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怡当的一项是( )
当中原的青铜文化如火如荼之时,面对铜料欠缺的窘境,务实的越人 ,开创了
瓷器生产的新纪元。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各行各业的面貌
都 ,古老越地的陶瓷业也是如此。进入东汉,过去的原始瓷 退 出历史的
舞台,一种面貌全新的青瓷在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的窑场随之诞生。
A.因地制宜 焕然一新 黯然
B.因地制宜 蒸蒸日上 悄然
C.另辟蹊径 焕然一新 悄然.
D.另辟蹊径 蒸蒸日上 黯然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华夏大部分地区,大都实行早午
晚 三 餐 制 , 利 于 生 活 也 利 于 生
产, 。 , , 。 ,
,一样样精致的茶点,被一双双灵巧的手赋予生命。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民以食
为天”的传统中国,早餐早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了。
①在广州,早餐享受的就是过程,师傅为准备一份点心可能需要忙碌整整 3 个小时
②现代城市里,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简单快捷
③天津人最懂得这一点
④不是所有早餐都以快取胜
⑤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同样的饭食在中国,却演绎出不同的生活节
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
⑥煎饼果子,外柔内脆,鲜香兼备,享受它只需要两分钟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②③⑥④①
C.⑤①②⑥③④ D.②④⑥③①⑤
3.下列诗句跟五岳名称完全对应的一项是( )
①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②自在悬空无二寺,公输神木赖撑持。
③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④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A.①衡山②恒山⑧华山④泰山 B.①衡山②嵩山③恒山④华山
C.①恒山②嵩山③华山④泰山 D.①恒山②嵩山③泰山④华山
4.对中国司法徽含义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本图案由盾牌、五颗五角星、长城和橄榄枝图形构成。
B.盾牌和五角星象征着司法行政机关在国家法制建设中担负着法律保障等重要职贵。
C.长城象征着中国,充分体现了司法行政机关的国家属性,也象征着国家对司法行政工作顺
利开展的坚强保障力。
D.橄榄枝代表着和平,象征司法行政在维护国家稳定、促进国家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送唐先生南归序
古者,自卿大夫之弟子与凡民之秀,皆置师以教之。于乡有州长、党正之俦,于国有师
氏、保氏①,天子既兼君师之任、其所择,大抵皆道艺两优.教尊而礼严。弟子抠衣趋隅②,进
退必慎。内以有所惮而生其敬,外缉业以兴其材。故曰:“师道立而善人多。”此之谓也。周
衰,教泽不下流;仲尼于诸候不见用,退而讲学于沫泗之间,从之游者如市。师门之盛,振
古无传。然自是人论之中别有所谓先生、徒众者,非长民者所得与闻矣。仲尼既没,徒人分
布四方,转相流衍。
元明及我朝之初,流风未坠。每一先生出,则有徒党景附,虽不必束修自上,亦循循隅
坐。应唯敬对,若金、许、薛、胡、陆稼书、张念艺之俦,论乎其德则暗然,讽乎其言则犁
然而当理,考乎其从游之徒,则践规蹈矩,仪型乡国。盖先王之教泽得以仅仅不斩,顽夫有
所忌而发其廉耻者,未始非诸先生讲学与群从附和之力也。《诗》曰:“风雨如晦, 鸡鸣不
已。”诚珍之也。
今之世,自乡试、礼部试举主而外,无复所谓师者。间有一二高才之士,钩稽故训,动
称汉京,闻老成倡为义理之学者,则骂讥唾侮。后生欲从事于此,进无师友之援,退犯万众
之嘲,亦遂却焉。
吾乡善化唐先生,三十而志洛闽之学,特立独行,诟讥而不悔。岁庚子以方伯内召为太
常卿。吾党之士三数人者,日就而考德问业。虽以国藩之丕才,亦且为义理所薰蒸,而确然
知大闲之不可逾。未知于古之求益者何如,然以视夫世之貌敬举主与厌薄老成,而沾沾一得
自矜者,吾知免矣。
丙午二月,先生致仕得请,将归老于湖湘之间。故作《师说》一首,以识年来向道之由,
且以告吾乡之人:苟有志于强立,未有不严于事长之礼,而可以成德者也。
注:③师氏:指学言或教师:保氏:古代执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两者同为
教育之官。②抠衣趋隅:古代见到尊长应有的礼貌,提起衣襟,走到角落坐下。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自卿大夫之弟子与凡民之秀 秀:优秀
B.则有徒党景附 景;大
