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解析版)

ID:449043

大小:1.7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生物试卷 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酸分子中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 B. 用双缩脲试剂处理花生种子匀浆,不会出现紫色 C. 人体吸收纤维素分子后,在内环境中水解为葡萄糖分子供细胞利用 D. 正常情况下,神经元兴奋前后细胞内的 Na+浓度都低于组织液的 Na+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是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是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 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 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A、核酸有两种,DNA 和 RNA,DNA 一般为双链,DNA 分子中嘌呤数和嘧啶数相 等,而 RNA 一般为单链,不相等,A 错误; B、花生种子中富含油脂,但也含有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处理花生种子匀浆,会出现紫色, B 错误; C、人体不含水解纤维素的酶,不能水解利用纤维素,C 错误; D、正常情况下,神经元兴奋前后细胞内的 Na+浓度都低于组织液的 Na+浓度,始终是膜外高 于膜内,D 正确。 故选 D。 2.如图表示的是某细胞部分结构,甲、乙为细胞器,a、b 为膜上的物质或结构。以下叙述不正 确的是( )A. 若甲是溶酶体,其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 B. 该细胞的细胞核是中心法则中各环节发生的场所 C. 若乙是线粒体,丙酮酸在其内彻底氧化分解并合成 ATP D. 若该细胞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需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20 世纪 60 年代,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已基本搞清,克里克将其概括为“中心法则”,其要点是: 遗传信息由 DNA 传递到 RNA,然后由 RNA 决定蛋白质的特异性,蛋白质是生物体性状的体 现者。逆转录病毒以 RNA 为模板,反向的合成单链 DNA,逆转录现象发现后,中心法则得 到修改,认识到遗传信息从 DNA 到 RNA 的传递,在一定场合下还有相反的过程。 【详解】A、若甲是溶酶体,溶酶体中储存有大量的酸性水解酶用于抵抗外界微生物和消化衰 老的细胞器,A 正确; B、该细胞的细胞核能发生 DNA 的复制以及转录,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因此细胞核不 是中心法则中各环节发生的场所,B 错误; C、若乙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丙酮酸在其内彻底氧化分解生成水和 CO2 并合成 ATP,C 正确; D、若该细胞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消耗能量,D 正确。 故选 B。 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研究课题与实验方法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B. 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 C. 细胞器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D.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模型建构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或微生物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通常以分解葡萄糖为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大量 ATP 的过程。无氧呼吸 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 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详解】A、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相对比),A 正 确; B、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分析每个营养级的能量以及能量去向), B 正确; C、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C 错误; D、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采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采用了数学模型构 建法,D 正确。 故选 C。 4.下列实验中,有关操作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影响不同 B.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影响不同 C. “32P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上清液检测结果影响相同 D. 在“质壁分高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三次观察间随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影响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为植物细胞常有的现象,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 及两层膜之间的成分)分开。质壁分离的原理为:①浓度差的存在,引起细胞失水,②细胞 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植物细胞质壁 分离的程度不同,浓度越大,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大,而有些物质能够被细胞选择性吸收,因 而在质壁分离后还会出现复原的现象。该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观察。 【详解】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 长短对调查结果影响不同,的时间太短可能放回的标记的没混匀,时间太长可能有死亡或迁入迁出等,A 正确; B、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影响不同,解离 时间太短根尖细胞没分离开,解离时间太长不利于后面的染色,B 正确; C、“32P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细胞中噬菌体裂解,导致上清液中放 射性增强,时间过短噬菌体未来得及吸附,上清中放射性增强,对上清液检测结果影响相同, C 正确; D、在“质壁分高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观察质壁分离,第三次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时间不 同看到的分离或复原的程度不同,D 错误。 