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一)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一)试题(解析版)

ID:447881

大小:48.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山东卷)模拟(一)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事物总是在比较中更能够凸显自身。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 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 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 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 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 “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 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 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 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 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将自己代入进去,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 些细节的编织。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使其残缺漫滤 之处恢复完整清晰,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还有一类描写, 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骋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 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 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 的。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 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 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 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 (摘编自《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 材料二: 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好的散文应该有“识”。 有“识”,就是有学识、有见识。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 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末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 是我们想要的。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 超不出我们的想象。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 达的。”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 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 厚遗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 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轻车熟路,四平八稳。 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 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 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 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如前所述,一些作者 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 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佶屈聱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散 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同时,散 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简言之, 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 的阅读”。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 材料三: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的转向,我们应注意到散文在写真实(书写个体经验与经历) 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越过了藩篱,与小说一道进入书写现实的频道之中。一些记者出身的作 者,诸多打工生活的记录者,在系列表现乡土沦陷主题的散文写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客 观型的叙事方法,以进入现实的深处,提炼出社会学的多种意义。散文的现实书写在实践层 面,业已普遍性地生根,更进一步说,散文在人的命题之下,必然触及人的现实性问题,也 回避不了对社会关系总和的透视,尤其是在系列写作业已解决时间跨度和空间宽度的情况之 下,散文书写现实的合法性理应得到体认。而在书写边界的问题上,散文受限于写真实的通 则,与小说文体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确实无法比拟。此外,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的,无法确立一个更自由的维度,以点带面地俯视和勘察整个人间世相,在这种情况下,散文书 写现实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就需要批评界群策群力,启动有效的讨论,以明晰内容并确立维 度。 (摘编自《散文中的真实与现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的真实和虚构不矛盾,如果要求散文所有的内容都是真实的,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 B. “口水散文”过于随意,平铺直叙,语言苍白贫乏,与故作高深、佶屈聱牙的散文同样不 值得提倡。 C. 散文创作要跨越藩篱,关注现实问题,与小说一道书写现实,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 实。 