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三 6 月 5 日模拟考试试题
语 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命题者:李先虎 奚俊杰 饶文广 审题:李先虎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
从而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
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如果说儒家
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
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
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已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
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
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现代社会是一
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超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
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
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暴发,使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的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
播。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
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
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
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
态,这就是“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
调统一。社会成员长期处于竞争压力和信息爆炸之下,会失掉应有的韧性,感到焦虑抑郁,心灵无处安放。
而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又将这种心态失衡进一步放大。对此,道家思想又特别重视对于身家性命的养护,
认为过分放纵物质欲望是疾病之源,主张返璞归真,在沉静自然中积蓄力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
耳聋”,在现代社会的喧嚣声中求得内心的安宁至为重要。这种淡泊自然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代都有其意
义,而尤为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所需要。道家还指出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认为静可以转化为动,柔可以转化为刚,弱可以转化为强。认识了
灾变生死的必然性和正反转换之可能,我们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就能有所寄托,进退自如。
(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向的儒家思想完美地铸就了中华民族“韧”性特质,这种“韧”的精神,具有着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
新的能力。
B. 现代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使得人们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 忽视了
人与内心的平衡。
C. 这次疫情 暴发,提醒我们在社会生活高速发展的同时,需要重拾我们沉静内敛的精神,力求达到与自
然的协调统一。
D. 道家思想认为,这次疫情使一些人心态进一步失衡,完全是人们过分放纵物质欲望导致的,要重视对身
家性命的养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名句“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来说明现代社会变化之大,发展之速。
B. 文章能够辩证地阐释问题,既指出了儒家和道家各自的优势,也指出了它们的不足。
C.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说明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念与道家对待自然的态度的不同。
D. 文章引用一些历史名言,丰富了文章内涵,同时也作为理论论据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情对于人类而言属于逆境与灾祸,它的出现有必然性,但也会带来新的转机,使人类具有了免疫力而
进退自如。
B. 由于具有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特性,道家并不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因而也就缺乏推动社会前进
的潜能。
C. 在道家看来,只有人类不再为自己的利益去利用自然的工具价值,才能使万物自行达到存在与发展的最
的
的佳状态。
D. 儒家提倡的修齐治平的“入世”思想,可以配合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但也可能会使得人们忽视人与自
然的协调。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A 项,“儒家思想完美地铸就了中华民族‘韧’性特质”错。原文说“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
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故应说是“儒道共同铸造了韧性特质”。
B 项,“……使得……”逻辑关系错。原文是“在超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
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二者构不成因
果关系。
D 项,“道家思想认为”偷换概念,“完全是人们过分放纵物质欲望导致的”说法太绝对。“这次疫情使--
些人心态进一步失衡”并不是道家认为,“完全”也过于绝对。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B 项,“也指出了它们的不足”错。纵观全文,文章没有指出道家的不足,属主观臆测。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A 项,“使人类具有了免疫力而进退自如”错。文本并没有此类表述,属牵强附会,于文无据。原文的意思
是认识了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面对突发疫情时就能有所寄托,进退自如。
B 项,“道家并不适应现代化进程”错。原文说“道家思想又特别重视对于身家性命的养护,认为过分放纵
物质欲望是疾病之源,主张返璞归真,在沉静自然中积蓄力量。”明显是对道家思想的赞扬与肯定。
C 项,“只有……才……”太绝对,原文没有此类表述,原文道家反对 是人类只看到自然的工具的价值,
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自然。
故选 D。
【点睛】解答以上三道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文
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
的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 年可以说是网红经济的元年,这一年,很多网络红人创造出了各种“神话”,刷新了我们对“网红”
的认知。
李佳琦、李子柒等头部网红频频出圈,受到主流关注,网红的社会认同度也进一步提升,李佳琦卖货
主播的身份得到广泛认可。
大数据交易平台数据宝统计显示,号称 2019 年“带货一哥”李佳琦赚了将近 2 亿元,网红李子柒赚了
1.6 亿。如果以 2018 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指标看,2123 家公司净利润不及李子柒。也就是说,全部 A 股公司
有六成以上盈利能力不及一名网红。
在网络直播上,“网红”李佳琦的一句 OMG,俘获了万千少女。而今这位被称为“口红一哥”的网红,
