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6月校际联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6月校际联合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ID:450665

大小:9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三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2020.6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 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关于“大和小”的争论一再出现:新诗应该介入历史现实的“大”呢,还是 独抒性灵的“小”? 诗歌有宏大之美,也有细小之美。杜甫《登高》《望岳》可谓宏大,《客至》《见萤火》当属细小。诗可 以微小,细小,但不能狭小,渺小;诗可以重大,宏大,但不能空大,疏大。诗无论大小,都要植根于诗 人自我的生命体验之上。 正大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点。他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写社稷安危的,天下 大事的,皇帝大臣的,边关战事的,这些叙述不可谓不大,但又绝不超出他个人的生命体验。“国破山河 在”“烽火连三月”大,但“泪”“心”“家书”“白头发”“不胜簪”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小。杜诗不 管走多远,看多广,探多深,最后都能回落到灵与肉。他那些隐逸的、非介入的抒写,萤火、蚂蚁、桃树、 古柏、新松,不可谓不小,但它们会与诗人的生命密切联系在一起,物中有人,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他 能以小见大的秘密。因此,诗的大小并不以题材论。并非写国家、写社会、写世界就大,也并非写个人、 写身体、写日常生活就小。诗的大小关键还在思想境界。 (摘编自师力斌《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 材料二: “风骨”在刘勰的阐释中,主要指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 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在历史的变迁中,“风骨”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低俗、 粗俗、媚俗之作,这样的诗作缺乏“风骨”。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 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应有杜 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应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家国情怀,应有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 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写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忧国忧民的诗作,这正是使命感与 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然而当下许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 毛蒜皮,缺乏时代风骨,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虽然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 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但是, 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中浓厚的家国情怀,曾卓《悬崖边的树》一诗中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食指《相 信未来》一诗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吉狄马加《我,雪豹……》中对人类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忧虑,正是 现代风骨的典型特征。新时代的新诗需要延续中国风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正气、具有崇高感的佳作,建 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 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刘勰认为:“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 雉窜文囿。”这句话清楚地阐释了“风骨”与“辞采”之间的密切关联。自从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些诗 作不讲究文辞,直白浅近,“风骨”荡然无存。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 歌语言的特质,需要新诗语言在不断的锤炼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能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 新时代气韵。 (摘编自罗小风《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材料三: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变”是新诗的根本。一些论者认为,新诗的新,就在 于它对旧诗的瓦解,新诗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变化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新诗的“变”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 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永远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 书。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重新尊重这些“常”,是 当下新诗拯衰起弊的前提。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以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纯净内向的李商隐, 哀婉悲痛的李煜,愁思满怀的纳兰性德,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 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常常是和对家国兴衰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忧国恤民的诗作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在 现代社会,尽管现实多变,艺术多姿,但这个“常”是难以违反的,是优秀的新诗作品必须尊重的“常”。 诗之为诗,在审美标准上也有一些必须尊重的“常”。以为新诗没有艺术标准,无限自由,是一种危害很大 的说法。凡艺术皆有限制,皆有法则。歌德在《自由和艺术》说:“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身手,只有法则能 给我们自由。”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审美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从古朴 典雅的《诗经》和汪洋恣肆的《离骚》开始,乐府诗、绝句、律诗、词曲都离不开和音乐的联姻。注重听 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徐志摩在他的《翡冷翠的一夜》加强了形式感和音 乐性,闻一多认为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形式感和音乐感,这是评判优秀的新诗作品的基本标准。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摘编自吕进《新诗的“变”与“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诗歌之所以能以小见大,是由于他能将小的题材与自己的生命体验密切联系在一起。 