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四)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四)语文试题(解析版)

ID:450372

大小:228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考前预热卷(四)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不得在本卷上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一个重要蕴含就是从精神资源角度对文化遗产进行再阐发、再挖掘和再转化,释 放蕴藏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潜能,让文化遗产从典籍、考古、博物馆,从民间、大众以及历史中走出来, 续写传统文化复兴的煌赫篇章。 文化生态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要素。文化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从长远着眼,遵循文化发展 的自身规律,重视文化的区域特征、民族差异、风俗信仰、地方传统等因素,同时不忽视自然生态、人文 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构建,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运行机制,这对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成长尤为重要。 加强传统熏染。文化生态建设倚重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文化人、构 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农事节气到生态伦理,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民间艺术, 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基因, 蕴含着朴素的生活哲理与伦理观念。要让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走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注重经典滋养。文化遗产在不同时代都被传承弘扬,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形态。当下要加强精神产 品与社会生产的对接,引导传统文化经典主动而有序、积极而稳妥地走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特别是农村 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如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透过物化载体窥见智者的思想、技艺和文化,通过展览 欣赏文物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还原一段历史、一个事件甚或一种文化形态,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 滋养心灵。 构建特色引领的机制。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突出区域文化特色,以地域文化为基础,设置规范实验区, 对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我们国家缰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加强区域文化生态建设,既符 合国情,也是激活跨地、多民族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有效措施。“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区域文化生 态建设在原有文化圈带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原生态文化,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并引入现代元素文化,如 设立闽南、徽州、晋中、潍水等文化生态区;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如设立热贡、羌族、客家等文化生态区; 还有突出艺术门类文化特色设立的宝丰说唱、果洛格萨尔等文化生态区,实施整体性保护理念。也要加强 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营造,有利区域内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分类保护,有利遗产同 依附环境的整体统筹,有利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建立完善。 (摘编自《人民日报》,题目《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就是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而多元的价值。 B. 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要素是文化生态,要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营造文化生态。 C. 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化生态建设要倚重文化传统。 D. 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滋养心灵,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加强传统熏染、注重经典滋养、构建特色引领的机制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营造文化生态。 B. 文章以农事节气、生态伦理、节庆活动、民间艺术等事实为依据,旨在阐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C. 文章指出要注重经典滋养,让文化经典从文物中走出来,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D. 对于区域文化生态建设,文章先分条阐述,然后总体概括,层次清晰,银有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加强传统文化的熏染,让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文化生态建设的第一要务。 B. 用文化经典滋养心灵,就要引导传统文化经典主动而有序、积极而稳要地走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C. 加强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符合我国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的国情,还是激活跨地域、多民 族文化遗产内生机制的有效措施。 D. 区域文化生态建设需要重视民族差异、风俗信仰等因素。