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广州市天河区高三(三模)化学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V-51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
B. 月饼包装盒内小袋铁粉主要作用为脱氧剂
C. 热的纯碱溶液可用于洗涤煤油、柴油等油污
D. 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水解为葡萄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吸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生成稳定的硫酸钙,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碳
酸盐受热易分解成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生石灰不能减少碳排放,故 A 错误;
B.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故 B 正确;
C.矿物油渍属于烃类化合物,碱性物质和烃类化合物不反应,所以不能用纯碱除去矿物油渍,故 C 错误;
D.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发生水解,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2.Weiss 利用光敏剂 QD 制备 2—环已基苯乙烯(c)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的二氯代物有 3 种
B. 1molb 完全燃烧消耗 10molO2
C. c 具有顺式和反式 2 种结构
D. a、b、c 均能使溴水和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a 的二氯代物有 11 种,如图: ,二个氯分别位于“1”“2”、“1”“3”、“1”“4”、“1”“5”、“1”“6”、“3”“3”、“3”“4”、“3”“5”、“3”“6”、“4”“4”、“4”“5”号 C 原子上,A 错误;
B.b 的分子式为:C8H8,b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8H8+10O2 8CO2+4H2O,所以,1molb 完全燃烧
消耗 10molO2,B 正确;
C.苯基和环己基位于双键的同一侧为顺式结构,苯基和环己基位于双键的两侧为反式结构,即 c 具有顺式
和反式 2 种结构,C 正确;
D.a、b、c 均含碳碳双键,均能使溴水和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正确。
答案选 A。
3.实验室制备一瓶纯净氯气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
A. a 中圆底烧瓶中需加入碎瓷片
B. b、c 中所盛试剂依次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 d 中黄绿色气体从下往上逐渐充满整个集气瓶
D. e 中 NaOH 溶液可用浓氨水代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制备纯净的氯气,装置 a 中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生成的氯气中有 HCl 杂
质,可在装置 b 中盛放饱和食盐水将 HCl 除去,装置 c 中盛放浓硫酸将氯气进行干燥,氯气密度比空气大,
所以装置 d 中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装置 e 收集多余的氯气。
【详解】A.本实验中二氧化锰为固体,可以起到防止暴沸 效果,不需要另外加碎瓷片,故 A 错误;
B.干燥气体时要最后一步干燥,b 中盛放饱和食盐水,c 中盛放浓硫酸,故 B 错误;
C.氯气呈黄绿色,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 d 中黄绿色气体从下往上逐渐充满整个集气瓶,故 C 正确;
D.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污染空气,故 D 错误;
故答案 C。
4.电催化合成氨法在电能的推动下不受热力学平衡限制,实现 N2、H2O 常温常压合成氨,如图为 N2 在不同
的
为
→点燃电极材料表面复化的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极材料起吸附作用,不影响 N2 的氢化过程
B. N2 在氢化反应之前需先解离成单独的氮原子
C. 电催化合成氨原子利用率 100%
D. 2.8gN2 理论上可以产生 0.2NA 个 NH3 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N2 在不同电极材料表面氢化的过程不同,A 错误;
B.由图可知,N2 在氢化反应之前是否先解离成单独的氮原子和电极材料有关,在第一种电极材料表面氢化
需先解离成单独的氮原子,在第二种、第三种电极材料表面氢化不需要先解离成单独的氮原子,B 错误;
C.电催化合成氨的反应物为 N2、H2O,合成氨时 O 原子没被利用,原子利用率小于 100%,C 错误;
D.2.8gN2 的物质的量= =0.1mol,由图可知,1 个 N2 分子可合成 2 个 NH3 分子,则 0.1molN2 分子
可合成 0.2molNH3 分子,即 2.8gN2 理论上可以产生 0.2NA 个 NH3 分子,D 正确;
答案选 D。
5.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为 1.8×10-5。向 20mL2.0mol/LCH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2.0mol/LNaOH 溶液,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在此滴定过程中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8g
