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考前 温故早读材料(高考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考前 温故早读材料(高考版)

ID:449948

大小:52.83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考考前 温故早读材料(高考版) 本周关键词: 自律的人总会受到上天的眷顾;考前叮嘱;平均 31 岁,玩命 26 年!北斗:连一 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主播说联播:康辉:有了它,我们乘风破浪会更有方向; 给图书馆留言的农民工:在泥泞生活中坚守精神富足;博士蹲麦田被误当反面教材: 不是“无用”恰是“大用”;去阅读吧,不负韶华;@年轻人:不负青春,不负时 代;疫情期高考,一代年轻人的“成人礼”;端午,中国人四种情怀,儒释道三家 智慧 一、美文欣赏 自律的人总会受到上天的眷顾 “2020 届高三学生太难了”,这是我今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确实难,难熬的是高三突然增加了一个月的时间,还要在最热的天气戴着不透气 的口罩奋笔疾书……我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纵然很难,我们也熬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学会了苦中作乐,懂得了自我调节, 我们即将取到属于自己的真经。 特殊时期,特殊应对,网课成了我们每天与老师交流的途径,也挺有意思。网课 总会出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经常卡顿的老师总在我们“唱战歌欢送”的时候突然 出现,然后假装凶巴巴地要找我们“算账”,这种小事总能给沉闷的网课带来些许 乐趣。“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 不泯灭”,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形势怎样不利,也要学会乐观,苦中作乐,然后 逆风翻盘。 今年,我们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时间很短,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情绪的排 解因为少了倾诉对象而变得有些困难。但我想,高三是应该学会和自我和解的一年, 和解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及时调整再出发,我们要和情绪和解,和成绩和解,和环 境和解。当我们把眼界放大到人的一生,就会发现,高考真的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点,无论如何,人生还要继续,梦还要有,星也还要摘。如此想来,就不会纠结 于一时成绩的得失,而是把情绪的影响降到最小,卸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 能行得更远。 高尔基说过:“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自律, 是这段特殊时期给我们的礼物,居家考试要自觉,网课听讲需自律,没有了环境的 带动和影响,要想进步,只能靠自律。自律的人总会受到上天的眷顾,每天比别人 多做一点事情,数月之后就会大不相同。 哪朵玫瑰不是带着荆棘绽放的?荆棘成就了玫瑰,让它成了万花丛中最亮丽耀眼 的那一朵,但荆棘加身是痛苦的,不经历苦难又怎能有所成就?经历过磨难的手指 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历经苦难才能变得更加强大。特殊时期没有打垮我们,反而 让我们更加昂扬,更加勇敢,更加有信心创造出奇迹。高考,我们来了! (作者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学生) 二、高考干货 考前叮嘱 一、原则 1、整洁 一纸整洁 让人神清气爽:态度认真 书写整齐 2、条理 层次清晰感觉有条不紊:概括性强 逻辑性强 3、美观 赏心悦目博得阅者欢心:布局合理 文质兼美 二、细则 1、用 0.5mm 的黑色签字笔书写。 2、在规定区域内书写,写足答题区域的 80%领域。不超出范围,不更换题号。不 出现较严重的涂抹,书写尽量不靠近边框。行距、字距、字体大小适中,有美感。 3、解题思路规范化,解题步骤化、程式化(认真审题,针对不同题型题目按常规 思路解题,做到审题慢,解题快) 4、答案总分化(概括——具体) 概括(短语、短句) 具体(摘句、阐释)5、答案序列化(分条分点,序号上下对齐) 6、答案多角度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7、答案主流化(思维方式应该常规,不偏激执拗) 8、答案深刻化(思考问题有深度,不流于表面泛泛而谈,要做到有见解) 三、题型 1、客观题。择优汰劣,科学猜想与推断(排除同类项、选择矛盾项),充分运用 排除法。 2、翻译题。注意把握采分点: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判断句—“是”、被动句 —“被”、省略句—(补)、倒装句—调整语序) 3、阅读题。明确答题思路,讲究多角度答题: 形象分析“形”和“神”,手法分析“术”加“阐”,作用分析“内”与“结”, 词句分析“浅”跟“深”, 概括类题最简单:分层(关注句号)提要(关注关键词)拟答案(力求简洁), 思想情感常联系,多想多答莫忘记。 4、语用题。打草稿,细思量,揣摩命题人怎么想;字斟斟,句酌酌,语不用多却 分就多。 5、作文题。题意审得深,腹稿酿得好;求稳不求新,900 很重要;标题即论点, 题目拟得巧, 论述要充分,不忘丰材料;首尾写认真,高分不可少;卷面整又洁,分数高又高。 6、时间。作文不少于 1 小时,客观题不多于 40 分钟。做完客观题就涂机读卡, 一般不更动第一答案。 四、牢记六好,笑傲高考 1、一个好心态:十年寒窗,今朝试锋;破壁今日,分秒必争!考前要有积极昂, 扬热切盼望考试的心态! 2、两种好状态:热血澎湃——激动、兴奋、紧张的迎考状态;心静如水——冷静、 沉着、自信的做题状态3、三种好意识:阅卷的难易不惊的意识(我难人亦难不畏难,我易人亦易不大 意); 做题的先易后难的意识(容易题一分不丢,中档题分分必争,难度题尽量多得分。 注意时间分配科学合理) 慢审题快做题的意识(慢:认真、仔细、谨慎。审清问题要素,题目条件,明确 答题方向;快:一气呵成,节约时间,位将来攻克难题、查漏补缺赢得时间) 4、四点好规范(解题思路和拟写答案的规范化) 步骤化:思路科学,完美解题(概括题、探究题、作文结构、分论点拟定、诗歌 鉴赏形象、意象、意境、手法、情感分析题) 总分化:概括摘录,总分结合(关键词+分析) 条理化:要点明确,层次清晰(分点分层:标点的使用,序号的使用,卷面布局 整洁美观) 多角度化:理解分析,角度多样 5、五项好注意:生活中无论何事不急躁,生理上吃好睡好锻炼巧,心理上败不馁 来胜不骄, 出考场不订答案只备考,良好心态考场中我逍遥。 6、六点答题要求 文言翻译:译准“得分点”,注意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 古诗词鉴赏:试用“三步解答法”:古诗词鉴赏题,可以采用“三步解答法”: 这首诗写了什么,用什么手法写的,写得怎样。 名句默写:写准确(不要写错别字。书写要工整、笔画清楚;否则,可能被视为 书写错误而扣分) 阅读理解:整体把握,圈点勾画,理清思路,而且要分条陈述,总分结合,角度 多样,多答一些。 语言表达:拟草稿(对联、仿句和概括文意等,很难一挥而就,因此,要先拟写 草稿,修改后再写到试卷上)。 写作:中心集中,文体鲜明,语言晓畅,书写清楚①文章的中心必须尽可能地鲜明、集中。 ②文体要鲜明。写作议论文就是议论文,散文就是散文,小说就是小说,不能写 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 ③语言晓畅。考试作文的语言不能过于含蓄,更不能晦涩难懂,阅卷老师不可能 用较多的时间去琢磨你的文章。 ④书写清楚。书写清楚是对卷面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更进一步的要求是写工整、 漂亮,看了有一种愉悦感。 ⑤切记书写作文标题,标题中尤其不要出现错别字,文章结构要完整,字数达到 850 字。 三、社会事件 平均 31 岁,玩命 26 年!北斗:连一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在你心中谁是中国最璀璨的巨星?谁是中国最顶级的天团?6 月 23 日 9 时 43 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薄着烈焰拔地而起! 北斗第 55 颗,也是组网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55 颗北斗卫星环绕琼宇。 正式宣告中国第一“巨星天团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宣告全面完 成! 北斗卫星太阳能翼成功打开的瞬间 反射出金色的光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55 颗北斗“出道”的背后,还有一个中国当之无愧 的“天团”级别的队伍!他们的队伍庞大,人数竟有 30 万人之多。在过去 26 年的 时间里,他们把一颗颗北斗卫星打上天。 “北斗”这支以 80 后、90 后为主力的团队,平均年龄才只有 31 岁,比国外相 关团队年轻了十几岁! 整整奋斗了 26 年,今天,当我们骄傲地指向天际,大声说:“这就是我们中国 人的北斗星辰!”时;当我们享受着北斗导航系统,为我们打网约车、点外卖、开 车导航、借还共享单车提供众多便利时;当我们在享受和平,享受着北斗为我们的 国防带来的安全时,我们必须向他们说一声:谢谢!现在,让我们回首 26 年北斗来时路,认识下“北斗天团”里,曾经的年轻人和 现在的年轻人! 中国人自己的 GPS 三个 20 多岁小伙子在 10 平米的仓库解决了“北斗”核心难题! 时间回到 30 年前,1990 年 8 月,就在美国的 GPS 系统第 8 颗卫星发射升空的 当天,“海湾战争”爆发。尽管还未“发育”成熟,但美国军方果断地提前将 GPS 投入使用。令人惊讶的是,并不成熟的 GPS 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以美国为首的联军 精确打击伊拉克,伊拉克军队甚至找不到对手在哪里! GPS 一出手就震惊世界!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等于把国防拱手送给别人。中 国也愈发认识到这个系统如果使用别人的,无异于高楼大厦建在了别人的地基上。 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迫在眉睫!1994 年,中国制定“九五”规划时, 定位导航系统“北斗”进入国家视野,可当时总共有三个卫星项目需要立项,另外 两个项目已经通过审批。到了北斗这里,国家实在拿不出钱了。相比于美国耗资 300 亿美元打造的 GPS,北斗项目最初的办公室设立在总参测绘局招待所三楼的一间不 足 20 平米的房间内。 1995 年,北斗导航工程立项启动不久,一个不速之客——信号“快捕精跟”问 题跳了出来,严严实实地堵住了北斗一号的工程进展。能否实现对信号的“快捕精 跟”将成为决定北斗一号整体性能甚至左右整个工程进展的关键。就在所有人都一 筹莫展的时候,三位博士还未毕业的 20 多岁小伙子——王飞雪、雍少为和欧钢竟 拿出了一套“全数字化”方案! 这三个小伙子从北京抱回一台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拿了 4 万元的尝试经费,开 始了艰难的攻关历程。他们把一个不到 10 平方米的仓库简单收拾一下当作实验室。 没有仪器设备,就东挪西凑找人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他们的仿真试验取得了 理想效果! 由于他们采用的技术路线堪称世界首创,立项表决时很多专家都持保留态度。 难以决断之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芳允郑重表示支持这些年轻人!“快捕精跟”关键技术立项后,王飞雪和同伴们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左右。他 们饿了就泡包方便面,累得眼皮子都撑不开时就泡上一杯浓咖啡提提神,直到实在 坚持不住时才打开行军床…… 这一熬就是整整三年。1998 年 5 月,他们终于迎来苦尽甘来的日子,测试得到 的第一批“快捕精跟”数据,效果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期望值。陈芳允听到报告后拍 手称赞:“效果这么好,太令人兴奋了!” 解决了核心技术问题,2000 年,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被送上太空。2003 年, 第三颗卫星送入太空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建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心脏中国造,用北京时间给世界定位! 如果说进行“双星”定位的北斗一号是中国对定位导航卫星系统的探索,那么 北斗二号的研发就是中国逐步打破美国 GPS 和俄罗斯 GLONASS 系统垄断地位的利 器! 2003 年欧盟邀请中国共同研发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然而,中国支付了 2.3 亿 欧元的“加盟费”却根本无法接触”伽利略”的核心技术。而一分钱都没花的日本 和印度话语权居然比中国还大! 最令人气愤的是欧洲人傲慢地认为,中国不可能造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这 也让我们愈发清醒地认识到,“北斗”导航系统是国之重器,必须靠自己,必须牢 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是北斗二号系统的开发比北斗一号更难。2005 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 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如果原子钟有 1 秒误差, 就意味着卫星定位会偏离 30 万公里!没有原子钟不行,精度差了更不行! 北斗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在央视的节目中层回忆说:“因为原子钟技术难 度太高,当时我们想从欧洲引进,本来已经谈差不多了,但人家突然就不卖给你 了。” 技术的突然封锁,给北斗团队当头一棒!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突破,不能受制 于人。当时北斗人有这样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自 己的原子钟”。为了加快原子钟的研制进度,北斗一下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当时, 只有 20 多岁的李春景,成为原子钟研发团队的骨干。 李春景带领着年轻的团队,通过大量的分析和计算,无数的试验分析和验证, 终于在 2007 年 4 月,让这一颗"中国心"原子钟,伴随我国首颗北斗二号试验卫星 成功发射上天! 仅仅两年时间,中国的年轻科学家就攻克了这项世界难题,而同时欧洲的伽利 略导航系统,却因原子钟故障,不得不补发卫星! 外国人惊叹中国科研的神奇速度,但北斗人心里最清楚,这种能力是被逼出来 的,是靠着不服输的骨气、玩命干的勇气拼下来的。 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其精度已提升到每 300 万年才会出现 1 秒误 差。 