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云南省曲靖市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

ID:449307

大小:1.2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曲靖市 2019—2020 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 文科综合试题卷历史部分 1.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一变 化说明 A. 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 控制 B. 周王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 C. 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D. “家天下”局面正式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商朝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周朝各诸侯国则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说明周天子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 A;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统治 集团内部的森严的等级制度,排除 C;“家天下”局面的形成是在夏朝,排除 D。故选 A。 2.东汉时期,有些地方的农民主动高开或抛弃自己的土地,加入豪强地主的庄园从事大规模的 工商业生产活动。东汉豪强地主封建庄园的出现和发展 A. 导致小农经济基本破产 B. 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中央集权 C. 使中央政府对豪强地主的控制加强 D. 庄园先进的生产方式吸引了广大农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汉豪强地主封建庄园的出现和发展”属于地方势力的发展,地方势力的发展容易导 致地方割据,从而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中央政府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故选 B,排除 C;东汉 豪强地主封建庄园的发展并没有导致小农经济破产,排除 A;农民加入豪强地主的庄园是为了 躲避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而非是由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排除 D。故选 B。 3.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 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说 明当时 A. 血缘观念淡化 B. 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C.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 纲常伦理遭到破坏 【答案】A 【解析】 的 【【详解】根据《大明令》“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制体现的是血 缘关系,不准收养异性为子嗣。根据《问刑条例》“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 照例同子孙论”可知允许收养,体现宗法关系渐趋松弛,表明血缘观念淡化,故选A;B 与材 料内容无关,排除;C 是宗法制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特点发生改变,排除;国家允许 收养子嗣,不会破坏纲常伦理,D 错误。 4.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 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王守仁的 这一观点 A. 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 B. 是需学回归孔孟本源的体现 C. 说明早期民主思想已经产生 D. 印证了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等信息可知, 王守仁的观点认为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体现了对人自我价值的肯定,故选 A;王守仁的观 点是对孔孟儒学的发展,不是回归本源,排除 B;王守仁的观点不属于民主思想,排除 C;D 项与题意主旨明显不符,排除。故选 A。 5.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甲午战争之后开始 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 A. 开始编练新军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 近代化努力基本达到目的 C. 实业救国已成为资产阶级的共识 D. 上层建筑变革提上议事日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实行君主 立宪制,推动上层建筑的改革,体现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故选 D;编练新军在甲午战争前就 已经出现,排除 A;近代化努力基本达到目的和实业救国成为资产阶级共识的说法都过于夸张, 不符合史实,排除 BC。故选 D。 6.分析 1912—1919 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①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咯导致这一时期的发展 ③张骞创办了大生纱厂 ④中国经济开始卷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之中 ⑤民国政府奖励实业有利于纺织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图示内容可知,从 1912 至 1922 年间,我国的纺织业得到了发展,①正确;纺 织业发展的原因是此期间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正确;张謇创办 大生纱厂是 1895 您,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是在鸦片战争后,③④错误; 民国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也有利于纺织业的发展,⑤正确。综上所述,排除 ABC,故选 D。 7.严复认为中国对人民体质“害效显著”者乃鸦片泛滥和妇女缠足二事,使中国"种以之易, 国以之我,兵以之窳(懒惰),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这说明严复主张 A. 政治变革,实行君主立宪 B. 挑战传统陋俗,进行社会改革 C. 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D. 传播人权意识,救亡图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陋习不除,‘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可知严复认为不革除社会陋习,变法是 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说明他主张挑战传统陋习,进行社会改革,故选 B;材料反映的是严复主 张挑战社会陋习,并非进行政治变革和传播人权意识,排除 AD;严复革除社会陋习的主张有 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但这不是他的主要目的,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 B。 8.古罗马法不允许父辈与子辈相互提起控诉或作证:对未事先获得许可而向法院告其父亲或保 护人的人,大法官可依其职权对他提起刑事诉讼。这表明罗马法A. 注重司法公正 B. 强调尊卑等级 C. 重视血缘亲情 D. 重视传统习俗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古罗马法不允许父辈与子辈相互提起控诉或作证“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这么 做的目的在于维护血缘亲情,故选 C;古不允许父辈与子辈相互提起控诉或作证并并不一定就 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排除 A;这一规定不允许子辈控诉父辈,同时也不允许父辈控诉子辈, 因此不是强调尊卑等级,排除 B;这一规定属于法律规定,和传统习俗无关,排除 D。