28g/molA. a 点水电离出的 c(H+)=6.0×10-3mol/L
B. b 点 c(CH3COOH)>c(Na+)>c(CH3COO-)
C. c 点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无 CH3COOH
D. d 点 c(Na+)=2c(CH3COO-)+2c(CH3CO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20mL2.0mol/LCH3COOH 和 20mL2.0mol/LNaOH 恰 好 完 全 反 应 得 到 CH3COONa 溶 液 , 所 以 ,c 点 为
CH3COONa 溶液,a 点为 CH3COOH 溶液,b 点为等浓度的 CH3COOH 和 CH3COONa 溶液,d 点为等浓度
的 CH3COONa 和 NaOH 溶液,据此解答。
【详解】A.a 点为 CH3COOH 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水电离出的 c(H+)<10-7mol/L,A 错误;
B.b 点的溶液为 CH3COOH 和 CH3COONa 等浓度混合的溶液,物料守恒为 c(CH3COOH)
+c(CH3COO-)=2c(Na+),醋酸会电离:CH3COOH CH3COO-+H+,醋酸根会水解:CH3COO-+H2O
CH3COOH+OH-,水解平衡常数 c(Na+)>c(CH3COOH),B 错误;
C.c 点恰好完全反应,为 CH3COONa 溶液,但是醋酸根会水解:CH3COO-+H2O CH3COOH+OH-,
溶液中有 CH3COOH,C 错误;
D.d 点加入 40mL 的 NaOH 溶液,NaOH 多一倍,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和 CH3COONa 的混合溶液,
有物料守恒 c(Na+)=2c(CH3COO-)+2c(CH3COOH),D 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酸和碱的电离抑制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6.我国某科研机构设计如图装置,利用 K2Cr2O7 实现含苯酚废水的有效处理,一段时间后,中间室中 NaCl
溶液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 为该电池的正极
B. 该装置在高温下处理含苯酚废水效果更佳
-14
-10w
h -5
a
K 10K = = 5.6 10K 1.8 10
≈ ××
C. a 为阳离子交换膜,b 为阴离子交换膜
D. N 电极反应式为:Cr2O +6e-+8H+=2Cr(OH)3↓+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放电过程中 C6H5OH 转化为 CO2 被氧化,所以 M 电极为负极,Cr2O 转化为 Cr(OH)3 被还原,所
以 N 电极为正极。
【详解】A.M 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电池的负极,故 A 错误;
B.高温条件下微生物失活,电池的效率降低,故 B 错误;
C.放电过程中,苯酚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结合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
C6H5OH-28e-+11H2O=6CO2↑+28H+,该装置的目的是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所以废水中不应含有大量氢离
子,则负极生成的氢离子要迁移到中间室,所以 a 为阳离交换膜;正极反应为反应式为:Cr2O +6e-+7H2O=2
Cr(OH)3↓+8OH-,氢氧根要迁移到中间室,所以 b 为阴离子交换膜;迁移到中间室的氢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
成水使 NaCl 溶液浓度降低,故 C 正确;
D.N 电极为正极,Cr2O 得电子被还原为 Cr(OH)3,结合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 Cr2O
+6e-+7H2O=2 Cr(OH)3↓+8OH-,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7.短周期元素 X、Y、Z 原子序数之和为 16,原子半径大小为 r(Y)>r(X)>r(Z),它们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
下可发生如图变化,其中 B 和 C 均为 10 电子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与 Z 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用来杀菌消毒
B. 自然界中 X 单质与 Y 单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 B 和 C 分子间因形成氢键而使 C 极易溶于 B 中
D. A 和 C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
2
7
−
2
7
−
2
7
−
2
7
− 2
7
−【分析】
常见的 10 电子分子有 CH4、NH3、H2O、HF,则 Z 单质一定为 H2,Z 为 H;X、Y、Z 原子序数之和为 16,
则 X、Y 原子序数只和=16-1=15,原子半径大小为 r(Y)>r(X)>r(Z),X、Y 分别为 O、N 或 F、C,且 X 单质
能和 Y 单质反应,则 X、Y 确定为 O、N;综上所述,X、Y、Z 分别为:O、N、H,A 为 NO,B 为 H2O,
C 为 NH3,据此解答。
【详解】A.X(O)与 Z(H)形成的 H2O2 有强氧化性,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可用来杀菌消毒,A 正确;