中国人不仅自己有了原子钟,随着北斗在全球布局,中国人正在用北京时间给 世界定位! 100%中国造 每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北斗二代卫星稳固了我们的太空疆域,也让整个北斗团队开始放眼全球。2009 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加快北斗系统尽早服务全球,造福全人类。 可问题来了,欧美等西方国家并不希望中国有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中国的地 面站,在境外很难建立! 这时,北斗团队年轻的 80 后们站了出来,不让我们在境外建?我们还就真不在 境外建了!我们有更大胆的想法:星间链路! 星间链路就是让卫星与卫星之间建立起稳定的链接,将遍布全球的卫星编织成 一张网,只要有一颗卫星在中国的领空,所有卫星便能通过它联系到国内地面站! 星间链路技术对北斗能否成功全球组网至关重要,在方案确立的关键阶段,当 时只有 29 岁的康成斌大胆提出了某关键技术的验证方案。 然而,要在太空七万公里之间两颗卫星实现建链、通信功能、测距精度达到厘 米量级,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只有 29 岁的康成斌,提出了一个要求:做一颗模拟的卫星去进行测试验证。 令他非常惊喜的是,领导不仅同意建造了这颗模拟卫星,更给了他全方位的政 策支持,让这支青年科研团队放手去干,历时五年攻关,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的关键 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最终,星间链路技术让北斗三号“太空兄弟手拉手”,不仅解决了没有地面站 的问题,还将定位精度提升到了 7 万公里测距精度达到厘米级!相当于能看清几十 公里外的一根头发丝!测量精度甚至高于 GPS! 年轻的北斗团队再一次交出了令世界震惊令国人满意的答卷! 2015 年,是北斗系统里程碑的一年。随着搭载着星间链路技术的第 17 颗北斗 卫星升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开始向全球运行拓展。 运行星间链路的卫星 CPU,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创造的“龙芯”!这宣告我们 把外国人的芯片当成自己卫星“大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从这颗卫星开始,我们北斗卫星的所有核心部件,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 国创造”! 2018 年 5 月,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康成斌非常骄傲地说:“北斗三号全球 组网卫星,已经实现了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单机部件 100%国产化!” 康成斌,以及所有的北斗人,目标都非常明确:在 2020 年,中国北斗要超过美 国 GPS,为全球提供一流的导航服务。 30 万人,接力奋斗 26 年,今天,他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55 颗北斗星耀全球! 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从工农业生产、日常出行,到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北 斗早已经服务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航空航天、跨洋航行到导弹制导、部队边防巡逻,北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时时刻刻保卫我们的家园。 当我们的汽车、飞机、精细农业等关系到命脉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北斗的指引下 有序运转的时候。 当在连 GPS 都到不了的蛮荒之地,依然可以接收北斗系统的卫星信号的时候。当我们的导弹靠着精确的导航,穿过万里云山依然能够将目标误差缩小到厘米 级的时候…… 回首北斗 26 年来时路,我们或许就可以理解,这些年轻的北斗人,为何哭了又 笑,笑了又哭…… 从几十人的项目小组,到如今 30 万人的团队;从最初北斗一号的两颗、三颗、 四颗卫星,到北斗三号覆盖全球计划;从当年被欧美技术封锁,到今天 100%实现 国产化!“连一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26 年过去,曾经的年轻人——60 后、70 后们,已经渐生华发,今天,80 后、90 后们已经挑起了大梁。 这些年轻的北斗人说:“有一天,我们也会老,但是中国的北斗事业永远年轻, 我们把青春献给北斗,这一生都做北斗人!” 今天,55 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已经超越 31 颗卫星的美国 GPS,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当我们每个人在手机里看到北斗、听到北斗、用到北斗的时候,请大家记住这 支年轻的“北斗天团”。 他们,才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主播说联播丨康辉:有了它,乘风破浪的我们更有方向 今天大家最关注的新闻无疑是北斗的收官发射,联播进行了重点报道。 一箭穿云,星耀全球,这是中国航天的高“燃”时刻。北斗全球组网的重要意 义和价值可以说很多,在这里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我们曾说过的那句话,能自主找 着北就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而北斗在手,路更好走。其实,北斗能迎来今天的高 “燃”时刻,北斗人、中国航天人都走过了很多艰辛的路,为之奋斗了很多年,实 在是不容易。 人们常说,岁月静好的背后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今天我想说的是,你 脚下的路更好走,也是因为有人在帮你披荆斩棘、导航方向,踏平坎坷成大道。向 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的北斗团队致敬,而立之年也正是当打之年,有了你们的努 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把准方向,乘风破浪,一路向前。四、热点时评 (一)给图书馆留言的农民工:在泥泞生活中坚守精神富足 题记:“哪怕生活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我们还有书籍。” 近日,一位湖北农民工在广东东莞图书馆写的读者留言,感动了许多人。 因疫情影响,工厂停工,在东莞务工 17 年的吴姓农民工决定返乡,退办东莞图 书馆读者证时,他写下留言:“我来东莞 17 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 12 年,书能 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 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也作出回应:“感谢, 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 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个“避难所”不需要门票, 只需要打开一本好书,就能使深陷生活泥泞的人,不至于失去希望和勇气。 虽然在打工的工厂和出租屋之间奔波,过着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在并不多的 空余时间里,这位农民工仍选择让书香浸润自己。一有时间,他就会去图书馆读书, 从最开始的字典、四大名著,到现在较为艰深的大部头,读得入迷时,甚至会忘记 吃饭。 