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分层练习)(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分层练习)(解析版)

ID:451543

大小:96.03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 09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练) (一)热身练 一、【2019·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表 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 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 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 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 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 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于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 “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担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十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 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是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子,现在托给人家。 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 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 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 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 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好好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还吃着大锅饭。”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铁饭碗!”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 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功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 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 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选自《十月》1984 年第 6 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以自由流动的溪水所带来的“水草野树”以级“生命的欢喜”,暗示着农村的新 气象。 B.小说中“一路拱着腰身”等动作描写,以及“真是日日清,月月结”等语言描写,为下文表妹承包洗衣 服这件事做了铺垫。 C.表姐两次提到乡下空气“新鲜”,第一次是出于客套,第二次提到时,表姐对农村的好已有了更多体会。 D.表妹说的“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流露出对自己得不到休息的些 许不满。 2.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 1.D 2.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从背着手、做派头等,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 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 3.赞扬了劳动之美;肯定了勤劳致富的观念;赞美了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讴歌了正在变革中的伟大时 代。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 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 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也流露出对自己得不到休息的些许不满”曲解文意,结合原文分析,可见 表妹对这种承包制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非常满意,侧面表现了表妹的勤劳。故选 D。 2.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了故事情节就抓 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点;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环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 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 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要注意人物 形象的衣着、外貌、神态等外在形象。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小说中表姐是陪衬主人公的 次要人物,但是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从身份上说,表姐长在农村,但是现在在城市工作生活;从人物言行上看,面对生活在农村的表妹,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感和自得的神情;在陪表妹洗衣服这件事上,虽然也很 勤劳能干,但是出于矜持和骄傲,开始是袖手旁观;听到表妹收入很高后,又焦急不安,表现出渴望改变 自己生活的迫切心情,体现出她的庸俗和讨好的一面。 3.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主题思想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分 析人物形象,分析好了人物形象也就抓住了作者写作的目的,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 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同时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 型社会环境可以分析时代和人物精神风貌;同时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 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本题说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 情。小说中,表妹洗衣服踏缝纫机,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从她与表姐快人快语的对话中,见出她是一个 性格直率的人,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对中国传统农村妇女的礼赞和肯定;小说写于 1984 年, 从时代背景方面,作者创作这篇小说也是为了表现农村改革开放后的人们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巨大变化。 二、【2020·山西省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 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 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 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 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 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 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交给我,我什么也交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 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 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 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 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 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她挂花了!”二菱带着哭声喊。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接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 时失去了力量,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 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 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 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 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 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没有吃过这么新鲜的东西。他们冲着 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 里来了。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 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 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弦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 年 8 月于延安 (有删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小说开头这一景物描写,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 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B.本文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读来一点儿也没有那种凄惨的感觉,相反,使人感觉更多 的是那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C.文中两次写老头子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是为了强调人物悠闲惬意的状态,有效地迷惑了鬼子,为后文 写鬼子轻易上当作了铺垫。 D.老头子多次对两个女孩说不怕只是为了安慰她们,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害怕被鬼子发现,从他身体往 上蹿了蹿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5.小说中的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孙犁的笔下,即使是战斗也被写得如诗如画,极富诗 意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意美”的具体表现。 【答案】 4.D 5.①智勇双全。面对鬼子的封锁只凭一条小船来去自如,给女孩报仇时精心策划引鬼子入圈套。②爱憎分 明。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 “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并且付诸实际行动。