B.自然界中的 X 单质(O2)与 Y 单质(N2)在放电的条件下能反应生成 NO,B 错误;
C.B 为 H2O,C 为 NH3,H2O 和 NH3 分子间容易形成氢键而使 NH3 极易溶于 H2O 中,C 正确;
D.A 为 NO,有一定氧化性,C 为 NH3,有较强还原性,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正确。
答案选 B。
8.亚硝酰氯(NOCl)是一种红褐色液体或黄色气体,熔点-64.5℃,沸点-5.5℃,遇水易水解。它是有机合成
中的重要试剂,可由 NO 与 Cl2 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备 NOC1。回答下列相
关问题:
(1)NOCl 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NOCl 的电子式为___。
(2)装置乙中的液体为___,装置丙作用是___。
(3)实验时,先通入 Cl2,观察到丁中烧瓶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通入 NO,这样操作目的是___。待丁
中烧瓶内有一定量液体生成时,停止实验。
(4)上述装置设计有一不妥之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测定 NOCl 的纯度:取所得产物 a g 溶于水,配制成 250mL 溶液;取 25.00mL 于锥形瓶中,以 K2Cr2O7
溶液为指示剂,用 c mol·L-1 AgNO3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24.00mL。滴定终点的现
象是___,亚硝酰氯(NOCl)的纯度为___。(Ag2CrO4 砖红色:Ksp(AgCl)=1.56x10-10,
Ksp(Ag2CrO4)=1.0x10-12,Ksp(AgNO2)=5.86×10-4)。
【答案】 (1). (2). 水 (3). 干燥 Cl2 和 NO,混合 Cl2 和 NO,并通过观察气泡调节通
入 的 流 速 使 Cl2 和 NO 的 量 接 近 1 : 2 (4). 排 尽 装 置 内 的 空 气 , 防 止 NO 被 氧 化 (5). NOCl+H2O=HNO2+HCl (6).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生成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无变化 (7). ×100%
【解析】
【分析】
甲中稀硝酸和 Cu 反应产生 NO;硝酸易挥发,NO 中混有 HNO3,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乙除去 HNO3;
将 NO 和 Cl2 通入丙中进行干燥、混合,同时通过气泡速率控制 NO 和 Cl2 的量;NO 和 Cl2 在丁装置的烧瓶
中反应得 NOCl,用冰盐水冷凝得 NOCl 液体,用戊吸收尾气,据此解答。
【详解】(1)NOCl 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则 NOCl 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2)乙的作用是吸收 NO 中混有的 HNO3,HNO3 易溶于水,NO 不溶于水,可用水吸收 NO 中混有的 HNO3;
NOCl 遇水水解,在制备 NOCl 之前应将水吸收干燥,可盛放浓硫酸。同时装置乙可将 NO 和 Cl2 混合,根
据原子守恒可知:Cl2 和 NO 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时恰好完全反应,可以通过观察丙中气泡调节通入的流速
使 Cl2 和 NO 的量接近 1:2,故答案为:水;干燥 Cl2 和 NO,混合 Cl2 和 NO,并通过观察气泡调节通入的
流速使 Cl2 和 NO 的量接近 1:2;
(3)实验之前,装置内有空气,NO 能被空气中 氧气迅速氧化,为防止 NO 被氧气氧化,实验时,先通入
Cl2,观察到丁中烧瓶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空气被排尽,此时再通入 NO,故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防止 NO 被氧化;
(4)戊装置中有水,水蒸气进入装置丁的烧瓶中使 NOCl 水解,发生的反应为:NOCl+H2O=HNO2+HCl,故
答案为:NOCl+H2O=HNO2+HCl;
(5)Ksp(AgCl)=1.56x10-10,Ksp(Ag2CrO4)=1.0x10-12,Ksp(AgNO2)=5.86×10-4),三种饱和溶液中 c(Ag+)分别为:
c(Ag+)= ,c(Ag+)= ,c(Ag+)=
,即溶解度:AgCl<Ag2CrO4<AgNO2,滴加标准 AgNO3 溶液时,形成
沉淀顺序:AgCl、Ag2CrO4、AgNO2,所以,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生成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无变化时,
到达滴定终点;NOCl 溶于水发生的反应为:NOCl+H2O=HNO2+HCl,用 AgNO3 标准溶液滴定时发生的反
应为:HCl+AgNO3=AgCl↓+HNO3,则有如下关系:NOCl~HCl~AgNO3,消耗 AgNO3 的物质的量
=24c×10-3mol,由 NOCl~HCl~AgNO3 可得:NOCl 的物质的量=24c×10-3mol,所以,a g 样品中 NOCl 的物质
的量=24c×10-3mol× =24c×10-2mol,样品中 NOCl 的质量=24c×10-2mol×65.5g/mol=15.72c g,所以
NOCl 的纯度= ×100%= ×100%,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生成砖红色沉淀,且半
的
15.72c
a
-10 -51.56 10 1.= mol/56 10 L× × - -43 12 =1.0 m L10 10 ol/×
