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考前精准预测-专题八 反应原理综合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化学考前精准预测-专题八 反应原理综合题-(解析版)

ID:449274

大小:2.36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考化学考前精准预测 专题八 反应原理综合题 一、【专题说明】 本专题主要以全国卷研究为例。通过对近年高考题和考纲样题考题背景和知识点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变 化规律,从而实现精准预测。 二、【样题背景研究】 题型分类 样题背景 得分点 难点 1. 反 应 热 与 化 学平衡综合 2019 全国 1 卷水煤气变换 氧化还原、热化学反应历程图 的分析 物质的量分数计算、分压 时间图分析 2018 全国 1 卷 N2O5 分子式、焓变计算、反应历程 分析 速率方程、压强与温度的 变化关系分析、平衡常数 计算 2018 全国 2 卷 CH4-CO2 催化重 整 焓变计算、平衡移动分析、平 衡常数计算、催化剂优劣判断 催化剂的选择性、速率方 程 2018 年全国 3 卷三氯氢硅 氧化还原、焓变计算、转化率 计算、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移 动分析 速率方程 2017 全国 1 卷 H2S 周期律应用、转化率计算、平 衡移动分析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平衡 常数计算 2017 全国 2 卷丁烯 焓变计算、平衡移动分析、 产率影响因素图像分析 2016 全国 2 卷丙烯腈 平衡移动分析、催化剂选择性、 产率与温度关系图像分析、 进料气体积比计算 2015 全国 1 卷碘及其化合物 氧化还原、KSP、焓变的计算、 速率方程、平衡移动分析 2015 全国 2 卷甲醇 焓变计算,K 表达式,平衡常数 与温度的关系、 平衡移动分析 2. 化学平衡与 电化学的综合 2019 全国 2 卷环戊二烯 焓变计算、转化率计算、平衡 移动分析、浓度时间图像分析、 KP 计算、电化学分析 2019 全国 3 卷氯化氢转化为 平衡常数大小比较、平衡移动 平衡常数计算、电化学分氯气 分析、焓变计算 析 3. 水溶液与化 学平衡综合 2016 全国 1 卷铬及其化合物 铬元素的相关性质、平衡转化 率判断、焓变变化判断 K 与 KSP 的计算 2016 全国 2 卷联氨 电子式、化合价、焓变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 平衡常数计算、产物判断、 2016 全国 3 卷用 NaClO2 溶液 作为吸收剂同时对烟气进行 脱硫、脱硝 物质名称、转化率、pH 变化、 速率大小判断、平衡常数表达 式、焓变计算 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平 衡移动分析 2017 全国 3 卷砷及其化合物 元素周期律、焓变计算、平衡 状态判断 平衡常数计算 三、【典型样题研究】 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 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 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 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 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__ 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 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 和 相等、 和 相等。 计算曲线a的反应在30~90 min内的平均速率 (a)=___________kPa·min −1。467 ℃时 和 随 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89 ℃时 和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 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于 (2)C (3)小于 2.02 COOH*+H*+H2O* COOH*+2H*+OH*(或H2O* H*+OH*) (4)0.0047 b c a d 【解析】(1)H2 还原氧化钴的方程式为:H2(g)+CoO(s) Co(s)+H2O(g);CO 还原氧化钴的方程式为: CO(g)+CoO(s) Co(s)+CO2(g),平衡时 H2 还原体系中 H2 的物质的量分数( )高于 CO 还原体系中 CO 的物质的量分数( ),故还原 CoO(s)为 Co(s)的倾向是 CO 大于 H2;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 CO(g)和 H2O(g)混合,可设其物质的量为 1mol,则 CO(g)+H2O(g) CO2(g)+H2(g) 起始(mol) 1 1 0 0 转化(mol) x x x x 平衡(mol) 1-x 1-x x x 2H Op COp 2COp 2Hp v 2Hp COp 2Hp COp ( ) ( ) ( )2 2 2 n H n H +n H O ( ) ( ) ( )2 n CO n CO +n CO 则平衡时体系中 H2 的物质的量分数= ,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 x0.5, 由此可判断最终平衡时体系中 H2 的物质的量分数介于 0.25~0.50,故答案为 C; (3)根据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并结合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相对能量可知, CO(g)+H2O(g)的能量(-0.32eV)高于 CO2(g)+H2(g)的能量(-0.83eV),故水煤气变换的 ΔH 小于 0;活化能 即反应物状态达到活化状态所需能量,根据变换历程的相对能量可知,最大差值为: 其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1.86-(-0.16)eV=2.02eV;该步骤的反应物为 