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450936

大小:1.22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西 城 区 高 三 模 拟 测 试 历 史 本试卷共 8 页,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一项。 1.有学者指出: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农业生产有着飞跃的发展”,“生产量 有很大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 A. 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冶铁技术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 C. 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D. 高产农作物品种被引进和推广 【答案】B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方面的飞跃发展的根源是生产力进步,突出代表是冶铁技术推动 生产工具的进步,出现了铁农具,B 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是 其不是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 A;春秋战国时期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并未实行 休养生息政策,排除 C;高产作物引进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D。 2.下图是《元乂墓志》的局部,出土于洛阳。元乂为北魏道武帝玄孙,墓志载其“学综坟籍, 儒士攸宗”,但对其恶行则避而不谈。墓顶上的彩绘天象图,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时代较早、 幅度较大、星数较多的一幅。下列对元乂墓葬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墓志相较于正史的评价更加客观 ②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提供了佐证 ③体现了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交融 ④中国的书法艺术自此进入自觉阶段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墓志载其‘学综坟籍,儒士攸宗’,但对其恶行则避而不谈”与墓志相较 于正史的评价更加客观相矛盾,①错误;根据材料“《元乂墓志》的局部,出土于洛阳,元 乂为北魏道武帝玄孙……墓顶上的彩绘天象图,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时代较早、幅度较大、 星数较多的一幅。”可知天象图为古代天文学提供佐证,元乂为北魏道武帝玄孙,死后没有 运回故乡,体现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交融,故②③正确;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的 是书法的实用功能;魏晋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人们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故④错误。故选 B; 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3.《唐六典》被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为“中国历史上行政法规之巨典”,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 开元止。下列内容,可能出现在其中的是 A.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B. “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C.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D.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答案】A 4.王阳明认为:“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 物理”。汤显祖等人的文学主张均植根在“情”、“真”的哲学理念之上。这些思想主张反映 了 A.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陆王心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C. 李贽“异端”思想逐渐形成 D. 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个性解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所列思想家的主张多肯定个人的私欲、情感,这符合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反映 了市民阶层追求个性解放的诉求,D 正确;题干思想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 A;程朱理学是官 方正统思想,排除 B;题干主旨并未针对李贽思想而言,排除 C。 5.清朝前中期,欧洲瓷商为保证销量,在向中国订制外销瓷时提供绘图式样。下图是一款中国 工匠按式样烧制 瓷盘,中间的葫芦图形上部为马丁·路德的画像,下部是耶稣基督在给门 徒讲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的①瓷盘可证明欧洲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中西方的贸易 ③这些商人看重新教群体带来的市场 ④中国工匠加入了我国传统审美元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欧洲瓷器商人直接向中国订购瓷器,这得益于新航路开辟。瓷器的图文式样中有马 丁·路德,反映了当时欧洲瓷器商人对新教群体市场的关注。瓷器图案是西方宗教内容,但 是纹饰和葫芦状的图形显然属于中国元素,说明中国工匠加入了我国传统审美元素,D 正确; 瓷盘内容部与经济侵略无关,排除 A、B、C。 6.