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设立不同民族文化生态 区,对区域内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 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 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就是要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而多元的价值” 以偏概全。内容在第一段,“让文化遗产活起……进行再阐发、再挖掘和再转化”,除了挖掘,还要再转化。 从原文“让文化遗产从典籍……走出来,续写……”来看,“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还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 创新。B 项,“要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营造文化生态”曲解文意。第二段原文是“需要从长远着眼,遵循 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并非“以发展的眼光”。D 项,“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属无中生有,原文 没有“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这一观点。故选 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 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 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 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 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 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 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 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 项,“文 章先分条阐述,然后总体概括”错误。关于“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的论述在文章最后一段,结合“构建特 色引领的机制。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突出区域文化特色……既符合国情,也是激活跨地、多民族文化遗产内 生机制的有效措施”“区域文化生态建设在原有文化圈带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原生态文化,突出民族文 化特色,并引入现代元素文化”“突出民族文化特色”“还有突出艺术门类文化特色设立的宝丰说唱、果 洛格萨尔等文化生态区,实施整体性保护理念”“要加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营造”等 分析,文章是先总体概括,接着逐层阐述。故选 D。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 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 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加强传统文化的熏染,让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是文化生态建设的第一要务”有意夸大。结合“加强传统熏染。文化生态建设倚重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 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文化人、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原文是说文 化生态建设需要加强传统熏染,并没有说是第一要务。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一”旅游黄金周,也是不文明旅游高发时段,除了吸引密集关注的刻字情侣,顺手检索 还可看到“游客在景点随意丢弃垃圾、吸烟打牌”“郑州植物园内草木被毁”之类的新闻。不文明旅游, 所在多矣。每当此时,再祭出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竟有陈词滥调之感。 游客在景点的不文明行为,早已屡遭诟病。有人总结了几种不文明旅游的类型:随意攀爬型、乱刻乱 画型、乱扔垃圾型、不文明合影型。若用心观察,几乎每一个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一种行为。游客在景 区任性而为,几乎成为一种旅游亚文化。本质来说,不文明出游频发,是国民精神文化层次与经济实力出现了断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 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同样出现过此种情况。让节假日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要承认现实,也要从个体与外 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 (摘自《新京报》社论)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中国人有普遍而顽固的“小毛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公民钱包鼓了,但文明素质却 没跟上。正是由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后不冲厕的中国游客多了,境外的旅游胜地才会出现用中文特 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勿随手扔垃圾”“请便后冲厕”的警示牌…… 文化差异造成的“水土不服”也是原因之一。有一些境外旅游中发生的不和谐或“歧视”事件,和文 化差异造成的误会有关。餐间相互敬酒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内容。而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喝酒是一种品味 或享受。饮酒适量,举止不失态,才是教养有素之人应有的风度。有中国游客就因为在飞机上或餐厅里喧 闹饮酒遭到制止而起争执。所以,出境文明旅游的要求中,就包括要尊重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你 不了解国外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则,肯定会出现“文化冲击”带来的不适感。 现在全国上下都已经充分意识到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政府的重视、旅游业管理的加 强,将会带动中国公民旅游的进一步文明和规范。(摘自葛晨虹《专家建言:文明旅游需要引导》) 材料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 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这不仅是连续第三年政府工 作报告提及旅游,也是第一次将旅游产业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基础,整体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0 多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以景点景区、宾馆饭店建设为主,可概括为景点旅游模式。