③精明干练。写老头子年纪虽老,但老当益壮,“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眼睛却特别 的明亮”点出他干练、精明的内在气质。④自信自尊。经历了大风大浪没有出事,以及多次安慰女孩不怕 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水上功夫的自信;女孩受伤后他觉得没脸见人,决心为受伤的女孩报仇,这是他自尊的 表现。 6.①诗意的主题。小说故事情节虽简单,但故事所表现的主题却具有浓郁的诗意美:作品赞扬了中华民族 抵抗外辱、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歌颂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清新的语言。本文的语言是散文诗一样的,凝炼、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 美和音响效果。小说的开头用“风清月明”“清爽”“悠闲”“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 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③如画的环境。本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 充分体现了诗的情调、诗的感情。如“月明风清”“一片苇叶”“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充满 了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鲜明生动的意境。④至善的人物。小说中的老头子 虽老,却充满了人情之美。面对敌人,他充满了憎恨与鄙夷,用自己的力量来打击敌人。面对“大菱”和 “二菱”,他又充满了慈爱,像守卫自己的孩子一般来守卫她们,正是这种亲人般的呵护让他的形象在自尊、 英勇之外多了人情的一面。⑤舒缓的情节。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 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负伤报 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的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 【解析】 4.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 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 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D 项,“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理解错误,老头子并 不是紧张,他是真的对自己很自信;“蹿”的动作表现老头子的震惊。 故选 D。 5.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 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特征。解答本题,可以先到文中找出对老头子进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内容,圈出老头子所 做的事情,分析他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有无环境的衬托,有无借助他人对老头子进行衬托。比如,老人 的语言“不怕”、老人的心理活动“大江大海过了多少”,这些内容体现出老头子自信的一面;“我不能送 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这些语言 描写表现出老头子爱面子的一面;“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心理活动表现出老人慈爱 的一面;策划给女孩报仇,表现出老人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的一面。 6.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 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 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发掘。解答本题需要先 解读题干要求,找到挖掘角度,再结合文本作答。首先整体理解小说的“诗意美”,《芦花荡》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 花荡里缓缓的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他以自然清 新的语言,勾勒生活的诗意,描绘人民在艰苦的战争中乐观向上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然后考生可以从主题 表达、语言运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艺术手法、节奏、意境等多角度进行赏析,注意结合 文本,切不可脱离原文。 三、【2020·河南省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摩洛哥王子 徐则臣 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那家伙唱得真不错,嗓子一会儿像刘欢一 会儿像张雨生。模仿田震《自由自在》的时候,我跟上他的那种狭窄、茫然又激越的声音,可以乱真。当 然,跟上之前我给了他十块钱。给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我心疼,十块钱不是小数目。但已经掏出来了, 哪好意思再塞回兜里呢。他看出来我喜欢田震的歌,接下来他唱的都是田震的歌,《执着》《干杯朋友》月 牙泉》《未了情》。从地铁的这头唱到那头。地铁在西直门站停下,我得下车了。 他停下弹奏和歌唱,扭着身子指自己后背。他的夹克上印着五个字:摩洛哥王子。 回到平房,我跟行健说:“见着摩洛哥王子了。摩洛哥在哪儿啊?”行健哼了一声:“我还见着西班 牙王妃了呢。” 米萝已经从他的百宝箱里翻出了世界地图,旧书摊上花两块钱买的。“北非,在北非。头顶上就是西 班牙。” 他把地图摊在我们的小饭桌上,我把脑袋也伸过去。摩洛哥头顶上不仅有西班牙,还有葡萄牙。左边 是浩瀚的大西洋,右边是阿尔及利亚。边境之南是我只在地理课本.上见过的毛旦塔尼亚。 聊完就洗洗睡了。很快我们就把摩洛哥和卖唱的小伙子忘到了脑后。不是记不住,是所有激动人心的 事情最终跟我们都没关系。我们还住在北京西郊的一间平房里,过着以昼伏夜出为主的日常生活。我依然 隔三差五地出没在地铁 2 号线沿线,逢人不备的时候,鬼鬼祟祟地帮我办假证的姑父洪三万打小广告。行 健和米萝也是,他们帮陈兴多打小广告,偶尔我们会在同一条街或者同一条地铁线上碰头。 有一天傍晚,我在西直门站地铁口的背风处吃烤红薯,行健从身后拍了我的肩膀,说: “看见你那个‘摩洛哥王子’了。” “那家伙是不是只有一件衣服?”米萝说。他们看见的也是那件印有“摩洛哥王子”的夹克。“他还 带着个头发乱得像草窝的小女孩。他妹妹?”他们看见他的时候,他正从保温杯里倒水给一个脏兮兮的小 姑娘喝。我哪知道。 “我跟他说起你,”行健说,“他竟然记得。” 我继续吃烤红薯。 “不信?”米萝说,“我们真说起了你。说你给了他十块钱,他没想起来;说你跟着他听田震的歌, 从车头听到车尾,他就一下子想起来了。他说,那个哥们啊,背个军用黄书包。” 看来是真的,那天我的确背着一个军用黄书包。其实那几年我背的都是这个包,就一个包。打小广告 的一套家伙都装在里面:刻着洪三万电话号码的一个大印章,墨水瓶,涂墨水的板刷,印有我姑父电话的 假证业务范围的名片,当然还有纸和笔,以备不时之需。能撒名片的时候撒名片,可以直接盖上个大戳的 时候就盖戳,实在不行,用笔在一切可以写字的地方写上我姑父的名字和他的电话号码。 “那是他妹妹么?”米萝又问,“穿得可不如他啊。” 我真不知道。我也只见过那家伙一次。 秋风乍起,纸片和几片树叶被吹进了地铁口。一群人走出来,像这个秋天的黄昏,有种虛弱的单薄。 最后出来的是一串饱满的歌声。“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没有吉他声,但我 知道“摩洛哥王子”来了。果然,摩洛哥王子和一个扎着两个蓬乱小辫的女孩从地铁站走出来。他在教那 女孩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女孩六七岁的样子,鼻梁不高,脸有点脏,褂子还是用北方乡村里当被面的 花布做的。摩洛哥王子该有二十出头,看上去比行健和米萝大。 “你们呀——”摩洛哥王子说。“来一根不?”行健挥挥右手夹着的中南海香烟。 摩洛哥王子笑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递给那小女孩,说:“过马路注意安全啊。别忘了歌词。” 小女孩犹豫一下还是接住了,然后向他摆摆手:“谢谢哥哥,我记着呢。”跳过马路牙子走到对面去 了。 我们凑在一起抽烟,像一群不良少年。“你妹妹?”我还是问了。 “小花?不是。”摩洛哥王子抽烟的动作很熟练,“地铁里认识的。” “她这样——干啥的?”米萝问。 “要钱的。” “要钱的”就是“乞讨的”。地铁里有各种各样的乞讨者:残疾人;卖艺的,像摩洛哥王子这样;老人; 孩子,比如那个小姑娘,叫小花? “最近老是遇到她。”摩洛哥王子说。 “你为啥要给她钱?”米萝问。 “她说一天下来要不够数,回到家她爸会打她。”我们都火了,这什么爹!哪天好好修理他一顿。 “稍安勿躁。”摩洛哥王子劝我们。“我也想跟小花的爸爸谈谈,小花不让。怕谈过了挨的揍更多。 你们是干啥的?” 我想告诉他我们是做小广告的,行健瞪了我一眼,说:“你叫啥名字?”“王枫。” “你衣服上印着个‘摩洛哥王子’,算啥?” “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得慢慢来。还有吗?再来一根。” 明白了。他只是想象中的“摩洛哥王子”的主唱。但他的广告做得好,八字还没一撇,他就把乐队名 字印到衣服上了。 (选自 2015 年第 9 期《长江文艺》,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要不是碰上个卖唱的,这辈子我都不会关心摩洛哥在哪里”开头,不仅交代事情的起因,还制 造悬念,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欣赏王枫歌唱得不错、给他十块钱的时候“我脸是红的”还“心疼”,这样写既表现了“我”对 工枫的欣赏,又写出了 “我”的吝啬。 C.“我”回到平房跟行健说自己“见着摩洛哥王子了”,行健竟然说他“还见着西班牙王妃了呢”,表明他 根本不相信“我”说的话。 D.小说描写了一群北漂青年的日常生活,也以真实的笔触,反映了这群青年在北京所从事的职业状况,表 现了北漂生活的不易。 8.小说在刻画王枫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9.小说写的是一个卖唱的北漂青年的平常事,却用了“摩洛哥王子”这样一个题目,请探究以此为题的作 用。 【答案】 7.B 8.①心地善良。帮助乞讨的小女孩小花。②做事理性。对于“我们”都火了,打算哪天好好修理小花的父 亲一顿,王枫让“我们”稍安勿躁。③热爱音乐。想组建自己的乐队,并给乐队提前想好了名字。 9.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贯穿全文,结构严谨。②突出了王枫内心的美好.反映了他的精神追求。③肯定了王 枫对理想的追求,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7.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 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又写出了‘我’的吝啬”错误,不是吝啬,是因为我只是帮助姑 父打小广告的,也没有钱。故选 B。 8.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 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 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先总体概括人物形象,然后逐点 结合文章分析。本题,“摩洛哥王子笑笑,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递给那小女孩”“过马路注意安全啊。别忘 了歌词”“小女孩犹豫一下还是接住了” “小花?不是” “地铁里认识的” “她说一天下来要不够数,回 到家她爸会打她”,可以看出王枫心地善良。“我们都火了,这什么爹!哪天好好修理他一顿”“稍安勿躁” “我也想跟小花的爸爸谈谈,小花不让。怕谈过了挨的揍更多……”,可以看出王枫的理性。“那家伙唱得 真不错,嗓子一会儿像刘欢一会儿像张雨生”“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得慢 慢来……”,可以看出王枫热爱音乐。 9.本题考查探究标题的作用。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 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 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 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文讲述了“我”、米萝和行健是每天在大街上昼伏夜出, 专职打小广告、办假证的社会最底层人员,遇到了卖唱的流浪歌手王枫和在街头乞讨的小女孩小花。