D. 散文创作受制于真实性要求,所以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全面俯视和勘察人间 世相。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A. 小说和散文的区别在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虚构,散文的本质属性是真实,但二者都以反映 现实生活为创作目的。 B. 在散文创作中,可以对历史上某个真实人物的相关生活细节进行虚构,但是这种虚构必须 合情合理。 C. 一个散文作者如果能广泛阅读和深人观察、思考生活,就有可能创作出学识和见识都很高 的散文作品。 D.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散文的文体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语言 表达缺乏创新。 3. 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材料中有关散文真实性说法的一项是 A. 某作家创作散文《生命的选择》时,虚构了岳飞接到金牌后复杂的心理过程。 B. 某作家创作散文《西湖遐想》时,大量叙述了有关西湖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C. 某作家创作散文《永远的苏轼》时,把自己想象成苏轼,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D. 某作家创作散文《宽容》时,虚构了一个叫“子虚”的人物,借他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B 2. D 3. D 4. ①在论证思路上,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②在论证方法上,综合运 的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 5. ①遵循真实原则,能够反映现实。②有深刻的、独特的思想。③在文体拓展和表达创新上有 所突破。④语言有美感,且明白晓畅,能以平易的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营造优美的意境。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 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 为正确项。 A 项,“这势必创作不出好作品”说法绝对。 C 项,“通过虚构达到更高层面的真实”错,散文创作有书写边界,“受限于写真实的通则”, 不能像小说那样“通过虚构抵达更高的真实”。 D 项,“散文创作受制于真实性要求,所以无法达到更自由的维度……”强加因果,“无法达 到更自由的维度,也不利于全面俯视和勘察人间世相”是因为“散文仅仅是代个人而立言 的”。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 项,“这种成熟束缚了作者的想象力,使散文语言表达缺乏创新”错,原文说的是“一些作 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 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 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D 项,材料中说的是“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 在的”,D 项中的人物“子虚”是虚构的,违背了散文的真实性原则。 故选 D。 【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分析材料二,首先提出“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作为中心论点,然后从 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好的散文应该有‘识’”“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当下 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在论证方法的使用 上,“好的散文应该有“识”……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想 要的”运用了对比论证;“诗人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 可表达的。’”运用了引用论证;“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 水散文’”“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里面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 运用了比喻论证。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优秀的散文作品”相关特点,关键句主要有:“对 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居于其价值谱系的前端”“这种真实性, 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散文最大的力量在于深刻的、独特的思想”“统的力量 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 梏”“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散 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散文的 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据此分条概括 即可。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 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 (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 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 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 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 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二)现代文阅读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机匠 臧克家 ①六机匠是我家的佃户,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我总是呼他 声“六爷爷”。他和他的弟兄几个分住在低低的茅屋里,屋子谦卑地压在两枝巍巍的旗杆前。 ②最早是弟兄们一起过日子。农忙时,他们全成了农夫,到了冬天,每个身子便钉在一 张织布机上。机房是有种特别味的,从外边听着哗嗒哗嗒的响声,你便可以在心中美丽地展 开一幅纺织图。六机匠的身上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他的一间机房在西头,是孩子们的乐 园。他的笑脸叫人喜欢,从他口里吐出来的故事叫人迷恋。 ③白天,我们坐在土炕沿上听他说《水浒》,说孟姜女哭长城,说良善的仙女和凡人恋爱 而生生地叫磨难拆开了。他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眼注视着手,手往返地抛着梭,脚还得上 下地踏着下面的两页木板,而故事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的。我们急得将他的手把住,可 是他的嘴也随着不动了。放开以后,手把铁轴抽开哒哒地卷一卷布,再向前推一下杼子,手 脚便一齐动起来。口又开了,我们也侧起耳朵再也不去拦他的手了。 ④六机匠白天忙一天,晚上撇下机梭,身子一沾床,鼻子里便呼呼了。我们当然不能让 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扒眼,有的扯唇,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事来。“蒋门神又不是 铁打的,怎么还三锤打得冒火光呢?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 了?”他一点也没有嫌烦的表情,叹一口气把眼睁开,我们望着他的眼珠亮开,比望着逃开 黑口的蚀月还要痛快。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一动,可是他就是不动。他看我 们脸上渐渐涌上了黯淡的神色,便指着破墙上的旧年画,向我们讲上几段,接着眼皮上的石 头又把眼睛压闭了。我们怀着幽幽的心情向外走,醒来泪珠挂在眼角上。 ⑤冬天,太阳照着他牵机。线匹掣得老长像一道银河。他顶着一件开花的破袄,穿着一 条气泡似的单裤,迎着风,人似乎要浮起来。他一往一来像一张梭,冷风把挂在鼻尖上的水 给吹下来,当时我很纳闷地问:“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 ⑥ 几年以后,六机匠成了个空头衔,他的那一张织布机卖给人家了。同时也分了家,别 人都有老婆孩子,他却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 ⑦从此伴着老娘,六机匠变成了纯粹的老农。对什么事情他都不是笨手。他会剃头,太 阳底下,人家头上的乱发随着他手下的钝刀倒下,刷刷的,一刻一个青头皮便显出来。他会 拉糖子,红的,白的,正月里小孩子都喜欢他。他也卖过酒,他的酒管保你一壶到底不会有 一点底渣,所以一罐子酒刚从城里背来,放不到炕上便空出来了。别人故意逗他,“走到河 里掺了几捧水?”他便半红着脸赌咒:“掺一滴水就给俺祖宗喝!” ⑧一个秋天,老娘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子坠落到土地下了,六机匠哭得最厉害。这次邻里 都替他叹气,“唉,一个老娘也完了,一个人的日子怎么过呢?”一个人的日子倒是简便,家 便驮在身上。环境教会了他做饭、缝衣服和一切家里的营生。他有个倔强脾气,什么事都不 托仗人,有时不高兴做饭,一点冷饭也可以打发饱肚子。“小心点,冷东西呀!”有人拿他开 玩笑。“瞎子睡凉炕,仗着秉气壮。”他的话从笑口里吐出来了。 ⑨后来,六机匠去了关东,一去就是五六年。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六机匠什么时候 又回到家来了,这回住在三机匠家里,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头顶的那条辫子不见了。 他见了我自然格外地高兴,说回来看看,本来打算立刻返身,谁想发生了战争,这条生路又 被堵死了。他口里不带脸上带地表示着寄居在人家里的不安。三机匠脾气很好,侄儿们待他 也都不错,添了他,在工作上添了个有力的帮手,而不过在饭桌上多添了双筷子。不安什么 呢?我明白这又是他独立刚强的那点天性在作祟了。和他谈着话我心下怪难过,这样一个坚实 能干的人,失去了织布机,失去了佃地,关东的一条生路又被截断了,一个人孤独得像一只 被剪去翅膀的飞鸟,哪儿是他的去路呢?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写六机匠讲故事的细节“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故事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 的”,体现了六机匠对于所讲故事内容的不熟悉。 B. 文章写六机匠失去织布机后,给人剃头、拉糖子、卖酒,后来又去闯关东,既表现了他的 勤劳能干,又表现了他生活的艰辛。 C.“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此处通过孩子的疑问,有力地 表达了作者对造成百姓痛苦的社会的愤慨。 D. “我”虽然是地主家的孩子,却对六机匠感情深厚:儿童时代听着他的故事长大,长大后 一直关心六机匠的生活,理解他,心疼他,牵挂他。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词细腻,如“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里动”,用一“系”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孩子们渴望六机匠开口讲故事的急切心情。 B. “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照应上文,也表现六机匠讲 故事故留悬念,手法高超,同时显示了孩子们的天真。 C. 小说以六机匠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他织布、为孩子讲故事、卖酒、一个人生活、闯关东 等事迹,故事性不强但抒情意味比较浓厚。 D.文章结尾将孤独的六机匠比喻为“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生动形象地暗示出他处境的艰 难,流露出作者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 8. 文中“我”与六机匠的几次接触分别表现了六机匠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9. 文章叙述了六机匠的生活及经历,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答案】6. A 7. B 8. ①看到六机匠往“我”家扛粮食,表现他身份低微;②听六机匠讲故事,表现他随和、有 耐心、有一定见闻;③问六机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棉衣,表现他贫穷、生活艰辛;④ 重遇六机匠时的交谈,表现他自尊心强、处境艰难。 9. ①对童真童趣的欣赏;②对乐观生活态度的赞许;③对底层百姓的同情;④对善良人性的 礼赞;⑤对造成百姓痛苦的社会的愤慨。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思想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 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 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体现了六机匠对于所讲故事内容的不熟悉”错,六机匠是边织布边给孩子们讲故事, 他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在织布上,所以他讲故事时慢吞吞、断断续续。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 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 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 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B 项,“故留悬念,手法高超”错。