C.讽乎其言则犁然而当理 讽:劝告
D.而沾沾一得自矜者 矜:夸耀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洙泗,洙水与泗水本是古代的两条河流,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
代称。
B.束修,捆扎在一起的干肉,古代学生初见教师时必先奉送的礼物,又名束脩,后世代称教
师的酬金。
C.礼部试,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因由礼部主持考试,故有此称,又称会试。应考者为各省举
人,录取者称为进士。
D.洛闽之学,洛学和闽学的合称,即程朱理学。北宋程颐、程颢为洛阳人,南宋朱熹曾讲学
于福建,故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内以有所惮而生其敬,外缉业以兴其材。故曰:“ 师道立而善人多。”此之谓也。
(2) 虽以国藩之不才,亦且为义理所薰蒸,而确然知大闲之不可逾。
8.根据文章最后两小节,概括曾国藩写作本文的目的。(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9~10 题。
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其一①
苏轼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②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③志,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何事成,一听秋涛万鼓音。
注:①熙宁四年,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陈州,以诗赠子由, 苏轼与苏辙均在陈州,.于是
苏氏兄弟均步柳诗原韵分别作诗回赠。本诗就是苏轼回赠柳子玉的两诗中的一首。②图书:
本指书籍图谱等文献。这里指文章。③齐物:整顿,使物齐整。
9.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苏、柳之间感情之深,结合这首诗分析(6 分)。
10.请赏析尾句“一听秋涛万鼓音”的妙处(5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⑴. ,无以至千里。 (《劝学》孟子)
(2)皇览揆余初度兮, 。(《离骚》屈原)
(3) ,此亦飞之至也。( 《逍遥游》庄子)
(4)总角之宴, 。(《诗经。氓》)
(5) , 连月不开。(《岳阳楼记》范仲淹)
(6)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出师表》诸葛亮)
(7)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荀子》)
(8)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15 分)
内当家
王润滋
锁成老汉六十岁了,一辈子心服儿窄巴,经不住个大事儿。会计账上,他家的户主姓名
写的是李秋兰,他老婆。连领粮领钱用的手戳都是。
这几年,庄稼人兴在院里打机井,手一按就冒水,洗衣濯菜不出门。别人都打,问他。
他说:“等问问内当家。”
锁成对老婆,不光嘴上称道,心里也佩服。她实在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大片脚,二车
子,小他十好几岁。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屋里屋外,她一个操持。 冬添棉,夏换单,
房上缮草,猪崽入圈。……百样事,她心到手到,滴水不漏。几十年来,小日子过得严丝合
缝。不该破费的,苍蝇衔不出一粒米;该花销的,男子汉没她气魄大。内当家,是锁成叫惯
了的称呼,其实内外都当家。
动工打井的头一天晚上,锁成推开筷子碗,往后一仰,架起二郎腿,点上一锅子烟听起
广播来。可听着听着,不知咋烦了,“嘎叭”一声把开关拉死了。
内当家在刷碗,正听在瘾头上,“嘎叭”一声又把开关拉开了。然后,一边刷,一边细
听。
锁成老汉烦透了,嗞呲地抽着烟,一袋接一袋,不歇气儿。往炕沿上磕第三锅烟灰的时
候,随手又把开关拉死了。
内当家火了,冲进里屋来,在围裙上擦着手:“你这人真是,自个儿不听,也不叫人家
听。”
锁成支吾着:“俺、俺头痛,想睡觉哩。”
内当家火气立刻消失了,伸手去按他的前额瓜:“不热。恶心么? ”
锁成含糊不清地答应着:“唔,唔……”
内当家说:“俺给你烧绿豆汤。真是的,啥事不用你操心,上的哪门的火!……”
一会儿,绿豆汤端上了,还加了两勺糖。锁成足足喝了两海碗,喝得汗淋淋的,躺下了,
可一宿没睡着,翻过来,覆过去,眼珠子溜滑,烟灰磕了半窗台。天傍亮,终于忍不住,把
老婆推醒了:“新槐妈……俺、俺跟你商量个事儿哩。”
“说呗!”
锁成为难地看了看老婆,又低下头,半天没装好一锅子烟。
内当家急了,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锁成憋足
勇气说:“咱那井,别打了。”
“你没听喇叭匣子里喊的啥?”
“啥?”
“俺不说你也明白。”
“说!说晚了不喜得听!
