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生物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或结构,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的是( )
A. 抗体 B. 受体 C. 植物细胞壁 D. 细胞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
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
【详解】ABD、抗体、受体和细胞骨架其本质都是蛋白质,会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BD 错误;
C、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不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 正确。
故选 C。
2.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 泡状结构,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
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
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B.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C.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该蛋白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由此
说明该物质为信号分子;并且该信号分子存在于“气泡”,属于分泌蛋白的一种,核糖体为该蛋白的合成场所,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该蛋白进行加工和运输,线粒体在全过程中供能。
【详解】A、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A 正确;
B、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是细胞衰老的特点,不是癌变的特点,B 错误;
C、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 正确;
D、“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 正确。
故选 B。
的3.核糖体 RNA 即 rRNA,是三类 RNA(tRNA、mRNA、rRNA)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一类,它可以与多种蛋
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装配机器”。核糖体中催化肽键合成的是rRNA,蛋白质只是
维持 rRNA 的构象,起辅助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rRNA 的合成需要以 DNA 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B. 合成肽链时,rRNA 可以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C. 在真核细胞中,rRNA 的合成与核内某结构有关
D. 核糖体的内部只有氢键的形成没有氢键的断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其中转录是指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
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翻译是指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
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RNA 是通过转录合成的,转录都是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A 正确;
B、根据题干中 rRNA 催化肽键的合成,所以可以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B 正确;
C、真核细胞中,rRNA 的合成与核仁有关,C 正确;
D、核糖体的内部发生翻译过程,可以发生 tRNA 和 mRNA 分离的过程,有氢键的断裂,D 错误。
故选 D。
4.中药杜仲是由植物杜仲的树皮加工而成。某研究所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杜仲种子,并分别在培养皿
和土壤中进行培养,统计杜仲种子的发芽率,为其繁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
是( )A. 同培养皿培养相比,土壤培养更有利于杜仲种子的萌发
B. 图示实验结果都能体现赤霉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C. 用于土壤播种的种子,赤霉素处理的最适浓度在 300-500mg/L 范围内
D. 实验组种子中的赤霉素部分来源于自身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土壤中的培养条件下,和对照组(赤霉素浓度为 0)相比,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于杜梨种子的影响只体现
了促进,没有体现抑制,故不能体现两重性;而在培养皿培养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
的增加,对种子的发芽率的促进作用增强,但浓度达到 500mg/L,反而抑制种子的发芽。
【详解】A、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每个浓度下土壤培养效果优于培养皿,可能与土壤所含营养物质更丰富有
关,A 正确;
B、土壤条件下,施加赤霉素的发芽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故不能体现生理作用的两重性,B 错误;
C、由图可知,用于土壤播种的种子,赤霉素处理的最适浓度在 300-500mg/L 范围内,C 正确;
D、实验组种子种的赤霉素来源于外界溶液和自身合成,D 正确。
故选 B。
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B. 种群密度是乙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 丙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
D. 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个体组成种群,种群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
是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详解】A、甲是个体,当个体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还会发生波动,A 错误;
B、种群(乙)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 正确;
C、丙是群落,是全部种群的集合,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C 正确;
D、丁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 正确。
故选 A。
6.下列现象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A. 在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实验中,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类囊体堆叠成基粒
B. 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细胞核被染成红色,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C. 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的过程
D.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颜色越来越深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有限,只能观察到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显微结构;而电子显
微镜是用电子来作为工具,通过电子与物体衍射作用,能观察到更细微的细胞结构,如核糖体、中心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
【详解】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A 错
误;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B 错误;
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细胞在解离步骤已经被杀死了,因此不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的动态过程,C 错误;在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中,由于细胞不断的失水,
因此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颜色越来越深,D 正确。
7.为探究夏季晴朗天气条件下,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
验装置。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得一昼夜玻璃罩内该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如图乙
(1)d 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中消耗二氧化碳和氧气 具体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
(2) 研究发现,在其他环境因子相对稳定时,植物根系部位土壤相对缺水是导致气孔关闭的主要因素。请
据此推测图乙中 e、f 两个点对应的时刻中,____时刻根系部位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
(3)乙图中曲线 ab 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液滴移动的数据如下。
