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如影相随。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
来没有缺席过。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
大危害和破坏;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从中国历史看,疫灾流行对我国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疫灾
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疫灾之祸常
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影响最为巨大的,莫过于疫灾与战争叠加形成的兵
疫灾害。《老子》曰:“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周武王克商后的“遘厉虐疾”,三国初曹操兵败赤壁的大
疫,从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在北京遭遇的大疫,清代洪秀全太平军在南京遭遇的大疫,都印证着“大兵之后,
必有大疫”的事实。毋庸讳言,周幽王时期关中的大旱疫加速了西周王朝的灭亡,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加
速了明王朝的覆灭。根据我们的研究,我国在先秦至清代(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 1911 年)的 2682 年中,至
少有 224 个兵疫交加之年,近三千年来,在北部农牧交错带、中部南北分界线、南部海陆交汇带形成了三
个兵疫灾害密集带。
疫灾激发了中国预防医学和疫病防控的进步。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
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晚期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成
就了吴宣崇、罗汝兰的《鼠疫约编》;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
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
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
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还有死灰复燃之势,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
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务。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探索疫灾
的形成机理,对于当今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但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医学引入以前,不能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古人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诼纷飞,对社
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危害,对于
增强民众的疫灾防范意识,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所研究的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成为
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因此,开展历史疫灾研究,追溯历史疫灾的时间过程,探究历史疫灾的空间分布,
分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影响,对于拓宽历史学的空间视野,拓展地理学的时间尺度,拓新灾害学的研究领域,
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交叉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龚胜生《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规律与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灾能够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既会产生负面影响,也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B. 疫灾常与其他灾害结伴而行,而与战争叠加形成的兵疫灾害影响最为巨大。
C. 旧的传染病还可能死灰复燃,因此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
D. 古代的大疫会影响社会穏定,与当时对于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不无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着眼于我国古代疫灾,主要论述了疫灾产生的复杂原因和对人类的重大影响。
B. 文章对疫灾防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得出开展历史疫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C. 文章在论述疫灾的影响时,举出较多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増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多处直接引用古籍中的句子,既使文章论述有理有据,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幽王时期关中的大旱疫和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导致两个王朝最终走向覆灭。
B. 清末正因为东北地区和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才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C. 新的疫病不断出现,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进行深入干扰,导致全球环境发生变化。
D. 虽然疫灾激发了古代预防医学的进步,但古人对疫灾流行原因的认识依然有限。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
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C 项,“旧的传染病还可能死灰复燃,因此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错误,原文第四段“新
的疫病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
【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还有死灰复燃之势”,可见,“疫灾流
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的原因并非仅是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主要论述了疫灾产生的复杂原因”错误,第二段“从中国历史看,疫灾流行对我国的人口、经济、
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是疫灾的影响;第三段“疫灾激发了中国预防医学和疫病
防控的进步”,是疫灾的作用。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
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
案。
A 项,“导致两个王朝最终走向覆灭”错误,原文第二段“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可
知是“加速”。
B 项,“清末正因为东北地区和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错误,原文第三段“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
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可知没有提及广东地区的鼠疫与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的关系。
C 项,“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进行深入干扰,导致全球环境发生变化”错误,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原文没
有提及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的原因。
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
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
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
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
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属黄土高原,因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其中 80%来自河口镇与潼关间的多沙区,恒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与黄河花园口站相差不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花园口
的 8 倍,黄河这一特点,导致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几乎遍及上中下游及其支流。
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
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面向我国经济
发展将向西部转移的大势,按照现在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与施工能力,利用现代工程措施减弱黄土侵蚀
强度,主动拦减入黄泥沙量,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是必要的。此外,水少是黄河冲积河段河床
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原因,水资源客观上是华北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持续发
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制约因素,应着实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水平,将从外流域调水入黄作为国家
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张红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材料二:
表 1、黄河流域各省区 2018 年水资源总量状况及近年来 GDP 总量全国占比
水资源 GDP 总量全国占比
区域 总量
(亿立
方米)
全
国占比
(%)
2
019 年
2
013 年
2
008 年
2
003 年
1
999 年
黄河流域
总计
2947.
8
10.