锁成把嘴往老婆耳边凑了凑,小声说:“蒿山的地富分子都摘帽了,连蹲过八年大狱的
赵百万都在内。”
内当家点点头:“嗯。”
“现时,人家又吃香了,跟咱贫雇农平起平坐呢!”
内当家咬咬嘴唇:“嗯。”
锁成点上烟,咝咝抽。一边抽,一边说: “就为这,咱这井别打了,别把劲出瞎了!”
内当家愣了。
“唉,你这人真死心眼儿!挑明了说吧,这房还不知姓啥哩!刘金贵还没死,听说他儿子
在日本,开家大饭店,挺有钱。他给县上捎回辆小整盖子车,还有电视机啥的。再说,就算
他死了,还有儿孙后代呀!这房,不保险哩!”
内当家说:“你净瞎寻思!”
“瞎寻思?你不见上头的政策,像吃奶孩子的脸儿,一天十八变!吃不准哩!咱家的事儿,
从来是大小都你说了算,俺服气!这遭听俺一回,啊?保准吃不了亏。
内当家突然笑起来。
锁成懵了:“笑啥哩?”
还笑!笑得格格的,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用拳头擂着老头子的脊背,擂得咚咚响。锁成
慌了神儿,伸手去捂老婆的嘴:“笑啥哩?笑啥哩?你痴啦!左邻右舍都是耳朵,你就不怕……
唉!笑啥哩!”
内当家擦着泪儿,狠狠瞪了老头子一眼: “你呀,神经病!白赚俺两碗绿豆汤!俺就不信
日头能跟西边出!俺就不信新社会还能不向着咱老百姓?老头子,没事瞎嘀咕,睡你的省心觉
吧!啊?”
天放明,内当家下了炕,高声大嗓地冲对面房喊:“新槐,日头照腚啦! ”
小儿子新槐扣着扣儿走进来:“妈,做啥? ”
内当家掏出钱,塞进儿子手里:“去,买盘鞭!”
乡下盖房上梁,一般人家都放鞭炮,以示吉庆。打井放鞭,老辈子没这讲究。老辈子没
有的,李秋兰家做。她叫儿子用竹竿挑起长长的一串小红鞭子,站在院当央,点着。鞭声爆
豆似的响了,引来满村看热闹的人。一群孩子围在下边抢落下的那些。满院子纸花飞扬,硝
烟弥漫,火爆透了!
人们私下里咬耳朵。谁都吃不透,这个手紧如锁的把家婆,今儿怎么舍得拿票子闹光
景……
鞭串快燃尽了,内当家抓过一把锨,推进老头子怀里,朗声朗气道:“槐他爹,动土吧!”
不知怎么的,锁成也有劲了,一锨铲下半尺深……
早晨的阳光落满小院。圈里的猪吃饱了食,在猪圈墙上蹭痒痒。大白公鸡站在墙头上,
抻着脖子打鸣。盘满草棚顶的葫芦叶儿上,兜满夜里落下的露水珠儿,风一刮,噼哩叭啦往
下滚,像掉银豆子。挂在檐下的棒棒穗子,闪着金火火的……
(选自《人民文学》1981 年第 3 期,有刪改)
注:刘金贵是二人曾经的地主东家,所住房子的原主人。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围绕打井这一主线 , 叙述了人物之间不同的想法,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心理动态。
B.小说通过磕烟灰、装烟袋等细节描写,形象刻画出锁成内心的为难,暗示他的担忧。
C.面对形势变化,很多群众都有与锁成同样的担忧,小说中作者批判了这种心理态度。
D.小说语言很富有生活气息与农村特色,这也使得人物尤其是内当家的语言生动传神。
13.请简要分析李秋兰这一人物形象。(6 分)
14.请简要分析小说末段的作用。(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 分)
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
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刊
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虽然
只是吉光片羽,却也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
的沁人芳香。
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一位学者在美
国考察时,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允许他在库房里对感兴趣的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赠送了一些
玉璧的原版彩色照片。这位学者想在书中使用相关素材,致信征询,馆长表示“很高兴在你
的书里用了一些佛利尔收藏玉器(照片)”。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
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
谈不上价值增值。
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例如,有的场所
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
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
“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这样才是有尊严”。就
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才无愧于
近 600 年积淀。可以说,从实物到数字,从文物修复到展示,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
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这是一
代代人传承、发展着的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
性问题。这样的震撼,很多人感受得到,却表达不好。现代景观社会,各种“奇观”炫目,
目迷五色却难以静心,思想容易扁平化。这个时候,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
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让心灵和生活都更加丰盈;更有
利于涵养时代的文化水位,让时代和社会都更加丰厚。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
需?
