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预科文言文阅读专项资料(培训自编资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升初预科文言文阅读专项资料(培训自编资料)

ID:450994

大小:190.28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言文阅读 1、齐人攫①金 昔②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③而之市,适④鬻⑤金者之所,因⑥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 问曰:“人皆在焉⑦,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 ①攫(jué):夺取。 ②昔:以前。 ③衣冠:穿衣戴帽 ④适:往,到 ⑤鬻:卖 ⑥因:于是,乘机 ⑦焉:作兼词,此处指这里。 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  有…者:有一个…的人. 清旦:清早.  之:前往.   市:集市.   所:地方.   去:离开.   鬻(yù)金者:卖金子的人.   徒:只,仅仅. 对曰:回答道.   皆:都.  捕:抓捕.   之:代词,代指齐人. 子:你,指代小偷.   何:为什么. 对:回答.   徒:只.   阅读练习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吏捕得之 因攫其金而去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清旦衣冠而之市 因攫其金而去 徒见金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清旦衣冠而之市 子攫人之金何? 2、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 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 获所命。 杨子:对杨朱的尊称。 杨朱,战国时哲学家。 歧路:岔路;小道。 亡:丢失。 获:获得,得到。 党:朋友,有交情的人。 竖:小童,小听差,这里指的是杨子的仆人 岐:岔开的。 奚:怎么。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杨子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这位邻居已经率领了他的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 忙去追寻。杨子问道:“哎,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 了。”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 了。”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 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杨子听了,心里难过,改变了脸色,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学生觉得奇怪,问他说:“羊是不值钱的牲口,又不是您自己的,而您却不说不笑,为什么呢?” 杨子不回答,学生不知道杨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有的人在学习、工作或社会生活中迷失了正确方向。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杨 子 之 邻 人 亡 羊 门 人 不 获 所 命 2、解释下面词 杨子之邻人亡羊 亡( )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 所以反也 反(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何追之者众? 不言者多时,不笑者竟日。 1、说说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用法有何不同: 杨子之邻人亡羊—— 吾不知所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杨子,邻人) 翻译: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⑤其人⑥曰:“今日病⑦矣!予⑧助苗长 矣!” 其子趋⑨而往⑩视之,苗则槁⑾矣。 天下之⑿不助苗长者寡⒀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⒁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 徒 ⒂无益⒃,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1、用“//”标出划横线句子的朗读停顿 2、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⑴谓其人曰( )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 ) 3、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苗则槁矣。 ( ) 5、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杨布打狗 杨朱①之弟曰②布,衣③素④衣而出。天雨⑤,解素衣⑥,衣缁⑦衣而反⑧。其狗不知⑨,迎而⑩ 吠⑾之。杨布怒⑿,将⒀扑⒁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⒂也。向者⒃使汝⒄狗白而往黑 而 来,岂⒅能无⒆怪哉?” (选自《列子·说符》) 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 衣:穿 缁:黑色的 反:同“返” 而:连词,表转折 扑:打 犹是:像这样。 向者:刚才。向:从前,往昔 使:假使,假若 岂:怎么 无:同“毋”不,不要。怪:对……感到奇怪。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衣素衣而出(穿) B 天雨(下雨) C、子无扑矣(孩子) D、子亦犹是也(好像)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衣缁衣而反  B、甚矣,汝之不惠  C、不亦说乎  D、予默然无以应 5、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先狙之欲。俄而匮 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狙:猴子。 解:了解,理解,懂得。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口:口粮。充:满足。欲:欲望,要求。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限:限制。恐:恐怕。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与:给。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朝:早上。足:够,足够。众:所有的。皆:都。起怒:一齐生气起 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1)能解狙之意( ) (2)损其家口( )  (3)充狙之欲 ( ) (4)众狙皆伏而喜(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指代的内容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损其家口,充狙之欲(减少) B.俄而匮焉,将限其食(缺乏) C.先诳之曰(欺骗) D.与若芧,朝四而暮三(和,介词)*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 养狙之人是怎样使猕猴们满意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口答   从本文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    答:*要善于透6、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⑴,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⑵,顾反为女杀彘⑶。” 妻适市来⑷,曾子欲捕彘杀之⑸。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⑹。"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⑺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⑻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⑼,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⑽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11)也。"  遂烹彘也⑿。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⑴之市:到集市去;之,到。 ⑵女还:你回去吧。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⑶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 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 ⑷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适:往,到,去。 ⑸(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 ⑹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只不过,只是。戏:开 个玩笑。 耳:同“尔”,罢了。 ⑺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 ⑻待:依赖。 ⑼子欺之: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之,代词,指儿子。注:文章多处出现“子”,“曾子”的子 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今子欺之”的子是您的意思,“其子随之而泣”的子是儿子的意思 ⑽而:则;就。 ⑾成教:教育有效果。 ⑿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13) 知:同“智”,此指判断能力。 (14)所以:用来。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 ) 婴儿非与戏也( )   顾反为女杀彘( ) 子而不信其母( ) 2、翻译下列句子。