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广州市天河区绢麻社区 11 号大院,一则社区居民公约二次征求意见稿贴在了公告栏,
成为居民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11 号大院社区居民邝泽棉最关心的是文明养宠问题。他第一时间来到公告栏,看到自己
建议的“宠物饲养需文明”被采用到公约中,“看来文明养宠是大家共同的呼声,有了共同
约束,小区环境才能好”。
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风尚也延续到社区公约制定中。垃圾分类、文明养宠是居民们
建议写入居民公约的“高频词”。在公约中,没有“禁止”与“应该”,而是“戒烟戒酒身体
好”“互信互助不互扰”这样的直接倡导,涉及邻里关系、小区秩序、垃圾分类等内容,均
由居民自己提出。
“这份公约很实际,是一份我们都可以做到的承诺。有了共识,社区成了真正的家。”
在 24 号楼栋长王健新看来,居民之间会因为一些小事有摩擦,而公约是居民心中的“一杆
秤”,互相监督有据可依,倡导文明深入人心。
你心中的理想社区是什么?有什么不文明现象是需要改进的?居民“话事”立规矩,在
绢麻社区,以居民公约在问题与对策之间架起桥梁,而以楼栋长、志愿服务队、居民公约为
基础,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通过前期座谈和民情走访,社区起草居民公约草案。在居民代表们的畅所欲言中,公约
初现雏形。历时两个月,通过逐字逐句调整,社区公约被编成了一首 12 句的顺口溜,更朗朗
上口。再次征求意见并修改后,由社区召开的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绢麻社区党委书记范红梅说,社区有居民 1.2 万余人,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小区文明规范
需要大家齐心参与,“每栋楼有楼栋长,负责沟通楼宇之间居民的问题,大事小事有商量;
社区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居民提供服务,党员代表、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治安的巡逻中。
首个社区居民公约由居民自己制定,既能增加参与度,也让文明习惯更深入人心。这三方面
形成合力,营造出和谐的社区氛围。”
绢麻社区是广州推广结合了文明新风尚、由居民制定的社区公约的缩影。截至 9 月上旬,
员村街 14 个社区已全部完成居民公约草案的制定并通过表决,后续各社区居委会将张贴公示
向居民公布,宣布其生效日期。
各社区的居民公约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为了便于宣传和记忆,
社区公约都采用了朗朗上口的排比短句,避免传统的说教方式,让居民公约更有活力,更有
底蕴。
“‘两委统筹做工作、依法建章立规矩、居民群众齐参与’是制定居民公约工作的三个主
导思想。让居民公约真正由居民说话,居民定制。”员村街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家最关注、
最重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居民公约的方式体现,真正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摘编自“广州文明网”《垃圾分类写入广州社区居民公约》)
材料二: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进行 20 多年倡导工作后,上海率
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通过立法,上海市明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
圾四种生活垃圾分类标准,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
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比如,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 200 元;单位混装混运,
最高可罚 5 万元。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早在 2012 年 3 月就开始施行。不过根据相关调查,对条例
具体内容有了解的北京市民占比不足两成,宣传工作尚需加强。5 月底召开的北京市人大常委
会建议尽快修改完善该条例,依法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行为设定相应罚
则,明确“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
在多年宣传的基础上,《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 2018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常态
化执法检查成为重要抓手。广州市垃圾分类的重要经验之一是从干湿分离切入,对于厨余垃
圾等湿垃圾,一些广州市民在家里建立处理设施,将厨余垃圾打碎后排到下水管道冲走;在
菜市场、小区,政府建立起一些小型处理设施,就近处理做成有机肥等。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材料三:
作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日本东京也曾深受垃圾围城和环境污染的困扰。到 1970 年底,
日本国会全面修改《清扫法》,制定《废弃物处理法》,以遏制废弃物排放,对废弃物进行适
当的分类、保管、收集、运输、再生和处理。日本垃圾分类教育从孩童时期就系统化普及。
在社会各界长期努力下,东京城市环境大幅改善,垃圾分类也越发细致复杂。可燃垃圾、不
可燃垃圾、厨余垃圾、金属垃圾、塑料垃圾……分类之细让扔垃圾也变得没那么简单。在东
京街头和居民区可以看到众多垃圾回收点,这些回收点上均贴有投放说明,以图文并茂的形
式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时间,如一周 7 天什么时间丢弃什么垃圾。如果错过了指定时
间,就只能等到下个收集日再去丢。如果要扔自行车、衣柜等大件垃圾,还需提前电话申请,
并且购买处理券,每件价格在数百日元到上千日元不等。如果胡乱丢弃垃圾将会受到罚款甚
至监禁处罚。
(摘编自“新浪财经”《日本:接近极致的分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讲述广州市绢麻社区一则居民公约二次征求意见稿贴在了公告栏,说明小区居
民对此公约都表示赞同。
B.材料二指出了一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不足并提出批评,例如上海的混装混运现象和