这 种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且游客以自 助游为主,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和游客的需求了,这就要求旅游业必须要从景点旅游模 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近几年,我国公民出境游出现了一些游客在境外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有游客个人素质问题,也有社会 舆论过于包容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的文明培育、行为养成不到位,惩治恶习的法规不健全, 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须从每个公民做起。 (摘自《新京报》《“供给侧”“文明旅游”成两会热词》)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那句“公共的东西落在外行手里他便糟蹋完”完美诠释了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B. 出境文明旅游,要尊重当地人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法律规则。 C. 材料二中,绝大多数人在旅行途中都有过不文明的表现,但能认识到错误,愿意改正。 D. 旅游不文明现象已经受到全国上下的重视,国务院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旅游。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文明旅游在黄金周期间高发,如随意攀爬、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等,绝大多数景区都会出现至少其中 一种行为。 B. 由于一些公民钱包鼓起来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导致中国人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普遍而顽固 的“小毛病”。 C. 境外的旅游胜地出现的中文特制的“请勿随地吐痰”“请便后冲厕”等警示牌,说明中国人旅游的文明 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D. 材料二显示,在旅行团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不尊重当地风俗,其次是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等违反 社会公德的行为。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分析如何改善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 【答案】4. C 5. B 6. (1)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2)政府的重视、旅游业管理的加强。(3)社会舆论监督。(4) 健全惩治恶习的法规。 【解析】 的【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 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C 项,结合材料二的图表内容分析可知,“绝大多数”错误,根据数据显示,只有 50%。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 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 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 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B 项,“由于一些公民钱包鼓起来了,但文明素质却没跟上,导致……”错。“一些公民钱包鼓起来了,但 文明素质却没跟上”是主要原因,不是唯一原因。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 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概括分析如何改善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 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让节假日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要承认现实,也要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 度提升国民素养”分析,可得出:从个体与外在制度等维度提升国民素养。由“政府的重视、旅游业管理 的加强,将会带动中国公民旅游的进一步文明和规范”可得出:政府重视、旅游业管理加强的方法。由“也 有社会舆论过于包容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的文明培育、行为养成不到位,惩治恶习的法规不 健全”可得出:社会舆论监督,健全惩治恶习的法规的方法。 【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 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 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 (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 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 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个 题。 杨家大院 周亚鹰 【廿八都古镇,浔里街,缓缓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便见杨家大院,门楼的气派超 出了我们的意 料。 跨过门槛,走进院中,院子里却出奇地阴暗,我们定了好一会神,才看清院子的布局。 院落中央有一 约三十平方的天井,天井四面各有一厅堂,形成四合院格局,屋檐上雨水全部 落入天井,达成四水归一肥 水不流外人田之寓意。大院角落停着一辆几欲绝迹的手推独轮车,看车架的破损和陈旧程度,该有些年头 了。房主杨展三老人说,百十年前,有一推独轮车的 江西广丰人在廿八都做生意亏了本,欠了杨家不少钱, 承诺回乡后筹钱还债,一年后广丰人 的儿子推着独轮车来到廿八都找到杨家,说其父临终前交代:“有钱 还债,没钱就拿独轮车 抵债。”这独轮车在杨家一放就是上百年,成了杨家教育子孙后代的活教材。 甘八都地处深山,少受战乱,镇上古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杨家先祖清嘉庆年间移民到此,兴建了这座 院落,当时规模还大得多。先祖经商出身,但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原则,希望后世子孙位列朝班, 光宗耀祖。单看各处木雕,都有寓意的。