意在表现孩子们好奇心强,也显示了六机匠故事的魅力, 但说“故留悬念,手法高超”则有点夸张。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抓住相关人物的言行和相关情节等,进行提炼概 括。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关注题干要求。题干明确说“文中‘我’与六机匠的几次接 触分别表现了六机匠什么样的形象特征”,故而在作答时就应从文中找出“我”与六机匠接触 的情节;“形象”包括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所以考生在组织语言时一定要注意结合 原文多角度提炼人物形象特征。 文中“我”和六机匠的接触主要集中在“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 扛”“我们当然不能让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把眼,有的扯唇,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 事来”“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我明白这又是他独立 刚强的那点天性在作祟了。和他谈着话我心下怪难过,这样一个坚实能干的人……”等情节, 根据这些情节可以分析其“身份低微”“随和、有耐心、有一定见闻”“贫穷、生活艰辛”“自 尊心强、处境艰难”等形象特征。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探究意蕴或情感态度时,一定要分角度作 答。关注文章内容,关注不同的人物形象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注文中的社会环境等。 此题可通过文中的句子“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六机匠的身上 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他的一间机房在西头,是孩子们的乐园”“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 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瞎子睡凉炕,仗着秉气壮’他的话从笑口里吐出来 了”“这样一个坚实能干的人,失去了织布机,失去了佃地,关东的一条生路又被截断了, 一个人孤独得像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哪儿是他的去路呢?”分析作者的情感。文章写孩 子们缠着六机匠讲故事,体现了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写六机匠卖掉织布机后做各种营生,体 现了对乐观生活态度的赞许;写六机匠后来生活艰难,体现了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写六机匠 的生路被战争截断,体现了对当时社会的愤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壁字季章。父焘,典国史。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孝宗尝问焘:“卿诸子 孰可用?”焘以壁对。召试,为正字。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 师意方锐,钱象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侂胄意不怿。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 子之口。愚以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 湔祖宗之宿愤。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疏奏,秦桧坐追王爵。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 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丘崈以闻,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 求成。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壁言:“事势未集,亦权宜就 和。苟利社稷,固难执一。”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 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秩,谪居抚州。越四年, 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谕之,福等读檄泣下, 约解甲降。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壁驰 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战。威夜遣人叩门,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 火攻之。”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以 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 搜抉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 适谋此/ B.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 适谋此/ C.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 适谋此/ D. 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 适谋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著作佐郎,官名。三国时魏始置,属秘书省,掌编撰国史,至唐代主管著作局,掌撰拟文 字。 B. 传檄,指传布檄文。檄文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等的文书。文中指晓谕的文告。 C. 谥文懿,“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懿” 是带有褒扬意义的谥号。 D. 群经,总称所有 经部书籍,常指儒家经典;百氏,指诸子百家。其中“诸子百家”是对的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壁聪颖好学,著作颇丰。他年少时每天诵读一万多字,所写的文章精深博大;嗜学如饥 似渴,涉猎广泛,撰有多部著作。 B. 李壁初得赏识,后遭贬官。他被皇帝召见面试后即担任正字一职,后又调任著作佐郎;后 来被降职三级,谪居抚州。 C. 李壁处事灵活,善于言辞。李壁劝说皇上追贬秦桧,想借此事振奋人心;给作乱的逃兵张 福等人传布微文,使其感动投降。 D. 李壁精于谋略,平定贼兵。平定贼兵的过程中,他调兵遣将,反对火攻,最后采取断贼汲 路与粮道的长围之法,将贼兵平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钱象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 (2)事势未集,亦权宜就和。苟利社稷,固难执一。 14. 御史叶时为什么认为李壁“反复诡谲”?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当时韩侂胄把持国政,建议收复失地。