4 25.86 10 5.86 10= mol/L− −× ×
250mL
25mL
15.72cg
ag
15.72c
a分钟无变化; ×100%。
9.五氧化二钒常用作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生产。一种以钒渣(主要含有 V2O3,还有少
量 FeO、Al2O3、SiO2 等)为原料生产 V2O5 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VO +H2O VO +2H+
(1)“焙烧”时,V2O3 转化为 NaVO3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2)滤渣 1 为___(填化学式),“酸浸”后,调 pH=7.6,除了得到沉淀 Fe(OH)3、___,另一个目的是___。
(3)“沉钒”得到偏钒酸铵(NH4V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图 1 是沉钒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温度高于 80℃,
沉钒率下降,其可能原因是___。
(4)在“煅烧”过程中,固体残留率(剩余固体质量/原始固体质量 x100%)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2 所示。NH4VO3
分解过程中,先后失去的物质分别是___、___。(填化学式)
(5)金矾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 VOSO4 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VO2++V2++2H+ VO2++H2O+V3+,电
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答案】 (1). V2O3+Na2CO3+O2 2NaVO3+CO2 (2). H2SiO3 (3). Al(OH)3 (4). 使 VO +H2O
VO +2H+平衡正向移动,VO 更多的转化为 VO (5). NH +VO =NH4VO3↓ (6). 温度高于
80℃,NH 水解程度增大成为主要因素,使 NH 浓度减小,沉钒率下降或温度升高 NH4VO3 溶解度增大或
温度升高铵盐分解 (7). NH3 (8). H2O (9). VO2++H2O-e-=VO +2H+
【解析】
【分析】
15.72c
a
2
+ -
3
焙烧
2
+
3
−
2
+
3
−
4
+
3
−
4
+
4
+
2
+钒渣(主要含有 V2O3,还有少量 FeO、Al2O3、SiO2 等)混合碳酸钠在空气中焙烧,V2O3 转化为 NaVO3 同时
铁元素被氧化、SiO2 转化为 Na2SiO3;再用足量稀硫酸浸取,得到的溶液中主要含有 VO 、Fe3+、Al3+,滤
渣 1 为不溶于稀硫酸的 H2SiO3;之后调节溶液 pH 值使 Fe3+、Al3+转化为沉淀,滤渣 2 主要为 Fe(OH)3、
Al(OH)3,同时 pH 增大使 VO +H2O VO +2H+平衡正向移动;之后加入硫酸铵得到 NH4VO3 沉淀,过
滤煅烧沉淀得到 V2O5。
【详解】(1)V2O3 与碳酸钠混合在空气中煅烧,转化为 NaVO3 的过程中 V 元素被氧气氧化,根据电子守恒
和元素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V2O3+Na2CO3+O2 2NaVO3+CO2;
(2)滤渣 1 为不溶于稀硫酸的 H2SiO3;根据分析可知调 pH=7.6,得到的沉淀有 Fe(OH)3、Al(OH)3,pH 增大
使 VO +H2O VO +2H+平衡正向移动,VO 更多的转化为 VO ;
(3)沉钒过程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NH +VO =NH4VO3↓;铵根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水解为
吸热反应,温度高于 80℃,NH 水解程度增大成为主要因素,使 NH 浓度减小,沉钒率下降;同时温度升
高 NH4VO3 溶解度增大;且铵盐不稳定,温度升高铵盐分解;
(4)根据铵盐的性质,NH4VO3 分解产生氨气和 HVO3,根据题意可知 HVO3 又分解产生 V2O5;假设初始
NH4VO3 的质量为 117g,物质的量为 1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分解过程中会产生 1molNH3 和 0.5molH2O;A
点减少的质量为 117g×(1-85.47%)=17g,刚好是 1molNH4VO3 中的 NH3,所以起点到 A 点失去的物质是 NH3;
A 点到 B 点减少的质量为 117g×(85.47%-77.78%)=9g,刚好是 0.5molH2O 的质量,所以 A 到 B 失去的是
H2O;
(5)充电时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VO2++H2O-e-=VO +2H+。
【点睛】第 4 小题为本题难点,学生需要知道铵盐的性质,参考氯化铵、硝酸铵受热分解的产物可以推测
出 NH4VO3 分解产生氨气和 HVO3,之后 HVO3 又分解产生 V2O5,然后根据元素守恒进行判断。
10.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 和 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可能发生
的反应如下:
i:CO2(g)+3H2(g) CH3OH(g)+H2O(g) ΔH1
ii:CO2(g)+H2(g) CO(g)+H2O(g) ΔH2
iii:CH3OH(g) CO(g)+2H2(g) ΔH3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 2 中相关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2
+
2
+
3
−
焙烧
2
+
3
−
2
+
3
−
4
+
3
−
4
+
4
+