73
2
1.95
2
3.36
2
3.85
2
1.15
2
0.82
青海 961.9
3.5
0
0
.32
0
.34
0
.31
0
.28
0
.28
甘肃 333.3
1.2
1
0
.95
1
.03
0
.97
1
.02
1
.10
上
游
宁夏 14.7
0.0
5
0
.41
0
.42
0
.37
0
.32
0
.30
内蒙
古
461.5
1.6
8
1
.88
2
.74
2
.62
1
.74
1
.59中
游
陕西 371.4 1.3 2 2 2 1 15 .82 .62 .25 .89 .83
山西 121.9
0.4
4
1
.86
2
.05
2
.25
2
.08
1
.92
河南 339.8
1.2
4
5
.93
5
.21
5
.55
5
.01
5
.19下
游
山东 343.3
1.2
5
7
.77
8
.95
9
.52
8
.81
8
.61
(摘编自郭晗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
材料三:
历代的黄河治理活动为黄河安澜、保障社会生产、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禹为了治
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 13 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北宋熙宁年间,为疏浚黄河及汴河中的泥沙,人们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近代的浚河机船即由浚川耙演
变而来,元代贾鲁亲自踏勘了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据此设计了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方针,用
短短七个月时间结束了将近九年的黄河水患。明代潘季驯一生多次治河,始终心系治黄大计,离职前还对
神宗皇帝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他主张“束水攻沙”,即在河两岸高筑堤防,以堤束水,既可防洪,
又可冲刷河槽中的泥沙,使河道不致淤塞,康熙皇帝不仅重视黄河治理,还在六次南巡河工的过程中,特
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生疾苦。乾隆年间的御史胡定在治河实践中发现,黄河泥沙多出自三门以上
及山西中条山一带的破洞中,于是让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来拦截上中游支流河段裹挟而下的大量泥沙,大
大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与洪涝灾害。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发展科技与机制创新,黄河流域的饮水安全、粮食生产
等普遍获得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从 1999 年 8 月 12 日至今,黄河已实现连续 20 年不断流。
(摘编自张建松《讲好历史上黄河治理故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上游的青海与下游的河南相比,水资源更充足,但经济相对落后;河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水资源
短缺的状况更明显。B.总体来看,黄河流域经济在 1999-2013 年间发展很快,之后减缓了速度,在近 20 年走出一条从快到慢的
变化曲线。
C. 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来看,总体按照上游、中游、下游表现出从低到高
的阶梯型分布。
D. 黄河上游地区 GDP 总量小,发展速度相对稳定,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内部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的趋
势,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花园口站径流量大约为恒河的八分之一,河水年均输沙量却差不多。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导致水灾几
乎遍及黄河上中下游。
B. 土壤强烈侵蚀导致大量泥沙入黄,是黄河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黄河治理应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以其
他工程措施为辅。
C. 虽同样是修筑堤坝以治理黄河,但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主张以提束水冲刷泥沙,胡定则强调筑坝堰来
拦截泥沙。
D.黄河流域水安全事关国家水资源安全的大局,近 20 年来黄河未曾断流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对前人黄
河精神的传承。
6. 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黄河精神的内涵。
【答案】4. B 5. B
6. ①牺牲自我,一心为公。②心系家国,勇于担当。③关注民生,爱民安民。④求真务实,崇尚科学。⑤
善于改革,不断创新。⑥善于总结,勇于实践(知行合一)。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
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材料二表 1 第一行数据“黄河流域总计”条目中“GDP 总量全国占比”下对应的部分,其中 1999-2013
年间(1999、2003、2008、2013)的四个数据分别是 20.82、21.15、23.85、23.36,显示黄河流域总体上
的 GDP 总量全国占比情况大体上先上升,后有下降的趋势,选项“黄河流域经济在 1999-2013 年间发展很
快”有两个错误,一则“GDP 总量全国占比数字变化”并不等于“发展速度”,一则先上升后下降不等于“发
展很快”。
故选 B。
【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以及对重要概念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黄河治理应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错误。根据原文第段“不少学者认为在黄
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
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可知,自然修复的手段是最有效的,
但不是目前最主要的。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
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根据原文第③段“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可概括出“牺牲自我,一心为公”;“明代潘季
驯一生多次治河,始终心系治黄大计”可概括出“心系家国,勇于担当”;“康熙皇帝不仅重视黄河治理,
还在六次南巡河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生疾苦”可概括出“关注民生,爱民安民”;
“元代贾鲁亲自踏勘了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据此设计了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方针,用短短七
个月时间结束了将近九年的黄河水患”可概括出“求真务实,崇尚科学”;“北宋熙宁年间,为疏浚黄河及
汴河中的泥沙,人们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可概括出“善于改革,不断创新”;“乾隆年间的御史胡定在
治河实践中发现,黄河泥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中条山一带的破洞中,于是让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来拦
截上中游支流河段裹挟而下的大量泥沙,大大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与洪涝灾害”可概括出“于总结,勇于
实践”等,这些就是“黄河精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凡的世界
路遥
第二天窗户纸刚发亮,少平就悄悄地爬起来。他现在一心想的只是要找到那位没见过面的亲戚。
赶到北关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他看见路边水井旁边有个正用辘轳汲水的老头,便试着走过去向这
老头打听他的亲戚马顺。
老头向他指了指阳面土坡上的一个院子,说:“就住在那里,我们原来是一个生产队的。”
少平的心咚咚地跳着,兴奋地爬上了那个小土坡。
当少平向他的亲戚说明他是谁的时候,没见过面的远门舅舅和妗子算是勉强承认了他这个外甥。
马顺看来有四十岁左右,一张粗糙的大脸上,转动着一双灵活的小眼睛。他不冷不热地打量了他一眼,
【问:“你就这么赤手空拳跑出来了?”
