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讲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附:经典题及解析)
1.借助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运用整体性原理
(1)(经典题,13 分)下图为 R 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R 河
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600 m。R 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 100 mm。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 R 河径流量减小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径流量减小,地下水位下降;(1 分)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加剧,水质变差;
(2 分)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2 分)海水
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2 分)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2 分)蒸发旺盛,
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2 分)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化。读图可知,R
河下游为沙漠地区,河流径流量减小会导致两岸地下水水位降低;径流量减少,河水水
位变浅,还可能会导致海水倒灌,水质变差,土壤的盐渍化加剧。河流径流量减小,会
使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减少,两岸泥沙淤积减少,使沿岸的土地肥力下降。河流携带的入
海泥沙减少,携带营养物质减少,会导致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还可能会导致海
水入侵,加剧海岸线的侵蚀。河流径流量减少,直接导致湿地面积缩小,影响鱼类以及
两岸植物的生长和栖息。沙漠附近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减小后,气候将更加干燥,大
陆性增强,同时会加剧下游地区的荒漠化,威胁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2.自然带或植被类型的判断
a.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2)(2016.10 浙江选考,2 分)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
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题。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C)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纬网图中自然带的判断。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以及图中
“大兴安岭”的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为我国东北地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
侧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 C 项正确。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地中海气候区
的典型植被,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典型植被,均与图示地区不相符,
故 A、B、D 项错误。
b.根据气候资料判断
(3)(2019 改编,8 分)下图为陕西省 1 月和 7 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
均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陕北地区的自然带最可能是(C)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判断。陕北地区地形以黄土高原为主,从图中城市降水量信息可知,该地海拔较高,降水偏少,自然植被最可能发育为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故 C 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植被类型最丰富的是(C)
A.陕北地区 B.关中平原
C.陕南地区 D.无法判断
解析:陕西省各地理单元自北向南分别是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秦岭山地。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关中平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
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南秦岭山地由于其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
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但由于其纬度相对较低,地势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水
热组合类型多样,因此其植被类型最丰富,故 C 项正确。
c.根据植被类型特征判断
(4)(2016 江苏单科,2 分)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道:
“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
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完成下题。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B)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解析:根据材料“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说明此
时教授既没有位于森林带内,也没有位于冰雪带,而是位于两者之间,故 A、D 项错误。
根据材料“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可以判断教授所处的地方为草本茂盛的草甸,而非苔
原带,故 B 项正确,C 项错误。
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5)(2015 江苏单科,2 分)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沿客家人南迁
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C)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温带到
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
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故 C 项正确。
(经典题,4 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
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
体现从沿海向内陆(2 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2 分)。解析: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判断。温哥华与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
上的景观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是由于两地距海远近不同,水分差异导致自然带的变
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分。
4.直自然带谱的判读方法
(7)(2019 改编,1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上
的雪峰”,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称它为“非洲之王”。山麓水草丰美,
山腰草木葱翠,山顶白雪皑皑。下图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
1)简述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谱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自然带变化的原因。(4 分)
答案: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 分)随着海拔的升高,山脉垂直方向上的水热
状况发生变化。(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乞力马
扎罗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带—高寒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带,呈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因而体现的是山地的垂
直地域分异规律。随着海拔的上升,热量逐渐减少,水分先增加后减少,因而导致山地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发生变化,自然带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山地垂直地域分
异规律。
2)简析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类型丰富的原因。(6 分)答案:山麓所处纬度低,(2 分)山体海拔高,(2 分)相对高度大。(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带谱数量的因素。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山体所处的纬度以及山体的海拔状况。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
然带谱就越丰富。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纬度低;从图中可以看出,乞力马
扎罗山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因而自然带谱比较丰富。
3)比较乞力马扎罗山南坡和北坡雪线高度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
分)
答案: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2 分)
原因:南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界。读图可知,乞力马
扎罗山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地区,受东南信风影响,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因而雪线低;北坡为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雪线高。
(8)(经典题,4 分)下图为甲、乙两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影响甲、乙两山地自然带谱数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海拔
B.同一类型自然带在甲山出现的高度比乙山高
C.甲山地基带南坡较北坡海拔高的主要原因是南坡为阳坡
D.乙山地雪线北坡较南坡海拔高的主要原因是北坡为迎风坡解析:甲、乙两山均有冰川分布,而甲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乙山地基带为热
带草原带。由基带的分布可知,甲山地位于温带地区,乙山地位于热带地区,因而甲山
地自然带谱数量少于乙山地主要是因为甲山地所处的纬度较高,故 A 项错误。读图可知,
同一自然带在甲、乙两山中,乙山明显高于甲山,故 B 项错误。甲山地位于北温带,南
坡为向阳坡,热量条件较北坡好,因而南坡基带高于北坡,故 C 项正确。由乙山地的基
带为热带草原带可知,乙山地受信风带影响;又因为位于南半球,所以受东南信风影响,
即南坡为迎风坡,故 D 项错误。
5.非地带性现象的判断
(9)(经典题,10 分)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
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完成下题。试解释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的成因。
答案: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4 分)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
丰沛,形成热带雨林。(6 分)
解析:读图可知,①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纬度低,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①地附
近海域有巴西暖流流经,对当地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加上该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海
岸,导致①地降水丰富。因而该地全年高温多雨,从而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6.判断自然带或植被类型形成差异的主导因素(热量和水分)的方法
a.森林、草原、荒漠之间形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10)(经典题,4 分)托木尔峰位于天山山脉的西端,海拔 7443.3 m,为天山最高峰。
读托木尔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题。
2000~2700 m 甲、乙两坡自然带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C)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坡度
解析:读图可知,2000~2700 m,甲坡植被主要为荒漠和草原,乙坡主要为草甸和
森林。森林、草原、荒漠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根据题
干可知,甲、乙两坡是比较 2000~2700 m 范围,两坡海拔相同,却形成了不同的自然
带,故 A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坡的坡度没有明显的区别,故 D 项错误。b.森林、草原、荒漠三者内部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形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11)(经典题,4 分)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完成
下题。
导致自然带沿 OF 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读图可知,沿 OF 方向,相同植被(荒漠)
是由高山类型到山地类型再到温带类型,是同一景观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的是热
量的变化,故 A 项正确。水分差异会导致植被类型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故 B
项错误。风力和光照因素在题中没有显示,且这两个因素不是导致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
素,故 C、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