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6月阶段性检测(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6月阶段性检测(Word版带答案)

ID:447887

大小:100.4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 届高三六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6.19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西文化有巨大的 ▲ ,中国文化在 18 世纪的葡萄牙等国没有掀起任何涟漪, 但英国人却对中国园林艺术 ▲ 。翻看“中国文化”在欧洲流行的历史,人们发现 那更多的是一种想象。当想象 ▲ ,只留下珍贵的艺术品时,我们是不是可以说, 中国真正走向欧洲还时日遥远呢? A.差异 情有独钟 烟消云散 B. 差距 一往情深 烟消云散 C.差距 情有独钟 风流云散 D. 差异 一往情深 风流云散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书斋”在知识者心中自有其特征。 ▲ 书斋与日常琐屑生活的分与合并不重 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永久地在书的环绕之中。 ①书斋,不必拘泥于形式。 ②关键是是否给自己一个纯粹的心灵与精神的空间。 ③书中化出的境界让自然成了最大的书斋。 ④它让知识者保持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姿态。 ⑤当我们与一本好书融为一体,这不是书斋吗? ⑥书斋是物质化、精神化的符号。 A. ①④②③⑥⑤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④②③①⑤⑥ D. ⑥④⑤③①② 3. 下列诗句与“科举馆”里展示的科举画面,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③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④禁漏初停兰省开,列仙名目上清来。 A. ①放榜日 ②落第时 ③登科后 ④看榜日 B. ①放榜日 ②登科后 ③落第时 ④看榜日 C. ①登科后 ②落第时 ③看榜日 ④放榜日 D. ①登科后 ②看榜日 ③落第时 ④放榜日 4. 阅读下图,对图表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 A. 三年内,该教育机构的课程总收入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 B. 三年内,入读学生总人次从约 9.7 万人增长至约 24.1 万人,增幅近 150%。 C. 三年内,学习中心数量从 28 个增长至 54 个,增幅超过 90%。 D. 总培训人次和学习中心数量是该教育机构营业收入的强有力保障。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8 题。 汤潜庵先生逸事 方苞 睢州汤公内召时,吴人已建生祠,刻石纪德政。其殁也,巷哭里奠,搢绅学士争为 诔表传记,其家有状有志铭有编年之谱。而德教在民,及诈不信之先觉,耳目众著,甚 为万世标准者。 公巡抚江苏时,上言:“岁祲免租,民困少苏而已;必屡举于丰年,富乃可藏于民。 免当年之租,半中饱于有司胥吏。故每遇国有大庆,或水旱形见,不肖者转急征以待赐 除。必豫免次年租,然后民不可欺,吏难巧法。”圣祖皇帝深嘉与之,遂定为经法。康 熙年间,特谕户部。自今以往海内农田正赋折银,通三年轮免一年,周而复始,直省均 以遍皆豫免,不问丰凶。其后虽以西边事起中辍,而大训炳然。是公之訏谟,实受其福 者,非一世也。 淮泗涨漫,山阳等七州县,荡析离居。上南巡,命浚海口以泄积水。敕于成龙主工 值,寻以廷臣议,使受靳辅节制。成龙议工费八十余万,辅议海口沙淤,非起高邮车逻 镇筑高堤,束内水高丈余,不能出海,费二百七十八万。上召辅及成龙面询。成龙力排 辅议。淮南士大夫惧伤坟墓田庐,亦廷争之。乃命尚书萨木哈、学士穆成格会公及总漕 徐旭龄合勘,兼问七州县耆老。淮南士民言海口不宜并罢工者十八九;谓宜并罢者亦十 之一二。使者意向之,公力争。使者曰:“公言吾当口奏。”