北京的宣传方面。
C.材料三对日本垃圾分类工作做了较详细的描述,意在对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远见卓
识给予肯定。
D.从我国几个大城市推行、实施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发现的系列问题可知,实施垃圾分
类任重道远。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广州市天河区绢麻社区把垃圾分类、文明养宠写入居民公约,可见全民参与垃圾分类
的良好风尚也延续到社区公约制定中。
B.相比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社区居民更愿意遵守社区公约,不喜欢枯燥的法律条
文,因为社区公约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C.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及其惩罚、机制、执法等方面的介绍,说
明每个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
D.我国已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强制”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用法律手段让居民
都能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认真执行。
3.下列说法中,关于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居民公约是居民心中的“一杆秤”,互相监督有据可依,倡导文明深入人心,居民认真
遵守公约,那垃圾分类工作就能实现了。
B.上海、北京、广州三个城市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时间有先后,可以看出生活垃圾分
类是一步步推行的,相信最后会推广到全国。
C.日本的垃圾分类教育从孩童时期就系统化普及,而且分类极为细致、图文并茂,这也
使得东京城市环境大幅改善,值得我国借鉴。
D.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这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垃
圾分类已成为我国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属于新闻报道,但报道的侧重点和目的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 分)
5.我国在垃圾分类方面应该关注哪些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
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
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
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
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
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
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
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
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
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
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
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
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
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
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
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
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
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
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
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
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
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
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
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
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
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
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
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
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
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
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
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
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
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
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