《文心雕龙》有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在古人看来,人可以用内心感知天地
之道、世界万物,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时,便容易产生文学、艺术,最终积累成文化、
文明。但别忘了,对世界的审美感知、对文化的一次触摸不能空无对象。只有真正推开文化
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函,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摘编自李洪兴《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博物院、国家典籍博物馆等机构展出精品,让人们与经典的距离越来越近。
B.文物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就不能实现“价值外溢”
C.面对作为文化结晶的历史文物,很多人会思考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D.在“奇观”炫目的现代社会中,只有近距离接受文化经典,才能让思想不扁平化。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物馆开放区域的大小、展出文物的多少影响着文化的开放程度和文化辐射力。
B.在文物中涵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是个人对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的需求之一。
C.现代人如果借鉴古人感知天地万物的方式,就会产生文学、艺术,积累成文化、文明。
D.历史文物是人们审美感知的具体对象之一, 开放馆藏有利于用文化滋养时代心灵。
17.文章为什么要讲述佛利尔美术馆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2 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消费主要为满足温饱;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手表、缝
纫机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90 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渐成生活标配;进
入 21 世纪,智能家电、汽车消费越来越普遍;近年来,人们的“购物车”越来越丰满了,
里面除了有曾是“主角”的食品、衣服之外,文化、旅游、健身等也成为重要选项,折射出
我国消费的变迁。
实际上,悄然而变的不只是消费,产业亦是如此,大量企业都在随市场需求而创新求变、
转型发展。然而,整体来看,无论是消费,还是产业,都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高品质
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公共服务消费是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的短
板,特别是在高质量医疗、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供给不足,大量三甲医院、高等院
校等优质公共服务和消费品集中在大城市。解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平衡问题,保障消
费的均衡性等,需要下大功夫。
(摘编自刘坤《消费“富矿”亟待产业来“挖宝”》)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居民购买力提升,物质生产日渐丰裕,居民恩
格尔系数持续下降,食品供给实现从匮乏到富足的转变,已经全面超越吃饱饭的初级阶段,
向着品质消费的阶段大踏步迈进。如今,很多人不再操心填饱肚子的问题,而是对食品的要
求愈发严苛,对食品安全的容忍度降低。
消费升级不仅是简单的零售领域,也倒逼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由此催生了越
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包括大米等主食以及蔬菜、瓜果、肉类等。显然,消费升级是一
个指挥棒,其发挥了市场引导作用,促使整个产业链转变方向,由单纯的追求产量,逐渐转
向追求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显然,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具有更持久
的发展潜力,亦会构建消费者和商家、社会的多赢格局。
买年货背后的消费升级,只是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消费升级现象,已经在更多
的日常消费领域出现,比如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消费升级的热潮,
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显而易见,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效果愈发显著,产业链
整体提升,经济质量得到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愈发舒适,这些细节方面的点滴变化,均
是发展带来的正向促进作用,激励着广大群众不断奋进。
(摘编自江德斌《年货从吃饱到吃好,释放消费升级信号》)
材料三:
我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目前有 200 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工业化进程中,生
产力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供给能力,促进了消费市场供给侧从短缺到宽裕的结构性转变,