1 月 5 日晚在“所有女孩”面前推销了某上市公司旗下产品“麻辣香肠”,5 分钟狂卖 10 万十包,总计销售
额突破 300 万元,累计观看人次 1677 万。更让人看呆的是,一场 5 分钟的直播广告,第二天竟然让这家上
市公司涨停了。一场网红带货的直播,为这家公司带来了 5.48 亿元市值增长。
(摘编自《李佳琦年赚 2 亿,李子柒 1.6 亿! 背后赚大了的,还有他们》,
中国经济网 2020 年 1 月 8 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网红经济的混乱主要体现在:以“流量为王”。网红走红速度快,经济效益高,促使人们蜂拥而至,迫
不及待地追逐“流量快车”,以至于许多人为流量“无所不用其极”。为了点击量和关注度,传播低俗信息、
进行恶意炒作等行为带偏了社会价值观。某些网红轻松暴富,让人蠢蠢欲动,数据显示,54%的 95 后受访
毕业生渴望当“网红”。某一线城市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 80%的受访小学生梦想成为“网红”,有的家长甚至为孩子报了“网红培训班”。
网红经济在操作中逐渐背离了本质。网红经济是先有内容供给,后有关注聚焦,关注聚焦达到一定程
度后才爆发的经济现象。网红应该传播优质内容信息,而非低俗内容,更不能炒作。如今提及网红,浮现
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无下限的炒作、低俗和比傻,资本包装下的网红经济被工厂化批量生产,同质化严
重。且不说网红妆容千人一面,就是在内容上也大多雷同。
虽然当前的网红经济存很多问题,但网红经济是符合并响应时代变迁的产物。信息媒介的更新迭代助
推了网红经济的崛起。随着信息媒介的更新迭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版图,部分刊报
关停。如今个体间的信息交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平台上交流的不只是房子和衣服,观点和信息也成为
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媒介走向了共享媒体时代。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的时代需求已转变为精神需求,网红是人们精神需求下自发选择的产物之一,与时代需求相契合。也
就是说网红经济符合当前中国主要矛盾的转移偏向。电商的大量加盟构成了“网红+直播+电商”的生态闭
环,加速了网红变现速度。
展望未来,在政府从大放到大治的调控管控下,网红经济将通过自我调整和自我淘汰,以规范化进行
重构,逐步回归到“魂”上,形变而魂不变:与信息经济的本质相吻合,以内容为主;以自身的价值观和使
命感传播正能量。
此外,从形式上看,未来网红可能并不是真人。虚拟网红的火热将倒逼真人网红进行自我革新,最终
演变为“真人+虚拟”相结合的模式。不论网红经济如何衍变,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未来,谁
以内容为王,谁就更可能维持网红经济“长红”。
(摘编自《网红经济“下半场”怎么走?回归内容为王》,财股网 2020 年 1 月 8 日)
4. 下列关于“网红经济”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 年网红经济的收益超过了六成以上的 A 股公司的净利润。
B. 从本质上看,网红经济只要内容优质,就一定会获得关注聚焦。
C.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的时代需求都已经发生转变。
D. 网红经济在政府的调控管控下,将自我调整、淘汰,进行重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 年很多网红创造了各种“神话”,其社会认同度进一步提升。也有许多人为流量进行低俗营销、恶
意炒作,带偏了社会价值观。
B. 2018 年网红主要领域涉及广泛,包括娱乐、美妆、美食、财经等方面,从领域占比看,传统的文娱领域
占据网红所在领域的主导位置。
C.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经济运营从单一平台向多平台化方向发展。据统计,2018 年,拥有 6 个以上的平台账号的中国网红不到 30%。
D. 未来网红可能并不是真人,但不论网红经济如何衍变,不变的是内容。谁能提供优质的内容,谁就更可
能维持网红经济“长红”。
6. 网红经济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6. 存在问题:①为了流量,传播低俗信息,进行恶意炒作,带偏了社会价值观;②背离了内容为王的本质,
同质化严重,内容大多雷同。
未来发展:①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淘汰,提供优质内容,传播正能量;②加大政府调控管控的力度,加强
内容监管,规范市场行为;③促进虚拟技术的发展,倒逼真人网红进行自我革新,改变直播模式。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具体而言是理解词语内容并进行比较的题。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
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看是选正确还是错误。然后要能够从文本中找到原文,进行比对,最后才能选出答
案。做这类题要培养良好心态:耐心细致,找准问题源;准确理解。忌主观臆断;心浮气躁时,由题带文;
试卷看似无情,却有情,切忌厌烦心态。题干要求选出“关于“网红经济”的解说正确的一项”。
A 项,“2018 年网红经济的收益”错误,材料一中只是写到了 2019 年李子柒的收入超过了 2018 年六成以
上的 A 股公司的净利润,故排除;
B 项,表述绝对化。网红经济是先有内容供给,后有关注聚焦。原文只是阐述了先后关系。故排除;
C 项,题干要求是对“网红经济”的解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的时代需求都已经发生转变”答非所
问,故排除。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
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
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
项。题干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2018 年,拥有 6 个以上的平台账号的中国网红不到 30%”错误,根据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中国网红
拥有的平台账号比例,6—10 个的占 29.43%,10 个以上的占 33.07%,合起来超过了 60%了。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网
红经济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如何发展”,可以明确需要考生认真理解材料三,从材料三中筛选答案。材料
三先讲网红经济存在的问题,然后讲网红经济的趋势和走向。考生可以通过抓关键句的方式明确答案要点。
网红经济存在的问题,第一段的关键句是“网红经济的混乱主要体现在:以‘流量为王’”;第二段的关键
句是“网红经济在操作中逐渐背离了本质”,结合相关论述,概括即可。
未来应如何发展,可以抓最后两段中“政府从大放到大治的调控管控下,网红经济将通过自我调整和自我
淘汰”、“从形式上看,未来网红可能并不是真人。虚拟网红的火热将倒逼真人网红进行自我革新,最终演
变为‘真人+虚拟’相结合的模式。”等句,从政府、网红及网红经济的形式三个角度来概括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 虻(节选)
伏尼契
礼拜三早晨,日出时,他们把牛虻带到院子里。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显了,他重重地靠着军曹的胳
膊,走得异常困难、痛苦,但他脸上所有的消沉、谦顺都已无影无踪。空寂中把他压垮的幽灵似的恐惧、
虚幻世界里的幻象与梦境,都随着产生它们的夜消失了,而一旦太阳光芒四射,敌人出现在面前,他便激
起斗志,再也无恐惧可言了。
执行死刑的六个枪手在爬满春藤的墙前站成一排,这墙就是他那天夜晚进行不幸尝试时爬过的布满裂
缝正要坍塌的墙壁。士兵们站在一起后,手里握着枪,好不容易抑制住眼泪。他们被叫来杀死牛虻,真是
不堪设想的恐怖。他那直刺人心的辩才,他那无休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气,曾像太阳
的光芒一样在他们死气沉沉的生活中闪耀,而现在,他必须死,死于他们之手,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去熄
灭天上的明灯。
在院子里那棵巨大的无花果树下,他的坟墓正在等着他,那是夜里由一些很不情愿的士兵挖的,铁锹
上沾上了他们的泪水。他走过时,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魆魆的坑和坑边打蔫儿的小草,他深深地吸
了一口气,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
靠近大树,军曹停下来。牛虻带着最欢欣的微笑回头看了看。
“我要站在这儿吗,军曹?”