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
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
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
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刘建华不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
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
限内完了工。这些优秀品质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
达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情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
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小说开篇对主角刘建华眼睛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其“亮”和“尖刻”,展现了人
物的性格特点,也为写下文他与我们发生冲突做了铺垫。
C.本文善于运用优美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
种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
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8.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9.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冯元字道宗。高祖禧,唐末官广州,以术数仕刘氏。传三世至父邴,广南平,入朝为保
章正。元幼从崔颐正、孙奭为《五经》大义,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善,群居讲学,
或达旦不寝,号“四友”。进士中第,授江阴尉。时诏流内铨取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
经》。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对曰:“达者一以贯之。”
更问疑义,辨析无滞。补国子监讲书,迁大理评事,擢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闻其
名,尝令说《论语》《老子》,群子弟侍听,因荐之。天禧初,数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
讲《易》于宣和门北阁。迁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皇子为寿春郡王,王旦又荐元宜讲
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会遵度卒,擢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仁宗即位,迁户部
员外郎,为直学士兼侍讲。与孙奭以经术并进讲论,自是仁宗益响学。历会灵观副使、同判
国子监。故事,国子监多宿儒典领,后颇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
同知贡举,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为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
内铨兼群牧使,四迁给事中。元性简厚,不治声名,非庆吊未尝过谒二府。执亲丧,自括发
至祥练①,皆案礼变服,不为世俗斋荐,遇祭日,与门生对坐,诵说《孝经》而已。多识古今
台阁品式之事,尤精《易》。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
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无子,以兄之子譓为后。
(节选自《宋史·冯元传》)
【注】①祥练,丧期或丧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
三日一诵《易》/
B.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
三日一诵《易》/
C.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
三日一诵《易》/
D.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
三日一诵《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是唐至清时期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C.翰林学士,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北宋翰林学士承袭唐朝制度,仍掌制诰。
D.谒通常指拜谒,也指平时在亲朋同僚之间通名时使用的一种简易的名片。文中指拜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冯元面对质疑,依然充满自信。他自我推荐精通《五经》,因年轻遭到谢泌的质疑,
但是对于那些疑难经义,他能清晰流畅地进行辨析,后来被补为国子监讲书。
B.冯元通晓经术,深得重用赏识。他和孙奭一同进宫为仁宗讲学,后来二人又一同进入
国子监讲学,使国子监那些长期钻研经术的大儒们心悦诚服。
C.冯元才学很高,担任各种官职。他升为龙图阁学士后,参与修撰《三朝正史》。后来
在不同地方担任不同职务,多次升迁至给事中。
D.冯元学识渊博,终日诵经不辍。他通晓《五经》,并且对古今台阁规格标准都有着很
深的了解;晚年时,大约三日还诵读一次《周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
(2)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
14.冯元淡泊名利,性情简朴至孝,体现在哪些方面?(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重九赏心亭登高 范成大①
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②重把杯。
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
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