出兵作战的意愿正坚决时,钱象祖因提出阻止发 兵的意见违逆了韩侂胄而获罪被贬官。 (2)起事的形势还没有具备,也暂且同意议和。(凡事)如果对国家有利,本来就难以坚持一种主 张。 14. 李壁一开始反对草率出兵,但揣度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局面,便借秦桧一事反对议和; 后得知金国有议和倾向时,又主动求和。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 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 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译文:韩侂胄不听,出兵 想法更加急切。李壁正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有人劝李壁 赶快离开,不要和韩侂胄一起分担祸患,李壁说:“唉,国家困乏了,我离开了谁适合谋划 这些?”“用兵之意益急”,出兵的想法更加急切,主谓结构,中间不停顿,排除AC;“或 劝其速去”,有人劝李壁赶快离开,主谓结构中间不停顿,排除D。 的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 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属秘书省”错,著作佐郎在三国时属中书省,晋代改属秘书省。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 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和选项对应 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 项,“李壁……最后采取断贼汲路与粮道的长围之法,将贼兵平定”错误。根据文中“以长 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采取长围法平定贼兵的是张威。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先回归文本,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 句式和固定结构、短语,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关键词有:(1)“专”,把持;“恢复”,收复;“忤”,违逆。(2)“权宜”,权且变通; “苟”,如果。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题步骤可以概 括为:明确概括要求,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按要求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 解答本题,需要详细分析“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之前的事件,从“进取之机……壁度力 不能回,乃入奏……壁贻崈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不复以和为意”中寻找李壁关于 战与和态度反复变化的依据即可。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 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 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 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 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李壁字季章。父亲李焘,主修国史。李壁年轻时聪颖过人,每天诵读一万多字,写的文 章精当广博。孝宗曾问李焘:“您的各个儿子中,谁可任用?”李焘回答说李壁可用。凭借 父亲的职位从政做官。后来考中进士。被皇帝召试后,李壁担任正字之职。宁宗即位后,李 壁改任著作佐郎。当时韩侂胄专权,建议收复失地,出兵的想法正急切。有的大臣因为提出 阻止发兵的意见违逆了韩侂胄获罪被贬。李壁说:“进攻的关键,应该是慎重发兵并一定要 达到目的,不要轻率出兵而随便停止。”韩侂胄心中不悦。李壁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 兵的局面),就上奏说:“自从秦桧首先提倡和议使得父兄百世的仇恨不再从臣子口中说出, 臣认为应该立即贬斥秦桧,向天下表明报仇雪耻的志向,这样一来,君臣上下奋发振作,从 凶残暴虐的敌人手中拯救出离散的人民,洗去祖宗的长久怨愤。在今天提出并去施行这些, 不难啊。”奏疏交上去,秦桧被判罪追削王爵。议论的人认为李壁的话虽然公道,只不过是 用来迎合韩侂胄用兵的私意而已。金国派使臣来,暗中表示想议和的意愿。丘崈把这件事报 告朝廷,李壁送给丘崈一封信,让他派侍役送信给金兵元帅讲和。金兵元帅回信称用兵的主 要谋划者是韩侂胄,韩侂胄大怒,不再考虑议和。李壁说:“现在的情势还没有安定成功, 也可以权且变通前去议和。如果对国家有利,本来也难以始终采取一个策略。”韩侂胄不听, 出兵的想法更加急切。李壁正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有人劝李壁赶快离开,不要和韩侂胄 一起分担祸患,李壁说:“唉,国家困乏了,我离开了谁适合谋划这些?”后来因为兵败韩 侂胄被诛杀,御史叶时认为李壁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李壁被降官三级,贬居抚州。过了四年, 又被授任遂宁府知府,还没有到任,而溃散兵卒张福进入益昌,杀害朝廷命官,到达遂宁, 李壁发布文书谕示他们,张福等人读檄文流下眼泪,约定解甲投降。恰好官军来到向贼兵挑 战,贼兵愤怒,把全城都烧了,看着府衙说:“李公很快要来居住,这里不要烧毁。”李壁 快马传信给大将张威,叫他调集士兵来会战。张威夜间派人敲门,告诉他说:“贼兵城垒坚 固无法攻破,将要挑选敢死队,用云梯登城,用火攻城。”李壁说:“真是这样,必然大量 损失士卒,为什么不先断绝贼兵汲水的通路和运粮的道路,让他们得不到食物,他们就会自 动被擒了。”把长期围困的方法教给他,张威使用了他的计谋,贼兵于是被平定。李壁于嘉 定十五年六月去世,谥号文懿。李壁爱好学习,如饥似渴,各家经典全都搜集,没有遗漏, 对典章制度尤其进行综合研习。他写的文章俊逸不凡,著作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燕子楼 白居易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注]工部尚书张愔去世后,其妾关盼盼独居在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 年的张仲素写了《燕子楼》,白居易阅后,写了和诗。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诗巧用“伴”字将楼外之寒冷与楼内之孤寂联系起来,为人物 出场作安排。 B. 张诗三、四两句直抒胸臆,言一夜相思情的长度绝对不是天涯地角的距离所能比拟的。 C. 白诗中的两个“满”字,写出了女主人公深感于夜晚月圆而人却永远不能再团圆的痛苦。 D. 无论是张诗,还是白诗,都塑造了一个能够跃然纸上的在相思中煎熬挣扎的女性形象。 16. 请从和诗的角度分析白诗的妙处。 【答案】15. C 16. ①白居易和诗的第一、二、四句与原唱诗的第一、二、四句韵脚相同, 达到了“和韵”。②原唱诗将楼内残灯与楼外晓霜合写,将独眠人与合欢床对照;和诗则将满 床月与满帘霜合写,将被冷与灯残合写,又增添了拂床的动作,内容上与原唱诗既相衔接又 不雷同。③原唱诗作为盼盼的自白,感叹天涯地角的距离都不及自己此情之长;和诗则是感 叹这凄凉秋夜竟似为她一人而显得特别缓慢,在情感表达上同中见异。