军曹默默点点头,他喉头哽咽,悔恨自己竟不能说句话来救他的命。统领、他的侄子、为枪手发令的
中尉、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已经站在院中了,他们一本正经地往前走着,看到牛虻含笑的眼睛中光芒四射
的蔑视,他们都有些局促不安。
“我的孩子,”牧师上前打断他的话,别的人后退了几步,以便单独谈话,“再过几分钟,你就要面
对你的创造者了,难道留给你忏悔的这几分钟,你还要用来说这些话吗?我请求你想想,不忏悔就死会让所有的罪孽压在你的头上,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等你站到你的审判者面前,再想忏悔可就来不及了。难
道你竟要开着玩笑走到上帝森严的神座前吗?”
“开玩笑吗,牧师大人?我觉得,忏悔这东西只有你们才用得着,轮到我们收拾你们的时候,我们会
用大炮来代替这半打破旧的马枪的,那时候,就会真正领教我们是多么能开玩笑的。”
“你还要用大炮?唉,可怜的人,难道你还不明白,你现在正处在可怕的深渊边上吗?”
牛虻回头望了一眼那开着口的坟墓。
“原……原来牧师大人认为,只要把我埋在这儿,就算是把我了结了?也许会用石头压上坟头,免……
免得我在‘三天之后’复……复活吧?别害怕,牧师大人!我不会侵犯你们这廉价表演的专利权的,我会
和老鼠一样,在你们把我放下去的地方安安静静地躺着。即使这样,我们也还会用大炮的。”
“啊,慈悲的上帝!”牧师喊道,“饶恕这个可怜的人吧!”
“阿门!”中尉低沉地叫了一声,与此同时,上校和他的侄子在自己身上虔诚地划着十字。
显然,再这么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牧师放弃了徒劳的尝试,没有再拖延,简短的准备就
这样完成了。牛虻自己走到指定的位置,只转过身看了一会儿红黄交融的灿烂朝霞。他重复了不要蒙眼的
要求,他那挑战的神情,逼得上校只得勉强表示同意。他们双方都忘记了,这么做会使士兵们十分难受。
牛虻面对他们,微笑着站好,枪在士兵们的手中不住地抖动着。
“我完全准备好了。”他说。
中尉向前走一步,因激动而有点儿颤抖,他以前从来没有发布过执行死刑的口令。
“预备——瞄准——放!”
牛虻踉跄了一下,很快恢复了平衡。一颗子弹射偏了,只擦破了他的脸皮,血淌到洁白的领结上,另
一颗子弹打在膝上面一点儿。硝烟散去,士兵们看到牛虻在那儿微笑着站得好好的,正用残缺不全的手在
擦脸上的血。
“枪法太糟糕了,伙计们!”他说,清晰的声音传入呆呆发愣的可怜的士兵们的耳朵里,“再来一
次!”
士兵们不由得呻吟颤抖起来。开枪时,他们每个人都瞄向了一边,暗中希望那致命的一枪出自他人之
手,而现在牛虻还站在那里,冲着他们微笑。他们枪口朝下,神情沮丧地听着军官们粗暴的咒骂与责备,
一边还呆呆地、惊恐地看着那个被他们开枪射杀但不知道怎么还没有死的人。
统领在士兵脸前晃着拳头,粗暴地嚷着要他们立正,举枪。他也同士兵们一样,不敢看一眼那个可怕
的人形站着,不肯倒下。牛虻跟他说话时,他被那嘲笑的声调吓了一大跳,打了个冷战。
“上校,你今天带来的士兵真是糟糕透了!来,看看我是不是能更好地调理他们。现在,士兵们,把
手里的东西抬高点儿,靠左一点儿!唉呀,伙计,你们手里拿的是枪,不是煎锅!——都对准了吗?好了!