表达 效果上,“他停下弹奏和歌唱,扭着身子指自己后背。他的夹克上印着五个字:摩洛哥王子”,“摩洛哥王子” 一个具有异域风情的名字和王枫的身份和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上,从开头到结束, “一直想整个乐队,叫‘摩洛哥王子’,我是主唱。不过得慢慢来。还有吗?再来一根”,这个题目贯穿全 文,结构严谨。人物形象上,王枫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可是他的心灵纯洁而美好,他一心想帮小花, 且在生活的底层一直不放弃自己组建乐队的追求。主题上,肯定了王枫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艺术、对 美的渴求,是没有门槛,也没有阶层之分的。 四、【2019·安徽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父吟(节选) 白先勇 翁朴园进到书房里,便径自走到茶几旁边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了下来。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 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徵明画的寒林渔隐图。两旁的对子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苍劲 雄浑: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联语录的是《国父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你们老师———”朴公坐下后,沉思良久,才开言道。“是的,朴公。”朴公说了一句,没有接下 去,雷委员便答腔道。 “‘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孟养———他的性子是太刚 了些。”朴公点着头叹了一口气。 “恩师的为人,实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员说道。 “你们老师,和我相处,前后总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顿了一顿才又说道,“他的为人,我知道 得太清楚。” “是的,朴公,”雷委员答道,“恩师和朴公的厚谊我们都知道。朴公讲给我们晚辈听听,日后替恩 师作传,也好有个根据。”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说起来,那还是辛亥年间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杨蕴秀,刚从日 本回来,他们在那边参加了同盟会,回来是带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 边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自称是‘敢死队’,提出的口号是‘革命倒满·倒满革命’。仲默 的夫人杨蕴秀到底不愧是个有胆识的女子!”朴公说着不禁赞佩地点了几下头。“仲公的夫人确实是位巾 帼英雄。”雷委员也附和着称赞道。 “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孟养和我呢,就打 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 满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肃。我们几个人都换上了短打,连杨蕴秀也改了男装。大家几杯烧酒一下肚,高谈 国家兴亡,都禁不住万分慷慨起来。你老师最是激昂,我还记得,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一拍, 拉起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歃血为盟,对天起誓:‘不杀满奴,誓不生还。’ 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来,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师年纪 最小。是老幺。他那时才不过二十岁———” “哦?”雷委员惊讶地插话道,“我倒不曾知道,原来恩师和朴公、仲公,还有这么一段渊源呢!” “你哪里能得知?”朴公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银髯,笑道,“那段过往,确实是我们三个人的秘密。那 晚我们才等到十时左右,城东工程营那边便突然间枪声震响起来了。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 也纷纷拥了出去。混战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势已定,武昌城内,到处都飘满了我们革命军的白旗了。 于是我们一队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经过黄鹤楼的时候,你老师突然兴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 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 着一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 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来喝了一口铁观音。 “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师那些事迹竟埋没了,”雷委员说道,“这些都该写入传里去的。” “可以写,”朴公点首赞许道,“那次起义,虽然事出仓猝,由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闯成了革命, 可是也就是那么一闯,却把个民国给闯了出来呢。不过,平心而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 ———”朴公竖起了一双寿眉,举起了大拇指说道。 “恩师的才智实在是令人钦服的,”雷委员说道,“只可惜还没能展尽就是了。” “他倒真是做过了一番事业的。不过这不能怨天尤人,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养———”朴公深 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确实太刚烈了。” 说完朴公和雷委员对坐着,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来,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员才轻轻地喟叹了一声说道: “不过———今天的公祭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竟也亲自 来了。” “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也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们了。他们几个送来的挽联,挂在灵 堂里,我倒看到了。虽然王钦之和你老师有过一段恩怨,可见他对你老师也还是十分推重的。” “是的,朴公。”雷委员赶忙应道。 “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你去告 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裳佩 挂是要紧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 送走雷委员,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骚然地抖响起来。 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 来…… (选自《台北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冬日落晖中凭吊战友的朴公是一位老将军。黄昏是一天之暮,冬季是一年之暮,年迈是人生之暮:“迟暮”意象的并用,渲染了浓浓的颓败之气。 B.以物托人,以景衬人。书房中悬挂的文徵明的寒林渔隐图、郑板桥的对联,以及满院的紫竹,这些摆设 与布置烘托出朴公的铮铮傲骨、儒将风范。 C.小说远离“现在”而走进“过去”,构设有明暗交替的两条情节线索,让代表“现在”与“过去”的生 者与死者交替亮相,刻画其性格,塑造其形象。 D.小说以作者的全知视角来写人物的对话,把第一人称的半知视角纳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之中;让人物 在特定的环境中活动,让性格在叙述中凸显。 11.请结合文本,分析王孟养等人在参与辛亥革命时的形象特征。(★) 12.请结合文本,分析蕴含在文中的家国情怀。 【答案】 10.A 11.①义:抱定死心,有民族大义;效桃园结义,有兄弟情义。②智:秘藏炸弹,乔装进城。③勇:勇携 武器,参与革命,跃上名楼,挥刀狂呼。 12.①故土情结。王孟养的临终遗愿,体现出了故国之思、怀土恋乡之情。②文化情怀。书房古雅的布置 既能反映出中国传统特色,又可见人物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与固守。③报国之志。不惧牺牲踊跃参与革命, 矢志不渝承继中山先生遗志,这是报效国家的表现。④家国同构。小说立足历史价值,来描述人物的丰功 伟绩,把个人经历和民族、国家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 【解析】 10.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 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 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 项,“渲染了浓浓的颓败之气”错误。结合文本 最后一节内容分析,这样的环境塑造,为下文“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 佚事来……”渲染氛围,留给人想象的空间,不是为了渲染颓败之气的。故选 A。 1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 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 结。结合“在四川召集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自称 是‘敢死队’,提出的口号是‘革命倒满•倒满革命’”“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一拍,拉起我和仲 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歃血为盟,对天起誓:‘不杀满奴,誓不生还。’那时倒真 是都抱了必死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分析,王孟养等人在参与辛亥革命时,有民族大义,有兄弟情义;结合“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孟养 和我呢,就打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分析,王孟养等人在参与辛 亥革命时充满智慧;结合“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吗?’说 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 ‘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分析,王孟养等人在参与辛亥革命 时勇敢、爱国等。 12.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中 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 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从而了解 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分析,体现浓浓的故土情结; 结合“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联,联语录的是《国父遗嘱》: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分析,体现中国传统特色,及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与固守;结合“在四川召集 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自称是‘敢死队’,提出的口 号是‘革命倒满•倒满革命’”“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 在这里等死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纷纷拥了出去”“你老师突然兴致大 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 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不过——今天的公 祭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竞也亲自来了”“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 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等分析可知,这是报效国家的表现,有报国之志,把个 人经历和民族、国家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 五、【2019·西藏自治区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车 祸 (日本)东野圭吾 事情发生前,没有任何预感。 