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 2020 届高三模拟压轴卷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本卷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尚书》记载,禹曾向皋陶请教如何做到诚信。皋陶说:“谨慎自身,思虑深远。依
次与九族亲戚敦厚,使众贤臣勉力辅佐,由近及远,还要知人善任,使民众安居乐业。”
禹拜谢认同。这一记载表明
A.儒家文化形成于上古时期 B.禹的成功缘于他知人善任
C.诚信蕴含浓厚的家国观念 D.私学是贵族主要求学途径
25.汉初,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到汉朝中后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丝文
绣。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B.等级观念的消亡
C.先进纺织技术的推广 D.平民政治的发展
26.宋金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当地知州、知军、通州、
通判等地方官员担任;主管官负责榷场的具体事务,由朝廷派遣;押发官由主管官委任,
负责榷场的治安和缉查走私。这反映了
A.南宋边境贸易繁荣 B.官府推崇重农抑商
C.官府控制榷场贸易 D.南宋实行闭关政策
27.雍正时期的朝廷规定,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随时以供召对,军机章京必须每日凌晨
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这反映出军机处
A.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 B.促进了清朝统治吏治清明
C.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28.梁启超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
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仅凭“圣主”光绪
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 这反映了梁启超
A.对百日维新失败感到遗憾 B.强调国民素养的重要性
C.放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D.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29.北京的学生们看到《晨报》上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无亡日,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的呼号,踏上了示威抗议之路。而将北京五月四日发生的事件传遍全
国,也端赖报章之力。据此可知
A.舆论宣传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进程 B.五四运动是报纸宣传掀起的革命
C.报刊宣传有利于民族进一步觉醒 D.五四运动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30.1948 年,中共中央颁发文件指示:修订土地改革中损害中农权益的做法,要求对科学、
教育、艺术工作者等知识分子加以教育和团结;对中小工商业和一般地主富农的工商业
予以保护。上述指示
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B.维护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发展了科学教育事业 D.实现了全国各阶级大团结
31.1956 年,多数农民积极加入农业合作社并自愿放弃了合作社的个人资金份额,同时防
洪大坝、小型灌溉工程等投入较少、劳动力密集型农业服务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
广。这说明当时
A.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B.农业经济主导国民经济建设
C.农业生产的急躁冒进思想严重 D.农民的自主性生产不断加强
32.苏格拉底说他一辈子除了考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并且实行正义和避免非正义
以外,任何别的事情都没有做。柏拉图最重要的理论著作《理想国》主要讨论的就是正
义。亚里士多德更关注什么样的正义是最现实和可能的。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A.试图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B.源于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
C.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D.致力于实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33.佛罗伦萨著名画家波提切利(1446—1510)运用新的绘画方法,发展了中世纪的装饰风
格,创造出富于线条节奏、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其作品《春》《维纳斯的诞生》,富有
生气地描绘了美惠三女神、女神维纳斯的形象。这些作品
A.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B.表明现实主义已成为时代主流
C.推动非宗教理性时代的到来 D.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
34.苏联在实施“四五”计划期间(1946—1950 年),国民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
西方舆论断言的“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不攻自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苏联模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C.苏联“斯大林模式”仍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D.美苏争霸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题35.下图为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的代表作《乔治·戴尔,一个在意自己外形
的男人》。一个人独自坐在奇怪的镜子前,很难面对正确的方向,因为他的扭曲,镜中
另外一个自己的画面也在粉碎。这一作品
A.客观真实反映社会底层的现实状况 B.以传统画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C.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失望 D.用扭曲变形揭示现代社会精神危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做答。第 45—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秦汉北部边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泰始皇首先对新开拓的河南地“徙谪戌以
充之”,又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等地实边垦殖,拜爵一级.移民迁入后,“服习以
成,勿令迁徙”,汉文帝时在边塞建立城邑,给移民提供室屋田嚣、免罪、免赋役、”予
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等优惠政策,到武帝时,大规模移民实迫,不断加强边防
防备,把北部边疆地区纳入统一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轨道。
——摘编自刘太祥《秦汉北部边防建设》
材料二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遭到日军严重
破坏。1937 年 11 月,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宣布“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移
驻重庆,以四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东部的工厂企业扣文教机关团体纷纷西迁,大
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官绅为了不做亡国奴,毅然背井离乡,向西部大后方迁
徙,形成一次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人口迁移大潮,迁移总数有 1000 余万人。
——摘编自吴丽华等《抗战初期人口西迁大潮》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持续且规模庞大的“民工潮”。据算,1987 年,中国人口迁移规模超过 3000 万,到 2000 年,超过 9300 万,并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民
工潮”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摘鳊自刘洪彪等《民工潮促进农村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人口西迁的背景。(8 分)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民工潮”出现的意义。(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马克思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阐述,他生前就预感到人类会打破各民族
的原始封闭状态,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在世界范围内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相互交往而使
各民族相互依存并走向统一。他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
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