门顶窗的花纹似石击冰裂,看上去有寒肤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 要发奋读书,要经得住十年寒窗苦以搏取功名。四合院 八根柱子上的“牛腿”都雕刻着人物图案,雕的是 “君子八爱”:孔子爱人才,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东坡爱砚台,欧阳修爱牡丹,王冕爱荷花,李太 白爱酒,林和靖爱白鹤。以教 育后人切勿玩物丧志,而要以八君子为榜样,培养高雅的志趣。老人如数家 珍,一口气介绍 完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的君子八爱图雕,又兴致勃勃地展示了立柱门衣上“松鼠偷葡萄” 的 连环镂空雕刻,厢房上寓意“多子长寿保平安”和“四平八稳大团圆”的窗雕,并对书房、厢房、跑马 楼、后花园甚至柱础等一一作了介绍。我们对杨家大院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以 我对古镇老宅的理解和认 知,我确定这杨家大院 300 年风雨中必定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果然,在我们刨根式的追问下,杨老 先生断断续续地道出大院的百年沧桑。 杨家的祖上是大宋“杨家将”杨继业的后裔,其中一支迁至浙江江山市廿八都镇。杨家 在廿八都一度 成为望族,老人的父亲,抗战期间曾做过国民党云南抗日飞虎队航空总站站长,母亲则是中共地下党员。 因这段经历,解放后他们颇受了一些委屈,文革期间更甚。我们在 老人的卧室看到一张十分陈旧的照片, 男主人潇洒俊朗,女主人美丽端庄,杨老说那就是他 的父母亲。这么一段极富传奇色彩且带着深刻的时代 烙印和政治记忆的往事,杨老却讲述得 如此平静自若,如此波澜不惊,他似乎在复述一件跟自己丝毫无关 的事。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幡然醒悟﹣﹣作为这段往事的亲历者,老人和这古老的杨家大院一起,跟这 段历史已经有 机相融了。当然这平静只属于他,我却心意难平。 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他现在不缺钱用,四个子女中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北 京中关村开公 司,最小的女儿也在厦门工作。他现在就是寂寞,因此,他将杨家大院开放供人参观,门票虽定五元,但 给与不给全在客人,最好是有客入住,那样他也就有了伴了。没 有客人的时候,老杨就对着正厅一张有着 上百年历史的香案发呆,就伫立在天井中仰望着牛 腿上的木雕出神,要么就在卧屋里侍弄自己苦心收藏的 一大堆“宝贝”。说到宝贝,老人的 眼睛就发亮,他爱好收藏,什么清代的明朝的宋代的甚至唐朝的魏晋三国的,什么陶碗、瓷 盆、铜器、夜壶、古币、清代的消防水枪、百年前的借据、发黄的官府布告等,数 量之多年 月之久叫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当然这些藏品多是大院保留的。注目这些丰富的藏品,我的 眼 前慢慢地升腾起一幅人声沸于天井、小童嬉于堂前、欢呼响于厢房、宾客揖于中堂、茶香 漫于案前的祥和 的画面。 走出杨家大院,天已擦黑,夜色初起,山风轻袭。待回首,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 梦。 (节选自《非鱼居随笔》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家保留广丰人的独轮车做活教材,意在教育子孙,做生意可能有亏有赚,但做人做事千 万不可失了信 用。 B. 作者听了老人叙述父母的遭遇,虽是与自己毫不相干,但作者仍心意难平,为那段充满硝烟和波折的往 事感慨不已。 C. 大院的窗花门雕,寄予了先祖对子孙读书出仕光宗耀祖的厚望,但后代因选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 纷离开大院。 D. 老人和妻子终日守着大院,守护的不仅是一处院落,还有上一代人的生活习惯,以及祖祖辈辈留传下来 的传统。 8. 结合全文,赏析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 9. 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和语言特色。 【答案】7. C 8. ①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② 写出杨家大院现在的衰败、幽寂和冷落孤独,仿佛被遗 弃在人们的生活之外,原先的热闹、繁华和强盛如同梦幻已经不复返。③突出了作者的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9. ① 文章以游踪为序,写了大院的总体布局、摆放的物品、各处木雕和人文生活,行文自由,充分体现了 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② 文章开头写走进杨家大院,结尾写走出大院,首尾呼应,层次清晰。③语言 简洁,典雅,平易。首尾多用短句,“廿八都古镇,浔里街”“夜色初起,山风轻袭” 等句子简洁,中间段落 多用长句,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 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 题中,C 项,“但后代因选择了做生意,愧对先祖,纷纷离开大院”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文章在第三段 指出“先祖经商出身,但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原则,希望后世子孙位列朝班,光宗耀祖。单看各处木雕,都有寓意的。门顶窗的花纹似石击冰裂,看上去有寒肤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要发奋读书,要经 得住十年寒窗苦以搏取功名”,第五段指出儿女在外地做生意,但并没有说是因“选择生意,愧对先祖”, 选项属于妄加猜测,错误。故选 C 项。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看题干有 无明确鉴赏的角度,看所给句子处于文章的什么位置,看所给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看所给句子的 陈述对象是谁,如本题“结合全文,赏析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杨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个遗落的梦’”, 题干没有指出鉴赏的角度,此时一般先从修辞入手,且该句处于文末,鉴赏的时候要与主旨相连。本题中, 考生作答时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虑,找出关键词,再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本 句的主语是“杨家大院”,这本是物,而作者却以“幽幽地立在那里”进行描摹,这是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像一个遗落的梦”是比喻修辞。“幽幽地”“遗落的”两个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杨家大院的幽寂、 冷落和孤独,如同被遗弃了一般。这就与它之前的热闹、繁华形成对比,就像“一个遗落的梦”,表达了作 者对杨家大院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考生按照这样的思路思考作答即可。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 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和 语言特色”,这是针对行文构思和语言特色设题。