“我的行李在另外一个地方寄放着,我想……”
少平还没把话说完,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说:“还不快去担水!”
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他于是立刻说:“舅舅,让我去担!”说话中间,他眼睛已经在这窑
里搜寻水桶在什么地方。
水桶在后窑里!他没对这两个不欢迎他的亲戚说任何话,就过去提了桶担往门外走。马顺两口子大概
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到了院子里。
孙少平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
马顺两口子的脸色缓和下来,似乎说:这小子看来还精着哩!他舅对他说:“你力气倒不小,我们大队
书记家正箍窑,我引你去一下,看他们要不要人。你会做什么匠工活?”
“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工。”少平如实说。
“……我记得前两年老家谁来说过,你不是在你们村里教书吗?小工活都是背石头块子,你能撑架
住?”“你不要给人家说我教过书……
马顺把少平引到他们大队书记的家里。书记看这个“小工”身体还不错,问马顺:“工钱怎么说?”“老
行情都是两块钱……”他舅对书记说。
书记嘴一歪,倒吸了一口气。
“一块五!”少平立刻插嘴。
书记“扑”一声把吸进嘴里的气吐出来,然后便痛快地对少平说:“那你今天就上工!”
他先问最迫切的问题:“能不能住宿?”
“能!就是敞口子窑,没窗户。”主家说。
“这不要紧!”
上工的事谈妥后,少平就起身直到南关贾冰家寻他的铺盖卷。
来到大街上,他觉得脚步异常的轻松起来。这时他才注意到街道两旁的景致,商店的门都开了,到处
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概窗里花花绿绿,五光十色。姑娘们率先脱去了冬装,换上鲜艳的毛衣线衣,手里
拎着时髦的小皮革包,挺着高高的胸脯在街市上穿行。人行道上的汉槐、洋槐缀满了一哪噜一哪噜雪白的
花朵,芬芳的香味飘满全城。
就这样,他背着自己的铺盖卷,来到了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书记的老婆是个精明麻利人,看来最少
能主半个家事。她引着少平,把他送到匠工们住的敞子窑里,交待给工头。这敞口子窑铺了一地麦秸,麦
秸上一摆溜丢着十七八个铺盖卷,地方几乎占满了。少平只好把自己的那点行李放在窑口最边上的地方。
吃过中午饭,少平就上了工。
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中——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随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
般。
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
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
半闭。两条打战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这时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
在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这天晚上,当他就这样趴着睡觉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人在轻轻摇晃
他的头。
他一惊,睁开眼,看见他旁边蹲着一位妇女。
他在睡眼蒙胧中认出这是书记的老婆。
“你原来是干什么的?”书记的老婆轻声问他。
“……直在家里劳动。”少平吞吞吐吐说。
书记的老婆摇摇头,说:“不是!你就照实说。”
少平知道他瞒哄不住这位夜访的女主人,只好把头扭向一边,说:“我原来在村里……”
书记的老婆半天没言传。后来听见她叹了一口气,就离开了。
少平再也不能入睡,他心想:也许明天他就会被主家打发走——那他到什么地方再能找下活干呢?
第二天,出乎少平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被打发走,而且还换了个“好工种”——由原来背石头调去
钻炮眼。
少平心里明白。这是女主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唉,为了这位好心的妇女,他真想到什么地方去哭一
鼻子。
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应了他的新生活。
(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三章,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细致的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等,刻画出马顺
夫妇的世俗嘴脸。
B. 小说围绕孙少平找工作展开故事,叙述了他外出打工的艰难历程,既凸显了人物形象,又反映了世态人
情。
C. 小说对孙少平爬陡坡背重石的情景描写生动具体,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
刻印象。
D. 小说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大量语言描写符合所塑造人物的身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8. 孙少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精明勤快(能察言观色,知人情世故)。如少平看到马顺夫妇的冷眼,意识到他们的嫌
弃与不满,马上去为他们挑水,以获得他们的好感。②坚强忍耐(吃苦耐劳)。在工地上,他干的是最重的
活,身体上备受折磨并没有使他产生过动摇或放弃的念头,他咬牙坚持了下来。③诚实质朴。在找工作的
过程中,如实说自己什么都不会。
9. ①表现城市生活的美好及春天的勃勃生机。②烘托了孙少平找到工作后轻松、喜悦的心情以及孙少平对
外面精彩世界的向往。③舒缓情节,增加诗情画意。④暗示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来临,美好的未来正在到
来。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
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
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 项,“拟人等修辞手法”错误。结合“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分析,运用夸张手法;
结合“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
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战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分析,运用比喻修辞。没有运用拟人的手
法。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
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
结。
结合“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他于是立刻说:‘舅舅,让我去担!’说话中间,他眼睛已经在这
窑里搜寻水桶在什么地方”“水桶在后窑里!他没对这两个不欢迎他的亲戚说任何话,就过去提了桶担往
门外走。马顺两口子大概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到了院子里”“孙少平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
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等分析,孙少平能察言观色,知人情世故。
结合“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中——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
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
应了他的新生活”“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等分析,孙少平能吃苦耐劳。
结合“‘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工。’少平如实说”“少平知道他瞒哄不住这位夜访的女主人,只好把头
扭向一边,说:‘我原来在村里……’”等分析,孙少平诚实质朴。【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
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
分析。
结合“上工的事谈妥后,少平就起身直到南关贾冰家寻他的铺盖卷”“来到大街上,他觉得脚步异常的轻
松起来”分析,这是写孙少平找到工作后的轻松、喜悦等;以“这时他才注意到街道两旁的景致”,写出了
孙少平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向往。
结合“商店的门都开了,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挺着高高的胸脯在街市上穿行。人行道上的汉槐洋槐
缀满了一哪噜一哪噜雪白的花朵,芬芳的香味飘满全城”分析,语段主要写城市生活的热闹与美好及春天
的富有生机的景物等。
结合“上工的事谈妥后,少平就起身直到南关贾冰家寻他的铺盖卷”“就这样,他背着自己的铺盖卷,来
到了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等分析,语段放在找到工作后去寻铺盖卷和背着铺盖卷来到北关阳沟大队书记