及公内召,上语及海口。 公对:“开一丈有一文之利,一尺有一尺之利。”上愕然曰:“尔时汝胡不言?”公乃 俱陈前事。诘旦,召使者质对,使者强辩。公徐曰,某故知有此。汝行后,即汇士民呈 牒并某议,具文书印册存漕臣所,漕臣亦如之,存巡抚所。檄取,旬日后可覆视也。使 者语塞,上怒,立罢之。而发官帑,遣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浚下河。 公里人有受业公门者,以黄门奉使过苏。谒公曰:“吾师方严,孰敢以事请?但东 南盐政,大病于商民,已闻知否?”公曰:“吾不知。”因条举数事。每发,公诘难, 正言其非。乃出谢商人曰:“吾师素明达,独于兹事未谙见。谓无一可行。”比使归逾 月,次第禁革,一如所言。黄门每语人曰:“吾师至诚,而或以术御人。贤者固不可测 也。” 苏之巨室,恃容仪,每闯入民宅,多见貌相悦而与之私,或结党行强,所犯累累。 有司不敢诘。闻公至,数月不出。公使人微迹而得之,痛予杖。戒勿仿筋骨,严伺守,3 故疮将合,更薄笞。朔望载以徇于市及四郊。久之,肤剥见骨。逾半岁,始瘐死。由是, 奇邪浮淫者心悸,相劝改前行。 盖公之诚明仁勇,皆自学问中出,故道足以济物而政无所偏。即此四事,已足征公 治法之全矣,而记述者乃逸之。 (有删改)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遂定为经法 经:经典的 B 荡析离居 析:分离,分散 C. 乃出谢商人 谢:道歉 D. 已足征公治法之全矣 征:证明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汤公坚持道德教化,对于奸诈之事常有先见之明,这两方面众所周知,堪称表率。 B. 汤公上书康熙减轻民赋,不论丰年灾年,轮流预作减免,此项谋画让百姓长期获利。 C. 淮泗水患,围绕治理方案产生诸多分歧,汤公能秉持正见,当庭支持于成龙观点。 D. 汤公最善吏事,从对苏州盐政伤民之事和浮淫之徒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其独特才能。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岁祲免租,民困少苏而已;必屡举于丰年,富乃可藏于民。免当年之租,半中饱于 有司胥吏。(5 分) ▲ (2)公使人微迹而得之,痛予杖。戒勿伤筋骨,严伺守,故疮将合,更薄笞。(5 分) ▲ 8. 请简要概括汤公为政的特点。(4 分) ▲ 三、 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9~10 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等四人皆姓黎,海南黎族人。②翁:苏 轼自称。 9. 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简括用典的作用。(5 分) ▲ 10.请结合作者的思想以及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 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2) ▲ ,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3)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4) ▲ ,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5)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4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7)出入相友, ▲ ,疾病相扶持。(《孟子•滕文公上》) (8)两间余一卒, ▲ 。(鲁迅《题》)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父亲一个人住 米丽宏 母亲去世以后,老院子,只剩下父亲一人居住。 他尽平生之力,帮我弟盖了高屋大院,漂亮得像别墅一样的房子;但等搬新家时, 却固执地拒绝一块儿搬到新家去。 他一个人在那座老旧的石头院子里,形影相吊地做饭、喝茶、吸烟、回忆,筹谋农 事。我每次回去看望他,都竭力劝说他搬出来,他不肯。