某学习小组在做近代人物 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资料中有:此人曾任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 买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明确提出了“习兵战不如习商战”等主张。这位历史人物是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郑观应 D. 康有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轮船招商局”“任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买办”“商战”可知,这一人物是早起 维新派人物郑观应,C 正确;林则徐是 19 世纪 40 年代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物,而轮船招 商局是洋务企业,林则徐并未参与洋务运动,排除 A;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但并未担任 帮办,排除 B;康有为是 19 世纪末人物,其主张政治变革,并未提出商战思想,排除 D。 7.张之洞建立湖北枪炮厂,后改称汉阳兵工厂。从建厂之初的 1895 年到工厂撤并之前的 1944 年,一直生产“汉阳造”步枪。按时间顺序梳理下列装备过这款枪的部队,正确的是 ①北伐军叶挺独立团 ②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 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④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③①④ 的【答案】B 【解析】 【详解】北伐军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部队,建立时间是在 1924 年。湖北新军是清末新政时期 编练的部队,新政时间是 1901 年至 1911 年。工农红军这一称号在全军使用是在井冈山会师 后出现的,时间在 1928 年。八路军是在抗战时期对中共部队的称呼,起点时间是 1937 年。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为 B;A、C、D 排序有误,排除。 8.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期间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 从军旅者八百余人。”师生们办起了大批中学,参与了西部少数民族调查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发 掘整理工作,并直接参加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如创建恒通酒精厂和利滇化工厂等。联大师生 的行动 ①对抗战救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②使我国的国民教育迅速普及 ③促成了云南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④有利于我国工业布局的改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大学,学生从军旅者八百余人,师生们办起了大批中学,参与 了西部少数民族调查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并直接参加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如创 建恒通酒精厂和利滇化工厂等,这些行为对抗战救国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有助于西南地区 工业发展,有利于工业布局的改善,C 正确;西南联大学生创办的中学多集中于西南地区,不 能使我国国民教育迅速普及,云南并不是民族自治区,排除 A、B、D。 9.1953 年,两位著名史学家对古史分期有不同看法,郭沫若主张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 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范文澜则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两种主张各有赞同者,且 争论很大。为此,毛泽东提出对历史学的分期应遵循 A. “苏联模式” B. “古为今用” C. “百花齐放” D. “百家争 鸣” 【答案】D 【解析】 【详解】郭沫若和范文澜关于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节点的观点差异发生争论,而对 于历史学中的争论,毛泽东主张“百家争鸣”,即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D 正确; 苏联模式主要指的是经济建设,排除 A;古为今用并不适用于解决史学研究争论,排除 B;“百花齐放”主要针对的是文艺领域,排除 C。 10.1982 年中国关税平均法定税率高达 56%,1992 年下降到 43.2%。下图呈现了此后十余年我 国平均关税税率的情况。这反映了我国 ①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②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走向深化 ③增强国产商品市场竞争力要求的提升 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收效显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1992 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我国平均关税税率逐年下降,反映出我国进一步融入了经 济全球化的潮流,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化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要求提升国产商品市场竞 争力等,①②③符合题意,A 项正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收效显著,是 1960 到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的成果,④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 BCD 三项错误。 11.创办于公元前 4 世纪的柏拉图学园是西方第一所集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机构。