考生作答时先要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是按 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然后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 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从表现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本文 “形散神不散”,作者以游踪为顺序构思全文,开头写走进杨家大院,结尾写走出大院,中间写了在杨家大 院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杨家大院所呈现出了的传统精神、传统文明的欣赏与折服,以及 对杨家大院如今落寞的深深感触。分析散文语言特色,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情感、手法等 角度去鉴赏,本文语言简洁, 典雅,平易,如“廿八都古镇,浔里街,缓缓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 便见杨家大院”“跨过门槛,走进院中”“夜色初起,山风轻袭”等,“四合院八根柱子上的“牛腿”都雕 刻着人物图案,雕的是“君子八爱””“孔子爱人才,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东坡爱砚台,欧阳修爱 牡丹,王冕爱荷花,李太白爱酒,林和靖爱白鹤”,中间段落多用长句,长短结合,使得 文章形式灵活自然, 富有变化,避免单调。 【点睛】赏析句子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关键词语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可推知整句的意思。(2) 从分析修辞入手。将使用修辞的句子还原成未使用修辞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 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 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3)从特 殊位置入手。如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括句往 往作总结,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如是文眼句,则可联系全文进行分析。(4)从文本主旨入手。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 体会关键句可以结合主旨进行。(5) 从相邻句子入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6)从结构层次入手——抓主干。如是单句,先找主谓宾;如是复句,则先找准第一层关系。如是并列, 句意应是两个并列意思的相加;如是偏正,句意应放在“正”的部分,但“偏”部分也不可忽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敩,字叔文,济阳考城人也。敩母,文帝女淮阳公主。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 当为名器。”少有美誉。桂阳王休范临州,辟迎主簿,不就。尚孝武女临汝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郎 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迁安成王抚军记室、秘书丞、中 书郎。敩庶祖母王氏老疾,敩视膳尝药,七十余日不解衣。及累居内官,每以侍养陈请,朝廷优其朝直。 寻转安成王骠骑从事中郎。顺帝立,随府转司空长史,领临淮太守,将军如故。转太尉从事中郎。齐台建, 为吏部郎。太祖即位,敩以祖母久疾连年,台阁之职,永废温清,启乞自解。 永明初,仍为豫章王太尉谘议,领录事,迁南郡王友,竟陵王司徒司马。敩好文辞,围棋第五品,为 朝贵中最。迁侍中,领本州中正。司徒左长史,中正如故。五年,迁五兵尚书。明年,出为辅国将军、东 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事。七年,徙为侍中,寻转都官尚书,领骁骑将军。王晏启世祖曰:“江 敩令重登礼阁,兼掌六军,慈渥所覃,实有优忝。但语其事任,殆同闲辈。天旨既欲升其名位,愚谓以侍 中领骁骑,望实清显,有殊纳言。”上曰:“敩常启吾,为其鼻中恶。今既以何胤、王莹还门下,故有此 回换耳。” 郁林即位,迁掌吏部。隆昌元年,为侍中,领国子祭酒。郁林废,朝臣皆被召入宫,敩至云龙门,托 药醉吐车中而去。明帝即位,改领秘书监,又改领晋安王师。 建武二年,卒,年四十四。遗令俭约葬,不受赙赠。诏赙钱三万,布百匹。子蒨启遵敩令,让不受。 诏曰:“敩贻厥之训,送终以俭,立言归善,益有嘉伤,可从所请。”赠散骑常侍、太常,谥曰敬子。 (节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四十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B. 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C. 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D. 除著作郎/太子舍人/丹阳丞/时袁粲为尹/见敩叹曰/风流不坠/政在江郎/数与宴赏/留连日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簿”,古代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主簿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B. “庶祖母”,旧时称祖父的妾,“庶”即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 C. “豫章”,古代区划名称,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所写的“豫章故郡”即沿袭此名。 D. “六军”,晋世以来,谓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此日六军同驻马”中的“六军” 一词与此同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敩出身贵族,自幼受人赏识。他的母亲是公主,在小时候被皇帝召见,皇帝对他非常赏识,因此留下 了美名。 B. 江敩忠孝两全,侍亲行为至诚。他被皇帝任命为东海太守、吏部主官等职,为侍奉庶祖母和祖母,辞官 而归尽心照顾。 C. 江敩精通文艺,担任军中要职。他喜好文学辞采,精通对弈之术,先后任五兵尚书、领骁骑将军,还掌 管过六军。 D. 江敩仕途颇顺,死后仍被赏赐。他除了在安成王、竟陵王等处做官,还在朝廷任职,死后被皇帝赐予钱 财和谥号。 13. 把文中画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以戚属召见,孝武谓谢庄曰:“此小儿方当为名器。” (2)敩贻厥之训,送终以俭,立言归善,益有嘉伤,可从所请。 【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江敩小时候因为是外戚被皇上召见,孝武帝对谢庄说:“这个小孩子将来会是个大人物。” (2)江敩遗留下对子孙的训诫,要求用俭朴的方式送丧,遗言是出于善德,更是值得追怀,可以听从他的 请求。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 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风流”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数”是“屡 次”的意思,修饰“与”,不要断开。