故选 D。 5.流式细胞仪是根据细胞中 DNA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 的细胞数和 DNA 相对含量的装置。图 1 表示植物细胞周期中的几个时期(用①②③表示)流 式细胞仪分析图谱(注:横坐标表示 DNA 量;纵坐标表示细胞数量;阴影表示处于该阶段的 细胞数量相对值)。图 2 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b)的切面变化 及运行,①→②→③表示 a、b 位置的依次变化路径,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 2 中的①②③变化可出现在图 1 中①时期 B. 茎尖细胞周期可表示为图 1 中的①→②→③ C. 图 1 中②时期时细胞可能会大量利用 T 和 U D. 若不考虑变异,在图 2 的②→③过程中,a 和 b 上的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 1 表示植物细胞周期中的几个时期(用①②③表示)流式细胞仪分析图谱,图中的②为 G1 期,③为 S 期,①为 G2 期和 M 期。图 2 中的①→②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②时期染色体缩短变粗,最清晰可见,②→③为中期→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有丝分裂 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间期和分裂期。 【详解】A、图 2 中的①②③变化可出现在图 1 中①时期(M 期),A 正确; B、茎尖细胞周期可表示为图 1 中的②→③→①表示,B 错误; C、图 1 中②G1 期,为③时期为 S 期,细胞进行 DNA 的复制,细胞可能会大量利用 T(DNA 的原料之一)而不会利用 U(RNA 的原料之一),C 错误; D、若不考虑变异,在图 2 的②→③过程中,a 和 b 上是相同的基因,不会出现等位基因,D 错误。 故选 A。 6.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 发育成工蜂。DNMT3 蛋白是 DNMT3 基因表达的一种 DNA 甲基化转移酶,能使 DNA 某些区 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敲除 DNMT3 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 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胞嘧啶和 5'甲基胞嘧啶在 DNA 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B. 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 C. 蜂王浆中的某些成分导致某些幼虫的基因发生突变,最后变成了蜂王 D. DNA 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 RNA 聚合酶等对 DNA 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 甲基化为 DNA 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 DNA 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 大量研究表明,DNA 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 构象、DNA 稳定性及 DNA 与蛋白质相 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胞嘧啶和 5'甲基胞嘧啶(添加了甲基的胞嘧啶)在 DNA 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A 正确; B、DNMT3 蛋白是 DNMT3 基因表达的一种 DNA 甲基化转移酶,能使 DNA 某些区域添加甲 基基团,敲除 DNMT3 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说明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 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B 正确; C、幼虫发育成蜂王,基因并未发生改变,只是环境条件(是否喝蜂王浆)对表型的一个影响, C 错误; D、DNA 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 RNA 聚合酶等对 DNA 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使得基因的表 达有差异,D 正确。 故选 C。 7.据《细胞报告》最近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将小鼠的颗粒细胞(卵泡中卵母细胞周围的细胞) 转化为 GV 卵母细胞,进而恢复减数分裂并顺利培育出健康后代(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过程①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类似于脱分化过程 B. X 细胞在遗传组成上应与当初卵泡中的卵母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C. 过程③中,受精后的 X 细胞会再释放出一个极体 D. 过程③中涉及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等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科学中,卵巢卵泡是卵巢基本功能单位,由未成熟卵母细胞组成,而颗粒细胞则包围着卵 母细胞,对卵泡发育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不过现在一项新研究认为,颗粒细胞具有很强可塑 性,表现出干细胞样特性。 【详解】A、过程①是将颗粒细胞变成多能干细胞的过程,类似于脱分化过程,实质是基因选 择性表达,A 正确; B、X 细胞是成熟的卵母细胞(处于减 II 中期),在体外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与当初卵泡 中的卵母细胞(处于减 I)遗传物质不同,B 错误;C、体外受精时,卵母细胞 X 应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过程③中,受精后的 X 细胞继 续减数第二次分裂,会再释放出一个极体,C 正确; D、过程③是将卵母细胞与精子融合且让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过程,涉及体外受精、早期胚胎 培养及胚胎移植等技术,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外受精以及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能 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8.