家之间,舒缓情节。
“姑娘们率先脱去了冬装,换上鲜艳的毛衣线衣”,说明春天已经来临;“汉槐洋槐缀满了一哪噜一哪噜雪
白的花朵”,万物生机勃勃,美好的未来即将到来。
【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
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
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
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
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武灵王立。五国相王,赵独否,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召楼缓谋曰:“今
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吾欲胡
服。”楼缓曰:“善。”群臣皆不欲。于是肥义侍,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
何?”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闇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于是遂胡服矣。武灵王初以长子章为太子,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东宫,废太子章,传国,立王子何以为王,自号为主父。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
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
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也。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还归,行赏,大救,置酒酺五日,封长子章
为代安阳君。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四年,朝群臣,安阳君亦来朝。主父令王听朝,而自从旁观窥群
臣宗室之礼。见其长子章貌修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章于代,计未决而
辍。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即以其徒作乱。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
章,灭其党贼而定王室。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公子成、李
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三月余而饿死沙
丘宫,为天下笑。
(节选自《史记・赵世家》,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
者入秦∕
B. 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
使者入秦
C. 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
入秦
D. 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
者入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B. 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年的术语,“戊”居地支的第五位。
C. 宗室,是指同一祖宗的贵族,本文中特指赵武灵王的宗族。
D. 北面,是指古代臣子拜见君主时面朝北方,有臣服于人的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武灵王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他继位之后,认为自己没有称王的实力,让国人称自己为“君”。
B. 赵武灵王移风易俗,勇于创新。他认为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国家就要灭亡,因此力推胡服骑射。
C. 赵武灵王勇武过人,胆识非凡。他亲自装扮成使者入秦,趁机观察秦国的地形与秦昭王的为人。
D. 赵武灵王犹豫迟疑,举棋不定。他最初立少子赵何为赵王,后又反悔,想改立长子赵章为赵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2)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讲究至高品行的人,永远不可能与世俗的看法一致;创立宏伟事业的人,没有必要与平庸之辈商
量。
(2)因为公子章的缘故我们包围了主父,如果我们就此撤兵,我们这些人都将被满门抄斩。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
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
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句意为:作“主父”之后,武灵王想让儿子主持国政,而自己身着胡服率领官兵向西北开拓胡地,他准备
从云中和九原一带向南方直袭秦国,于是他化装成赵国使者亲自入秦。
句中“令”是“使、让”的意思,“子”是“令”的宾语,“主”是动词,作“子”的谓语,“治国”是“主”
的宾语,这样构成兼语句,即“主父欲令子主治国”,意思表达完整,应在“治国”后断开,排除 A 项、B
项;“使者”是“为”的宾语,故“为”后不可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
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
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
B 项,“‘戊’居地支的第五位”理解错误。“戊”是天干第五位,不是“地支的第五位”。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
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 项,“想改立长子赵章为赵王”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于是乃欲分赵而王章于代”可知赵武灵王想把赵国
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地称王,而不是“想改立长子赵章为赵王”。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论”,讲究;“至”,极、最;“和”,一致;“谋”,商量。
(2)中,“以”,因 ;“属”,这些人;“夷”,灭掉,杀尽;“吾属夷矣”为被动句。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
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
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
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
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
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
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赵武灵王继位。有五个国家都相互推尊称王,而只有武灵王不这样做,他说:“没有称王的实力,怎
么敢占用这个名号呢?”他让国人称自己为“君”。武灵王召见楼缓议事,说:“现在中山国处于我们的腹
心之中,我们北有燕,东有胡,西接林胡、楼烦、秦、韩的边境,这些地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我们
没有强大的军队支援,我们的国家就要灭亡,你说怎么办呢?我想让我们的国人改穿胡服。”楼缓说:
“好。”但群臣都表示反对。这时肥义在武灵王身边,武灵王说:“我要用胡服骑射来训练全国的百姓,
国人一定会反对我,你看怎么办?”肥义说:“俗话讲:犹豫不决,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动摇不定,就永
远不会有好名声。您既然决心要干一种遭人非议的大事,那也就用不着管他们怎么说了。讲究至高品行的
人,永远不可能与世俗的看法一致;创立宏伟事业的人,没有必要与平庸之辈商量。愚蠢的人对人家已经
办成的事情还看不懂,而智者在事件发生之前就早已预见到了。大王对此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于是武
灵王决心改穿胡服。赵武灵王当初以长子赵章为太子,二十七年五月的戌申日,武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的
朝会,废掉了太子赵章,将王位传给了少子赵何。武灵王从此自称“主父”。作“主父”之后,武灵王想让
儿子主持国政,而自己身着胡服率领官兵向西北开拓胡地,他准备从云中和九原一带向南方直袭秦国,于
是他化装成赵国使者亲自入秦。秦昭王开始没有觉察,后来觉得来人相貌非凡,不是一般臣子的模样。待
派人追问时,主父已经飞马出了函谷关。经过仔细查问,才知道来人是赵主父,秦王大惊。主父之所以入
秦,就是为了亲自观察秦国的地形与秦昭王的为人。惠文王三年,赵国灭了中山,将俘获的中山王迁置于
肤施县。武灵王返回国都后,奖赏群臣,大赦天下,设置五天酒宴以招待满朝大臣。武灵王封长子赵章为