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婴儿非与戏也( ) 3、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7、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 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1.楚人:楚国人。2.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3.珠:珍珠。 4.于:在。 5.郑:郑国。 6.者:.....的人。 7.为:做,制造。 8.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9.之:的。10.柜:盒子。 11.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12.以:用。13.桂:桂木.14.椒:花椒,香料。 15.缀:点缀,装饰。16.珠玉:珠子和宝玉。17.饰:装饰。18.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19.辑:同“缉”连缀。20.羽翠:翠鸟的羽毛。 21.椟:盒子。22.而:却。 23.还:退还。 24.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25.可:可以,能够。26.谓:说,认为。27.善:擅长,善于。28.未:不。29.鬻(yù ):卖。 郑人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卖家匣子里的珍珠。来比喻过分包装,以致掩盖本质的人。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 ) 缀( ) 饰( ) 还( )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③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2、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楚人: 郑人: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8、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 3)宁信度( ) ( ) 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9、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其父善游!”其父 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èi)矣。 方:正要,正在。 引:牵,拉。 善:擅长,善于。 岂:难道。 遽:就,遂。 任:处理 悖:荒谬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见人方引婴儿( ) 而欲投之江中( ) 人问其故( ) 其父虽善游( ) 2、那个人要将婴儿投入江中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三是:做事不能只凭主观臆断。 四是: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将会酿成大错。 我们的思想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 要随之发生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这个故事的寓意: 讽刺那些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的人。10、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执:握,持。 如:执手相看泪眼 者:……的人。如善术者 俄:不久,一会儿。如:俄而 初:开始时。 不可入:不能进入(城门) 计:计谋,策略。 老父(fǔ):老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如渔父。 至:到,来到。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但:只,只是。如:但愿人长久 以:用。 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遂:于是,就。 之:代词 1、给文中这句话用“/”符号,划出朗读的节奏。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2、你怎眼评价短文中的“老父”?这段文字给拉你怎样的启迪? 分析人物形象: 鲁国人: 老父: 11、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③亡④而入胡⑤。人皆吊⑥之,其父曰:“此何遽⑦不为福 乎?”居⑧数月,其马将⑨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⑩良 马,其子好⑾骑,堕⑿而折其髀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⒁ 入塞,丁壮者引弦⒂而战。近塞⒃之人,死者十九⒄。此独以跛⒅之故,父子相保⒆。故福之为祸, 祸之为福,化⒇不可极(21)深不可测也。 ①塞上:长城一带。塞,边塞。 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善:擅长。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算命等。 ③故:缘故。 ④亡:逃跑。 ⑤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⑥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⑦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⑧居:过了。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指经过的时间。 ⑨ 将:带领。为:是。 ⑩富:很多。 ⑾好:喜欢。 ⑿堕:掉下来。 ⒀髀(bì):大腿骨。 ⒁大:大举。 ⒂引弦(xián):拿起武器。 ⒃近塞:靠近长城边境。 ⒄ 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 ⒅ 跛:名词,指腿脚不好,瘸腿。 ⒆ 保:保全 ⒇化:变化 21)极:尽 1、解释加点的字。 ⑴近塞上之人( ) ⑵有善术者( ) ⑶马无故( ) ⑷亡而入胡( ) ⑸人皆吊之( ) ⑹何遽( ) 居数月( ) ⑻将胡骏马而归( ) ⑼折其髀( ) 死者十九( ) ⑾以跛之故( ) ⑿父子相保(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下列各句加点的“之”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近塞上之人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④人皆吊之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4、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用原文回答) ⑴失马之福是: ⑵得马之祸是: ⑶跛腿之福是: 5、成语的来源之一是古人的著作,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6、写出文章的寓意: 7、关于福祸得失互相转换的辨证关系,中国有许多名言俗语作了精辟的概括,你能说出几句吗? 家富良马:富:形容词作动词,富有 胡人大入塞:大:形容词作状语,大举 近塞上之人: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11、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 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注】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 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 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 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1.解释: ① 为:( ) ② 如故:( ) ③鸣:( ) 奋:( )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4.出自本文的成语“对牛弹琴”,常被用来形容_____12、枭将东徙 枭 逢 鸠 。 鸠 曰 : “子 将 安 之 ? ” 枭 曰 : “我 将 东 徙 。 ” 鸠 曰 : “何 故 ? ” 枭 曰 : “乡 人 皆 恶 我 鸣 , 以 故 东 徙 。 ” 鸠 曰 : “子 能 更 鸣 可 矣 ; 不 能 更 鸣 , 东 徙 犹 恶 子 之 声 。 ” 词语解释: 枭(xiāo):同“鸮”(xiāo),猫头鹰 东徙:向东迁徙。东,动词,指向东。徙,迁徙 鸠(jiū):斑鸠 安之:到哪里去。安,哪里。之,去。 故:原因。 皆:都,全部。 恶(wù):厌恶,讨厌。 更(gēng):改变。 犹:仍然。 翻译: 枭遇见斑鸠,斑鸠说:“您将要去哪里?”枭说:“我将要往东方迁徙。”斑鸠说:“为什么呢?”枭 说:“乡里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的声音。”斑鸠说:“您能改变鸣叫的声音就行了,不能改变鸣叫的声音, (您)迁往东方,别人还是会厌恶您的声音啊。” 翻译: 1.子将安之?( ) 2.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 3.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本文选自________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 的著作《_______________》 2.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为什么枭要“东徙”?_______________ 3.鸠认为要想解决枭的烦恼,靠迁徙是不行的,关键要做到 4.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显然届虚构的故事,是一则。(按文学作品分类看)_____________ 6 枭要向东迁的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看枭的东徙? 7、鸠的态度对枭一定有很大影响,请展开合理想象,续写一段故事结局。 续写: 8.本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自身与环境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13、北人啖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 于南方。