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王清铭专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王清铭专练

ID:448787

大小:63.1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考散文阅读名家作品精练:王清铭专练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3 题。 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铭 ①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 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 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 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②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 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的心 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 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 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 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③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 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 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 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 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 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 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的平仄 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 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 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⑤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 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 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 ⑥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 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或 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生多苦难, 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 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滴落,淋 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⑦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 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 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 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旧的,也 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人们 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 ⑧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 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 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 幸福。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它缠绕过落魄的杜牧、客居他 乡的陈与义与写词赠友的虞集,也让现代人十分向往。 B.文中运用了许多引用、比拟等手法,含蓄典雅地表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诗 意内涵,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C.作者通过对“杏花”、“春雨”等意象的着力描写,渲染了江南美丽而忧伤的 特质,展现了江南的不同风貌,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D.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是一种怀旧的情愫,它既是对古典意蕴的怀 恋,又包含着对现代生活失去传统诗意的感慨。 2、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白马秋风塞上”的图景, 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 分) 3、沈从文曾说:“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 加快,“杏花春雨江南”也终将成为一种遗憾,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 看法。(6 分) 答案: 1、C 解析: C 项“着力描写”、“表达作者对故土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有误。 2、与下文形成对比, 引出下文对“杏花春雨江南”的柔婉之美及其深厚的情感 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挖掘 或答:引出下文对“杏花春雨江南”的传统诗意生活的挖 掘。 格调上一阳刚一阴柔相映成趣,共同体现了藏在我国古典文化中的诗意之美 。 3、示例:不同意 。历史的前进固然不可逆转,但未必一定伴随着遗憾。生活的 诗意和浪漫是藏在心灵角落的,无法磨灭的一种情结、一种向往。随着传统文化的 弘扬,文化生活的丰富,“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生活会传承在我们的心里,我们 发现的眼睛里。 同意。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 ,留给人们的只是向往和怀旧,春晚《小城雨巷》的舞蹈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 感共鸣就是例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无心也无暇顾及这种农业社会的诗意生活了,因此,“杏花春雨江南”必将成为一种遗憾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窗上的那轮明月 王清铭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 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就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 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 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 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 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 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 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 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 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 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来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 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 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 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 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 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 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 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 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 筛落在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 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 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 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 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奖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以反问开篇, 引人深思,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B.作者将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缝隙中的月光比作受污染的水,形象地写出了 城市的月光的暗淡昏黄,具有鲜明的情感意味。 