洁时尚,陈列别出心裁,茶点饮品一应俱全……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 “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有人感叹:拍照 的流量要是能转化成阅读的流量就好了。 面对掌上阅读、网络购物的冲击,不少实体书店转变经营思路:有的创新内涵,提供多种知 识服务;有的着眼外观,让文化空间更别致;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____①与咖 啡厅、艺术展、手工坊连接……由单纯的图书卖场变身为兼具教育、展览、休闲等功能的复 合空间,跨界融合的尝试让实体书店呈现勃勃生机。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选择,“网红书店” 就② 。 时下,“泛阅读”“云阅读”重新定义着读书的界限,一本纸书难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 如何把消费的人气转化为阅读的文气,这是一个新课题。提供可听可看可触的知识产品,打造 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倡导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书店+”的新兴业态才有望激发出“文化+” 的精神力量,让书店点亮文化的角落,润泽人们的心灵。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拟、比喻、引用 B. 比拟、比喻、排比 C. 对偶、排比、比拟 D 对偶、排比、引用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提供可感的知识产品,打造阅读的深入体验,倡导好的生 活方式,让“书店+’有望激发出‘文化+’的精神力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 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2 个字。 【答案】18. C 19. ①原文是排比修辞,语句整饬,富有气势;②原文修饰语表述准确周密, 具体形象;③原文句子上下语体一致,是书面语,改后的句子有的是口语,语体不一致。 20. ①有的往下游延伸 ②有了更多受众为之驻足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 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装潢简洁时尚, 陈列别出心裁”,对偶;“有的创新内涵,提供多种知识服务;有的着眼外观,让文化空间更 别致;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排比;“让书店点亮文化的角落,润泽人们 的心灵”,拟人手法。 故选 C。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比较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通读文段,理解文意,重点解读划线句子,从句式、 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比较另一个句子,分出优缺点。原文:提供可听可看可触 的知识产品,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倡导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书店+”的新兴业态才有 望激发出“文化+”的精神力量。“提供可听可看可触的知识产品”“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体 验”“倡导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组排比句,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 子排列在一起可以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句子搭配方面,“提供……知识产 品”“打造……阅读体验”“倡导……生活方式”,句子搭配合理,符合书面语表达方式,把 “书店+”的新兴业态的效果和作用表达的很恰如其分。改的句子“提供可感的知识产品,打 造阅读的深入体验,倡导好的生活方式”,只是追求形式上一样,内涵缺失,语言空洞,没有 美感,不如原来句子。 【20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 字数的限制。第一处根据“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填入相对的词语,即“有 的往下游延伸”;第二处根据“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选择”,填入“网红书店”的理想效果, 即“有了更多受众为之驻足”。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式 填写合适的句子,使之形成一个整体。本题答题时要注意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和横线前后的 内容。语段主要介绍的内容是太阳能和风能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体现在时间上。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 很多人都认为粥清淡易消化,喝粥可以帮胃部减轻一些压力,所以①______。粥与其他食 物相比较软烂,对胃的刺激性较小,因此胃病病情较重者和胃炎急性期患者喝粥有益处,但长期喝粥就另当别论了。粥中的水分多,会稀释胃液,而且粥常常所占容积大,易导致胃部膨胀, 使得胃的消化功能退化。此外,②_____,能将粮谷类食物中的淀粉变成麦芽糖等。除淀粉酶 外,唾液中还有黏蛋白,它可使食物润滑,易于吞咽入胃。但唾液的分泌是需要咀嚼刺激 的,③____,液淀粉酶的分泌,不仅使得食物在口腔内消化率降低,增加胃的负担,而且也影响 食物在胃、肠的消化吸收。 【答案】 (1). 长期喝粥能够养胃 (2). 唾液中含有淀粉酶 (3). 经常喝粥没有咀嚼动 作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 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 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 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第一个空根据“很多人都认为粥清淡易消化,喝粥可以帮胃部 减轻一些压力”,填入“长期喝粥能够养胃”;第二个空根据“能将粮谷类食物中的淀粉变成 麦芽糖等”,填入“唾液中含有淀粉酶”;第三个空根据“但唾液的分泌是需要咀嚼刺激的”, 填入“经常喝粥没有咀嚼动作”。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通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段的结构层次,要清 楚空缺处所处的位置是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者拓展句。再结合空格处的上下文,拟写 或选择空缺处的句子;同时,如果有与空缺处相对应的句子,要考虑句式结构的照应及关联 词的正确使用。 22.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50 个字。 长城是中华各民族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地带。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以长城为纽带, 共同创造演绎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长城在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往方面, 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城,汉宣帝又设置西城都护等,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 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围绕长城, 还产生了数不清的文学艺术作品。有关长城的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等,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示例:长城见证了中华各民族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 流,催生出众多文艺作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 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通读语段,可知陈述 对象是长城,关键语句有“长城是中华各民族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地带”,即见证了中华 各民族的碰撞、交流和融合;“长城在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往方面,也发挥 了重要作用”,即推动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围绕长城,还产生了数不清的文学艺 术作品”,即催生出众多文艺作品。