某种蝇是家禽的毁灭性寄生虫,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这种蝇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 电离辐射能导致雄蝇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电离辐射使蝇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雄性不育,该处理方法称为人工诱变 B. 若对 a 组第 7 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预计群体 7-14 代数量变化曲线会与图中 b 曲线 相似 C. 用杀虫剂处理 1 代后数量逐渐回升,是具抗药性的个体在定向的自然选择中得到保存并继 续繁殖的结果 D. 用电离辐射的方法比用杀虫剂灭虫效果好,还可避免污染保护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 体畸变。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详解】A、电离辐射可以提高突变的频率,该处理方法称为人工诱变,A 正确; B、若对 a 组第 7 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预计群体 7-14 代数量变化曲线不会与图中 b 曲 【线相似,总有抗杀虫剂的蝇存在,B 错误; C、用杀虫剂处理 1 代后数量逐渐回升,是具抗药性的个体在定向的自然选择中得到保存并继 续繁殖的结果,使得抗药性的个体数量越来越多,C 正确; D、从图中可知,用电离辐射的方法比用杀虫剂灭虫效果好,还可避免污染保护环境,用杀虫 剂处理还会产生抗杀虫剂的蝇,D 正确。 故选 B。 9.判断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错误的是( ) A. 图甲左侧给一适当刺激,a 与 b 之间即刻会产生电流,此时电流的方向是 b→a 和 a→b B. 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电位是负电位,维持这种状态的机制是 K+外流 C. 图丙所示刺激强度需达到 S5 时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D. 图乙是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关系的两种假设,图丙实验证明图乙中假设 2 是正确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 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刺激神经元, 神经元会兴奋,达到阈刺激,会引起膜去极化,Na+内流,膜内正电荷越来越多,导致膜内为 正膜外为负的反极化状态,这样的一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到达动作电位的峰值后,Na+ 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使得膜内外重新恢复为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该过程称为 复极化,有时 K+外流过多,还会发生超极化。 【详解】A、神经纤维受到适当刺激(阈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向右先传至 a 电极处,该处膜 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而 b 电极处的膜电位还未发生改变,膜外仍为正电位,电流是从正 电位流向负电位,即从 b→a,A 错误;B、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电位是负电位,静息状态下膜对 Na+的通透性较小, 维持这种状态的机制是 K+外流,B 正确; C、从丙图可知,刺激强度需达到 S5 时才能产生动作电位(看电位的变化),C 正确; D、图乙是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关系的两种假设,假设 1 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 兴奋强度增大,而后不变,假设 2 是只要达到适宜的刺激便会产生兴奋,且兴奋的强度不会 随刺激的强度增大而增大,图丙实验证明图乙中假设 2 是正确的(动作电位只要产生,峰值 不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D 正确。 故选 A。 10.图 1 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 2 所示为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的作用机理,其中 PB 表示 甲状腺激素的血浆运输蛋白、P 表示 RNA 聚合酶、TH 表示甲状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 图 1 中,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血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CO2 B. 图 1 中,A 液中含有 Na+、K+、CO2、抗体、葡萄糖、尿素等物质 C. 图 2 中,pre-mRNA 需加工才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D. 结合图 2 分析,人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甲状腺激素发挥其调节功能的基础 【答案】A【解析】 【分析】 PB 表示甲状腺激素的血浆运输蛋白,将甲状腺激素运输至细胞核内,甲状腺激素和其它的因 子结合,启动基因的转录,转录形成 mRNA,RNA 翻译形成蛋白质。 【详解】A、图 1 中,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血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 错误; B、图 1 中,A 液为组织液,含有 Na+、K+、CO2、抗体、葡萄糖、尿素等物质,B 正确; C、图 2 中,pre-mRNA 需剪切加工成为成熟 RNA 后才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C 正确; D、结合图 2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核内,人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 甲状腺激素发挥其调节功能的基础,D 正确。 故选 A。 11.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 ATP 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 P2X7 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淋巴因子等物质,促 进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可导致许多疾病,知过做、哮喘或风湿性关节炎。一种纳米抗体可以 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TP 不仅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在炎症状态下还可进入细胞内发挥信息分子的作用 B. 