故选 C。 9.1701 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 于侄子或者侄女,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这说明 A. 王权受到进一步限制 B. 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C. 事实上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 君主立宪制正式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可知《王位继承法》将王位继承 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说明王权受到进一步的限制,故选 A;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和君主 立宪制正式形成始于 1689 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排除 BD;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无法体现, 排除。故选 A。 10.彼特拉克在散文《秘密》中热烈地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 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这反映了彼特拉克 A. 反对宗教信仰 B. 抨击森严的等级制度 C. 主张追求现世幸福 D. 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彼特拉克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这说 明他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故选 C;彼特拉克主张追求现世幸福并不代表他反对宗教信仰,排 除 A;抨击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 B;彼特拉克时期浪漫主义尚未形成,排 除 D。故选 C。 11.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疾病、失业、养老保险等体制,俾斯麦因此被称为欧洲社会福利计划的奠基人。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德国 A. 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B. 重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完善 C. 为了对外战争而改善人民生活 D. 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福利制度的出现是为了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缓和社会矛盾,德国在 19 世纪 80 年代 就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福利制度,说明德国统一后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通过构 建福利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故选 D;工业革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并不一定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排除 A;当时德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设社会福利制度,而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排 除 B;C 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德国统一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没有进行对外战争,排除 C。故选 D。 12.“从近处观察这类绘画作品时,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而从远处观察他们时, 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符合材料所述 的作品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而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 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可知是强调了色彩,属于印象画派的特点,B 项是印象画派作品,故 选 B;A 属于浪漫主义,C 属于现实主义,D 属于立体画派,都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B。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0 年 5 月,美国通过《霍莱一斯姆特法》,对 890 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 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 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 33 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 30 年代的 关税战。到 1931 年底,先后有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揩施,进口税率比 1929 年提高 60)——100%。 法令颁布后,中美贸易也大受影响。美国作为中国蛋类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1933 年蛋突输 美值不到 1926 年的 10%。 ——摘编自《20 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1980 年美国政府出于维护中美战略合作的需要,倾向子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扩 大双边共同利.但是 1989 年政治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歲, 中美关系陷入低潮,这大大影响了两国间的贸易往来。随后几年美国政府和国会又把中美相 互给予的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挂钩,又借口武器扩散、中国台湾、西藏等问题,多次阻挠 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使原本姚粹的经济和贸易互利互惠问题演变成了两国间的改治问题。 在贸易往来中,中国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在美国由于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因案而无法生产或者不 再生产的一般商品,中国也从美国获得了国内尚无足够替代能力的资本。但从两国在国际贸 易中的地位来看,双方悬殊较大,如 2003 年中国贸易额仅占全球贸易总量的 2%,而美国则为 14%。在双边贸易的份额方面中国对美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 15%,而美国对华进出口仅 占其进出口总额的 2.5%。另外,在中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香港回归前,中美之问通 过香港转口的贸易额一直较大,香港姑终在中美双边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当然,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而且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国 之间的摩擦也中前期的产品限额、知识产权等微观经济摩擦逐渐走向后期的入世和执行入世 协议问题贸晶不平衡问题、人民币利率问题等宏观经济摩擦。 ——摘编自何薇《论改革开放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通过《霍莱一斯姆特法》 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贸易的特点。 (3)面对 2017 年以来中美不向断的贸易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1)主要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下,通过提高关税来保护本国市场:“自由放任”经 济政策的失败影响: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市场和本国企业,增加了美国财政收入;引起世 界各国关税战,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激化了世界各国矛盾,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特点:中美经贸关系始终受双边政治关系的影响:中美经贸往来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 的中美贸易地位的不对称性:间接贸易在中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和 升级。 (3)坚定不移推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协商谈判谋求政治和解;积极拓展 新的国际国内市场;推动构建新的国际政治经済新秩序。 【解析】 【详解】(1)根据“1930 年”、“这一法令 实施,遭到 33 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 30 年代的关 税战”等信息可知美国国会通过《霍莱一斯姆特法》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通过提 高关税保护本国市场。该法通过的影响是保护了美国国内市场和企业,增加了美国的财政收 入,但引发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税战,由此导致世界经济秩序的紧张,激化了各国间的矛盾 等。应从不同角度解读该法带来的影响。 (2)根据“ 1980 年美国政府出于维护中美战略合作的需要,倾向于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扩大 双边共同利.但是 1989 年政治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歲”可知 中美经贸关系始终受双边政治关系的影响;根据“中国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在美国由于资源和劳 动力成本因案而无法生产或者不再生产的一般商品,中国也从美国获得了国内尚无足够替代 能力的资本”可知中美经贸往来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根据“两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来看,双 方悬殊较大”可知中美贸易地位的不对称性;间接贸易在中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中美 之间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可知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和升级。 (3)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中美不间断的贸易战,中国一方面要坚定不移的对 外开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协商谈判谋求政治和解。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推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构建。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的请你根据材料自拟标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标题符合材料,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标題: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或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或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大别 山或“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分析、说明原因:为加快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减少战争对解放区的破坏;条件:解放战争 爆发后,解放军经过一年作战,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解放军人数上升,军 心稳定,士气高昂,解放区后方巩固,人民支持;反之,国民党则军事上接连败退,军队人 数下降,军心不稳,士气低落,国民党统治区后方不稳,人民反战运动高涨。写出反攻方向, 中原大别山,反攻方针,“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也可适当给分意义: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 反攻的序幕,成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转折,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反攻, 人民解放军进入反攻阶段的标志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因此可结合所学,从刘邓大军反攻 的原因、条件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说明通过战略反攻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引用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历史上,特别宋元时期,国家曾对瘟疫的救疗采取过较为积极的政策,如朝廷 要求各地设立救济贫病的济民药局,在大疫之年设置病坊收治病人等。进入清代,这一趋势 也随着新王朝的朝纲重整而得到扭转。地方官府实施疫病救疗采取的撸施,概括起来主要有:(道光四年)六月,(苏州)时疫盛行。……于是郡中绅士韩、黄、许诸君子合告于藩泉两司 及府县,请设医药局,以诊贫民之有疾而无力求药者。时方伯诚公、廉访林公允拨民捐赈余 银,长元吴三县各一千两,以给经费,设局于郡城适中之。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夏,苏 郡大荒疫,陈府尊鹏年捐俸复合避瘟丹施送,即“太乙丹”,“姜、许、徐等村庄,疫疠盛行, 公亲诣散药"。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春,“疫疠愤兴,民受其困。时大宪率属吏致斋告虎, 思所以为民请命者备至。余请于上台,延师叔侄祈祷。继而甘霖立霈,诊气旋消,吴民大 悦”。康熙十七年(1678 年);吴门时疫盛行,藩司“悯编户之疾苦,如痢瘰之乃身,遂下询 疫所自始与所为治",见周扬俊之《温热暑疫全书》颇有医效,遂“命急付枣,以公同志”。 此外,官府奉国家之命对灾荒的教济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的疾疫救疗行为。在出现疫灾时, 官府对尸体的掩理、病人的隔离以及卫生的管理等等。社会力量在促动和支持官府实行救疗 的同时,自身也会开展一些救疗活动,这些活动大体可分为临事性教治和日常性施救两类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代国家与社会对瘟疫的反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清朝江南地方政府疫情救治的主要做法及救治类型。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世界多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认识。 【答案】(1)救治做法:设局延医诊治:制送丸药,延聘名医对症裁方;建醮祈祷;刊刻切 中病情的医书,以使更多的人得救:官府奉国家之令对灾荒的救济;官府对尸体的掩埋、病 人的隔离以及卫生的管理等。救治类型:国家救治和社会救治。 (2)认识新冠肺炎疫情是不可预测的,具有突发性、传染比较快,但同时又是可以有效防控 和治愈的;可从党和各级政府、科技及医务工作者、社会或公民个人一个角度谈简要认识: 世界各国、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要加强合作,相互借鉴,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蔓 延。