那天早上 8 点半,平介下了夜班,回到家中,他马上打开了电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想看的,只是想 知道昨天相扑比赛的结果。今年已经步入 40 岁的平介相信,今天也一定和之前的 39 年一样,是个平淡无 奇的日子。 有一个频道是他每次下夜班后必看的。那是个对文艺界丑闻、体育比赛结果等集中播报的频道,内容 很浅,但是涉及面很广。但是,今天画面上出现的,并不是平日里播音员的笑脸,而是一个积雪的山地。出什么事了?平介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不过他并不想详细了解事由。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他所关注的 力士赢了没有。 平介在一家汽车零件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作。一年前,他被提升为组长。这周轮到他们组上夜班了。 这一年,平介的工厂经营状况出奇地好,像平介这样身在第一线的人变得忙碌不堪,加班一两个小时是家 常便饭,有时甚至会加班 3 个小时,有时加班费比基本工资还多。 但是,在工厂里待的时间长,就意味着在家待的时间短,平介很难和妻子直子、女儿藻奈美一起吃晚 饭。如果是夜班的话,早上 8 点钟就能到家,正好赶上藻奈美吃早餐的时间。边和马上要升入小学 6 年级 的独生爱女聊着天真的话题,边享受着妻子亲手做的饭菜,这对平介来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快乐。下夜班 后的疲惫,在看到女儿的笑容后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正因如此,下夜班后一个人吃早餐让他觉得没有味道。这样无聊的早餐从今天起要持续 3 天,因为直 子带着藻奈美回长野的娘家去了。她堂兄病故了,她要赶去参加堂兄的葬礼。 本来说好是她一个人去长野的,但就在快出发时,藻奈美忽然嚷着也要去。她说她想在那边滑雪。女 儿好不容易有了个春假,可自己工作太忙,一直没能陪家人游玩。因此,对平介来说,这未尝不是个补偿 的机会。于是他决定一个人忍受寂寞,让藻奈美和妻子一起去。 他一边享受着熟悉的味道,一边调高了电视的音量。画面中那个主持人在说着什么,但是,他脸上却 不见了平日的笑容。平介对此还是没太在意,只是心不在焉地想着,有关昨天体育赛事的报道还没开始吧。 画面被切换了,好像是刚才看到的积雪山区。一个穿着滑雪服的年轻男记者,身后有许多身着黑色防 寒服的男子正来来回回地忙碌着。“这里是事故现场。今早 6 点左右,一辆由东京开往志贺高原的滑雪游 大巴发生了坠崖事故。这辆大巴属于总部设在东京的大黑交通公司。”听到这里,平介的脑海里产生了轻 微的混乱。因为几个关键词陆续飞进耳朵里——志贺高原、滑雪游大巴、大黑交通…… 这次回娘家,直子一直犹豫着一件事,那就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碰巧直子有个朋友在旅行社工作, 于是便去拜托她。结果真就碰到一辆滑雪游大巴上还有座位。听到还有空座,直子高兴得直拍手。没错, 她说了,是大黑交通,是 11 点从东京站出发开往志贺高原的滑雪游大巴。 想到这里,他全身倏地一下热了起来,随后浑身冒汗。他感到心跳在加快,能清晰地感觉到耳根后面 的脉搏在跳动。平介将跪在地上的双膝滑到电视机前,他不想漏过报道的任何细节。 平介已经完全没有了食欲。虽然口渴得不行,但也顾不上喝水了。他现在深深陷入了一种切实的感觉 之中——这场悲剧可能和自己有关。他一面害怕着杉田直子和杉田藻奈美的名字被读到,一面用四分之三 的心在想:怎么可能呢,这种悲剧应该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平介伸手拿起了电话台上的电话,想打给直子的娘家。说不定她们已经到那边了,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不,应该说他心里祈祷着事实就是如此。抓起话筒,刚要按号码键,他又停住了。他无论如何都想 不起直子娘家的电话号码了。只记得,那是个编成顺口溜之后非常容易记的号码,尽管他也曾经记住过, 可是现在,他把那个顺口溜给忘掉了。 没办法,平介只好从旁边的彩色整理箱中翻出了电话簿,他终于找到了想找的号码。先是区号,最后 四位数是 7053。看了之后平介还是没能想起那句顺口溜。 平介再次拿起话筒,正要拨号,电视中的播音员又说话了。“据刚刚得到的消息,之前被送往长野中 央医院的一对疑似母女的二人名字应该是杉田——” 平介放下电话,坐直了身体。女播音员再说什么,他已经完全听不见了,耳边一直有个声音在响,过 了良久,他才注意到那是自己喃喃自语的声音。 啊,想起来了。7053 是直子名字的谐音。 又过了两秒钟,他猛猛地站起身来。 (选自东野圭吾《秘密》,有删节) 13.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平介相信今天和“之前的 39 年一样,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这儿的“平淡无奇”四字一语双关,起到 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 B.本来说好是妻子一个人回娘家的,但就在快出发时,女儿“忽然嚷着也要去”。作者这么理,表现了女 儿的任性和不懂事,也同时点明悲剧发生的原因。 C.作者多次写到平介“想不起直子娘家的电话号码”,也想不起电话号码编成的顺口溜,直到最后才想起 来,这样写意在说明平介的粗枝大叶和不拘小节。 D.小说笔锋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蕴含着巨大的冲击力。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灾难毫无征 兆地骤然而至,写出人世的无常,让人印象深刻。 14.小说前半部分用不小的篇幅写平介看电视的情节,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5.小说中的平介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13.D 14.①对情节的发展起作用,使下文平介发现“车祸”发生的情节非常自然;也为后文情节突转作铺垫, 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②对刻画人物形象起作用,刻画了平介这个生活平庸、爱好单一的中年男子的形象, 使这个形象显得真实感人。 15.①工作勤奋,不辞辛劳。常常深夜加班,补贴家用,被提升为组长。②关爱家人,有责任心。对妻子女儿关爱有加,虽工作繁忙仍抽时间陪伴家人。③爱好单一,生活面狭窄。工作之余只喜欢看看电视上的 体育赛事。 【解析】 13.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 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 项,“强调今天和往日并没 有什么不同”理解错误,“平淡无奇”暗示对平介来说看起来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从后文的情节 来看,其实大为不同。B 项,“表现了女儿的任性和不懂事”理解错误,主要是点明悲剧发生的原因。C 项, “意在说明平介的粗枝大叶和不拘小节”不正确,此时应是紧张所致。故选 D。 14.题干问的是“小说前半部分却用不小的篇幅写平介看电视的情节,为什么”,这是考查小说情节安排的 作用,也是考查段落的作用。先找到设题的区域,文章前半部分用不小的篇幅写平介看电视,而平介因看 电视而得知“车祸”,这就让平介得知“车祸”这一事情故显得非常自然,为下文情节的突转作了铺垫,同 时上文说“有一个频道是他每次下夜班后必看的。那是个对文艺界丑闻、体育比赛结果等集中播报的频 道……”,工作之余只喜欢看看电视上的体育赛事,这一内容就表现出人物爱好的单一、生活面的狭窄,使 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分析文段的作用可以从三个角度去思考:首先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 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然后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 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 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最后应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15.题干问的“小说中的平介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这是考查人物形象。考生可以圈出文中直接写人 物的内容,也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衬托。从为人的角度来看,如“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想看的,只是想 知道昨天相扑比赛的结果……有一个频道是他每次下夜班后必看的。那是个对文艺界丑闻、体育比赛结果 等集中播报的频道,内容很浅,但是涉及面很广”,工作之余他只喜欢看电视上的体育赛事,可见爱好单一, 生活面狭窄;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如“边和马上要升入小学 6 年级的独生爱女聊着天真的话题,边享受着 妻子亲手做的饭菜,这对平介来说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快乐。下夜班后的疲惫,在看到女儿的笑容后马上就 烟消云散了。……正因如此,下夜班后一个人吃早餐让他觉得没有味道”,可见他应是一位关爱妻女,有责 任心的人;从工作的角度来看,如“平介在一家汽车零件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工作。一年前,他被提升为组 长。这周轮到他们组上夜班了……这一年,平介的工厂经营状况出奇地好,像平介这样身在第一线的人变 得忙碌不堪,加班一两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会加班 3 个小时”,常常深夜加班,补贴家用,被提升 为组长,可见工作勤奋,不辞辛劳。 点睛: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题目,首先要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有正面和侧面两大种,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主要是环境的衬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考生可以在 文中圈出这些句子,然后进行归纳,就可以概括出答案。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使用文中的事实对人物的特 点进行解释和分析。比如本文中,对平介的形象分析可以从家庭、工作以及业余爱好等几个角度分析。 (二)过关练 一、【2020·全国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望星空 聂鑫森 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 他家住在这栋 20 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才好安置一台体量不小 的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动的星。 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60 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桩,又干了五年。 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 领导和同事祝贺他:“你和嫂子牛郎织女了几十年,也该去朝夕相守了。” 他忽然老泪纵横,说:“牛郎织女都老了,聚与别都习惯了。哎,离开‘望星空’我就再也回不来 了。” “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位时它进行跟踪、侧 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 卫星是天马神骥。 