COOH +H +H2O =COOH +2H +OH ;因反应前后 COOH 和 1 个 H 未发生改变,也可以 表述成 H2O =H +OH ; (4)由图可知,30~90 min 内 a 曲线对应物质的分压变化量 Δp=(4.08-3.80)kPa=0.28 kPa,故曲线 a 的反 应在 30~90 min 内的平均速率 (a)= =0.0047 kPa·min−1;由(2)中分析得出 H2 的物质的量分数介 于 0.25~0.5,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介于 0~0.25,即 H2 的分压始终高于 CO 的分压,据此可将图分成两部分: 由此可知,a、b 表示的是 H2 的分压,c、d 表示的是 CO 的分压,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逆 向移动,CO 分压增加,H2 分压降低,故 467 ℃时 PH2 和 PCO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b、c;489 ℃ 时 PH2 和 PCO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a、d。 2.【2018 新课标Ⅰ卷】采用 N2O5 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 ( ) ( ) ( ) 2n H xmol x= =n 21-x + 1-x +x+x mol  总            v 0.28 kPa 60min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 年 Devil 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 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 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 Daniels 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 25℃时 N2O5(g)分解反应: 其中 NO2 二聚为 N2O4 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 p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已知:2N2O5(g) 2N2O4(g)+O2(g) ΔH1=−4.4 kJ·mol−1 2NO2(g) N2O4(g) ΔH 2=−55.3 kJ·mol−1 则反应 N2O5(g)=2NO2(g)+ O2(g)的 ΔH =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v=2×10−3× (kPa·min−1)。t=62 min 时,测得体系中 =2.9 kPa,则此时的 =________ kPa,v=_______ 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 35℃,则 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 p∞(35℃)____63.1 kPa(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 N2O4(g) 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 Kp=_______kPa(Kp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 数,计算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3)对于反应 2N2O5(g)→4NO2(g)+O2(g),R.A.Ogg 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2O5 NO3+NO2 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2+NO3→NO+NO2+O2 慢反应 第三步 NO+NO3→2NO2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 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 NO3 C.第二步中 NO2 与 NO3 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1 2 2 5N Op 2Op 2 5N Op【答案】(1)O2 (2)53.1 30.0 6.0×10-2 大于 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2 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 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 13.4 (3)AC 【解析】(1)氯气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硝酸银中只有氧元素化合价会升高,所以氧化产物是氧气, 分子式为 O2; (2)①已知:ⅰ、2N2O5(g)=2N2O4(g)+O2(g) △H1=-4.4kJ/mol ⅱ、2NO2(g)=N2O4(g) △H2=-55.3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ⅰ÷2-ⅱ即得到 N2O5(g)=2NO2(g)+1/2O2(g) △H1=+53.1kJ/mol;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氧气与消耗五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2,又因为压强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消 耗五氧化二氮减少的压强是 2.9kPa×2=5.8kPa,则此时五氧化二氮的压强是 35.8kPa-5.8kPa=30.0kPa,因 此此时反应速率 v=2.0×10-3×30=6.0×10-2(kPa·min-1); ③由于温度升高,容器容积不变,总压强提高,且二氧化氮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 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所以若提高反应温度至 35℃,则 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 p∞(35℃)大于 63.1 kPa。 