15 世纪,柏拉图学园在佛罗伦萨重建,人们将来自拜占庭手抄本中希腊文版本的柏拉图著作翻 译成拉丁文,并广为流传。据此可知 A. 柏拉图是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 B. 拜占庭帝国的罗马法体系影响深远 C. 民主传统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 意大利兴起研究古希腊文化的热潮 【答案】D 【解析】 【详解】15 世纪,佛罗伦萨重建集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于一体柏拉图学园,柏拉图著作被翻 译成拉丁文,广为流传等,反映了意大利兴起研究古希腊文化的热潮,D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 明“柏拉图是古希腊文化集大成者”A 项错误;“拜占庭帝国的罗马法体系影响深远”与材料 无关,B 项错误;“民主传统”不是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C 项错误。 12.1934 年 3 月 17 日出版的《红色中华》刊载了一幅宣传漫画,用以纪念某历史事件。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A.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B. 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C.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片中的旗帜中的字体“巴黎公社”“国民自卫军”等信息可知,这纪念的是巴黎公社 革命运动,结合所学,巴黎公社革命运动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创建了第 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故 B 正确;A 项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项指的是十月革命, D 项指的是中国的井冈山道路,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 13.小王同学在写作一篇小论文时运用了以下两则材料: ① 孟德斯鸠说:“欧洲就是由几个省组成的一个国家。”卢梭指出:“今天,不管 人们怎么说,已经不再有法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有的只是欧 洲人。” ② 1713 年,法国的圣皮埃尔神父提出《欧洲永久和平方案》,主张建立“欧洲联 邦”;1795 年,康德提议建立泛欧洲的政治组织。 他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欧洲联合的历史背景 B. 启蒙运动的广泛传播 C. 中世纪国际法的诞生 D. 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 【答案】A【解析】 【详解】“今天,不管人们怎么说,已经不再有法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有的只 是欧洲人。”强调的是欧洲有共同的渊源。“建立泛欧洲的政治组织”体现的是欧洲走向联系。 因此材料都在强调欧洲的联合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故 A 项正确;材料虽然有涉及到启蒙运动 的思想,但主旨不是强调启蒙思想的传播,排除 B 项;材料与国际法无关,排除 C 项;材料 主旨强调欧洲的联合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与民族国家崛起无关,排除 D 项。 14.下表为美国某历史教科书第四单元的内容结构(部分)。横线处应填入 第十节 爵士时代 1.骚乱时代 2.对常态的渴望 3.繁荣的经济 4.咆哮的二十世纪 第十一节 …… 第四单元 改变与冲突 第十二节 美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A. 联邦宪法颁布及两党制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C.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繁荣的经济、咆哮的二十世纪”指的是 20 世纪初美国的经济繁荣时期,而“美国和第 二次世界大战”则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内容。因此结合所学,此处应该填写的是“经济大危机和 罗斯福新政”,这正好与材料中的信息处于同一时期,故 C 正确;A 项是 18 世纪的内容,排 除 A 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 19 世纪 60 年代,排除 B 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 1944 年, 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排除 D 项。 15.1964 年 10 月,第十八届夏季奥运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政府耗巨资修建比赛场馆和配套设 施,全世界首条商用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奥运开幕前启用,第一次实现全球卫星直 播奥运比赛盛况。这表明日本 ①得到了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 ②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③政府重视科技成果的快速应用 ④实现了成为政治大国的夙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 1964 年”,可知这一时期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快速发展,正处于经济 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商用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奥运开幕前启用,第一次实现全球 卫星直播奥运比赛盛况”可得出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日本政府重视科技成果的快速应用。 故②③C 项正确;日本没有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此时日本还没有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材料也不能体现这一点,故①④错误,排除 ABD 项。