儿子耿小星是本地一家私营企业的董事长,在父亲告老还乡之前,特意为父母在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 顶层的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望星空。” 耿星河说:“知父莫如子,好!” 耿星河出生在一个秋夜,正星斗满天,当语文老师的父亲浮想联翩,从古诗“耿耿星河欲曙天”中拈 出三个字组成儿子的姓名。姓名似乎成了一个先兆,耿星河读小学、中学时,对天文星象兴趣盎然,是业 余天文小组的铁杆成员。耿星河大学读的是宇航动力专业,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分配到卫星测控中心。 几十年飞快地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 才能团聚。领导多次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来,他都婉谢了。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 学校,离不开一拨接一拨的聋哑孩子。作为一名模范教师,她的口语和手语出类拔萃,为不少残疾的孩子 找到了光明,到了“望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 耿星河揖别“望星空”时,不禁想起宋词里的两个句子“去也终须去,往也如何往”,心头涌出淡淡的悲凉。他交接了全部资料、图纸、手稿,征得领导同意,只带走了他在内部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轨道 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眼力却如至交好友。他在一种复杂的心情中 回到故乡,回到妻子和儿子身边。 每晚十时,芦管会准时来到露台,和耿星河并排坐在一把长靠椅上。 “星河,歇歇吧,我想听你讲牧星人的故事。” “谢谢你。这顶层住房多好,‘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唐代沈佺期《夜宿七盘岭》中的句子。好记性!” “夫人在古诗词造诣上远胜于我。白天无星可看,承你指点,我专读古人写有关日、月星、风、云的 诗。” “聊解思念之情。” “是啊!” “我现在对宇航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的先生是个牧星人。” 耿星河双眼蓦地发亮,说:“谢谢。我来讲一件难忘的事,十多年前的秋风黄瑟时,我国一颗遥感卫星 突发故障,在太空中急速翻滚,星上的能源完全消失,只有阳光照射到太阳能帆板时,才有几秒钟信号反 债。” “这可怎么办呀?” “如果不抓住每次几秒钟的卫星加电时间,注入控制指令,价值十几亿的卫星将成为毫无用处的太空 垃圾。” “哦!” “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段,于是,我们指令 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行。你猜,这次太空费了多长时 间?” “猜不着啊!” “69 个日夜!” 芦管像小孩一样鼓起掌来,大声说:“太奇妙了!” 耿星河无端地叹了口气。 “星河,是不是你觉得你像那颗能量消失的遥感卫星,整天闲着,慌慌的?” “是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你还不能称老,还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事。”芦管的嘴角忽然露出笑意,说:“你知道吗?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聘义务辅导老师。我 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你想去吗?” “想,培养未来的牧星人,好事。” “我已经替你报了名。” “真的吗?” “真的。” 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 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 (摘选自《百花园》2018 年第 10 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简洁明了,既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耿星河,又用“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巧妙点题, 充满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在人物对话中多次引用诸如“山月临窗近,天河人户低”等诗句,既点明了人物的知识分子身份, 也使得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 C.儿子耿小星特意置办了一套顶层的房子并在露台上安置了一架远程望远镜,小说中的这一情节安排,表 现了儿子的孝心,推动了情节发展。 D.少说中耿星河向妻子讲述的用 69 个日夜营救一颗遥感卫星的故事,在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的同时,还突 出了我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的主题。 2.耿星河的个性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小说作概括分析。(★) 3.小说以“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结尾有何妙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D 2.①执着工作,乐于奉献。耿星河在艰苦的大西北为“望星空”工作了一辈子,本该退休的他主动要求又 工作了五年。②尊重妻子。耿星河和妻子分居两地,知道妻子关爱聋哑孩子,离不开聋哑学校,放弃了把 妻子调到身边来的机会。③老当益壮,甘当人梯。耿星河非常乐意到青少年宇航科普馆担任义务辅导老师, 培养未来的牧星人。 3.①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结尾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环境,烘托出耿星河决定去青少年宇航科普馆担任义 务辅导老师后的愉悦心情。②从情节发展看,开头耿星河“眺望星空”引起回忆,中间穿插耿星河“望星 空”的工作和其回来后“眺望星空”的具体描写,结尾使得小说结构圆合自如。③从表达技巧来看,“满天星光灿烂”与“眺望星空”前后呼应,既照应了题目;④从主题上看,“望星空”既是对过去航天人工作的 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升华了主题,给人想象空间。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 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 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 项,“还突出了我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的主题” 错误,小说主题分析失当。小说中“耿星河向妻子讲述的用 69 个日夜营救一颗遥感卫星的故事”这一情节, 以及本文的全部内容都是在歌颂我国航天人的奉献精神,而非凸显我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这一主题。故选 D。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 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 总结。结合“耿星河供职的单位在大西北,代号为‘望星空’。60 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桩,又干 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分析可知,耿星河执着工作,乐于奉献。 结合“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领导多次 征求他的意见,要把远在老家的妻子调来,他都婉谢了。他知道妻子离不开那所聋哑学校,离不开一拨接 一拨的聋哑孩子”分析可知,耿星河尊重妻子。结合“这里的一座青少年宇航科普馆即将建成,有展览、 讲座、仿真操作等项目,正招聘义务辅导老师。我报了名,有聋哑学生来参观,我可以给他们讲解……耿 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分析可知, 耿星河老当益壮,甘当人梯。 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 要求,如本题“小说以‘夜渐深,满天星光灿烂’结尾有何妙处”,需要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结合人 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回答该类问题,须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文体特征考虑,结 合小说情节通常的特点,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 的戏剧性、可读性;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贯穿情 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另外还须关注开头、中间、结尾这种特殊段落 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 了不起的牧星人啊’”分析可知,结尾描写了优美、宁静的环境,烘托出耿星河担任义务辅导老师后的愉悦 心情。结合“只要是老天不下雨不落雪,每晚八点,满头华发的耿星河,就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他家住在这栋 20 层楼的顶层,只有顶层才有一个宽大的露台,只有宽大的露台才好安置一台体量不小的 远程望远镜,只有远程望远镜才能让他看清那些动和不动的星”“特意为父母在同一社区置办了这套顶层的 房子,置办了一架远程望远镜放在露台。‘爹,你回到老家,想念老同事了,可以夜夜眺望星空’”“到了‘望 星空’来她会无用武之地”“经过持续的仿真分析,我们终于掌握了规律,准确预测出卫星最大的供电时间 段,于是,我们指令望远号测量船在南半球上捕获卫星,注入遥控指令,让卫星恢复正常运行。你猜,这 次太空费了多长时间?”“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分析可知,开头耿星河“眺望星空”引起回忆,中间穿 插耿星河“望星空”的工作和其回来后“眺望星空”的具体描写,结尾使得小说结构圆合自如。小说的主 人公耿星河,又用“必须到楼顶的露台去眺望星空”巧妙点题。结合“60 岁本该退休,他和领导软磨硬缠 桩,又干了五年。朔地雪冷风寒,过早地染白了他的头发,刻皱了他的脸”“‘望星空’是不为外人所知的 卫星测控中心,从卫星升空直到他完成使命,全方位时它进行跟踪、侧量、控制,以及运行中的故障诊断 与维修。他们自称牧星人,浩渺的天宇是牧场,大小星系是河流、溪涧,卫星是天马神骥”“几十年飞快地 过去了,他和妻子芦管一直是两地分居,如银河两岸凝目相望的牛郎织女,只有探亲时才能团聚”“只带走 了他在内部出版的一本书《卫星机动轨道的测算与修正》,那里面密布着令外人感到乏味的数据,而在他眼 力却如至交好友”等分析,“望星空”是对过去航天人工作的肯定;结合“耿星河禁不住仰天大笑,说:‘我 太开心了!多谢夫人给我补充电源,你也是了不起的牧星人啊’”分析可知,是对未来的期待,升华了主题, 给人想象空间。 二、【2020·赣榆智贤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内当家 王润滋 锁成老汉六十岁了,一辈子心眼儿窄巴,经不住个大事儿。会计账上,他家的户主姓名写的是李秋兰, 他老婆。连领粮领钱用的手戳都是。 这几年,庄稼人兴在院里打机井,手一按就冒水,洗衣濯菜不出门。别人都打,问他,他说:“等问 问内当家。” 锁成对老婆,不光嘴上称道,心里也佩服。她实在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大片脚,二毛子,小他十好 几岁。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屋里屋外,她一个操持。冬添棉,夏换单,房上缮草,猪崽入圈……百样 事,她心到手到,滴水不漏。几十年来,小日子过得严丝合缝。不该破费的,苍蝇衔不出一粒米;该花销 的,男子汉没她气魄大。内当家,是锁成叫惯了的称呼,其实内外都当家。 动工打井的头一天晚上,锁成推开筷子碗,往后一仰,架起二郎腿,点上一锅子烟听起广播来。可听 着听着,不知咋烦了,“嘎叭”一声把开关拉死了。内当家在刷碗,正听在瘾头上,“嘎叭”一声又把开关拉开了。然后,一边刷,一边细细地听。 锁成老汉烦透了,嗞嗞地抽着烟,一袋接一袋,不歇气儿。往炕沿上磕第三锅烟灰的时候,随手又把 开关拉死了。 内当家火了,冲进里屋来,在围裙上擦着手:“你这人真是,自个儿不听,也不叫人家听!” 锁成支吾着:“俺、俺头痛,想睡觉哩。” 内当家火气立刻消失了,伸手去按他的前额瓜:“不热。恶心么?” 锁成含糊不清地答应着:“唔,唔……” 内当家说:“俺给你烧绿豆汤。真是的,啥事不用你操心,上的哪门的火!……” 一会儿,绿豆汤端上了,还加了两勺糖。锁成足足喝了两海碗,喝得汗淋淋的,躺下了,可一宿没睡 着,翻过来,覆过去,眼珠子溜滑,烟灰磕了半窗台。