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五氧化二氮完全分解时的压强是 63.1kPa,根据方程式可知完全分解时最初生成的二氧 化氮的压强是 35.8kPa×2=71.6 kPa,氧气是 35.8kPa÷2=17.9 kPa,总压强应该是 71.6 kPa+17.9 kPa=89.5 kPa,平衡后压强减少了 89.5 kPa-63.1kPa=26.4kPa,所以根据方程式 2NO2(g) N2O4(g)可知平衡时四 氧化二氮对应的压强是 26.4kPa,二氧化氮对应的压强是 71.6 kPa-26.4kPa×2=18.8kPa,则反应的平衡常数 。 (3)A、第一步反应快,所以第一步的逆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的逆反应速率,A 正确;[来源:学+B、根据第二步和 第三步可知中间产物还有 NO,B 错误;C、根据第二步反应生成物中有 NO2 可知 NO2 与 NO3 的碰撞仅部分 有效,C 正确;D、第三步反应快,所以第三步反应的活化能较低,D 错误。答案选 AC。 3.【2015 新课标Ⅰ卷】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 MnO2 和 H2SO4,即可得到 I2,该反 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_。 (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 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 AgNO3 溶液,当 AgCl 开始沉 淀时,溶液中 为:_____________,已知 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 218.8 13.426.4pK kPa kPa= ≈ )( )( − − Clc Ic(3)已知反应 2HI(g) ===H2(g) + I2(g)的 ΔH= +11kJ·mol-1,1mol H2(g)、1mol 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 分 别 需 要 吸 收 436kJ 、 151kJ 的 能 量 , 则 1molHI(g) 分 子 中 化 学 键 断 裂 时 需 吸 收 的 能 量 为 ______________kJ。 (4)Bodensteins 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 H2(g) + I2(g) 在 716K 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 x(HI)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下表: t/min 0 20 40 60 80 120 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 ①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 ② 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 v 正= k 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 v 逆=k 逆·x(H2)·x(I2),其中 k 正、k 逆 为速率常数,则 k 逆为________(以 K 和 k 正表示)。若 k 正 = 0.0027min-1,在 t=40min 时,v 正 =__________min-1 ③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v 正~x(HI)和 v 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 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MnSO4; (2) 4.7×10-7; (3) 299 (4)① ;②k 逆= k 正/K ;1.95×10-3;③ A、E 【解析】(1)问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来判断还原产物是中学常规考法,迁移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可 得 MnSO4。 (2) 体系中既有氯化银又有碘化银时,存在沉淀转化平衡:AgI(s) +Cl- AgCl(s) +I-。 2784.0 108.0108.0 ×=K 分子、分母同时乘以 ,有: ,将 Ksp (AgCl) =1.8×10-10,Ksp(AgI)=8.5×10-17 代入得: 。 (3) 键能一般取正值来运算,ΔH=E(反应物键能总和)-E(生成物键能总和);设 1molHI(g)分 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 xkJ,代入计算:+11=2x-(436+151) x =299 (4) ①问中的反应是比较特殊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不同的起始态很容易达到等效的平衡状 态。大家注意表格中的两列数据是正向和逆向的两组数据。 716K 时,取第一行数据计算:2HI(g) H2(g)+I2(g) n(始)(取 1mol) 1 0 0 Δn (0.216) (0.108) (0.108) n(平) 0.784 (0.108) (0.108) 化学平衡常数为 本小题易错点:计算式会被误以为是表达式。 ②问的要点是:平衡状态下,v 正= v 逆,故有:k 正·x2(HI) = k 逆·x(H2)·x(I2) 变形:k 正/ k 逆={ x(H2)·x(I2)}/ x2(HI)=K 故有: k 逆= k 正/K ③ 问看似很难,其实注意到升温的两个效应(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平衡移动)即可突破:先看图像 右半区的正反应,速率加快,坐标点会上移;平衡(题中已知正反应吸热)向右移动,坐标点会左移。 