预备——瞄准——”“放!”上校向前惊跳了一步叫道。这个人竟自己下令枪毙自己,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又是一阵乱七八糟的枪响,那排士兵竟乱作一团,簌簌发抖。他们眼睛发狂,直愣愣地向前看着。一
个士兵甚至没能开枪,他只是把枪扔到一边,蹲下去,低声呻吟着说:“我不能——我不能!”
硝烟很快散去,飘入早晨的阳光之中。他们看到牛虻已经倒下,同时也看到,他仍然没死。在最初的
一刹那间,士兵们与军官们僵直地站着,如同变成了石头人。忽然,医生和上校都惊叫一声向前冲去,他
们看到牛虻吃力地用一个膝盖支撑着身体,依然在对士兵们发笑。
“又射偏了!再试一次——看一看,小伙子们——你们能否——”他的身体突然摆动了一下,歪倒在
草地上。
“他死了吗?”上校低声问。医生跪倒在地,一只手摸摸那血淋淋的衬衫,软弱无力地回答:“我想
是的——感谢上帝!”
(选自《牛虻》北方文艺出版社)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选的小说文本,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B. “一旦太阳光芒四射”这句描写既点明时间,也引发了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
C. 牛虻的“光芒四射”与统领等人的“局促不安”对比,突出了牛虻的光辉形象。
D. 小说设置牛虻与牧师对话的情节,表现了牛虻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乐观、刚毅。
8. 请对文中画线处的句子试作简要赏析。
9. 小说的中往往寄寓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那么,本文中作者又寄寓了哪些情感呢?
【答案】7. A 8. 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写牛虻面对将要埋葬自己的墓坑时,低头微笑着看、深
吸一口气、闻泥土芳香的这一细节,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牛虻面对死亡时镇定、坦然的心态,展现了牛虻笑
对牺牲、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牛虻深深地敬仰与赞美。
9. ①对牛虻身上表现出的精神品格的钦佩与赞扬,对牛虻被处决的命运所隐含的同情与惋惜;②对革命前
程充满乐观与希冀;③对“你们”这些旧势力的蔑视与嘲讽;④对一般士兵这类民众富有宽容与同情。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
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
出判断。
A 项,“主要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错误,结合全文可知,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
故选 A。
【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
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他走过时,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
魆魆的坑和坑边打蔫儿的小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此时的牛虻马上要被枪决,
他面对的是死亡,但是他依然面的小草微笑,面对泥土嗅香,他是如此的热爱这个世界,“低下头微笑着
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闻”细节描写表现了他面对死亡时镇定、坦然的心态,形象地展现了他笑
对牺牲的大无畏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
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
外部表情体会作者情感。
《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描写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一生。
小说是作者伏尼契受到当时身边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写成的。它生动地反映了 19 世纪 30 年代意大利
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党人牛虻的形象。“他走过时,
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魆魆的坑和坑边打蔫儿的小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
香”,可知对牛虻身上表现出的精神品格的钦佩与赞扬;“中尉向前走一步,因激动而有点儿颤抖,他以前
从来没有发布过执行死刑的口令”,可知对“你们”这些旧势力的蔑视与嘲讽;“牛虻踉跄了一下,很快恢
复了平衡。一颗子弹射偏了,只擦破了他的脸皮,血淌到洁白的领结上,另一颗子弹打在膝上面一点儿。
硝烟散去,士兵们看到牛虻在那儿微笑着站得好好的,正用残缺不全的手在擦脸上的血”,牛忙的坚强不屈
笑对死亡反映了作者对革命前程充满乐观与希冀;“硝烟很快散去,飘入早晨的阳光之中。他们看到牛虻
已经倒下,同时也看到,他仍然没死。在最初的一刹那间,士兵们与军官们僵直地站着,如同变成了石头
人”,可知对一般士兵这类民众富有宽容与同情;对牛虻被处决的命运所隐含的同情与惋惜。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
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
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
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
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
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
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
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
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
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
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
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
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
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
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B.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C.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D.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于乡,在乡试中中举,乡试为明清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
B. 起居注,皇帝的言行录,也指负责侍从皇帝、记载皇帝言行的官职,此处为官职名。
C. 改元,中国封建时期帝王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被称为元年。
D. 知州,“权知某军州事”的简称,始于宋,“权知”意为暂时代理;明朝为正式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鼎卓有才能,能够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
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控制本县局面。
B. 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
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 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朝廷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而收监,他听从了民意,予以释放。
D. 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
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2)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太祖要授给他官职,(熊鼎)因为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慕府中参与辅佐军事。
(2)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
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
语 后 可 停 顿 。 如 果 是 动 词 , 宾 语 后 可 以 停 顿 。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
意结构上的对称,及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
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是: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朝廷)问起了我们来怎么办呢”熊鼎叹
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怎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之人呢?”熊鼎释放了梅镒,将情况