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 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 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的C 项,“深感于夜晚月圆而人却永远不能再团圆的痛苦”理解牵强。白诗首句是说月光透过帘 隙洒了满床,霜花结在帘上,满帘皆霜。描写的是霜月夜的景物,选项理解错误,两个“满” 字并不是夜晚月圆而人无法再团圆之意。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 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题干要求从和诗的角度分析,和诗,指唱和,和答之作。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 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不同的体裁 有不同的要求。讲究步韵,依韵,用韵。首先看两首诗的押韵,白诗一、二、四句尾字 “霜”“床”“长”与原唱诗的第一、二、四句韵脚相同,达到了“和韵”;再看两首诗的内 容,原诗“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与白诗“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都写了“残灯”“晓霜”“卧床”等场景,也增加了一些变化,原诗“人起”,而白诗“拂 卧”,可见两首诗同中有变化;最后看抒发的情感,原诗“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 长”,白诗“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前者直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绵长,而后 者说的是这霜月夜因自己一人而更显漫长,抒情更为含蓄、蕴藉。 【点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 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 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国忧民,建功 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 使它这样的。 (2)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体貌不凡、豪气焕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和自己“____________”形成对比。 【答案】 (1). 虽有槁暴 (2). 不复挺者 (3). 萧关逢候骑 (4). 都护在燕然 (5). 雄姿英发 (6). 早生华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有、槁暴、萧关、候骑、燕然、雄姿英发、华 发。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目前我国要真正_____________地应对可能发生的超级太阳风暴及其引发的灾害,除了技 术准备外,首先要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一个空间天气或空间气象发展战略。在这方面,美国已 经走在前面。2017 年美国再次更新了空间天气国家战略,将空间天气灾害纳入国家防灾减灾 体系,由美国各部门多机构协作,各领域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预案,在灾难爆发之前制订对策。 其次还需要一颗在 L1 点上“为地球站岗”的卫星。在这第一个烽火台上,美欧的 SOHO 和 ACE 卫星为人类立下了_____________,而这两颗卫星已经老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从本世纪初 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号召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认可。目前距上一 次超级太阳风暴已经 160 年了,而太阳风暴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大停电也是 30 年前的事了。 按照目前科学家们关于“超级太阳风暴百年一遇”的说法来粗略计算,_____________的重要 性,不言而喻。同样重要的是,社会各界需要对太阳风暴、空间天气灾害有足够的认知。空 间天气灾害是“难防御、可减缓”的,以当前人类的预警水平,( )。反之,如果不知道 相关知识,我们在灾害来临之时就会_____________。评估表明,对空间天气灾害的认知的不 足,将是未来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因此,空间天气知识普及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 空间天气灾害减缓措施同等重要。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行之有效 丰功伟绩 有备无患 措手不及 B. 卓有成效 汗马功劳 未雨绸缪 手足无措 C. 行之有效 汗马功劳 未雨绸缪 措手不及 D. 卓有成效 丰功伟绩 有备无患 手足无措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认可的类似卫星。 B.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这种呼吁得到国际学界 的的高度认可。 C. 我国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 D. 我国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它被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只有知道如何应对,才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B. 我们除非知道如何应对,否则就难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C. 我们因为知道如何应对,所以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D. 我们只要知道如何应对,就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答案】18. B 19. B 20. D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卓有成效”与“行之有效"都有“有效”的意思。“卓有成效”突出成效卓著,可以指实行 过的,也可以指正在实行或尚待实行的;“行之有效”仅说有成效,只可用于实行过的。语 境说的是预防灾害,目前还不能看到其效果,因此用“卓有成效”。 “汗马功劳”与“丰功伟绩”都有“立下功劳”的意思。“汗马功劳”偏重在“立功的艰 辛”,适用面较广;“丰功伟绩”偏重在“功劳的卓著”,多用于有巨大贡献的人。语境强调“两 个卫星为地球站岗的辛劳”,故用“汗马功劳”更恰当。 “未雨绸缪”与“有备无患”都有“事先做好准备”的意思。“未雨绸缪”强调“绸缪”,即 事先做好准备;“有备无患”强调“无患”,即可以避免祸患。语境强调“事先做好准备”, 故用“未雨绸缪”更恰当。 “手足无措”与“措手不及”看起来相似,实则有不同之处。