如图推测抗体可能是被蛋白酶处理为氨基酸后,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 P2X7 受体 C. 推测靶细胞很可能是 T 细胞,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和抗体 D. 纳米抗体的作用机理是与 ATP 争夺 P2X7 受体,抑制淋巴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阻止炎 症的发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有三道防线,保护自身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第二道防线 是体内的非特异性保护作用,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又 的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详解】A、ATP 不仅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ATP 到细胞外,在炎症状态下还可作用于靶 细胞膜上的 P2X7 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淋巴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A 错误; B、如图一种纳米抗体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 P2X7 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但是纳米抗 体不是氨基酸,因此不能得出氨基酸也能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 P2X7 受体,B 错误; C、推测靶细胞很可能是 T 细胞,其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是效应 B 细胞分泌 的,C 错误; D、据图可知,纳米抗体与 ATP 都能与 P2X7 受体结合,抑制淋巴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阻 止炎症的发生,D 正确。 故选 D。 12.啮齿动物是草地上主要野生消费者,为了合理利用草原,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草原的放牧 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 1、2、3;下表为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放牧方式 连续放牧 禁牧 季节轮牧丰富度指数 0.60±0.23 0.42±0.15 0.58±0.42 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R=(S-1)/lnN,S 为物种数,N 为群落中所有物种个体数 A. 调查啮齿动物的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B. 三种放牧方式中连续放牧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可能是连续放牧使植被变矮,易捕获 C. 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低,且物种丰富度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斗争的激烈 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小 D. 三种放牧方式中季节轮牧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 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 态学功能系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 【详解】A、啮齿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啮齿动物的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A 正确; B、从图 2 可知,三种放牧方式中连续放牧啮齿动物总捕获率最高,可能是连续放牧使植被变 矮,易捕获,B 正确; C、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低,且物种丰富度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斗争的激烈 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大,C 错误; D、据图可知,三种放牧方式中季节轮牧捕获率和植被高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更利于合理利用 草地资源并且能够抑制鼠害发生,D 正确。 故选 C。 13.微生物分布广,种类多。虽然我们不借助显微镜就无法看到微生物,可是它在地球上几乎 无处不有,无孔不入。这些微生物中有些对人类是致命的,有些却能造福人类的。 Ⅰ.2019 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了新冠肺炎病的流行。至今已引起全球近 30 万人的死亡。该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RNA)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通过人的口腔、 呼吸道黏膜感染人体。戴口罩可有效预防感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019-nCov 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 S 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 ACE2 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 如图 1 所示,S1 与 ACE2 结合后导致 S1 和 S2 分离,S2 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 S2 蛋白___________的改变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2019-nCov 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 宿主细胞内的___________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 (2)感染 2019-nCov 后,肺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现象,是由于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___散 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使机体稳态失调。 (3)2019-nCov 侵染细胞后,以病毒的+RNA 为模板合成-RNA(互补 RNA),再利用-RNA 为模板合成子代病毒的+RNA,假定病毒基因组+RNA 含有 5000 个碱基,其中 A 和 U 占碱基 总数的 40%。