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京市大兴区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北京市大兴区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ID:450608

大小:31.0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兴区 2019-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一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9 页,共五道大题,22 道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试题答案- -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请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 请用黑色 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传记文学古已有之,最初属于史学家的领域,有“史传文学”之称。中国古代传记文学,一 般认为始于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纪传体篇章。20 世纪 30 年代,我国传记文学开始成为 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梁启超、胡适功勋卓著。前者推动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重视塑造民 族性格;后者倡导传记文学的创作,“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革命英雄传记、革命回忆录得到了蓬勃发展,作品讴歌工农兵英 雄模范人物,反映了新中国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给人以震撼与激励。“文革”十年,传记 文学发展缓慢,但仍有作家坚持写作,一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后来传记主题的开掘。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行进脚步,传记文学创作也开启新进程。社会思想解放, 文化趋向多元,传记作家发扬现代传记文学的优秀传统,记录真实的生活,表现中国社会发 展中典型人物个性的丰富与复杂,创作数量大增。据统计,1949 年至 1983 年国内出版各类 人物传记图书共计 3400 多部,而 1984 年至 1990 年则出版了 3700 多部。1990 年,我国进 入转轨换型的市场经济社会,传记文学创作热点不断,呈现出千帆竞发的多样化格局。可以 说,任何一种类型的传主都有作家写,一个作家写多部传记,一个传主拥有多部传记的现象 屡见不鲜。传记文学在题材内容开掘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新中国 成立后的前 30 年以及更早的现代传记文学 30 年。同时,中国传记文学研究会等学术组织成 立,促进传记文学研究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研究人才辈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丰 硕喜人。 当代传记作家创作热情高涨,记录改革开放的步履,讴歌体现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人物。 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为时代立传、为国家立传、为人民立传,真实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故事。 (取材于全展、李炳银等人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我国传记文学发展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传记文学始于司马迁的《史记》,最初有“史传文学”之称。 B.我国传记文学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得力于梁启超、胡适。 C.新中国成立后,革命英雄传记、革命回忆录得到了蓬勃发展。 D.改革开放后,传记文学的艺术成就远超它之前的两个阶段。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改革开放后传记作品发展特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品数量大 B.艺术手法新 C.作品类型多 D.研究发展快 材料二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著作,开拓了我国古代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 “正史”的先河;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著作,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 术手法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史记》的高度艺术成就不仅彪炳于传记文学,而且给后代 的小说、戏剧带来无与伦比的影响。 司马迁具有远大抱负和独立的人格,他写作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家之言”,这三者,特别是最后一句显示出他强大的主体意识,这是《史记》取得成功的基 础。司马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笔下,使传主成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但自唐代开始, “史传”从《史记》那样的私家著述改为官方主持的集体编撰,编写者必须严格服从官方制 定的指导思想,个人的思想感情不能介入。在这样的写作程序中,编写者的主体意识被禁钼, 失去了创造力。 传记并非对传主纯客观的记录,传记家的主体意识是参与其中的。对传主及传记材料的 选择,传记家的叙述和解读方式都有自主的空间。传记家不但可以表达出对传主的同情和认 同,而且常常把自已的感情和心理投射到传主身上。1947 年,李长之发表专著《司马迁之 人格与风格》,论析了司马迁的人格和他作品风格的一致性,考察了司马迁的个性在《史记》 中的表现。后来,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史记》,发现其中大约 120 个人具有司马迁那样 的个体悲剧色彩。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一些现代传记名作,都从传主身上发现了传记作家强 烈的主体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传记作家主体意识的复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批传记作家辨证看待古 代传记的传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对人物的命运、个性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并吸纳西 方传记文学的养分形成自己的风格,不断推出新的作品。 (取材于杨正润《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当代传记的繁荣》)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司马迁在《史记》中体现的主体意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史记》是私家著述,主动开拓了以人物为主的“正史”的先河。 B.具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目标。 C.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风格一致 ,其个性在作品中有表现。 D.《史记》中大约 120 个人都具有司马迁那样的个体悲剧色彩。 材料三 传记发展到当代,早已突破“生者不立传”的传统,涌现出大量为尚健在者立传修谱的 作品。同时, 传记的庄严神圣感被淡化,除了具有杰出成就的伟人、名人为书写对象外, 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与风尚的寻常百姓也进入传记作品,立传成为普通人可享受的一种文化待 遇。传记文学内涵和外延扩展,可以立传的人物对象越来越宽泛,可以立传的对象类型也越 来越丰富。当今的传记文学已从为人物立传扩展到为城市、江河湖海、大桥道路、沙漠绿洲 立传,为一切自然有机体、建设工程项目和所有具有“生命”发展历程、有自身来龙去脉的 事物立传。如《我的天堂》描写苏州改革开放历史,《大江魂》为长江立传,《大国重器》为 中国火箭军作传,这些新传记的传主是城市、江河、部队等“泛生命体”,细致深入地展现 了具体事件事物的来龙去脉、发展历程,考据考证详尽准确,具有鲜明的传记作品特色。 传记文学繁荣发展,学者们在其中所发挥的引领、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上世纪初我国现 代传记的发展,与对国民精神的改造与培养有着密切的关联,传记家们多为学者,大都心怀 社会责任意识来推动传记事业。当前,学者传记是当代传记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形式之 一。学者写传聚焦传主的生平故事与思想人格,彰显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叙述笔墨又常带 感情与温度,具有精神厚度与智性品质。 当下,传记文学发展处于黄金时代,但在传记日益走向通俗化的趋势下,一些传记作品 有“隐恶”、“虚美”的表现。维护传记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家们应在守正基础上创新,“不虚 美,不隐恶”,努力挖掘探究,艺术地塑造传主形象,创作优秀的传记作品。 (取材于李朝全等人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当前传记文学发展趋势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为生者立传,传记文学创作不受传统限制。 B.为寻常百姓立传,传记作品的庄严神圣感被淡化。 C.为“泛生命体”立传,传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扩展。 D.当前学者传记数量多影响大,体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与培养。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述传记作家应如何在创作中发挥主体意识,写好中国故事。(6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共 26 分) 1.六 国 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日: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 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太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 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厌,秦之弥鰵,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贏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 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 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 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 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项是(3 分) A.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B.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近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仪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7.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5 分) 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_______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_________ 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 ④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 ⑤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六 国 论(节选) 苏辙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秦之有韩、魏,譬如 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 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 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夫韩、 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 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 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 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若此,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 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 不悲哉! (有删减)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 韩国、魏国阻挡在秦国(向东进攻)的要道上,掩护着崤山以东的国家 B.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秦国)没有对韩魏两国的顾虑,因为韩魏两国在秦国附近 C.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就能够在秦与韩魏之间保全自已的国家 D.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3.阿房宫赋(节选) 杜牧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 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 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谏逐客书(节选)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 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 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 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 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 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 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 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0.①苏洵、苏辙、杜牧认为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灭亡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 话加以概括。(6 分) ②六国灭亡的原因还可能与秦国实力大增有关。请结合《谏逐客书》内容分析秦国实力大增 的原因。(3 分)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语句,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共 3 分) (1)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2)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3)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1.概括上面三则材料中蕴涵的“学习方法”。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7 分。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 12-13 题。(共 9 分) 题乌江亭① 乌江亭 夏日绝句②杜牧 王安石 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 百战疲劳壮士哀, 生当作人杰, 包羞忍耻是男儿; 中原一败势难回。 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 江东子弟今虽在, 至今思项羽, 卷土重来未可知。 肯与君王卷土来? 不肯过江东。 [注]①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②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 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12.对三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都是怀古诗,都借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故事抒发感慨。 B.结构思路都是先概述项羽的事迹,后抒发作者的感慨。 C.前两首诗的作者在见到马江亭后抒发了对项羽的感慨。 D.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明显与杜牧、王安石两人不同。 13.三首诗的作者各表达了什么思想认识?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 (1)《侍坐》中,子路之志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①;由也为之,比及三 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对此孔子评价道“为国以礼,②,_③”。 (2)古人在论证时常用比喻。如《谏逐客书》中“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能深"。如《阿房宫 赋》中“_④,用之如泥沙?_ ⑤_ ,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橡,__⑥;钉头磷磷,_⑦_”。 如 《谏太宗十思疏》中“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_⑧”。 四.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6 分。 (一)阅读《祝福》(节选),完成 15-19 题。