书籍不会辜负他,这短短一百多字的留言,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他被生活淬炼和 打磨过后的那份温和与坚定。在窘迫的环境中坚守精神的富足,无关学历和职业, 这份真挚的感情流露和对知识的敬畏,令人感佩。 有人说,如果世上有天堂,那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走进图书馆,人们的身份、 社会地位都被隐去,人人都是平等面对伟大的思想。前些年曾有一则备受关注的新 闻:在杭州图书馆,每天都有一群拾荒者入馆阅读,晚上才肯离场。当时图书馆副 馆长说:“流浪、乞讨者可能暂时居无定所,可能暂时窘迫,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拒 绝他对文化的追求。” 在偌大城市中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接纳对知识的渴求——或许,对身在异乡 的人来说,最好的礼物莫过于此。这位吴姓农民工的留言走红网络,再次彰显了图 书馆“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一角色定位,也提醒社会,应当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公共阅读服务,让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都有机会亲近书本,有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 自我的机会。 据了解,目前,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这位 54 岁的农民工将继续留在东莞 某小区从事绿化工作,因此也能继续去东莞图书馆看书了。至此,这段故事也算形 成了一个温情的“闭环”。他能如愿留在“万般不舍”的图书馆,是我们所希望的。 同时,也更希望社会能够创造条件,让公益图书馆尽可能惠及每一个像他一样渴望 读书的人。 正如米沃什的那首诗:“我常想象已经没有我的大地,一如既往,没有损失, 依然是大戏台,女人的时装,挂露珠的丁香花,山谷的歌声。但是书籍将会竖立在 书架,有幸诞生,来源于人,也源于崇高和光明。” 哪怕生活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我们还有书籍。 (二)博士蹲麦田被误当反面教材:不是“无用”恰是“大用” 堂堂博士,竟然被人视作不好好读书的“反面教材”,对于这剧情,你是奇怪 呢,奇怪呢,还是奇怪呢? 据媒体报道,33 岁的林文是中科院博士,毕业后到山西农学院任教,因为常年 蹲麦田做研究,被不少人误认为是农民,还被当成反面教材教育孩子:“你看,不 好好学习,以后就像他们一样种地”。消息一经传出,引发热议。 不是坐实验室或当金领,而是常年蹲在麦田里,林文的身份被误会,当然不能 怪那些村民。毕竟,田里的林文跟他们想象中的博士形象,实在是判若霄壤。 但退一步讲,若林文真的是读了博士后务农,就是“没用”吗?这么问并不是 乱设标靶:从舆论场中部分人的反应看,他们觉得“农学博士下田做研究被当务农” 很好笑,但却不认为“务农=没出息”的逻辑有不妥之处。 可种地就是无用吗?“职业无贵贱”“不以挣钱论成功”,就算不谈这些旧道 理,从人生际遇的角度看,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成为农民不都是因为不好好学 习;从新兴职业农民的角度说,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无农不稳”,在三农现代化 的背景下,如今国内也正涌现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有知识、懂技术、 用网络,正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所以说,把田里的中科院博士当做农民,虽说是误会一场,却同样令人深思。 即便林文真的是农民,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孩子也不合适。 更何况,林文这样不是“无用”,而是“无用之用,其用甚大”,是有“大用”。 农业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能做出造 福无数人的科学贡献,就离不开其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间地头观察实践。即便如今 名满天下,仍然是专注于田畴的“一介农夫”。干瘦、黝黑、小平头,同几十年前 最初进入大众视线时一样,袁老似乎没什么改变,即便年届九十,他也是几乎每天 都要去试验田“打卡”。 与袁老这样的“前浪”相比,林文们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后浪”。但就扎 根土地这点而言,他确实坚守了科研精神,他常年蹲守麦田,也有助于“把论文写 在祖国的大地上”。 据了解,林文致力于研究旱作小麦水分和肥料的高效利用,探究“以肥调水, 以水促肥”的新技术。对于地处黄土高原,干旱缺水、土壤比较贫瘠的山西,这项 技术极具意义。林博士团队的技术推广之后,小麦产量屡屡刷新纪录,平均亩产从 323 公斤到 710 公斤(2017 年),731.4 公斤(2019 年),每亩增收 200 元。 出生于农村,主动选择学农,希望自己能用所学服务农村——林文称得上一位 优秀的“新农民”。我国农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林文”们。容易被误会的他 们,恰恰很好地证明了读书与学习的价值,也是用知识真真切切地为社会福祉总量 做了加法。 (三)去阅读吧!不负韶华 书籍是传递人类文明的圣火,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 是伏尔泰所言“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还是雨果所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无论是爱迪生所说“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还是狄德罗所说“不读 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都道出了读书的好处和意义。实际上,人要润泽心灵、 充实灵魂,增加生命的内涵、精神的厚重,就必须读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命 运的不同,与对待读书的态度有关。谁发奋读书、刻苦学习,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谁就有可能占领竞争高地;谁以书为伴,潜心钻研,长期坚持,谁就有可能业有所 成。而且,一个人越注重读书学习,他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层次越会超出直接经验的 束缚,从前人的智慧中获得无穷的能量;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就会投向更为广阔的空 间和更有意义的事业上,主动摆脱“旧我”和“小我”的束缚,放射出生命的光辉。 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此话绝非虚言。 作家余秋雨曾说过:“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 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 一起呈现给你。”若我们放下手头事务,排除一切杂念,与大师、贤者作心与心的 沟通,静静地品尝四溢的墨香,书中承载的智慧、阐释的哲理、直陈的真谛、抒发 的感情、蕴藏的美妙,都会跃然纸上,或使人思绪飞扬,走进大千世界;或使人眼 界大开,通观古今中西;或使人茅塞顿开,明白处事之道。