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
世界历史。”
——摘编自刘晓颖《应对全球化的矛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
写出所拟的论题,阐述须有事实依据。)
请考生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
框涂黑。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二战后,法西斯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别占领。1948 年春,美英法组成了西占
区。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经济完全崩溃。占领当局最初实行的是管制经济,在对德
实施民主化改革过程中,一方面瓦解法西斯的中央统治经济,一方面支持德国自由主义
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实施的改革。1948 年,艾哈德被任命为西占区经济管理局局
长。艾哈德采用米勒·阿尔马克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来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1948 年
6 月,改革从整顿货币体系入手,进而取消配给,放开价格,推动西占区经济体制向市
场经济过渡。同时,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以减税为内容的税收改革,刺激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改革期间,德国经济充满了风险与危机,其间,新政府能顺利渡过
难关,美援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1952 年,联邦德国经济的主要指标均已超过战前
水平,顺利实现了经济复兴计划,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摘蹁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哈德经济改革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艾哈德经济改革的意义。(7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德军席卷西欧,震撼美国人心,孤立主义势力受到打击。1940 年 6 月 3 日,美
国鉴于英法式器在敦刻尔克丢失殆尽,决定将首批军火以私营公司名义转卖给英法。11
月 5 日,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为冲破法律障碍,说服国会和人民,他连续发表讲话。
他说:“就是从美国防御的自私观点出发,我们也应该尽力帮助大英帝国保卫它自
已。”1941 年 3 月,《租借法草案》由总统签署生效,主要内容是,总统有权向“对于美
国防务至关重要”并且能“给美国带来好处”的国家“出售、交换、租给、借予或转让任何
军需产品”。其适用范围后来逐渐扩大到 40 余国。美国总统杜鲁门说:“通过《租借法》
而装备起来的每一个俄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
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
——摘編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租借法》出台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 影响。(9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
学家、儒学家。在哲学上,柳宗元认为世界万物由“元气”产生,“曶(古通忽)黑晰
眇,往来屯屯;庞昧革化,惟元气存。”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批判各种神学迷信,相信
“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仁”。柳宗元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生发展,“非圣
人之意也,势也”,批判了试图恢复“封建制”,“与三代比隆”的倒退思想。同时柳宗
元认为“浮屠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余观老子,
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相抗”,三家“皆有以佐世”,可以“咸伸其所长,而罢了黜其
的奇衺(古通邪)”。
——摘编自《柳宗元哲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柳宗元思想的主要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柳宗元思想的历史价值。(9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小题 48 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C C A B A C A B A C D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41.(25 分)
(1)主要特点:行政手段推动;移向边疆;移民数量庞大(6 分)
积极作用: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统一。(6 分)
(2)背景: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持久抗战的战略;民众躲避战祸(8 分)
(3)意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
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5 分)
42.(12 分)
示例一
论题: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走向统一。(2 分)
阐述: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美洲开始建立
紧密的联系;随着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进行的殖民扩张,迫
使这些地区相继卷人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伴随两
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各地的交往进一步提供了便利,世
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各地因相互依存而走向统一,一部完整的世界史由
此产生。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交往不断扩大基础上的。由此可见封
闭是徒劳的,只有开放,融人世界,顺应历史潮流才有出路。(10 分,言之成理
即可)示例二
论题:运用全球史观研究.理解历史。(2 分)
阐述: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历史研究曾具有很大局限性,造成我们对历史事物的
认识存在片面性,如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识的世界就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一
片区域,包括西亚和北非,他们眼中的世界历史就是地中海区域的历史,对东方
的认识是零星和模糊的。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
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因此,我们应接纳全球史观,叙述统一的全球史,并
不带偏见看待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历史文化。(10 分)
(本示例仅供参考,不是评分的唯-标准。其他论题:如“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世界各地
交往扩大和联系紧密”各地交往扩大有利于世界各民族平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互交往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化”等,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
45.(15 分)
(1)二战后德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崩溃;德国西部被英法美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艾
哈德在占领当局支持下成为改革的决策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8 分)
(2)转变了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模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战后经济的复兴与
高速发展;有利于联邦德国的政治与社会的稳定,推进了民主化进程。(7 分)
46.(15 分)
(1)背景:德国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猖獗,使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受到打击;二战爆发后,
英法遭到重大失利;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威胁到美国的海外利益。
(6 分)
(2)影响: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使受援国依赖于美国,加强了战后美国在世界的地位。(9 分)
47.(15 分)
(1)内容:主张万物由元气产生;反对迷信鬼神,强调人的能动性;认为社会发展有其
客观规律;反对回归传统分封制;主张三教合流,相互促进。(6 分)
(2)价值:促进了三教合流;为宋朝理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儒学发展;一定程度上起
到开化民智的作用。(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