“手足无措”指手和脚不知放 在哪里好,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措手不及”指临时来不及应付。语境侧重于“一 旦灾害来临,没有相关知识的人就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手忙脚乱,就会显得慌乱”,故用“手足 无措”更恰当。 故选 B。 【19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画线处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号召发射……卫星”搭配不当,二是“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存在主语残缺的情况。第一处语病, 可将“号召”改为“呼吁”。第二处语病,可在“得到” 前添加主语“这种呼吁”。 A 项,改变原句意思,“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认可”的是这种“呼吁”。 C 项,“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认可”存在主语残缺的情况,可在“得到”前添加主语“这种呼 吁”。 D 项,表意不明,“它”指这种卫星还是呼吁,指代不明。 综合分析,B 项修改正确,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解答本题,需要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 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蔽。前面有“空间天气灾害是‘难防御、可减缓’的”这个前提 条件,且后面有“反之,如果……就……”,故参照逻辑和内容上的对应关系来看,此处选用 条件关系的语句。综合分析 D 项正确。故选 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 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 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 前后内容重复。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硝酸甘油对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心绞痛是最为有效的缓解药物,但如果是肥厚性 心肌病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导致的心绞痛,________________ ,反而会加重心肌缺血和心 绞痛。硝酸甘油不能挽救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可能发生低血压,导致休克、 心肌梗死面积扩大。___________ ,一般为 0.3~0.6 毫克。不要自行加大剂量,否则会诱发心绞痛。第二次服就可以稍微量大一些。出现急性心绞痛时,立即舌下含硝酸甘油 l 片,一 般 1~2 分钟就能起效,作用时间可维持 20~30 分钟。_________ ,可隔 5 分钟后再含 1 次, 最多连续含服 3 次,若疗效仍不明显,不要继续含服。 【答案】 (1). 使用硝酸甘油不但不能缓解症状 (2). 初次含服硝酸甘油时剂量要小一些 (3). 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语句补写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 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解答此类试题 时,要注意前后话题要保持一致,联系前后文内容进行补写。 第一空,根据后文“反而会加重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硝酸甘油不能挽救心肌梗死。”根据关 联词“反而”以及其后的内容可以分析出答案应该是说使用硝酸甘油不但不能缓解症状。 第二空,根据后文,一般为 0.3~0.6 毫克。不要自行加大剂量,否则会诱发心绞痛。第二次服 就可以稍微量大一些。根据“第二次”此空应该填“第一次”或“初次”。根据“不要自行加 大剂量”可知“剂量应该小一些”所以说可以填,初次含服硝酸甘油时剂量要小一些。 第三空,根据前文“一般 1~2 分钟就能起效”和后文“若疗效仍不明显,不要继续含服。” 可知,此空应该填“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 22.阅读下面的内容,概括唐代“以胖为美”的三个具体原因。要求:每个原因都用四字词语 概括。 唐代繁荣昌盛,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 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吃饭。唐代开放兼容并包,使唐人充满自信,使大唐成为一个高度开 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 130 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 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 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有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 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答案】①国力强盛,丰衣足食。②充满自信,不怕肥胖。③鲜卑血统,健硕为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内容,概括主要信息,首先, 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次,唐代开放兼容 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第三,同记者的 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从中提炼概括即可。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典例拓展】压缩语段的题目有拟标题、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下定义、概括材料内容 等题目,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的类型,注意对语段进行简单的切分,然后提取每句中的关键 词语,注意适当的合并整理。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都以失败告终。他非常苦恼, 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个老船员,他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要想有船来,就必 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良久。这之后,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 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上了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不少公司经常打电话来, 希望他能够加盟,而且待遇好得惊人。 人生就是这样有趣。