天傍亮,终于忍不住,把老婆推醒了:“新槐妈…… 俺、俺跟你商量个事儿哩。” “说呗!” 锁成为难地看了看老婆,又低下头,半天没装好一锅子烟。 内当家急了,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 锁成憋足勇气说:“咱那井,别打了。” “咋?” “你没听喇叭匣子里喊的啥?” “啥?” “俺不说你也明白。” “说!说晚了不喜得听!” 锁成把嘴往老婆耳边凑了凑,小声说:“蒿山的地富分子都摘帽了,连蹲过八年大狱的赵百万都在 内。” 内当家点点头:“嗯。” “现时,人家又吃香了,跟咱贫雇农平起平坐呢!” 内当家咬咬嘴唇:“嗯。” 锁成点上烟,咝咝抽。一边抽,一边说:“就为这,咱这井别打了,别把劲出瞎了!” 内当家愣了。 “唉,你这人真死心眼儿!挑明了说吧,这房还不知姓啥哩!刘金贵注还没死,听说他儿子在日本,开 家大饭店,挺有钱。他给县上捎回辆小鳖盖子车,还有电视机啥的。再说,就算他死了,还有儿孙后代呀!这房,不保险哩!” 内当家说:“你净瞎寻思!” “瞎寻思?你不见上头的政策,像吃奶孩子的脸儿,一天十八变!吃不准哩!咱家的事儿,从来是大 小都你说了算,俺服气!这遭听俺一回,啊?保准吃不了亏。” 内当家突然笑起来。 锁成懵了:“笑啥哩?” 还笑!笑得格格的,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用拳头擂着老头子的脊背,擂得咚咚响。 锁成慌了神儿,伸手去捂老婆的嘴:“笑啥哩?笑啥哩?你痴啦!左邻右舍都是耳朵,你就不怕…… 唉!笑啥哩!” 内当家擦着泪儿,狠狠瞪了老头子一眼:“你呀,神经病!白赚俺两碗绿豆汤!俺就不信日头能跟西 边出!俺就不信新社会还能不向着咱老百姓?老头子,没事瞎嘀咕,睡你的省心觉吧!啊?” 天放明,内当家下了炕,高声大嗓地冲对面房喊:“新槐,日头照腚啦!” 小儿子新槐扣着扣儿走进来:“妈,做啥?” 内当家掏出钱,塞进儿子手里:“去,买盘鞭!” 乡下盖房上梁,一般人家都放鞭炮,以示吉庆。打井放鞭,老辈子没这讲究。老辈子没有的,李秋兰 家做。她叫儿子用竹竿挑起长长的一串小红鞭子,站在院当央,点着。鞭声爆豆似的响了,引来满村看热 闹的人。一群孩子围在下边抢落下的那些。满院子纸花飞扬,硝烟弥漫,火爆透了! 人们私下里咬耳朵。谁都吃不透,这个手紧如锁的把家婆,今儿怎么舍得拿票子闹光景…… 鞭串快燃尽了,内当家抓过一把锨,推进老头子怀里,朗声朗气道:“槐他爹,动土吧!” 不知怎么的,锁成也有劲了,一锨铲下半尺深…… 早晨的阳光落满小院。圈里的猪吃饱了食,在猪圈墙上蹭痒痒。大白公鸡站在墙头上,抻着脖子打鸣。 盘满草棚顶的葫芦叶儿上,兜满夜里落下的露水珠儿,风一刮,噼哩叭啦往下滚,像掉银豆子。挂在檐下 的棒棒穗子,闪着金火火的光…… (选自《人民文学》1981 年第 3 期,有删改) 注:刘金贵是二人曾经的地主东家,所住房子的原主人。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围绕打井这一主线,叙述了人物之间不同的想法,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心理动态。 B.小说通过磕烟灰、装烟袋等细节描写,形象刻画出锁成内心的为难,暗示他的担忧。 C.面对形势变化,很多群众都有与锁成同样的担忧,小说中作者批判了这种心理态度。D.小说语言很富有生活气息与农村特色,这也使得人物尤其是内当家的语言生动传神。 5.请简要分析李秋兰这一人物形象。(★) 6.请简要分析小说末段的作用。 【答案】 4.C 5.从事事做得滴水不漏(屋里屋外,一人操持或百样事,心到手到亦可)看出她勤劳能干,善于持家(有 能耐、有主见亦可);从“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及说话方式看出她性格直率,做事干脆;从烧绿豆汤并 加糖看出她体贴丈夫;从夜里劝丈夫的话看出她对政府政策的坚信不疑。 6.末段以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农家小院的生机勃勃,展现出农村生活的红红火火;暗示李秋兰夫妇俩打井时 的热切心情和十足干劲;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在国家的好政策下农民未来生活会更加美好的坚定信心。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 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 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 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 项,“面对形势变 化,很多群众都有与锁成同样的担忧”错误,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故选 C。 5.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 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由 “她实在是个挺有能耐的女人。大片脚,二毛子,小他十好几岁。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屋里屋 外,她一个操持。冬添棉,夏换单,房上缮草,猪崽入圈……百样事,她心到手到,滴水不漏”可看出李 秋兰有能耐,勤劳能干,持家有方;由“说话办事儿一斧子一块”“你这人真是,自个儿不听,也不叫人家 听!”“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笑得格格的,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用拳头擂着老头子的脊 背,擂得咚咚响”可看出她性格直率,做事利索;由“内当家火气立刻消失了,伸手去按他的前额瓜:‘不 热。恶心么?’”“俺给你烧绿豆汤。真是的,啥事不用你操心,上的哪门的火!……”“一会儿,绿豆汤端 上了,还加了两勺糖”可知她的体贴和关心丈夫;由“俺就不信日头能跟西边出!俺就不信新社会还能不 向着咱老百姓?老头子,没事瞎嘀咕,睡你的省心觉吧”可看出她对新社会政府政策的坚信不疑。 6.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能力。小说结尾各有不同,其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考虑结尾的艺术效果,应从其 具体内容出发,综合全文,从上下文结构、人物、主旨、氛围、语言、读者等多个层面作答。 内容上,通过写农家小院的猪猪吃饱了食、公鸡抻着脖子打鸣、葫芦叶儿的露珠、棒棒穗子闪着金火火的光,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农村生活的美好;人物上,通过上文李秋兰让儿子买鞭、放鞭, 锁成用锨铲土,暗示李秋兰夫妇要打井的坚定决心和热情的干劲;在主题上,通过前文“俺就不信日头能 跟西边出!俺就不信新社会还能不向着咱老百姓”和本段中农村生活美好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村 在新社会政府的良好政策下生活会更加美好的喜悦和坚定的信心。 三、【2020·扬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种包谷的老人 何士光 一条隐约的山路,从山垭跌落下来,光是一些窄狭的、深深浅浅的石级,折回在长满刺丛的岩石之间。 后来就变成一条沙土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那些低矮茂密的青榈林。最后来到坝子上,成为一条洁净的 石板小路,在溪水潺潺的田畴之中蜿蜒。 这地方叫落溪坪,有三十来户人家。刘三老汉就住在这里。他七十多岁,脸、脖颈和手,都是深褐色 的。他的老伴,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姑娘,都在二十多年前死去了,剩了一个幺女儿,嫁到了五十多里外 的七星场。人们逢到在近旁做活路,就常到他的土坝里来,卷上一匹叶子烟,坐上一阵。后生和媳妇们顺 手操起扁担来,为他把水缸挑满。过路的人知道他和气,也往往向他讨一个火吸烟,或是借一只水瓢来喝 一回凉水。 有好几次,他病了,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要去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终于没有离开,像一 棵坚韧的草茎,在风雨袭来的时候弯下腰去,过后又依然伸直起来。 农历六月的一个午后,刘三老汉躬着佝偻的脊背,握了一只水瓢,一步步往包谷林的深处拥动。泥土 渴透了。包谷的藻红色的罩根一株株地露出来,像爪子一样紧紧地抓住土地。刘三老汉把木瓢贴近一株株 包谷的罩根,把水灌进细根的空隙里。水刚沾着泥土,马上就被吸干了,在周围留下一小圈浅浅的影子。 过后他摸索着出来,在旁边的草埂上慢慢地坐下。去年,落溪坪的庄稼人,托福被允许把庄稼划给一家一 户料理,队长刘诚喜笑眯眯地来到刘三老汉跟前,问三伯要不要也分派一份土地。刘三老汉就要了这一处 半荒的山坡来种包谷。乡亲们先一诧异,跟着就明白了三伯忠厚的用心,是不耽误大家的熟田熟土。 七月半,刘三老汉的包谷,是刘诚喜带人去帮忙扳的。哪知道,在坡上一清点,三十个男子汉一次也 未必能担完。刘诚喜惊愕得好一阵也说不出话,他扳好一挑,就回到坝子上来邀约人。临近黄昏,包谷全 扳回来了,足足五十七挑。这并不算很多,五口之家大抵有这样的收成。可是,这样好的庄稼却是三伯做 出来的,这就不能不叫人吃惊。 可是,就在八月开头里的一天,入夜以后,有人慌慌张张地传过话来,说刘三老汉病了,病得很厉害。 不一会,刘三老汉歇息的屋里都站满了人,从门槛那儿往屋里探望。往昔的日子那样艰难,他不是一次次地都没有死去?好容易到了今天,再说他又收了那么多的包谷,为什么要别了大家而去呢? 他似乎已经不省人事了。他的眼帘垂下来,安详地合着;额头和眼角的那些皱纹不再牵动,凝结着一丝 再不更改的笑意;可是一点也不像病了,仿佛他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可以落心地歇下来。油灯的光亮飘 忽着,在他的脸上变幻着光彩和暗影,使他脸上的笑意更恬静、生动。 这时候,木匠刘诚贵急急忙忙地赶来了。他来到床跟前,俯下身去探望。等到他清楚了事情确实是这 样,就一跺脚回过身来,对大家说: “嗨呀,这咋会呢?前天三伯还找我给他做家什!” “嗯?”乡亲们不明白,“做……家什?” “是呀,”刘诚贵说,“三伯他卖包谷的钱,做两张柜子,一张碗架,一张方桌,四条板凳,是给翠 娥的!” 乡亲们都怔住了,翠娥,就是刘三老汉的幺女儿,六 0 年就嫁过去的,难道说,二十多年了,他心里 还一直挂记着这回事情?翠娥出嫁的时候,一件陪嫁的东西也没有,可是,那时地方上不清静,连衣食也那 样艰难,他才死了妻子和儿女,连自己也病着,是靠了翠娥的照料才活下来,哪里顾得了这些事情呢?万分 想不到,他心里竟然还一直丢不开!这一来,刘诚喜又才想起来,前几天,三伯颤抖的手交给他三十二块钱, 托他还到乡场上的信用社,那不知道是三伯哪一年欠国家的贷款。 一时间,乡亲们似乎明白过来了,感到刘三老汉这一回真要去了。有的女人失声啜泣起来。刘诚喜他 们又弯下腰去,哽咽着声音呼唤: “三伯,三伯!” “三公,三公公!” 后来,人们看见刘三老汉合着的眼帘微微地动了一动,终于慢慢地睁开来。刘诚喜连忙要女人们递过 来一碗水,请了人端到床前去,自己则挪出来打发人去七星场叫翠娥,去乡场上请医生。 不一会,在落溪坪的因为成熟而变得宽厚和深远的夜色里,在那条轻卷着雾岚的、成年累月都静静地 蜿蜒的石板路上,即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几位乡亲分头赶路程,朝西北的青木桠,朝东南的青榈林。赶 紧,赶紧,三伯辛苦一生,还能让他把好日子过下去也说不定…… (节选自《人民文学》1982 年第 6 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长满刺丛的岩石”表明此地的荒瘠,而“洁净的石板小路”“溪水潺潺的田畴”又暗含了 此地百姓的古朴和勤劳。 B.刘三老汉给包谷浇水的情节,描写细腻,写出了他种包谷的艰难,为下文刘诚喜等人帮忙等事件做了铺垫。 C.小说运用多种物象来丰富内涵,“油灯的光亮”暗示刘三老汉生命垂危,流露出他对生命的不舍,营构 了凄凉哀伤的氛围。 D.小说安排木匠刘诚贵这一人物出现, 意在通过他与别人的交流来解释刘三老汉种包谷的原因,进一步丰 富了刘三老汉的人物形象。 8.请简要分析刘三老汉的品质特点。(★) 9.小说结尾对刘三老汉的命运,设置了开放式结局,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答案】 7.C 8.①坚韧顽强:历经变故而依然坚强地生活下来;②和善体贴:与村民相处和睦,分田地时只要荒坡;③勤劳 能干:冒着酷暑种出大量包谷;④诚信守诺:有了包谷收成后归还国家贷款;⑤重视亲情:为二十多年前 的女儿补办嫁妆。 9.①打破封闭结构,提供多种可能,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②设置悬念,激发同情,表现对刘三老汉美好 人性的赞颂;③契合时代,表达作者对善有善报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解析】 7.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 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 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流露出他对生命的不舍”理解有误。文中描写“他的 眼帘垂下来,安详地合着;额头和眼角的那些皱纹不再牵动,凝结着一丝再不更改的笑意;可是一点也不 像病了,仿佛他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可以落心地歇下来。