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 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生物试题
(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俗语“胖子怕热,瘦子怕撞”中能反映脂肪的某些功能
B. 变性前后的蛋白质中肽键的数目一般不变
C. 蛋白质和 DNA 的多样性都取决于单体的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
D. 构成糖原、纤维素、淀粉的单体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之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蛋白质变性一
般是由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肽键数目一般不变;蛋白质和 DNA 的多样性都取决于单体的排
列顺序,但与单体空间结构无关;糖原、纤维素、淀粉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详解】A、“胖子怕热”能反映脂肪的保温作用,“瘦子怕撞”反映脂肪的缓冲和减压的作
用,A 正确;
B、蛋白质变性一般是由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肽键较稳定其数目一般不变,B
正确;
C、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
构;DNA 的多样性取决于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二者的多样性不取决于其单体的空
间结构,C 错误;
D、糖原、纤维素、淀粉均属于多糖,组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D 正确。
故选 C。
2.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下图是酵
母菌中分子伴侣(热激蛋白)介导的自噬过程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酵母菌饥饿时生存所需能量可来自细胞自噬
B. 热激蛋白复合物与溶酶体表面的受体结合并进入其中使受损蛋白质水解
C. 自噬过度或自噬不足都会引发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D. 细胞自噬只发生在细胞衰老、凋亡的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
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
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
统”。分析图解:图中酵母菌的热激蛋白与溶酶体的受体结合后,会进一步被溶酶体中的水解
酶分解。
【详解】A、酵母菌在饥饿时能生存,说明细胞可通过自噬将自身物质或结构降解后作为细胞
呼吸过程的原料,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 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细胞内受损蛋白质可与热激蛋白形成复合物,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
并在其作用下转入溶酶体腔,使受损蛋白质水解,B 正确;
C、据题干信息可知:“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
降解的过程”,故自噬过度可能会损伤正常结构,自噬不足可能会造成受损、变性的结构增多,
两者都会引发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细胞死亡,C 正确;
D、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
故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的全过程,D 错误。
故选 D。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没有线粒体的某些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B. 丙酮酸、[H]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
C.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D. 马拉松长跑时肌肉细胞中 CO2 的产生量多于 O2 的消耗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 和 H2O;在无氧条件下可进行
无氧呼吸产生 C3H6O3;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少数植物细胞无氧
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茎等;细胞呼吸呼吸的实质是氧化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其中约 60%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量能量储存在 ATP 中。
【详解】A、有些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如
硝化细菌),A 正确;
BC、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反应过程为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
酸和[H],故丙酮酸、[H]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中间产物,B、C 正确;
D、马拉松长跑比赛时可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CO2 的产生量等于 O2 的消
耗量;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 C02,也不消耗 O2,故肌肉细胞 CO2 的产生
量将等于 O2 消耗量,D 错误。
故选 D。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一般不同
B. 细胞产生的自由基攻击 DNA 和蛋白质可能引起细胞癌变或细胞衰老
C. 细胞 寿命与分裂能力之间有对应关系,分裂能力越弱寿命越短
D. 病毒致癌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的分裂、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衰老和凋亡(基因控
制),异常情况下会有细胞的癌变(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累积性突变导致);自由基化学性质
活泼,可与机体内糖类、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物质发生反应,因而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
损伤与破坏。
的【详解】A、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
不一样,A 正确;
B、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是机体的组织细胞不断产生的自由基积累的结果,自由基可以引起 DNA
损伤从而导致突变,诱发肿瘤形成,B 正确;
C、分裂能力与寿命之间无明确对应关系,如心肌细胞寿命很长却不能分裂,而小肠上皮细胞
能分裂但寿命只有 1-2 天,C 错误;
D、病毒中的癌基因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可以诱发细胞癌变,D 正确。
故选 C。
5.诺贝尔化学奖曾经授予研究细胞膜通道蛋白的科学家。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
子层的蛋白质,它包含离子通道蛋白和水通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可能存在水通道蛋白,以利于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
B. 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的运输都需要水通道蛋白
C. 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的过程是通过钾离子通道来完成的被动运输
D. 离子通道一般具有特异性,在特定信息的作用下才会开放,能实现相应物质的快速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
是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
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A、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可能存在水通道蛋白,以利于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A 正确;
B、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磷脂双分子层是可以运动的,水分子可以通过磷脂分子的间
隙,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磷脂双分子层分布有蛋白质,其中有运输水分子的水通道
蛋白,因此水分子还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 B 错误;