将居民消费推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应该看到,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粗加
工、附加值低的产品多,精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少;部分产业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消费者
要求,供给与需求错配。与此同时,服务供给不足,新兴的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
务业、体育、教育、旅游业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因此,亟待通过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引导企业瞄准更高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结构,注重研发力量投入和核心竞争能力提升。鼓
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消费品市场多样化的有效、高质量供给,将传统制造工艺与信息
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兴技术,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快速生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
化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品流行周期缩短,市场需求波动大,鼓励流通企业构建产
销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市场敏捷反应能力。在整合供需信息基础上,流通企业以供应链协同
方式介入生产过程,以制造合伙人身份指导生产,提升流通企业在商品产业链中地位,使各
环节企业成为互为依赖的共生系统,共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摘编自依绍华《供需齐发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18.下列对消费升级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材料一第一段以时间为线, 梳理了我国居民在消费结构上的升级,从人们购买的商品变
化的角度让读者感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
B.我国消费和产业都存在结构性矛盾,但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表现为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
给不足而不能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
C.我国公共服务消费方面有很多地方存在短板,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注重补足这些短板,
这些也是未来消费特点,需要相关产业积极参与。
D.三则材料分别从服务业、农业、工业三类行业讨论消费和产业升级问题,比如工业方面,
要解决产业全球价值链水平低、供给需求错配问题等。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
A.材料二从食品供给的角度表现目前我国消费升级涉及的内容很多,特别是日常消费领域,
要进入产品数量和质量共举的良性发展模式。
B.百姓对食品的需求吃饱到吃好,与之相呼应的是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持续调优,全产业链
加速升级,满足更多消费者舌尖上的新期待。
C.供给侧提供的商品从短缺到宽裕、从低等到高级的结构性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企
业供给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居民消费的升级。
D.满足更高质量消费需求,要大力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的商
品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生产与消费的高效匹配。
20.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八、作文(70 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社会犹如一条船,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需各显其能,各尽其贵,船才能劈风斩浪,到达
既定的港湾。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2~24 题。(10 分)
今为诗不推类极变,开其未发,泯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功,徒叙其已陈修饰成文稍
离旧本便自机陧如小儿倚物能行独趋颠仆。虽由此即曹、刘,即阮、陆,即李、杜,且何以
益于道化也?佛有筏喻,言舍筏则达岸矣,达岸则舍筏矣。
(节选自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
22.用斜线给画线部分断句(限五处)。(5 分)
徒 叙 其 已 陈 修 饰 成 文 稍 离 旧 本 便 自 机 陧 如 小 儿 倚 物 能 行 独 趋 颠 仆 。
23.依据材料,其中的“曹刘”最有可能是指 (人名) 和 (人名)。 (2 分)
24.作者引用佛经中的“筏喻”要表达什么意思? (3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5.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家》中对觉民逃婚这件事的态度上,觉新建议觉民表面听从长辈意见,但要暗地做好逃