他固执地待在老屋,被一层暮 年的“锈”和一种孤独,紧紧包裹。 水一样的寂寞,在老屋里荡漾。老屋的每一件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面孔,一如 既往地用那个时候淳朴的眼神看着我。沙发上,铺着的,还是娘在世时编织的毛线垫子; 床沿,搭着娘做的绣花床帘儿;墙上两大玻璃框照片,有我们家族所有人的旧时记 忆…… 父亲当年动不动就爆发的雷霆火气,却不复出现。或许是生活境况的改观,卸去了 他心上的一些重负,或许人老心软,本就是一种自然规律。我有时想知道,到底是什么, 使父亲冰雪般严苛的脾性,一点点融化如水,从此进入了温软季节。我记得,我生日前 两天,他还专门打电话给我,让我别忘了给自己做点好吃的。我简直骇异,这在之前, 是不可想象的事。 我去看望他时,他向我们絮叨的话题,不外是村里谁谁走了,谁谁又生病了;南园 该施肥了,西沟的山地该耘一遍了;麦子该上三水了,谷子该间苗了。随着越来越少的 土地和村子里一辈儿故人的离去,他的内心世界,正在慢慢萎缩。我想,更大的孤独, 正在向他走近。 我看到父亲的背,弯下去,弯下去。那是不停的劳作和几十年光阴的合谋。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干活”的代名词,村人说起他来,总会啧啧两下:“老米, 那是牛一样的。”他不停地劳作,似乎是他活着的证据和意义。 我们小时,跟他一块儿下地。他将我和妹妹,从腋下一掐,一个筐里放一个,挑上 筐就走;我娘牵着小黑驴在后,边走边用扒锄这里一下那里一下,锄些猪草。 我在筐里坐着,看着父亲,他的腰杆儿挺得笔直,轻悠悠地走着,像是散步;而劳 作半日,再往回走时,他的腰身就像笔直的树干上挂了老沉的物儿,有一点点弯。等吃 过午饭,再往地里去,他的腰杆就重新变直了,力气又回到了他身上。 在田里,父亲做的是出大力的活儿,母亲打些下手。我和妹妹呢,不捣乱就不错了。 我们俩总是一边看父亲举镐扬锨用力刨地的样子,一边蹦蹦跳跳去踩他活动着的影子。 有时候,他由直到弯、由弯到直的腰骨间,会发出“咯叭”一声脆响,我感觉那就是跑 掉的力气。5 我们看惯了他在田里劳作的样子: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 身,尖儿扬到半空,擦着了那轮大如簸箕的彤红夕阳。他轻松铲一锨泥土,改畦引水, 水里流着破碎的弯月,玉米地刹那享受着畅意的吮吸;他一手挥动镰刀,一手揽起金黄 的麦子或谷子,像揽着金黄的儿女;他肩上驮着山样的麦捆子、谷个子,蹀躞走向地头。 他有时疲惫至极的神态,让我心疼;有时我几乎怀疑倒在床上的父亲,明天是否还能起 来。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往田里去了。 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在他的劳作中流走和逝去;一天又一天,被他的农具刮擦得 亮晶晶地薄下去;一年一年,他的腰板,弯下去,弯下去,再也直不过来了。 到了老年,他身边没了说话的人,他决绝地将自己关进了寂寞的壳内;孤独像“铁 锈”一样,沾满全身。然而,只有农事,像一道雷,促他从孤独里一跃而起,走向门去, 跟大地融汇。 也许都是这样吧,人都脱不了孤独;而把孤独打开一个口子,让光和暖涌进来的, 是雷声一样的力量。 对于我父亲,那道雷,永远是农事。 (选自 2018 年 6 月 14 日《羊城晚报》)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在文中将眼前的生活场景与回忆的片段穿插描写,文字平和冲淡却饱含深情, 凸显人物形象。 B.文章描绘了一位固执、倔强、勤劳的父亲形象,壮年时的父亲为家庭打拼、任劳任 怨,晚年时的父亲历经沧桑、孤独守望。 C.文章以“我”的视角看父亲,用对比的方法描写父亲的种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父 亲的心疼与理解。 D.父亲一个人守着老屋,不愿搬到新家,是因为暮年的固执,习惯了被孤独围绕,拒 绝从中走出。 13.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 分) ▲ 14. 请探究标题中“一个人住”的意蕴。(6 分)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发挥”不是“发泄” ——谈谈朗诵及相关的几个概念 王群 一说起“朗诵”,很容易想到与之相近或者相关的几个概念:“朗读”、“诵读”、“吟 诵”,甚至还有“吟唱”,以及新近冒出来的“演诵”一词。