C、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的过程是通过钾离子通道来完成的被动运输,C 正确;
D、离子通道一般具有特异性,在特定信息的作用下才会开放,能实现相应物质的快速运输,
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
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科学研究发现,低氧诱导因子广泛存在于慢性缺氧细胞中,它可以通过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
基因的表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的增加,从而促进血管和红细胞生成。而新生成的
毛细血管能进入肿瘤内部为癌细胞提供养料使癌症恶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促进低氧诱导因子的降解可能会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B. 氧气充足有利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
C. 抑制低氧诱导因子的功能会改善贫血症状
D. 心肌细胞生命活动旺盛,因而不会存在低氧诱导因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低氧诱导因子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的增加,从而促进血管和红细胞
生成。而新生成的毛细血管能进入肿瘤内部为癌细胞提供养料使癌症恶化。为癌症治疗提供
新思路。
【详解】A、由题意可知,促进低氧诱导因子的降解可能会抑制癌细胞的生长,A 正确;
B、由题意可知,氧气不足有利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B 错误;
C、由题干可知,低氧诱导因子可以促使红细胞的生成,抑制低氧诱导因子的功能不会改善贫
血症状,C 错误;
D、心肌细胞生命活动旺盛,需氧量高,很有可能存在低氧诱导因子,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以人体缺氧调节机制为载体,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7.DNA 甲基化是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将甲基选择性地添加到 DNA 上的过程,能够在不改变
DNA 序列的前提下控制基因的表达,是一种基本的表观遗传学修饰。DNA 甲基化与很多疾病
的发生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添加甲基并脱氨基后的胞嘧啶会转化为胸腺嘧啶使所在 DNA 的稳定性增强
B. DNA 甲基化一定会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C. DNA 甲基化会改变 DNA 中碱基 数量
D. 若 DNA 甲基化发生在原癌基因中,细胞周期可能会受到影响
【答案】D
【解析】
的【分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
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由题意可知,DNA 甲基化不改变 DNA 序列,A 错误;
B、DNA 甲基化不一定会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B 错误;
C、由题意可知,DNA 甲基化不会改变 DNA 中碱基的数量,C 错误;
D、由题意可知,若 DNA 甲基化发生在原癌基因中,细胞周期可能会受到影响,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信息 DNA 甲基化的概念,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但
该基因表达受到抑制。
8.肺炎重症患者主要表现发热、呼吸困难、酸中毒和出现蛋白尿等症状,患者内环境的稳态受
到严重破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热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产热增加导致的
B. 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病毒损坏了脑干的呼吸中枢
C. 患者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系统受损,血液含氧量低
D. 患者出现蛋白尿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异常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
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
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发热导致体感发冷,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A 正确;
B、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病毒损坏了肺组织,导致氧气不足,B 错误;
C、患者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系统受损,血液含氧量低,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C 正确;
D、患者出现蛋白尿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异常,导致蛋白质排出体外,D 正确。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
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
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鮟鱇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
突起,可通过发光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
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B. 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鮟鱇鱼进化的方向
D. 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详解】A、头顶发光的“钓鱼竿”的形成是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A 错误;
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的形成除与他们之间的相互适应相关,还包括了与环境的共同进化,
B 错误;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C 错误;
D、环境条件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自然选择,而且种群中也会发生突变,所以基因频率
可能会改变,D 正确。
故选 D。
10.研究人员在苹果植株开花后用各种不同溶液喷洒苹果花序,研究 GA1g(赤霉素)和 BA
(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苹果果实发育的影响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结果如下图所示(CK 为对
照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对照组(CK 组)的处理可以是开花后对苹果花序喷洒等量的蒸馏水
B. GA4/7 和 BA 均能促进果实发育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C. GA4/7 对苹果细胞分裂 促进作用大于 BA
D. 对照组果实发育与各实验组基本同步,原因是种子能产生多种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开花后的周数,因变量是果实的体积,由图可知,
无论是赤霉素还是细胞分裂素类物处理的果实体积都比 CK 对照组的大,说明赤霉素和细胞分
裂素都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且二者在一起作用更明显,说明二者之间有协同作用。
【详解】A、与各实验组相比,对照组(CK)的操作是开花后用等量蒸馏水喷洒苹果花序,A
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GA4/7 和 BA 均能促进果实发育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B 正确;
C、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C 错误;
D、对照组果实发育与各实验组基本同步,原因是种子能产生多种激素促进果实发育,D 正确。
故选 C。
11.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依据群落演替的规律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的植物以改造盐碱地
B. 立体农业主要运用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C. 尽量选用本地树种进行城市绿化,以避免外来物种入侵造成不良影响