时刻 ┅┅ 第 15 分钟 第 30 分钟 第 45 分钟 第 60 分钟 ┅┅
距离(mm) ┅┅ 24 29 32 34 ┅┅
乙中与该组实验数据相对应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段。
(5)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来自 H2O,还是来自 CO2?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2). f (3). 气温低,呼吸作用减弱,氧气吸收速率下降
(4). ef 或 gh (5). 来自于 H2O;实验分两组:第一组向植物提供 C18O2 和 H2O;第二组向植物提供 CO2
和 H218O。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如果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 O2;第
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 18O2,即可证明上述结论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甲图:二氧化碳缓冲液的作用保证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恒定,所以气体体积的增加或减少的
原因是氧气的释放或氧气的消耗;
的乙图:d 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点;d 点之前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h 光合作
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h 点之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详解】(1)d 点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的点,消耗 CO2 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消耗 O2 的场所在线粒
体内膜。
(2)f 点是由于外界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导致植物蒸腾作用降低,吸收的水分减少,所以 f 点根系部位
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
(3)ab 段是呼吸作用降低,原因是气温低,呼吸作用减弱,氧气吸收速率下降。
(4)从表格中看出,植物吸收 O2 的释放速率逐渐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对应 ef 或 gh 段。
(5)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来自于 H2O;要证明该结论,可以参考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实验分两组:第
一组向植物提供 C18O2 和 H2O;第二组向植物提供 CO2 和 H218O。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两组实
验释放的氧气。如果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 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 18O2,即可证明上述结论。
【点睛】本题在解答过程中需准确分析 2 个图解,从图解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明确二氧化碳的缓冲液
的作用,明确气体增加的原因,注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曲线的理解以及相关生理过程含义的理解。
8.胰岛 B 细胞是可兴奋细胞,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其细胞外 Ca2+浓度约为细胞内的 10000 倍,细胞
内 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 30 倍。下图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______方式进入胰岛 B 细胞,氧化分解后产生 ATP,此时的 ATP 不仅可
以作为能源物质,还可以作为_____与“ATP 敏感的 K+通道”蛋白上的识别位点结合,导致“ATP 敏感的 K+通
道”关闭,进而触发____________,使胰岛 B 细胞兴奋,此时胰岛 B 细胞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
胰岛素释放后,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像这样,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
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协助扩散 (2). 信号分子 (3). Ca2+通道打开 (4).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5).
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6). 反馈调节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 B 细胞,引起细胞内 ATP 浓度增加,进而导致 ATP 敏感
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 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
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
【详解】(1)由题意可知,葡萄糖进入胰岛 B 细胞有载体蛋白的参与,顺浓度梯度,无 ATP 消耗,符合协
助扩散特点;ATP 能与“ATP 敏感的 K+通道”蛋白上的识别位点结合,相当于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导致 Ca2+
通道打开,Ca2+带正电荷进入细胞,导致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
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
(2)系统本身产生的某种物质能够作为信息反过来作用于系统本身,称为反馈调节。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图中表示的含义。
9.波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生态习性上有耐寒和不耐寒两种类型(基因用 A、
a 表示),叶片的形状有圆叶和尖叶两种类型(基因用 B、b 表示)。让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子代 F1
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单位:株)。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不耐寒圆叶 不耐寒尖叶 耐寒圆叶 耐寒尖叶
雌性 122 0 41 0
雄性 61 59 19 21
(1)进行菠菜的杂交试验,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填相关字母)。
A.去雄,套袋 B.不去雄,套袋 C.去雄,不套袋 D.不去雄,不套袋
(2)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且________为显性。控
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且________为显性。
(3)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如果让 F1 中的不耐寒圆叶植株与 F1 中的杂合不耐寒
尖叶植株杂交,F2 雌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 B (2). 常 (3). 不耐寒 (4). X (5). 圆叶 (6). AaXBXb 和 AaXBY (7). 1/8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子代 F1 表现型及比例如表,F1 无论雌雄不耐寒∶耐寒≈3∶1,
可见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耐寒为显性;F1 雌的全圆叶,雄的圆叶∶尖叶=1∶1,可见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圆叶为显性。
【详解】(1)由题意可知,波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所以不需要去雄,需要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2)由表格中结果可知,雌性个体中,不耐寒∶耐寒=3∶1,只有圆叶,雄性个体中,不耐寒∶耐寒
=3∶1,圆叶∶尖叶=1∶1.所以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耐寒为显性;
圆叶和尖叶与性别有关,所以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圆叶∶尖叶=3∶1,
圆叶为显性。
(3)由表格中结果可知,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Xb 和 AaXBY;F1 中不耐寒的尖叶植株
只能是雄性,其杂合子基因型是 AaXbY,则与其交配的只能是雌性,将两对基因分离开,基因型有
(1/3AA,2/3Aa,1/2XBXB,1/2XBXb),杂交子代中 Aa 基因纯合概率为 1/3×1/2+2/3×1/2=1/2,雌性中 Bb
基因纯合(只能是 XbXb)的概率为 1/2×1/2=1/4,所以子代雌性纯合的概率为 1/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解答的关键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两对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结合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答。
10.下图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变温动物。提高圈养动物生长
量一般需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③/②值。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___________(填“高