这些概念在实际运用时不少 人多少有些困惑。其实这里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概念外延的认知问题;一个是对概 念内涵的认知问题。6 有人觉得所谓的演诵确实感动了现场不少观众——诚然,是否能够感动观众的确是 评价朗诵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但文本和基调(感情色彩和分寸)应该是朗诵艺术创作 的依据,任何离开文本和基调(感情色彩和分寸)的朗诵艺术创作都是无本之木。而如 果认为所谓的演诵也是一种风格的话,那么我想说,创新不是别出心裁,风格也不能出 格,个性化非个人化,必须建立在共性基础之上。 当下朗诵,有人轻有声语言而重辅助手段,这一般存在于初学者之中;比如有人用 尽洪荒之力,声音和情感有释放而无节制,这一般存在有一定基础的朗诵者之中;比如 有人混淆朗诵与演戏的区别,这一般存在有“专业”水平的朗诵者,例如所谓的演诵者。 汪曾祺曾说:“作品是流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米兰·昆德拉曾言:“古希腊 哲学探寻世界问题,并非是为了满足所谓的某种实际需要,而是为了受到了认知激情的 驱使。”因此,朗诵者应该明白大道至简的道理。如果“为了满足所谓的某种实际需要” 而喧宾夺主地运用辅助手段,大声嘶吼,满台飞舞,不是一心表达作品(斯坦尼语:“心 中的艺术”),而是刻意表现自己(斯坦尼语:“艺术中的我”)的“做”法,则离朗诵艺 术的本质渐行渐远,永远达不到朗诵艺术的最高境界。 目前,把诗词特别是古诗词当成了台词或其他文体在诵读的现象非常普遍。产生这 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朗诵者缺乏古诗词文体和语体特征的认知;二是朗诵者错把发 挥当作了发泄,因刻意追求效果,展现自己的各种能力而故意忽略之。 我认为,无论哪一种原因,但凡丢弃了文本类别(文体)和语言风格(语体)的朗 诵,无疑严重违背了朗诵艺术创作的根本规律:朗诵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对文学作品进行 二度创作的艺术活动。否则将会严重破坏了古诗词原本应有的高古、幽远、隽永、深邃 之神韵。 因此,为了能正确引领、推动朗诵艺术,我们一定要认清朗诵艺术的本质:朗诵不 是综艺节目,更不是杂耍;朗诵者不是在演戏,不是在念台词;朗诵舞台不是施展各种 才能的秀场。 当然,舞台朗诵不仅是听觉的享受,也是视觉的享受。我们不反对舞台朗诵“戏剧 化”的艺术处理,可以调动“灯、服、道、效、化”等一切手段,可以设置舞台情境, 但必须以有声语言表演为主,必须以作品的文体和语体为基础,必须掌握态势语言表演 的分寸。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对朗诵概念的困惑主要是由对朗诵概念外延的认知问题和对朗诵概念内涵的认 知问题的引起的。 B.大声嘶吼,满台飞舞,不是一心表达作品,而是刻意表现自己,这样永远达不到朗7 诵艺术的最高境界。 C.以有声语言为主对文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朗诵,严重破坏了古诗词原本应有的高 古、幽远、隽永、深邃之神韵。 D.要正确引领、推动朗诵艺术,我们一定要认清朗诵艺术的本质,在认识本质、抓住 本质的基础之上,也可以适度地进行形式创新。 16.下列对于“演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演诵常常能够感动现场的观众,但往往会忽视文本,过分夸张感情,从而受到专业 人士的批评。 B.演诵者常常混淆朗诵与演戏的区别,重演而轻诵,将舞台当成施展自己各种才能的 秀场。 C.演诵者常常是被“心中的艺术”所诱惑,而忽视了“艺术中的我”,忽视了对有声语 言艺术规律的深刻认识。 D.让夸张的演诵回归朗诵,需要朗诵者必须以有声语言表演为主,必须以作品的文体 和语体为基础,必须掌握态势语言表演的分寸。 17.汪曾祺曾说:“作品是流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请结合全文,理解汪曾祺这句 话的含义。(6 分) ▲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0 题。 