2
+化学键 H—H C=O C≡O H—O
E/KJ·mol-1 436 803 1076 465
由此计算 ΔH2=___kJ·mol-1。已知 ΔH1=-63kJ·mol-1,则 ΔH3=___kJ·mol-1。
(2)对于反应 1,不同温度对 CO2 的平衡转化率及催化剂的效率影响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 点时平衡常数比 N 点时平衡常数大
B.温度低于 250℃时,随温度升高甲醇的平衡产率降低
C.其他条件不变,若不使用催化剂,则 250℃时 CO2 的平衡转化率可能位于 M1
D.实际反应应尽可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以提高 CO2 的转化率
②若在刚性容器中充入 3molH2 和 1molCO2 发生反应 1,起始压强为 4MPa,则图中 M 点 CH3OH 的体积分
数为___,25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Kp=___(MPa)-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若要进一步提高甲醇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写两条即可)
(3)相同条件下,一定比例 CO/CO2/H2 混合气体甲醇生成速率大于 CO2/H2 混合气体甲醇生成速率,结合反应
1、2 分析原因:___。
(4)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 Cu2A12O4 为催化剂,可以将 CO2 和 CH4 直接转化成乙酸,CO2(g)+CH4(g)
CH3COOH(g),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所示:250~3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
300~4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
【答案】 (1). +36 (2). +99 (3). CD (4). 16.7%或 (5). 0.148 (6). 增大压强、及时移走
生成物、降低温度、增大氢气投料比、换更优催化剂 (7). CO 的存在促使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水蒸气
的量减少,促使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 (8). 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9). 温度升高对反应速率影响为主
要因素
【解析】
【分析】
(1)根据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可得 CO2(g)+H2(g)⇋CO(g)+H2O(g)△H2;根据盖斯定律可得
CH3OH(g)⇋CO(g)+2H2(g)的△H3;
(2)①反应焓变小于零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
动;化工生产时,既要考虑反应速率又要考虑转化率或产率的双重影响,以此来选择化工生产的适宜条件;
②初始投料为 3molH2 和 1molCO2,M 点 CO2 的转化率为 50%,恒容容器中气体的体积分数即物质的量分数,
则列三段式进行相关计算;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初始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为 4mol,压强为 4MPa,则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3mol,压强为 3MPa,据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带入平
衡常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③该反应气体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及时移走生成物使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
增大氢气投料比、换更优催化剂都可以提高甲醇的产率;
(3)CO 的存在促使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水蒸气的量减少,促使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一定比例
CO/CO2/H2 混合气体甲醇生成速率大于 CO2/H2 混合气体甲醇生成速率;
(4)250~30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所以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300~400℃时,温度升高对反应速率
影响为主要因素,所以乙酸的生成速率升高。
【详解】(1)根据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可得
CO2(g)+H2(g)⇋CO(g)+H2O(g)△H2=803×2kJ/mol+436kJ/mol-1076kJ/mol-2×465kJ/mol=+36kJ/mol;
已知①CO2(g)+3H2(g)⇋CH3OH(g)+H2O(g)△H1=-63kJ•mol-1,②CO2(g)+H2(g)⇋CO(g)+H2O(g)△H2=+36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反应①得到③CH3OH(g)⇋CO(g)+2H2(g)的△H3=+99kJ/mol;
(2)①A.反应焓变小于零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所以 M 点平衡常数大于 N 点平衡常数,故
A 正确;