D. 将废弃物资源化,如垃圾分类回收,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的【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学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
与工程学原理。
【详解】A、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的植物,可以改造盐碱地,A 正
确;
B、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B 错误;
C、城市绿化时选择本地树种,可以避免外来物种入侵造成不良影响,C 正确;
D、将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 正确。
故选 B。
12.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的一篇论文透露长江白鲟已灭绝,这意味着中国长江又一
特有物种消失。之后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
布从 2020 年 1 月 1 日 0 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鲟灭绝与其长期遭受过度捕捞及人类拦河筑坝等导致种群规模减小、繁殖困难有关
B. 十年禁渔不是全水域禁渔,对某些水生生物保护区可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以促进幼鱼生长发
育
C. 禁渔可显著改善长江中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使其数量长期呈“]”型曲线增长
D. 除加强禁渔期执法检查外,还应积极对濒危鱼类进行人工繁育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的增长曲线可以分为“J”型和“S”型两类,一般“J”型曲线是建立在资源和
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的理想状态里,种群数量可以按照一恒定的倍数增长。对濒危
物种的保护可以改善其生存环境,增大环境容纳量,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繁育中心,进行易地
保护。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白鲟可能由于长期的捕捞以及人类对长江自然环境的干扰和
破坏,导致其栖息地被破坏,繁殖困难,A 正确;
B、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对某些水生生物可以有计划的捕捞以便促
进幼鱼的生长发育,B 正确;
C、禁渔可以缓解一定的环境阻力,但不能消除环境阻力,不能使得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 错误;
D、保护濒危物质还可以人工繁育增加出生率,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其生存环境,D 正
确;
故选 C。
13.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B. 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C.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脱毒苗时,需要对植物的外植体进行消毒
D. 接种时灼烧接种环要冷却后再对菌种划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详解】A、100℃煮沸 5~6min 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A 正确;
B、指示剂和染料可能混有微生物,故加入培养基前需灭菌,B 错误;
C、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脱毒苗时,为防止细菌污染,应对外植体进行消毒,C 正确;
D、接种时灼烧接种环要冷却后再对菌种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D 正确。
故选 B。
14.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不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变异
B. 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明确、含量确定,可严格配制
C. 显微操作去核法是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
D. 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
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
个细胞的过程。【详解】A、两种不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A 正确;
B、在动物细胞培养时,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
为合成培养基,通常在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适量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B 错误;
C、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去核法,C 正确;
D、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诱导方法:化学法(聚乙二醇)、物理法(离心、电刺激),动物细胞
融合除了可以应用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故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
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D 正确。
故选 B。
二、选择题
15.小分子物质 a 的分子结构如图甲所示,大分子物质 b 的基本组成单位如图乙所示。下列关
于人体内这两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些物质 a 可作为人体内的神经递质
B.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产物可水解生成多个物质 a
C. 物质 b 可作为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 某些物质 b 可能具有运输物质 a 的功能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图甲是氨基酸,图乙是核糖核苷酸,故小分子物质 a 为氨基酸,大分子物质 b 为
RNA。
【详解】A、物质 a 为氨基酸,可作为人体内的神经递质,A 正确;
B、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B 正确;
C、物质 b 为 RNA,而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为 DNA,C 错误;D、tRNA 具有运输氨基酸的功能,D 正确。
故选 ABD。
16.某种昆虫的翅型有长翅、正常翅、小翅 3 种类型,依次由常染色体上的 C+、C、c 基因控制。
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
代会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比例接近 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昆虫种群翅型的基因型最多有 9 种
B. 基因 C+、C 与 c 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长翅个体与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代中不会出现小翅个体
D. 长翅个体与小翅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 1∶1
【答案】AC
【解析】
【分析】
由题可知,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说明 C 对 c 为显性;
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子代出现长翅与正常翅、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说明 C+对 C、
c 为显性;后代比例总接近 2∶1,说明 C+C+长翅显性纯合致死。
【详解】A、因长翅显性纯合致死,该昆虫种群翅型的基因型最多有 3×2-1=5 种,A 错误;
B、基因 C+、C 与 c 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复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正确;
C、长翅个体基因型可能为 C+c,正常翅个体基因型可能为 Cc,则后代可能会出现小翅个体
cc,C 错误;
D、因长翅显性纯合致死,长翅个体为杂合子,与小翅个体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性状比例为
1∶1,D 正确。
故选 AC。
17.白化病是由于缺乏酪氨酸酶引起的皮肤及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的一种遗传病。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 白化病患者毛发为白色的机理与老年人头发变白的机理相同