【注】①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1181)任建康(今南京)镇帅时所作。②双
旌,镇帅的代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抱负,意气风发。
B.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黄花经雨,象征着人生暮年。
C.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山紫翠,绚烂美好。
D.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家国和个人境遇的慨叹,与杜甫的《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
16.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世称道,请从炼字与修辞角度加
以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诗经·氓》中作者用“ , ”两句,表现男主人公心愿达成后
对女主人公变得粗暴无礼。
(2)《逍遥游》中用“ , ”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范
围之大。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两句,写戍边将士的外貌和
神态,表现他们的思乡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
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
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吸引人的滋味,
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
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有几个地方我以前经常去的,像阳明山的白云山庄,叫一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
堆叠着的高楼和人欲,自己饮着茶, ① 。像在北投和阳明山间的山路边有一个小湖,湖畔
有小贩卖工夫茶,小小的茶几,藤制的躺椅。独自开车去,走过石板的小路,叫一壶茶,在
躺椅上静静地靠着,有时湖中的荷花开了,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有一次和朋友去,两人在
躺椅上静静喝茶,一下午竟说不到几句话,那时我想,这大概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也只有伤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 ② ,池畔也无法
静静躺着了,因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损了。到假日的时候,走路都很难不和别人推挤,
更别说坐下喝口茶,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呼啸而过的飞车党,还有带伴唱机来跳舞的青年,
那时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走火,不要说清欢了,连欢都不剩了。
18.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比拟、比喻、设问 B.比拟、比喻、夸张
C.设问、比拟、排比 D.设问、比喻、排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飞车党,还有来跳舞的青年,
那时所有的感官都在冒火,不要说清欢了,连欢都不剩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①
②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4 分)
①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②是对
儒学研究的必要补充。③中国儒学考古的研究对象是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④例如孔子肖
像、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图、曲阜鲁城及各种文化遗物、孔庙、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⑤儒学考
古对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也颇有助益。⑥包头市曾出土一件西周风格的元代青铜豆,器内刻
有“雪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永远供养”字样。⑦宣圣庙又称孔庙,是由
于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原因。⑧用佛教禅师监管孔庙,反映了元代对儒学
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的关系。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北京时间 2019 年 8 月 1 日凌晨 2 点,美联储公布 7 月议息会议结果。一如市场预期,美
联储本次降息 25 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调至 2.00%~2.25%。这是 2007~2008 年
间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启动降息周期后,美联储十年多以来首次降息。
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美股下跌,美元上涨,人民币汇率下跌。全球多家央行跟进降
息,中国央行暂未对美联储降息做出回应。
美国此次降息的原因在于全球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和美国通胀的疲软。与 6 月份的会议
声明相比,本次会议声明对于美国经济运行情况的描述基本相同,不过对于未来经济的展望
措辞有些许变化。7 月份的会议声明表示:“降息行动支持委员会的观点,即经济活动持续扩
张、劳动力市场状况强劲、通胀率接近委员会设定的 2%对称目标是最有可能的结果,但关于
这一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6 月份的会议声明称“这一前景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随着武汉疫情在逐步蔓延,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谣言,比如“饮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