B.据图可知温度低于 250℃时,随温度升高 CO2 的平衡转化率下降,即平衡逆向移动,所以甲醇的平衡产
1
6率降低,故 B 正确;
C.温度相同平衡常数不变,不改变投料的情况下,即使不使用催化剂,CO2 的平衡转化率也位于 M 点,
故 C 错误;
D.虽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可以增大 CO2 的平衡转化率,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会很慢,单位时间
内 CO2 的转化率降低,所以不能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CD;
②初始投料为 3molH2 和 1molCO2,M 点 CO2 的转化率为 50%,则列三段式有:
恒容容器中气体的体积分数即物质的量分数,所以 CH3OH 的体积分数为
=16.7%或 ;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初始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4mol,压强
为 4MPa,则平衡时 p(CO2)=p(CH3OH) =p(H2O)=0.5MPa,p(H2)=1.5MPa,则 Kp= =0.148;
③该反应气体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甲醇的产率;及时移走生成物使平衡正向移
动也可以增大甲醇的产率;该反应焓变小于零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甲醇的
产率;增大氢气投料比、换更优催化剂都可以提高甲醇的产率;
(3)CO 的存在促使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水蒸气的量减少,促使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一定比例
CO/CO2/H2 混合气体甲醇生成速率大于 CO2/H2 混合气体甲醇生成速率;
(4)250~30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所以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300~400℃时,温度升高对反应速率
影响为主要因素,所以乙酸的生成速率升高。
【点睛】工业生产选择温度时要综合考虑温度对平衡、催化剂、反应速率的影响来选择合适的温度,不能
只考虑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11.黄铜矿是工业炼铜 原料,含有的主要元素是硫、铁、铜,请回答下列问题。
(l)基态硫原子中核外电子有____种空间运动状态。Fe2+的电子排布式是 ___。
(2)液态 SO2 可发生白偶电离 2SO2=SO2++SO32-,SO32-的空间构型是 ___,与 S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____(填化学式,任写一种)。
(3)CuCl 熔点为 426℃,融化时几乎不导电,CuF 的熔点为 908℃,沸点 1100℃,都是铜(I)的卤化物,
熔沸点相差这么大的原因是 ___。
(4)乙硫醇(C2H5SH)是一种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分子中硫原子的杂化形式是____。乙硫醇的沸点比乙醇
的
( ) ( ) ( ) ( )2 2 3 2CO g 3H g +H O g
mol 1 3 0 0
mol 0.5 1.5
CH OH g
0.5 0.5
mol 0.5 1.5 0.5 0.5
+
起始( )
转化( )
平衡( )
( )
0.5mol 100%0.5+1.5+0.5+0.5 mol
×
1
6
3
0.5 0.5
0.5 1.5
×
×的沸点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
(5)黄铜矿主要成分 X 的晶胞结构及晶胞参数如图所示,X 的化学式是 ___,其密度为 ___g/cm3(阿伏
加德罗常数的值用 NA 表示)。
【答案】 (1). 16 (2). 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 (3). 三角锥形 (4). N2 或 CO (5). CuCl
为分子晶体,CuF 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沸点比分子晶体高 (6). sp3 (7). 低 (8). 乙醇分子间
有氢键,而乙硫醇没有 (9). CuFeS2 (10).
【解析】
【分析】
(1)硫元素为 16 号元素,核外有 16 个电子,9 个轨道;铁为 26 号元素,核外有 26 个电子,失去最外层
的 2 个电子变成 Fe2+;
(2)根据 SO32-的杂化方式为 sp3 确定它的空间结构,由等电子体定义确定 SO2+的等电子体的分子;
(3)根据两种晶体的性质确定晶体类型;
(4)根据乙硫醇中硫原子的成键特点判断杂化方式,乙醇分子里有氧,可以形成氢键导致沸点比较高;
(5)根据晶胞结构中 Cu、Fe、S 原子个数计算出化学式,再由有关公式写出晶胞密度的表达式;
根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
【详解】(1)基态原子核外有多少个轨道就有多少个空间运动状态。硫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4,故硫原子 1+1+3+1+3=9 个轨道,所以基态硫原子中核外电子有 9 种空间运动状态;Fe 是 26
号元素,核外有 26 个电子,铁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变成 Fe2+,Fe2+的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
答案为:9;1s22s22p63s23p63d6(或[Ar]3d6)。
(2)SO32-离子中的硫原子有三个化学键,一对孤对电子,属于 sp3 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SO2+有两