重金属污染防治背后:被保护的科研秘密 尽管确立了“15%”的削减目标,锁定了“4452 家重点企业”,但新近出台的《重 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仍没有完全消弭公众对于重金属污染的追问,这 超过四千家重点防控企业姓甚名谁,仍未见公开披露。 早在 2005 年,谢学锦院士便向湖南有关部门告知“湘江流域要出大问题了”,结果 未获重视。数年之后,湘江沿岸接连爆发重金属中毒事件,一语成谶。 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相关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的多篇学术论文显示, 数年前,科学家早就预警,遍及广东、广西、湖南的多个矿区存在大量砷渣废弃,而矿 区周围的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高达百倍。然而,与 88 岁的谢院士一样,研究者们的努 力无一例外地遭受冷遇。 “无法对公众传播学术成果,我们只能表示遗憾。”另一位年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 电话里语调寥落。 时至今日,坚持汞污染研究 30 年的王起超不无遗憾地表示——“目前,对汞的生产、 进口、加工、利用、排放情况还处于底数不清的状态,基础统计数据或不完整,或相互 支持性差”。他甚至断言,“当前中国汞污染研究已经严重滞后于形势要求”。 一位环保观察者如是总结:“对于早期科研,坚持不够,投入不够,两条先期治理 的江河没有带来普适的经验,仅仅留下沉痛的教训。”8 而针对相对隐形的土壤污染,谢学锦院士表示,“在以往难以获得与水体同等的重 视,甚至我们的理解都有偏差”。 尽管在 1980 年代中期,便有学者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展土壤环境与肝癌死亡率的关 联研究。此后陆续展开的调研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失调与区域性肿瘤高发有明显关联。 但土地的“健康标准”,整整迟到了十年——1995 年国家颁布《土壤质量环境标准》, 甚至全面摸清全国土壤“家底”的时机也被一再推后。 针对摸清重金属“家底”,谢学锦院士还有过远期构想,调研范围甚至扩及整个生 态系统。此种思路,得到了多数人士的支持,尤其是“大气的重金属污染不能再被忽视”, 而以汞为代表的大气重金属污染被重视,甚至来自国际压力,因为“可能排放到大气环 流之中,进而引发全球影响。” 早在联合国环境署第 25 届理事会上,中国政府便对一项关于全球汞问题的具有法律 约束力的国际文书的决议表示支持,着手对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进行控制。 “除开早期针对饮水砷中毒的人道援助之外,国际社会对中国重金属污染的关注,仅 限于大气汞污染,”马军坦承,“重金属问题不可能像生物多样性等其他环境问题,国 际社会会认为这是完全的中国内政,需要我们自己解决。” (文本选自南方新闻网 赵一海) 18. 纵观全文,对我国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域广,全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污染。 B. 我国被重金属污染的领域广,涉及土壤、大气和水等。 C. 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危及到人民的健康,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抗议。 D. 我国重金属污染持续的时间长,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 19.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题中“被保护的科研秘密”的含义是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难以公开和推广。 B. 国际社会对中国大气污染比较关注,说明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是大气。 