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吏”作“白鼎”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吏白鼎”前停顿。排除
A、D 两项。“释镒”,主语是熊鼎,意思是“熊鼎释放了梅镒”,“释镒”后停顿。“以情”是介宾短语,
作动词“闻”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项,“乡试……一般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说法有误。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秋
试”。
故选 A。【12 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
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
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
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朝廷的官将”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
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所以迁走的是“伪官悍将”。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
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官”,此处为动词,授予官职;“以亲老辞”,省略句,补充主语“熊鼎”;“以”,介词,因为;
“赞”,辅佐、帮助。
(2)“奏罢”,奏请罢免、上奏罢免;“不职”,不称职;“有司”,指官吏;“辈”,表示人的多数;
“列”,各、众;“肃清”,清平,多指国家、社会安定太平,法纪严明。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
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
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叛乱,熊鼎集结乡兵自行守卫。
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守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便向皇上推荐
他。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以母亲年老需要赡养为由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辅佐邓愈谋划军
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县丞。后来松江人钱鹤皋反叛,临近地区大为惊骇,
熊鼎镇抚他们,使这个地区恢复了平静。(熊鼎)升任起居注时,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将其写在
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遣御史去察访。而
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
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这样做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
有派出御史前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为佥事,分管台、温。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私下占据以后,伪官悍将有两百人,非常残暴凶恶。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
平阳知州梅镒因犯贪赃罪,不停地辩解,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
“如果释放了知州,(朝廷)问起了我们来怎么办呢”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怎敢因为
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之人呢?”熊鼎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人陈德仲
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都不能申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
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任命熊鼎为佥事。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
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
钱粮诸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互相更换,按日历查考,下面的官吏没有敢隐瞒的。八年,
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朝廷)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熊鼎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悄
悄地将情况详加述说(报告皇帝)。皇上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熊
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他们胁迫熊鼎返回北方。熊鼎对他们申明大义,斥骂他们,于是他与赵成及知
事杜寅都被杀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 军 行
崔国辅①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
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注:①崔国辅,盛唐诗人,诗风以凝练峻洁见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塞北严霜密布,反映出边塞环境之艰苦,与下句的“索兵救”相呼应,更衬托出营州城情势危急。
B. 三、四两句写将军的战马因长途跋涉、日夜兼程而在短时间内变得消瘦,表现了救援将士行军艰苦急迫。
C. 七、八两句是对驰援部队前锋与敌人围城部队交锋时的正面实写,表现了援军行动迅捷及时,作战英勇。
D. 本诗选择描写一次紧急情势下驰援部队夜间急行军的行动,来表现将士们的精神风貌,角度新颖而独特。
15. 诗歌是时代的回响,同样是边塞诗的名作,此诗与中唐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相比,在运用意象、语
言风格和抒发情感等方面多有不同。请结合二诗的五、六两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李诗用“半卷红旗”“霜重鼓寒”等意象,以浓墨重彩的笔调渲染危急的气氛,惨
烈的色调,沉重的感情和誓死报国的决心,充满悲剧色彩;崔诗则选用“刀光”“塞月”“阵色”等意象,
以洗练朴素的笔墨写驰援部队月夜间道行军的场景,虽情势危急但胜券在握,表现了将士在危急艰苦的条件下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
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
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既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
进行分析。
C 项,“正面实写”错误,七八两句是对驰援部队前锋与敌人围城部队交锋时的侧面虚写,用“传闻”二
字点明这是来自前头部队的消息。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
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
技巧等方面设题。
本题要求从意象、语言风格和抒发情感等方面赏析两首诗五、六句的不同之处。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
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
鼓寒声不起”,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这两句是写驰援部队的活
动。“半卷红旗临易水”,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
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霜重鼓
寒声不起”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
鼓也擂不响。以此渲染凝重的气氛,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崔诗“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意思是援兵在夜间飞行,战刀闪亮,与边塞的月光相互映照,熠熠发光。
到达阵地以后,只见刀影连成一片,竟象白天一样明亮。这是借月光描写边塞将士提刀上阵的诗句,写出
了边塞将士月夜英勇奋战的场面,将士们英勇无畏、昂扬奋发的形象,如在月前。根据以上理解,从意象、
语言风格和抒发情感等角度分析即可。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
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
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