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5 题,共 55 分。 16.改革家桑弘羊与王安石 材料一 西汉前期,盐铁商人“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有的商人把甲地特产向乙地缺 货地区运输销售,又把乙地多余产品转到有需求的甲地,获得巨额利益;还有些商人通过囤 积居奇而致富。他们与地方诸侯互动频繁。 汉武帝时,桑弘羊掌管天下盐铁,在地方增设盐铁官,扩大官营盐铁的规模;规定相距 较远的地方,官府以各自的特产作为贡赋,相互转输;在京师设置平准机构,政府垄断天下 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史记》记载:“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 万物不得腾踊(涨价)……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材料二 宋神宗熙宁元年八月,司马光与王安石争论理财之道。 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是未得善理财之人。 司马光说:“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形容赋税繁重苛刻),以尽民财。” 王安石对曰:“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反驳:“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天地所生货 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于民,将焉取之?” (1)阅读材料一,概述桑弘羊改革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理由;结合两则材料,列举王安石变法中继承桑 弘羊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1)社会问题:汉武帝时期,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影响国家收入,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商人勾结地方诸侯,不利于中央集权 (2)理由:天下财富有固定的总量,不在民间就在政府,两者存在争利关系,不可能做到不 给百姓增加负担而使国家富足。 措施:均输法、市易法。 作用:有利于调剂供求和稳定物价;通过开源节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改 变了北宋的积贫局面等。 【解析】 【详解】(1)社会问题:根据“有的商人把甲地特产向乙地缺货地区运输销售,……获得巨额 利益;还有些商人通过囤积居奇而致富。”得出汉武帝时期,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影响国家收入,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根据“他们与地方诸侯互动频繁。”得出商人勾结地方 诸侯,不利于中央集权。 (2)理由:根据对材料“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 之饶,不取于民,将焉取之” 解读可得出其理由是天下财富有固定的总量,不在民间就在政 府,两者存在争利关系,不可能做到不给百姓增加负担而使国家富足。措施:根据所学可得 出均输法、市易法是王安石变法中有利于增加财政收的措施,与桑弘羊的政策有相似之处。 作用: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调剂供求和稳定物价;通过开源节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积贫局面等角度概括。 17.“异域之眼”看中国 朝鲜王朝与清朝保持着频繁的使节往来,其来华使节回国后要向国王汇报出使情况,从 而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记闻(“燕行录”),对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都 有详略各异的记述。对比两国史料,有助于我们丰富对历史的理解。例如: 中国史料摘编 朝鲜史料摘编 康熙五十一年以“朱熹升配大成殿 东序为十一哲”,以兹表彰。乾隆五年下 诏说,程朱之学“得孔孟之心传……循 之则为君子,悖之则为小人;为国家者 由之则治,失之则乱,实有裨于化民成 俗、修己治人之要。” 嘉庆年间,朝鲜学者柳得恭来中国购朱子 书,拜访纪晓岚。纪告诉他:“迩来风纪趋《尔 雅》、《说文》一派,此等书遂为坊间所无,久 为贵副使四处托人购之,略有着落矣……此数 书多在南方,故求之不易。”他感慨“程朱之 学不讲,似已久矣。” 。 的雍正皇帝在上谕中强调:“农为天下之 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 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 人。” 当朝鲜使臣看到北京王公贵族公然到隆福寺等 地开店买卖牟利的时候,做诗句云:“车声马 迹厂西东,金宝珠玑四海通。百队旗亭谁是主? 王公多是数缗翁。” (1)中朝两国的上述记载有哪些不同?请简要说明。 (2)依据材料,简述“燕行录”的史料价值。 【答案】(1)不同:内容方面,中国史料体现的是清朝在思想上推崇程朱理学,将其作为官 方哲学和统治思想;经济上仍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朝鲜史料则体现出清朝在思想上不重视 程朱之学,其书籍都不易购买;经济上贱商传统有所改变,王公贵族也跻身商人之列以求牟 利。涉及的时间和观察视角方面,中国史料为康雍乾三位皇帝的行为或诏令,体现的是官方 和统治者的意志;而朝鲜史料记录的则是其来华使者观察到的嘉庆年间民间和社会的情况。 (2)价值:“燕行录”大体为“当时人记当时事”,是朝鲜人对中国认识的一手史料,具有较高 的真实性;其内容广泛,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多个方面;记录了丰富的历史细节,为今人 提供了许多富有现场感的珍贵资料;可以弥补中国史料的不足,中外史料互证有利于推进对 清朝历史以及中朝关系史的研究。 【解析】 【详解】(1)不同:根据“得孔孟之心传……循之则为君子,悖之则为小人;为国家者由之则 治,失之则乱,实有裨于化民成俗、修己治人之要。”可得出内容方面,中国史料体现的是清 朝在思想上推崇程朱理学,将其作为官方哲学和统治思想;根据“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 其末也”得出经济上仍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根据“程朱之学不讲,似已久矣。”