于”“等于”或“低于”)草食哺乳动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图示为草食性动物,请分
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为什么不能 100%地流入到这一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低于 (2). 提高 (3). 高于 (4). 植物中的纤维素很难被动物消化吸收 (5). 单
向流动、逐级递减 (6).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一部分被被分解者利用、
一部分未被利用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①表示动物获取的食物量,②表示食入量,③表示食入量中被同化的量,而④是同化后除了呼
吸作用以外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图中每一部分都有未被下一环节利用的能量
【详解】(1)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④/③)较少,其比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③/②值越大,代表动物食入的能量
被同化成自己的能量越多,所以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的比值;植物中的纤维素很难被动物
消化吸收,故肉食动物的③/②比草食动物的高些。
(2)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自身的
呼吸消耗、一部分被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故不能 100%地流入到下一营养级。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2019 年全国多个城市出台了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我们每天产生的塑料垃圾是惊人的,怎样
处理塑料垃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分解聚乙烯(塑料的成分)的微生物:聚乙烯分解
菌,它能分泌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从中获取能量。
(1)聚乙烯分解菌与目前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筛选聚乙烯分解菌过程中,应选择含___________丰富的垃圾场土壤,制作培养基时,应将
___________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并使用___________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3)在制备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需先调节培养基的 pH,再
灭菌倒平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倒平板时的温度一般是 5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所选土壤样品中聚乙烯分解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
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110、140 和 149,取平均值 133。
乙同学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27、169 和 176,取平均值 124。
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___________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的能力,需要先将该分离出来,常用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分离聚乙
烯降解酶的基本过程:样品加入后进行洗脱,而后收集聚乙烯降解酶。最后收集到的蛋白质样品与刚洗脱
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分子质量较___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聚乙烯分解菌有细胞结构,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 (2). 废旧塑料(聚乙烯)
(3). 聚乙烯 (4). 高压蒸汽 (5). 避免调 pH 时再次造成微生物污染 (6). 温度过高不便于用手操作,
温度过低培养基将发生凝固 (7). 乙同学 (8). 乙同学的结果中,1 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 2 个相差悬
殊 (9). 小 (10).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路程较短,移动速率较快
【解析】
【分析】
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
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用来微生物计数。
【详解】(1)聚乙烯分解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
(2)要筛选聚乙烯分解菌,应选择含废旧塑料(聚乙烯)丰富的垃圾场土壤,制作培养基时,应将聚乙烯
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并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3)为避免调 pH 时再次造成微生物污染,需先调节培养基的 pH,再灭菌倒平板。倒平板时的温度一般是
50℃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不便于用手操作,温度过低培养基将发生凝固。
(4)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 1 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 2 个相差悬殊,故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
低。
(5)在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聚乙烯降解酶的过程中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通过色谱柱的路程较短,移
动速率较快,故最后收集到的蛋白质样品与刚洗脱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分子质量较小。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及功能,掌握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真正被用作载体的质
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_______________的。
(2)构建基因文库时,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 DNA 片段,导入_____________中储存。与基因组文库
相比,cDNA 文库含有的基因数目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外快速扩增目的基因,常采用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工程中的转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__________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若
有杂交带出现,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表达,形成了相应的蛋白质。
【答案】 (1). λ 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2). 人工改造 (3). 受体菌的群体 (4). cDNA
文库中只含有已表达的基因,而基因组文库中含有生物的全部基因 (5). PCR(多聚酶链式反应)
(6). DNA 双链复制 (7). 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 (8). 抗体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 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的(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
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
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
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
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 λ 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在进行基因工
程操作中,真正被用作载体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
(2)重组载体导入到受体菌 群体中储存,基因组文库构建完成。cDNA 文库只能收集到生物发育到某时
期己发生转录的基因,而基因组文库能收集到全部基因,因此与基因组文库相比,cDNA 文库的基因数相对
要少。
(3)在体外快速大量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采用 PCR 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 DNA 双链复制。
(4)基因工程的转化是指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检测目的
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若有杂交带出
现,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表达,形成了相应的蛋白质。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
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