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题中 D 项,“此日六军同驻马”中的六军指禁军。 【12 题详解】 的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B 项,“侍奉庶祖母和祖母,辞官而尽心照顾”错误,文 中只有“敩以祖母久疾连年,台阁之职,永废温清,启乞自解”。没有辞官照顾庶祖母。 【13 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 的翻译。此题注意,以:因为;方:将来;名器:大人物;训:训诫;送终以俭:介宾短语后置句,用俭 朴的方式送丧,以,用,介词;益:更。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 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 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江敩,字叔文,是济阳考城人。江敩的母亲,是宋文帝的女儿淮阳公主。江敩小时候因为是外戚被皇上召 见,孝武帝对谢庄说:“这个小孩子将来会是个大人物。”少年时就备受赞誉。桂阳王刘休范驾临当地, 任命他做主簿,他没有赴任。他娶了孝武帝的女儿临汝公主,拜任驸马都尉。授官著作郎,太子舍人,丹 阳丞。当时袁粲是丹阳尹,看见江敩感叹道:“风流不会消逝,正体现在江郎身上。”屡次和他宴饮赏玩, 日夜相伴。官职调为安成王抚军记室、秘书丞、中书郎。江敩的庶祖母王氏年老有病,他亲自安排饮食替 她尝药,七十多天都没有解衣睡觉。等到累居内官,每每请求侍候奉养之职,朝廷也因为他值宿出色而加 以褒奖。不久转安成王骠骑从事中郎。顺帝即位,跟随安成王府转任司空长史,兼任临淮太守,将军的职 位还和以前一样。转任太尉从事中郎。齐王朝建立台阁,江敩为吏部郎。太祖即位,使他不能尽侍奉孝敬 之情,就上疏请求解职。 永明初,仍然做豫章王太尉谘议,领录事,迁南郡王友,竟陵王司徒司马。江敩喜好文辞,围棋达到第 五品,是朝廷官员中最出色的。迁为侍中,兼任本州中正。司徒左长史,中正的职位还和以前一样。五年。 迁为五兵尚书。第二年,出任为辅国将军、东海太守,增加俸禄二千石,管理南徐州事务。永明七年,调 职为侍中,不久转为都官尚书,兼任骁骑将军。王晏向世祖启奏说:“江敩现在重 新进入礼部,又兼掌管 六军,享受这么优厚的待遇,实在是超乎寻常。但谈到他的职务,大概同平常 之辈差不多。您的旨意既是 想提升他的名位,愚臣以为担任侍中兼任骁骑,名望实在太清显了,和纳 言的身份不符。”皇上说:“江 敩常常向我诉说,是为了他鼻子里的恶疾。现在既然已经让何胤、王莹回到门下省,所以就把江敩换了回 来。” 郁林王即位,调动官职掌管吏部。隆昌元年,担任侍中,兼任国子祭酒。郁林王被废,朝延大臣都被召 入宫中,江敩走到云龙门时,假托是因为药力喝醉了酒在车里呕吐,才得以返回。明帝即位,改任秘书监, 又改任晋安王师。 建武二年,去世,时年四十四岁。留下遗嘱让人俭朴安葬,不接受赠礼助丧。皇帝下令赐给助丧钱三万, 布一百匹。他的儿子江蒨遵从他的遗命,推辞不肯接受。皇帝下诏说:“江敩遗留下对子孙的训诫,要求 用俭朴的方式送丧,遗言是出于善德,更是值得追怀,可以听从他的请求。”追赠散骑常侍、太常,谥号 叫敬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④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 年春) [注]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路线断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那年的春季(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夏季,八月七 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②九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 ③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 ④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一个“锁”字,连结两山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的一段江景。 B. 上片多用叠音词。突出景物广阔、漫长、沉郁的特点,勾勒出一幅萧索压抑、苍茫无际的画面,传达了 诗人低沉、苍凉的心绪。 C. 下片一个“逐”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还写 出了作者高昂的革命激情。 D. 此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开首就从小处着笔,随后又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 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15. 诗的最后两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参考答案:诗人把酒浇在滔滔的江水里,内心激动的思潮恰似长江中翻腾起伏的波 涛那样高。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表明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表达出对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对革命 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解析】【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 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分析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 项,“开首就从小处着笔” 不正确。“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写的是多少大河流贯中国,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从 大处着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对称妙巧,显示出诗人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 胸,故“小处”应为“大处”。此题答案为D 项。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意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诗句放回到诗歌中,结合诗人生平、 写作背景及上下文来分析。“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写诗人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 江的浪涛。由注释可知,这首词做于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国正处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 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总揽大权、积极反共。