为安阳君,驻守代地。赵章向来骄奢傲慢,对其弟赵何为王不服。惠文王四年,群臣入都朝见,安阳君也来
了。主父让赵王在殿上听政,自己在旁边观察群臣与宗室对赵王行礼的样子。见他的长子赵章身材高大,
反而北向叩拜自称臣子,屈居于弟弟之下,心生同情,于是就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地称王。主
意尚未拿定,暂且搁置起来。随后,主父和赵王到沙丘游玩,各住一所宫殿。于是公子章立即率领他的党
徒策划叛乱,公子成和李兑闻变,也率军从国都赶来,同时他们又调集四周各县的军队前来护驾,杀死了
公子章,消灭了他们的党羽,稳定了赵王的地位。公子章在兵败之后,逃奔到主父那里,主父开门接纳他,
公子成、李兑围住主父宫室。公子章被杀后,公子成和李兑商议说:“因为公子章的缘故我们包围了主父,
如果我们就此撤兵,我们这些人都将被满门抄斩。”于是干脆就将主父的宫室彻底包围起来。主父想出而
不能,又得不到食物,就这样一连三个月,主父最后被饿死在沙丘宫,被天下人耻笑。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注]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
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玉斧修:这里指“玉斧修月” 传说唐代有一人游嵩山,见一枕幞而眠者。其人告诉他说,月由七
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就中秋月来写,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
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
B. “问嫦娥”句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其实词人问讯嫦娥的
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
C. 下阕,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人们不珍
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
D. “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
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
15. 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4. C 15. 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②辛词以“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人情未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
聚的遗憾。结句又化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待,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的相思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
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
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错误,应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深沉叹息”。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比较鉴赏的能力。这两首作品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可
以通过诗句来理解,也可通过抓诗题、意象、注释等帮助理解分析。
苏轼的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这是一种洒
脱、旷达的襟怀,齐荣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
然现象相提并论,求得安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
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辛弃疾的词中,“叹十常八九,欲磨还
缺”,词人叹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人情未必看承别”,
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可以看出词
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
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秦蜀之间人迹罕至,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两
句意思一致。
【答案】 (1). 西当太白有鸟道 (2). 可以横绝峨眉巅 (3). 舳舻千里 (4). 旌旗蔽空 (5). 陟罚臧否 (6). 不宜异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
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
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当”“眉/巅”“舳/舻”“旌”“陟/臧”“宜”。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
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
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
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
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便捷挂号、快捷支付、远程诊疗、在线家庭医生签约、线上健康管理……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大
环境下,各类线上医疗项目如_________般出现。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促进了医院线上咨询服务的普及,互联
网医疗产生了需求风暴,整体上呈现出________之势。
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
网诊疗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 17 倍以上。患者不用到医院挂号排队,只要一根数据线链接,就能隔着屏幕
寻医问诊,不少医生在脱下白大褂后变身阿里健康的“淘宝主播”,为广大患者在线问诊。庐山人民医院发
热门诊医生张沛,首次直播就吸引近 10 万人次观看,短短一小时,他回答了 100 多个问题。这种隔空问诊,
省去了患者线下排队的时间和精力,不但缓解线下问诊压力,还能在疫情期间避免交叉感染,“云模式”
的互联网医疗效率更高。
专家表示,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完善有助于打破时域限制,实现优
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抗疫中,“云诊疗”发挥了_____的作用,全区 22 家互联网医院形
成联盟,开展在线问诊 3 万余例,约 40 万人受益。这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的一个缩影,互联网医
疗正在凝聚起更大的隔空问诊力量,让偏远地区的百姓同样能享受到大城市的“_______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过江之鲫 厚积薄发 登峰造极 杏坛之光
B. 雨后春笋 蓄势待发 无与伦比 杏林春暖
C. 雨后春笋 蓄势待发 登峰造极 杏坛之光
D. 过江之卿 厚积薄发 无与伦比 杏林春暖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
诊疗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 17 倍。
B. 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
疗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 17 倍以上。
C. 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
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17 倍以上。
D. 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
疗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 17 倍。
19.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宁夏目前已构建起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B. 目前已构建起覆盖到乡村 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宁夏,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C. 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宁夏目前已构建起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D. 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目前已构建起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宁夏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