不读书你永远体会不到 思绪在书中飞越的快意,情感随文字起舞的美妙。 读书不仅能激发人的思想活力,而且能滋养浩然正气。我们无论读诸子百家, 还是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当代优秀文艺作品,都不难触摸和感受到贯穿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价值追求和爱国情怀。特别是那些饱含爱国主义、英雄主义 精神的书籍,更能教育人、打动人、激励人。那些滚烫沸腾的文字,那些啼血呐喊 的文字,那些高亢激越的文字,无不撞击人的心扉,让人热血奔涌。读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刘禹锡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 趋之”、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总能让人仿佛看到历史 上那些临危不惧、宁死不屈,国难当头能愤然而起、慷慨赴死的忠烈形象。又比如, 每读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王翰的“醉 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又会让人领悟到那种把酒临风、横槊赋诗, 报效国家、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气。一本好书,既是朋友又是人生向导,只要读懂文 字背后的灵魂,就能让人与“纯洁”“崇高”“伟大”等字眼越走越近。“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人的生命是以时间长短来计算的。同 样是一刻钟,利用了就有价值,浪费了就十分可惜。因为人间有“白首方悔读书迟” 的懊悔,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广大青年官兵应懂得,只有不 断用读书来充实和武装自己,才能升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只有把学习与实践、知 与行统一起来,在强军的征途上砥砺奋进,才能不负韶华、无愧于时代。 (四)@年轻人: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我是从广西的贫困山区出来的,我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 亲。”近日,一部反映黄文秀先进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正式出版,黄文秀这句朴素 的话语,折射出一位年轻党员干部的初心与使命,令人感佩不已。 青春之花,绽放在红土地上,绽放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 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乡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她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翻山 越岭、走村串户,驻村一年零 82 天,帮助全村 417 人脱贫。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 她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眼下,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黄文秀一样,一大批年轻干部在坚守和奋战着, 他们中大部分人为 80 后、90 后,他们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汗水浇灌脚 下的土地,彰显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减贫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时代 命题的一篇大文章,年轻人响应召唤,走上前去、沉下心来,用青春色彩书写属于 自己的篇章,这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风景。 许多年轻人刚走出大学校门,便一头扎进贫困村。他们不是被动安排,而是主动 选择,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更难的道路,但却是通向心中大方向、大志向的希望之路。 扶贫工作琐碎繁杂、充满挑战,却极大充实和丰富了他们的阅历。在一次次入户走 访中,在挨家挨户动员发展产业、想方设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过程中,他们的 才干在增长,视野在打开,格局在提升……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理想越远大,越需要过硬本领。年轻人要挑起重担、扛起 大梁,往往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在现实中摸爬滚打、淬火成长。就拿第一书记来说, 如何快速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有的在一次次吃“闭门羹”后慢慢找到了方法,与村 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打成一片;如何找到致富路子?有的磨破嘴皮子,引进新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还有的在扶志扶智上想办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 递……他们朝着大方向前进,却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踩稳,一件件难事急事加身、 一次次“热锅上的蚂蚁”的经历,都让他们在攻坚克难中锻造了过硬本领,积累起 受用一生的财富。 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力量。找准人生航向,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人民需要紧密结 合起来,青春就能爆发出磅礴的力量。革命战争年代喊出“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 的兴亡”,改革开放时期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再到如今在决胜全面小 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冲锋在前、挥洒汗水,一代代中国青年投身时代洪流,以蓬勃 朝气引领社会风气,以青春之力推动社会滚滚向前,个人价值得到实现。 当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一向善于危中寻机的年轻人正可迎面而上、 把握机遇,寻找自己的出路,闯出自己的天地。如此,才是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五)疫情期高考,一代年轻人的“成人礼” 6 月 19 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高考报名人数 1071 万,比去年增 加 40 万。而高考也将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有 组织集体性活动。 疫情尚未完全消失,因此卫生防护工作决不可放松。低风险地区考生在进入考场 前要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这也意味着,今年不少 考生将会全程戴着口罩参加高考。无疑,这将是一次被历史铭记的“特殊”高考。 