的意境特征、 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16.(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女主人公想象回到家时被亲人嘲笑的
情景,其间包含着无尽的凄婉和哀怨。
(2)庄子的《逍遥游》写大鹏飞往南冥去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着六月里的大风离
开。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讲述了他未出山时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先帝的真情感
召才出山辅佐明主开创帝业。
【答案】 (1). 兄弟不知 (2). 咥其笑矣 (3). 水击三千里 (4).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苟
全性命于乱世 (6). 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
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
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回到家时被亲人嘲笑的情景”是提示,同时注意“咥”的书写;(2)“凭借着六月里的大风离开”
是提示,同时注意“抟”的书写;(3)“因为先帝的真情感召才出山辅佐明主开创帝业”是提示,同时注
意“苟”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
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
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
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先秦《诗经》《楚辞》到汉魏古诗再到唐诗宋词,高潮迭起, ,而唐诗
就是诗歌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它 “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每一时期都涌现了富有才情的诗
人和诗作,大唐盛世所激发的宏大气象在盛唐的诗歌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诗仙”和“诗圣”的伟大成
就后世鲜有能及,因此,元明清三代的诗坛多以“诗必盛唐”相号召。( )。明初高棅编选的《唐诗品
汇》首开以“初、盛、中、晚”四分期论唐诗的先河,此后胡应麟的《诗薮》、胡震亨的《唐音葵签》等论
著对唐诗人、诗作多有 。至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则对唐诗的学习与普及起了极大的
推进作用。民间谚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足见唐诗的魅力之大。
古代的唐诗选本除《唐诗三百首》外至今多不流行,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鉴赏热中,《唐诗鉴赏辞典》
的编纂为民众欣赏唐诗魅力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011 年,应中国青年出版社《名家品经典》丛书之约,霍
松林先生又编成《唐诗鉴赏举隅》《宋诗鉴赏举隅》两部书。《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 36 位作家、作品 86首,其中大多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主。先生的鉴赏文章常常能将深邃的文学理论与敏锐的文学感
悟相结合,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一并解析,既引经据典,又深入浅出,让人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才济济 历经 阐发 手不释卷
B. 名家辈出 经历 阐发 爱不释手
C. 名家辈出 经历 阐明 手不释卷
D. 人才济济 历经 阐明 爱不释手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是在明代基本定型。
B. 明代尤盛学唐风气,就在明代基本定型了唐诗学 建构。
C. 明代学唐风气尤盛,在明代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
D. 学唐风气明代尤盛,唐诗学的建构就基本定型在明代。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一项是( )
A. 《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 36 位作家、作品 86 首,其中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主。
B. 《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 36 位、作品 86 首,其中以“李杜”“元白”的作品为主。
C. 《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 36 位、作品 86 首,其中大多以“李杜”“元白”为主。
D. 《唐诗鉴赏举隅》共选唐代作家 36 位、作品 86 首,作品大多以“李杜”“元白”为主。
【答案】17. B 18. A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
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
确答案。
第一组,人才济济: 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名家辈出: 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根据语境“从先
秦《诗经》《楚辞》到汉魏古诗再到唐诗宋词,高潮迭起”,填入“名家辈出”。
第二组,经历:意为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历经:多次或者长时间经历。根据语境“‘初、盛、
中、晚’四个时期”,填入“经历”。
第三组,阐发:阐明并发挥。阐明:把深奥的道理讲明白。根据语境“此后胡应麟的《诗薮》、胡震亨的
《唐音葵签》等论著对唐诗人、诗作多有”,填入“阐发”。
第四组,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形容极其喜爱。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根据语
境“先生的鉴赏文章……,让人……”,填入“爱不释手”。
的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
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此句的前面紧承“因此,元明清三代的诗坛多以‘诗必盛唐’相号召”,排除D;后面陈述的是明代学唐诗
的成就、成果,“明初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首开以‘初、盛、中、晚’四分期论唐诗的先河”,排除
BC。
故选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
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C、D 项“大多以……为主”句式杂糅,排除 C、D;B 项“作家 36 位、作品 86 首”比 A 项“36 位作家、作
品 86 首”结构更整齐。
故选 B。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
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
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
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英国《自然》杂志刊登说,荷兰研究人员找到了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的途径。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等机
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人体呼吸道一些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名为“二肽基肽酶一 4”的蛋白质,它就是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的受体,即①_____________,以它们为“登陆点”附着到呼吸道细胞上,随之
②_______________。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方法,但也揭示这种病毒有较大的潜在
威胁。因为蛋白质“二肽基肽酶-4"③_______________,还存在于蝙蝠和其他许多动物体内,新型冠状病毒
可能利用这种蛋白质在多个物种之间持续传播。目前有观点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源头就是蝙蝠。
【答案】 (1). 病毒会与这种蛋白质结合 (2). 进一步侵入和感染人体 (3). 不仅存在于人体细胞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以及考生补写语段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
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三个空,要求考生补写,
难度适中。答题时首先要确定文段的主语,根据前文我们确定文段中提及了病毒和蛋白质,后边的“随之”告诉我们
两个空之间有关联性,而且程度呈加深状态,故我们能够理解为“进一步侵入和感染人体”,第三个空后文
的“还存在于”告诉我们前面有一个“不仅存在于”。
21.下面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诞生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江城芜湖,今年 18 岁,从小精研国画,在山水画方面有造诣,同学们
今后如果在这方面需要向我请教,我一定不吝赐教。同窗是缘,同学是情,祝愿我们在未来的四年里相处
愉快,共同进步!
