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黑龙江省高三综合训练(三) 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黑龙江省高三综合训练(三) 生物试题(解析版)

ID:450061

大小:21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三综合训练三(生物) 1.下列生活中的实例与对应的生物学解释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 A. 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 B. 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 C. 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 D.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不需要消耗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 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 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 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 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 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多酶片外面包裹糖衣,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在胃内不能被胃蛋白酶消化,进入小肠后多酶片中 的酶发挥作用,A 正确; B、洗衣时,加少许白醋后会使 pH 降低,会使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降低,B 错误; 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的果胶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 变得清亮,C 正确; D、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该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消耗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D 正确。 故选 B。 2.以下涉及酵母菌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 呼吸的不同方式 B. 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这样的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变化,只能利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D. 酵母菌可用于酿制葡萄酒,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及 CO2,同时合成少量的 ATP 的【答案】A 【解析】 【分析】 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 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CO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 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 CO2 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详解】A、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 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A 正确; B、实验过程中氧气的有无是引起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的外界因素,在探究过程中,有氧、无氧属于对 比实验,不是对照实验,B 错误;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可以利用天然培养基如无菌马铃薯培养液,也可以利用合成培养基如葡 萄糖溶液等营养物质对酵母菌进行培养,C 错误; D、酵母菌细胞内的丙酮酸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没有能量产生,因此不会合成 ATP,D 错误。 故选 A。 3.如图所示,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血红蛋白 β 链 第 6 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 GAG 变成 GUG,导致编码谷氨酸被置换成为缬氨酸),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变异改变了 DNA 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③④过程无法完成 C. 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D. 图示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及酶的合成控制代谢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D【解析】 【分析】 人的镰刀型贫血症的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 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①③是转录过程,发生的主 要场所是细胞核,②④是翻译过程,由基因 1 到镰刀型红细胞的过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 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 2 到黑色素的过程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 状。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 T-A 碱基对被替换成 A-T,A-T 碱基对和 C-G 碱基 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 错误; B、人体衰老引起的白发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不是酪氨酸酶无法完成③④合成过程,B 错误; C、镰刀型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 错误; D、由基因 1 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体现了基因通 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由基因 2 到黑色素的过程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 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 正确。 故选 D。 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机体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B. 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 C. 效应 T 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D.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当 H 区受损,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 人的谈话,但是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维持稳定 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 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 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是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A 正确; 的B、神经细胞可释放神经递质,内分泌细胞可分泌激素,免疫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抗体,三者均可释放化 学物质,B 正确; C、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相互接触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死亡,C 正确; D、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当 H 区受损,患者可以看懂文字,但听 不懂别人的谈话,D 错误。 故选 D。 5.下列有关生态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B.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的,合理设计食物链,可使物质和能量被 分层次多级利用 C. 恢复生态学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 D.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 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 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 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详解】A、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A 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的,合理设计食物链,优化物质利用,可 使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 正确; C、恢复生态学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如矿区恢复等, C 正确; D、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及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 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 错误。 故选 D。6.下列有关生命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不相等 B.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 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有的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也有的阻 止 tRNA 和 mRNA 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可遗传性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 供原材料。 2.