21
2
A
736 10a bN
×个原子,总价电子数为 10,与 S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N2、CO 等。
答案为:三角锥形;N2 或 CO。
(3)由题知 CuCl 熔点为 426℃,融化时几乎不导电,可以确定 CuCl 为分子晶体,熔沸点比较低,CuF 的
熔点为 908℃,沸点 1100℃,确定 CuF 为离子晶体,熔沸点比较高。
答案为:CuCl 为分子晶体,CuF 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沸点比分子晶体高。
(4)乙硫醇(C2H5SH)里的 S 除了共用的两对电子外还有两对孤对电子要参与杂化,所以形成的是 sp3 杂
化,乙醇里有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沸点比乙硫醇的沸点高。
答案:sp3;低;乙醇分子间有氢键,而乙硫醇没有。
(5)对晶胞结构分析可知,晶胞中的 Cu 原子数目=8× +4× +1=4,Fe 原子数目=6× +4× =4,S 原子
数目为 8, X 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为:Cu:Fe:S=1:1:2,所以 X 的化学式为:CuFeS2。
由图可知晶胞内共含 4 个“CuFeS2”,据此计算:晶胞的质量=4× = ,晶胞的体积
V=anm×anm×bnm=a2•b×10-21cm3,所以晶胞的密度= = 。
答案为:CuFeS2; 。
【点睛】基态原子核外有多少电子就多少个运动状态,有多少个轨道就有多少个空间运动状态。这两个问
题很相似,解答时一定要注意。
12.以乙炔为原料,根据以下流程信息,制备有机物 F;
已知:
回答以下问题:
(1)A 的化学名称为___。
1
8
1
2
1
2
1
4
A
64 56 32 2 gN
+ + ×
A
736 gN
m
V 21 3A
2 21 3 2
A
736 gN 736 10 g / cma b 10 cm a bN− = ××
21
2
A
736 10a bN
×(2)B 的结构简式为___,C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
(3)由 A 生成 D 的反应类型为___。
(4)由 C 和 E 生成 F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芳香化合物 X 是 E 的同分异构体,可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 3 种不同化
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 6:2:2。写出两种符合要求 X 的结构简式____、___。
(6)写出以 1—溴—2—苯基乙烷为原料制备化合物 的合成销路线(其他试剂任选)。___。
【答案】 (1). 乙炔 (2). HC C—CH2OH (3). 碳碳三键、醚键 (4). 加成反应 (5). 2HC
C—CH2OCH3+CH3COOCH2—C C—CH2OOCCH3 (6).
(7). 、 ( 任 写 一 种 ) (8).
【解析】
【分析】
A 的分子式为 C2H2,则 A 为 HC CH,结合 B 的分子式可知,乙炔和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B 和 D,结合 B
和 D 的分子式可知,可知 B 为 HC C—CH2OH,D 为 HOCH2—C C—CH2OH;根据B→C 中反应条件及 C
的分子式可知,发生了取代反应生成 HC C—CH2OCH3;根据 D→E 及 E 的分子式,结合信息可知 E 为
CH3COOCH2—C C—CH2OOCCH3;最后根据已知信息可知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F。
【详解】(1)A 为 HC CH,化学名称为:乙炔,故答案为:乙炔;
(2)由分析可知,B 为 HC C—CH2OH,C 为 HC C—CH2OCH3,含碳碳三键、醚键两种官能团,故答案为:
HC C—CH2OH;碳碳三键、醚键;
(3)1 分子 A(HC CH)和 2 分子 HCHO 反应得到 1molD(HOCH2—C C—CH2OH),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
加成反应;
(4)C 为 HC C—CH2OCH3,E 为 CH3COOCH2—C C—CH2OOCCH3,C 和 E 发生类似“已知”的反应得
到 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 C—CH2OCH3+CH3COOCH2—C C—CH2OOCCH3
≡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2HC C—CH2OCH3+CH3COOCH2—C C—CH2OOCCH3
;
(5)E 为 CH3COOCH2—C C—CH2OOCCH3,不饱和度为 4,X 是 E 的同分异构体:
可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 X 含 ,不含其它不饱和结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 3 种不同化学
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 6:2:2,则必含两个对称的甲基,酚羟基为 2 个或者 4 个,且每两个酚羟基处于对
称位置,符合条件的有 、 、 ,故答案为: ;
、 (任写一种);
(6)逆合成分析: 可由 3 分子 发生类似“已知”反应得到, 可由 发
生消去反应得到, 可由 和 Br2 加成得到, 可由 1—溴—2—苯基乙烷( )发生消去反
应得到,即流程为: ,故答案为:
。
【点睛】(5)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中数字出现 3 的整数倍时,优先考虑甲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