综前所述,找出 A 点。同理可找出 E 点。 4.【2019 新课标Ⅱ】环戊二烯(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g) (g)+H2(g) ΔH1=100.3 kJ·mol −1 ① H2(g)+ I2(g) 2HI(g) ΔH2=−11.0 kJ·mol −1 ② )( )( − − = Clc IcK )( +Agc )( )( )()( )()( )( )( AgClK AgIK ClcAgc IcAgc Clc IcK ps ps=⋅ ⋅== −+ −+ − − 7107.4)( )( − − − ×= Clc Ic 22 22 784.0 108.0108.0 )( )()( ×=⋅= HIc IcHcK对于反应: (g)+ I2(g) (g)+2HI(g) ③ ΔH3=___________kJ·mol −1。 (2)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碘和环戊烯( )在刚性容器内发生反应③,起始总压为 105Pa,平 衡时总压增加了 20%,环戊烯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_________Pa。达到平 衡后,欲增加环戊烯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填标号)。 A.通入惰性气体 B.提高温度 C.增加环戊烯浓度 D.增加碘浓度 (3)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 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T1>T2 B.a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点的反应速率 C.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 D.b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1 (4)环戊二烯可用于制备二茂铁(Fe(C5H5)2,结构简式为 ),后者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等领 域中。二茂铁的电化学制备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电解液为溶解有溴化钠(电解质)和环戊二烯 的 DMF 溶液(DMF 为惰性有机溶剂)。 该电解池的阳极为____________,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电解制备需要在无水条件下进 行,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9.3 (2)40% 3.56×104 BD(3)CD (4)Fe 电极 Fe+2 = +H2↑(Fe+2C5H6 Fe(C5H5)2+H2↑) 水会阻碍中间物 Na 的生成;水会电解生成 OH−,进一步与 Fe2+反应生成 Fe(OH)2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反应③的 ΔH=89.3kJ/mol; (2)假设反应前碘单质与环戊烯均为 nmol,平衡时环戊烯反应了 xmol,根据题意可知; (g)+I2(g)= (g)+2HI(g) 增加的物质的量 1mol 1mol 1mol 2mol 1mol xmol 2n×20% 得 x=0.4nmol,转化率为 0.4n/n×100%=40%; (g) + I2(g)= (g)+ 2HI(g) P(初) 0.5×105 0.5×105 0 0 ΔP 0.5×105×40% 0.5×105×40% 0.5×105×40% 1×105×40% P(平) 0.3×105 0.3×105 0.2×105 0.4×105 Kp= =3.56×104; A.T、V 一定,通入惰性气体,由于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无影响,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 A 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环戊烯转化率升高,故 B 正确;C.增加环戊烯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但环戊烯转化率降低,故 C 错误;D,增加 I2 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环戊烯转化率升高,故 D 正确; (3)A.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减少越多,则 T1v(逆),a 点反应物浓度大于 b 点,故 a 点正反应速率大于 b 点,故 C 正确;D.b 点时环戊 二烯浓度由 1.5mol/L 减小到 0.6mol/L,减少了 0.9mol/L,因此生成二聚体 0.45mol/L,故 D 正确。 (4)根据阳极升失氧可知 Fe 为阳极;根据题干信息 Fe-2e-=Fe2+,电解液中钠离子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得 环戊二烯得电子生成氢气,同时与亚铁离子结合生成二茂铁,故电极反应式为 Fe+2 = +H2↑; 电解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因为中间产物 Na 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亚铁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 结合生成沉淀。 5 2 5 5 5 0.4 10 0.2 10 0.3 10 0.3 10 × × × × × × ( )5.【2019 新课标Ⅲ】近年来,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氯气的需求量和氯化氢的产出量也随之迅速增长。 因此,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Deacon 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4HCl(g)+O2(g)=2Cl2(g)+2H2O(g)。