B. 新诗重新建构“风骨”,要讲究文辞,重视“辞采”,在锤炼和打磨中形成诗歌语言应有的特质。 C. 古代诗人虽然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创作时总把咏叹个人命运和关注家国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认为新诗创作不能脱离传统,而应继承古典诗歌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诗歌创作实践给新诗创作以启示,诗歌的大小关键在于思想境界,不在于诗歌题材的大小。 B. 如果诗人本身没有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其诗歌作品就会低俗、粗俗、媚俗,缺乏时代“风骨”。 C. 现代社会现实多变,艺术多姿,诗人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传承古典诗歌中以家国为上的诗歌精神。 D. 新诗创作不能无限自由,应有一定的限制和法则,要把注重格律,讲求形式感和音乐感作为基本标准。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任何继承都是批判性继承,继承都是为了发展,都是为了改变当今世界的诗歌格局和面貌。” B. “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在肩,道义在胸,他的作品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与家国唇齿相依。” C. “形式和内容并不是对立的,诗歌思维的跳跃性往往正是靠节奏的跳跃顿挫这个外在形式来凸现的。” D. “汉语之有平仄,是现实,也是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优势,使我们的诗歌更加接近于音乐。”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 新诗创作对当代诗人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1. C 2. A 3. B 4. ①在论证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结构;②在论证方式上,立论与驳论结合;③在论证方法上,运用了例证 法、引证法。 。5. ①创作要根植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②诗人要有风骨,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③作品充满正气、具有 崇高感。④要重视辞采,锤炼和打磨诗歌语言。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 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 C 项,“古代诗人”扩大范围,相关信息在材料三的第三段,根据原文“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 甫,纯净内向的李商隐,哀婉悲痛的李煜,愁思满怀的纳兰性德,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 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可知这里的“他们”仅指古代诗人中的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煜、纳兰 性德几个人。“总把……联系在一起”也不当,原文是“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 人命运的咏叹,常常是和对家国兴衰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 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 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 B 项,假设关系不成立,由原文“然而当下许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乏时代 风骨,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可知; C 项“必须传承古典诗歌中以家国为上 诗歌精神”不当,“以家国为上”是中国诗歌精神,不仅仅是古 典诗歌中的; D 项,“要把注重格律,讲求形式感和音乐感作为基本标准”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三倒数第二段最 后,原文是“形式感和音乐感,这是评判优秀的新诗作品的基本标准”,“注重格律”不是基本标准。 故选 A。 【3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 材料三的中心论点是“当下新诗拯衰起弊必须重新尊重中国诗歌的‘常’”,分论点一是“中国诗歌在诗歌 精神上从来以家国为上”,分论点二是“诗之为诗,在审美标准上也有一些必须尊重的‘常’(形式感和音 乐感)”。 的A 项,强调继承的重要性,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 B 项,“应该责任在肩,道义在胸”“作品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与家国唇齿相依”是强调诗人要以国家 为上,可以支撑分论点一; C 项,谈论的是形式和内容的联系,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 D 项,谈论的是汉语平仄的作用,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 故选 B。 【4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材料三一共三段,第一、二两段段提出中心论点“当下新诗拯衰起弊必须重新尊重中国诗歌的‘常’”,在 此基础上指出一些论者的观点“新诗的新,就在于它对旧诗的瓦解,新诗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 意涂鸦、自由变化的艺术”。第三段从“中国诗歌在诗歌精神上从来以家国为上”“诗之为诗,在审美标准 上也有一些必须尊重的‘常’(形式感和音乐感)”两个角度反驳一些论者的观点来对论点进行论述,论证 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结构。在论证方式上,属于立论和驳论。在论证“中国诗歌在诗歌精神上从来以家国 为上”时列举了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煜、纳兰性德几个人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 以家国为本位的例子,是运用例证法。在论证“诗之为诗,在审美标准上也有一些必须尊重的‘常’(形式 感和音乐感)”时,引用了歌德在《自由和艺术》说的“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身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 由。”并列举了从《诗经》和《离骚》开始,乐府诗、绝句、律诗、词曲都离不开和音乐的联姻,注重格 律,以及徐志摩在他的《翡冷翠的一夜》加强了形式感和音乐性的例子。是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具体作 答时,根据以上分析,从论证结构、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三个方面分点作答即可。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 求确定答题区域,然后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比如本题要 求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新诗创作对当代诗人提出了哪些要求。题目已经确地答题区域为材料一和 材料二。仔细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从中筛选出“正大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点。他被称为‘诗史’,就 是因为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写社稷安危的,天下大事的,皇帝大臣的,边关战事的,这些叙述不可谓不 大,但又绝不超出他个人的生命体验”“杜诗不管走多远,看多广,探多深,最后都能回落到灵与肉。