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一)
荆门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9-12 题。(10 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
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
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
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
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
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
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
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9.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竟不可得竟然 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B. C.佯败走假装 D.而绝其粮道截断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山门圮于河 (介词),在
B.如其言 代词,他(的)
C.以天下莫能当 (连词,因而)
D.而括易言之 (连词,表转折)
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
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
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C.
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
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D.两篇选文
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
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
败。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9.A10.C11.B12.(1)这(石兽)不
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
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 队的一定是赵括。 湖南省邵阳市 2019 年初中毕业
学业考试试题卷(一)古诗文阅读(9~14 小题,共 16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三闾祠①②(清)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②背城开。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放逐肯消亡
国恨?岁时③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注释:①三闾(lǘ)祠:
位于潮南汩罗。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③岁时:节今。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骈死于糟枥之间( ) (2)
是 马 也 ( ) (3) 鸣 之 而 不 能 通 其 意 ( )
(4)湘兰沅芷年年绿( )10.翻译句子。
(4 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京。
11.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 1 处)(2 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江远
山极目回。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马之
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城北
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
云:“何陋之有?”13.“英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オ”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
中的“国无人英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2
分)14.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1)“_______________”的现实,造成
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推残:乙文中,
作者认为是(2)“_______________”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请用课文原话回
答)(2 分) 9.(4 分)(1)( 骈,两马并驾 , 一同) (2)( 这样,指示代词
)(3)( 通晓 ) (4)( 意指成长
)10.(4 分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
屈原被放逐也不能消除他亡国的愤恨,每年到这时,他的死都会引起楚人 的伤心。
11.(2 分 )(1) 食 马 者 /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 (2) 平 江 远 山 / 极 目 回 。 12.(2
分) B13.(2 分)这两句诗化用典故,一方面回忆了当年屈原不被人理解的苦闷,也以
屈子自喻,暗指自己当世的遭遇,言犹尽,而意无穷。14.(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2)“未有庸人不忌才”(请用课文原话回答)(2 分) 湖南省湘西州 2019 年中考语
文试卷 12.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数目不确定)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过,透)
(2)【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
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段水的
特点是: ;【乙】文段水的特点是: 【分析】【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
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
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
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乙】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
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
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
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等特殊情况。
ABD.正确;
C.有误,虽:即使。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朝辞白
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思是: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
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该句写出了船行之快。“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思是: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
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该句也写出了船行
之快。所以这两个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
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
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
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自,
在、从。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句意:在三峡七百里
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②重点词:俶尔,忽然。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句意: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
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大,“有时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流急。【乙】文中
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答案:(1)C;(2)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①在三峡七百里
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②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4)水势大、水流急;清澈。 益
阳市 2019 年普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12—15 题。
(17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
《杂说(四)》)【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
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
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
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2.下
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不以千里称也 先帝称之曰能 C.策之不
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管夷
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
项是(3 分)(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爱莲说》)B.其真无马耶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C.骈死于槽
枥之间 有亭亦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孔孟论学习》)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 分)(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
简拔以遗陛下。(4 分)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
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B.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
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
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D.【甲】文巧用比喻,语言
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
韵美。 12.D13.B14.(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
里呢?或:况且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准确
译出“且”“安”“千里”各 1 分,语句通顺流畅 1 分) (2)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
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准确译出“良
实”“是以”“简拔”各 1 分,语句通顺流畅 1 分)15.C(乙文重在晓之以理) 江苏省常州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
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
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
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
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
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
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
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
不加节制,乱来。
( 1 ) 解 释 下 列 加 粗 的 词 语 。 ① 曲 肱 而 枕 之 ( ) ② 威 武 不 能 屈
( ) ③ 军 于 城 父 ( ) ④ 士 不 可 以 不 弘 毅
( ) 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 ) (2)用现
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
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称
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
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1)①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②使…屈服;③驻军、驻扎;④弘,广大。毅,强毅;⑤批
评、指责。(2)①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②把实现仁作为
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3)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贱
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
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4)D。 南京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古诗文
阅读(10 分)梦赏心亭①[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酒边多说乌
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
千门②柳色深。[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
曾登临赋诗。②千门:众多宫门。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
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
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
而胜?莫若王谢④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
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⑤,
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
有一戒存。[注]①几希:很少。②未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
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
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
名:指政治清明。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7.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
(2 分)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B.
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C.常指男性美
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D.地名,在今青海省。这
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8.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
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
者几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
题,你一一回答了他。(4 分)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
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你:还有像
王谢两公那样“(1)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小
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你:(2)属于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7.(2 分)A8.(4 分)示例: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
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每句 1 分)9.(4 分)(1)(1 分)用实心办实功 (2)(1 分)骚人赏
(2 分)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
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 江苏省盐城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3 题。(16 分)【甲】景春曰:“公
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
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三则》)【乙】同敞①“有文武
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
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
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
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
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选自《明史·张居正传》,
有删改)【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
臣 。 9. 解 释 文 中 加 点 的 词 。 ( 4 分 ) ( 1 ) 往 之 女 家
(2)或败奔 (3)
同 敞 危 坐 不 去 ( 4 ) 适 同 敞 自 灵 川 至
【答案】(1)通“汝”,你,你的(2)有时(3)离开(4)恰逢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2 分)虽 异 室 声 息 相 闻 两 人 日 赋 诗 倡 和【答案】虽异室/声息相闻/两
人 日 赋 诗 倡 和 11. 下 列 句 中 加 点 字 意 义 或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组 是 ( 2 分 )
( )A.行天下之大道 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B.是焉得为
大丈夫乎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C.乃幽之民舍 乃
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D.岂不诚大丈夫哉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
讽齐王纳谏》【答案】D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1)军中以是服同敞。(2 分) (2)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3 分) 【答案】
(1)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2)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
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13.【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
文 “ 威 武 不 能 屈 ” 的 事 实 论 据 ? 请 结 合 选 文 内 容 说 明 理 由 。 ( 3 分 )
【答案】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
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