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
确答案。
过江之鲫,意思是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
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且纷乱,含贬义;雨后春笋,意思是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
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这里与“各类线上医疗项目”搭配,不能用贬义词,应
选“雨后春笋”。
蓄势待发,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厚积薄发,意思是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
好事情。依据“需求风暴”,应选“蓄势待发”。
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登峰造极,意思是登上顶峰,指到
达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依据语境,“登峰造极”用在这里对象错误,应选“无
与伦比”。
杏林春暖,意思指杏林春意盎然,用来赞扬医术高明;杏坛之光,杏,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现
在也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或用来比喻教育界。依据语境“互联网医疗”,此处应选“杏林春暖”。
的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
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句中第一个错误是“据……显示”的句式杂糅,“据”和“显示”二者只留其一,排除 AC。第二个错误是“至
少……以上”与数字连用不当,造成的病句,去掉“至少”或“以上”,排除 B。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
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根据前后语境,“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与后文“云诊疗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全区 22
家互联网医院形成联盟,开展在线问诊 3 万余例,约 40 万人受益”联系更紧密,而 A、B 选项的最后都是
强调“示范区”,D 选项的最后强调的是“宁夏”,衔接均不紧密。
故选 C。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词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
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词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
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
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其中红光波长更长,携帶能量更少;蓝光波长更短,携带能量更多。因
此,①____,将会接受到更多能量,更容易产生视疲劳。蓝光除了让眼睛不舒服外,②____。2014 年,一
项研究指出,过去几十年间,人均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都在不断下降,造成了许多公共健康问题。但蓝光
并非有害无益,因为在没有电力的时代,人类在一天当中就是依靠光线来调节身体节律和生物钟的。
③____,而夜晚的光线让人感到睡意十足,这其中蓝光起着很大的作用。
【答案】 (1). ①眼睛长时间接触蓝光 (2). ②还可能影响睡眠健康 (3). ③白天的光线让人保持清
醒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
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
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蓝光波长更短,携带能量更多”“将会接受到更多能量,更容易产生视疲劳”分析,此处
主要讲眼睛长时间接触蓝光;
第二处,结合“一项研究指出,过去几十年间,人均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都在不断下降,造成了许多公共
健康问题”分析,此处主要讲蓝光还可能影响睡眠健康;
第三处,结合“人类在一天当中就是依靠光线来调节身体节律和生物钟的”“夜晚的光线让人感到睡意十
足”分析,此处主要讲白天的光线让人保持清醒。
21.阅读下面文字,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不超过 50 个字。
2020 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自 2020 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不再组织开展
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 85%)、
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
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
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答案】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②重点关注基础学科 ③建立综合考核选拔机制④探索利于学生成长发展
的培养模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新闻类
压缩语段,它主要考察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
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这
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材料一共有五
句话,第①②句简单介绍《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时间以
及主要内容,不属于“强基计划”的特点;第③④⑤句,重点介绍“强基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第③句“强
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
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关
注基础学科;结合第④句“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 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
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可以概括“强
基计划”的特点是建立综合考核选拔机制;结合第⑤句“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
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
探索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模式。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疫情海南 00 后女护士陈玉婷主动请战,奔赴湖北荆州抗疫一线;00 后新冠肺炎康复者詹同学,主
动捐献自己的血浆,用“热血”抗疫;00 后双胞胎姐弟主动担任志愿者,在严寒中坚守道口;18 岁的小伙
子余森乐成了临时质检装箱工,一晩上检查了 5000 只口罩……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新新一代用行
动证明了自己,也向世界宣告:他们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孩子”,而是这个社会的“脊梁”,有些直率,有
些稚嫩,但他们是走过了一次深刻的人。
作为新新人类的一员,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全校高三同学十八岁成人礼上,以“疫情是场成人礼”为主
题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灾难助成长 青春书华章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我觉得这场“成人礼”非常有意义,它记录了我们这段特殊的青
春岁月。这段日子里,我心灵的潮水常汹涌而至,如今,我想把我的所思、所感讲给你们听。
同学们,你们可曾也像我一样无数次被泪水打湿了眼眶?因为太多的人教会我懂得感恩,他们人性的
光芒永远闪亮!