下图为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 c(HCl) ∶c(O2)分别等于 1∶1、4∶1、7∶1 时 HCl 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可知反应平衡常数 K(300℃)____________K(400℃)(填“大于”或“小于”)。设 HCl 初始浓度 为 c0,根据进料浓度比 c(HCl)∶c(O2)=1∶1 的数据计算 K(400℃)=____________(列出计算 式)。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可以保持反应物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进料浓度比 c(HCl)∶ c(O2)过低、过高的不利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 (2)Deacon 直接氧化法可按下列催化过程进行: CuCl2(s)=CuCl(s)+ Cl2(g) ΔH1=83 kJ·mol-1 CuCl(s)+ O2(g)=CuO(s)+ Cl2(g) ΔH2=-20 kJ·mol-1 CuO(s)+2HCl(g)=CuCl2(s)+H2O(g) ΔH3=-121 kJ·mol-1 则 4HCl(g)+O2(g)=2Cl2(g)+2H2O(g)的 ΔH=_________ kJ·mol-1。 (3)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 HCl 的转化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写出 2 种) (4)在传统的电解氯化氢回 收氯气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最近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新的工艺 方案,主要包括电化学过程和化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负极区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反应方程式)。电路中转移 1 mol 电子,需消耗氧 气__________L(标准状况)。 1 2 1 2 1 2【答案】(1)大于 O2和Cl2分离能耗较高、HCl转化率较低 (2)﹣116 (3)增加反应体系压强、及时除去产物 (4)Fe3++e−=Fe2+,4Fe2++O2+4H+=4Fe3++2H2O 5.6 【解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知,HCl 平衡转化率越大,平衡常数 K 越大,结合图像知升高温度平衡转化 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 K(300℃)>K(400℃); 由图像知,400℃时,HCl 平衡转化率为 84%,用三段式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 起始(浓度) c0 c0 0 0 变化(浓度) 0.84c0 0.21c0 0.42c0 0.42c0 平衡(浓度)(1-0.84)c0(1-0.21)c0 0.42c0 0.42c0 则 K= ;根据题干信息知,进料浓度比过低,氧气大量剩余,导致分离产物氯气和氧 气的能耗较高;进料浓度比过高,HCl 不能充分反应,导致 HCl 转化率较低; (2)根据盖斯定律知,(反应 I+反应 II+反应 III)×2 得 ΔH= (ΔH1+ΔH2+ΔH3)×2=-116kJ·mol-1; (3)若想提高 HCl 的转化率,应该促使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 可以增大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也可以及时除去产物,减小产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 (4)电解过程中,负极区即阴极上发生的是得电子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还原反应,则图中左侧为 负极反应,根据图示信息知电极反应为:Fe3++e-=Fe2+和 4Fe2++O2+4H+=4Fe3++2H2O;电路中转移 1 mol 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1mol÷4=0.2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0.25m ol×22.4L/mol=5.6L。 6.【2017·新课标Ⅲ】砷(As)是第四周期ⅤA 族元素,可以形成 As2S3、As2O5、H3AsO3、H3AsO4 等化合 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 As2S3)制成浆状,通入 O2 氧化,生成 H3AsO4 和单质硫。写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4 0 (0.42) (0.42) (1 0.84) (1 0.21)c × − × − 2 2 24HCl(g) O (g) 2Cl (g) 2H O(g)+ = + 2 2 4 0 (0.42) (0.42) (1 0.84) (1 0.21)c × − × − 2 2 24HCl(g) O (g) 2Cl (g) 2H O(g)+ = +(3)已知:As(s)+ H2(g)+2O2(g)=H3AsO4(s) ΔH1 H2(g)+ O2(g)=H2O(l) ΔH2 2As(s)+ O2(g) =As2O5(s) ΔH3 则反应 As2O5(s) +3H2O(l)= 2H3AsO4(s)的 ΔH =_________。 (4)298 K 时,将 20 mL 3x mol·L−1 Na3AsO3、20 mL 3x mol·L−1 I2 和 20 mL NaOH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 (aq)+I2(aq)+2OH−(aq) (aq)+2I−(aq)+ H2O(l)。