然后用一句话对以上分析的内容进行概括回答即可。此类 题概括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 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 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 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 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 70 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大江南北。不过面对爱国和爱国主义,难免有人疑惑: 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日益减弱,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时,我们是否还需要举 起爱国主义这面旗帜?还需不需要继承发扬爱国传统?也有人指出,爱国是一种态度,不是一双 拳头;爱国是一种理性,不是一根铁棍;爱国不是泄愤,而是要先爱法治,让公民的基本权利得 到尊重与捍卫。爱国的激情,必须经过理性的审视与过滤,使之得到沉淀与升华,才能真正成为 有益于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力量。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兴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做新的时代的理 性爱国者,体现你的认知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爱国,必须理性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在此就理性爱国这一话题发表演讲,我的演讲题目是《爱国,必须 理性》。  何谓爱国?爱国是国民对于养育自己的祖国的最真挚最朴实的情感,爱国是一个公民起 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儒家传统文化里强调“舍生取义”,其意义就是为了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古有岳飞、苏武、班超、辛弃疾等一大批爱 国先驱,为了国家民族利益挺身而出!时至今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爱国更是义 不容辞的责任!  什么是理性爱国?网络上有这样的回答:爱国是一种态度,不是一双拳头;爱国是一种 理性,不是一根铁棍;爱国是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不是去伤害自己的人民;爱国不是泄 愤,而是要先爱法治,让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与捍卫。这是对理性爱国的一种朴素理解。 大国崛起的精神支撑,便是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核心的民族 自信、国家自信。自信意味着独立自主,既不会因为在意他人的评价,偏离自己前行的道路, 也不会因为怯懦恐惧,而对外部世界充满莫名的敌意;自信也意味着拒绝过度敏感的自卑, 不动辄因为无足轻重的小事上纲上线,裹挟他人,制造对立;自信还意味着拒绝盲目自大, 不陶醉于既有成就中而沾沾自喜、睥睨一切。 对于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与中国人而言,谦虚从容、泰然自若地与世界相处, 保持定力同时兼具海纳百川的气度,才是真正的自信。带着大国自信的爱国,才是与新时代 精神相符的爱国方式。尽管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永远都不能忘、也不该忘怀中国作为弱国备 受欺凌的历史,但历史的屈辱,应当成为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而不是萦绕心头无法 散去的阴霾和梦魇。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发展到今天,已全面融入了世界, 需要走出去,也必须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要求我们带着全球思维和共赢意 识去看待世界、看待别国、看待自己。增强互联互通,发挥比较优势,畅通全球市场,共谋 发展进步,这不仅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繁荣与发展,也符合中国与中华民族的利益,这也是 一种爱国,只是它不再狭隘的“一国至上”,而是在共赢的思维下,去推进国家的崛起。 正如一位作家所写的: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是什 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晨曦已现,战鼓催征。中国青年,请入列!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材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对爱国主义必要性的疑惑;倡导理性审视爱国情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做新的时代的理性爱国者,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则作文材料既着眼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的时政热点,也关注爱国主义情感的理性 分析,将中华民族爱国传统与全球化背景下一些人对爱国的偏差认识、非理性态度进行对比, 引导青少年对爱国及爱国主义进行深人思考。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是否还需要爱国”这 个问题的答案,无疑肯定而清晰一爱国与爱国主义精神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或缺,爱 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本题任务驱动 是倡议大家“做新的时代的理性爱国者”,所以在写作中,要有“新的时代”的背景呈现以及 “理性爱国”的希望与建议。理性爱国,既是在追求令国家变得更加富强、民主、和谐、文 明、美丽的结果,也是在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价值。 【立意】做新的时代的理性爱国者;做新时代的爱国者;本职工作和学习中的踏实努力就是 爱国;真正的爱国者,始终抱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把每一个岗位都当作爱国的前线。 【结构】题目符合要求《爱国,必须理性》,第一段符合演讲稿格式。第二段第三段解释“何 谓爱国”“什么是理性爱国”,“爱国是国民对于养育自己的祖国的最真挚最朴实的情感,爱 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是一种态度,不是一双拳 头……”;第四段“大国崛起的精神支撑,便是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为核心的民族自信、国家自信”,自信很重要;第五段什么是真正的自信,“谦虚从容、泰然 自若地与世界相处,保持定力同时兼具海纳百川的气度,才是真正的自信”;第七段,中国和 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最后一段号召,“晨曦已现, 战鼓催征。中国青年,请入列”。 【素材】1. 爱国必须理性。否则,自己所谓的“爱国”就容易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爱国不 能盲从,从众而缺失自我理性判断的做法实际上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爱国必须理性。如今我们在此大呼爱国口号,痛斥着日本,痛斥着一切让中国落后挨打受欺 负的人和事时,我们又何曾想过,除了用心爱国,更应该用行动强国!仇恨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将仇恨埋在心底,化悲愤为力量,我们要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卧薪尝胆 发奋图强!因为只有实力才是最有力的辩词,一切所谓的历史证据都是浮云,如果我们像美 国一样强大,我们需要一直强调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吗!我们大可以指着钓鱼 岛对日本说,从今天起钓鱼岛就是我们中国的!以前是谁的根本不重要!      3.爱国是自发的情感,但行动必须理性地表达,我们青年学生理应担当理性爱国的主力军!在 此,我呼吁,让我们每一个人理性的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理性的对待国际争端,理性的 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怀!我相信,理性爱国更有力,理性爱国国更强!【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 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