C. 只要公开披露重点防控企业,政府就能完全消弭公众对于重金属污染的追问。 D. 无法对公众传播学术成果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常态,表明作者对此持讽刺态度。 20. 结合文意,简要概括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6 分) ▲ 八、作文(70 分) 21. 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相距一甲子,相携沐夕阳”:2020 年 3 月 5 号,疫情严重的武汉,27 岁的援鄂医 生在护送病人做 CT 途中,特意停下来,与 87 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手指夕 阳,驻足眺望,霞光漫天,落日余晖。这张照片瞬间刷屏,对生活的热爱让人动容。 如今,老先生已痊愈出院。这张“落日余晖”巨幅照片被悬挂在医院的大楼外,写 着:人间值得,我们一起拼搏。 2020 届高三六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9 参考答案 1. A(“差异”指差别,不相同;“差距”指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特指距离某种标准的 差别程度。“情有独钟”是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一往情深”指对人或对事物 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烟消云散”是指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 得干干净净;“风流云散”风吹过,云飘散,踪迹全消。比喻人飘零离散。 2. D(⑥是总说,④是具体表现,所以⑥应在④前面。③中“书中”承接⑤句中“好书” 而来,所以③在⑤后面。①②可通过关联词语“不必”“关键在于”辨析前后关系。) 3. B(①“榜已悬”指放榜;②“春风得意”指考中得意;③“耻”“失路人”指未考中 的失意、羞愧;④“兰省”即兰台,指秘书省。“列仙名”指名字公布在榜上。) 4. A(2018 年没有翻番增长。) 5.A(解释错误,“遂定为经法”意思是:于是把它定为治理的法度。经:治理、管理; 注意,“经”也可解释为“法”,意思可以是:于是把这定为法度。) 6.C(“当庭支持于成龙观点”分析错误,非“当庭”,而是实地考察后。) 7.(1)如果年景不好(灾年)才免除租税,老百姓的困顿稍稍缓解罢了,一定要常在丰 年实行(免除租税),财富才可以藏于民间。减免当年的租税,一半会被大小管理者(官 员)侵吞。 (祲,不祥之气;困,困顿;苏,缓解;有司,官吏。1 点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2)汤公让人暗中(偷偷)追寻踪迹找到了他,严厉施加拷打。告诫手下(行刑时不 要)伤筋动骨,严加看守,等到旧伤将要痊愈时,再轻轻地鞭(抽)打。 ( “微”,暗中,“迹”,名词作动词,追寻踪迹;伺,看管,观察;笞,鞭打。1 点 1 分, 语句通顺 1 分。) 8.体恤民生,秉持正见,明达至诚,治理有方 【参考译文和注释】 睢州汤公内召时,吴人已建生祠,刻石纪德政。其殁也,巷哭里奠,搢绅学士争为 诔表传记,其家有状有志铭有编年之谱。而德教在民,及诈不信之先觉,耳目众著,甚为 万世标准者。 汤斌在睢州任上被内召进京时,苏州人已经为他建了生祠,刻石碑记载他的德政。 知道他病逝后,苏州人巷哭里奠,缙绅学士争相为它诔表传记, 因此,他死后有行状, 有墓志铭,有年谱。他在民间施行德政,对奸诈之事常有先见之明,他的行为,被百姓 看在眼中,听在耳中,清清楚楚,可以称得上为官的万世标准。 公巡抚江苏时,上言:“岁祲免租,民困少苏而已;必屡举于丰年,富乃可藏于民。 免当年之租,半中饱于有司胥吏。故每遇国有大庆,或水旱形见,不肖者转急征以待赐 除。必豫免次年租,然后民不可欺,吏难巧法。”圣祖皇帝深嘉与之,遂定为经法。康熙 年间,特谕户部。自今以往海内农田正赋折银,通三年轮免一年,周而复始,直省均以 遍皆豫免,不问丰凶。其后虽以西边事起中辍,而大训炳然。是公之訏谟,实受其福者, 非一世也。 