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广东省中医院开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方””
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对于这些谣言,某微信群展
开了激烈的争论。
汨罗敏敏:我觉得,只要是谣言就一定要封杀,要追究发布者的责任!
河北锋哥:但是,人家的初心还是好的呢,还不是为了生命健康?
重庆明亮:辨别谣言需要专业知识,不容易分辨呢!
河南丽姐:老人家最爱转发这些链接,我说了,他们都不听的。
湖北小强:封杀谣言肯定是对的,初衷良好也需要方式正确。……
面对与疫情一起爆发的网络谣言,有同学反对散布谣言,而有的同学支持散布谣言,以
让大众了解其危害性。为此,振华中学举办一场辩论赛,正方是“反对散布谣言”,反方是
“支持散布谣言”。请你从中选择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反驳对方的
观点。
要 求 : 自 拟 标 题 , 自 选 立 场 , 确 定 立 意 ; 不 要 套 作 , 不 得 抄 袭 ; 不 得 泄 露
个 人 信 息 ; 不 少 于 800 字 。
语文答案
1 2 3 6 7 10 11 12 15 18
D B A B C B D B D C
1.D【解析】A 项,“说明小区居民对此公约都表示赞同”以偏概全,材料中只是说“社区
居民公约二次征求意见稿贴在了公告栏”,既然是征求意见稿,就表示还没有达成一致。B
项,“提出批评”理解错误,材料中关于上海方面只是说对个人混合投放垃圾、单位混装混
运的处罚措施和标准,没有批评的意思。C 项,“对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远见卓识给予肯
定”错,材料三是对日本现行的垃圾极致分类做法给予介绍和肯定。日本是 1970 年底才开
始垃圾分类工作的,不能说是有远见卓识。
2.B【解析】B 项,“社区居民更愿意遵守社区公约,不喜欢枯燥的法律条文”没有依据,
材料中只说“为了便于宣传和记忆,社区公约都采用了朗朗上口的排比短句,避免传统的
说教方式”,意思是社区公约更容易记忆,并没有说社区居民不喜欢法律条文。
3.A【解析】A 项,“居民认真遵守公约,那垃圾分类工作就能实现了”说法绝对,社区居
民公约的确是有效推行垃圾分类的一种方式,但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民共同努
力,以及法律法规的有效管理、引导和约束。
4.①材料一是“广州文明网”上的一篇典型报道,侧重于报道广州市天河区绢麻社区将垃圾
分类、文明养宠等写入居民公约的成功做法,目的在于宣传典型,加以推广。
②材料二是《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的一则消息,侧重于报道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垃圾分类
工作的现状,对惩罚、机制、执法等方面情况作了介绍,目的在于用法律强化民众的认识,
并认真执行。(每点 2 分)
【解析】从新闻报道的内容和篇幅,可以看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明显的不同,题干中要求回
答报道的侧重点和目的,要按要求作答。侧重点就是归纳出内容的不同点,而目的就是要
讲清楚报道想传达给民众的是什么信息。
5.①提前进行倡导宣传工作,使群众树立垃圾分类意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②
借助社区的有效管理,发挥好居民公约的正确导向作用,互相监督,稳步实施。③制定
相关法律法规,使垃圾分类有法可依,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认真
执行。④向垃圾分类先进国家(比如日本)学习借鉴,垃圾分类教育从孩童开始系统普
及。(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答题时要先审题目,关注“我国”“应该”等关键词,再筛选材料中与此
相关的内容,概括归纳即可。另外一般按材料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作答。
6.B.“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原文只说“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
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并没有交代老黄真的走了。
7.C.“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错,应该是“隽秀凝练的语言风格”。
8.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执拗狭隘,狡黠尖刻。
9.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
动,有利于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表达“我”的看法。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他
给“我”的“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10.B 【解析】“母夜梦异人”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以绀莲华与
元吞之”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两项。
11.D 【解析】D 项,“也指平时在亲朋同僚之间通名时使用的一种简易的名片”错误,“谒”
作名帖讲时,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尊长,通常是在比较庄重、正式的场合。
12.B 【解析】B 项,“又一同进入国子监讲学,使国子监那些长期钻研经术的大儒们心悦诚
服”理解错误,原文为“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即“等到孙奭、冯元一并受命,士
大夫们心悦诚服”。
13.(1)谢泌笑着说:“古人研究一经,有的要钻研到老,你尚且年少,能完全通晓吗?”
(“治”“或”“皓首”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2)王旦又举荐冯元应该在资善堂讲经。皇帝认为冯元年轻,改用崔遵度。(“宜”“更”
各 1 分,状语后置句“讲经资善堂”1 分,句子大意 1 分)