他 那些隐逸的、非介入的抒写,萤火、蚂蚁、桃树、古柏、新松,不可谓不小,但它们会与诗人的生命密切 联系在一起,物中有人,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他能以小见大的秘密”“‘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 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 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华诗魂’的艾青一生心系大堰河那样的劳苦大众,曾写出《雪落在中国 的土地上》等忧国忧民的诗作,这正是使命感与责任心的体现,是中国风骨在现代诗人身上的延续”“当 下许多诗人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乏时代风骨,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 感与责任心”“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新时代的新诗需要延续中国凤骨的血脉,创作出充满 正气、具有崇高感的佳作,建构新时代的诗歌风骨”“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一些诗 作不讲究文辞,直白浅近,‘风骨’荡然无存。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 歌语言的特质,需要新诗语言在不断的锤炼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能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 新时代气韵”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新诗创作对当代诗人提出了哪些要求。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 关 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 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 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⑶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 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 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晴朗的夏日 [英]卡雷·布莱顿 哈利·斯密司是渔具厂厂长。他酷爱钓鱼,简直上了瘾,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钓鱼上,不是准备钓 鱼工具,就是研读钓鱼的书籍。这种情况,联系他的职业来看,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他曾 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他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极少生病;即使偶感风寒,吃点 药也就好了。多年来他工作出色,董事长吉阿弗雷曾几次表扬他上班出满勤。 但是,就在一个晴朗的夏日,他多年保持的记录改变了。 入夏以来的这一个礼拜,天气晴朗和煦,实在太诱人了。哈利在家中整整困了一个冬天,现在面对风 和日丽的好时光,他感到两手发痒,不摸鱼竿再也不行了。 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 的要请病假。请假,不就意味着蓄意破坏自己长期保持的出勤记录么?哈利沉思了一会儿,喝茶时环顾四座, 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第二天,哈利悄悄爬起床,没有惊动妻子和女儿,一头钻进那辆破旧的福特车就出发了。 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他一到这里,便只顾吸那混合着草香、鱼腥和晨露的 气味,感到怡然自得。8 点半钟,他想象着他的伙伴们该拖着疲惫的步子走进工厂,登记考勤,开始一天的 工作了,有的说不定还半睡半醒呢,而自己却在河畔钓鱼。这种忙里偷闲的自由感,使他心里乐滋滋的。 他暗自吃惊,自己明明是装病溜号,为什么心境竞这般坦然,不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时间过得很快,大 约 10 点钟,他开始喝茶。正当他用两腿夹住杯子,一手拿壶,一手拔开塞子的时候,他发现鱼漂在往下沉。 哈利是精于此道的,他稍等了一会,让鱼咬紧鱼饵,然后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动作非常之 娴熟,壶里和杯里的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12 点,他决定换个地方,到下游两百码左右的一棵柳 树下去。他收拾好家什,小心地顺河沿往下走。时值初夏,草木已经很茂密。为了不让低垂的树枝和过高 的灯芯草绊住钓竿,他不得不绕道而行。 他只顾走路,当走近柳树时,才察觉那地方早已被人捷足先登了。 他马上认出那人正是董事长吉阿弗雷。他想转身溜回去已经来不及,因为对方此时也认出了他。哈利 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寻思着该说点什么才好。他当然不会注意到,董事长的脸上同样泛起了一阵红晕。 “呃,呃,早上好,吉阿弗雷先生……天气太好了,是吗?”他怯生生地说。 吉阿弗雷干咳一声,眼睛看着别处,含糊地答道:“呃,是的,的确不错……”哈利急中生智,他记 起了今天是星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 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 “吉阿弗雷先生,今天不是该您召开每周的例会吗?” “呃,不错,是有个会,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 哈利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吉阿弗雷也还他一个苦涩的笑。两人相视而笑,尴尬之极。过了一会,吉 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 今天都逃学了!”他笑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身子不停地摇晃。哈利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吉阿弗雷掏出丝手 绢,擦了擦脸,说:“是这样的,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我不想赴会了,因此干脆说 我头痛,请个假。当然,这种事只能偶一为之,切莫养成习惯,你明白吗?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 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事务?”哈利点点头,脸上露出又惊讶又理解的表情。 吉阿弗雷喷了一下鼻子,说:“你刚才是想到这儿来钓鱼吧?来,坐下,地方足够了。我正想吃午餐, 你愿意陪我吃点什么吗?”哈利瞪大眼睛看着这位董事长。董事长满有兴致地又补充道:“我带了点鹅肝 饼。来,咱们尝个新鲜,好吗?”哈利正想回答这盛情的邀请,忽然,小树丛的枝叶朝两边分开,中间又 闪出一个人影,手里也拿着钓鱼家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吉阿弗雷一眼就看出是谁来了,连忙招呼道:“午安,杰封。我相信,你患流感已经完全复原了吧?”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气晴朗和煦,本来就是钓鱼的好时光,再加上腻烦了繁忙、琐碎的工作,哈利最终下定决心第二天请 病假去钓鱼。 B.哈利装病溜号,却心境坦然,没有感到丝毫愧疚;虽然哈利对自己的想法“暗自吃惊”,但这符合人物的 性格特点。 C. 哈利和董事长吉阿弗雷钓鱼时不期而遇,董事长体恤下属、善解人意,用自嘲的方式坦白实情,化解了 尴尬气氛。 D. 小说中三人身体都很健康,但都以生病为借口请假,说明繁重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轻松愉悦的理想生 活成为奢望。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哈利决不因钓鱼影响工作,极少生病、工作出色、上班满勤,与他装病请假去河畔钓鱼形成鲜明对照, 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B.“河畔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连空气都是那么迷人”,这一环境描写不仅表现出哈利融入自然的喜悦,也反 衬出他对工作不满意。 C.“轻而易举地把鱼钓起来,装进袋子”“茶水连一滴都没有泼到草地上”,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出哈利 钓鱼动作的娴熟。 D.