(22 分)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 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 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 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 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日“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 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 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 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 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 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 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令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 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 ”她那没有 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 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 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 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 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 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 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 必,......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 ......”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 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 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于给人解决疑问,选 定医生,万一结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这说不清来作结束,便事事逍遥自在了。我在这时,更感到这一句话的必要,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 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 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 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 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死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 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侯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 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 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 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 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 为人为已,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 来。 15.对小说中的“我"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是鲁迅本人,小说里所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 B.“我”是虚拟的一个人物,表明这件事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现实中没有。C.“我”是线索人物,叙述祥林嫂半生遭遇,串连情节,使得小说结构紧凑。 D.“我"是一个激进的革命青年,不满现状,热心助人,代表中国的希望。 16.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伙计在回答祥林嫂的问话时的“简捷"与“淡然",表明他的冷漠。 B.“我”和“小伙计”都说过“我说不清”,但二者的心理不同。 C.“小伙计”的答话中有两次重复反问,因为对“我”的提问很不耐烦。 D.末段中“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是“我"的激愤的反语。 17.①概括出“我”对祥林嫂复杂的心理变化历程。(4 分) ②从“我”对祥林嫂的心理变化看,我”是- -个怎样的小知识分子? (3 分) 18.赏析文中画线的词句。(5 分) (1)“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中的“剩”字的妙处。(2 分) (2)简析一下,原句比“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 了裂的竹竿”好在哪里。(3 分) 19.这篇小说以“祝福"为题目比用“祥林嫂"为题目好在哪里?(4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20 题。(4 分) 20.《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既缘于“木石前盟”,也有其他的原因。下面两 个细节,一般认为能够体现一些“其他原因",请你就此作简要分析。 ①湘云笑道:“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 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 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②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宝玉)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 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 玉。(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五、写作(60 分) 21.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不少于 150 字。 ①在《红楼梦》的很多回目中,作者用一个字给人物性格作评价,我们称之为“一字定评”。如第 12 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第 52 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第 56 回“敏探春兴 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第 57 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请任 选一个字,以“王熙凤之毒”、“晴雯之勇”这样形式作题目,结合具体情节加以阐释(也可 以从其它回目中选字评析)。 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居家隔离过程中,同学们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这与平时 的在校学习有很多不同之处。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你有怎样的体会和看法?请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思想积极向上,观点鲜明,条理清晰。 ③"逆行者”是指那些灾难来临之际逆着逃生的方向朝着灾难地点进发的人们。不管是 在扑灭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时不幸殉职的多名消防战士,还是在疫情蔓延时临危受命的 84 岁 的钟南山、73 岁的李兰娟和那些不惧生死的白衣天使,他们都是和平年代的“最美逆行者”。 请你为他们写- -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22.大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 -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脊梁”一词,用来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队中起中坚作用的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 长河中,被称作“中国脊梁”的人们,抵御外侮之际,他们挺身而出,甘洒热血,不怕牺牲。 和平建设年代,他们埋头苦干,舍身求法,为民请命。这些“脊梁"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这样的“脊梁”。 请以“中国的脊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 合理。 ②请以“等你回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 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