油灯的光亮飘忽着,在他的脸上变幻着光彩 和暗影,使他脸上的笑意更恬静、生动”,从他脸上的笑意可以看出,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之后内心安宁、 恬静,没有对生命的不舍。故选 C。 8.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 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 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刘三老汉的品质特点要结合他所做的事来分析。结合“他的老伴,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姑娘,都在二 十多年前死去了,剩了一个幺女儿,嫁到了五十多里外的七星场”“有好几次,他病了,病得很厉害,人们 都以为他要去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终于没有离开,像一棵坚韧的草茎,在风雨袭来的时候弯下腰去,过后又依然伸直起来”,他历经变故、饱受生活的折磨而依然坚强地生活下来,可见他坚韧顽强。 结合“人们逢到在近旁做活路,就常到他的土坝里来,卷上一匹叶子烟,坐上一阵。后生和媳妇们顺 手操起扁担来,为他把水缸挑满。过路的人知道他和气,也往往向他讨一个火吸烟,或是借一只水瓢来喝 一回凉水”“刘三老汉就要了这一处半荒的山坡来种包谷。乡亲们先一诧异,跟着就明白了三伯忠厚的用心, 是不耽误大家的熟田熟土”可见,他与大家相处很和睦,分田地时只要荒坡,和善而体贴。 结合“农历六月的一个午后,刘三老汉躬着佝偻的脊背,握了一只水瓢,一步步往包谷林的深处拥动。 泥土渴透了。包谷的藻红色的罩根一株株地露出来,像爪子一样紧紧地抓住土地。刘三老汉把木瓢贴近一 株株包谷的罩根,把水灌进细根的空隙里。水刚沾着泥土,马上就被吸干了,在周围留下一小圈浅浅的影 子”“七月半,刘三老汉的包谷,是刘诚喜带人去帮忙扳的。哪知道,在坡上一清点,三十个男子汉一次也 未必能担完……这样好的庄稼却是三伯做出来的,这就不能不叫人吃惊”,他冒着大暑给包谷浇水,包谷产 量惊人,可见他勤劳能干。 结合“刘诚喜又才想起来,前几天,三伯颤抖的手交给他三十二块钱,托他还到乡场上的信用社,那 不知道是三伯哪一年欠国家的贷款”,有了包谷收成后归还国家贷款,可见他诚信守诺。 结合“刘诚贵说,‘三伯他卖包谷的钱,做两张柜子,一张碗架,一张方桌,四条板凳,是给翠娥 的!’”“翠娥出嫁的时候,一件陪嫁的东西也没有,可是,那时地方上不清静,连衣食也那样艰难,他才 死了妻子和儿女,连自己也病着,是靠了翠娥的照料才活下来,哪里顾得了这些事情呢?万分想不到,他心 里竟然还一直丢不开”,为二十多年前的女儿补办嫁妆,可见他重视亲情。 9.本题考查鉴赏结尾的好处。探究结尾的好处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读者等不同角度分析。情节角度:①陡 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 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本题是“开放式”结尾,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种结尾打破封闭结构,提供多种可能,为读者留下想 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意愿来选择合适的结尾,反而能提高读者的参与度与阅读兴趣。 从情节和人物角度看,没有结尾的结尾留下了悬念,作者不愿意写刘三老汉去世,是因为他人性的美好, 他对亲人、对相邻是那么友好和善,为人又讲诚信,生命也很顽强,这样留有悬念的结尾恰恰符合人们的 期望,给读者留下一个美好的希望,也更彰显人物品格的美好,表现人们对他的赞颂。从主题角度看,本 文歌颂刘三老汉美好的人性,表达对善有善报和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样开放式结尾更契合时代要求,突显 主题。四、【2020·陕西省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名连(节选) 西 元 过了不知多久,魏大骡子想起了什么,用已经不那么有力气的声音喊:“罗三闯还活着吗?”好一会儿, 罗三闯哼哧哼哧地爬过来,问道:“连长,叫我干啥?”魏大骡子费力地笑了一下,道:“我知道你一直想 跑,现在,可以跑了。” 罗三闯也笑了,道:“连长你别扯犊子,这黑天瞎火的,我往哪儿跑啊?”魏大骡子说:“你命大,跑 吧。找到咱们的部队,告诉他们,高地上还有人呢!”罗三闯说道:“我可不干。”魏大骡子道:“这是好 事啊,没准就捡条命呢。”罗三闯有点生气了,道:“我罗三闯这条命是跑出来的不假,从伪军跑到国军, 从国军跑到共军,可是,我没对不起任何人,该杀的敌人,我不比别人杀得少。”罗三闯又说:“你要非 让我走,我就走,但你不能说我是逃跑。”魏大骡子闭着眼睛,有气无力地向外摆摆手,道:“快走吧, 找到了咱们的部队,算你立功。”罗三闯流泪了,说:“你要信得过我罗长腿就等我回来!” 过了一会儿,王大心问:“你怎么让他走了?这人可不牢靠。”魏大骡子小声道:“我看,除了他这条 长腿,谁也出不去,将心比心,石头怕是也焐热了吧?” 又过了好久,也不知几点了,王大心推了推魏大骡子,说:“千万别睡啊!天快亮了!”魏大骡子含含 糊糊应了一句,王大心大声说:“大骡子,我也有几句想唠唠!”魏大骡子勉强打起精神,道:“你说吧我 听着呢。” “还记得我父亲不?” “记得,前清举子,有学问,富贵人家。” “土改时给枪毙了。” “真的?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我当时不知道,知道了都是五年以后的事了。” “是咱们的人干的?” “是。” “有那么一两年,我怎么也想不通,想回老家报仇去。后来,这恨就慢慢淡了。我对自己说,历史从 来就不是个很精确的玩意儿,枪毙我父亲的人也许就没做错什么,当时正在打仗,正在你死我活的节骨眼 儿上。” 天快亮的时候,魏大骡子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一脚踏进了东北老家那油汪汪的黑土地里,一株嫩 绿色的小芽尖叫着从黑泥中钻出来,转眼间黑土地一片绿,又慢慢生出金黄色的穗头,整个大地像涨潮一样缓缓升高,一下子变成了金色的汪洋大海。 王大心也做了一个梦。父亲穿着一件深蓝色的粗布中山装,一条绿色旧军裤,臂弯里夹着两三本书, 推开一扇门,里面已经坐了好些学生。教室的墙壁上挂着马恩列斯毛的画像,还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父亲用拳头捂着嘴,咳嗽了几声,进教室去了。 罗三闯在山上走了小半宿,远方的群山山脊泛出浓红色的光,他实在是走不动了,腰和腿像是冬天里 冻硬了的麦秆。隐约之间,他看到山下公路上有美军的卡车和步兵,轰轰隆隆的,就想,要不,投降吧。 他蹲下来,认认真真地把这个念头过了过脑子,好一会儿,他擦了泪,道:“去他妈的,跑了一辈子,再 他娘的跑,良心上过不去。二 O 九四上的一帮子人还等着我呢!” 可是,罗三闯走了没几步,就一头扎在雪堆里爬不起来了。他也朦朦胧胧地做了个梦,他穿着淡黄色 的军装回老家了,老婆孩子从歪歪斜斜的黄泥屋子里跑出来迎接他,他从兜里摸出两三块糖,又从背包里 扯出三尺红缎子…… 巴克仰望着高地,轰炸机在上空盘旋了三圈,没投下炸弹,又飞走了。巴克很困惑。通信员告诉他, 师部接到空军的消息,说高地上没有人,中国人大概是逃走了。又过了半个小时,通信员说,空军那边再 一次确认了这个消息。他想了想,说,那好吧,我们去占领它。巴克小心翼翼地爬上高地时,看到大雪把 高地填满了,看不到坑道,看不到人,看不到武器,总之是什么也看不到。他挥了挥手,让自己人开始清 理战壕积雪,恢复战斗工事。 渐渐地,雪被挖出去,坑道里露出一排排冻死的中国人。他们没有挣扎,也没有试图逃跑,仿佛是在 睡梦中死去的…… 巴克数了数中国士兵的人数,然后找了只木板箱坐好,在笔记本上写道:高地上共有一百五十一具中 国人的尸体,他们全部被消灭了。这是个连一级的作战单位,可是看起来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 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当然,必须诚实地说,不是美国军人消灭了他们,而是严寒!而且,他们一无 所有。 山下的公路上来了大批的美军卡车和徒步前进的陆军。巴克遥望着浩大的队伍,松了口气,他又写道: 可是,逃亡的却是我们。 (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了无名连的战士们在天气极度严寒、缺乏战斗装备的情况下,坚守二 O 九四号高地献出生命的 故事,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 B.王大心和连长唠嗑时谈到了父亲的死,说明在他心中,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父亲的死虽然一度让他想不通,但他最终选择了宽容和原谅。 C.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已经不那么有力气的声音”“吭哧吭哧”“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说明战士 们的身体已经疲惫虚弱到极点。 D.小说写到了三个人的梦,对梦境的描述既表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也暗示三个人即将死去,目的在于突 出无名连战士对家人的深深依恋。 11.小说里的罗三闯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2.小说结尾写巴克在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0.D 11.①他是一名在执行任务途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②胆小惜命。曾经贪生怕死,从伪军跑到国军,从国军 跑到共军,面对美军也有过投降的念头。③关键时刻坚守住了原则。关键时刻,战胜了软弱的自己,忠于任 务,没有选择投降。④对于和平幸福生活充满了憧憬。他的梦境呈现了家人团聚的美好画面。 12.①照应了题目。“可是看起来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解释了“无 名连"的含义。②塑造了英雄群像。他们人员.混杂,一无所有,但是在精神上却高度统一 ,坚守高地直至生 命最后一.刻。③增强表达效果。以美国人的视角交代无名连的战士,表达其崇敬之意,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和感染力。④深化主旨。一无所有的中国人坚守高地,最后被严寒打败,而装备精良的美国人却在“逃亡”, 这一对比突出了中国军人意志上的坚不可摧,深化了主旨。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 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 项,“对未来的憧憬”说法错误,王大心的梦代表对已 逝父亲的怀念。“目的在于突出无名连战士对家人的深深依恋”说法错误,魏大骡子并没有梦见家人。故选 D。 11.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里 的罗三闯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最后 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文中关于罗三闯这个人物的描写主要有四处,一是和连长的对话,“我罗三闯 这条命是跑出来的不假,从伪军跑到国军,从国军跑到共军……”,可见他是一个胆小惜命,曾经贪生怕死 的一个人物。二是在跑去找自己部队的时候的一段描写,“就想,要不,投降吧。他蹲下来,认认真真地把 这个念头过了过脑子,好一会儿,他擦了泪,道:‘去他妈的,跑了一辈子,再他娘的跑,良心上过不去。二 O 九四上的一帮子人还等着我呢!’”,可见他曾经虽贪生怕死,但关键时刻坚守住了原则,没有选择投降。 三是对他梦境的描写,“他穿着淡黄色的军装回老家了,老婆孩子从歪歪斜斜的黄泥屋子里跑出来迎接他, 他从兜里摸出两三块糖,又从背包里扯出三尺红缎子……”他的梦境呈现了家人团聚的美好画面,表达了 他对于和平幸福生活的憧憬。最后从“可是,罗三闯走了没几步,就一头扎在雪堆里爬不起来了”,可知最 后他牺牲了。 12.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题干要求分析小说结尾写巴克在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是针对小说结尾的设题。最后一段有何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情 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巴克在笔记本上记录的的内容有“高地上共有一百五十 一具中国人的尸体,他们全部被消灭了。这是个连一级的作战单位,可是看起来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 混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这是对死亡人员基本情况的介绍,从“人员很混杂”“胸前的番号混 乱不堪”“大概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可见这些人无名无姓,无所属部队,照应了题目“无名连”。“必须诚实 地说,不是美国军人消灭了他们,而是严寒!而且,他们一无所有。”这些人为了坚守阵地,不畏严寒,直 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突出了这些人物的英雄品质。