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围绕请病假钓鱼展开故事情节,客观地再现了人物的生 活环境和心理状态。 8. 文中画线处“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忍不住大笑起来”,分别反映了哈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以偶遇杰封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B 8. “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反映了哈利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让董事长显得不自在后得意的心理;“忍不 住大笑起来”,反映了哈利在董事长开怀大笑和调侃后内心的放松。 9. ①使故事情节又生波澜。哈利和董事长偶遇并说明真相以后,又偶遇杰封,情节出人意料。②照应前文, 与前文董事长的话“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相呼应。③更深刻地反映主题。繁琐的工作使很多人心理压力 增大,人们追求轻松愉悦的生活。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是阅读文本, 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写作手法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C 项,“董事长体恤下属、善解人意”不当,董事长的解释只是想化解双方的尴尬气氛,不是体恤下属、善 解人意。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 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反衬出他对工作不满意”不当,原文“尽管哈利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湖畔水滨,但他对工作却 从不马虎,不失为一位尽职的厂长”,说明哈里对工作从不马虎,是一位尽职的厂长。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 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 合哈利与董事长钓鱼相遇后的对话,看出双方都显得十分尴尬,通过“哈利急中生智,他记起了今天是星 期四,每周星期四董事长是要召开例会的”,“于是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术”,“‘呃,不错,是有个会, 不过……’董事长显得很不自在”分析得知“禁不住轻声笑了起来”,反映了哈利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让 董事长显得不自在后得意的心理。通过“吉阿弗雷朝大腿上猛拍了一下,干脆开怀大笑起来,并边笑边说: ‘好了,都别说了,咱俩是一对淘气包,今天都逃学了!’”分析得知“忍不住大笑起来”,反映了哈利在 董事长开怀大笑和调侃后内心的放松。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情节安排的好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 作品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情节安排、小说主题、人物塑造、阅读效果的角度,分析体会情节安排的 好处;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答。小说中情节本身的作用:1、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有故事性,有趣味性; 2、设置悬念,为下文的某个情节埋下伏笔、作铺垫;3、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与前面的某个情节相照应。 对环境的作用:交代或暗示了社会环境。对人物的作用: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丰富人物形象。对主旨 的作用:表现了或反映了什么主题。 前面董事长说“,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但是结尾处又偶遇杰封“手里也拿着钓鱼家 什,正艰难地在河畔穿行”,使本该结束的情节产生波澜,同时也证明董事长的话的真实性,他的司机确实 是请假了。文章以偶遇杰封为结尾,深化主题,“偏偏这一个礼拜工作很忙,许多琐碎事缠得他腻烦透了。 因此,星期三喝早茶时,他突然决定第二天要请病假”“这么晴朗的天气——整整一个礼拜呀!谁愿意呆在屋里,处理那些没完没了的事务”“我的汽车司机请病假,我猜想他得了流感”,三人身体都很健康,但 都以生病为借口请假,说明繁重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轻松愉悦的理想生活成为奢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 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 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 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大吏,诫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 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 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 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 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 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 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 余资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 宾客阗门;及废,门处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C.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 B. 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C. 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司马、廷尉等。 D. 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往,乐此不疲。 B. 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 郑庄居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 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14. 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答案】10. A 11. A 12. C 13. (1)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 (2)起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 14. ①郑庄在朝常常附和顺从皇上的意见,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②郑庄举人不当。他保举的宾客,替大农 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自己也因此获罪。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 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断句的时候要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并结合句子结构和句意来 分析,运用排除法作答。 本题句子大概意思是“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 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 BC 项,“四夷”意思为“各地少数民族”,作“招”的宾语,承前省略主语“汉”,意思是“(汉朝)招抚 各地少数民族”,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BC 两项; D 项,“多”意思是“很多,甚多”,修饰“逋负”,强调亏欠钱款之多,根据句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项。