【答案】①“诞生”改为“出生”;②“精研”改为“爱好”或 “学习”;③ “造诣”改为“特长”;④“请
教”改为“询问”或“咨询”; ⑤“不吝赐教”改为“乐意效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
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
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
本题是一位大学新生在开学班会上自我介绍。
“诞生”,出生、降生,多指政党、国家、组织等的创建,伟大人物的出生,含有庄重、尊敬的感情色彩。
此处是自我介绍,应改为“出生”。
“精研”,精心研习。多用于在某方面深入研究,此处作为大一新生,用词过大,应改为“爱好”或“学
习”。
“造诣”,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达到很高的水平。此处说自己,用词不当,
应改为“特长”。
“请教”,敬辞,指请求人指教。此处用于自己,使用不当,应改为“询问”。
“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是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此处是说自己,应改为“乐意效
劳”。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 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的❶ ❷ ❸ ❹
(《小林漫画》)
面四幅漫画带给你哪些感受和思考?请以其中任意两幅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漫画中的文字,写
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在孤独中等待
等待,似乎是一种遥远的距离:站在海岸上,盼望着天际的归船;坐在屋顶上,盼望着天空中清凉的
雨滴;看着镜中的自己,盼望着明日好运的到来。这里,等待是一种追求,为梦想、为胜利而努力的追求。
在温暖的春天中,有着春风的呵护,有着雨水的滋润,有着阳光的抚摸,有着人们细细地品赏。所有
的花儿都齐齐绽放,展现着自己的娇艳与华丽,舒展着自己的高贵与柔美。可它——梅花,却在这繁华的
百花争艳之境悄悄地等待着,等待着属于自己的美丽时光。春去冬来,花儿受不了寒风的肆虐便都蜷起了
身子。而梅花却经过半年多的等待后迎寒而开,独占一芳,引来众人之观赏。有人说:“等一朵花开,需
要很多的耐心和微笑。”要想心中的梅花盛开,我们就要放弃争艳夺目,多一些耐心,选择等待。
等待中,首先要战胜孤独。有人说:“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特别孤独。”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
绝对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其实孤独未必是不可承受的,等待的过程就是改变自己、承受孤独的过程。不迎
合、不媚俗,做个独一无二的自己,等待属于自己的花开。等待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等待需要我们拥
有极大的承受孤独的能力。
司马迁在狱中等待了漫漫多年,忍受着宫刑后身体上与精神上的折磨,最终在出狱后奋笔疾书,挥下
《史记》,流传千古。勾践成为阶下囚后,默默等待时机的到来。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举击溃了吴
王获得全胜。在那段等待中,心中的仇恨与耻辱怎能不使勾践在每日的等待中倍受心灵的痛苦。等待中要
面对世人不理解的孤独,这就需要我们拿出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毅力去克服,等待也是一种努力,一种在
追求中渴望胜利的努力。
承受孤独,是等待成功的必由之路。猫,也知道等待会迎来成功。就像老舍先生在《猫》中所描述的
一样,猫在捕捉老鼠的时候会异常冷静地等待。一旦猫发现了一只老鼠进入了哪个鼠洞,便会悄悄地守在
洞旁,呼吸变得极慢,有时甚至屏住呼吸,为的就是隐藏自己的气息,获取更大的胜利机率。它一等待就
会等几个小时,直到老鼠自以为危险已经离去而探出身来侦查时便会像离弦的箭似的冲去抓住。
等待,需要我们冷静;等待,需要我们思考;等待,更需要我们享受孤独。
孤独在实现某些事中是不可缺少的,而等待一直潜在我们心中。在今后的人生阶梯上,我们应该承受
孤独,学会等待,让我们一起在等待中努力,或是在孤独中等待,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奔跑,飞翔!【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漫画素材均来自“小林漫画”。漫画作文要求考
生认真观察漫画,理解画面内容,正确解读漫画寓意。
审题:第一幅漫画,“我们为爱奉献,为梦改变”,画面上是两个佩戴口罩互相鞠躬的人,一个是高大的医
务工作者,一个是普通民众。漫画的背景是抗疫,关键词是“爱”“奉献”“梦想”,寓意为弘扬“爱与奉
献”。第二幅漫画,“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画面上是两匹努力奔跑的黑马,关键词是“你我皆是黑
马”,表达了一种永不放弃,向前“奔跑”的信念与执着。第三幅漫画,“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特别孤
独”,漫画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高个大人置身四个孩童中间,降下身段,蹲得和他们一般高。关键词是“努
力”“合群”“孤独”,既可以理解为改变自己,承受孤独是生活的常态,也可以理解为迎合别人而丧失自
我。第四幅漫画,画面主体为一个男子伏于案上,双手托起下巴,面带微笑,静静地注视着桌上的一盆花。
画面下方是一行文字:“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的耐心和微笑。”关键词是“花开”“耐心和微笑”。解读
时尽可能地去挖掘“花开”的象征义、比喻义,化虚为实,从而更深层地理解“耐心和微笑”的深层含义。
“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花开”之所以值得等,是因为它代表着美,诸如目标梦想的实现,感情的和