佩戴口罩参加考试,是对考生自己负责,也是对全社会负责。只是,这对考生而 言,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尽管许多考场安装了空调,加强了通风,但考 生还是得积极适应今年的变化,调整好自身状态。 考验还不止如此。各地教育部门都提倡家长不送考、不在考点门口聚集。看来, 往年家长们在校门外焦急等待孩子走出考场的情景,今年不会再上演了。独立奔赴 考场,这是所有考生的“必修课”。 如果再往前看,今年的考生本就已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自疫情发生以来, 学期安排一再调整,考生们的复习安排必然受到了一定影响。在众多不可知的因素 面前,能不能做到镇定自若,不自乱阵脚,也是一种无法回避的考验。今年高考的“特殊”,是所有考生必须正视的现实。而它对年轻人的成长来说, 也有着“特殊”意义。 在这场与病毒的战斗中,全国上下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阶段性成果。这一过程的艰辛和不易,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大多数高考考生并未来 到抗疫一线,但他们和全国人民一起,亲身经历了这段特殊的日子。 可以说,突如其来的变故,是对考生精神境界的淬炼,是对考生人生理想的指引。 我们常说,高考是人生的重要“门槛”,而今年的高考,更为年轻人的成长、成熟 提供了自我历练的机会。 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总能看到,全社会方方面面共同为保障高考做好充足准备。 从消除考点周边的噪音到为“马大哈”考生送准考证,我们总是竭尽全力为年轻人 保驾护航。 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人总要学会面对困难和障碍。年轻人迟早要勇敢走出 “温室”,勇敢走向“远方”。在抗疫的最前线,90 后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主 力军”,用不再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的重任。历史早已一再证明, 在年轻的战场上,中国青年永远不会退缩。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是佩戴口罩还是日程安排的变化,都不会成为考生 们的阻碍。这场有些“特殊”的高考,就是一代年轻人的“成人礼”,必将成为考 生们难忘的经历,成为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祝愿所有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都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五、特别推荐:“文化交流发展”作文审题与佳作展示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 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 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 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 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喝可 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 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题目分析】 试题紧贴当前新课改方向,创设真实任务情境,要求考生以特定的身份,在指定 的情境中完成预定的任务,既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又能很好的引导 学生关注社会及身边热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欧文所理解的敦煌文化,主要体现为兼收与共生,那么珍妮所理解的故宫文化, 更多地体现为碰撞与创新。两则材料有微妙的区分,考生需具备较高的思维品质才 能准确理解。这两者的感悟关注的是文化、历史方面的交汇;西塞则更多地着眼于 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异同,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交与相处所需的文化润滑剂。共同 的爱好促成友谊的缔结,差异的文化基因散发出相互吸引的磁性。 判断学生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 3 位受访者的言论这一写作材料, 按照 “文化交流发展”的写作重点,以中国高中学生“文佳”的身份,完成写作 任务,表达认识与思考。 【考场佳作一】 植根本土,走向世界 亲爱的各国朋友: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本次文化之旅的东道主国家中的一员来欢迎你们!我也更幸运地同 我们小组成员展开了深入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在魅力中国之旅结束之际,我谨 代表本小组谈谈我们对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新体验和新思考。 古希腊谚语中说到:树长得再高也离不开它的根。其实我们这次文化之旅中的收 获也浸满了本民族文化的气息。就像我们小组中的欧文同学,他在敦煌看到了西域 佛教雕塑和中原汉族文明的多样性,其实植根于欧洲大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冲突传 统:我们来自民族熔炉“新大陆”的珍妮同学在故宫中寻找时间上的文化厚度和空 间上的文化交互感,也来源于美洲文明多彩而灵动的生态历程:我们来自非洲的西 塞同学忘不了华夏朋友带给他人际交往的新奇体验,更是离不开非洲人渴望消除文 明隔阂、实现平等对话的现实考量。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难眠让我们拥有本 民族文化的定势思维和视角,令我们在同一次旅途中拥有截然不同的新体验。可是 既然我们所来之路已定,何不顺势而为,在文化交流中先发掘本民族文化语境所需? 以我为先,为我所用,让本民族文化“更新”,才能以局部带动整体,让个性改变 共性,助推世界文化生态圈的创造性转变。 当然,我们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内向的封闭式反馈,我们进行文明互 鉴是随着全球普适性的文化价值,在这次文化之旅中,我们见证了多民族多种族多 地域的文化冲突美,让文化交流脱离了低级的并列式学习,不仅仅是“道并行而不 相悖”,更是争奇斗艳式锋芒较量,让文化交流更有交互的时代性,在游览名山大 川和古迹古庙后,我们给文化交流赋予了纵向的历史底蕴和横向的开放姿态。如同 绘画之国日本的动漫风靡世界,电影工厂的美国队长穿梭宇宙,源远流长的中华文 化也在找准自己的历史定位,将以更国际化的风度拥抱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更难 能可贵的是,我们在这场同龄人的盛会中感受到了文化发展共同体的曙光,我们用 更贴近的心灵距离描绘出一片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蓝海……“一枝独放不是春,百 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坚持好外向而普适的文化取向价值,才能使世界文明姹紫嫣 红。 中国文人杨慎在《廿一曲弹词》中写下“琵琶一曲世千年”,意大利友人加勒为 中国作诗中有道:“我遇见一位老人,他的话里有茶艺气功和飞檐走壁;我遇见一位年轻人,他总谈起灯光高楼和高科技。”