席上啖 菱,并 壳入口。或 曰:“食菱须去壳。”其 人自护 所短,曰:“我非不知,并 壳者,欲以清热也。”问 者 曰 北 土 亦 有 此 物 否 答 曰 前 山 后 山 何 地 不 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 强不知以为知也。 啖:吃 仕:在……地方做官 并:连同 食:吃 去:去除。护:掩饰。 欲:想要 以:用来 坐:因为,由于 强:勉强。 解释加点字 给划线部分断句,标四处 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 竹马之交: 金兰之交: 刎颈之交: 忘年之交: 布衣之交: 莫逆之交:14、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 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 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 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 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 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多诵古人篇章。 唯读书是务。 (一)课内古诗词背诵 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潼关 谭嗣同 (清)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三)课内古文背诵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参考答案: (1)同“汝”,人称代词,你 (2)开玩笑 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一、引申义 1、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 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商人过份注重外表,使装饰外表的价值高于珠子的价值。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厂商为了获得利益,过份装 饰外表,使得外表包装的价值高于商品的价值,反而使想要出售的商品卖不出去。 3、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低的资本取得了更大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精明,取舍得当的人。 5、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的人工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 如果一个事物真正美丽,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来衬托他的. 6、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潼关》是一首谭嗣同 14 岁时写的诗,该诗是七言绝句。当时他随父亲到甘肃上任,途经过陕西潼关, 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写下此诗。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 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潼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 解围吧? 1、(靠近)(擅长,精通)(原因,缘故)(逃跑)(都)(安慰)(就)(经过)(带领)(大腿) (经过) (十分之九,绝大部分)(因为)(瘸腿)( 保全 )3、 2、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 3、C 5、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7、祸福得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8、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福相倚 因祸得福 《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 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塞翁失马” 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 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人物争议 “塞翁”与“善术者”应指一人。“其父”不应解释为“他的父亲”,而应为“那个老翁”,即塞翁。答案:了解 理解 损失、减少 满足 驯服、趴下 指代狙公 指狙 D(而是连词,不是介词) 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①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②遇事 要善于思考。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 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 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答案: 结构助词的①丢失②代词,羊 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 就会一无所获。或:做什么事都不能慌张,要静下心来分析,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 17、 、⑴告诉,对„„说⑵快步走 18、⑴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⑵代禾苗 19⑴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⑵禾苗已经枯萎了。 七、答案 郑人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卖家匣子里的珍珠。来比喻过分包装,以致掩盖本质的人。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制作) 缀(点缀) 饰(装饰) 还(退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他的。代词) ②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他的) ③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代词) 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的)  5、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6、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楚人: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 ②郑人:要有眼光,不要取舍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八、 九、参考答案: 1、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2、文中“老父”既有自作聪明、照搬经验的一面,又有助人为乐的一面 分析人物形象: 鲁国人:是一个蠢人,做事不会思考,不懂得灵活变通(随机应变)十分死板,做事又无主见。 老父: 自作聪明,照搬经验,好为人师,贻笑大方。但又有助人为乐的一面 启迪:认识一个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只有认识清楚事物,事情 才能办成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 处处以身作则,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 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11、 1.解释: ① 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4 出自本文的成语“对牛弹琴”,常被用来形容_____ 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鸟的办法养鸟。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12、 枭因为被人厌恶,想改变现状而搬家。(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3、鸠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鸠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客观原因做理由是不可取的,应该从主观上寻找不足,要正视自身的缺点,而不 要回避,改变自己的不足才能改变他人的看法。 1.寓言 2、周围人很讨厌它,它与环境格格不入。枭东徙是消极逃避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3、略 4、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自身去适应环境,而不能让环境适应人。所以,应该通过改变提高自己, 达么适应生存的目的。 2、 鸠对枭的迁移持什么态? 1.本文选自东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著作《说苑》 2.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为什么枭要“东徙”?( ) 3.鸠认为要想解决枭的烦恼,靠迁徙是不行的,关键要做到(改变自己) 4.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 (告诉人们:“治标不如治本”,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1.本文选自东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著作《说苑》 2.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为什么枭要“东徙”?( ) 3.鸠认为要想解决枭的烦恼,靠迁徙是不行的,关键要做到( 改变自己) 4.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 (告诉人们:“治标不如治本”,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