汤公在江苏任巡抚时,上书皇上说:“如果年景不好才免除租税,老百姓的困顿仅 仅能够稍稍缓解罢了,一定要在丰年釆取这个措施(免除租税),财富才可以藏于民间, 如果仅是减免当年的租税,一半会被大小管理者(官员)侵吞。所以,每遇到国家大庆, 或者水旱灾害已现苗头的时候,一些违法乱纪的人就急忙向百姓征收赋税,等待皇上免10 除赋税,从而中饱私囊。所以一定要事先免除。第二年,官吏提前征收赋税的事老百姓 就会知道,民心不可欺,(让百姓知道,哪一年要免除赋税,)这样官吏就难以从中投机 取巧了。”圣祖皇帝非常赞赏并同意他的这一观点,于是就把它定为朝廷管理(或理解为 “法”。“经”有“管理”、也有“法”等词义。)的方法。康熙年间,特下旨到户部。从 今以后,海内的农田正赋(地税及人丁税)折合成银两,三年轮免一年的赋税,周而复 始,直辖的省份都要这样提前免除,不管丰年还是灾年。这以后,虽然在西边的事情发 生后才中断,但是大的政策都是很清楚的,汤公这项远大宏伟的谋划,让实际受到益处 的,不止一个朝代。 淮泗涨漫,山阳等七州县,荡析离居。上南巡,命浚海口以泄积水。敕于成龙主工 值寻以廷臣议,使受靳辅节制。成龙议工费八十余万,辅议海口沙淤,非起高邮车逻镇 筑高堤,束内水高丈余,不能出海,费二百七十八万。上召辅及成龙面询。成龙力排辅 议。淮南士大夫惧伤坟墓田庐,亦廷争之。乃命尚书萨木哈、学士穆成格会公及总漕徐 旭龄合勘,兼问七州县耆老。淮南士民言海口不宜罢工者十八九;谓宜并罢者亦十之一 二。使者意向之。公力争。使者曰:“公言吾当口奏。”及公内召,上语及海口。公对: “开一丈有一丈之利,一尺有一尺之利。”上愕然曰:“尔时汝胡不言?”公乃俱陈前事。 诘旦,召使者质对,使者强辩。公徐曰:“某故知有此。汝行后,即汇士民呈牒并某议, 具文书印册存漕臣所,漕臣亦如之,存巡抚所。檄取,旬日后可覆视也。”使者语塞,上 怒,立罢之。而发官帑,遣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浚下河。 淮河和泗水涨水,山阳等七个州县百姓流离失所,皇上南巡,命令挖开海口来泄排 内部积水。命令于成龙主持工作措施,不久因朝廷上大臣们的商议,让于成龙受靳辅的 管辖。于成龙预算工程费用有八十多万两银子。靳辅提出,海口有淤积的沙,不从高邮 车逻镇筑起高高的堤坝,挡住内部的一丈多高的水,不能出海,费用需要二百七十八万 两银子。皇上召集靳辅与于成龙当面询问。于成龙极力排斥靳辅的意见。淮南的士大夫 担心筑堤坝会损坏到坟墓、田地和房屋,也在朝廷上争论。皇帝于是命令尚书萨木哈、 学士穆成格连同汤潜庵,以及总漕运的官员徐旭龄,共同勘察现场,同时也询问那七个 州县的老人征询方案。淮南的官吏和百姓说海口不适合泄洪,罢工的有十之八九;说海 口适宜泄洪并且罢工的也有一二成。使者的意见偏向某方。汤公据理力争。使者回答说: “汤公的话,我将亲口奏报皇上。”等到汤公被召回京城任职,皇上说到海口泄洪这件事。 汤公回答说:“打开一丈宽的口子泄洪,有开一丈的利益,打开一尺宽的口子泄洪,有 开一尺的利益。”皇上感到吃惊,说:“那个时候你为什么不说?”汤公于是把前事向皇 上作了详细的报告。第二天清晨,皇上招来了使者质问核对,使者强词辩解。汤公说, “我早知道会这样。你走后,我召集官民呈上文牒和我的建议,准备好文书印册存放在 漕臣那里,漕臣也这样做,存放在巡抚那里。你下令去取,十日后便可以看得到。”使者 无言以对,皇帝大怒,立即罢了他的官职。发放官币,派工部侍郎孙在丰前去开挖泄洪 的河道。 公里人有受业公门者,以黄门奉使过苏。谒公曰:“吾师方严,孰敢以事请?但东 南盐政,大病于商民,已闻知否?”公曰:“吾不知。”因条举数事。每发,公诘难,正 言其非。乃出谢商人曰:“吾师素明达,独于兹事未谙见。谓无一可行。”比使归逾月, 次第禁革,一如所言。黄门每语人曰:“吾师至诚,而或以术御人。贤者固不可测也。” 汤公家乡有个在汤公处受过教导,在官府任职的人,因奉黄门差使经过江苏。拜见 汤公说:“老师公务繁忙,怎么敢轻易打扰您呢?但是东南盐政,让商人和百姓深受其 苦,您已经听说过这件事了吗?”汤公回答说:“我不知道。”于是乡人就一条一条地说11 出了很多件事来。每说一条,汤公都进行反驳批评(盐政),并说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同乡人离开后向商人道歉说:“我的老师一向明白通达,唯独对这件事他没有发现。说 东南盐政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可行的。”等到使者回去一个多月后,一条接一条地禁止与废 除(朝廷之前的盐政),完全依照先前说的做了。