从自身文化的永恒价值和现实需要出发, 在文化交流中冲突、纵深、互鉴,以实现协同大美的世界性文化发展,这是我们在 旅途中的思考。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欢迎再次到中国来! 你们永远的朋友:文佳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这篇发言稿,格局开阔,视野遍及中外,笔力雄健,目光 聚焦当下。贴合写作情境,关照写作对象。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文章开篇,便将写作置于游学活动分享会的情境中,在对各国朋友表达欢迎之后, 提出发言稿的主题。礼数周到,入题简明,既关注到写作任务又关照到写作对象。 尤为难得的是,还巧妙地揭示了自己的“双重身份”:作为东道主的“我”和代表 小组共同意见的“我们”。 全文的论述由此展开,对文化交流发展的体验和思考,有“我”的个性也具“我 们”的共性。 第二段,先用古希腊谚语引出论点,“我们在这次文化之旅中的收获也浸满了本 民族文化的气息”。继而比较每个组员的不同文化背景,从而探究每个人“截然不 同新体验”的背后原因——“拥有本民族文化的定势思维和视角”,并从文化交流 发展的角度提出“先发掘本民族文化语境所需”“助推世界文化生态圈的创造性转 变”的观点。考生考虑到听众的身份和文化背景,言语中对不同民族的尊重,论述 中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本身就是发言稿所论 “文化交流发展”主题的充分体现。 第三段,笔锋一转,从文化的民族性论及文化价值的普适性,在发展的层面分三 个角度探讨了文化交流的目的和方式:“交互的时代性”、“纵向的历史底蕴和横 向的开放姿态”和同龄人“更贴近的心灵距离”。热情讴歌“外向而普适”的文化 取向和“姹紫嫣红”的文明愿景。这一段,由“交流”而“发展”,深刻揭示了所 论主题的内在逻辑。第四、五段,将中国诗人杨慎与意大利友人加勒的诗句并举,结合“魅力中国” 的游学内容,重述观点:以文化交流而实现文化发展。并以此收束全文,流畅有力。 当然,文章也有一二瑕疵。长句的运用,气势宏阔,逻辑严密,但也偶有生硬艰 涩,不够流畅的情况。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19+19+20=58 【考场佳作二】 万紫千红共生春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有幸在此次分享会上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万紫千红共生春》。 今日,不同人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我们齐聚一堂,一起分享本次游学活动 的收获,也一同探讨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命题。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不仅叹服于中 华文化的精深博大,也在这十几天的文化碰撞中感悟到:正是这样各具特色、万紫 千红的文化汇聚在一起,才共同生发了这春色的绚烂满园。 文化的一切交流,都从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开始。只有自己愿意打开门将文化宝藏 与他人共享,才能于门外发现更绮丽的文化大观园。欧洲的欧文说,敦煌文化对不 同文化的汇聚与包容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说,欧洲的维也纳敞开大门接纳、 包容多种多样、多个国家的优秀艺术文化同样令我赞叹不已。文化是无法独自生长 的,它始终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种养分充分涌流的世界环境,是文化生 存发展、交流成长的绝佳土壤。中国也好,欧洲也好,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 不同的文化元素,寻找新的可能,是文化交流的关键所在。 文化交流也不意味着一味地照搬模仿,而更应对自己的文化持有坚定的自信心。 文化大观园之所以灿烂,春色之所以烂漫,皆由色彩各异、风姿独具的各种文化之 花而来。作为文化的传人,我们应有自信地大方展示自己文化的独特性与优秀之处, 尽情大放文化光彩。如同美洲的珍妮所说,中国元素日渐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时尚的灵感来源。文化该“秀”时就勇敢地秀出来,这样我们才能在交流中吸纳更多亮 点。 非洲的西塞说他喜欢与中国同龄人一同交流,交流使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也使我 们对彼此的文化有了更深地理解。我们只是文化交流大潮中的一个小群体,还有全 球数以千万计的跨国留学生,连接全球的文化交流平台,展示自己、展现文化碰撞 交流的文化节目。文化的要素在当今社会涌流,文化交流发展是文化行至今日必然 踏上的前进之路。就让年轻一代的我们,接过文化的火炬,在辽阔的文化分野间纵 情奔跑,共同创造坚定自信、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格局。 万紫千红,春色满园,让我们共同庆贺本次游学活动顺利结束! 谢谢大家! 你们永远的朋友:文佳 【点评】 本文为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头极富现场感、交流意识强。在表达心情、点明发言的题目、阐述分享会 的意义和目的后,再以精彩的语言向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在游学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文章中间部分分别结合对欧文、珍妮和西塞的采访以及自己的体验,进一步表达 了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先是从自觉自发的角度,通过欧文与“我”对话 的结构,论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寻找新的可能,是文 化交流的关键所在”;接着从自信的角度,以中国元素成为世界时尚灵感来源为例, 论证文化交流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持有坚定的自信心;最后引述西塞的感受,阐发了 年轻一代人在文化交流发展中的历史重任。 最后,文章在喜庆的氛围中结束。 全文紧紧围绕着文化交流发展的写作重点,巧妙地将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结合 起来,从包容、自信、展望三个层面,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富有新时代青年人 的朝气和活力。 文章结构清晰完整,没有不必要的枝蔓。全文语言自然亲切,富有现场感,特别是开头和结尾两处既互为照应,又能与现 实场合互为照应。 不足之处一是在于第四段,道理过多而论述不足,内容较虚;二是在于内容还有 欠丰富。 发展等级打在有创意。 评分:18+19+19=56 【评分细则】 具体说明: (考场)一等文的判定:54-60 分同时满足以下四点: 任务完成得好(综合三则材料,体现“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 思想内容好(即认识与思考)(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符合发言稿的内容要求); 表达形式好(书信,语言); 有亮点。(深刻——本质,内在联系,具有启发性;丰富——材料足,论据 足。 