B. 与白化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易受环境的影响
C. 产前诊断中可以通过性别检测的方法预防白化病患儿的出生
D. 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白化病的发病率
【答案】BD
【解析】【分析】
由题可知,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白
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白化病人的白发是由于缺乏酪氨酸
酶,因此老年人头发变白与白化病人的白发机理不同,A 错误;
B、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与其相比,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易受环境的影响,
B 正确;
C、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通过性别检测不能检测白化病患
儿,C 错误;
D、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D 正确。
故选 BD。
18.下列有关生命系统不同结构层次内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间信息交流都离不开信息分子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B. 人体的神经调节离不开信息分子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C. 动物的体液调节都离不开细胞外液传送的信息分子
D. 生态系统的各种信息传递离不开信息分子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①化学物质交流(如激素)、②细胞膜直接接触交流(如精子和卵细
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③通道交流(如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
动物没有形成神经系统,只有体液调节。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
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详解】A、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时,不需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参与,
A 错误;
B、人体的神经调节需要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即信息分子),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
糖蛋白受体识别,完成信息传递,B 正确;
C、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外液,C 错误;
D、生态系统的各种信息中只有化学信息的传递离不开信息分子,D 错误。
故选 ACD。19.去除取样法是调查活动能力较强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种群
里进行随机捕获并去除,随着捕捉次数的增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每次捕获数也逐次递减,
但捕获的总累积数逐渐增加。以单位捕获量为纵坐标,捕获累积量为横坐标,可以得到如图
所示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曲线与横轴的交点 M 代表的数值可认为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B. 若每次捕获并标记再放回,下次捕获时只需统计未标记个体数
C. 对于蚜虫、跳蝻等种群可采用此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D. 该方法不能用来调查物种丰富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去除取样法需要假定在调查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每次捕捉时,所有动
物被捕几率相等。
【详解】A、根据去除取样法的原理,该曲线与横轴的交点 M 代表的数值,理论上是该种群
数量,A 正确;
B、每次捕获并标记再放回,下次捕获时不统计被标记的个体,只统计未标记个体数,B 正确;
C、对于蚜虫、跳蝻等活动能力较弱的种群,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 错误;
D、该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类似,只能调查种群密度,不能用来调查物种丰富度,D 正确。
故选 C。
20.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B. 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C.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常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D. 分离分解尿素 微生物时,需用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的【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进行微生物培养时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菌落计数法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
来表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是不同的,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
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详解】A、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从中选择出菌落数在 30~
300 间的平板进行计数,A 正确;
B、常用菌落计数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B 正确;
C、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常在培养基中加刚果红,C 错误;
D、尿素分解菌中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为氨,筛选分离时必须以尿素为唯一氮源,D 正确。
故选 ABD。
三、非选择题
21.为研究臭氧胁迫对油菜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生理状况相同的油菜幼苗均分为甲、
乙两组。甲组培养在经活性炭过滤的空气中,乙组培养在含有一定浓度臭氧且经活性炭过滤
的空气中,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发现甲组的光合产物合成量、光合
放氧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乙组。回答下列问题:
(1)油菜叶肉细胞内,产生氧气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
合色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设置甲组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从光合作用过程的角度分析臭氧使油菜光合产物合成量减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乙组油菜幼苗光合放氧速率下降是可恢复的。请以题述实验结束后的
甲、乙两组油菜幼苗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
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3). 排除臭氧以外的因素对
实验结果的干扰,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臭氧引起的 (4). 臭氧胁迫使光合色素含量降低,
叶绿体吸收光能减少,使得 ATP 和[H]生成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使光合产物合成量减少 (5). 实验思路:将题述实验结束后的甲、乙两组油菜幼苗分别培养在经
活性炭过滤的空气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测定甲、乙组的光合放氧
速率 (6). 甲、乙两组的光合放氧速率相等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有臭氧的胁迫,因变量为光合产物合成量、光合放氧
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实验中甲组为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自变量以外的因素对
实验结果的干扰,确保实验结果是由自变量引起的;乙组为实验组。
【详解】(1)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水光解为[H]和氧气。光合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转