【解析】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一对应,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重要实
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采分点的准确翻译,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对多义词和
较生僻的词,要结合上下语境进行合理推断。
14.①除非庆吊之事不曾前去拜谒过二府(中书省和枢密院)。②为亲人办丧事,只是根据礼
仪规定穿戴衣服,不举行世俗的斋荐活动。③遇到祭日,就只是和门生诵读《孝经》。(每
点 1 分)
【解析】文言文简答题其实就是读懂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这道题没有翻译要求
那么严格,但一定理解大意,分清层次。题干中“冯元淡泊名利,性情简朴至孝,体现在
哪些方面”,根据原文答案在结尾部分,列举事例即可。
【参考译文】
冯元字道宗。其高祖冯禧,唐末在广州为官,以占候、星命等术在刘氏处任职。传三代
到其父冯邴,广南平定后,冯邴入朝担任保章正。冯元幼年师从崔颐正、孙奭学习《五经》
的要旨,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交好,他们在一起讲学,有时通宵达旦不睡觉,号
称“四友”。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江阴尉。当时诏令流内铨选取通晓经术的人补为学官,冯元
自我推荐通晓《五经》。谢泌笑着说:“古人研究一经,有的要钻研到老,你尚且年少,能完
全通晓吗?”冯元回答说:“明达的人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再问以疑难经义,则辨别分析
清晰流畅。补为国子监讲书,升为大理评事,又提升为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听到
他的名声,曾经令其讲解《论语》《老子》,众子弟侍听,于是举荐冯元。天禧初年,多次与
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宫在宣和门北阁讲解《周易》。升任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皇
子为寿春郡王,王旦又举荐冯元应该在资善堂讲经。皇帝认为冯元年轻,改用崔遵度。适逢
崔遵度去世,于是提升冯元为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仁宗即位后,冯元升任户部员外郎,任
直学士兼待讲。与孙奭一并奉召在皇帝面前讲读经学,从此仁宗更加倾心于学问。历任会灵
观副使、同判国子监。按过去的成例,国子监多为宿儒掌管,以后则常用公卿子弟,任均管
库。等到孙奭、冯元一并受命,士大夫们心悦诚服。同知贡举,升为龙图阁学士,参与修撰
《三朝正史》。任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次升迁任给事
中。冯元性格简朴淳厚,不沽名钓誉,除非庆吊之事不曾前去拜谒过中书省和枢密院。为亲
人奉行丧礼,从开始束发到整个服丧期间,都根据礼仪规定而改变服饰,不举行世俗的斋荐
活动。遇到祭日,就与门生们对坐,诵说《孝经》而已。冯元对古今台阁规格标准之事颇有
了解,尤其精通《周易》。当初,冯元七岁时,刚开始读《周易》,他的母亲夜里梦见神人把
天青色的莲花交给冯元吞下去,并且说:“好好读此,以后一定会显贵。”冯元直到晚年,大
约三日一读《周易》。冯元没有儿子,以其兄之子冯譓作为他的后代。
15.D 【解析】D 项,本诗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但并没有对家国的慨叹。
16.①用字巧妙。“犹”字写出了酒醉之后仍不能排遣思乡之愁,足见思乡之浓重;“却”字写乡
心似乎与身体不同,随潮水回归,实际上饱含作者的无奈。②比拟。化抽象为具体,将乡心
当作有形的事物来写,说它依附于潮水,回归家乡,将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每点 3 分,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是赏析题,题干已经给出了赏析角度,一是炼字,一是修辞手法。“饮罢此
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中的两个虚词“犹”“却”对情感起到了强化作用,是诗句
的精妙之处。答题时要具体分析两个字的效果,“犹”是“还”的意思,饮酒依旧不能消
除愁苦,可见思乡之愁的浓重;“却”表示转折,强调思念的力量,也表现出只能心回
的无奈。从修辞上看,主要是比拟,将无形的思乡之情化成有形的东西,形象生动。
17.(1)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2)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人不寐 将
军白发征夫泪(每空 1 分,句中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名句默写要紧扣语境,抓住题干中的关键
词,结合篇目进行联想推理。(1)根据“心愿达成”“粗暴无礼”可以推出答案;(2)根
据“鹏”“活动范围之大”等提示语可以得出答案;(3)根据“外貌和神态”“思乡之情”
等提示语可以得出答案。默写时要注意易错字,如“既”“抟”“寐”等;不要漏掉虚词
“矣”“者”等。
18.C 【解析】开头运用设问,“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运用拟人,“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走
火”是拟物兼夸张。第一段“或者……或者……或者”列举“清欢”的表现,运用了排
比。故选 C 项。
19.【答案】原句“飞车党”前加了修饰语“呼啸而过”,形象地写出了飞车党速度之快,声
音之响亮;在“跳舞的青年”前加上“带伴唱机”,介绍跳舞青年的装备,更能突出环境
的喧闹;原句“感官全部电路走火”运用拟物和夸张,更加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喧闹的
环境的不满。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对修辞、语气的分析让考生更清楚地
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
20.【答案】①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 ②(而)是漂荡着的汽水罐子(每句 2 分,意思相
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
语意的提示。第一处承接前面内容“自己饮着茶”,后面应该是饮茶的感觉,根据本段结