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 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 答。本题,A 项,“……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说法错误,洗沐,释义为沐浴,借指休假。汉朝制度, 官吏五日一休沐,文中指休假。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 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因果关系不当,郑庄死后家无余财主要由于家道中落。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 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 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第(1)句中,注意“薄”,小,低微; “大父”,祖父;“行”,辈分;“天下有名之士也”,判断句,是天下闻名的人。第(2)句中,注意 “始”,起初;“为”,担任;“阗”,充满;“废”,被废,指被免官;“罗”,罗网。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筛选整合文言文中信息,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 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 体现”,“不虚美,不隐恶”是对于史学家的评价,赞扬史学作者注重史德,实事求是不拘于儒家教义的约 束,对史实总是细加考证,秉笔直书,不妄加赞美,也不隐其恶行。题目是要求学生指出文章不掩饰传主 郑庄缺点过错具体体现有哪些。然后通读文章,筛选出文章中记述传主郑庄缺点过错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回答问题。 本题,通读文章,根据文章中“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得出“郑庄在朝常常附和顺从 皇上的意见,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根据“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 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得出“郑庄举人不当。他 保举的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自己也因此获罪”。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 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 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到梁、楚之间。孝景 帝时,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慰问各位老友,迎送宾朋, 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时常担心不能访遍好友。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好像惟恐见不到 他们一样。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武帝即位后,郑庄 逐渐升迁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武安侯和魏其侯的议论,他被贬为 詹事,又调任大农令。郑庄身居高位时,告诫属下官吏说:“客人到来,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 滞留门口等候。”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置办家产, 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赠给诸位友人,而他所赠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 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确实饶有兴味,时常认为 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与属下谈话时,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报 告皇上,唯恐延误。因此,殽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一致称赞他。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请求给五天 时间准备行装。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但是郑 庄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表明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 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 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获罪,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暂代长史之职。 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太守。几年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 居家时品行也高洁纯正。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日趋没落。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 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之多。 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庄的贤能,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相反,他们尚且如此,更何 况一般人呢!起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他再担任廷尉 后,宾客们又想前往,翟公就在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 情乃见。”汲黯、郑庄也有这样的遭遇,可悲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羌村三首(其二)① 杜 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②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①757 年,诗人为左拾遗时,言事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写下《羌村三首》。②糟床,榨酒的器 具。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被逐,不能为朝廷效力,虽与家人团聚也缺少欢乐。 B. 娇儿缠绕膝下的细节,写出作者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情状。 C. 粮食喜获丰收,新酒已从榨酒床流出,令诗人倍感欣慰。 D. 诗人无力改变现实,内心苦闷,只能暂且用酒安慰晚年。 16. 请简要分析“萧萧北风劲”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15. C 16. ①借景抒情,北风呼啸,营造了凄冷的氛围;②与前两句往昔在树下乘凉散步的悠闲 形成对比;③表现出作者的痛苦焦虑之情。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 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新酒已从榨酒床流出”错误,“已觉糟床注”为作者想象之景,是虚写。 故选 C。 【16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以及作用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 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句意思是说:一阵强劲的北风吹来,触动了诗人的情感,百感交集,特别 是自己如今报国无门,并为之备受煎熬。