化光能。本实验设置甲组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臭氧以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以保
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臭氧引起的。
(2)由题干可知,乙组光合色素含量低于甲组,可推知臭氧胁迫使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叶绿
体吸收光能减少,使得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的量减少,进而使暗反应中 C3 的还原减弱,
使光合产物合成量减少。
(3)将题干所述实验结束后的甲、乙两组油菜幼苗,分别培养在经活性碳过滤的空气中,在
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测定甲、乙两组的光合放氧速率,如果甲、乙两组
的光合放氧速率相等,则说明乙组油菜幼苗光合放氧速率下降是可恢复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掌握知识要点,并能够在试题所给
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并遵循单一变量和
对照性原则。
22.2019 年末至 2020 年初,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发热是这些感染者的常见体征之
一。研究发现在人体中存在体温调定点,机体的调定点在 37℃左右,体温的变化就是围绕体
温调定点改变的。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____________可将信息通过相应神经传送到_______________,
后者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通过对效应器的调控,将体温维持在与调定点相应的水平。
当体温下降时,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途径增加散热。
(3)发热易引起脱水,脱水患者常伴有“口渴”“少尿”等症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
因 ____________
【答案】 (1). 人体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2). 温度感受器
是(3).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4).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5). 脱水会导致机体渗透
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作用加强,减少机体水分流失,出现
少尿;同时可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促使患者主动饮水
【解析】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机理: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
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
肤血管收缩等。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
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1)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其主要原因是人体细胞代谢离
不开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2)由分析可知,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温度感受器可将信息通过相应神经传送到下丘脑体
温调节中枢。当体温下降时,机体通过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途径增加散热。
(3)脱水会导致机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作用加强,
减少机体水分流失,出现少尿;同时可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促使患者主动饮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答题关键在于掌握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
寒冷或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23.全球瞩目的澳大利亚大火从 2019 年烧到 2020 年.在这场火灾中有数亿只爬行动物、鸟类、
哺乳动物(包括 8000 多只考拉)丧生,花草树木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有科学家预测大火可能
也会影响部分区域的气候。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生态系统遭遇轻微污染时,仍然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大火破坏程度超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使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功能的角度分析,大火前的森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的作
用。
(3)由森林到一片焦土,若干年后还可再形成新的森林,则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森林火灾中丧生的考拉数量可通过_____________法统计:数亿只动物丧生,会使群落
_______________大大降低。
【答案】 (1). 自我调节(负) (2). 反馈调节 (3).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
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4).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5). 次生 (6). 样方 (7). 丰富度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
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
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
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当生态系统遭遇轻微污染时,仍然能够维持相对
稳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
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从生态功能的角度分析,大火前的森林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的作用。
(3)由森林到一片焦土,若干年后还可再形成新的森林,由分析可知则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森林火灾中丧生的考拉数量可通过样方法统计。
数亿只动物丧生,会使群落丰富度大大降低。
【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系统网络。
2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分别用 A、a 和 R、r 表示。
研究小组做了如下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P) 子一代(F1)
正交组 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1:1
反交组 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1:1
(1)根据上述实验可判断出:控制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填常或 X)______________
染色体上。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交组的 F1 随机交配得到 F2,F2 的基因型有_____种,F2 灰身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
的比例是__________。假如反交组的 F1 雌果蝇中出现了一只白眼个体,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果蝇的眼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当每对等位基因中均有显性基因时眼色表现为暗红色。
现发现三个隐性突变群体,眼色表现分别为白色、朱红色、棕色,这三个群体均为纯合子,
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中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①实验发现的隐性突变群体中,若任意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色眼,
则眼色至少受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现有一杂合暗红色眼雄果蝇,但不能确定其基因型。现将该果蝇与多只隐性雌果蝇(与眼