婚的准备,进行有策略的反抗;觉慧建议反抗,支持觉民逃婚。
B.《药》描写了启蒙者夏瑜的血被启蒙对象华小栓吃掉的惨烈事实,既批判了华老栓们、看
客们的愚昧、麻木与残忍,又反省了启蒙者夏瑜们自身的弱点。
C.《边城》中,老船夫向二老求证那晚唱歌的情形,二老说“做傻子唱过一晚的歌”, 语气
中既有对自己错爱翠翠的悔恨,也有对老船夫害死大老的埋怨。
D.《茶馆》中,康顺子被父亲以十两银子卖给人贩子刘麻子,后被转卖给老太监庞总管。满
清灭亡,老太监饿死,康顺子带着儿子到“裕泰茶馆”帮工。
E.葛朗台是执着于一念的人,观赏、把玩和占有黄金,是他最大的爱好;欧也妮也是执着于
一念的人,她执着于毫无希望的爱情,最终在爱情的背叛里妥协。
26.简答题(10 分)
(1) 《红楼梦》中芳官是十二女伶中个性最鲜明的一一个。请简要概括出最能表现她性格的
三个事件。(6 分)
(3) 《三国演义》 “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中诸葛亮“挥泪”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材料,完成 27~29 题。
在大多数汉代艺术作品中,有一种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儒家伦理与人情之常为基础的
美学观,呈现了“朴厚” 的特色。汉乐府中常见的“上言加餐饭”、“努力加餐饭”,是用质
朴的方式来表达对亲人的恩爱和祝福,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碗白饭中寄托着对生活的爱
与肯定。其厚重之情只有放在那个不尚奢华、安分为人的时代才能被理解。汉代的美,正美
在这日日月月的人情之常。汉初,这个刚建的帝国就战兢兢地稳定着农业经济,把在不断动
荡中破坏的生民基础一点一点整合起来。汉代律法有意地压抑先秦时期工商业奇巧的暴富发
展,使百姓安分于土地之上和伦常秩序之中,没有对人生的妄想,没有奇迹式的憧憬,也没
有巨变和幻灭。大约到东汉末,《古诗十九首》一类的作品忽然有变,一种不安的声音逐渐
突破了人情之常的和音。从原来注重生活事实的描述,转到更多地对内心本质的感叹,从原
来百姓的人情之常转到了对个人特殊心情的哀怜。自汉武帝扩大乐府组织广泛地采诗合乐,
到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的出现,这四百年是中国诗歌由民间文艺发展到文人创作的过渡
时期,进而形成魏晋艺术的变局。脱离了生产的文人,更专注于形式技巧的追求,对自然与
生活产生了更细致敏感的情思。艺术的主流不再是流布在广大土地上的民间歌谣与石刻画像
上的农渔之乐,而是狷狂自傲、放任不羁的“名士”以纤细的情感和精致的技术唱出的“离
群”哀歌。这些文人艺术家是更精细了,而精细只是无奈与挫败,是感伤与退避,不再是昂
扬的奋战。在魏晋时期,艺术形式与技巧空前丰收,专业化的艺术家大量出现,艺术工作从
“工匠”逐渐转移到“文人”身上,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在社会上有了更被承认与肯定的地位。
(选自蒋勋《美的沉思》,有删改)
27.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汉代艺术“朴厚”特色的形成原因。(4 分)
28.《古诗十九首》的出现,表现出哪些变化? (6 分)
29.魏晋时期出现了大量专业化艺术家,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 分)
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C 第(1)空,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因地制宜:指根据各
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根据越人“开创了瓷器生产的新纪元”可知,当时的主流
文化是青铜文化,而越人创造出了不同于主流的另外一种器物生产方式,这是独创性的体现。
故应选用“另辟蹊径”。第(2)空,蒸蒸日上:形容一天天地向上发展。侧重点在于发展好和
快。焕然一新: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这里形容的是“面貌”故应选用“焕
然一新”。第(3)空,悄然:忧愁的样子,形容寂静无声。黯然:阴暗的样子:情绪低落、心情
沮丧的样子。这里的语境是“原始瓷退出历史舞台”,侧重形容原始瓷退出的静默,应选用
“悄然”。
2. B 语段的整体结构为“总一分一总” 式,由古到今,分说部分先说“简单快捷”,再说
“享受过程”。另外,要注意前后衔接和照应。
3.答案: A
4.答案: D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5. (3 分)B(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6. (3 分) C(录取者称为“贡士”。)
7. (1) (5 分)在心中因为有害怕的事情而生敬畏,在行动上逐渐增进学业增长才能。所以说:
“尊师的风尚立了,优秀的人才就多了。”说的就是这道理。
评分建议:“外”“缉业”“兴其才”“师道”“此之谓”,各 1 分。
(2)(5 分)虽然我没有才能,也尚且受到义理的熏陶,确切地知道基本的行为准则(限制)不
能逾越。评分建议:“不才”“为……所” “薰蒸”“确然”“闲”各 1 分。
8. (4 分)①表达对唐先生有志于儒学、特立独行品行的歆羡;②表达对受益于唐先生的感激:
③对有强立之志的同乡人的劝勉。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答对两点,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古代,从卿大夫的弟子到普通百姓之中优秀的人,都要聘请老师来教导他们。在乡里有统治
一州的诸侯方伯、地方长官之类的人,在国家有教育国子的官员。天子兼有君、师的重任,
他所选择的人,大都是思想学业两优的人,教者正身明法,学生恭顺守礼,弟子提起衣襟,
走到角落坐下,进退非常谨慎,在心中因为有害怕的事情而生敬畏,在行动上逐渐增进学业