溶液中 c( )与反应时间(t)的 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溶液的 pH 不再变化 b.v(I−)=2v( ) c.c( )/c( )不再变化 d.c(I−)=y mol·L−1 ②tm 时,v 正_____ v 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tm 时 v 逆_____ tn 时 v 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 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为___________。 【答案】(1) (2)2As2S3+5O2+6H2O=4H3AsO4+6S 增加反应物 O2 的浓度,提高 As2S3 的转化速率 (3)2△H1−3△H2−△H3 (4)①ac ②大于 ③小于 tm 时生成物浓度较低 ④ 3 2 1 2 5 2 3 3AsO − 3 4AsO − 3 4AsO − 3 3AsO − 3 4AsO − 3 3AsO − 3 1 1 2 4 (mol L )( ) y x y − −⋅−【解析】(1)砷是 33 号元素,原子核外 K、L、M 电子层均已经排满,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根据提给信息可以得到 As2S3+O2→H3AsO4+S,As2S3 总共升高 10 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得 2As2S3+5O2→4H3AsO4+6S , 再 考 虑 质 量 守 恒 , 反 应 前 少 12 个 H 和 6 个 O , 所 以 反 应 原 理 为 2As2S3+5O2+6H2O=4H3AsO4+6S。该反应加压时,能增加反应物 O2 的浓度,能够有效提高 As2S3 的转化速 率。 (3)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反应 As2O5(s) +3H2O(l)= 2H3AsO4(s)可以由反应①×2-反应②×3-反应③转化 得到,则 2△H1−3△H2−△H3。 (4)①a.溶液 pH 不变时,则 c(OH −)也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根据速率关系,v(I −) /2=v( ),则 v(I−)=2v( )始终成立,v(I−)=2v( )时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由于提供的 Na3AsO3 总量一定,所以 c( )/c( )不再变化时,c( )与 c( )也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 状态;d.平衡时 c(I−)=2c( )=2×y mol·L−1=2y mol·L−1 时,即 c(I−)=y mol·L−1 时反应不是平衡状态。② 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进行,tm 时反应继续正向进行,v 正>v 逆。③tm 时比 tn 时 浓度小,所以逆反应速率: tm”“ 2 4 2 2 2 7 24K CrO 4H O 2K Cr O 2H 4KOH+ + ↑ +通电 H∆ S∆ G∆ H∆ S∆ 通电②部分物质的燃烧热: 则反应 C(s)+H2O(g)=CO(g)+H2(g)的△H=___________kJ/mol。 (2)天然气部分氧化制取合成气。 如果用 O2(g)、H2O(g)、CO2(g)混合物氧化 CH4(g),欲使制得的合成气中 CO 和 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则原混合物中 H2O(g)与 CO2(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Ⅱ.利用合成气合成乙醇 在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为 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 2 mol CO 和 4molH2,发生反应:2CO(g)+4H2(g) CH3CH2OH(g)+H2O(g)。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能作为判断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压强不再变化 b.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c.密度不再变化 (3)反应起始压强记为 p1、平衡后记为 p2,平衡时 H2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用含 p1、p2 的代数式表示) Ⅲ.合成乙醇的条件选择 为探究合成气制取乙醇的适宜条件,某科研团队对不同温度、不同 Rh 质量分数的催化剂对 CO 的吸附强度 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如图。CO 的非离解吸附是指 CO 尚未乙醇化,离解吸附是指 CO 已经乙醇化。 由此可见催化剂温度对 CO 吸附强度的影响是___________;用 Rh 作催化剂,合成气制取乙醇的适宜温度 是___________。 【答案】+ 131. 3 2 : 1 K=c(H2O) c( CH3CH2OH) /[c2(CO) c4(H2 )] ab 3(p1-p2)/ 2p1 100%   ×在低温区,温度升高、不同催化剂对 CO 的吸附强度均增大;在高温区,温度升高、不同催化剂对CO 的吸 附强度均减小;相同温度下,催化剂中 Rh 质量分数越高,CO 的吸附强度越大 550 【解析】I. (1)根据已知条件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①H2O(g)= H2O(l)△H=-44 kJ/ mol;②C(s)+O2(g)=CO2(g)△H=-393.5 kJ/ mol;③CO(g)+1/2O2(g)=CO2(g)△H=-283.0 kJ/ mol ;④H2(g)+1/2 O2(g)= H2O(l) △H=-285.8 kJ/ mol; 则①+②-③-④为 C(s)+ H2O(g)= CO(g)+H2(g) △H =+ 131.3 kJ/mol。答案: + 131.3。 (2)制得的合成气中 n(CO) : n(H2)=1 : 2,要求 O2(g)、H2O(g)、CO2(g)、CH4(g)混合物里 n(C) : n(H)=1 : 4;由 于 CH4(g)中 n(C) :n(H)=1 : 4,则 n(H2O) : n(CO2)=2 : 1。