色相关的基因均为隐性)测交,请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I.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
Ⅱ.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
Ⅲ.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答案】 (1). X (2). 灰身 (3). 亲代灰身和黑身杂交,子一代全部为灰身 (4). 12
(5). 1/6 (6). 基因突变、含有 R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环境改变等 (7). 3 (8). 1/2
(9). 1/4 (10). 1/8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体色表现为灰身与黑身的亲本进行正反交的结果是相同的,即不管正交和反交子
一代均表现为灰身,据此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表现为
红眼和白眼的亲本进行正反交的结果是不同的,且当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时,后代
表现为白眼全为雄性,红眼全为雌性,因此可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 X 染色
体上。
【详解】(1)由分析可知,控制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为显
性。根据亲代灰身和黑身杂交,子一代全部为灰身,因此可推测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中
灰身对黑身为显性。
(2)正交组亲本的基因型为 AAXRXR 和 aaXrY,杂交产生 F1 的基因型为 AaXRXr、AaXRY,F1
随机交配得到 F2,F2 的基因型有 3×4=12 种,F2 中灰身比例为 3/4(1AA、2Aa、1aa)、则灰身
中纯合子占 1/3,F2 中红眼雌果蝇的比例为 1/2(1XRXR、1XRXr),因此 F2 灰身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1/3×1/2=1/6。反交组的亲本基因型为 aa XrXr、AAXRY,F1 雌果蝇的基因
型应该为 Aa XRXr,若在该群体中出现了一只白眼个体,则可能的父本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发生
基因突变或者是含有 R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且 R 基因随着缺失引起的,也可能是环境引
起的。
(3)①根据题意可知果蝇的眼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当每对等位基因中均有显性基因时眼色表现为暗红色。且眼色为白色、朱红色、棕
色为三个隐性突变群体,由于任意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色眼,据此
可推出眼色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现有一杂合暗红色眼雄果蝇,但不能确定其基因型。为确定其基因型需要进行测交实验,
现将该果蝇与多只隐性雌果蝇测交,请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Ⅰ.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 1/2,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
Ⅱ.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 1/4,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
Ⅲ.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 1/8,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用分离定律的基础计
算来解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也是本题的
考查点
25.R-7 是家蚕体内的一种小分子非编码 RNA,可与某些 mRNA 尾端的一段非编码序列
(3'-UTR)结合,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为研究 R-7 是否影响家蚕基因 B(调控家蚕眼睛发育)
的表达,科研人员将基因 B 中对应 3'-UTR 的 DNA 片段与荧光素酶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不受
R-7 的影响)重组如甲图所示,将该重组载体导入家蚕胚胎细胞并观察其表达,结果如乙图所
示。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目的基因需用到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的
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一个含目的基因的 DNA 扩增 n 代,则共需消耗
______________对引物。(2)图甲中对应 3'-UTR 的 DNA 片段应插入到位点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从乙图所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提取蛋白质,经处理检测后获得相对荧光
值(在适宜条件下,荧光素酶可催化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并发出荧光)。实验组为将重组载体
导入含 R-7 的家蚕胚胎细胞中,对照组 1 为将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载体(不含对应
3′-UTR 的 DNA 片段)导入含 R-7 的家蚕胚胎细胞中,则对照组 2 应为_________________。
由结果推知 R-7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抑制基因 B 的表达。
【答案】 (1). PCR 扩增技术 (2). DNA 双链复制 (3). 2n-1 (4). 2 (5). 目的基
因应插入到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且不能破坏荧光素酶基因 (6).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7).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
用 (8). 将重组载体导入不含(或去除)R-7 的家蚕胚胎细胞中 (9). 与基因 B 所转录的
mRNA 的 3'-UTR 结合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甲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模式图,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荧光素酶基因(标记
基因)、终止子。图乙可以看出实验组的相对荧光值较低,而对照组 1 和对照组 2 的相对荧光
值较高。
【详解】(1)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目的基因需用到的技术是 PCR 扩增技术,该技术原理是 DNA
双链复制。若对一个含基因 B 的 DNA 扩增 n 代,共得到 2n 个 DNA,净增 DNA 为 2n-1,因
此共需消耗的引物为 2n-1 个。
(2)依题意可知,R-7 是家蚕体内的一种小分子非编码 RNA,可与某些 mRNA 尾端的一段
非编码序列(3'-UTR)结合,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即 3'-UTR 位于某些 mRNA 的尾端,由于
mRNA 是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因此图甲中对应 3'-UTR 的 DNA 片段应插
入到位点 2,原因是目的基因应插入到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且不能破坏荧光素酶基因。基因
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可
以遗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3)由图乙可知实验组的相对荧光值较低,而对照组 1 和对照组 2 的相对荧光值较高。又因
为对照组 1 的处理为将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载体(不含对应 3′-UTR 的 DNA 片段)导入含
R-7 的家蚕胚胎细胞中,说明没有 R-7 片段的细胞中荧光素酶基因正常表达,相对荧光值较高。
实验组为将重组载体导入含 R-7 的家蚕胚胎细胞中,相对荧光值较低,说明 R-7 抑制了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由此可以推测对照组 2 的处理应为将重组载体导入不含(或去除)R-7 的家蚕
胚胎细胞中。R-7 通过与基因 B 所转录的 mRNA 的 3'-UTR 结合进而抑制基因 B 的表达。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
骤,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要求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
成知识的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