我已经是一个 18 岁的青年,但在这段全民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太多人、太多事轻而易举地瓦解了我作
为男子汉的刚强。我不忍心看到医护人员脸上深深的褶痕,不忍心看到他们疲惫地倒在地上沉沉睡去,不
忍心看他们只能和亲人隔空拥抱,遥遥相望……我看到林生斌对苦痛报之以歌,心怀良善九折不回,为疫
情慷慨捐物;我看到汪勇心怀善念,“快递”生命,虽有害怕,亦有困难却不曾彷徨。我感动于人性在历
史的晦暗处不失其光,永远闪亮!我深感能在云端上课的我们是多么地幸福!我知道,为了我们的这份幸
福,交警日夜在路上执勤,社区工作人员在每个小区奔波,无数志愿者在竭己之力,帮助他人。所谓岁月
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父母的殷殷关切,这场灾难让我深深懂得
了感恩的意义。
同学们,你们可曾像我一样无数次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因为有太多的人们让我懂得担当的力量。熠
熠星光在旁,我辈定当自强!
侠之大者,国之脊梁。难忘钟南山院士 84 岁再出征,不畏辛劳战疫情;难忘李兰娟院士 73 岁仍躬行
不辍,为攻克抗疫难关而寝不能安;难忘张定宇院长拖着“渐冻”之躯,率领金银潭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
争分夺秒地从死神手中抢人……他们这个时代是最可爱的人,是“为生民立命”的国之栋梁。国有大义,铁肩担当。勇为砥柱石,勇为国栋梁。这应该成为我们青年一代的自觉追求。或许不久要走向高考的我们,
对未来职业规划已有了自己的设想。不管身向何方,愿你不要只是向往诗和远方而忘了脚下的热土,愿你
不会只汲汲于个人名利而忘了万千大众的忧伤,愿你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祖国发展的洪流中去,勇做弄潮
儿,勇抗风波苦,勇于披荆斩棘而不觉忧伤。
老师们、爸爸妈妈们,感谢你们用心良苦的谆谆教导,感谢你们嘘寒问暖的殷殷关怀。曾经你们为我
们遮风挡雨,而今我们已经成人,我们心怀感恩,我们勇于担当。面对风雨,我们有勇气、有信心振翮高
举,畅游八荒。
大风起兮云飞扬,
心怀感恩走四方。
肩扛道义勇担当,
我以青春书华章!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是一篇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
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它仅仅只是提供了一段材料,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
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
挥的余地更广。一般来说,首先要研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初步理解材料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
要找出材料的中心句,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
立意的突破口。
1.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价值观。本题由材料、提示语、
要求三部分组成,审题立意应重点看前两部分。材料设定了大的背景——新冠疫情,主要讲述了年轻的一
代——00 后在疫情中的表现。通过这些表现,可以看出,曾经的“孩子”已经懂得背负起自己的责任,有
的无私奉献,“热血”抗疫;有的勇敢善良,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有的敢于担当,不辞辛劳,主动担任志
愿者……材料中强调:“新新一代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向世界宣告:他们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孩子’,而
是这个社会的‘脊梁’”,虽然还“有些直率,有些稚嫩”,但他们已经走过了一次“深刻”。由此可知,“孩
子”走过一次“深刻”,变成了“脊梁”,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成长”。什么是“深刻”?即是年轻一代的“成
长”应该具有的时代精神:勤劳、责任、担当、勇气、磨砺……年轻一代用自己在疫情中的成长,向世人
证明了自己是社会的“脊梁”,能担重任,能负重担。提示语中的成人礼活动设置了写作的情境,“以‘疫
情是场成人礼’为主题”意味着写作的核心内容应为“成长”,而谈“成长”不可脱离疫情灾难这一特定的
时代背景。具体来说,成人礼发言要突出疫情是如何使我的责任担当意识得以强化、身心得以成长的;写
给外国青年,要鼓励他们肩负起青年当有的责任,承担青年人当有的使命;给学弟学妹讲“追星”,鼓励他们追哪些有责任担当精神的星:钟南山国士无双,战病毒,英勇无畏,大爱无疆;罗小小残疾青年有担当,
抗疫情,汇聚萤火,便成星河;学弟学妹有力量,咱们国家有希望,红日出升,其道大光……总之,要整
体把握材料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2.参考立意:(1)疫情成人礼,做时代脊梁。(2)成人礼不仅是年龄上的成人。(3)在“战疫”中成长,
青春本色向阳。(4)灾难乃至善教材,社会为最好课堂。(5)莫负众望,砥砺成长。(6)抗疫情明责任,
成人亦成材。
3.行文结构:文章开头体现了成人礼发言稿的写作任务,以“我的所思、所感”总起全文。接着叙写了所思、
所感之一——“太多的人教会我懂得感恩”,用医护人员、林生斌、汪勇、交警的付出作论据,抒发了自己
的感恩之情。然后叙写了所思、所感之二——“有太多的人们让我懂得担当的力量”,用钟南山、李兰娟、
张定宇作论据,抒发了对敢于担当、负重前行的赞美。同时,结合具体情境“成人礼”,联系生活实际,提
示“不久要走向高考的我们”要“勇做弄潮儿,勇抗风波苦”。最后,再次对老师、父母表示感谢,体现了
“成人”的勇气和决心,重申观点“心怀感恩,勇于担当”,回扣题目。
4.写作素材:
(1)青春像手心的掌声纹,曲折的线条是成长的路线,蜿蜒的分支是一路上每场激动的欢喜,迈过成人门,
又如何面对生活呢?有一个人引领着成人后的我们。在十年“文革”中,沈从文没有被淹没,他在困境中
坚持站起来,用微笑面对生活。北风般的生活没能打倒了,他在批斗中奋力站起来,寻找生活的乐趣;巨
石般的生活没有压倒他,他在孤独中努力站起来。化痛苦为快乐。成人过后的我们,当我们踏上更多坎坷
的道路、面对更多困境的生活,面对更多误入岐途的诱惑时,我们要微笑面对生活;坚强地克服困境;耐
得住寂寞抵达成功的彼岸。然而,海子却没能从生活中站起来,失去了充满诗意的世界,人生的尽头,最
辉煌的时刻并非是功名成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从而勇敢地迈向成人后的日
子。
(2)青年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
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
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
泪。”
(3)秘鲁的成人礼要求少男在成人仪式上必须从约 8 米高的悬崖上跳下;墨西哥的成人礼要求少男们必须
携带大石头游过海峡;加拿大的成人礼则是要求少男在仪式上生吞活蜥蜴……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有力量藏
在心里。即使我们懦弱,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理论敌得过悲伤和愤怒。只要有一天那悲伤和愤怒强到突破
桎梏,它就会变成狮子。成人礼要做的只是唤醒我们,把我们变成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成人礼就像一个严
师,从不鼓励你。因为鼓励你没有用,鼓励你只是姑息你,只是帮你忘记痛苦,它嘲笑你,侮辱你,让你
记住自己的弱小,让你永远铭记走进成人社会的悲伤。(4)短道速滑赛场上,面对劲敌一一三位韩国队选手同时进入决赛,在所有人都认为金牌肯定收入韩国队
囊中时, 周洋却奇迹般地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孤军奋战,难免会感到胆怯,是什么让周洋在如此不利的情
况下一鼓作气,勇往直前呢?是为国家争光的责任,是爱国的心。国家永远跟我们的心连在一起,而我们
要的做的仅仅是扛起自己的责任,勇敢地向前迈进,奔向梦想的终点。
(5)一个 11 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邻居愤怒不已,向他索 赔 12.5 美元。
这 12.5 美元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足够买下 125 只生蛋的母鸡了。男孩儿把闯祸的事告诉了父亲,并且
忏悔。见儿子为难的样子,父亲拿出钱,说:“这笔钱是我借给你的,一年后要分毫不差的还给我。”男
孩赔了钱之后,便开始艰苦地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把这“天文数字”分毫不差地还给了父亲。 这个
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还回忆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么是责
任。”
(6)经过一天的洗礼,我懂得了亲情。回想起与父母斗嘴、发脾气、冷战,都是自己所引发的,不由觉得
惭愧。父母养育自己多年,我却屡次因各种事来怪他们,其实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但却总忍不住顶他们
嘴。这一天的洗礼,洗去了我的叛逆心理,得到的是亲情。又经过了一天的洗礼,我懂得了责任。想起小
时候做错事,总是推卸责任,不愿受罚,而母亲总是纵容我,把我护在她的臂弯中,即使是父亲也过不了
母亲的保护伞。渐渐地长大了,已经十八岁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好动,父母也长出了他们的一缕白发,
面容也有了皱纹,我知道,我不能再躲在他们的臂弯中,我应该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们撑起一个家,撑起
一片天空,这一天的洗礼,洗去了我的幼稚,得到了一份成熟和责任。
(7)那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盛宴。门口放着“欢迎来到成人世界”,门边站着两排穿着正式服装的招待生。
我们排好队伍,挽起裙子,整好领结,优雅地走进殿堂。哦,有人告诉我,你要成熟了;有人跟我说,你
该挑起属于你的担了。有人在我耳边悄悄地对我说,喂,你是个大人了。噢,我是大人了。那是一个属于
我们的仪式,它提醒我们成年了,就该负起属于我们的责任。它让我们再也没有借口逃避责任,它告诉我
们,我们有了支配自己的自由,它告诫我们再也不会有人说“你还小”而宽恕我们,我们要和童年彻底告
别了。
(8)维克多·费兰克也曾说:“每个人都被生命间问,而他中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
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之所以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各式各样成人礼,
是因为这些成年礼都是他们被生命的询问,因为只有他们通过了这些成年礼,才能用“负责”来答复生命,
因为他们懂得肩负责任,知明责任是成长的标志,是否时期成熟,让人能独当一面。就是选用成人礼来给
人提示,令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创造出奇迹来。
(9)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
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
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