洽,问题的解决,困难的克服,矛盾的化解等等,“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给出了“等朵花开”的两个必
备条件:耐心和微笑。“耐心”就是我们对待事情的耐性,表明事情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这过
程既是时间的,也是行为的,需要一如既往的坚持努力。“微笑”代表我们对待事情的主观态度应该是积
极乐观的。题目要求“以其中任意两幅为基础,确定立意”,考生可以结合任意两幅漫画的寓意,从中选择
关键词,形成内在关联,确定文章立意。
参考立意:
(1)1 与 2,梦想与奋斗;梦想因爱和奋斗而实现;
(2)2 与 3,坚持自我,实现自我;在孤独中超越自我;
(3)1 与 4,梦想与坚持;学会感恩;
(4)3 与 4,在孤独中静待花开;享受孤独,学会等待;
(5)2 与 4,乾坤未定,要有足够的定力……
参考素材:
(1)就如在这个季节,我等待一场秋雨的来临。你可以在深夜偷偷来袭,清晨一睁眼看见湿漉漉的地面,
万紫千红的雨伞,车子疾驰而过溅起的水花,这些给我带来的是何等的意外惊喜。你可以在某个午后,舞
动一片片飘落的黄叶,撩起街边女人的裙装,赶着路人的脚步匆匆忙忙来了。一抬头,灰色的天空就是成
熟稳重的男人的脸庞,不苟言笑,严厉中却有几分温暖。你可以在黄昏我下班的时候飘飘洒洒,没有雨伞
也不用沮丧,任你蜻蜓点水式地亲吻我的发丝额头鼻尖嘴唇,不紧不慢往回走,这样的场景在我的梦里出
现过好多次。等待一场秋雨的来临,也好比等待一个人的出现。不要去责怪怨恨,也不要为难自己。既然决定用等待这种独有的方式碰碰运气,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来或者不来,我就一直在那里,惊喜了双
眸或者失落了时光,都写在心底。
(2)等待的人是在寻找机会,等到机会来临的瞬间,他们就可以充分地把握机会取得成功。想要打败曹操
的百万大军,吴蜀联军就必须等候东风吹动旗帜;想要拍摄老实泉的喷涌,我们就得手持相机守候于其侧;
要想有所盈利,股民就得静观股票的涨落。“坐山观虎斗”或许更多体现了人的狡猾,但没有这种近乎阴
险的等待,人类也无法到达今天的地位。机会就像流星,从不等待别人将它收入相册,只有我们耐心地去
等才可以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3)急功近利的人往往受不了漫长的等待,他们总是希望一蹴而就。于是,诸葛亮和司马懿麾下总有请战
的将领;总会有人过早地或许过于轻率地作出行动。也许他们自诩有着小说中好汉的豪爽与敢作敢为,但
他们忘记了好汉们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什么是“该出手时”呢?那也是需要我们等待,等待机会的来
临。不经历必要的等待而去做事,只会像那心急的猛兽徒劳无益。即使我们最终达到目的,势必也会付出
额外的代价。
有一个关于“等待”的寓言,“守株待兔”想必大家都知晓,但我所谈的等待与寓言中那无知者的浪费时
光可谓大相径庭。等待不是弱者期待的上天的怜悯,而是强者的蓄势待发;等待不是愚者的想入非非,而
是智者的深谋远虑。等待是去做,去思索,去预见,去为最后的一搏做充分的准备。
(4)学会了等待,孤独不再是孤独。以为在无人的街道我会频频回首,或者努力抬头看昏黄的路灯打着疲
倦的盹儿,强硬地收回泪水。恰恰相反,我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无助和恐慌,头发向后甩一甩,高跟鞋踩的
噔噔作响,突然间我还哼起几句歌词。这多情而迷人的夜色是特意为我安排的吗?我在心里笑了。如果习
惯了有人听你唠叨陪你解闷,你笑他乐你哭他愁的日子,一定要把这个人的全部心意捧在手心,点点滴滴
拼凑成诗篇,等你们老了,选择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拿出这些诗稿晾晒。即使现在你在天涯他在海角,
心心相通的奇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享受孤独带来的沉淀,夜不再黑路不再长思念不再苦涩。
(5)我开始懂得世俗所谓的合群只是个谎言,它企图将你变成面孔单一、思想一致的绵羊。我开始尊重内
心所想,不勉强自己,不讨好别人,懂得取舍,接纳孤独,学会拒绝那些无用的社交。我不再害怕自己不
合群,也不刻意去融入某个圈子。当我坚持做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的时候,很多人都主动加入了我的交
流圈。
结构示例:《在孤独中等待》,议论文文体。开篇引出并阐释话题,“等待是一种追求,为梦想、为胜利而
努力的追求”。正文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设置两个分论点:等待中,首先要战胜孤独;承受孤独,是等待
成功的必由之路。结尾总结,扣题收束。
【点睛】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批评性或表扬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
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由于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和现实性,因此漫画类材料作文,便成为一种新颖别致的高考作文题型。写作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弄清漫画要素。漫画中所涉及的所有的人、物都不要放过,要观察主要人物的特征,通过人物的言行
分析其心理特点。第二步:理清人物关系。先给人物分类,再根据人物的类型探求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三
步:把握漫画寓意。漫画的寓意是立意的前提。把握寓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人物、事件的比
喻意义、象征意义;二是从人物的关系中把握漫画寓意;三是根据漫画中人物的语言、解说性的文字或漫
画的标题把握漫画寓意。漫画中的文字,往往是理解寓意的关键,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的作用。
第四步:多角度思考,与现实对接确定立意。漫画的寓意是考生确定立意的前提,要注意发散思维,多角
度思考、探究,寻找漫画寓意与社会人生的对接点。漫画的本质就是想歌颂或讽刺揭露社会人生的真善美
或假恶丑,因此留心生活,关注时代热点,注重积累,观察完漫画后想着与社会人生相对接,揭示社会现
实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