诗人面对这萧瑟之景,触景生情,各种思想和情感萦绕不绝,使 诗人备受痛苦。所以,这里的“萧萧北风劲”中的“北风劲”也是有其寓意,暗示了朝廷中的小人得志而 不做正事,还陷害人,用今昔对比来寄托胸中苦闷,叙事中穿插写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回到田园,谈及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书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追述了当年宋军抗击金兵取得胜利的往 事,抒发了诗人的抗金抱负和战斗豪情。(3)《项脊轩志》写作者在阁中读书放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农人告余以春及 (2). 将有事于西畴 (3). 楼船夜雪瓜洲渡 (4). 铁马秋风大散关 (5). 借书满架 (6). 偃仰啸歌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 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 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 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 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畴、洲、 渡、偃、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经济 发展行稳致远,要靠民法制度( )关系、维护秩序;社会生活风清气正,需要民法制度立规明矩、( ); 法治建设劈波斩浪,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与时俱进。从呱呱坠地到两鬓如霜;从清晨迎接第一缕阳 光,到下班回家休息打开电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民法打交道,受法律规制, ① 。民法典以“保护民 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 )。 为了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民法典新增对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互联网对 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放大( ),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 围内传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在人格权侵权中, ② ,因此,对受害 人而言,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侵害后果如果任由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 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适应了互联网、高科技时代的立法要求,对于及时制止侵 害人格权的行为、有效预防侵害人格权损害后果的发生、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调整 隐恶扬善 事无巨细 效果 B 调整 激浊扬清 事无巨细 效应 C. 调节 隐恶扬善 事必躬亲 效应 D. 调节 激浊扬清 事必躬亲 效果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侵害后果任由蔓延,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B. 如果任由侵害后果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C. 如果侵害后果任由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D. 如果任由侵害后果蔓延,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 个 字。 【答案】18. B 19. D 20. ①受法律保护 ②预防比救济更为重要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 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 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调整:改变原有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根 据语境“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要靠民法制度( )关系、维护秩序”此处强调的是改变原有情况,使适应客 观环境,选用词语“调整”; 第二处,隐恶扬善: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根据前文“社 会生活风清气正”,就要清除坏的,发扬好的,所以此处选用成语“激浊扬清”; 第三处,事无巨细:事情无论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根据语境“民 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所以对人民权利 保障上,无论事情大小,都要管。选用成语“事 无巨细”; 第四处,效果:由于某种因素使事物产生的好的结果。效应:泛指某个人物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 展所引起的社会反应和成效。根据“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 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可知此处强调发的是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互联网上发 布所引起的社会反应,选用词语“效应”。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 的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划线句子“侵害后果如果任由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 的损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如果任由”应在句子开头;二是缺少主语,“将使受害人……” 句无主语,应改为“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A 项,语序不当,“任由”应放在“如果”的后面; B 项,缺少主语,“将使受害人……”句无主语,应改为“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C 项,语序不当,“任由”应放在“如果”的后面。缺少主语,“将使受害人……”句无主语,应改为“受 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故选 D。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先找是否有标志,如关 联词、修辞等;如果没有,就看其意思。本题要求“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仔细阅读画横线处所在的上下文,第一处,根据横线所在的前文“受法律 规制”和后文“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事无巨细”推断横线上 填写“受法律保护”。第二处,根据前文“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 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以及后文“因此,对受害人而言,最有效的救济方 式是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可以得出横线上填写意思为“预防比救济更为重要”的句子。此类 题解答时还要注意字数上的限制,比如本题要求“每处不超过 8 个字”。 