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获得+RNA 的产物共需要碱基 G 和 C___________个。 (4)病毒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但寄生在动物体内,一般不会引起动物大量死亡,这是 病毒和中间寄主动物两种生物长期___________的结果。 Ⅱ.利用毛霉等微生物研发含盐低,同时又保持产品质量与风味的低盐腐乳,其腐乳品质评 定结果如图:通过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感官评价对腐乳品质进行综合评定。请分析回答: (1)腐乳制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___酶水解蛋白质和脂肪。 (2)培养过程中,毛霉产生的酶能将酪蛋白分解而产生透明圈,在酪蛋白培养基中筛选到三 个单菌落甲、乙、丙,其菌落直径分别为 3.2cm,2.8cm、2.9cm,其菌落与透明圈一起的 直径分别为 3.7cm、3.5cm、3.3cm。应选择菌落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产蛋 白酶活力高的毛霉候选菌。(3)据图分析,盐含量为___________左右适宜制作腐乳。盐含量不宜过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空间结构 (2). 核苷酸、氨基酸 (3). 等于 (4). 6000 (5). 共同 进化 (6). 蛋白酶、脂肪酶 (7). 乙 (8). 11% (9). 盐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 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解析】 【分析】 首先将大豆制成豆腐,然后压坯划成小块,摆在木盒中即可接上蛋白酶活力很强的根霉或毛霉 菌的菌种,接着便进入发酵和腌坯期。最后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加以红曲酶、酵母菌、米曲 霉等进行密封贮藏。腐乳的独特风味就是在发酵贮藏过程中所形成。在这期间微生物分泌出 各种酶,促使豆腐坯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营养价值高的氨基酸和一些风味物质。有些氨基酸本 身就有一定的鲜味,腐乳在发酵过程中也促使豆腐坯中的淀粉转化成酒精和有机酸,同时还 有辅料中的酒及香料也参与作用,共同生成了带有香味的酯类及其他一些风味成分,从而构 成了腐乳所特有的风味。腐乳在制作过程中发酵,蛋白酶和附着在菌皮上的细菌慢慢地渗入 到豆腐坯的内部,逐渐将蛋白质分解,大约经过三个月至半年的时间,松酥细腻的腐乳就做 好了,滋味也变得质地细腻、鲜美适口。 【详解】Ⅰ.(1)据图可知,S2 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 S2 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将 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2019-nCov 是 RNA 病毒,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2019-nCov 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核苷酸(RNA 的合成原料)、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原料) 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 (2)感染 2019-nCov 后,肺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现象,稳定后机体维持在一个新的平衡点, 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持续高温使机体稳态失调。 (3)病毒基因组+RNA 含有 5000 个碱基,其中 A 和 U 占碱基总数的 40%,则 C+G 共占碱基 总数的 60%,合成一条-RNA 链需要 C+G 共 5000×60%=3000,再合成一条+RNA 链也需要 C+G 共 5000×60%=3000,因此共需要碱基 G 和 C 共 6000 个。 (4)病毒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但寄生在动物体内,离开宿主细胞也不能独立存活,一 般不会引起动物大量死亡,这是病毒和中间寄主动物两种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Ⅱ.(1)腐乳制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水解蛋白质和脂肪。 (2)三个单菌落甲、乙、丙,其菌落直径分别为 3.2cm,2.8cm、2.9cm,其菌落与透明圈一 起的直径分别为 3.7cm、3.5cm、3.3cm,乙的透明圈与菌落的直径比值最大(3.5cm/2.8cm),降解能力最强,应选择菌落乙作为产蛋白酶活力高的毛霉候选菌。 (3)据图分析,盐含量为 11%左右,氨基酸态氮含量和感官评价均适宜,盐含量为 11%左右 适宜制作腐乳。盐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因此盐含量 不宜过低。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冠病毒的侵染以及腐乳的制作,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及分析 推理的能力。 14.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影响因素的相关问题: (1)科研人员为研究 JS-K(一种新合成的抗肿瘤药物)对胃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及机制进行了 相关实验。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 JS-K 溶液,添加于各组完全培养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检测胃癌细胞存活率 如图 1,研究结果表明:JS-K 抑制胃癌细胞存活,且抑制效果随着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 延长而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还用到一种 Z 试剂,相关结果如图 2,根据结果推测,Z 试剂可能是细胞凋亡的 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剂。 ③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 JS-K 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发现 JS-K 是通过促进活性氧的产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者川 JS-K 和 NAC 同时处理胃癌细胞,发现其与______________ 的胃癌细胞存活率相似,但比用______________处理的胃癌细胞存活率显著高,猜测 NAC 是 一种______________的清除剂。 (2)科研人员为研究某种植物侧芽前发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实验。