增长才能。所以说:“尊师的风尚确立了,优秀的人才就多了。”说的就是这道理。
周朝衰败,教化的风气不向下流传。仲尼在诸候间不被重用,退回到沫水、泗水边讲学,跟
从他求学的人像集市上一样多。师门兴盛,往昔未有。然而,从此人与人之间,再有先生、
门徒的说法,不是地方官史能够参与并且知道的。仲尼去世之后,弟子分数四方,教化的风
气辗转流传。
元明和我朝的初年,教化的风气没有消失,每当有一个先生出现,就有志同道合的人像影子
一样依附着他,虽然不必奉献礼物给先生,也遵循规矩坐在一边,恭敬地应对。像金、许、
薛、胡、陆稼书、张念艺之类的人,谈论他们的德行也许并不出众,劝说他们的言论却正确
而且符合道理,考查那些跟从交往的人,都循规蹈矩,在一乡一国可以当精模。大概是先王
的教化没有断绝,贪婪的人心中有顾忌的事因而宣扬礼义廉耻之道,这未尝不是各位先生讲
学和我的堂兄弟们响应、追随的力量。《诗经》里说:“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鸡鸣叫不
止。”确实是珍贵的言论。
现代的社会,除乡试、会试的举荐者外,不再有所谓的老师。偶尔有一两个才能优秀的人查
考旧训,行动符合都城中人的思想,听说年高有德倡导义理之学的人,就贵骂讥笑唾弃侮辱
他们。年轻人想要追随义理之学,前进没有老师朋友的援助,后退受众人的嘲笑。于是就退
却了。
我的家乡善化人唐先生,三十岁有志于程朱理学,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虽受辱骂讥笑
也不后悔。
庚子年凭借着方伯的身份被征召为太常卿。我乡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每天去他那里进德求
教。虽然我没有才能,也尚且受到义理的熏陶,确切地知道基本的行为准则不能逾越。我不
知道古代的求教者怎么样,然而看当今那些表面上尊敬推荐者与厌恶轻视年高有德才之人,
有一点收获,就沾沾自喜、自我夸耀的人,我知道该避免什么了。
丙午年二月,先生辞官居家,将到湖湘之间养老,所以我写了《师说》一文,用来表明几年来
仰慕道义的原因,并且用它来告诚我的同乡人;如果有志于自强自立,没有人不对侍奉师长
之礼恭敬执行,渐渐就可以养成优秀的品德了。
9.“如我自观犹可厌, 非君谁复肯相寻”,写苏轼人生不得意的时候,柳却肯主动寻访;“灯
火背荧语夜深”,写两人惺惺相惜,相谈良久;“南行千里何事成”,写苏对柳“南行千里”
深表忧虑;“一听秋涛万鼓音”,写苏为柳壮行鼓气。(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10.补充交代柳子玉寻访的时节(1 分)。比喻(1 分),表现了秋天风水相激的壮美(1 分)。以
景结情(寓情于景) (1 分),表达对柳子玉远行的鼓励和祝福(1 分)。
11. (1) 故不积跬步(2)肇锡余以嘉名(3)翱翔蓬蒿之间 (4)言笑晏晏
(5)若夫徭雨霏霏(6)庶竭驽钝(7)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8)为人谋而不忠平
12. (3 分) C (《“批判”错。)
形势变化,“锁成”是群众的典型形象,反映群众的对政策的担忧,对。作者叙述了“锁成”
听到的消息,这种担忧不是毫无根由,对这种担忧没有批判,而是通过与李秋兰的反应的对
比,表现内当家的对政策的坚信不移。
13. (6 分)①从事事做得滴水不漏(屋里屋外,一人操持或百样事,心到手到亦可)看出她勤
劳能干,善于持家,有能耐;②从“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百样事,.她心到手到”及说
话方式,看出她性格直率爽朗,做事干脆利落;③从烧绿豆汤并加糖看出她体贴丈夫;④有主
见有气魄:是家庭主心骨,从夜里劝丈夫的话,打井放鞭炮,看出她对政府政策的坚信不疑。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4. (6 分)①末段以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农家小院的生机勃勃,展现出农村生活的红红火火(情
节);②暗示李秋兰夫妇俩打井时的热切心情和十足干劲(人物形象);③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在
国家的好政策下农民未来生活会更加美好的坚定信心。(主旨)
补充④以形象的画面描写结尾,含蓄点题,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艺术特点和读者感受)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5. A[详解]
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B 项,“就不能实现 ‘价值外溢’”错误,依据第二段“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
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 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可
知,原文说的是“很难实现”,故 B 项于文不符。
C 项,“ 面对作为文化结晶的历史文物”错误,依据第四段“这是- -代代人传承、发展着的
文化,在最鲜活心灵中的投射,促人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性问题”可知,原文说
的对象是“文化”,故 C 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D 项,“只有近距离接受文化经典, 才能让思想不扁平化”错误,依据第四段“让现代人有
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可知,
原文说的是"有利于”,故 D 项表述过于绝对。
16. C [详解]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
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C
项,“就会产生文学、艺术,积累成文化、文明”错误。依据最后-段“当: ‘情以物迁,辞
以情发’时,便容易产生文学、艺术,最终积累成文化、文明”可知,原文重在强调“容易
