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沧州市献县宏志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河北沧州市献县宏志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ID:448204

大小:5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道选择,每题 2 分,共计 70 分) 1. 史书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商业( ) A 虽受到政府的压制但仍然有所发展 B 长期停滞不前 C 基本不受政府政策影响 D 一直非常发达 2. 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了北宋时“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未不得禁止”。这种变 化反映了( ) A 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B 古代王朝逐渐放弃了抑商政策 C 北宋的统治者比唐朝更为民主 D 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3.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的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他的每一个舞 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他的每一次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A 古代中国的交通不发达 B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4. 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济,悉从便业。”这 反映出当时( ) A 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 B 贱商观念有所改变 C 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 D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5. 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也在逐步走向 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品种是(  ) A.青瓷 B.白瓷 C.秘色瓷 D.青花瓷 6.《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 生之具以足。”由此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 A.合作经营 B.集体劳作 C.重农抑商 D.自给自足 7.明朝时,在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近镇各村居 民尽逐绫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 1 000 多座。上述现象 表明明朝时期(  ) 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③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④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8.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非常发达,除了利用天然的河道外,还开凿了人工河渠用以灌溉,通 航和漕运。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汉朝开凿的是( ) A 井渠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大运河 9. 张謇创立的大生纱厂在 2018 年 1 月 27 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下列工矿企业 与其性质相同的是( ) A 江南制造总局 B 继昌隆缫丝厂 C 汉阳铁厂 D 轮船招商局 10. 在 1847 年英国商人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写到: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 货物贵的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取代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经迅速下降 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 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11. 在 1896 年,清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 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 A 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 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 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2.在 1929 年,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在致国民政府请愿书中提出请求:增加外国火柴进口 税、减免铁道运输收费等。这表明国民政府时期(  ) A.轻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B.政府不关心国民经济发展 C.不平等条约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营企业面临官僚资本的挤压 13.1940 年 10 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 地说,它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 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则 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推出“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 A.摧毁沦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 B.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C.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D.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14. 从 1937 年 8 月到 11 月,上海共迁出民营工厂 148 家,机器设备 12400 多吨,工人 2100 多名。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宴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的比喻为“中国实 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充分说明( ) A 工业不平衡格局根本改变 B 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 C 战争影响了民族工业布局 D 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15. 1945 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但在大后方的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炮竹一响,工厂陆续 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无奈的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官僚资本的重压 B 外国资本的侵蚀 C 封建官府的排挤 D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16. 英美烟草公司曾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 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了“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 了( ) 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 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 D 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阻碍 17. 1875 年---1895 年,建昌铜铁机器厂的规模,设备,资金和人员有较大的扩展,但是业务 对象始终是外商的船厂以及航运公司,生产工艺一直停留在修理和加工零部件,“实际上仅 仅是外商船厂的辅助工场”。这反映出中国近代企业( ) A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B 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 C 产品营销具有外向型特点 D 对外资企业具有严重的依赖性 18. 到 1956 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 企业真正的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中的“单位”。以上内容反映了我国工商业( ) A 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 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出现 C 公有制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 国家资本主义占优势地位19.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 70%在沿海,只 有 30%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开始有所 改变是在(  ) A.“一五”计划期间      B.十年探索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20. 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 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指的是(  ) A.土地革命 B.包产到户 C.人民公社化 D.社会主义改造 21. 1985 年 1 月,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在 1988 年 4 月又决定扩大该 开放区的范围。国家作出该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B 配合浦东开发的进程,发挥其龙头,辐射作用 C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D 深化对外开放,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并带动内地开发 22 1956 年的中共八大和 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的探索, 这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 决定变革生产关系 C 思想上拨乱反正 D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23. “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中国不断为世界创造惊喜......并不断的在国际场合上发出自己清 晰有力的声音。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 1979 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 是我们永远需要铭记的。“第一扇窗”是指( )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深圳特区 C 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4.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种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 但 1992 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以上内容说明( ) A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B 经济体制之争备受关注 C 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 D 简政放权取得初步成效 25. 1993 年,做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 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亲临。“新时代” 在这里是指(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 B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计划经济时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26. 邓小平曾经八成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封面人物。某一年的《时代》周刊如此介绍: “(邓小平使)“航空母舰”在 13 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一年是( ) A 1978 年 B 1985 年 C 1992 年 D 1997 年 27.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来看都比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 ) A 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B 当时的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C 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D 农民养成简朴的习惯 28. 近代中国的社会风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影响的典型表现是( ) A 欧式洋房的出现 B 吃西餐成为时尚 C 出行乘坐火车,轮船 D 剪辫易服,废止缠足 29. 在辛亥革命前,没了辫子的人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耻 笑为封建余孽。这说明( ) A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的变化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D 封建陋习已经丧失社会土壤 30. 随着火车,轮船,汽车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 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这反映了当时( ) A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未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 D 人们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31. 下表是 1908 年至 1912 年间上海制造电气公司营运的电车载客量统计。据表可知,此时 的上海( ) 1908 年 1909 年 1912 年 537.7 万人 1177.3 万人 4073.4 万人 A 传统等级观念彻底打破 B 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快 C 城市生活的节奏加快 D 实行交通工具近代化 32. 梁启超先生曾经把报刊的性质概况为“耳目喉舌”,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维新变法, 创办了一批报刊,如《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这表明( ) A 报刊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 B 近代新闻观念逐渐形成 C 报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D 看报成为民众生活重要内容33. 在十九世纪的中国,凡是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定军 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 “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A 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 B 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 C 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 D 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 等影片,一方面是对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这主要体现了电影 的( ) A 教化价值 B 娱乐价值 C 商业价值 D 艺术价值 35. 唐朝开元年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 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 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 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 唐朝的手工业很发达 D 唐朝对外实行朝贡贸易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两道大题,共计 30 分) 36. 材料一 自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 之,而无以为继。各省的军人和官吏不仅不能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剥削摧残;故就 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国初期的十年为黑暗时代。 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像即生,吾国工业因 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材料二 自 1912 年至 1920 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据统计出的 9 个 华资 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三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 发展时期,并不很高,大战时期的“黄金时代”的说法,更多是指利润优厚,并非指增长速 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 1912 至 1920 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9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12 至 1920 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 素。(6 分)37. 材料一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 年) 1 月 邓小平第一次视察了经济特区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 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 月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 月 1: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2: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 报告》中。 10 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 月 中英两个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材料二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 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 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 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 社会的稳定。 (1)1984 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以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年 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9 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6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B B D B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D C A D D C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C D C C D A C 31 32 33 34 35 C A D A B 选择每题 2 分,共计 70 分 36. 共计 15 分 (1)9 分 (2)6 分 37. 共计 15 分 (1)9 分 (2)6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