对具有顶端优势的杜 鹃兰假鳞茎分别进行打顶、顶芽涂抹三碘苯甲酸(能抑制生长素的运输)处理,对照组不作 处理。第 5 天后处理组侧芽开始萌发并在第 9 天后快速生长,分别检测各组侧芽处的生长素 (IAA)和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 ①打顶后,侧芽处植物内源激素出现下降 是___________________,以促进侧芽萌发。 ②本实验研究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③IAA/CTK 的值比未萌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变小、变大、不变)有利于侧芽萌发,当 杜鹃兰侧芽快速生长时,两种激素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增强 (2). 抑制 (3). 不做任何处理 (4). JS-K (5). 活性氧 (6). 生长素 (7). 顶芽的作用 (8). 三碘苯甲酸的影响 (9). 培养时间(三个顺序可以 颠倒) (10). 变小 (11). 生长素含量增多、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 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 的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 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赤霉 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 进成熟和衰老。 【详解】(1)①研究结果表明:JS-K 抑制胃癌细胞存活,且抑制效果随着剂量的增加和处理 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细胞存活率低)。 ②对比 1 和 3 组可知,加了 Z 组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同,说明 Z 试剂可能是细胞凋亡的 抑制剂。 ③JS-K 促进癌细胞凋亡,且发现 JS-K 是通过促进活性氧的产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验证实 验应该加入活性氧的清除剂(如 NAC)。研究者川 JS-K 和 NAC 同时处理胃癌细胞(对活性氧 的作用消失),因此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胃癌细胞存活率相似,但比用 JS-K 处理的胃癌细胞 存活率显著高。 (2)①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是植物的内源激素,从图甲图乙可知,打顶后, 侧芽处植物内源激素出现下降的是生长素,以促进侧芽萌发。 ②对具有顶端优势的杜鹃兰假鳞茎分别进行打顶、顶芽涂抹三碘苯甲酸(能抑制生长素的运 输)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因此本实验研究的影响因素有顶芽的作用、三碘苯甲酸的影响、 培养时间。 ③第 5 天后处理组侧芽开始萌发,生长素含量降低,细胞分裂素增多,IAA/CTK 的值比未萌 发时变小有利于侧芽萌发。第 9 天后快速生长,当杜鹃兰侧芽快速生长时,两种激素含量变 化是生长素含量增多、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与植物侧芽生长的关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 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15.生活在沙漠、高盐沼泽等环境中的多肉植物(如仙人掌、瓦松等),为适应环境它们夜间气 孔开放,白天气孔关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固定 CO2,使光合作用最大化,下图为瓦松部分细 胞的生理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 a、b 均为气体,b 发挥作用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物质 A 为 ____________。 (2)若晴朗的上空出现了日全食(时长 7min),与正常日照时相比,植物叶肉细胞中 PGA 的 合成速率____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 (3)夜间瓦松能吸收 CO2 合成 C6H1206 吗?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一株瓦松置于密闭装置内进行遮光处理,用 CO2 传感器测定装置中 CO2 的变化速率, 以此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这种做法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 CO2 的研究中知道;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 CO2 的转换为定值(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 量=外界 CO2 量×转换率+呼吸作用 CO2 释放 量);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 CO2 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 CO2 为 0.6μmol/h,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净光合量、总光 合量都用葡萄糖表示) 1.2 2.4 3.6 4.8 1 0 0 0 0 光照强度(klx) 2 0.17 0.34 0.51 0.68 当光照强度为 2klx、净光合量为 0.34μmol/h 时,植物从外界吸收 CO2 为 ____________μmol/h。设外界 CO2 浓度为 12μmol/h,则该条件下绿色植物的总光合量为 ______________μmol/h。【答案】 (1). 线粒体内膜 (2). 丙酮酸(C3H4O3) (3). 下降 (4). 不能 (5). 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 ATP、[H](答“夜间 CO2 以苹果 酸的形式储存”不给分) (6). 因为多肉植物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产生 CO2 的同时也吸收 CO2 用于合成苹果酸,所以容器内 CO2 的变化速率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合 理(“吸收 CO2 用于合成苹果酸”) (7). 2.04 (8). 1.8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 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 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 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 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 【详解】(1)图中 a、b 均为氧气,a 扩散到细胞外,b 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膜与[H]反应 生成水。