(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详解】(1)根据“朝廷要求各地设立救济贫病的济民药局”得出设局延医诊治;根据“陈府尊 鹏年捐俸复合避瘟丹施送,即‘太乙丹’”得出制送丸药,延聘名医对症裁方;根据“余请于上台, 延师叔侄祈祷。继而甘霖立霈,诊气旋消,吴民大悦”得出建醮祈祷;根据“见周扬俊之《温热 暑疫全书》颇有医效”得出刊刻切中病情的医书,以使更多的人得救;根据“官府奉国家之命对 灾荒的教济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的疾疫救疗行为。在出现疫灾时,官府对尸体的掩理、病 人的隔离以及卫生的管理等等”得出官府奉国家之令对灾荒的救济;根据“官府对尸体的掩理、 的病人的隔离以及卫生的管理等等。社会力量在促动和支持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会开 展一些救疗活动,这些活动大体可分为临事性救治和日常性救治两类”得出官府对尸体的掩埋、 病人的隔离以及卫生的管理等。救治类型有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有国家救治和社会救治等。 (2)综合所学内容可知可知,从新冠疫情爆发的特点和各国应对的措施等方面对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进行认识。即新冠肺炎疫情是不可预测的,具有突发性、传染比较快,但同时又是可 以有效防控和治愈的;世界各国、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要加强合作,相互借鉴,共同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 16.两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国干涉还辽后,日俄两国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中 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 满。1904 年至 1905 年,日本与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战争是在中国土地上进行。双 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转让给日本,并 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日俄战争是世界 近代史上第一次由一个立宪的小国战胜了立宪大国的战例,著名思想家伯林所言,“直到 1904 年日本人战胜俄国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之前,欧洲以外的任何人民,都没有使自身作为一个完 整意义上的民族得到过西方的社会或政治理论家的关注”。 ——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中国和俄国的影响。 【答案】(1)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朝鲜矛盾加剧;英美等国暗 中支持日本。 (2)对中国和俄国的影响对中国:刺激了中国革命,加速了中国革命(或辛亥革命)的发展; 促使立宪运动在中国的高涨;促使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或进行内政改革);侵犯了中国主权, 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财产损失; 对俄国:战争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国内动乱,加深了沙皇俄国的统治危机。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日俄战争爆发于 1904—1905 年,结合所学内容可从第二次 工业革命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中国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矛盾加剧和英美暗中支持日本等方面概括相关背景。 (2)根据“日俄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由一个立宪的小国战胜来立宪大国的战例”可知对 俄国的影响是损耗了俄国大量人力、物力,加深了沙皇俄国的统治危机;根据“俄国承认朝鲜 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转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 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对中国的影响是侵犯了中国主权,导致中国 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促使清政府对内实行改革,同时也给东北人 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损失。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 年,希特勒上台了,爱因斯担正在英国,他宣布不再回德国。面临纳粹的威 胁,爱因斯坦放弃了和平主义。忧虑到德国科学家会制造核弹,因而建议美国发展自己的核 弹。但是,在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之前,他就曾公开警告过核战争的危险,并提议对核武器进 行国际控制。二战后他又在为防止核战争而努力。 ——摘自(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筒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请回答: (1)如何看待材料中爱因斯坦“故弃了和平主义”和“建议美国发展自己的核弹”? (2)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爱因斯坦是一位著名的和平人士。 【答案】(1)爱因斯坦“放弃了和平主义”是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同时也是为了 反对德国法西斯的独裁统治和侵略扩张政策;他“建议美国发展自己的核弹”是为了更好的 遏制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2)史实:爱因斯坦是一位著名的和平人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爱因斯坦公开发表反 战宣言,呼呼欧洲科学家应竭尽全力,尽快结束这场人类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他对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表示强烈的不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55 年发表《罗 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参加反战运动。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面临纳粹的威胁,爱因斯坦放弃了和平主义。忧虑到德国科学家会 制造核弹,因而建议美国发展自己的核弹”结合所学可知爱因斯坦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 迫害;同时也是为了反对德国法西斯的独裁统治和侵略扩张政策;他“建议美国发展自己的 核弹”是为了更好的遏制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2)根据材料“在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之前,他就曾公开警告过核战争的危险,并提议对核武 器进行国际控制。二战后他又在为防止核战争而努力”并所学知识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爱因斯坦公开发表反战宣言,呼呼欧洲科学家应竭尽全力,尽快结束这场人类大屠杀;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他对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表示强烈的不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后,1955 年发表《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参加反战运动进等史实来证明爱因斯坦是一位著 名的和平人士。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