黄门使者每次都对人说:“我的老师是 极诚恳的人,有时用方法管理人。他的贤能是我们难以揣测的。” 苏之巨室,恃容仪,每闯入民宅,多见貌相悦而与之私,或结党行强,所犯累累。 有司不敢诘。闻公至,数月不出。公使人微迹而得之,痛予杖。戒勿仿筋骨,严伺守, 故疮将合,更薄笞。朔望载以徇于市及四郊。久之,肤剥见骨。逾半岁,始瘐死。由是, 奇邪浮淫者心悸,相劝改前行。 盖公之诚明仁勇,皆自学问中出,故道足以济物而政无所偏。即此四事,已足征公 治法之全矣,而记述者乃逸之。 江苏有一个大户,有美好的容貌仪表,经常闯入百姓家中,看到喜欢的美貌女子就 行非礼,也经常纠集同伙实施抢劫,犯下很多罪行。有关部门不敢查处。听说汤公的到 来,连续几个月不敢出来。汤公让人暗中(偷偷)追寻踪迹找到了他,严厉施加拷打。 告诫手下(行刑时不要)伤筋动骨,严加看守,等到旧伤将要痊愈时,再轻轻地鞭(抽) 打。每逢初一和十五,把他装在车上在市区以及四面郊区进行游行并宣告其罪行。时间 长了,这位罪犯皮肤脱落露出了骨头。半年之后,因受刑、冻饿死在狱中。从此以后, 那些为非作歹的邪恶之人感到害怕,相互劝勉改掉之前的错误行为。 汤公的忠诚明白仁爱勇敢,都是从学问中产生,所以说圣人的治国之道对于做事都 有帮助,从而可以保证政事不出现偏差。这四件事,已经足以证明汤公治理手段的全面, 而记述的人却漏记了这些事情。 9. 《论语》(2 分)。含蓄委婉,简洁凝练,抒情言志,借古喻今,有表现力,有感染力。 (3 分) 10.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 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每点 2 分) 【或答,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 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每点 2 分)】 11.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管弦呕哑;(3)肇锡予以嘉名;(4)蚕丛及鱼 凫;(5)必能裨补阙漏;(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守望相助;(8)荷戟 独彷徨 12..D(父亲“守着老屋,不愿搬到新家”是因为不舍老屋中的回忆,不舍土地和劳作, 不愿改变朴素的生活习惯。) 13..①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描写出父亲劳作时的踏实、满足与珍视。②以“他” 开头的三组动作细节描写形成了排比,表现父亲劳作时的辛劳、卖力与畅快。③选取色彩 鲜明的意象,勾勒出了父亲劳作的乡村环境。(每点 2 分,意对即可) 14..①“一个人住”是父亲的生活现状:独居老屋,老伴、村里的同辈故人纷纷离去。② “一个人住”是父亲孤独的心理状态:暮年的寂寥。③“一个人住”是父亲的情感坚守, 离不开母亲、儿女曾与之共住的老屋、离不开耕耘一生的土地。(每点 2 分,意对即可) 15. C (“否则”不是“从而”。)12 16. C(“心中的艺术”和“艺术中的我”混淆。) 17.(1)“流”,指抓住有声语言表达的规律,巧妙发挥,给听众自然而然的享受。 (2)“做”,指过分依靠舞台、布景及其他表演手段,喧宾夺主,让朗诵艺术成了带 有发泄意味的个人表演。 (3)作者引用汪先生对文学作品创作规律的理解,巧妙类比,说明朗诵的一般规律。 18. D(文中并没有标明我国重金属污染是 10 年时间。) 19. A(B 项,“国际社会对中国大气污染比较关注”,不能“说明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是 大气”,根据原文得知是因为“可能排放到大气环流之中,进而引发全球影响”;C 项“公 开披露重点防控企业”并不能“消弭公众对于重金属污染的追问”;D 项错在“讽刺”,作 者仅仅是否定意味。故选 A。) 20.①对于早期科研,要坚持到底,加大投入;②要畅通对公众传播学术成果的通道,增 大信息的透明度;③国家要明确污染标准制定好规划;④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寻求国际 帮助。(答对三点,得满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