答案:2:1。 Ⅱ. (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可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K=c(H2O)·c(CH3CH2OH)/[c2(CO)·c4(H2 )] (2)温度、容积一定时,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而该反应为化学计量数改变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 减小,直到平衡时压强为定值,故 a 正确;平均摩尔质量 M=m/n,m 不变、M 不变,则 n 不变,已达平衡, 故 b 正确; =m/V,m、V 不变,ρ 恒为定值,故 c 错误。答案:ab。 (3)在反应 2CO(g)+4H2(g) CH3CH2OH(g)+H2O(g)中,减少的气体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 H2 的物质的量, 设转化率为 a(H2),故 4a(H2):(2+4)=(p1-p2):p1,解得 a(H2)=3(p1-p2)/2p1 100%。答案:3(p1-p2)/2p1 100%。 Ill.分析图像可知,催化剂对 CO 的吸附分非离解吸附和离解吸附两种。图像表明,无论何种吸附,①温度 对 CO 的吸附强度的影响是:在低温区,温度升高、CO 的吸附强度增大;在高温区,温度升高、CO 的吸附 强度减小。②催化剂中 Rh 质量分数对 CO 的吸附强度的影响是:相同温度下,催化剂中 Rh 质量分数越高、 CO 的吸附强度越大。从图中可知,合成乙醇的适宜温度需控制在 CO 离解吸附强度最大处即 550℃。答案: 在低温区,温度升高、不同催化剂对 CO 的吸附强度增大;在高温区,温度升高、不同催化剂对 CO 的吸附 强度减小;相同温度下,催化剂中 Rh 质量分数越高、CO 的吸附强度越大;550℃。 4.乙二醛是一种低级醛,它有着极其活跃的化学反应性,并有广泛的用途。 I.乙二醛的工业制法如下: (1)乙醛(CH3CHO)液相硝酸氧化法 在 Cu(NO3)催化下,用稀硝酸氧化乙醛制取乙二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法具有原料易得、 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是____________ 。 (2)乙二醇(HOCH2CH2OH)气相氧化法 ①已知: OHC-CHO(g) +2H2(g) HOCH2CH2OH(g) △H=-78kJ/mol K1 2H2(g)+O2(g) 2H2O(g) △H=-484kJ/mol K2 乙二醇气相氧化反应 HOCH2CH2OH(g)+O2(g) OHC-CHO(g) + 2H2O(g)的相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 ℃ ρ × ×常数 K=___ (用含 K1、K2 的代数式表示)。 ②当原料气中氧醇比为 1.35 时,乙二醛和副产物 CO2 的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温度在 450~ 495℃之间和超过 495℃时,乙二醛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___、____。 II.乙二醛的用途之一是可以电解氧化制备乙醛酸(OHC-COOH),其生产装置如图所示,通电后,阳极产生的 Cl2 与乙二醛溶液反应生成乙醛酸。 (3)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4)阳极液中盐酸的作用,除了产生氯气外,还有__________作用。 (5)保持电流强度为 aA,电解 tmin,制得乙醛酸 mg,列式表示该装置在本次电解中的电流效率 η=__________ (已知:法拉第常数为 f C·mol-l; ) 【答案】 3CH3CHO+4H++4NO3- 3OHC—CHO+4NO↑+ 5H2O 尾气有污染(或“腐蚀设备”等其他合理 答案) K2/K1 温度升高,主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大于 495℃,乙二醇大量转化为 CO2 等副产 物 2H++2e-=H2↑ 增强导电性(或“平衡阴极区电解液电荷”等其他合理答案) mf/2220at×100%【解析】Ⅰ.(1)在 Cu(NO3)2 催化下,乙醛被氧化为乙二醛,NO3-还原为 NO,化学方程式为: 3CH3CHO+4H++4NO3- 3OHC—CHO+4NO↑+ 5H2O,该方法的缺点是尾气有污染。 (2)①设前两个反应分别为反应①、②,②-①,由盖斯定律可得 ;平衡常数即为 反应②与反应①平衡常数的商,则 。 ②HOCH2CH2OH(g)+O2(g) OHC-CHO(g)+2H2O(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乙二醛产 率降低;温度大于 495℃,乙二醇大量转化为 CO2 等副产物,乙二醛产率降低。 Ⅱ.(3)阴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2H++2e-=H2↑。 (4)阳极液中盐酸可以增强溶液导电性。 (5)tmin 内,电极上通过的总电量 ,则电极上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制得乙醛酸 mg,其物质的量为 ,醛基氧化为羧基,C 由+2 价变为+4 价,则消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则电解效率为 ×100%= mf/2220at×100%。 5.中科院官微曾给出灰霾中细颗粒物的成因,部分分析如下图所示。 (1)根据如图信息可以看出,所列的气体污染物并非由机动车行驶造成的是______。汽车发动机废气稀燃 控制系统主要工作原理如上右图所示;写出稀燃过程中 NO 发生的主要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活动排出的氨可能是施用的化肥分解,也可能是施用不当导致的。