产生”,并不是“就会产生”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
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
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
间词等。
17.①论证“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这一
观点;②与下文文物“开放度”不够的情况形成对比:③使论证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详
解]要分析题干内容“为什么要讲述佛利尔美术馆的故事”,依据语段上下文,把握故事内容
作为事例论证在表达观点、内容结构、论证效果方面的作用。
第二段讲述佛利尔美术馆的事,馆长允许学者在库房里对感兴趣的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赠
送了一-些玉璧的原版彩照,还乐意对方在书中使用。由此证明了第二段“藏, 是为了存,
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这一观点,事例论证使论证更生动
具体,更有说服力:同时,联系第三段“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例……”可知,
佛利尔美术馆的事还与第三段文物“开放度”不够的情况形成对比,表达作者的批判。
18. B [解析] B 项,“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表现为……”错误,“产业结构矛盾更突出”于
文无据“表现为”错误,从材料一的“特别”和材料三相关内容可以看出,选项的表现只是
其中之或其余还有。
19. A [解析]A 项,“要进入产品数量和质量并举的良性发展模式”错误,“发展模式”是材
料二第二段中的“消费升级是一个指挥棒,其发挥了市场引导作用,促使整个产业链转变方
向”,不是二者并举,而是“由单纯地追求产量,逐渐转向追求质……”。
20.消费升级倒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价值链水平。产业
升级改善了人们的消费质量,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每点 3
分,共 6 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关系方面注重分析“消费”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即“消费”与“产业”的相互作
用,比如“消费”能倒逼产业升级,而“产业”能改善人们的“消费”等。可以从二者相辅
相成的关系的角度思考。
21. [写作引导]这是一则比喻性材料作文题,社会是本体,船是喻体,既定的港湾是喻体,
劈风斩浪是喻体,“风浪”即困难、艰难险阻,“劈风斩浪”即与艰难险阻作斗争、克服困难,
“既定的港湾”即既定的目标,“到达既定的港湾”即实现早先定下的目……
整则材料是一个条件关系,主要围绕个人的表现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来思考,强调的社会
整体前进与社会中每个个体努力的正向关系。即“社会需要每个人各显其能,才能克服困难,
得到发展进步,实现既定的目标”,每个人都要各尽其才,守土有责,方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要实践全社会共同的理想,就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和付出;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风浪,需要每
个人的付出才能战胜。
附加题答案
22.徒叙其已陈/修饰成文/稍离旧本/便自杌阻/如小儿倚物能行 7 独趋颠仆。(共 5 分。每处
1 分)
23.曹植刘桢(共 2 分。每空 1 分)
24.学习古人只是学诗的途径,超越模拟古人形迹的阶段才算是学有所成。(或者:学古有得
以后,应舍弃古人陈法) (3 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对即可)
参考注释:
[参考注释]
今为诗不推类板变(比类推究,竭尽全力变化),开(开辟)其未发(表达),泯(消除)其拟
议(仿效)之迹(痕迹),以成神圣之功,徒叙(说,记述)其已陈(旧),修饰(修整润饰)成文,
稍离(背离)旧本(学习模仿的旧作),便自杌陧(不安),如小儿倚物能行,独趋(走)颠仆(跌
倒)。虽由此即(接近,靠近)曹、刘,即阮、陆,即李、杜,且何以益于道化(以道化人,用
某种道理来教化)也?佛有筏喻,言舍筏则达岸矣,达岸则舍筏矣。
25. A、C (5 分,对一个 2 分)
26. (1) (6 分)①芳官的干娘掌管着她的月钱,却让芳官用她女儿的剩水洗头,引起了芳官
的极度不满,二人大闹。
②因茉莉粉事件挨了赵姨娘一耳光,她针锋相对地顶撞,撞头打滚哭闹不休。③抄检大观园
后,被王夫人赶出,为保清白到水月庵自愿削发为尼。
(2) (4 分)一是后悔自己没听从刘备的话,刘备以前和他说过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只知道
纸上谈兵,不能委以重任,诸葛亮没有听从刘备的话,让他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二是痛
惜街亭的失守使他的北伐计划失败。三是惋惜马谡是个人才,他和马谡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27.农业经济基础稳定,儒家伦理与人情之常成为基础美学观,时代不尚奢华,百姓安分有
序无妄想。(4 分。每点 1 分)
28. 诗歌从注重生活事实的描述转到对内心本质的感叹,从百姓的人情之常转到了对个人心
情的哀怜,由民间文艺过渡到文人创作。(共 6 分。每点 2 分)
29.艺术主流脱离民众和劳动;艺术形式与技巧空前丰收;艺术家的地位提高。(共 5 分。1 点
1 分,2 点 3 分,3 点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