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 法 杂交→自 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 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 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 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 组成倍增加) 【详解】A、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A 错误; B、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为生物 进化提供原材料,B 正确;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诱导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C 正确; D、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原理主要是干扰其基因的表达过程,如 有的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也有的阻止 tRNA 和 mRNA 结合,D 正确。 故选 A。 7.烟草花叶病毒(TMV)对烟草叶片净光合速率影响的相关数据如下图,且在最适温度下测得。请回答下 列问题:(1)用纸层析法分离烟草叶绿体中的色素,距离滤液细线最远色素的颜色是________。 (2)由上图的实验数据可知:当光强________时,病毒增殖对叶片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影响更大。 (3)用 TMV 的 RNA 与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组在一起,用重组的病毒侵染烟叶,烟叶表现的是 ________病毒侵染的症状,这说明 TMV 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4)TMV 侵染烟草后,病毒大量繁殖,写出病毒增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__________。 【答案】 (1). 橙黄色 (2). 大于 1500klx (3). TMV(烟草花叶病毒) (4). RNA (5). 复制 【解析】 【分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 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 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得快,溶解度小的扩散得慢,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 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蓝绿色)、叶绿素 b(黄绿色)。 【详解】(1)根据实验的原理可知,用纸层析法分离烟草叶绿体中的色素,距离滤液细线最远色素的颜色 是胡萝卜素的颜色橙黄色。 (2)由上图的实验数据可知:当光强大于 1500klx 时,健康株的光合速率远大于病毒植株,显然此光照强 度下病毒增殖对叶片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影响更大。 (3)用 TMV 的 RNA 与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构建重组病毒,并用重组的病毒侵染烟叶,烟叶表现的是 TMV 病毒侵染的症状,从而证明了 RNA 是 TMV 的遗传物质。 (4)TMV 为 RNA 病毒,病毒为专性寄生物,侵染烟草后,病毒会在烟草细胞内大量繁殖,TMV 病毒为RNA 复制型病毒,因此,该过程中,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复制 【点睛】熟知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特性是解答本题 的第二关键,能认真分析图中的含义也是本题的考查点。8.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K2CrO4)对大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1)制作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分生区细胞的特点_________,再换成高倍镜仔 细观察各个分裂相的细胞。 (3)不同浓度 K2CrO4 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如下图(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的细胞总数/总细胞数)。 由上图可知:对有丝分裂促进作用最强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2CrO4 处理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时,带有着丝粒(点)的染色体在完成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口 处黏合形成“染色体桥”, 如下图所示: A、B、C 均为有丝分裂后期图,能观察到“染色体桥”的图像是_________。 【答案】 (1). 解离 (2). 漂洗 (3). 染色 (4). 制片 (5).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6). K2CrO4 浓度为 25mg/L,处理 72h (7). B 和 C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结合课本,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由曲线图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 K2CrO4 溶液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即 观察统计的是分裂期的细胞数与总细胞数的比值,分裂指数大于空白对照起促进作用。 【详解】(1)参照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制作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 洗、染色、制片。 (2)在显微镜下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征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3)根据曲线图分析,细胞分裂指数最大时重铬酸钾溶液浓度为 25.0mg/L 时,重铬酸钾溶液浓度为 0mg/L 时,为空白对照,三条曲线细胞分裂指数最大时与各自空白对照的差值即反应出相应的促进作用大小,所 以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起促进作用效果最强的实验处理是,K2CrO4 浓度为25mg/L,72h 的处理组。 (4)K2CrO4 处理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时,带有着丝粒(着丝点)的染色体在完成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 断口处黏合形成“染色体桥”,由A、B、C 三图中染色体分离关系可以看出,能观察到“染色体桥”的图 象是 B、C。 【点睛】本题源于课本中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思路,又高于课本,启发学生联想,对实验现象和 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9.青藏高原啮齿类动物鼠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重要生物干扰源之一,其对草原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以及水 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研究高原鼠兔干扰强度与物种多样性等的关系,对于科学解释草地 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评价鼠兔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1)鼠兔作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成分中 ________,其采食、掘洞等行为会造成土壤裸斑。 (2)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划分出高、中、低 3 种干扰区域,并对区域内群落的______________进行调查, 来研究干扰程度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鼠兔的适度干扰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__________,进而提高土壤中 N、P 含量。但高强度鼠 兔干扰会导致草原裸斑数量及面积增加,加剧草地生境的旱化,使得杂草增加,破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请提出一种措施或方案来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_____________。 【答案】 (1). 消费者 (2). 丰富度 (3). 分解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 调查鼠兔的捕食者 与被捕食者,控制鼠兔的数量或通过开洞堵洞的方式来控制鼠兔的生存区域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生态 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详解】(1)鼠兔是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2)研究干扰程度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需要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划分出高、中、低 3 种干扰 区域,并对区域内群落的丰富度进行调查。 (3)根据题意分析,高强度鼠兔干扰会导致草原裸斑数量及面积增加,加剧草地生境的旱化,使得杂草增 加,破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鼠兔的适度干扰又可以改善土攘的通透性,促进分解者(微生物) 的分解作用,进而提高土壤中 N、P 含量。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或方案来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如调查 鼠兔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控制鼠兔的数量;通过开洞堵洞的方式来控制鼠兔的生存区域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稳定性等知识点,能够根据生物的种类 确定其所属的生态系统成分以及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提示提出控制干扰强度的措施。 10.为研究水稻 D 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 T-DNA 插入到 D 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 d。 的 的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 结实率 ① ♀DD×♂dd 16/158 10% ② ♀dd×♂DD 77/154 50% ③ ♀DD×♂DD 71/141 50% (1)表中数据表明,D 基因失活使________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 D 基因失活造成的, 可将________作为目的基因,导入到________(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 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结果表明无差异,则说明 D 基因失活不影 响二者的________分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 D 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 F1 给杂交②的 F1 授粉,预期结实率为________。 (4)研究表明 D 基因表达产物(D 蛋白)含有 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 WD40 的蛋白都定位在 细胞核内。为探究 D 蛋白是否为核蛋白,研究者将 D 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时将已知的核蛋白 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作为标准对照,再将两种融合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 D 蛋白是核蛋白。 【答案】 (1). 雄 (2). D (3). 突变 (4). 减数分裂 (5). 30% (6). 两种荧光同时出现在细 胞核中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②③组都是 DD 做父本,结实率都约为 50%,①组是 dd 做父本,结实率为 10%,所以可以猜测 D 基因失活后会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且 DD 做父本,结实率都为 50%,可以得出 D 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 1/2; dd 做父本,结实率为 10%,可以得出 d 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 1/10。 【详解】(1)②③两组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均为 DD,不论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什么,后代结实率均为 50%,说明 D 基因失活与雌配子的育性无关;又已知①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dd(D 基因失活),后代结实 率只有 10%,说明 D 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 D 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 D 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突变植株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 到恢复。(2)配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而减数分裂过程可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3)在第(1)小问中:DD 做父本,结实率都为 50%,可以得出 D 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 1/2;dd 做父本, 结实率为 10%,可以得出 d 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 1/10,若让杂交①的 F1(Dd)给杂交②的 F1(Dd)授粉, 则结实率为(10%+50%)÷2=30%。 (4)从题中信息可以看到有一个对照实验,对照组:已知的核蛋白基因+蓝色荧光蛋白基因→植物原生质 体表达系统;实验组:D 蛋白基因+黄色荧光蛋白基因→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所以,如果两种颜色的荧 光都出现在细胞核内,就表明 D 蛋白是核蛋白。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 D 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根据分离定律进行解答, 分析(4)时需要结合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11.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酚醛树脂、炼油、焦碳、染料等的生产中,并成为这些工业废水 中的主要污染物。水溶液中的苯酚可被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含酚废水可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微生物作 为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主体,是有毒物质分解转化的主要执行者。回答下列问题: (1)欲选出高效分解苯酚的菌株,应从__________中取样,接着在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 选择培养,以增大高效分解苯酚菌的浓度。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时,应采用__________法。 (2)某同学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高效分解苯酚的菌株进行计数,其原理是__________。 (3)在 4 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 103 的稀释液 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 菌落数分别为:45、108、114 和 120,因此可得出 1mL 菌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个。使用血细胞计数 板计数时,为了区分活菌和死菌可采用台盼蓝染色,对活菌计数时应选择视野中__________的细胞进行计 数。 (4)微生物对苯酚的降解是在酶的参与下完成的,该酶经分离纯化,可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 纯度鉴定,该方法可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蛋白分子的大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活性污泥 (2). 液体 (3). 高压蒸汽灭菌 (4).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 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5). 1.14×106 (6). 不着色 (7). SDS 能使 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 SDS 能与蛋白质形成 SDS-蛋白质复合物,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 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 C、N 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 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由题干中的信息微生物作为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中取样,用液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以增 大高效分解苯酚菌的浓度,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的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法。 (2)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高效分解苯酚的菌株进行计数的原理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 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3)统计的 4 个平板中要舍弃菌落数为 45 的平板,因其与其他 3 个平板的差异太大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 中操作不当导致的,其余 3 个平板的平均数是 114,由此推出 1mL 菌液中的活菌数为 1.14×106,为了区分 活菌和死菌可采用台盼蓝染色,对活菌计数时应选择视野中不着色的细胞进行计数,因为不着色的菌为活 菌。 (4)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该方法可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蛋白分子的大小的原因 是:SDS 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SDS 能与蛋白质形成 SDS-蛋白质复合物,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 差别;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蛋白分子质量的大小。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凝胶色谱法纯化蛋白质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无菌技术及实例, 掌握选择微生物分离和选择的原理和培养基的设计。 12.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 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___________ 的方法。 (2)②代表的过程是_____。 (3)哺乳动物核移植可分为_____和_____。 (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育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_____。 【答案】 (1). 显微操作(去核法) (2). 胚胎移植 (3). 胚胎细胞核移植 (4). 体细胞核移植 (5). 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解析】 【分析】 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 的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这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胚胎分割 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 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题意分析,A 为获得供体细胞核的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②代表的过程是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胚胎 工程的最后一步。 【详解】(1)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通常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来完成,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 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 (2)②代表的过程是代表的过程是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步。 (3)哺乳动物核移植根据细胞核的来源,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4)继克隆羊“多莉(利)”培育成功之后,其他克隆动物也相继获得成功,这些事实说明了已经分化的动 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点睛】本题考查了克隆动物的流程,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理解和掌握,考生能熟知 所学知识的要点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