【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 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 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 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 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 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 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下面是复兴中学校庆的征文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金秋十月,学校将迎来百岁生日。为弘扬“复兴”精神,凝聚校园文化,我们热诚地邀请广大教职工、 海内外校友,抽空拿起手中的笔,讲讲您与学校的故事,抒发您对学校的情感。凡参加此次征文的投稿者 均惠赠一份校庆纪念品。敬盼您的来稿。 【答案】(1)“生日”改为“华诞”;(2)“抽空”改为“百忙中”;(3)“讲讲”改为“讲述”;(4)“惠 赠”改为“赠送”或“敬赠”。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 文体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 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下面是复兴中学校庆的征文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要求“找 出来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仔细阅读征文启事初稿的片段,可发现: “生日”一词一般用于指人出生之日,此处用于修饰学校建校一百周年,且口语意味较浓,可改为“华 诞”;“抽空”“讲讲”是口头语,校庆征文启事应用庄重的书面语,故可分别改为“百忙中”和“讲述”; “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辞。用于此处不恰当,此处是说自己方将赠与参加此次征文的投稿者纪念品,可 改为“赠送”。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 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 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 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 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 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2.整合下面的信息,为“夜间经济”下定义,不超过 70 字。 我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升级,一种新型经济业态——夜间经济 应运而生。夜间经济是指下午 6 点到次日凌晨 6 点夜间时段的线上及线下、实物及虚拟产品的消费,其核 心是在时间和场景上延伸消费链条,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对应服务以拉动消费。夜间经济以市民和游 客为消费主体,80 后、90 后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我国夜间经济已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购物、 餐饮、娱乐、休闲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夜间经济的繁荣是城市繁华的表现,也充分反映城市的时 尚度,已经成为城市活力系数的风向标。 【答案】夜间经济是指从下午 6 点到次日凌晨 6 点,以市民、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娱乐、休 闲等消费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经济业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能力。“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例如:多采 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本题,根据下定义的 格式以及文段中“一种新型经济业态——夜间经济应运而生”,本题答案模式为“夜间经济是……的新型经 济业态”。找到句子主干后,然后把修饰限定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放入主干内。“夜间经济是指下午 6 点到次日凌晨 6 点夜间时段的线上及线下、实物及虚拟产品的消费”得出夜间经济的时间段是“下午6 点 到次日凌晨 6 点”,“夜间经济以市民和游客为消费主体,80 后、90 后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得出夜间 经济消费主体是“市民和游客”“我国夜间经济已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得出夜间经济主要消费形式是“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消费”,根据以上 分析给“夜间经济”下定义即可。此类下定义题一般都有字数上限制,比如本题要求“不超过 70 字”。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于敏:著名核物理学家,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转业后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屠呦呦:60 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 申纪兰: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 孙家栋、黄旭华、南仁东、王有德、王继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假如你是德润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请从下列人物 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请结合材科内容与社会现实,面向全体同学以“践行楷模精神,其中必定有我”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 (2)学校邀请上述楷模中的一位来校作报告,请你写一篇听后感。 (3)学校举行辩论会,甲方认为“时代造就楷模”,乙方认为“个人奋斗成就楷模”,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 篇辩论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践行楷模精神,其中必定有我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在新中国建国 70 周年华诞之际,国家领导人亲自为英雄楷模代表颁发荣誉勋章。这一举动振奋人心, 也燃起了人们学习英雄和楷模的热潮。 历史不会忘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将青春献给平凡的工作岗位,将热血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英雄楷模是祖国的骄傲,是民族的脊梁,他们 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燃烧青春,奉献自我。他们用实际行动 告诉我们,只要有一种精神在激励,只要有一种信仰在坚持,平凡也能造就伟大,他们身上这种精神值得 我们永远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在此,我特向大家发出倡议:争做新时代青年,践行楷模精神。 我们要践行楷模爱国奉献的精神。 爱国不是抽象虚无的,它是一种让我们战胜挫折困难的信仰,一种让我们立足本职工作的力量。核物 理专家于敏,秉承精忠报国,强我国防的信念,在茫茫戈壁,默默耕耘。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让中华民族肩膀硬朗起来。我们也要将我们的人生追求和祖国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为国家的发展奉献青春。 我们要践行楷模爱岗敬业的精神。 新时代领路人说,英雄来自平凡,平凡能出英雄,只要每个人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爱岗敬业,认真负 责,就能做出不一般的成绩。屠呦呦六十多年致力于中药研制,提炼出了青蒿素,拯救天下苍生;黄旭华 隐姓埋名三十多年,兢兢业业,硬是用核潜艇筑起中国海防的铜墙铁壁;申纪兰身为人大代表,秉持人民 代表的精神信仰,奔走在扶贫为民的前线,为扶贫工作做出巨大贡献。