诗人此时满 怀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既有对革命前途的焦虑,也有对未来充满信心。诗歌上阙写景,登楼纵目,自远 而近,构成一个广阔雄浑深沉有力的境界,反映出诗人阔大的胸襟,豪迈的气度。下阙言情,豪放深沉。 写浪花的滚滚催进,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写黄鹤楼即景生情,最后以酒酹江抒革命之志, 表示对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点睛】第 1 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 赏,其中 A 项鉴赏诗歌的语言,重点考查炼字,B 项鉴赏诗歌的语言及意境,C 项鉴赏诗歌的语言及诗人 的思想情感,D 项是对诗歌的总体评价。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 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中,运用“鸿雁传书” 典故表现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来哀叹人生的短暂。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将无形的愁写得有形有状;李煜更胜一筹,《虞美人》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写出了愁思绵绵不绝。 【答案】 (1). 乡书何处达 (2). 归雁洛阳边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之一粟 (5). 问 君能有几多愁 (6).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的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 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雁”“蝣”“沧”“恰”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 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文明初起的时代,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星光熠熠,照亮了各处的夜空。__①__天生仲尼,万古长夜 将尽;__②__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__③__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 __④__声声驼铃__⑤__串起了东西文明汇聚、世界民族交融的动人故事,一卷卷绮丽的丝绸渲染了沿途壮 美的风景。这条沟通中西、美丽__⑥__又沧桑的文明纽带就是丝绸之路。 (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古代游牧民族的脚步,东西方之间贸易往来已经开始,其路线被称为“草 原之路”。这就是丝路的前身。草原之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经蒙古草原,越阿尔泰山脉进入哈萨克草原; 再经里海北岸、黑海北岸直达多瑙河流域。正是通过这条道路,当时为中国所独有的丝绸进入西方世界。 到两汉时期,张骞受命西进通使西域,正式宣告了陆上丝路主干道的形成。及至唐代社会的繁荣,先进的 文明,开放的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国来华贸易,陆上丝路弦歌不绝,海上丝路也逐渐建立起来。丝绸之路 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还加强了彼此间的交往。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虚词,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边 一边 虽然 但 却 而 B / / 即使 又 / 却 C 一会儿 一会儿 既 也 而 / D 因为 所以 即便 / 也 还 A. A B. B C. C D. D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唯一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 B. 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 C. 作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 D. 作为一条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实际通道,丝绸之路有着多条路线和悠久的历史。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明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 化交流。 B.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 化交流。 C. 一条鲜活的丝绸之路,它不仅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还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D. 丝绸之路是一条鲜活的道路,它既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又加强了彼此间的思想文化 交流。 【答案】17. A 18. C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阅读语境,读句子,弄清楚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弄清楚两个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从我们学过的几个关系中来判断是哪一个。试着把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 词填入句中,看看是否是否通顺,是否符合逻辑。 根据语境,结合“天生仲尼,万古长夜将尽”“柏拉图走出洞穴,迎接明媚的阳光”分析,①和②所在句 子不是因果关系,排除 D 项。 结合“两个大陆中间的广漠横无际涯,峻岭层峦叠嶂”“声声驼铃……沿途壮美的风景”分析,③和④之 间是转折关系,排除 B 项、C 项。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 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补写句处于段首,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的是“丝绸之路”的作用,下文写的是“丝绸之路”的线路 和历史,据此排除 B 项; A 项,“唯一”表述不准确,根据下文可知中西方文化交流还有其他线路。 D 项,定语语序不当,“一条”应该放在“西方文化交流的”之后。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 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 项,搭配不当,“鲜明”应该修改为“鲜活”。 C 项,用语不简洁,去掉“它”;搭配不当,“一条”应改为表确指的“这条”。 D 项,不合逻辑,关联词语所表示的逻辑关系错误,此处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连词。 