“可是,逃亡的却是我们”这句话把一无所有的中国人和 装备精良的美国人放在一起形成对比,突出了中国军人意志上的坚不可摧,具有增强表达效果,深化主旨 的效果。 五、【2020·安徽省高三其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收账① 茅盾 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一条街上冷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自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萧索的 腊尾岁尽。朔风吹着那些招牌,嚓嚓地响。渐渐地冻雨又变成雪花的模样。沿街店铺里的伙计们靠在柜台 上仰起了脸发怔。 林先生和那位收账客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着。林小姐忽然走出蝴蝶门来站在街边看那索索的冻雨。 林先生嘴里应酬着,看看女儿,心里一阵一阵酸上来,想起他的一生简直毫没幸福,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 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 那位上海客人似乎气平了一些了,忽然很恳切地说:“林老板,你是个好人。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 意很巴结认真。放在二十年前,你怕不发财么?可是现今时势不同,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 林先生叹一口气苦笑着,算是谦逊。 上海客人顿了一顿,又接着说下去: “贵镇上的市面今年又比上年差些,是不是?内地全靠乡庄生意,乡下人太穷,真是没有法子呀 ,九点钟了!怎么你们的收账伙计还没来呢?这个人靠得住么?” 林先生心里一跳,暂时回答不出来。上海客人看着林先生那迟疑的神气,就笑;那笑声有几分异样。 忽然那边林小姐转脸对林先生急促地叫道: “爸爸,寿生回来了!一身泥!" 显然林小姐的叫声也是异样的。林先生跳起来,又惊又喜,着急地想跑到柜台前去看,可是心慌了, 两腿发软。这时寿生已经跑了进来,当真是一身泥,气喘喘地坐下了,说不出话来。林先生估量那情形不 对,吓得没有主意,也不开口。上海客人在旁边皱眉头。过了一会儿,寿生方才喘着气说; “好险呀!差一些儿被他们抓住了。” “到底是强盗抢了快班船么?” 林先生惊极,心一横,倒逼出话来了。 “不是强盗。是兵队拉夫呀!昨天下午赶不上趁快班。今天一早趁航船,哪里知道航船听得这里要捉 船,就停在东栅外了。我上岸走不到半里路,就碰到拉夫。西面宝祥衣庄的阿毛被他们拉去了。我跑得快, 抄小路逃了回来。他妈的,性命交关!” 寿生一面说,一面撩起衣服,从肚兜里掏出一个手巾包来递给了林先生,又说道: “都在这里了。栗市的那家黄茂记很可恶,这种户头,我们明年要留心!——我去洗一个脸, 换件衣 服再来。” 林先生接了那手巾包,捏一把,脸上有些笑容了。他到账台里打开那手巾包来。先看一看那张“清单”, 打了一会儿算盘 ,然后点检银钱数目:是大洋十一元,小洋二百角,钞票四百二十元,这全部付给上海客 人,照账算也还差一百多元。林先生凝神想了半晌,斜眼偷看了坐在那里吸烟的上海客人几次,方才叹一 口气,割肉似的捧到上海客人跟前,又说了许多好话,方才得到上海客人点一下头,叹口气:“再加一点 吧,我也熬不过这个年关呀。” 林先生几乎想哭出来,没有话回答,只是叹气。除了央求那上海客人再通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林 先生忍痛又把这几天内卖得的现款凑成了五十元,这才把那位叫人头痛的上海收账客人送走了。 此时已有十一点了,天还是飘飘扬扬落着雪。买客没有半个。林先生纳闷了一会儿,和寿生商量本街 的账头怎样去收讨。两个人的眉头都皱紧了,都觉得本镇的六百多元账头收起来真没有把握。寿生挨着林 先生的耳朵悄悄地说道: “听说南栅的聚隆,西栅的和源,都不稳呢!这两处欠我们的,就有三百光景,这两笔倒账要预先防 着,吃下了,可不是玩的!" 林先生脸色变了,嘴唇有点抖。“不过,师傅,随他们去造谣罢,你不要发急。荒年传乱话,听说是镇上的店铺十家有九家没法过年 关。时势不好,市面清得不成话。素来硬朗的铺子今年都打饥荒,也不是我们一家困难!天塌压大家,商 会里总得议个办法出来;总不能大家一齐拖倒,弄得市面更加不像市面。” 看见林先生急苦了,寿生姑且安慰着,忍不住也叹了一口气。 雪是愈下愈密了,街上已经见白。偶尔有一条狗垂着尾巴走过,抖一抖身体,摇落了厚积在毛上的那 些雪,就又悄悄地夹着尾巴走了。自从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冷落凄凉的年关!此时,远在上海, 日本军的重炮正在发狂地轰毁那边繁盛的市廛。 [注]①本文节选自《林家铺子),有改动,标题为编者所加。《林家铺子)讲述的是 30 年代江南杭嘉湖 地区林老板经营的小店铺,虽再三苦苦挣扎而最终破产的故事。 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小见大,一个小商铺的窘境折射出广阔的社会图景:城乡经济衰落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征兵拉 丁给人民生活带来苦难;帝国主义侵袭加重民族经济危机。 B.文中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开头伙计们“靠在柜台上仰起了脸发怔”,结尾狗“垂着尾巴”“抖一抖”“夹 着尾巴”有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颇有耐人寻味的意蕴。 C.上海客人对林老板回答不出问题的迟疑发出“有几分异样”的笑声,对收账回来“一身泥”“气喘喘” 的寿生“皱眉头”,这都是对不幸者的幸灾乐祸式的捉弄。 D.文中人物对话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个性特征,这既有利于展示地方风情、刻画人物形象,又丰富了故 事内容,也使作品更自然真切、独具韵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4.请分析小说是如何描写林老板这一形象的内心世界的。(★) 15.“收账”是本文故事的核心,作品是怎样叙述“收账”故事的?分别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3.C 14.①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写林老板心里“酸上来”,不知道坑害他的“究竟是谁”,揭示他苦楚 无奈的心理。②用语言神态、动作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林老板“脸色变了,嘴唇有点抖”,表现他 内心的震惊恐惧。③用其他人物来烘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寿生“安慰着”林老板,又“忍不住也叹了 一口气" ,烘托林老板痛苦无奈的内心。④着重描绘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变,小说描写了林老板百无聊赖、 酸楚无奈、委曲求全、又惊又喜、着急害怕、不知所措等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他困境中心理的跌宕起伏。 15.①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事,有利于自由展开故事、刻画不同人物心理。②不断设置悬念,使情节曲 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雪景描写贯穿故事讲述中,营造凄清、萧瑟的氛围,赋予故事的浓重的悲剧意味。④较多使用人物对话叙述故事,使得上海客人收账、寿生下乡收账、林老板等收账求还账多条线 索交织在短小篇幅中,情节集中紧凑。 【解析】 13.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 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 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 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 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 注意寻找这些硬伤。C 项,“都是对不幸者的幸灾乐祸式的捉弄”错误,上海客人异样的笑,是怕林先生收 账的人出意外自己收不到钱;对寿生皱眉也算不上幸灾乐祸,而是以为寿生如此狼狈,收得账款可能被抢 劫了,仍是担心自己收不上账。故选 C。 1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描写手法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有的还要结合 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分角度分析描写手法, 并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即可。表现人物内心, 有直接描写,如心理描写;有间接描写,如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以及他人的反应来体现。 文中直接写林老板的心理有“林先生嘴里应酬着,看看女儿,心里一阵一阵酸上来,想起他的一生简 直毫没幸福,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写出他内心的苦楚与不知自己如何落到这一步 的茫然无奈。 写神态动作的有“林先生叹一口气苦笑着,算是谦逊”表现对处境的无奈;“林先生跳起来,又惊又 喜,着急地想跑到柜台前去看,可是心慌了,两腿发软”,对于寿生收账情况好坏的担忧恐惧;“林先生凝 神想了半晌,斜眼偷看了坐在那里吸烟的上海客人几次,方才叹一口气,割肉似的捧到上海客人跟前”自 己收不上账,却还要交账的心酸无奈;“两个人的眉头都皱紧了”“林先生脸色变了,嘴唇有点抖”,听说 本镇两处欠账大户可能不稳而震惊恐惧。 通过他人反应烘托的有,上海客人说“林老板,你是个好人。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 放在二十年前,你怕不发财么?可是现今时势不同,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借他人之口烘托林老板诚信 经营却收不上账的无奈;“看见林先生急苦了,寿生姑且安慰着,忍不住也叹了一口气”等,以他的宽慰 之词来烘托林老板内心的痛苦;这些描写穿插在故事情节中,充分展现出他内心因时局动荡而不得不复杂 多变,跌宕起伏的心理活动,从而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15.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叙述的技巧的能力。小说的叙述问题,包含小说的叙事观点,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读者的关系,叙述人称,叙述线索,叙述时间,叙述节奏,叙述密度,叙述基调,叙述距离,叙述语言 等。高考常考的是情节的叙述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包含小说的叙事观点(叙 述视角)、叙述人称和叙述方法。 从人称角度看,全文采取第三人称,是全知视角,能更自由灵活地讲述故事,而不必局限于一处。 从情节推进方式来看,文章先后是上海客人与林老板谈话,催促林老板收账人的消息;接着是收账人 回来,报告路上拉夫的消息;随后是收账人与林老板商量本镇收账的情况,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 人物的对话为我们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让多条线索紧密交织,而丝毫不显烦乱。 从谋篇布局来看,文章善于设置悬念,先以上海客人怀疑“九点钟了!怎么你们的收账伙计还没来呢? 这个人靠得住么”,引起一重悬念,使人疑心寿生是否收账后私吞账款逃跑了;接着以寿生“一身泥”“气 喘喘地坐下了,说不出话来”“林先生估量那情形不对,吓得没有主意,也不开口”,设置二重悬念,使人 忧心是否收来的帐被抢走了;接着是寿生提到传言“听说南栅的聚隆,西栅的和源,都不稳呢”“荒年传乱 话,听说是镇上的店铺十家有九家没法过年关”,设置三重悬念,让人们不仅为林老板的命运而担忧,也让 情节更曲折,读者更感兴趣。 从描写上看,文中以“雪”景来烘托年关冷清、萧条的氛围,“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一条街上冷 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自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萧索的腊尾岁尽。朔风吹着那些招牌,嚓嚓地响。 渐渐地冻雨又变成雪花的模样”“此时已有十一点了,天还是飘飘扬扬落着雪。买客没有半个”“雪是愈下 愈密了,街上已经见白。偶尔有一条狗垂着尾巴走过,抖一抖身体,摇落了厚积在毛上的那些雪,就又悄 悄地夹着尾巴走了。自从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冷落凄凉的年关”,这些雪景贯穿全文,让故事从头 到尾都笼罩在浓重的悲剧氛围中,从而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广阔社会下个人命运的渺小。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