可得出朝鲜史 料则体现出清朝在思想上不重视程朱之学,其书籍都不易购买;根据“车声马迹厂西东,金宝 珠玑四海通。百队旗亭谁是主?王公多是数缗翁。”得出经济上贱商传统有所改变,王公贵族 也跻身商人之列以求牟利。根据“雍正皇帝在上谕中强调”和“嘉庆年间,朝鲜学者柳得恭来中 国购朱子书”可从涉及的时间和观察视角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中国史料为康雍乾三位皇帝的行 为或诏令,体现的是官方和统治者的意志;而朝鲜史料记录的则是其来华使者观察到的嘉庆 年间民间和社会的情况。 (2)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燕行录”的一手史料价值,以及其所反映内容的丰富性、 广泛性等角度概括。同时可概括得出其可以弥补中国史料的不足,中外史料互证有利于推进对清朝历史以及中朝关系史的研究。 18.科技期刊 英国人傅兰雅 1876 年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是近代中国最早以介绍科技知识为主要 内容的通俗杂志,其英文创刊声明称:“本杂志的主要目的是要满足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知识 日益增长的要求。”傅兰雅办刊得到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中国同事们的支持。该刊大量登载 自然科学知识,销售地域广、销量可观,梁启超等思想家曾给予高度评价。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创办了 30 多种科技期刊。它们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 时,多宣传实业,如著名的《亚泉杂志》指出:“二十世纪是工艺时代……苟使职业兴而社 会富,此外皆不足忧”;《科学世界》旨在“发明科学基础实业,使吾民之知识技能日益增 进。” 从 1911 到 1919 年,创办科技期刊 70 多种。大批进步中国科学家成立了中国科学社、中 华医学会等科学团体,创办了《科学》、《中华医学杂志》等专业科学杂志。大学也创办了《清 华学报》、《北京大学月刊》等刊物。这些学会、大学创办的期刊,以“阐发科学精义及其效 用”、“为大学职员学生共同研究学术,发挥思想披露心得”等为宗旨,传播科研成果、提倡 科学方法、鼓励科学精神,产生了很大影响。《科学》、《中华医学杂志》等直到今天仍在发行。 (1)依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创办科技期刊的发展变化。 (2)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近代前期中国科技期刊的创办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一个 论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变化:从办刊者看,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从个人办刊到学会和大学办 刊;从办刊数量看,由少到多、数量显著增加;从办刊种类看,由创办通俗杂志到创办专业 杂志;从办刊宗旨看,由普及科技知识到促进学术研究、宣传科学精神和方法等。 (2)评分标准: 等级三:围绕主题提出观点,合理且明确;论述结构完整,能运用三个论据进行论述;史论 结合紧密,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等级二:观点正确;能运用两个论据进行论述,表述基本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比较清晰, 表达连贯通顺。 等级一:观点不够明确、合理;无史实或只用一个论据来论述;或只罗列史实而无具体阐述; 表达不流畅。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英国人傅兰雅 1876 年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创办了 30 多种科技期刊。”可得出从办刊者看,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 办、从个人办刊到学会和大学办刊;根据“从 1911 到 1919 年,创办科技期刊 70 多种。”得出 从办刊数量看,由少到多、数量显著增加;根据“大批进步中国科学家成立了中国科学社、中 华医学会等科学团体,创办了《科学》、《中华医学杂志》等专业科学杂志。大学也创办了《清 华学报》、《北京大学月刊》等刊物。”得出从办刊种类看,由创办通俗杂志到创办专业杂志; 根据“这些学会、大学创办的期刊,以“阐发科学精义及其效用”、“为大学职员学生共同研究学 术,发挥思想披露心得”等为宗旨”得出从办刊宗旨看,由普及科技知识到促进学术研究、宣传 科学精神和方法等。 (2)结合材料设问 提示可得出,本题要围绕主题提出观点,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近代前 期中国科技期刊的创办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提示,得出“科技期刊的创办促进了近代社会的 思想解放”这一观点。再结合第一问中的变化的内容,突出阐述科技期刊的创办在思想解放方 面所起到的作用,论述时做到语言准确、逻辑清晰即可。 19.《美法同盟条约》 1775 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面对强大的英国,美国人认为法国是唯一能够提供决定性援 助的国家。1776 年,以富兰克林为首的外交使团正式向法国递交建议美法缔结同盟的外交照 会。在法国看来,英国在北美的困境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出于双方的需求,1778 年《美 法同盟条约》签订。其中规定:“本防御同盟的基本和直接目的,是要有效地维护美国在政 府事务和商业事务上享有绝对的、不受限制的自由、主权和独立”;缔约双方应“做出力所能 及的一切努力去反对它们共同的敌人”;“双方并相互约定不放下武器,直到美国的独立已由 结束战争的一项或几项条约给予正式的或默认的保证为止”;如果法国“认为进攻在墨西哥湾 内或其附近的、目前在大不列颠统治之下的岛屿是适宜的,在获得成功时,这些岛屿应全部 归属法兰西王国政府”等。 美法结盟“为美国设计了一条清晰和平坦的通往独立之路。”此后不久,法国派出陆海 军与美军协同作战,又促使西班牙和荷兰先后参战。据统计,法国对美国经济援助的总额达 2.4 亿。法国从这场战争中得到的是“一个破产的国库”,同时美国革命“既从思想上也从行 动上向法国人展示了一套完美的革命模式,它也表明了在旧世界看来似乎是极端的、颠覆性 的东西,可以用来建立一个健全的、明智的政府。” 结合材料和所学,试对《美法同盟条约》进行评析。 