故选 B。 20.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中的部分内容,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我于昨晚得知家母重病住院、急需手术、资金不足的消息,甚为挂念。现承蒙王晓峰捎去 5000 元,以 尽绵薄之力,请务必领受;他日抽闲我定当莅临医院探望。祝愿老人家病体早日康复! 【答案】①“家母”改为“令堂”或“令慈”;②“资金”改为“费用”;③“承蒙”改为“拜托”;④“领 受”改为“收下”;⑤“莅临”改为“前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应用文基本格式的掌握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运用能力。应用文的写作需要注意格式 正确,语言表达方面需要“得体”。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 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 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则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比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 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 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①文段中“家母”指自己的母亲,用错对象,应改为“令堂”或“令慈”;②“资金”指经营工商业的本钱, 也指国家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或货币,与住院费用语境不合,应改为“费用”;③“承蒙”是敬辞,表 示心怀感激地接受,而这里的语境是“捎去”,应改为“拜托”;④“领受”有听从、顺从之意,用在此处 不合请别人接受的语境,应改为“收下”;⑤“莅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前往”。 21.你所在学校的校刊准备刊印一期以创新为主题的专刊,请你写一则刊首语。要求:①要用到比喻的手法; ②100 字左右。 【答案】答案示例: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当你手捧着这一期校刊时,你的心中一定会激荡起无比的欣喜、 激动和骄傲!看着大家写下的这些“创新”的生活场面,让我们看到一朵朵花儿在校园里绽放异彩。那一篇 篇创意满满的鲜活文字。凝聚着希望,洋溢着幸福.昭示着未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题目,要求为“以创新为主题的专刊”写刊首语,注意 要围绕“创新”行文,同时注意“修辞”和字数的要求。既然是刊物的刊首语,就要讲究文采。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近,一位军人出身的保安在值班时,发现一女子从 11 楼跳接轻生,情急之下,他随手一接,结果两 人都当场死亡。这在网上引起热议: 有网友说,太无知,不要说那么重一个人,就是半斤重的东西也足以致人死地。 也有网友说,太不理性,你救得了她一时,能救得了她一世?太不值。 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军人,救人危难,是其习惯和本能;再说,见死不救。那还叫人?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某一观点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 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生命诚可贵 于丹在她的《论语》中说过,“生命不过是悠悠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你在有限生命中的所言所行,与 平庸的岁月相比是多么的短暂”。 “哀吾生之须瘐,羡长江之无穷”。从诗人对生命之短的感喟中,我不由感到生命诚可贵。 “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在 NBA 赛场上拼搏的姚明对生命发出了拷问。经过 5 年的磨砺,姚明已成为 NBA 赛上屈指可数的当家球星,一场比赛可让他收益数百万元,然而面对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愿意放弃 物质上的价值,追求更令人赞许的精神价值——传递自己的骨髓延续另一个生命,他以一个巨人的行动, 激起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良知。生命诚可贵,我们要让可贵的生命延续。 别问值不值,生命的价值不是以交换来体现的。感动中国人的孟祥斌,以自己的义举,阐释了对生命诚贵 的理解。风萧萧,雨蒙蒙,壮士一去不复返,面对陌生的人落水挣扎,他心头的闪念是挽救诚贵的生命, 他以人生仅有的一次纵跃辉煌告别告别美丽的世间,落水者幸运得救,勇士却慢慢下沉,冰冷的河水让人 心寒,勇士的义举即给我们以温暖的启示。 “落叶在泥土里迷失了方向的时候,它自然会融入到森林的生命里去”,泰戈尔华美的语言如是说。一片陨 落的黄叶,最终落到哺育她的大地,零落成泥,碾作为生,让诚贵的生命在延续中沉淀出对生命更深的理 解,一片叶子的价值便在此,一次美丽陨落不是人生的最终,而是反哺生命之基的行为,让自己寄予生命 以厚重的肥力,让来年的万物方苏时,再次让生命绽放新春,在微风的唏嘘声中,昭示生命的诚贵。 生命曾经在我们一度漠然的冷视中挣扎,生命又在生命与生命的交融中被唤醒良知,生命的可贵,不仅贵 于在世的存在,更在于生命能唤醒人性,让诚贵的生命延续。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军人出身的保安接跳楼的女子,二人同时身亡,然后是大 家的评论,立意时注意选取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可以立意为理性面对危难,生命诚可 贵;从军人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有些东西比生命本身更可贵;从评论者的角度看一立意为,看问题要一分 为二。行文时手爱你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分析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同类事件,是文章 有针对性同时有深度。点睛: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 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 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 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写作时注意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 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 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 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 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