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评析: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解析(还有名师解析)
2020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0 年高考化学命题精心选取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学术探索、实验探究等情境素
材,聚焦学科主干内容,丰富信息呈现形式,突出关键能力考查,发挥化学学科独特的
育人功能,提升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
聚焦时代主题,弘扬核心价值,发挥学科独特育人功能
一是融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展示化学价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核酸检测试剂、各种治疗药物以及大量的病毒消杀剂,均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全国 I
卷第 7 题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第 7 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提出的一些常用灭活病
毒药品为素材,考查有关化学知识。全国 II 卷第 26 题和全国 III 卷第 26 题以含氯消毒剂
的合成、反应及性质为情境,考查元素化学知识,普及公共卫生中的化学知识,展现化
学科学的社会功能。
二是呈现我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增强文化自信。高考化学试题高度重视美学素养
的考查,通过精心选取素材,让学生在解答化学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化学的本质,提升
审美情趣和能力,如全国 III 卷第 7 题以《千里江山图》中典型绘画颜料化学知识为情境,
在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和应用的同时,意在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中医药作为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世界科技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全
国 I 卷和全国 III 卷第 8 题分别以中药材中提取的前列胡醇和金丝桃苷为背景,考查有机
物的结构和性质,展现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和作用,弘扬中医药文化。
三是精选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高考化学试题坚持以我国科
学家发表的前沿研究成果为情境,在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
情怀。全国 II 卷第 35 题以我国科学家研发的超强耐久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情境,考
查核外电子结构、杂化轨道类型,微粒间的作用力以及作用力对物质熔点的影响,晶胞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密度计算等。
2
聚焦学科实践,考查关键能力,体现高考内容改革要求
一是丰富试题呈现方式,考查信息整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对大量、看
似无规律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转换、归纳并形成新的科学、准确和有序的信息。全
国 I 卷第 13 题以强碱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二元酸的酸碱中和反应为背景,将酸碱滴定过程
中 pH 变化、分布系数的变化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整合在一张数据图中,
呈现了一个自变量下的多个因变量变化过程,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使用复杂数据信息
的能力。
二是选取学科前沿成果,考查辩证思维能力。在某些放热反应中,一定温度下转化
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小,因此在实际工业生产中,要利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依据转化率、
反应速率(产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寻找最合适的工业反应温度。全国 I 卷第 28 题通过
给予陌生的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一定转化率下反应的
最适宜温度,并正确分析速率温度曲线中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原因。
三是精心设计问题,考查学科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科化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交流和
展示理论学习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发表科研论文的基础。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要求学
生利用化学专业术语准确表达思考结果,引导学生培养学科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全国
I 卷第 26 题要求分析加过量氯化铵的原因,第 27 题要求阐释检验电极活化反应完成的
方法。
3
聚焦教学实际,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是注重主干知识,夯实学生发展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结合纸笔考试的实际情况,
高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学科主干内容,同时探索对知识内容进行综合考查。全国 II 卷第
35 题,不仅考查物质结构,还考查反应机理。全国 III 卷第 36 题,虽然属于有机化学基
础试题,但是试题给出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分析取代基大小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二是注重学科特色,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科特点,坚持素养导向,高考化学试题选取真实情境作为测试载体,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套全国卷
的元素无机试题均取材于工业生产实际,考查学生阐释催化反应机理、分析物质转化流
程、判断适宜操作方法的能力。
三是注重难度调控,关心学生切身感受。在保证试卷总体区分度的前提下,为提高
学生的感受度,提高学生答题的积极性,从 3 个方面合理科学调控试题难度:1)试题
涉及的元素贴近学生学习实际,3 套全国卷考查的大多数物质都是学生熟悉或者生活中
常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改变有机化学试题的考查形式,如全国 II 卷第 36 题
对同分异构体的考查,往年要求写出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今年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3)
改变计算题的考查方式,今年化学计算题或只要求学生给出计算式,或以选择题的形式
呈现供学生选择。
【名师解析】2020 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立足基础 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 突出能力
全国新课标 I 卷理综合化学试题遵循“立足基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突出能力”
的命题指导思想,更加注重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科研成果等的综合应用,试题整体
难度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和化学学习能力的考查,切实做到聚焦