尾句“这大概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可分析出,此处必有“清欢”二字,应填“可
以品到茶中有清欢”。第二处根据前面的“去了也只有伤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可分
析出,后面应该是如今不好的现状,结合生活常识,湖中应该就是白色垃圾一类的东西,
还要注意句式,可填“(而)是漂荡着的汽水罐子”。
21.【答案】③缺少介词,在“儒学相关的遗迹”前加“与”;⑤主客颠倒,应该是“元代祭
孔礼器的发现”对“儒学考古”也颇有助益。⑦句式杂糅,“是由于……的原因”可改为
“是由于……”。⑧用词不当,将“监管”改为“管理”。(每处 1 分,只写出序号不修改
不得分)
【解析】本题属于语言表达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简明、连贯。换言之就是以
表达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
22.①北京时间 2019 年 8 月 1 日;②美联储十年多以来首次降息;③引起全球多家央行跟进
降息;④降息原因在于全球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和美国通胀的疲软。(写出一个关键信息
给 1 分,写出两个给 2 分,写出三个给 4 分;句子简洁流畅给 1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先划分语段的层次,找出每层的关键句,再对这些关键句进行压缩,
字数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23.【立意指导】本 题 考 查 学 生 任 务 驱 动 型 作 文 的 写 作 能 力 。 作 文 材 料 取
自 我 们 当 今 现 实 社 会 中 的 真 实 事 例 , 对 于 引 导 学 生 关 注 社 会 、 关 注 人 生 、 关 注
自 我 具 有 良 好 的 作 用 。 作 文 材 料 中 的 事 例 , 从 一 个 侧 面 切 中 了 当 今 社 会 一 个 很
值 得 思 考 的 问 题 , 那 就 是 如 何 看 待 “ 网 络 谣 言 ” 这 种 现 象 。 材 料 给 出 了 争 论 方
的 不 同 观 点 : 全 面 封 杀 并 追 究 责 任 ; 肯 定 发 布 者 的 初 心 ; 辨 别 谣 言 真 假 对 于 普
通 民 众 难 度 大 ; 老 人 缺 少 理 性 ; 传 播 谣 言 要 讲 求 正 确 方 式 等 。 材 料 作 文 中 增 加
任 务 型 指 令 , 解 读 任 务 , 在 文 体 、 内 容 、 思 维 、 对 象 等 方 面 明 确 任 务 导 向 : 形
式 是 辩 论 词 ; 正 方 是 “ 反 对 散 布 谣 言 ” , 反 方 是 “ 支 持 散 布 谣 言 ” 。 选 择 正 方
观 点 , 侧 重 剖 析 谣 言 的 危 害 , 分 析 如 何 理 性 面 对 谣 言 ; 选 择 反 方 的 观 点 , 侧 重
陈 述 公 民 有 知 情 权 , 发 布 者 初 衷 是 好 的 , 不 能 用 专 业 领 域 知 识 要 求 和 限 制 普 通
民 众 。
参 考 立 意 :
1、 不 做 谣 言 的 帮 凶
2、 谣 言 止 于 智 者
3、 理 性 对 待 谣 言
4、 学 会 辨 识 , 谨 慎 言 行
参 考 素 材 :
1、要让 真 相 跑 赢 谣 言 ,减少 谣 言 对 社 会 的 伤 害 ,政府 等 权 威 部 门 要 有 作 为 。
新 的 传 播 环 境 下 , 要 求 政 务 活 动 更 加 公 开 透 明 , 有 了 质 疑 及 时 回 应 , 对 一 些 热
点 难 点 问 题 , 要 主 动 说 、 尽 快 说 、 如 实 说 。 发 现 谣 言 苗 头 , 及 时 、 理 直 气 壮 地
公 布 真 相 , 澄 清 事 实 , 让 真 实 、 真 相 挤 压 谣 言 的 空 间 , 让 谣 言 “ 见 光 死 ” 。 要
遵 循 新 的 舆 论 环 境 下 的 现 代 传 播 规 律 , 针 对 不 同 层 次 的 受 众 采 取 不 同 的 发 布 、
沟 通 法 , 注 重 传 播 实 效 , 与 群 众 诚 恳 交 流 , 表 达 更 加 人 性 化 , 赢 得 受 众 认 可 。
更 重 要 的 是 , 各 级 政 府 部 门 , 要 带 头 遵 纪 守 法 , 真 正 做 到 执 政 为 民 , 不 断 提 高
公 信 力 。
2、一 是 正 确 认 识 互 联 网 ,二 是 警 惕 主 观 臆 断 ,三 是 保 持 理 智 和 清 醒 ,四 是
增 强 社 会 道 德 感 , 五 是 运 用 法 律 抵 制 谣 言 。 [铲 除 网 络 谣 言 需 要 全 民 行 动 ]“ 对
待 网 络 谣 言 , 全 社 会 应 该 同 仇 敌 忾 , 达 成 零 容 忍 的 共 识 ” 。 谣 言 是 社 会 公 害 ,
与 每 个 人 有 关 。 一 方 面 , 要 加 大 法 制 宣 传 教 育 力 度 , 提 高 公 民 素 质 , 在 全 社 会
范 围 内 形 成 “ 造 谣 可 耻 、 信 谣 可 悲 ” 的 共 识 , 每 一 个 公 民 都 要 做 到 不 造 谣 、 不
信 谣 、 不 传 谣 , 都 要 敢 于 辟 谣 , 和 造 谣 者 针 锋 相 对 , 不 让 造 谣 者 兴 风 作 浪 、 蛊
惑 人 心 。
3、要 让 真 相 跑 赢 谣 言 ,减 少 谣 言 对 社 会 的 伤 害 ,媒 体 要 负 起 社 会 责 任 。相
对 于 自 媒 体 , 公 共 媒 体 如 果 采 信 和 发 布 不 实 信 息 , 其 传 播 范 围 更 广 , 社 会 危 害
面 更 大 。 因 此 , 在 当 今 信 息 来 源 更 加 多 元 , 但 也 可 说 是 鱼 龙 混 杂 的 网 络 时 代 ,
公 共 媒 体 更 要 睁 大 眼 睛 , 对 信 息 的 真 实 性 小 心 求 证 , 不 能 为 了 争 时 效 、 抢 眼 球
而 放 松 把 关 , 助 推 谣 言 传 播 。
4、从 自 己 做 起 ,不 逾 越 法 律 法 规 和 社 会 道 德 ,守 法 上 网 ,文 明 上 网 ,自 重
自 律 , 不 信 谣 、 不 传 谣 , 就 是 对 自 己 负 责 , 同 时 也 担 负 了 一 份 对 社 会 的 责 任 ,
就 是 对 流 言 最 好 的 抵 制 。 唯 有 如 此 , 网 络 才 能 成 为 文 明 、 理 性 、 健 康 而 自 由 的
意 见 表 达 平 台 。
5、作 为 网 民 ,手 中 的 鼠 标 ,既 是 我 们 遨 游 世 界 信 息 海 洋 的 方 向 舵 ,也 是 我
们 履 行 社 会 责 任 的 试 金 石 。 增 强 抵 御 谣 言 的 免 疫 力 , 提 高 我 们 的 理 论 素 养 和 国
情 知 识 , 做 有 辨 识 能 力 的 人 , 不 信 谣 、 不 传 谣 , 不 为 谣 言 所 惑 , 更 不 为 谣 言 所
动 。
提 高 甄 别 谣 言 的 能 力 , 培 养 成 熟 理 性 的 心 态 , 承 担 公 民 责 任 。 所 谓 “ 谣 言