C.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全文语言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行文上 富于变化,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D.作者认为精明的现代人之所以将读书视为苦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 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 5.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 文,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6 分)6.文章结尾说:“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结合上下文,说 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繁华”中 “诗意栖居”。(6 分) 答案: 4.D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奖赏,不正确的 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 项,原因归纳错误,因为现代人追求虚名浮利。 5.“窗”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 志;而“门”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意思对即可) 6.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 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富的安静”。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很亮的秋天 王清铭 ①南方的季节分野不是很明显,还穿短袖的时候,秋季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 叶子还是那么绿,偶尔飘落几片黄叶,但这还不是秋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在南方往往也等到冬天。郁达夫曾感慨南国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如果不是肌 肤偶尔感觉有点凉意,看到那轮月比夜色还早升上有些黯淡的天空,我还真的感觉 不到秋季的足迹正从远处逶迤而来。 ②我很少仰望天空,也极少出门。刚读过两句古诗:“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 边。”我只是用肌肤感觉到一点很淡的秋意,而大雁好像有很多年不见了,这些旧时相识大概也忘了混迹于普通市民的我了吧。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很能 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站在楼的最高层,我在高处,但天空在更高的地方,秋高 气爽,秋天的高度不是任何人可以触摸到的。 ③但秋天毕竟到来了,尽管不像故都的秋那样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前 天中午出门,天气还很热,抬头,天似乎显得高了,应该是逐渐枯落的河水给天空 腾出一些位置了吧。立秋以来,有几个阴天,太阳似乎在夏天把自己的能量挥洒殆 尽,显得有点有气无力的。不过这一天还好,在很高的天空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 很亮。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秋天也是很亮的。 ④夏天是在炎热的极致中自己化掉的,那么,很亮的秋天是怎么到来的?秋在 心上,就是愁。年轻的时候,我面对悄然侵袭而来的秋天总有一种诗人般的感伤, 现在没有了,或许是心灵钝化了吧。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秋天从心境开始,也 在心境中延伸。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 ⑤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们也没有萧瑟的感受,南方的秋天更适宜心灵的远行。 我很自然地默念几句前人写秋的诗句。比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 到碧霄”,空中有没有鹤不要紧,重要的是我让自己的思绪翱翔起来了;再比如毛 泽东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鱼在清浅的水底也能够飞翔, 真的有点佩服诗人的想象了。鱼没有天空,没有翅膀,但照样可以飞翔。环境只能 限制身体,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昂扬向上的人,在秋天,或无暇感伤,或超越了 悲伤。 ⑥人生也有四季,秋季是人的壮年时期。读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词,词人 感慨壮年的羁旅漂泊生活:“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其实在秋 雨中听雨滴落在心上,偶尔感伤一下,说明内心的诗意并没有随流水消逝,随黄叶 飘零。晴朗的时候,也不妨让这只断雁引诗情到碧霄。壮年漂泊的生活足够让自己 的人生也波澜壮阔。换一个角度看秋天,我们或许能够从中看出秋天的缤纷、高远 和壮阔。说过“人生即痛苦”的叔本华也说过这么一句话:“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 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秋在心上,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无边的诗意。 ⑦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犹如酝 酿果实,我们也为自己的秋天灌浆,着色。“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想我的秋天应该会有自己的收获的,最少,秋天来过我的心灵,在我的心内停留 了一段,我的秋天就在心境中铺展开去。 ⑧或许秋意渐浓的时候,我也会有点感伤。我不喜欢张爱玲,但她写的一段话 我喜欢:“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 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⑨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应当也是快乐的。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说的“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是对中国传 统文人常有的“伤春悲秋”意识的一种新的突破,这种意识在古典诗词中前 所未有。 B.“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一句强调了人自身对于环 境的体验的重要性:不同的季节和境遇尽管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但人生的心 态最终要靠自己去调适。 C.第④段中“秋在心上,就是愁”一句,恰当地运用了双关手法,还巧妙地结 合了汉字的构成,表现了秋天常常带给人的一种感受。 D.本文多处引用古典诗词,除了帮助表达丰富的意蕴外,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 色彩,使之呈现出浓厚的文学味,也呈现出作者对“秋天”思考的更深层内 蕴。 8.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 (2)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 9.请结合本文以及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探究“秋天”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 中所包含的意蕴。 【补充】10.(探究标题意蕴)本文题目是《很亮的秋天》,其中“很亮”有哪几个层面 的意义?请探究分析。 【参考答案】 7.A 【解析】A 项,“在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不正确,古诗词中的秋也并不全部是 “愁云惨雾、落木萧萧”。 8.(1)想象奇妙独特,又合情合理,表达了作者对于当前单调重复、远离自然、 令人疲乏的生活状态的解脱的渴望。 (2)运用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感伤”心境的超越,以及对 人生的积极的成熟的感悟。 9.①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悲凉、感伤”(尤其是在承载着离别、 思乡怀人、悼念逝者、感叹年华等情感时)的意象而存在。如杜甫《登高》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②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豪放、旷达” (一些诗人一反传统“悲秋”色彩)的意象而存在。如本文中所引刘禹锡的“晴 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再如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一年一 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观点正确,能结合文学作品分析即可) 【解析】“秋天”这个意象对于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多有 接触,所以考生如能积极调动积累,深入思考,想想学过的文章诗作中有哪些写 “秋天”的,这些“秋天”各有怎么的理解。。况且,本文也已从一些方面解说 了传统文学中的“秋天”意象的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秋天”是作为一种 “悲凉、感伤”(尤其是在承载着离别、思乡怀人、悼念逝者、感叹年华等情感 时)的意象而存在。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秋天”还可以作为一种“豪放、旷达”(一些诗人一反传统“悲秋”色彩)的 意象而存在。如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 似春光”。 10.“很亮”有三个层面的意义:①指南方因为季节分野不明显,秋天天气还很热, 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②指在秋天没有萧瑟的感受,没有感伤的情绪;③指在人 生的壮年时期(人生的秋季),以高远、壮阔的视角看待人生,超越苦难,从而收获 一种成熟的感悟.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