【答案】示例:北美独立战争开始时,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北美靠孤军奋战难以取胜,因此需要争取外援;而法国则在与英国的争夺中被打败,希望借 的助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削弱英国的实力。因此,美国和法国签订了针对英国的同盟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美法两国结成政治军事同盟;法国承认并维护美国的独立和主权,将全力帮 助美国打赢独立战争;而美国应保障法国从英国手中夺取的美洲殖民地等。 同盟条约使美国获得了法国大规模的援助,加快了独立战争胜利的步伐,并提高了美国的国 际地位;对美国的援助则加剧了法国的财政危机,同时美国革命使法国人民看到了启蒙思想 的可行性,成为引发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原因。 总之,《美法同盟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利用英法矛盾取得的重要外交胜利,是美国用以争取和 维护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 【解析】 【详解】评价《美法同盟条约》,可从原因角度入手,根据“1775 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面对 强大的英国,美国人认为法国是唯一能够提供决定性援助的国家。”得出美国方面的需求;同 样的根据材料“在法国看来,英国在北美的困境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出于双方的需求,1778 年《美法同盟条约》签订。”可得出法国方面的需求。再结合材料“其中规定:……”中的内容, 对其具体内容进行阐述。最后再从加快了独立战争胜利的步伐,并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对美国的援助则加剧了法国的财政危机,同时美国革命使法国人民看到了启蒙思想的可行性, 成为引发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原因等角概括《美法同盟条约》的影响即可。 20.贫困问题及其治理 材料一 1948 年英国颁布《国民救助法》,标志着社会救助制度正式建立。其中规定,各 种社会救助工作均由国民救助局统一管理,用于对贫穷的个人所提供的救助支出、地方政府 所提供的住所和其他服务、以及与国民救助制度相关的其他支出,均由议会批准的拨款承担。 后来,工党和保守党都逐渐认识到:普济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是对财源的浪费。《1966 年社会保 障法》谋求以补充补贴代替国民救助,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提高社会保障资金 的使用效率。《1973 年社会保障法》于 1976 年生效,规定失业者依靠失业保险金和补充补贴 来解决生活困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贫困治理取得长足发展,贫困治理成就举世瞩目。中共 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这些文件是各个时期反贫困工作的指导性 文件。1949~1977 年中国典型扶贫开发政策文本的相关关键词,词频搜索结果如下:结合所学,谈谈你对 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70 年代英国“社会救助”和中国“扶贫开发”的认 识。 【答案】示例:英国通过社会立法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由国家统一管理社会救助工作,在运 作过程中不断发展,从强调普遍性到追求效率。经过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为缩小贫富差距,英国 建立和发展“福利国家”。社会救助的实施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但也增加了 政府的负担。 中国的扶贫开发注重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减贫,改变土地所有制,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 道路,并开始实施部分经济救助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完成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 制度,恢复发展经济;经过三大改造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总体水平相对较低。这些举措满足了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为后 来的扶贫开发打下了基础。 二者因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而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都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解析】 【详解】根据“这种社会救助工作均由国民救助局统一管理”“《1966 年社会保障法》谋求以补 充补贴代替国民救助,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等信 息可得出英国“社会救助”的特点是通过社会立法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由国家统一管理社会救助 工作,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发展,从强调普遍性到追求效率。同时根据所学可得出在二战后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建立和发展“福利国家”。并 结合所学从社会救助的实施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但也增加了政府的负担等 角度概括其影响。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贫困治理取得长足发展”可从新中国成立后, 在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角度进行概括中国的扶贫开发。最后再 从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措施的不同等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同时概括二者所产生的共同影 响。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