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表 现力;⑤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 个性特征) (考场)二等文的判定:48-53 分分两类给分: 50-53 分:任务(综合三则材料,体现“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思想内容、 表达形式,均好;无亮点 48-49 分:任务一般(仅结合两则材料,未能充分完成“小组代表发言”的任 务),思想内容一般,表达一般,亮点一般(意思是相对前者要稍逊色比后者(三 等文)强很多的那种文章);或其他都好,只有身份、对象不明确。 (考场)三等文的判定:42-47 分 第一种:任务完成比较差(仅结合两则材料,未能充分完成“小组代表发言”的 任务),思想内容比较差(文章的认识与思考一般,缺少深度或逻辑)。 二、端午:中国人四种情怀,儒释道三家智慧今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 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这个节日,肩负着历史的厚重,带着一脸沧桑,走过 2000 多年飘摇的风雨,依然 烙印在中国人的情怀里,它蕴含的文化智慧仍然启示着今天的我们。 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还体现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亲情的浓浓牵挂和 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四种情怀 追念先贤,求真向善 唐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对国家社稷忠心耿耿,却遭奸人陷害,遭到流放。他仍 然心系家国,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 在楚国灭亡前夕,屈原略悲愤交加,始终不忍脱离故土,最后在五月五日那天抱 石自沉汨罗江。 沿江百姓舍不得忠良就此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同时为了不使鱼虾损 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装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 由此产生了每年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来纪念屈原的习俗。 屈原以他高洁的性情,嫉恶如仇的风骨,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而名传千古,为后 人世世代代崇敬。 在端午节里,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贤,体悟他“求真向善”的高尚品格,实际上是 接受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平安和顺,祈福纳祥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毒月”,五日是“恶日”“毒日”;五月五日更是恶 月恶日,人们最忌讳这一天。 而从五月的气候上来看,渐入热夏,湿热弥漫,人也容易染病,是灾疫流行之时。因此端午节最早一直是作为保健、避疫、驱邪的节日传下来的。一直到唐代,人 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成佳节良辰来看待。 端午的很多节俗都是围绕祛邪避邪展开的,如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菖蒲叶 子像剑,取祛邪之意),还有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祛五毒的肚兜,缝装有香料的 荷包等,以达到祛邪、祛虫的目的。 这些习俗都体现了我们追求平安和顺、祈福纳祥的情怀。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端午节又被称为“龙节”“龙舟节”,其实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最初来源于远 古吴越民族祭祀龙的节日,纪念屈原还是后来才有的说法。 在这一日,人们断发纹身以表示他们是龙的子孙,举行祭祀崇拜仪式,他们把所 乘的船刻画成龙形,与岸上的鼓声相和,在水上进行竞赛划船的活动和游戏,这就 是“龙舟竞渡”的起源。 “龙舟竞渡”的习俗或多或少地给端午节增加了一点狂欢气息,江中一艘艘争上 游的龙舟,赤裸着上身的结实的汉子们,用力划着龙舟,喊着号子,伴随着急促的 鼓声奋勇争先,有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融合,正如远古吴越民族祭祀龙的节日融入端午节,龙也成了中华民 族共有的图腾,我们是龙的传人;那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成了我们共有 的情怀。 繁衍生息,家国天下 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称为“角黍”。 其实端午节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感恩的祭祀,粽子是丰收的黍子做成的贡品, 在人类享用之前,先抛入山上、江中,请大自然享用,而纪念屈原仍然是后来才有 的说法。 吃粽子的最初含义是感谢大自然的赐予,黍子的丰收提供了粮食。有了粮食才能 养育人类,才有人类的繁衍生息。 这种对大地、对自然感恩的情愫,养成了中国人安土重迁,重视家庭、安于土地 的观念,再加上后来的屈原的爱国精神,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家国天下的情怀。三家智慧 儒家的端午 “端”字的本义是站得中正,《说文解字》说“端,直也”;《广雅》说“端, 正也”。 “午”也是“端”,端端正正。进入故宫,过了端门就是午门,午饭就是正餐, 而午夜就是黑暗正浓的时候。 干干净净、端端正正,其实是端午节的本意。过去评价妇女们包粽子的水平,比 的就是看谁包得端正,有棱有角,又玲珑可爱,这样的粽子,才配投到江里,祭祀 屈原这样的先贤。因为他的人品,也是干净和方正的。 端端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做事,又有什么邪祟可惧?端午节更重要的含义,应该 是提醒我们,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 道家的端午 古人在端午节有悬挂天师像、佩戴天师符的习俗,这天师指的是汉末时五斗米道 的创立者张道陵,张道陵在死后被道教徒神话为天师、神仙。 在道符上写上“天师”二字或者画上天师像,这种符被称为天师符,古人把天师 符佩戴在身上,认为可以使毒气不侵。 此外还有诗歌中经常提到的“彩绘符”“赤灵符”“钗头符”等也是古人佩戴的 道符,后来都演变成了装饰品。 古人还在端午日流行请天师钟馗,钟馗为鬼中之神,在端午日吃鬼,斩灭五毒, 祛除百病,他的画像能镇宅佑安。 古人在端午日储药、配药,道教徒也喜欢在端午日炼服丹药。道教有一部经典《朝 修图》说:“五月五日,乃续命之辰,其日可请道迎仙,请益寿。”由此产生了古 人在端午日在手臂上系百索、续命索、延命索等习俗。 佛家的端午 古代端午节时佛寺也举行驱鬼祈福仪式,古人认为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克害父母, 使得一些端午日出生的孩子被送到寺院出家,其中有一些甚至成了名垂青史的高僧。佛教的一些咒法在五月五日施行。《宝藏天女陀罗尼法》:“此法五月五日夜受 持,即果成就。五月五日夜,注想思存,换诵咒一千八遍。” 端午日这一天午时(11 时到 13 时),称为“天中节”。五月、五日、午时,是 三“五”重叠之时,故成为“天中节”。 佛教也有“天中节”的咒语:“五月五日天中节,一切恶事尽消灭!急急如律令。” 《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云门颂》:“五月五日午时书,赤口毒舌尽消除。更饶 急急如律令,不须门上画蜘蛛。”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