比如某些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 施用会释出氨,用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研究发现我国的霾呈中性,其主要原因如下图所示,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NH3(气)+SO2(气)+2NO2(气) 2NH4+(溶液)+A(溶液)+2HONO(气)(4)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 SO2 和 NOx,采用 NaClO2 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将含 有 SO2 和 NOx 的烟气通入盛有 NaClO2 溶液的反应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有关数据如 下(其他极微量离子忽略不计): 离子 Na+ SO42- NO3- H+ Cl− 浓度/(mol·L−1) 5.5×10−3 8.5×10−4 y 2.8×10−4 3.5×10−3 ①NO 和 NaClO2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中 y=_______。 (5)工业生产硝酸也有可能产生 NOx 污染。请写出硝酸生产中的第一步:氨的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氮气制氨的产率为 90%,用氨生产硝酸时氨的催化氧化和氮 氧化物转化为硝酸的损耗依次为 5%、3%,1000 mol 氮气可制___________mol 硝酸。 【答案】SO22NO+O2=2NO2NH4++OH-=NH3↑+H2OSO42-4NO+3ClO2-+2H2O=4NO3-+3Cl-+4H+5.8×10−44NH3+5O2 4NO+6H2O1659 【解析】(1)根据如图信息可以看出,所列的气体污染物并非由机动车行驶造成的是 SO2。NO 被氧气氧化 为 NO2,则稀燃过程中 NO 发生的主要反应的方程式为 2NO+O2=2NO2。 (2)铵盐与强碱反应会放出氨气,则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会释出氨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OH-= NH3↑+H2O; (3)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 A 的化学式是 SO42-。 (4)①NO 和 NaClO2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根和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NO+3ClO2- +2H2O=4NO3-+3Cl-+4H+。 ②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表中 y=(5.5×10-3+2.8×10-4―3.5×10-3―2×8.5×10-4)mol·L-1=5.8×10-4 mol·L-1。 (5)氨的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 1000mol 氮气可制得硝 酸的物质的量是 1000mol×2×0.9×0.95×0.97≈1659mol。 6.乙二醇(沸点:197.3℃)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由煤基合成气(主要成分 CO、H2)与氧气先制备得到 草酸二甲酯(沸点:164.5℃),再加氢间接合成乙二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反应过程 如下: 反应 I:4NO(g)+4CH3OH(g)+O2(g) 4CH3ONO(g)+2H2O(g) △H1 =a kJ·mol-1反应 II:2CO(g)+2CH3ONO(g) CH3OOCCOOCH3(l) + 2NO(g) △H2=b kJ·mol-1 反应 III:CH3OOCCOOCH3(1)+4H2(g) HOCH2CH2OH(1)+2CH3OH(g) △H3 =c 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基合成气间接合成乙二醇的总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该反应在较低 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 ______0(填“>”“0 B.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逐渐减弱,对 CO 的选择性逐渐降低 C.综合考虑空时收率和 CO 的选择性,工业生成 CH3OOCCOOCH3 时,选择 140℃效果最好 D.130℃时,CO 的选择性最高,说明 CO 生成 CH3OOCCOOCH3 的转化率最高 (4)120℃、常压时,CH3OOCCOOCH3 +4H2 HOCH2CH2OH+2CH3OH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画出 180℃、常压时,加入催化剂,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________(5)研究证实,乙二醇、氧气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形成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CO(g)+8H2(g)+O2(g) 2HOCH2CH2OH(l)+2H2O(g) △H =(a+2b+2c) kJ·mol-1 < 100 增 大 C HOCH2CH2OH-10e-+14OH-==2CO32-+10H2O 【解析】(1)反应 I:4NO(g)+4CH3OH(g)+O2(g) 4CH3ONO(g)+2H2O(g) △H1 =a kJ·mol-1 反应 II:2CO(g)+2CH3ONO(g) CH3OOCCOOCH3(l)+2NO(g) △H2=b kJ·mol-1 反应 III:CH3OOCCOOCH3(1)+4H2(g) HOCH2CH2OH(1)+2CH3OH(g) △H3 =c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将 I+ II×2+III×2 得 4CO(g)+8H2(g)+O2(g) 2HOCH2CH2OH(l)+2H2O(g) △H =(a+2b+2c)kJ·mol-1 ;该反应的△S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