止 于 智 者 ” , 作 为 一 名 公 民 , 要 做 到 “ 智 ” , 就 要 有 意 识 地 锻 炼 提 高 辨 别 谣 言
的 本 领 ,要 提 升 自 己 独 立 判 断 的 能 力 ,不 要 人 云 亦 云 ,避 免 成 为 谣 言 的 接 棒 者 、
传 播 者 。
6、是 人 们 纷 纷 咒 骂 这 些 发 布 者 ,将 网 络 环 境 恶 化 、信 息 真 假 扰 人 的 全 部 责
任 推 到 他 们 这 些 “ 谣 言 的 根 源 ” 上 。 可 是 , 作 为 受 众 的 我 们 ,真 的 就 完 全 是 受
害 者 , 没 有 一 点 责 任 吗 ? 老 话 说 得 好 , “ 一 个 巴 掌 拍 不 响 ” ,以 为 自 己 纯 良 无
害 、 善 良 正 直 的 受 众 们 , 实 质 上 也 在 不 知 不 觉 中 推 动 着 谣 言 的 滋 长 。 扪 心 自 问 ,
面 对“ 塑 料 粒 充 当 大 米 ”的传 闻 ,你是 否 曾 在 担 忧 自 已 及 亲 朋 上 当 中 匆 忙 扩 散 ?
面 对“ 中 国 国 民 素 质 全 球 倒 数 第 二 ”的说 法 ,你是 否 曾 因 义 愤 填 膺 而 不 禁 转 发 ?
有 时 , 作 为 谣 言 受 众 的 我 们 也 许 不 抱 恶 意 , 甚 至 是 持 着 希 望 世 界 变 好 一 些 的 态
度 去 相 信 、 去 传 播 ,但 却 正 因 这 种 “ 向 善 ” , 反 面 助 长 了 谣 言 的 气 焰 , 这 实 在
是 令 人 唏 嘘 。谣 言 之 所 以 可 怕 就 在 于 其 能 精 确 瞄 准 受 众 的 心 理 弱 点:猎奇 也 好 ,
焦 虑 也 罢 , 甚 至 是 善 心 , 统 统 被 利 用 为 谣 言 的 养 料 。 受 众 们 或 许 自 己 没 有 认 识
到 , 但 事 实 上 早 已 做 了 牺 牲 品 和 帮 凶 。
结 构 示 例:“ 网 络 时 代 , 让 谣 言 止 于 唇 齿 ”,议 论 文 文 体 。 开 篇 简 引 材 料 ,
亮 明 观 点 : 在 网 络 时 代 , 我 们 更 应 该 谨 言 慎 行 , 让 谣 言 止 于 唇 齿 。 正 文 部 分 采
用 并 列 式 结 构 , 从 三 个 方 面 论 述 : 网 络 时 代 , 请 摆 脱 无 知 心 理 , 多 一 份 明 辨 意
识 , 让 谣 言 止 于 唇 齿 ; 网 络 时 代 , 请 摆 脱 凑 热 闹 心 理 , 多 一 份 责 任 意 识 , 让 谣
言 止 于 唇 齿;网络 时 代 ,请 摆 脱 猎 奇 心 理 ,多 一 份 求 实 意 识 ,让 谣 言 止 于 唇 齿 。
结 尾 扣 题 , 重 申 观 点 。
【 作 文 展 示 】
网 络 时 代 , 让 谣 言 止 于 唇 齿
对 方 辩 友 :
你 们 好 ! 我方的观点是“反对散布谣言”,网络时代,让谣言止于唇齿。
古 人 有 言 , 流 言 止 于 智 者 。 而 随 着 社 会 发 展 的 车 轮 滚 滚 向 前 。 我 们 似 乎 都
变 成 了 愚 者 。 面 对 武 汉 疫 情 的 蔓 延 , 一 则 不 知 真 假 的 消 息 , 就 会 引 发 沸 腾 。 而
网 络 时 代 更 是 加 速 的 流 言 的 传 播 。 而我认为在网络时代,我们更应该谨言慎行,
让谣言止于唇齿。
网络时代,请摆脱无知心理,多一份明辨意识,让谣言止于唇齿。
网 络 上 的 信 息 可 谓 是 光 怪 陆 离 , 泥 沙 俱 下 。 大 多 数 人 却 没 能 练 就 一 双 火 眼
金 睛 来 窥 探 出 孰 真 孰 假 。 由 此 , 造 成 了 谣 言 的 飞 速 传 播 。 一 些 经 过 仔 细 推 敲 后
发 现 的 不 合 基 本 逻 辑 的 谣 言 总 是 层 出 不 穷 。 牙 膏 能 美 白 皮 肤 被 一 些 爱 美 人 士 奉
为 良 方 , 绿 豆 能 使 人 长 寿 被 一 些 老 年 人 视 为 瑰 宝 , 更 有 甚 者 , 谣 传 世 界 末 日 即
将 到 来 , 呼 吁 大 家 大 量 购 盐 。 纵 然 荒 谬 如 此 , 也 会 有 人 信 以 为 真 。 或 许 是 我 们
的 无 知 , 使 谣 言 止 于 智 者 , 这 句 金 玉 良 言 成 了 空 谈 。 网 络 时 代 。 虚 假 消 息 , 比
现 实 中 口 耳 相 传 的 更 多 。 不 擦 亮 双 眼 仔 细 明 辨 , 如 何 能 真 正 做 到 谣 言 止 于 智 者
呢 。
网络时代,请摆脱凑热闹心理,多一份责任意识,让谣言止于唇齿。
转 发 一 下 就 会 引 发 朋 友 圈 的 一 片 围 观 ; 点 赞 一 下 就 会 引 发 无 数 人 的 应 和 。
这 个 时 代 , 创 造 出 这 样 的 交 流 方 式 , 给 我 们 带 来 便 利 , 同 时 , 确 实 也 给 谣 言 提
供 沃 土 与 温 床 。 多 少 怀 着 凑 热 闹 的 心 理 对 一 件 骇 人 听 闻 的 事 情 进 行 转 发 , 结 果
却 被 证 实 是 流 言 蜚 语 。 倘 若 人 人 都 有 一 份 责 任 意 识 , 知 道 话 不 能 乱 说 , 或 许 就
会 少 发 生 一 些 类 似 于 女 大 学 生 撞 人 逃 逸 , 狂 犬 疫 苗 含 有 毒 素 , 男 子 扶 起 摔 倒 老
人 惨 遭 讹 , 这 样 的 谣 言 风 行 一 时 的 情 况 了 吧 ?
网络时代,请摆脱猎奇心理,多一份求实意识,让谣言止于唇齿。
曾 经 有 一 个 科 研 团 队 发 现 了 一 个 有 趣 的 现 象 , 叫 作 逆 火 效 应 。 说 即 使 谣 言
已 经 被 破 , 人 们 却 依 旧 在 心 里 认 为 他 是 真 的 。 这 一 现 象 的 出 现 与 我 们 生 活 方 式
的 改 变 , 可 以 说 是 密 切 相 关 的 。 正 是 网 络 的 发 展 , 给 了 人 们 更 多 与 谣 言 接 触 的
机 会 。 而 人 往 往 对 第 一 印 象 的 记 忆 特 别 深 刻 。 同 时 , 存 在 一 种 猎 奇 心 理 , 即 认
为 新 奇 的 匪 夷 所 思 的 总 会 认 为 那 是 正 确 的 。 面 对 一 则 新 奇 的 消 息 , 我 们 总 是 无
暇 顾 及 它 的 真 假 , 而 是 急 于 向 朋 友 分 享 。 面 对 一 则 谣 言 , 我 们 不 再 谨 慎 , 求 实
而 是 基 于 博 人 眼 球 创 造 影 响 。 这 确 实 是 网 络 时 代 的 悲 哀 , 但 倘 若 我 们 极 力 避 免
这 种 心 理 , 也 未 尝 不 能 让 流 言 止 于 智 者 , 这 句 名 言 变 成 现 实 。
《 真 理 与 谬 误 》 中 曾 说 , 真 理 即 使 被 掩 埋 在 贫 瘠 的 沙 土 中 也 会 闪 光 , 而 谬
误 即 使 被 刻 上 佛 的 银 盘 , 镶 上 神 的 宝 座 也 同 时 会 被 识 破 。 我相信,纵然网络时
代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挑战者古老智慧,谣言也永远
不可能成真。唯有我们共同做出改变,才能让谣言止于唇齿,沉于岁月,还世界一
片真实与干净。
最后再次重申我方观点:网络时代,让谣言止于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