丙酮酸能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图中物质 A 为丙酮酸。 (2)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若晴 朗的上空出现了日全食(时长 7min),与正常日照时相比,光照强度减弱,植物叶肉细胞中 PGA 的合成速率下降。 (3)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 ATP、[H],因此夜间瓦松 不能吸收 CO2 合成 C6H1206。 (4)因为多肉植物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产生 CO2 同时也吸收 CO2 用于 合成苹果酸,所以容器内 CO2 的变化速率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合理(“吸收 CO2 用于合成 苹果酸”)。 (5)当光照强度为 2klx、净光合量为 0.34μmol/h(葡萄糖积累量)时,植物从外界吸收 CO2 (净光合速率)为 0.34×6=2.04μmol/h。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 量=外界 CO2 量×转换率+呼 吸作用 CO2 释放量,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 CO2 为 0.6μmol/h,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 量=从 外界吸收 CO2+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2.04+0.6=2.64μmol/h,2.64=0.34×转换率+0.6,转换率为 0.85,设外界 CO2 浓度为 12μmol/h,则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 量=外界 CO2 量(12)×转换 率(0.85)+呼吸作用 CO2 释放量(0.6)=10.8,若用葡萄糖的量表示则为 10.8÷6=1.8,该条件 下绿色植物的总光合量,1.8μmol/h。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净光合速率的概念及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及文字信息处 的理能力,熟悉光合速率的表示方式。 16.某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24,现有一种三体,即体细胞中 7 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 三条,染色体数为 2n+1=25,下图为该三体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 为 染色体标号;A 为抗病基因,a 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 的配子(如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 请问答: (1)该三体植株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变异,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则配子①和 ②___________(可能/不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配子④的 7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 ___________。 (2)取该三体的___________(幼嫩的花药、成熟花药、幼嫩的胚珠、成熟胚珠)观察减数 分裂过程,在观察 7 号染色体的配对状况时,细胞中含有 A 基因___________个;若某次级精 母细胞形成配子①,则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条。 (3)现用非抗病植株(aa)和该三体抗病植株(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 F1 抗病:非 抗病=2:1,请预测反交实验的 F1 抗病个体中正常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4)该植物的香味由隐性基因(b)控制,(无香味)普通植株由显性基因(B)控制,等位 基因 B、b 可能位于 6 号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 7 号染色体上。现有正常的有香味植株和普通 植株,7 号染色体三体的香味植株和普通植株四种纯合子种子供选用,请你设计杂交实验并预 测实验结果,从而定位等位基因 B、b 的染色体位置。 实验步骤: a.选择正常的香味植株父本和三体普通植株为母本杂交得 F1。 b.用正常的香味植株为母本与 F1 中三体普通植株为父本杂交。 c.统计子代中的香味植株和普通植株的性状分离比。实检结果: d.若子代中的香味植株和普通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 7 号染色体上。 e.若子代中的香味植株和普通植株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则等位基因(B,b)位于 6号染色体上。 【答案】 (1). 可能 (2). A (3). 幼嫩的花药 (4). 4 (5). 13 或 26 (6). 2/5 (7). 1:2 (8). 1:1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 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 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 半。 【详解】(1)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基因也随之分离,三体的减数分裂有多一 条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该三体植株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变异,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 常活性,则配子①和②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从基因的角度可知,配子④的 7 号染色 体上的基因为 A。 (2)取该三体的幼嫩的花药(其内会发生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在观察 7 号染色体的配对状况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基因已完成复制,细胞中含有 A 基 因 4 个。某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24,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 12 条染色体(或减 II 后 期有 24 条),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配子①,多一条染色体,则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 为 13 或 26 条。 (3)该三体抗病植株(AAa)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 AA∶a∶Aa∶A=1∶1∶2∶2,已知染色体 数异常的配子(如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则 A∶a=2∶1,现用非抗病植株 (aa)和该三体抗病植株(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 F1 抗病:非抗病=2:1,可知正交 实验中三体为父本,请预测反交实验为非抗病植株♂(aa)和该三体抗病植株♀(AAa),三体 抗病植株(AAa)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 AA∶a∶Aa∶A=1∶1∶2∶2,F1 抗病个体(1AAa、 2Aaa、2Aa)中正常个体(2Aa)所占比例为 2/5。 (4)d.若等位基因(B、b)位于 7 号染色体上,正常的香味植株父本(bb)和三体普通植 株为母本(BBB)杂交得 F1。用正常的香味植株为母本(bb)与 F1 中三体普通植株为父本 (BBb)杂交。父本产生的有活力的配子为 B∶b=2∶1,子代中的香味植株(1bb)和普通植 株(2Bb)的性状分离比为 1∶2。 e.若等位基因(B,b)位于 6 号染色体上,正常的香味植株父本(bb)和三体普通植株 (BB)为母本杂交得 F1(Bb)。用正常的香味植株为母本(bb)与 F1 中三体普通植株为父本(Bb)杂交。子代中的香味植株(bb)和普通植株(Bb)的性状分离比为 1∶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体的减数分裂及基因位置的判断,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计算 的能力。 17.大米中铁含量极低,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培有出了铁含量比普通大米高 60%的 转基因水稻,改良了稻米的营养品质。图 1 为培育转基因水稻过程示意图。(已知几种氨基酸 的密码子:甲硫氨酸(AUG)、甘氨酸(GGA)、丝氨酸(UCU)、酪氨酸(UAC)、精氨酸 (AGA)、丙氨酸(GCU)) (1)图 1 中①表示基因工程中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筛检成功导入重组质 粒的农杆菌,1 号培养基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诱导组织细胞进行脱分化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 号培养基 B.2 号培养基 C.3 号培养基 D.4 号培养基 (3)因为 3 号培养基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可获得完整植株,因此图 1 中⑤至 ⑥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的过程。 (4)图 1 中⑦是基因表达过程,在铁合蛋白基因中的决定起始密码子的碱基序列和启动子的 碱基序列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填 1、2、3),⑨前面的 tRNA 携带的氨基酸是 ________________。(5)若转入的铁合蛋白基因在植物细胞中表达效率低,可以通过图 2 中设计与铁合蛋白基因 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 B 和 C 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按图 3 方式依次进行 4 次 PCR 扩增, 得到新的铁合蛋白基因以达到提高该基因的表达效率的目的。 ①该过程产生新铁合蛋白基因的生物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 2 所示的 4 次 PCR 过程中,PCR1 加入的引物是___________,PCR4 加入的引物是 _____________。(填 A、B、C、D) (6)检测培育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否达到,需要检测转基因水稻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 潮霉素 (3). B (4). 再分化 (5). 植物组织培养 (6). 2、1 (7). 丝氨酸 (8). 基因突变 (9). 引物 AB (10). 引物 AD (11). (成熟)种子中铁含量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 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 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 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 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详解】(1)图 1 中①是将铁合蛋白基因将 Ti 质粒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①表示构建基因表 达载体。重组质粒含潮霉素抗性基因,为了筛检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1 号培养基需要 加入潮霉素。 (2)3 号培养基是愈伤组织(未分化)形成的培养基,2 号培养基上生长的为水稻幼胚,诱 导组织细胞进行脱分化的培养基是 2 号培养基,故选 B。 (3)因为 3 号培养基(愈伤组织未分化)要经过再分化过程可获得完整植株。因此图 1 中⑤ 至⑥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 (4)从图 1 中可知,翻译的方向从左到右,即左边的 mRNA 是翻译的起点,转录的方向为从 左到右,因此 1 是启动部位(启动子),与 RNA 聚合酶结合启动转录,2 是转录对应的基因序 列,也是决定起始密码子的碱基序列。⑨前面的密码子是 UCU,对应的氨基酸为丝氨酸,因 此 tRNA 携带的氨基酸是丝氨酸。 (5)若转入的铁合蛋白基因在植物细胞中表达效率低,可以通过图 2 中设计与铁合蛋白基因 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 B 和 C 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按图 3 方式依次进行 4 次 PCR 扩增, 得到新的铁合蛋白基因以达到提高该基因的表达效率的目的。 ①该过程是利用改变引物中的碱基进行 PCR 扩增,进而改变基因序列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②图 2 所示的 4 次 PCR 过程中,PCR1 加入的引物是引物 AB,PCR2 加入的引物为 CD,PCR 产物合成后退火,PCR3 不用选择引物,混合后退火,让其产物延伸,PCR4 加入的引物是引 物 AD。 (6)铁合蛋白基因可以提高铁含量,检测培育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否达到,需要检测转基因 水稻(成熟)种子中铁含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及应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分析推理的能力。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