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化学学科育人功能,尤其是与新冠病毒防治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命题思想,同时考查了考生接受、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利用所学化学知
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体现了新课
改的精神。
试题结构和题型
试题重视基本概念、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将化学知识与信息以数据列表、
实验装置、结构模型、工艺流程图、电化学装置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集中体现了新
课程标准。
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强化基础性和综合性
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覆盖了必修和选修内容,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突
出了考查范围内的主干知识。选择题:第 7 题考查了几种新冠肺炎消毒剂相关的基础知识,第 8 题对烯烃、酯、
醇的性质进行考查,第 9 题考查基本的气体除杂试剂的选择,第 10 题考查了催化剂催
化甲醇羰基化的过程中及相关物质的知识,第 11 题考查核反应所涉及的元素及其化合
物的性质,第 12 题电化学知识,第 13 题酸碱滴定。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历年高考
的常考题型和知识点,保持相对稳定。
主观必考题:第 26 题考查钒酸铵的制备,是一道改编题。第 27 题利用原电池考查
各种价态铁的氧化还原性,以及相关的实验基本操作,与往年的实验题相比有所创新。
第 28 题依旧是化学反应原理题,考查了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等
主干知识,但却增加了对反应速率的探究。
主观选考题:第 35 题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的第
一电离能、化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空间构型、晶体结构及相关计算等。第
36 题有机化学基础部分,合成线路清晰、信息明了,问题的设置主要有有机物(官能团)
名称、反应条件、同分异构等常规问题。
命题稳中求变,突出学科能力考查
经典题型延续考查。例如选择题的第 7 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第 8 题考查有机物的基
本性质、第 9 题化学实验操作、第 11 题元素、第 12 题电化学、第 13 酸碱滴定,都是
多年常考的题型。三个必做大题按流程题、实验题、原理题的顺序排,与往年相比,今
年的试题基本保持稳定。但第 10 题考查催化剂参与反应的情况,第 11 题借助核反应推
断元素,第 27 题借助原电池研究各种价态铁的氧化还原性,第 28 题对反应速率方程的
探究,以及选做第 35 题结构化学题目中充放电晶体结构的变化的考查,跟往年相比又
有较大的不同,很新颖。选做第 36 题有机化学与往年相比变化较大,减少了合成线路
的设计这一环节,大大降低了有机选修试题的难度。
今年高考试题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图表有所增加。据统计,2017 年全国 1 卷有 8
图 1 表,2018 年全国 1 卷共有 9 图 1 表,2019 年全国 1 卷有 12 图 1 表,2020 年全国 1
卷有 11 图 3 表。这就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图、表获取感性知识,并进行加工、吸收、
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创新性通过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科技发展,学以致用。选择
题第 7 题以新冠病毒消毒剂为题材,让学生关注新冠病毒,并了解更多的相关消毒物质,
以便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第 10 题让学生了解催化剂如何参与反应过程;第 11 题借助核
反应进行元素的推断;第 27 题借助原电池研究各种价态铁的氧化还原性;第 28 题对反
应速率方程的探究,以及第 35 题选做结构化学题目中提到的钴酸锂、磷酸铁锂电池是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动力电池,还有晶体结构的变化与电化学中充放
电联系起来进行考查,跟往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很新颖,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创新性
的要求。
总体上,2020 年高考化学试题情景来源于生产、生活、社会及科研实际,将化学学
科联系紧密的环保、材料等交叉学科作为试题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
关注新科技,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跟实际生产、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进一
步弘扬科学精神,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素养中“科学态度与社会责
任”这一较高的价值追求。
【名师解析】2020 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2
2020 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与 2019 年全国ǁ卷相比基本持平,试题的题型、题
量、试卷结构基本稳定,不管是题目的深度还是知识点的考查,都没有偏难怪的题目。
整套试题呈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点,新老题型互应,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强调化学
学科的科学素养。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的的是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而五道大题则将
“一核”“四层”“四翼”通过五种情境逐一渗透到题中。
7 题:以《梦溪笔谈》这一传统文化为载体,考察含铜化合物的俗称、组成、化学
性质以及实验基本操作,将传统文化与化学知识完美结合。
9 题:以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为载体,考
查了弱酸的电离平衡、难溶盐的溶解平衡、沉淀的溶解和平衡移动等问题,图示中信息
明确,容易做出正确判断。
11 题:本题以近些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的过渡金属催化
反应为研究背景,主要考察了催化剂机理、化学键的变化关系、反应物和产物的判断等,识图能力在本题中起较大作用。
13 题:从去年的全国一卷首次把推断元素放在 13 位压轴,就能看出一定的创新意
识:避重就轻的反方向押题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去年的选项中最过于创新的便是
所谓八电子结构的论述,让人眼前一亮。今年的二卷 13 也是一样的道理,在 ABC 论述
以外再次出现了 8 电子的论述,这次是个错误选项。就比如说第一年一个偏僻的点,从
来没考过,今年就开始设置考点,可以视作高考的一个方向:给足铺垫,蓄势待发。
26 题:本题以新冠病毒为素材,主要考查了消毒剂——含氯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具
体涉及了电解池、电离平衡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大部分问题较为常规基础,
易于上手,最后一问计算相对复杂。
27 题:延续了 19 年ǁ卷考查了有机制备实验,对仪器选用、教材方程式、有机物纯
度产率计算、分离提纯等问题进行了考查。
28 题:今年原理相比较于去年难度基本持平。前两个问题比较基础,第三个空涉及
到一个带参数的计算,但是给了恒定压强,难度不大。今年原电池的回归,体现出原理
题依然是选 4 的总体考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方向领航,难度属于中档偏上。
35 题: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难度与往年持平,皆为常见的考点。
36 题:直接给出了有机物的结构,各问之间相对独立,较易得分。对同分异构体的
考查形式有所改变,由往年的填空改为选择,难度有所降低。