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业 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践行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我们要践行楷模坚守信仰的精神。 爱国奉献,是一种无声的坚守。沙海茫茫,狂风肆虐,王友德却在此扎根四十年,秉承着为国为民治 沙的信仰,把一片一片荒漠变成绿洲,守护了生态环境,富裕了当地百姓,沙海中的片片绿意,正是一种 爱国奉献的坚定信仰。大海无垠,国旗飘飘,王继才夫妇坚守开山岛三十二年,为祖国守岛,为人民护海, 让一座孤岛成为守卫祖国的海防前线,他们每天升起的不仅是一面国旗,更是一种矢志不渝的信仰。 同学们,热爱祖国才能勇敢担当,志存高远才能斗志无穷,好好学习才能有所作为。让我们在心中埋 下热爱国家的种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学习, 天天向上,践行楷模精神,勇敢担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倡议人:德润中学××× 2020 年×月×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 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 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 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 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 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本题聚焦立德树人,依托社会生活情境与个人体验情境,引领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试题设置三个不同的写作任务,需选择其中一个。 任务一:“践行楷模精神,其中必定有我”,写作对象为德润中学的同学。“倡议书”有固定的格式,内容 上比较接近议论文,在注重说理的同时,还要有富有感染力 任务二:向楷模学习致敬,践行楷模精神; 任务三:从“时代造就楷模”“个人奋斗成就楷模”中选择一个,写作对象为对方辩友。辩论赛是参赛双 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相关知识的竞赛,体现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辩论稿的格式一般分标题、正文。 (一)标题:可点明辩论稿的 中心,或标明中心事件,或标明中心的论题,最好让人看到标题就能了解辩论的内容。(二)正文:一般分 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开头应提出辩论稿的主要内容,使听众了解你要讲的东西,当然也应使开头有 点技巧, 使听众有兴趣听下去;主体是辩论稿的重点部分,要突出中心,用典型的材料,有力的分析,使 听众点头赞同;结尾可归纳自己的见解,使听众有个完整的印象。结尾要有力,能给人启示和回味。 在内容方面,“告慰楷模,致敬时代不负青春”是写作目的,“楷模精神”是写作的重点,作文时需要根 据材料提供的人物素材,分析归纳楷模精神,比如爱国,敬业,奉献等;写作中必须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对 楷模精神的认识与思考,尤其要突出自己如何践行楷模精神,不负青春。要紧紧围绕个人和时代展开,结 合材料内容与社会现实,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在楷模精神指引下努力奋斗,致敬时代不负青春。 【立意】1.传承楷模精神,勇担时代重任。 2.担当时代使命,不负伟大时代。 3.传承楷模精神,挥洒青春汗水。 4.践行楷模精神,追梦新时代。 5.践行楷模精神,高扬青春风帆。 【结构】首先,写明倡议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即“告慰楷模,致敬时代,不负青春”;其次,写明倡议的具 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结合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阐述新时代对于新青年的具体要求和青年 一辈的责任,接着分析作为新青年承担责任和努力奋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具体说明如何承担使命,怎 样奋斗,倡议的内容要具体化。 结合学校实际和作文要求详细叙述。结尾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学习 先进精神,传承典范,努力奋斗,勇于担当时代重任。 【素材】1.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1958 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为响应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的誓言和号召, 30 岁出头的黄旭 华带领 20 多名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的技术人员,在人才技术资源短缺的境况下,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在 大海的陪伴下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近 30 年的时间里,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淡化亲朋关系, 从未回过老家,他也从未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连通讯地址也没有告诉家里人,他的父母。兄 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也没有见过他。直到 1987 年 ,黄旭华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身份 解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 2.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虽仅有两个足球场的大小,却扼守着江苏省连云港市、盐城市的海上要冲, 是一个国防战略要岛。1985 年,江苏省军区在此成立开山岛民兵哨所。次年 7 月, 26 岁的王继才被赋予守 岛重任,王继才-口答应下来,瞒着家人独自上了岛。两个多月后,王继才的爱人王仕花辞掉工作,以哨员 的身份陪伴丈夫守卫海岛。这一守,就是 32 年。即使环填恶劣,生活艰苦,王继才也从未动摇过坚守孤岛 的决心。因为守岛,他无法见证儿女的成长;因为守岛,他错过了母亲的大寿父亲的离世……32 年间,他先后报告过 9 次涉及走私等违法事件线索。在王继才夫妇的守护下,寸草不生的小岛已青林满布, 潮张潮 落,花谢花开。2018 年 7 月,年仅 58 岁的王继才在执勤时不幸突发重疾去世。王继才的爱人王仕花,秉承 丈夫的遗愿, 依然坚持站岗,守护国土. 3. 作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程开甲一生获奖无数,他的一生,是为国铸盾的一生。1918 年, 程开甲在江苏出生, 1946 年,他赴英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到祖 国,之后加入了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隐姓埋名 20 余年,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 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2018 年 11 月 17 日 , 程开甲病逝,但他的名字将永远格刻在中国的史册上。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 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 由于矛盾性" ,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 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 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 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 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 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 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 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