与其四处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码头,到时候何愁没有船来。你 所修建的码头的质量越高,到你这里停靠的船只就会越好;而你修建的码头越大,停靠的船 只也会越多。 请以“修建自己的码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修建自己的码头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华文化一直以其开阔的胸襟、厚重的底蕴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这条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之中,一颗颗明珠璀璨夺目。 远方黄土地上车轮滚滚——这是孟子在周游六国。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 尊尧舜,崇孔子,守先王之道,不阿世取容,游则傲视王侯,著则汪洋恣肆。在他的滔滔雄 辩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巍巍乎如高山、浩浩乎若江河的气度。孟子在三十余年的奔波 游说中修身养气,使他的著作“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而他自己也因 其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备受后人推崇。 长江之水,滚滚东流,江边的天柱山上传来琅琅书声——这是李白在偃仰吟诵。潇洒的 诗人路经天柱山,为其美景深深折服,他暗下决定,哪也不去,就在这里潜心静读。此时的 李白刚被逐出京城,他在这天柱山的天光云影中,调整心态,在泛着墨香的书卷中,让自己 的才情进一步升华。此时的山外,唐王朝正在漫漫艳情和浩浩狼烟间做艰难的选择,而我们 的青莲居士却在这寂寞的天柱山中,用书卷撑起了另一片天地。后人在惊叹李白的飘逸豪放之时,可曾想到他也曾“铁杵磨成针”地静静苦读呢? 漫漫黄沙,西行路上,一位僧侣在跋涉——这是玄奘跋涉在取经路上。他以舍身求法的 执着,走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来到犍陀罗。在那里,他遇上了印度最后一位伟大 的君主戒日王。玄奘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聪慧绝伦的悟性,大量汲取犍陀罗佛教文化的精 髓,历经十七寒暑,带回数千卷佛经。玄奘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中国的佛教。不久,日本 数以百计的遣唐使也来到中国“取经”。 孟子的滚滚车轮,李白的琅琅书声,玄奘的踽踽脚步,实际上都是在修建自己的码头。 码头既成,他们或被尊为“亚圣”,或被誉为“诗仙”,或被奉为“高僧”,引来四方顶礼,万 古膜拜。与此同时,他们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站在自己的码头边,笑看 人来人往,船进船出——从木制小船到欧洲帆船再到现代邮轮…… “呜——”一声汽笛,在这里,中华文化又将谱写出新的篇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考查给材料的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明确材料语和要求语,然后分别解读材料语和要求语,确定作文体裁,明确立意,再进 行构思。 本题材料先讲了一个故事,而故事的寓意在第二段,关键句是“你所修建的码头的质量越高, 到你这里停靠的船只就会越好;而你修建的码头越大,停靠的船只也会越多”,强调了“修建 自己码头”的重要性,这个道理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 本题是命题作文,“修建自己的码头”,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的表达了打好基础、增强实 力的重要性。再联系社会生活,当今社会,泛动着一股浮躁之风,多的是急功近利之心,少 的是潜心砺兵之功;多的是飘忽浮泛之浅尝,少的是心无旁骛之专攻。为此,这一文题可谓 切中时弊,给那些一入门就想成“大腕”、一创业就想成“大款”、一起步就想成“大牌”的 芸芸众生打了一针清醒剂。孔子曾言:“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一个人要想 赢得别人赏识,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广阔的市场,必须依靠自己的竞争 力;一个国家要想赢得国际地位,必须依靠自己的综合国力。 参考立意: 1、汗水洒得越多,功夫下得越深,底子打得越牢,实力就积蓄得越雄厚。 2、积淀越多,舞台就越广,作为就越大。 3、人生需要沉潜。 4、实力是最好的武器。参考素材: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成大业者,凭借顽强毅志,艰 苦打拼,修建起自己的人生码头,何愁理想的船只不向你驶来呢?正如蓬生麻中,何愁不直? 2、功夫皇帝李连杰初到好莱坞,并不被看好。一段时间下来,接不到戏,这位在中国红极一 时的明星在好莱坞这块土地上一时站立不起来。偶然一次机会,一位导演找到他让他拍一部 反面戏,而且,片酬相当低。李连杰哪能接受,当即回绝了。可是他冷静地想了想:自己在 好莱坞还没站稳脚,没有稳定的码头停靠,有什么条件与别人谈价。是金子总会发光,只有 证明了自己才能被别人认可。想到这里,他立即找到了导演,答应签约。这次导演条件更苛 刻,将片酬降了许多,也不让用替身。李连杰欣然接受。在他心中,这只是修建码头的一块 基石而已。 3、功夫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的大导演,大编剧找到李连杰请求他加盟拍摄,李连杰在好莱 坞名声大噪,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继李小龙之后又一位“功夫巨星”,美国人总爱将他称作 “李小龙第二”。在接拍《巅峰时刻2》时,李连杰的片酬已达到了 4000 万美元。这使得我们 不得不佩服像李连杰这样靠打拼闯天下的人。如今,李连杰在好莱坞修了一座属于自己的码 头,无数“影视大船”向他驶来,他成功了。 4、不凡之人就像檀香木一样,只有在火的炙热中才能散发出浓郁香味。古之成大事者,总是 从平凡中建树一座属于自己的码头。文王演《周易》,仲尼作《春秋》,屈原赋《离骚》,左迁 著《国语》,孙子出《兵法》,吕不韦修《吕览》……圣贤发愤为作,留给后人一座座不倒的 精神码头,引领后代文人停靠。 结构示例:《修建自己的码头》,议论性散文。文章起笔就以一个总括句拉开了一幅中华文化 的恢弘画卷,接着信手撷取了思想史、文学史、宗教史上的三颗璀璨的明珠,并以其立身行 事——养气济世、静读提升、取经弘佛——“修建”起他们人生的码头,收笔再以两组凝练 的整句绾系全文。纲举目张,收放自如。将三界泰斗的人生码头升华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 文化码头,不仅昭示出纵贯全文的一条思想内脉,而且将全文的主旨升华至一个峭拔的高度。 “船进船出”,回眸历史,“一声汽笛”,放眼未来,妙喻绎旨,化虚为实,言尽意荡,余韵 袅袅。 【点睛】对命题作文来说,快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并加以分析非常关键,因为只有读懂 了重点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地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明确写作方向。命题作文文题中一 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 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